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旅游

江西省文物古迹介绍

孚龙庙遗址
  孚龙庙遗址  孚龙庙遗址座落在龙泉山脚下,四周花繁叶茂,幽雅僻静,现仅存旗杆石和残垣碎瓦。关于孚龙庙的由来,当地有个非常优美的民间故事。相传古时候,东源连年大旱,禾焦草枯,饿死不少百姓,许多人不得不远离家乡,四处逃荒。百姓哀哀的哭声,惊动了四海龙王,龙王动了恻隐之心,便向玉帝陈情,奏请玉帝准许给东源施雨,但遭到了玉帝的断然拒绝。无奈之下,龙王只能偷偷派出—些虾兵蟹将在东源四处凿泉眼,一夜之间,东源到处泉水流淌,汇成一处,并且形成了一个满而不溢的湖泊,这就龙泉湖。自此东源万物复苏,物阜民丰,逃难的百姓也纷纷返回家园安居乐业。为了纪念龙王的恩德,百姓在龙泉山建起了孚龙庙,终年供奉,并把湖泊取名为龙泉湖,山取名为龙泉山。  万年桂和红军枫 由黄龙坑至杨家坞两旁,树木林立,古木参天,品种繁多,以阔叶……[详细]
万安观澜门城墙
  据专家考证,在我省,州府一级的古城墙,保存完好的只有赣州城。而作为县一级的古城墙,能完好地保存千米以上,并且保存两个以上城门的,只有万安县了。始建于宋代的万安古城墙全长1000余米,墙体厚实,城门古朴,濒临赣江,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月6日,记者漫步万安古城墙,感受其千古不变的雄姿,探寻其神秘厚重的历史——从土城墙到砖城墙历时400多年万安县政协副主席、《万安县文史资料》主编、江西省历史学会会员耿艳鹏告诉记者,万安古城墙的历史悠久基于万安县城的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南唐保大元年(943),地处赣江中游十八滩头的万安县,因“路当冲要,溯上则喉控交广,顺下则领带江湖,水陆之险阻,漕运之会通”而设立万安镇。北宋熙宁四年(1071),新置万安县。7年后的宋元丰元年戊午(1078),知县朱俊民开始……[详细]
万安七古塔
  自唐代后,万安县建塔甚多,古塔林立,竞相争辉,至今保存完好的还有10余座,其中著名的七座是唐代棉津舍利塔、宋代桂江飞来塔、元代宝山文风塔、明代潞田小姐塔、明代高陂观音塔、明代百嘉崇文塔、清代县城文明塔。这些古塔风格各异,造型优美,为当地的古建筑增添了璀璨的一笔,围绕着古塔的种种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更为这些古塔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唐代:棉津舍利塔万安县棉津乡与遂川县碧洲乡山山相连,其中一山名天龙山。天龙山谷深山高,林木葱茏,溪瀑纵横,风光秀丽,自古就为佛教圣地。唐代时期,山中建天龙寺,在江南颇有名气,后在明清战乱中渐衰。两座舍利塔就坐落在天龙山旧寺庙的遗址上。宋代:桂江飞来塔飞来塔坐落在桂江乡白沂村头的平地上,北依五空(注:待考)族祠,南靠民居,西濒遂川江。全塔为青砖、泥沙垒砌而成,无基座,……[详细]
瑞金云龙桥
  云龙桥位于瑞金市象湖镇解放路居委会,瑞金城区南面沿江路旁,南北横跨绵江河。云龙桥宋代为浮桥,名“绵福”;明嘉靖十九年(1540)改作石墩木梁桥,因“桥界青云坊而跨龙池”,故更名“云龙桥”;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改成十二墩十一孔的红条石拱桥,全长117.52米,宽5米、高9.3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云龙桥是红都瑞金通往福建各苏区县的枢纽通道、毛泽东、周思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共和国开国元勋都曾频繁往返该桥。1960年,董必武代表中央人民政府慰问瑞金,重游云龙桥,写下了“绕廓绵江自在流,云龙桥上好凝眸……”的著名诗句。1988年瑞金市文物主管部门与部分离退休干部,发起修复坍塌多年的云龙桥的倡议,并按原貌修复,历时三载,耗资60余万元,于1991年竣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王震对修复云龙……[详细]
龙图学士和刺史传芳牌楼门
