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常州市 > 天宁区旅游

天宁区文物古迹介绍

常州清凉寺
  清凉寺位于市区和平中路488号。1964年4月17日,江苏省常州市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3月25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凉寺是常州规模仅次于天宁寺的国内知名佛教寺院,最早是北宋枢密副使胡宿于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请额建造的“报恩感慈禅院”,简称报恩寺,原在德安门外3里。元末报恩寺与胡文恭祠皆毁,明洪武初,古鉴辉禅师当住持时在原址修建,但规模很小,明永乐元年(1403),报恩寺才移建至今址。寺内仍建胡文恭祠,明代宗景泰五年(1454)礼部尚书胡濙因念其先祖胡宿曾为宋端明殿学士,且有祠在寺内,于是奏请朝廷改“报恩寺”为“端明寺”,得到明代宗景泰帝的批准,景泰帝并“赐佛经一藏安奉焉”。明嘉靖年间端明寺又重修,唐顺之的父亲唐珤曾任湖南永州知府……[详细]
寺墩遗址
  寺墩遗址位于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三皇庙村,为良渚文化晚期的代表性遗址。1978年以来,南京博物院先后六次对寺墩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确认中心为一高出地面约20米的椭圆形人工堆筑土墩,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80米,分布有迄今为止发现的良渚文化最高级的贵族墓葬。2016年至今的最新考古勘探确认,寺墩遗址面积约7.640平方公里,围绕中心土墩共发现遗存70余处。寺墩遗址周围还有象墩、青城墩、高城墩、邱城墩等重要聚落环绕,基本可以确认其为良渚文化的又一个政治经济中心,可能是与良渚古城相类似的文明中心区域,对研究良渚文化的总体格局和中国文明起源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根据地层堆积及清理的两座墓葬,寺墩遗址分两个文化层:下层属崧泽文化,上层属良渚文化。距今约4500米。1990年后,又新发现精美微雕玉琮、玉……[详细]
吕思勉宅
  吕思勉故居位于常州市十子街8—12号。吕思勉故居坐北朝南,共4进,每进中间设有天井、花坛。,给人以古朴典雅、书香溢斋的氛围。故居1937年登记时,产权人为吕诚之(诚之为吕思勉字;),占地面积共2.058亩,南临十子街,北、西两面均邻民居,东侧是局前街街道办事处。东距晋陵中路不到50米。吕思勉父亲曾把东宅房屋典当给他人,全家住西宅。直到抗日战争后期,才由吕思勉收回自用。解放后,故居部分房屋(共10间)曾驻军。吕思勉于1952年5月31日呈文常州市政府民政科,因房屋敝坏,要求发还。文中有惟此屋年龄已近百年,本非良好建筑等语,由此可推知吕思勉故居当建于19世纪50年代初年(清咸丰初年),其祖父吕懋先任江西奉新知县时。现有房屋4进21间,均为清代硬山造砖木结构建筑。自南至北依次为:头进门屋临十子街;……[详细]
24、近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园
  近园位于长生巷常州宾馆内,系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进士杨兆鲁(官参议、江西提学)所建。康熙六年(1667年)因病还乡,于其旧居注经堂后买废地0.43公顷,掘地堆山建造园林,历时5年建成。自认“近乎园”,故名近园。园中西野草堂,可宴请宾客。园南建“见一亭”,亭前叠石作假山,后作小台,种植牡丹数种。折向西,可达竹林深处,题名为“药栏乘兴”,左有“天香阁”,右有“安乐窝”书斋,临池有“得月轩”,是读书吟诗和垂钓之处。折向北,见“秋爽亭”,回廊匝绕,再向北,是“鉴湖一曲”。迤逦向东,过“虚舟”,入“容膝居”,过小桥到“三梧亭”,亭下有“垂纶洞”,石磴参差,古木蓊郁,构成山林小憩之所。西南则留片地,辟作菊圃,圃前有“四松轩”。轩左有“欲语阁”,园中种植大小树木数百株,约数十种,其花四时开落……[详细]
