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旅游

江西省文物古迹介绍

中央邮政局旧址
  1931年底,在这谢氏祠厅中成立了中央邮政局。当时,只办理几件简单的邮政业务,专门为中央首脑机关服务。中央邮政局归中央内务人民委员部管辖,下设邮务科、审查科、电话总机室和递信班。全局人员共50多人。邮务科主要负责分发信件、报纸等;审查科主要审理邮件有无偏差,有时还派人进行巡视工作;电话总机室是1931年9月随红一方面军总部迁来的电话队为基础组成的,“一苏大会”前夕,他们在叶坪架通了各机关的有线电话。递信班负责信件、文件、命令、报纸的传递工作。当时邮路干线有4条:中央邮政局——湖陂——坪山岗;中央邮政局——瑞金县城;中央邮政局——大柏地;中央邮政局——壬田。递信人员都是贫雇农、工人出身,因当时交通条件不好,全靠两条腿走,肩上挑着100左右斤重的邮箩,工作非常辛苦,而且送信危险,有的同志还遭暗杀……[详细]
罗田友山私宅
  罗田友山私宅座落于安义县石鼻镇罗田村,建于清光绪年间。原屋主黄兰芳,字友山,清同治年间拔贡,历任江西省万年、宜春、九江等府县教授、教谕,民国初曾任宜春县知事,后为江西省议员。该建筑坐北朝南,庭院式组合建筑。由主屋、陪屋、前庭后院组合而成。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彰灵岗文化遗址
  彰灵岗文化遗址位于安义县城北1.5公里的丘陵地带,为东经115°32′,北纬28°51′,遗址复盖面积约为方圆10多华里,1988年在此发现旧石器时代石器,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发掘鉴定为我国旧石器时代石器,距今约5万年。1988年9月,安义县食品厂青年职工“考古迷”胡贤钢,在位于安义县城北1.5公里的彰灵岗(安义名胜称之为“九龙奔岗”处)发现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同年12月22日送北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1989年5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派专家和江西省考古队来安义发掘考察,历时近1个月。为确认这一科学发现,为寻找更多佐证,考古人员查阅了《安义县志》、《安义土壤志》、《安义-》以及安义气象等有关资料,走遍了县城北彰灵岗、城东凤凰山、城西台山、城南……[详细]
凤凰山铁矿遗址
  时代:唐至明位于分宜县湖泽镇铁坑村的凤凰山铁矿遗址,是具有千余年历史的古炼铁场遗址。据史料记载,凤凰山地区的采矿、冶铁历史早在唐朝晚期就已开始,宋朝时期的采矿、炼铁业相当发达,官府曾专门在此设置“贵山铁务”作为管理铁业的官方机构。明朝凤凰山采矿业达到鼎盛,出产的铁占全国总量的五分之一。从晚唐至明清,千余年来凤凰山古铁矿遗址炉火不断,是新余钢城之名的佐证,也见证了我国铁矿历史的发展。凤凰山铁矿遗址南北长500米,东西宽300米,总面积在15万平方米以上,其遗址厚度在1.5~3米,最厚达4米以上。在遗址中除发现冶铁炉、铸模等遗迹外,还采集到铁渣、铁硫、铁矿砂、铁粉、铁刀以及生活用具陶瓷残片、建筑材料断砖碎瓦等。在铁坑村东南面的凤凰山铁矿遗址、茶山里等处发现因村民采掘褐铁矿粉而暴露的古代冶铁炉、铸……[详细]
老虎墩遗址
  老虎墩遗址位于江西省靖安县高湖镇中港村,是一处典型的土墩遗址,高出周围稻田约2~3米,现存面积约4300平方米。遗址于2007年发现。2009~2011年秋冬,对遗址展开三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共计1241平方米,揭示了遗址从新石器中期到明代的丰富内涵,包括新石器晚期墓葬121座、汉晋墓葬8座、灰坑83个,祭祀坑32个,房址8处和道路1条,出土大量遗物。老虎墩新石器时代遗存最为丰富重要,可分为四期,其中第一、三、四期遗存均可明确为新的文化类型,第二期遗存与樊城堆文化、薛家岗文化郑家坳类型关系密切。第一期,距今8000~7600年左右,遗迹有少量房址、道路和灰坑,出土大量陶器和少量石器,陶器器类有凹折沿釜、高领罐、双耳罐、圈足盘等,见有少量彩陶。第二至四期,距今4600~3800年左右,为新石器……[详细]