  龙图学士和刺史传芳牌楼门,位于乐安县罗陂乡水口村,坐北朝南,毗邻并排而立,中间隔一小巷。龙图学士牌楼门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成化九年(1473年)重修,是水口村彭氏后裔为纪念先祖彭彦昭而建的;刺史传芳牌楼门始建于元代,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重修,是水口村彭氏后裔为纪念先祖彭玕封为安定王而建。 龙图学士牌楼门平面呈八字形,四柱三间三楼单檐式全木结构,庑殿顶,四角飞檐起翘,四柱成一字形排列,两侧为呈八字形的砖砌翼墙。牌楼门为单檐砖脊小青瓦庑殿式屋面,正脊高7.75米。平板枋上有典型的明初风格的五层如意斗栱,明间上部为十攒斗栱,次间额枋上为六攒斗栱。中门之上阳刻“龙图学士”4字匾额。 刺史传芳牌楼门为四柱三间单檐三楼式砖石结构,四柱成一字形排列,两侧砖砌翼墙呈八字形,由四柱构成中门……[详细]
于都福田禅寺
  于都福田禅寺始建于梁天监年间,原名大佛寺,又名妙净寺。唐末五代时期,高僧文佑禅师驻锡于此,以其广大神通匡扶道场,弘化一方。大宋祥符二年,大师因圆果满,安详舍报。圆寂之后,法身凝然,绵历华岁,至今俨然。福田禅寺,原名妙净寺,又名大佛寺,始建于梁天监年间。原址在于都大昌村。至唐开元年间,迁建城西。寺院历代修造悉有碑铭为记。诸铭之中,尤以唐代名仕李少鸿手书《杨知新碑》和明代大儒解缙之记为著。唐末五代至宋朝初期,高僧文佑禅师住锡于斯,因其神异传奇之事流传颇广,被世人尊称为“生佛”。文佑禅师圆寂后,肉身至今犹存,现供奉于新建福田禅寺之慈佑阁中。千百年来,福田禅寺崇为于都百刹之首,龙象腾骧,高僧辈出;梵音远播,宗风高扬,呈一派繁荣景象。惜晚近以来,因战火侵蚀;又惜乎年淹代远,继起乏人,千年道场竟化作一片……[详细]
八一起义部队会昌战斗遗址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叶挺、朱德、贺龙等指挥起义军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了人民军队。八一起义的成功震惊了国内外,蒋介石、汪精卫急忙调兵遣将讨伐。遵照中共中央指示,起义部队挥师南下直取广东东江,8月26日进占瑞金县城。从缴获的敌军文件中得知,蒋介石嫡系钱大钧4个师1万余人,在会昌山一线构筑工事,同时桂系黄绍 竑部也从信丰往会昌赶,企图将起义军扼杀在会昌。为解南下后顾之忧,前敌委员会决定:趁两股敌人未会合,先破会昌之敌。8月30日早晨,起义军24师、3师和教导团先后从城东北、西北向敌军发起佯攻。由于起义军25师夜行军迷了路,未能投入战斗,上午的战斗打得异常激烈,陈赓营长一连攻下三个山包后,左腿两处中弹,年近50的师党代表徐特立也参战,朱德从牺牲的战士旁捡起步枪向敌人……[详细]
崇仁三川桥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我市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4395处,其中新发现3790处,复查605处。而入选江西文物“百大新发现”的仅为6处文物,廊桥类一处,为崇仁县许坊乡的三川桥。三川桥因不仅保持了完整的廊桥风貌,且又因是“单拱廊桥”,在江西省已经发现的历史文物中为绝无仅有。6月12日,记者来到许坊乡的三川桥村采访,村民领记者来到三川桥拍摄。这座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廊桥,由于村民的保护,历尽260多年风雨的三川桥风采依旧。三川桥集中体现了抚州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其以造型精美,结构别致,蕴藏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受到省文物专家的青睐。从村中沿新建的水泥路北行数百米,远远地就看见一座黛瓦红壁的廊桥,步入廊桥,记者发现廊桥竟有亭、台、楼、阁的多种功效,远看像似一栋汉瓦盖顶的房屋,廊桥的中间是上下坡面的台阶……[详细]
中共西江县委旧址
