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旅游

江西省文物古迹介绍

塘边古建筑群
  塘边古建筑群(含塘边八栋屋建筑群、奎光堂、塘边大夫第)传统格局和特色简介:刘景洪,仕中书舍人,于乾佑末(923-936)因致政而徙安成邑南塘边。后隐居不仕,始为塘边一世祖,赠尚书令,至今有千余年。至南宋期间,塘边已分东西两边,其规模已非一般村族可比。元代该村建统宗祠即(塘边刘氏大宗祠),统宗堂下分东五房、西五房。东五房于明初建“奎光堂”(东边总堂)至清代又派分“思本堂”、“积厚堂”、“赦封堂”、“敦本堂”、“四爱堂”;西五房同期建“五房祠”,统辖陆续分支的“爱启堂”、“仁礼堂”、“清振堂”、“滋德堂”、“致美堂”、“继美堂”、“启佑堂”、“裕庆堂”、“明德堂”等。唐末立基以来,塘边村落内外开筑了数以百计的大小水塘,大者面积达百亩以上,小者仅几十平方米。村口有塘,村外有塘,村内建筑面塘、环塘。……[详细]
新城战斗旧址
  自鹅岭西行5公里,就到达新城战斗旧址。1928年2月18日,毛泽东同志在新城东门侧的棋山上亲自指挥了新城战斗。这次战斗歼灭国民党军队一个正规营、一个靖卫团,击毙国民党军队营长王国政,活捉了国民党县长张开阳,俘虏国民党军队100余人,缴枪数百支,彻底打败了江西国民党军队的首次进剿,夺取了宁冈全县,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具规模,史称“新城大捷”。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新城战斗,修复了南门城楼,并在棋山上修建了纪念亭。1928年2月18日,毛泽东同志在新城东门侧的棋山上亲自指挥了新城战斗。这次战斗歼灭-军队一个正规营、一个靖卫团,击毙-军队营长王国政,活捉了-县长张开阳,俘虏-军队100余人,缴枪数百支,彻底打败了江西-军队的首次进剿,夺取了宁冈全县,使井冈山革0据地初具规模,史称“新城大捷”。新中国……[详细]
103、宝方寺
宝方寺
  地理宝方禅寺,位于江西省南城县严和乡上蓝村,距县城约六十公里,与黎川县接壤,寺侧有公路通达南城、黎川两县,交通便利。历史宝方禅寺始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六六五年),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该寺初名“上蓝院”,是曹洞宗二世祖禅锡别院,旧址在今上蓝村委会东张家窠村,距相宝方寺约两公里,后改为宝方院,宋英宗治平元年(一○0年)敕封为包房禅寺,此寺名一直沿用至今。宝方禅寺占地总面积为四千六百八十一平方米,其中寺殿房舍占地面积为三千三百九十八平方米,花园、晒谷场占地面积一千两百八十三平方米,共有水田、旱地、山林面积共四十点五亩。该寺坐北向南偏东,三面环山,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寺前翠竹掩映,溪水潺潺;寺后松林葱郁,古树参天,云雾缭绕。寺后侧有保留完整的化身窑、佛塔林(其中有清康熙年间所建云净禅寺塔、母……[详细]
黄陂中共苏区中央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
  中共苏区中央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黄陂镇山堂村瑶上村小组,原为“胡氏家庙”,占地面积1404.5平方米,建筑面积2033.6平方米。胡氏家庙建于清末民初,座南朝北,平面呈凹字形,两进院落和“四水归堂”式布局。通面阔五间27.35米,通进深四间51.84米,通高12米,局部两层,砖木结构,硬山顶,青砖砌筑的叠落式封火山墙,小青瓦屋面,檐口设勾头滴水。门首用四椭圆柱立起,用砖斗拱承托门顶,脊角上翘,均塑有兽吻,门面上有石格,格子周围阳雕云卷草纹。规模宏大,装饰精美,做工考究,雕梁画栋。建筑由前堂、前廊庑、前天井、中堂、后廊道、后廊庑、后天井和后堂组成构成。蒋介石在第一次“围剿”失败后,于1931年2月,以军政部长何应钦代行陆海空总司令兼南昌行营主任,调集十八个师另三个旅20万……[详细]