赣州通天岩石窟
  通天岩石窟位于赣州市西北约10公里处。通天岩石窟是赣州市郊的著名风景区,也是中国南方石窟造像比较集中的一处。通天岩风景区主要由忘归岩、同心岩、通天岩、翠微岩组成,岩洞深邃,山径蜿蜒,溪水潺潺,景色秀丽,让人流连忘返。忘归岩,因为岩石横空而出,形状好似一头巨狮,故而又称为“狮岩”。山岩间有一个天然的石洞,每当盛夏酷暑,清风徐来,沁人心脾,令人留连忘返,故而称“忘归岩”。在岩壁之间有石龛造像和摩岩石刻。同心岩在忘归岩的东边,岩壁间有明朝刘昭文书刻的“同心岩”三个字,还刻有龙虎造型。此处地势平坦开阔,摩岩石刻和石龛造像依次刻于游路一侧的岩壁间,恰如露天的博物馆一般,游人可以便走边赏。同心岩向前,就是通天岩。这里山势合抱,峭壁耸立,中有一洞,洞内一窍直通山巅,“通天岩”即由此而得名。宋代的著名学者阳……[详细]
进贤金山寺
  金山寺,座落於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和临川市交界处的一座群岚迭翠,起伏绵亘,异峰矗起,气势磅礴,陡峭巍然,雄伟多姿,海拔二百六十五.九米的金山岭上,因山岩体富含金砂,又名金峰。自依山而过的316国道仰望,满目葱茏的群峰烘托出金碧辉煌的寺庙建筑群,雨天云雾缭绕,时隐时现,晴日云蒸霞蔚,流光溢彩,犹如天庭仙境。从山上俯视,316国道蜿蜒绕山萦回,京福高速纵贯南北。山下方圆数十里田野无限,村落密布,道路纵横,抚河如带,湖泊似镜,人间美景尽收眼底。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金山寺几经兴毁。仅宋、元两代就几度被战火烧毁,明初又盛极一时,明末再度遭受战火熏烤,佛像-迁至山下樟源村前,立庙朝拜,以继香火。自此之后的三百余年间,金山岭凋零冷落,金山寺有名无实。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当年的慧悟师已成为临济宗第四十……[详细]
万载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旧址
  万载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旧址位于赤兴乡浙桥村1.5公里处的岭下杨家祠。该祠坐北朝南,背依青山,砖木结构,青瓦覆盖歇山顶,两边的山墙均是用砖砌成高达10米的“三”字形风火墙。上中下三进,青砖砌成券拱大门框。室内下进与中进之间有一月20平方米的天井。木梁穿插列架,板壁为墙,木柱擎梁。该祠面积为250平方米,中心会场125平方米。中进现已倒塌,上、下进保存较好。万载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于1930年7月12日至18日。出席会议的代表有200多人。会议期间,代表们认真听取了县委和县暴-动-委员会负责人的报告;讨论了全县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项重要问题,并通过了相应的决议,制定了有关条例和法令,选举了周达、辛克明、王建华、包小山、黄少廷等15人为首届县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周达为主席,正式……[详细]
桃里陈氏故居与五杰广场
  五杰广场:修水县城的老北门,占地14802平方米,它在沿江路、站前路和安居工程通道的中间,这里是修水的北入口,是一个给外地人进入修水县城的第一印象的地段。当人们峰回路转经过数小时的旅途颠簸从九江、南昌方向进入修水县城的时候,豁然开朗出现在面前的就是这个宽阔的广场,这个广场命名为五杰广场。县党政班子联席会议在反复征求有关人士的建议后,几经讨论决定,将这个广场命名为五杰广场,隆重推出义宁五杰。广场中心设立花岗石阙型石柱五根,每根石柱分别雕刻义宁五杰头像和简短介绍,以五位乡贤的事迹激励后人,张扬修水,呼应史学界对义宁之学日益兴起的研究,也是开发修水旅游事业。陈氏故居:修水桃里是清末两代名人陈宝箴、陈三立父子的诞生地,陈宝箴(1831—1900)曾任湖南巡抚,在晚清时期领导了颇有影响的湖南新政,是一……[详细]