藤花旧馆
  藤花旧馆(苏东坡寓所)坐落于前北岸79~81号(延陵西路),1983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原为顾塘桥堍之孙氏馆,系北宋大文豪苏东坡(1037~1101)寓所。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东坡自流放地海南岛来常州寓居,并于同年农历七月二十八日病故于此,终年66岁。孙氏馆系一院落,其东北隅有紫藤、海棠,传为东坡亲植。紫藤下原置一洗砚池,此池系白石凿成,长196厘米,阔109厘米,中间有长方形凹槽,长164厘米、阔77厘米、深60厘米,底旁有小孔,去其楔,水立涸,以新水溢之,容十五六石许,积水盛夏不败。清洪亮吉《古藤歌》“紫藤花开墨池涨,古色斑斓各相抗”即指此。清乾隆帝第二次南巡时被移置于舣舟亭。孙氏馆毁于元代兵燹,明代中期里人在旧址重建,遂名“藤花旧馆”。现存大厅7间,其中正屋3间楠木厅……[详细]
26、舣舟亭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舣舟亭
  介 绍 从文笔塔下来,出红梅公园南门,步行不多远就到了“东坡公园”,这是一处名胜古迹与自然风光相结合的江南园林。南宋时,常州百姓为纪念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来常,泊舟于此,而建舣舟亭作纪念。清康熙、乾隆二帝南巡时,在此兴建过万寿亭行宫,重修过舣舟亭。舣舟亭基址原名文成坝,传说常州历来人文荟萃,为保住常州才气不东流,因而在古运河上筑坝使河水绕个大弯东去。苏东坡曾11次到过常州,最后终老于常州。但他真正系舟此地实际上只有二次,一次是1073年,他从杭州途经常州去镇江,曾在除夕孤舟野宿城外东郊,并作《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一首。另一次是1101年他从海南归常后,住在顾塘桥头孙氏馆,病中一日,天气闷热,他为图快风活水,一洗病中滞涩之郁,半夜泛舟运河而东至此系舟。此时,夹岸观者为堵,全城轰动  交 通 火车站……[详细]
唐顺之故居
  唐顺之故居在青果巷86号,原名保合堂,为唐顺之诞生地。唐顺之(1507~1560),字应德,号荆川,明嘉靖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因受谗革职,在宜兴阳羡山中修文习武10余载,通晓天文、地理、历史、数学、兵法、乐律、五行的文武全才。52岁启用抗击倭寇,病死任上。明崇祯六年(1633年)荆川玄孙唐宇昭改为贞和堂,沿用至今。荆川故居有八桂、贞和、易书、筠星、四并、复始、松健、礼和等八堂,合称“唐氏八宅”,分布在青果巷中段今雪洞巷至西庙沟一带。八宅始建于明万历以前,历经兴废,今四并、复始二宅旧址已难觅,其余各堂尚存,部分已被改建,唯贞和堂、筠星堂基本保持原貌。贞和堂原名保合堂,唐荆川玄孙改名贞和,为唐荆川故居之一。贞和堂原包括门厅、轿厅、大门、二门及后进内院住宅。楠木大厅坐北朝南,为一完整纱帽厅,面阔……[详细]
东坡书院旧址
  东坡书院旧址位于常州市天宁区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西为前北岸明代楠木厅(藤花旧馆)。旧址现存清代建筑一进,占地162.24平方米,为2007—2008年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整治时修缮,原有门楼、东西厢房及庭院。建筑坐北朝南,二层,硬山式砖木结构,面阔七间,宽20.8米,进深7.8米。前有廊、青石阶沿、踏步,东西两侧设有楼梯。小青瓦屋面,一瓦条筑脊,飞檐。墙体外粉纸筋灰浆面,门窗栏杆均采用“万寿”格式。常州的东坡书院始建于元代。明永乐《常州府志》引明洪武《毗陵续志》载“东坡书院,元至大间建立,在郡城顾塘桥北。至正庚寅(1350)郡守也速台重修,今不存”。明成化《重修毗陵志》载“东坡先生苏文忠公祠”条及万历《武进县志》“东坡先生祠”条记载,“元至大间改建(祠为)东坡书院,至正末废为民居”。海南儋……[详细]