  中共西江县委旧址位于会昌县西江镇许家祠(西江圩东南边)。为典型的赣南客家建筑风格,坐落于江西会昌西江镇圩上的南面,位于323国道与赣龙铁路之间,始建于清乾丙寅年(1746),系砖木结构,硬山顶,坐西朝东,进深28米,宽39米,一进二厅,主厅面积近400平米。1933年7月下旬,中共西江临时县委成立。县委机关驻西江圩许家祠,梁汇川、马德民、杨志春先后任县委书记。同年10月,西江县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西江县委隶属粤赣省委,县委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妇女部等工作机构,下辖庄埠、洛口、城市、南门、小密、高陂、梅坑、黄安、赤鹅、黄龙、宽田、沙心等12个区委。同月为贯彻上级指示精神,部署全县各项工作,西江县委召开了县、区、乡干部大会,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现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名录。中共西江县……[详细]
310、洪阳洞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阳洞
  洪阳洞位于袁岭第七峰的山腰,因晋代大医学家、道教祖师之一葛洪以及娄阳在此修道炼丹,为民治病,故名“洪阳洞”。又因明代大学士严嵩曾在洞中勤学,又称“严嵩洞”。洞口呈弧形,高、宽各20米,洞长达4公里。洞身蜿蜓曲折,忽而像市井小苍曲折幽深仅容一人行走,忽而如穹形大厅,豁然开朗,可纳千人-。洞中有洞,大洞套小洞,洞洞相通,宛若地下迷宫一般。洞内石笋、石钟乳、石幔、石柱、石花、石塔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钟乳石表面光滑亮丽,造型奇特,形态生动、栩栩如生,置身其中,仿若进入了一座雕塑园,形似人工,实为自然,让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造化之功。洞内石笋、石钟乳、石幔、石柱、石花、石塔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钟乳石造型奇特,形态生动、栩栩如生,置身其中,仿若进入了一座雕塑园,让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造化之功。洪阳洞因其深邃……[详细]
311、简寂观
简寂观
  简寂观简寂观原名太虚观,在庐山南麓金鸡峰下,是南朝宋著名道士陆修静修行处。陆修静博精星象,好方外游,青年时遍访名山,求仙学道。于刘宋大明五年(公元461年)到达庐山,爱金鸡峰下水秀山灵,遂建观其下,名曰太虚。采药炼丹、传授门徒、静心颐神、撰写道经,在庐山度过了七个年头。陆修静逝后诏溢简寂先生,取“止烦曰简、远嚣在寂”之意,由是太虚观改称简寂观。简寂观在当时是庐山乃至江南最大的道观,庙宇宏丽,规模雄伟,金宫玉阙,倚崖六层。观中的藏经阁,有陆修静奏请御赐道经并经诫、方药、符图1228卷,据说是用“龙箧贮存”,相当讲究,是当时道教最大的经库。简寂观四周风景极佳:观后有苍翠古樟和陆修静手植的14棵六朝松,这些古松“龙鳞雪斡,蔽日干霄”,“偃者拂地、耸者入云”,虬枝古斡图画所不能写,一千多年来一直是庐……[详细]
梅福红十二军军部旧址
  梅福红十二军军部旧址(石城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地点:石城县琴江镇梅福村事情发生年代:1930年-1933年旧址位于琴江镇梅福村,俗称“红麻条屋”。该旧址中间是黄姓香火堂,两边为厢房,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风格。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331.48平方米。1930年6月22日,根据毛泽东“红军要协助地方党组织发动群众,组织地方革命武装,建立革命政权”的指示,红十二军在代军长罗炳辉、政委谭震林率领下,从长汀来到石城。6月25日,抵达石城龙岗,接着向石城县城挺进。27日凌晨,进占石城县城,军部驻于该旧址内。6月28日,红十二军与石城地方革命武装在县城西门庙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石城县革命委员会,隶属赣西南苏维埃政府赣南革命委员会,谢学明任主席。7月6日,红十二军离开石城后……[详细]