上罗邓氏祠堂
  “上罗邓氏祠”位于万崇镇上罗村小学旁。为上罗邓氏后裔纪念其开基始祖邓君民而建。上罗村邓氏原本姓李,属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元宗李璟(916-961年8月12日)的后裔。北宋初期,宋太祖赵匡胤征伐杨州,赐封李璟第八子李从镒(yi)为邓王,镇守宣杨。978年,南唐后主李煜被宋太宗赵炅赐酒毒死,李氏官员受到通辑诛杀,李从镒遂携家提眷,操舟夜发宛陵(安徽),隐居洪州、宜黄、乐安等地。宋微宗崇宁二年(1103),其孙邓君民从济口桥头(乐安招携)肇居上罗,为躲避朝庭追杀,上罗村李氏更姓为邓,延续至今。祠堂始建于明朝宣德戊申年(1428),为使邓氏后裔缅怀先祖丰功业绩,抒发故国之思,--之痛,激励后代发奋图强,正德丁丑年(1517)增建“钟楼”、“鼓楼”,清朝康熙甲寅年(1674),民国十三年(1924)重修。……[详细]
寿昌禅寺
  江西省黎川寿昌禅寺,坐落于风景优美的江西省黎川县洵口镇香炉山之畔。这里地势平坦,山青水秀,群山环包,阡陌纵横,环境清幽,风景宜人。寿昌禅寺始建于唐咸通年间(860-873)由高僧泉南桂琛筹资兴建,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省文物保护单位,为佛门禅宗五家之“曹洞宗”的祖庭。寺院包括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堂、僧众宿舍、膳房及斋堂等,总建筑面积达1万平方米。1988年,黎川县政府将寿昌寺列为重点开放寺庙。1995年进行大修,新盖了大雄宝殿、天王殿、念佛寺、会客室、客房、厨房,并修通了一条五公里的通往当地政府的水泥路,投资160多万元。寿昌禅寺风景优美。香炉峰翠屏叠嶂,溪水自南向北,迂回其前。古时寿昌禅寺四周古树参天,绿荫如盖,上方常有泉飞,四时疑雨,洞壑幽峭,夏亦生寒。倘或皓月当空,佛池印月,岩……[详细]
锁江楼塔
  锁江楼位于九江市区的长江边上,如要乘船进入九江水域时,锁江楼的宝塔(文峰塔)就会映入眼帘,因此,锁江楼就成为了九江的象征。锁江楼原有一楼一塔,明朝万历十四年(1586年),时任九江郡守吴秀,为防水患,据阴阳家之言,在九江临江的回龙矶上募资修建了锁江楼,时称江天锁钥楼,高三层,楼旁有四头镇水铁牛,后又在在楼南建立了一座高25.26米的宝塔,名为文峰塔,又称回龙塔。塔内有木梯可盘旋而上。位于长江之滨,九江市东北隅,傲然屹立,高耸蓝天,潇洒古朴,伟岸气昂,塔影锁江,风雅微妙。塔高35米,造就七层,六面锥状,青砖砌身,石凿拱顶,宛如撑天大柱突兀江畔。塔内原有木梯,沿梯盘上,登临顶端,极目环顾,北瞰远山渺黛,南视古城幽雅,仰观蓝空蔚媚,俯看碧江波粼,正如当年悬挂在此对联所云:“百荻波光当岸绕,黄梅山色……[详细]
渣津烈士陵园
  渣津是修水县西部重镇,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殷商时期古艾侯国都城所在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修水苏区的中心区域。 1927年8月下旬,秋收起义部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三营和四团驻扎渣津,9月9日,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师部机关驻扎于渣津万寿宫,10日,在万寿宫后大沙洲召开了数千军民参加的誓师大会,号召工农大众团结起来,拿起武器同-反动派作殊死的斗争。1928年8月,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率领红五军进驻修水,9月29日,在渣津桂花桥头全歼敌朱培德部一个宪兵营后,辗转到达台庄,进行了著名的台庄整编,恢复重建了0湘鄂赣边特委。1930年底至1931年初0赣北特委(后改为赣北分区委)曾驻扎渣津黄泥湾,领导赣北党组织和人民开展革命斗争。同时这里又是0修水中心县委、0修水县委……[详细]
艾溪陈家村明清建筑群