黄景仁(仲则)故居
  黄景仁(仲则)故居在马山埠神仙观弄35号。前门在马山埠86号(现为62号),故居为一封闭式四合院,存轿厅2间,楠木厅3间,花厅后屋及东西两侧厢房。西厢房即诗人的书斋“两当轩”,明代建筑,檐下原为落地明瓦长窗,现已改为玻璃窗。大厅及天井均已废。市政府已把残存的“两当轩”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著名书法家刘海粟挥毫题写两当轩匾额。黄景仁(1749~1783),字汉镛,一字仲则,又字仲泽,别号西蠡,自号鹿菲子,是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后裔,清代著名诗人。黄景仁著作有《两当轩集》22卷(内2卷补遗)、《竹眠词》4卷、《如无录》2卷、《西蠡印稿》若干卷。黄景仁与同里孙渊如、洪亮吉、赵味辛齐名,世称“孙洪黄赵”。他的诗集《两当轩集》有二十几种版本。-诗作中曾有“吾乡黄仲则,风雪一夜寒”之句;现代文学家郁达夫曾写……[详细]
逸仙中学旧址
  逸仙中学旧址位于常州市天宁区中山路117 号常州市中山路小学校内。逸仙中学是1927 年由中共党员与国民党左派人士利用原阳湖县药王庙所创办的一所私立中学,办学目的在于保存革命力量和掩护党员活动。今存改建过的四方厅一座、房屋两进及残碑二通,占地面积302 平方米。四方厅现坐南朝北,单层三开间,硬山顶,面宽8.8 米,进深8 米,东、西、北三面立柱设廊,南侧出檐0.55 米,廊宽1 米,檐高3.5 米,现辟为“中山书画苑”。四方厅东侧有南、北两进建筑,现坐南朝北,单层三开间,硬山顶,有翻轩。北进建筑面宽9 米,进深6.6 米,脊高5.7 米,檐高3.6 米,南有走廊宽1.5 米;室内悬有清光绪十一年(1885)秋郡人杨道徐所书的黑底金字“康济为怀”匾额。南进建筑面宽6.6 米,进深6.9 米,脊……[详细]
大成二厂竞园、老厂房
  大成二厂竞园、老厂房(民国建筑),位于常州市天宁区延陵中路268 号,大运河北岸,与“大成三厂旧址”隔河相望,是中国现代杰出实业家、著名爱国民族工商业者刘国钧在常州的纺织工业遗存。现保存有园林、老厂房各一处,占地面积3484 平方米。竞园坐北朝南,东西长47.25 米,南北长55.8 米,占地面积约2700平方米。围墙高2.5 米,设有各式花窗。南墙中部有精美砖雕门楼,宽2.05米,高3.5 米,门两侧置石狮一对,高1.5 米。园内有三开间房屋两进,面宽11 米,东西山墙均为观音兜形制。第一进进深9.4 米,檐高4.7 米,脊高6.5 米,前后有轩。第二进进深7 米,檐高3.6 米,脊高7 米。一、二进间有天井,进深5.2 米,周有围廊。除主体建筑房屋外,园内配设有水榭、曲桥、凉亭、假山、瀑……[详细]
常州万寿庵
  万寿庵位于天宁区郑陆镇北顾家头村,据庵中明《万寿庵田记》载:“洪武元年(1368)毁于大火”,这就说明在明洪武之前就已经有万寿庵了。清光绪八年(1882)顾氏续修树嘉堂《顾氏宗谱》,据家谱记载,早在元代中期,昆山顾若芝、顾若兰兄弟就迁徙到这里定居,建村立业,繁衍生息,至今已有二十六世子孙,然后遂有顾家头村名的形成。2008年2月26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顾家头村是一块风水宝地,自古以来就有“双凤龙”地之称,万寿庵就坐落在这块宝地上,明朝大画家文徵明在实地考察后也发出了“予观夫胜状,在后圩一村”的赞誉,庵中古碑碑额阴刻双龙双凤图案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先有顾家头村,后有万寿庵,万寿庵是顾家头村的先民们定居后不久修建的一座公益性的庵宇。万寿庵规模虽然不大,但名扬常州,并得……[详细]
舣舟亭、东坡洗砚池