湖洲古建筑群
  湖洲古建筑群(含花门楼、庭院、榜堂、继美堂、古戏台、习氏大宗祠、长乐庵、天府庙、古民居群、习振翎中魁立石、书院)湖洲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水边镇,整个村落95%上都是习姓居民,大概有1000多户人家。以前湖洲村叫花门楼,后来因为历史变迁的缘故,花门楼改为湖洲村。古村内聚集着近600户3000多名习姓村民,保留着众多都属于明清时期建筑。习氏大宗祠位于湖洲村偏东,离沂江岸不远,最早为明代建筑,砖木结构,歇山式,进深60.8米、面阔22.2米,建筑占地面积1349.76平方米。现存建筑实体为清代重修,内建筑为三进,中间一天井,为前厅、中厅和后厅,现状保存较为完整,宗祠功能延续至今。文名世第宅,位于峡江县水边镇湖洲村东南面,包含继美堂、榜堂和门楼,作为一组古建筑群构成文保单位—花门楼。南北向,面阔……[详细]
九林墓画
  九林墓画位于乐平市礼林镇铺里村石榴花兴山北麓,距市区25公里。四周松柏环抱,群山起舞,墓前紧依100米地带的勤俭水库,水库以东是乐洄公路。该墓于1987年4月发现被盗,12月由省、市考古人员一同进行了清理。据考证是南宋枢密副使-中夫妇合葬墓。 该墓坐西朝东,偏东15度,男右女左属宋代彩色壁画夫妻合葬墓。男墓室长3.2米、宽1.4米、高1.15米。女墓室长2.75米、宽0.9米、高0.9米。两室共一坟仓,两墓室内之中用麻石分开,其中点留有窗洞。墓四周用厚砖叠砌,砖长1-2米、宽0.31米、高0.29米。墓四周之外又有平砖横砌,呈半弧圆形,弧的直径为10.9米,并用方形麻石铺成该墓的拜堂,拜堂前有斜坡神道。 墓周壁绘有彩色壁画并用油脂多色,粗线条构成了仪座,导卫、侍女等。男室中绘大型……[详细]
大井朱德和陈毅同志旧居
  大井朱德和陈毅同志旧居位于江西省井冈山市茨坪西北5公里大井,距毛泽东旧居约10米。是一栋黄泥墙体青瓦房。俗称“黄屋”。1928年5月起朱德、陈毅来到大井时住此。大门内左间为陈毅住室,右间是朱德住室。1928年秋,陈毅腿上生疮,就住在这里治疗了一段时间。在这期间,腿疼稍好一点就拄着拐杖深入群众家里进行调查研究,还带着通讯员到田里帮助老乡收稻谷。1929年2月,旧居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1984年按原貌重建。土木结构二层楼房,有天井,占地671平方米。大井朱德、陈毅同志旧居与毛泽东、彭德怀同志旧居仅隔十余米。1928年5月以后,中国红军第四军军部从原宁冈茅坪迁上井冈山后,曾在大井村办公,办公的住地就是当地群众邹安仁家一栋干打垒的祖居房屋。军长朱德、军政治部主任陈毅同志便经常在这幢屋子里工作和居住。……[详细]
官溪胡氏宗祠
  官溪胡氏宗祠位于玉山县东南部仙岩镇内村境内,距县城约30公里。宗祠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占地面2264.2平方米,建筑面积3386.3平方米,规模宏大,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清光绪十年(1884)进行的扩建,仍保持了明代建筑的艺术风格,飞檐翘角,雕刻精致,斗拱迭饰,特別是巍峨宏伟的十一开间大门廊为宗祠建筑中所罕见,整个建筑群多处浮雕,图案丰富格调古朴素雅,是座具有江南传统韵味的府第式宗祠,以徽派建筑风韵屹立在中国古代建筑之林。宗祠建筑线条粗犷,作风淳朴,是民间建筑的精品,江南典型的大宗祠代表之一,也是明清时期南方最具代表性的高等级乡土建筑,是古代民间建筑专家的杰作、能工巧匠智慧的结晶,充分体现了建筑技艺上的高超本领,对研究古代民间建筑特别是祠堂建筑形式和技艺具有重要的价值。……[详细]