  时代:明至清类型:古建筑地址:江西省进贤县架桥镇艾溪陈家村简介:地处架桥镇艾溪陈家村,明至清代民居。村南正中为明英宗天顺六年(1464年)建“义门世家”总门楼,4柱3间红石青砖结构,高6.2米,宽9.6米,外六字形围墙内。内门木柱楼阁式凉亭建筑。外上方有磨制的青砖向外向上叠成3飘檐,脊顶两端翘角,正中置官帽。两中柱上刻该村嘉靖进士第三、翰林院编修陈栋撰并书对联曰“义路示周行愿当前守辙循途谨凛步趋元履错,门墙尊孔训基我辈乘机斗捷寻常入即余闲”。村内有44幢南向明清建筑(2幢明代后期建筑残存),总面积近万平方米。共有匾额22块。明清建筑一律为外斗砖内木架结构,有石板巷道串通。东庄园的“中宪第·云亭别墅”占地面积1650平方米,现存门楼,别墅、马房及残存后房7幢建筑,共千余平方米,红石庭院186平……[详细]
石城西竺寺
  西竺寺位于城西二公里处的西华山山顶,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两华山又名乌石嶂,周匝绵亘约五公里,幽泉怪石,所在多有。这里经常云遮雾绕,昔时古松参天,气象万千,著名的琴江八境“乌嶂松云。就是这里。今古树不存,然新松葱郁,壮丽犹在。如今山顶建起电视差转台,又添景致。西华山主峰海拔573米,“登眺时,佳气盈城,众山若螺,大江之流,净如匹练。每遇云起,由麓及巅,笼照万象。”(清道光四年编《石城县志》)环顾远处,尽领略“环县皆山,山多石,耸峙如城”县名的来由。西华山南麓的五龙岩还有著名的琴江八境之一的“龙岩瀑布。,岩上瀑布高数丈,泻落处,飞花溅王,声如雷轰;瀑布终年不竭,下接以潭,深不可测。清编县志载:“潭底有窍,潜通城西赤江滩”、又载:“唐贞观中,土人见庞眉五老,笑语岩中,迹之乌有,惟五……[详细]
万安暴动行动委员会旧址
  万安暴-动-行动委员会旧址为一栋四扇六间民房式砖木结构的二层楼建筑。高约7米,宽13米,进深14米,总面积为345平方米。1985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列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列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世纪二十年代万安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万安暴-动-,建立了江西省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万安暴-动-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五大农民暴-动-之一,与湖北黄安暴-动-、湖南醴陵暴-动-、广东海陆丰暴-动-、海南琼崖暴-动-齐名。1927年万安县委根据江西省委关于“赣西南暴-动-以万安为爆发点”的决定,成立了以曾天宇为书记,张世熙、刘光万、陈正人、余球、汪群、曾延生、肖素民等为委员的暴-动-领导机构“万安行动委员会”作为指挥暴-动-的军事机关。此后,一场……[详细]
宜黄革命烈士纪念碑
  宜黄革命烈士纪念碑出宜黄县城往南走300米处,有一松柏簇拥,四季叠翠的小山冈,雄伟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就巍巍耸立在山冈上。碑塔正面8个正楷鎏金大字赫然醒目: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该县是红色苏区,1926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宜黄潭坊建立了本县第一个基层党支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伯承、陈毅、罗荣桓、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宜黄留下了辉煌的足迹。1933年2月,蒋介石调集5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红军进行第四次“围剿”,该县是反“围剿”的主战区,先后在黄陂的蛟湖、霍源和东陂的黄柏岭、草鞋冈消灭了国民党52师、59师和11师,活捉敌师长李明、陈时骥,史称“黄陂大捷”“东陂大捷”,从而彻底粉碎了国民党第四次“围剿”。各次战役中英勇牺牲的人数共达5000余人,其中英名记录在册的有3280人。为纪念革命英烈,宜黄县……[详细]