  舣舟亭、东坡洗砚池现位于天宁区东坡公园内。1964年4月17日,江苏省常州市人民委员会公布舣舟亭故址及东坡洗砚池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2月23日,常州市人民政府调整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舣舟亭古时不仅是常州人纪念苏东坡的地方,就连皇帝也为之题词、御书匾额。清朝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曾四次写下有关舣舟亭的诗(其中一次是给钱维城《舣舟亭》图的题诗),并给舣舟亭题书了“玉局风流”的匾额,以示对苏东坡的敬仰。自从乾隆为舣舟亭题诗书匾以后,舣舟亭遂又修葺一新。当年乾隆的诗都有御书碑刻,置园内的御碑亭内,今原碑犹在。志书有说乾隆二十二年(1757)将顾塘桥东坡洗砚池移置于舣舟亭的,如乾隆年间的《常州赋》云:“孙氏馆轩北有石漥渟泓,传位文忠洗砚池,乾隆丁丑移置舣舟亭后。”但是年钱维城……[详细]
天宁青龙桥
  青龙桥位于天宁区郑陆镇焦溪老街,架于龙溪河最北端与舜河连接处,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因舜河最北端有江阴虞门桥(地名,属于江阴申港镇),故又名“虞门桥”。焦溪韵味独特,底蕴深厚。桥多、街多、弄堂多是焦溪的特点,有“六街、九桥、十八弄”之称。至今,焦溪古村落古朴典雅、风格各异的弄巷有十余处之多。青龙桥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花岗岩石质,桥全长19 米,二侧各有13 级台阶 ,桥堍、桥面二处宽分别为2.8 米和2.6 米,净跨6.6米,桥高4.7 米,矢高3.7 米。青龙桥为纵联分节并列砌法,单环洞桥,拱券外镶边,拱券上方两侧各有桥耳一对,桥栏中央两侧刻有繁体楷书“青龙桥”3 字,桥面中央龙门石为一旋叶形浮雕图案。拱形石造建筑“拱”的部分, 称为龙门石,桥面两侧置长方形厚实栏板。桥心石上雕刻旋叶……[详细]
松筠小筑
  松筠小筑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由工商业家胡芹生建造,坐南朝北,内有庭院、四面厅及西式青砖假三楼等建筑,“松筠小筑”四字为沙彦书,旧有唐驼书“赐谷堂”匾及郑孝胥、庄蕴宽等人书写的楹联。门前有太湖石,东大门有砖雕门楼、门墩石、半亭等。松筠小筑内原有珍贵石碑10多方。它是典型的民国建筑代表之一,2008年2月26日松筠小筑被市政府公布为市文保单位。主体建筑是两层假三楼青砖楼房。有汉白玉石碑、照壁;有汉白玉石台一张,边长0.82米,厚0.13米,石台高0.73米,有精美石凳4张,上面有云纹和蝙蝠,另有鼓形石墩18个,有门墩石一对,凳面直径0.23米,有汉白玉金鱼缸一个,长1.28米,宽0.8米,高0.7米,石刻图案精美,另有青石大鱼缺,置大明崇祯3年,长2.3米,宽1.08米,高0.9米,有十……[详细]
东坡公园飞虹桥
  飞虹桥位于常州市东坡公园门口西首古运河与市河交汇处。桥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重修。时称水平桥,亦称西龙桥。每当夕阳西下,桥身像彩虹一般倒影水中,故民间俗称“飞虹桥”。飞虹桥条石拱圈、条石桥台,桥长38 米,宽5 米,单孔跨径11.9米。飞虹桥呈纵联分布并列式拱形石结构,桥梁以花岗岩条石为拱,有圈无眉,墙体以大小不一的青石叠砌,桥身的栏杆由金山石、护栏板由麻石凿成,制作工艺精巧。两面各间置方头素面望柱8 根,落坡处设抱鼓。桥两边居中栏石内外各以篆体刻“飞虹桥”三字,无联柱,桥两侧桥耳各一对。桥面由平行的麻石组成,中间有一甬道,麻石之间再铺以碎石。桥面两坡平缓无阶,中间有二道车辙,桥心无案,以块石方正排列。1954 年修建东郊舣舟亭公园时,桥栏杆同时整修,1983 年因原砖砌栏杆年久失修,改……[详细]
史良故居