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旧址
  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旧址位于中国江西省德兴市绕二镇重溪村,是一幢二进三间二偏房四天井的砖木结构城堡式两层楼房,清代建筑,占地面积525平方米。于1990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旧址为一幢二进三间二偏房四天井的砖木结构城堡式两层楼房,清代建筑,占地面积525平方米。1990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4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方志敏、粟裕等革命前辈都曾在此工作、生活过。该旧址为德兴市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也是全市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于日晒雨淋,年久失修,这幢深宅大院损毁较重。德兴市博物馆本着对文物、对历史负责的工作原则,积极向上争取项目维修资金30万元,立即实施维修,工程经过招投标,安徽省黄山大明古建公司承接了这个项目。据该市博物馆副馆长吴雨……[详细]
屏山红三军团司令部旧址
  屏山红三军团司令部旧址地址:石城县屏山镇屏山村事件发生年代:1934年屏山红三军团司令部旧址位于屏山镇屏山村镜面排组。建于清道光年间,为天井式客家民居建筑。座西朝东,砖土木结构,悬山顶,面宽69.4米,进深22米,占地面积1526.8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1934年8月下旬至10月中旬,红三军团受命驻守中央苏区北部石城,与进犯中央苏区的敌军进行过英勇顽强的战斗,史称“石城阻击战”。为迟滞敌军向中央苏区中心地域的进犯,保障中央机关和主力红军的安全集结与战略转移,赢得时间,红三军团遵照中革军委的命令,在石城以北约五十华里的纵深地域内,设置了三道防线,展开了石城阻击战。整个战斗十分惨烈,红军战士英勇奋战,国民党军伤亡惨重,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阻击战于10月7日胜利结束。红三军团为……[详细]
理坑村民居
  理坑村民居位于江西省婺源县沱川乡理坑村。山村原名里坑,因自古村人崇尚理学,秉承勤读之风,被誉为朱子理学之源,故称理坑。自元代起文风大兴,明清时更是文人学上、进士官宦辈出,曾有36官宦、16进士、92文入学士,出了333部582卷著作,其中5部78卷被收入《四库全书》,可见理坑昔日的辉煌。理坑明清官宅约120余幢,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明代崇祯年间广州知府余自怡的“官厅”,明代天启年间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天官上卿”。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右侍郎、工部尚书余懋学的“尚书第”,清代顺治年间司马余维枢的“司马第”,清代道光年间茶商余显辉的“诒裕堂”,还有花园式的“云溪别墅”,园林式建筑“花厅”,颇具传奇色彩的“金家井”。这些古建筑粉墙黛瓦、飞檐戗角、“三雕”工艺精湛,布局科学、合理、冬暖夏凉,是生态文明的……[详细]
316、洞渊阁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洞渊阁
  由后晋的刘悟真所建。宋时章盛弃官不做来此修真,以药疗民疾,邑人彭梅叟因感激而建阁纪念。清咸丰五年(1858)太平军攻入安福城,将阁付之一炬。现存的“洞渊阁”为同治五年(1866)全邑捐资在废墟上重建的。“洞渊阁”共两层,高12米,宽14米,占地面积近200平方米,砖木结构,翘角飞檐,歇山顶,一泼水风格,鱼吻、宝葫芦镇屋脊。每二层四周均有回廊,登高远眺,武功山在云海中若隐若现,俯瞰脚下的沪水河,渔帆点点、竹排成行,顺水蜿蜒而下。环看山城美景尽收眼底,那耸入云天的东山文塔,格外秀美。难怪少年时代旅居安福几年的著名作家杜宣,乐不思蜀,晚年在回忆录中,多次提到安福的山水之美和对在洞渊阁上嬉戏的留恋,甚至还有重访洞渊阁的念头,因年高身体的原因一直未能成行,对此他不无遗憾。洞渊阁前有一口水井,叫“清净源……[详细]