218、槎滩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槎滩陂
  时代:五代地址: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槎滩陂是江西最早的水利工程,为南唐金陵监察御使周矩父子凿石所建,距今1067年,至今仍灌溉泰和4万多亩粮田。槎滩陂分为主坝和副坝两部分。在主坝上的基角处,暴露出众多的红石条是最早的筑坝材料,已阻水千年。这些红石条分四五层垒叠筑起。浸于水中的红石条有4米长,宽0.4米,厚约0.5米。据史料记载,周矩在天成末年(公元930年)随儿子周羡和女婿吉州刺史杨大中迁居泰和的万岁(今泰和螺溪镇)。他体察民情,深知群众受旱欠收之苦,便决定兴修水利。公元937年,周矩经过多年的谋划后,选择了属赣江水系禾水支流的牛吼江上游的槎滩村畔,用木桩、竹筱、土石压为大陂。据《泰和县志》记载:古陂长一百余丈,横遏江水,开洪旁注,故名槎滩陂。又于滩下七里许,伐石筑减水小陂,储蓄水道,俾无泛滥……[详细]
浒崦名分堂戏台
  浒崦名分堂戏台 名分堂戏台位于乐平市镇桥镇浒崦村,由晴雨台、厢楼(看台)和名分堂(程氏宗祠)四面环合组成,属晴雨双面祠堂台,又称鸳鸯台。据民国26年的《浒崦程氏》宗谱记载,程氏世居浒崦40余代,名分堂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祠堂建成14年后,才开始筹建戏台,造型取中国古典牌楼式样,据传当时募集能工巧匠70余人,精心设计建造,历时三年竣工。名分堂戏台是戏曲文化和宗族意识联姻的产物,它将戏曲活动请进了森严壁垒的宗族祠堂,曾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进行修整,修旧如旧。 晴雨台是名分堂戏台的主体建筑,以“建筑奇巧复杂,装饰豪华艳丽”著称,建筑面宽25米,进深12米,高14米,状式古楼阁,梁柱粗壮,雕塑满台精工,气势宏状,装饰通体施金,金壁辉煌。晴台面俯广场,雨台则正对正堂,两台相互背……[详细]
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役遗址
  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遗址该遗址包括左坊红一方面军总部旧址和登仙桥大捷旧址。1932年12月国民党发动了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1933年元旦,为了争取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在根据地消灭白点,巩固根据地,加速赤化金溪、资溪、余江、贵溪等地区,扩大中央革命根据地,朱德总司令率红一方面军在黎川县誓师,发起了金溪战役,总部驻扎在金溪左坊镇后龚村一带。金溪战役是红军第四次反“围剿”的先声战,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朱德等灵活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典范之作,对争取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起决定性作用,打通了中央苏区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联系,壮大了红军队伍。此次战役被中央军委称之为“是粉碎国民党四次‘围剿’的先声”,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不朽的一页。1933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