  史良故居位于和平南路143号,史良,女,抗日救国会七君子之一。解放后任-部长、全国妇联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等职。故居现为市文物保护单位。伫立在和平南路这庭院的天井里,看着这座老房子,就想到史良的童年,仿佛看到她夜晚温习功课的灯光,看到她从这里走出去读政法大学的身影……,这座老房子的一砖一瓦、一柱一梁都曾经呵护过史良的成长。现今看到这座故居多年没有修葺,至今还挤居着几户居民,家具杂物挤满了空间。我曾想,常州这座人文荟萃的古城,是因为出了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包括史良这些人物,才显出她的历史价值和灿烂光辉,现在常州出生的0领导人的故居大都修茸一新,并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而作为中国0的亲密友人,为革命作出非凡贡献的杰出人物---史良的故居,理应把它的修茸大计摆上市领导的议……[详细]
武进医院病房大楼旧址
  武进医院病房大楼旧址,位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原为教会医院门诊大楼,于1933年7月1日为武进医院成立15周年而建,病房大楼动工时举行了奠基典礼,今奠基纪念碑仍存。今存楼屋一进,坐北朝南,呈凹字形,面宽五间,中间四层,两旁为东西厢楼,上下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保存完好。整幢建筑中西合璧,美观大方,是常州最早的现代医院建筑遗存,是一院的标志性建筑。武进医院是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前身。1918年由常州地方各公团士绅商民与监理公会商妥办一长年医院,教会即派芮真儒医师,施密德宣教士,段产琛先生到常州筹划成立武进医院,芮真儒任院长兼医师,院址在马山埠阳湖县衙署东首。1925年阳湖县衙署旧址全归医院使用,大门设在马山埠。新中国成立后,武进医院更名为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武进医院病房大楼旧址于2008年2……[详细]
常州广济桥
  广济桥位于常州市东坡公园御码头和半月岛之间的大运河上。俗名“西仓桥”。据光绪《武进阳湖县志》载,该桥始建于明代正统十二年(1447),由江南巡抚周忱倡建,距今已有560年历史。西仓是常州府武进县漕粮储存地,每年新粮离田、赋税上征,四乡农民纷纷来到此地完粮纳税。起先是一座木桥,方便南北乡民和客商往来,后称为交通要道,由于河阔行人较多,于是又改成三孔石拱桥。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由南京兵部尚书、应天巡抚王恕,常州知府孙仁倡议改建为三孔石拱桥,广济桥系纵联分节并列式镶边三孔连拱桥,原南北走向。1986年,因拓宽运河之故,该桥移建于此。移建后的广济桥为三孔石拱桥成东西走向,外形基本不变,桥面两侧仍是厚重素面石栏板,桥顶两侧嵌置柱头浮雕莲瓣纹的望柱4根,桥堍部各增加一对望柱,望柱前增置一对石狮,……[详细]
庄存与故居
  庄存与故居在马山埠江苏省常州卫生学校内。庄存与(1719~1788),清经学家,今文经学派首创者。故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清康熙间(1662~1722年)经其父庄柱扩建,乾隆间(1736~1795年)存与复增建。乾隆十年(1745年),存与中榜眼,十九年,其弟培因中状元,乃称“状元第”。仪门正中原有“榜眼及第”、“状元及第”竖匾2方。原有水码头、照壁、戟门及启裕堂、慎馀堂、赐砚堂、薇晖堂等100余间,占地093公顷,存与昆仲均出生于此。乾隆五十二年,存与回里撰书《重修常州府学庙记》,次年病故于宅。1951~1954年,中共常州市委在此筹建中共常州市委党校,后由江苏省常州卫生学校改建为校舍。今仅存西厢房6间,膳屋、从屋各3间及西首花篮厅5间,街南三元阁上下各3间。198……[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