317、爱莲池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莲池
  爱莲池爱莲池位于周瑜点将台东侧,其东南紧连冰玉润,北接电影公司,正南距鄱阳湖1020米。池呈正方形,四周花岗石护砌,长48.84米,宽34米,深3米,总面积为1661.24平方米。池之正中,筑有面台,花岗石彻垒,内筑五花土,高2.8米,长宽各11.1米;面积为123.21米,台上有观莲亭,亭四方形,立柱起架,柱础莲瓣纹。顶为重檐歇山顶,亭之前后,有池桥各一与池也相连,三墩四孔,墩以花岗石彻垒,墩间并以长宽1.23米,高2.78米,后桥为之字形曲桥,衔接桥长10.55米,宽1.23米,高2.78米;二桥下方,各有莲池两方于侧,盛夏之季,漫步莲池,微风悠悠,清香朴鼻,似步入清凉之世界,心旷神怡。据《星子县志》载,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周敦颐知南康军,是时朝庭昏庸,官场-,他有感于斯……[详细]
石钟山古建筑及石刻
  时代:唐至民国地址: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石钟山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考证,西周时期有人在此捕鱼狩猎。汉代有砖瓦建筑。历代主要建筑有:宝钟寺、地藏殿、观音堂、天花宫、四王庙、金台庵、九王庙、江声阁、栖宾亭、白云亭、晴照亭、观澜轩、聆音台、读书台、山响楼、石佛楼、山巅古塔等。这些建筑几经沧桑,毁于频繁的战争中。现存建筑都是清咸丰八年(1858)后重修和新建的。解放后又多次维修,并新添了一些景点。较大的修建一是清代的曾国藩、彭玉麟奏请咸丰皇帝,旨谕拨建重修;二是当代即1949年至今,进行四次修复。经过修复后的石钟山,集亭、台、楼、阁、塔、榭、舫、廊、祠、厅、院、轩等30多种古典建筑为一体,是典型的江南园林。这里石扣有声,观之出奇,许多石块具有天然形成的绉、透、瘦、漏、丑等特点,石刻诗联,琳琅满目。正因……[详细]
319、沙坝围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沙坝围
  沙坝围坐落在龙关公路旁,距龙南县城12.5公里。是龙南县里仁镇境内的一座小围屋,结构严谨,造型美观。由于围屋四周无村舍屋场,更显得鹤立鸡群,引人注目。此围建于清代雍正年间,均为李姓,围屋始祖从里仁粟园迁入。至2017年,已有14代。围屋的规模较小,只能住十几户,100多人。此围正方形建筑结构。围屋四角有4座三层炮楼,居屋均为二层。纵横约30米。大门左侧,用一间屋位,通往地下室地道及炮楼。右侧居屋3间,炮楼1间。左栋、右栋6间居屋,后栋5间。屋中心,只有一间小厅厦。其余皆为院落。围屋坐北朝南,背靠青山,南朝雷峰山,门前濂江河。正是这样,每年春水、洪水猛涨时,沙坝围的老人、小孩、妇女,可在围屋大门前的坪子里坐着聊天看大水。而男人们守在河岸看濂江河里是否有柴、竹、木淌下来。据老人介绍:先前,他们不……[详细]
京台“曦庐”民宅
  时代:清代类型:古建筑地址:江西省安义县石鼻镇京台村委会京台自然村内简介:京台“曦庐”民宅位于江西省安义县石鼻镇京台村委会京台自然村内,始建于清乾隆五十(1785)年,完工于道光三(1823)年,跨越了乾隆、嘉庆、道光三代皇帝,由二代三人花了三十八年的时间创建而成。屋主人刘章达字显廷,例授州同,诰赠奉直大夫(州同是知州的佐官)。刘章达之长子刘华松例授布政司理加二级,其次子刘华杰例授儒林郎为从六品文散官阶。刘章达于清乾隆年间在吴城办官宝炉,到嘉庆年间时其长子刘华松协助办官宝炉,刘章达父子靠经营官宝炉发了财,在家乡建置了这些房产。京台“曦庐”占地面积67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是远近闻名的富商豪宅,共由三十幢分工明确,布局合理,错落别致的房屋组合而成。房中有房,庭院深深,是清代江南乡村建筑的荟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