109、快阁
快阁
  快阁位于县城泰和中学校园东南隅。始建于唐乾符元年(874年),初为奉祀观音大士之所,名“慈氏阁”。宋初太常博士沈遵任泰和县令时.更名“快阁”。元丰年间。黄庭坚任县宰时作“快阁诗”后,名闻天下。快阁占地400平方米,通高20米,砖木结构,三层翘角重檐,四周三米回廊。阁体负栋而立36根圆木柱.回廊有12根大红米石柱。檐楔彩色蓠头,梁雕翔龙舞凤。青砖墁地,图饰穹顶,头覆瓷瓯,角系铜铃,花格窗棂,砖砌拱门,座北朝南.门上石匾为沈遵手迹“快阁”,两侧石柱镌有对联。厅墙正面嵌有黄庭坚石刻画像,像下有黄庭坚自题像赞:“似僧有发,似俗有尘;作梦中梦,见身外身。”照墙两侧有陆游手书“诗镜”碑和黄庭坚手书“御制戒石铭”碑——黄庭坚在泰和任知县时,摘录宋太宗的警句:“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可见……[详细]
珠山明清御窑遗址
  御窑厂也称“御窑国家遗址公园”。该遗址地下遗存极为丰富,所产瓷器称“官窑器”。已出土元代官窑瓷器和大量明代洪武、永乐、宣德、正统、成化、弘治、正德年间的各类器皿,成为中华古代文明的共同记忆。在市政府大门的五米处,尚有石井一口,它是明御厂遗址留下来唯一的地面遗物。现已发掘多处元明清官窑遗址,里面值得看的还是景德镇博物馆,御窑厂本来是专做官窑瓷器的,现在只剩下一个很小的遗址,里面的博物馆陈列了一些景德镇从古至今的历史,制陶的工艺顺序瓷器品种,釉的分类和历史,对于了解景德镇这个千年文化瓷都有很大帮助。御窑厂,是明清两代为供应宫廷所需瓷器而设的机构。明洪武年间始设于江西景德镇。明代一般由宦官充任督陶官;清初由工部、内务府派员,或由江西巡抚主管。乾隆以后,以榷九江关使管理,并以饶州同知、景德镇巡检司监……[详细]
111、契真寺
契真寺
  契真寺,坐落于赣县田村圩镇中心,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汉朝古寺。契真寺初名“弃假寺”,后名“契假寺”,复改“契真寺”。现契真寺罗汉殿佛座中有五言诗云“汉代弃假寺,唐代易契真”的记述;寺内藏古联“汉朝契假寺,秦代天丛山”亦可知寺名的沿革。弃假寺初建于田村村北的天丛山。建寺初期非常简陋,香火不旺。汉代有十八儒生投宿于寺,遗下十八真经,即现存的十八部《佛名经》,香火始转旺盛。至唐,迁建寺于田村街市中心的铜锣窝(即今址),始改名为“契真寺”。寺自唐而来,几经沧桑,经历代修复、扩建,至民国初年有大小殿宇18座,占地9.85亩。传说汉代有十八儒生投宿契假寺,及曙,寺物如故,而亡其人,唯遗佛经十八卷。以人数与经数皆为十八,遂名《十八罗汉经》。又因其有灵瑞之光又名《瑞经》。明朱多炬有《瑞经记》,清顺治十三年(16……[详细]
白鹭村古建筑群
  白鹭村古建筑群(含恢烈公祠(含院墙、旗杆石6组)、王太夫人祠、兴复堂(含院墙)、佩玉堂(含院墙)、福神庙(含院墙)、书箴堂(含院墙)、兰善堂、拱祥堂(含院墙、门楼、)书升堂、鼎福堂)白鹭村位于江西省赣县的最北端,毗邻兴国县和万安县,故有“一脚踏三县”之称。白鹭村得名于宋绍兴六年(1136年),白鹭是江南保存最完好最集中的客家古村落,保留着大量完整的明清古建筑,以及浓厚的赣南客家文化。虽历经860多年的风吹雨打,依然保存有大小不等一定规模的堂屋,祠宇共69座。[1-3]2006年入选“中国十大古村”。到目前为止,白鹭村是江西保存最完好最集中的客家古村落,虽历经860多年的风吹雨打,依然保存有大小不等、一定规模的堂屋、祠宇共69座。在2006年9月18日于湖南桂阳闭幕的“中国郴州生态(民俗民居)……[详细]
马祖塔亭
  马祖塔亭马祖塔亭坐落在靖安县宝峰镇宝峰禅寺后面,为中国佛教禅宗南天八祖马祖道一而建造。唐贞元四年(788年)正月,马祖80岁时率弟子登建昌石门山(今靖安宝峰),爱其山水奇胜、洞壑平坦,遂对随行弟子曰:“吾朽质之日,归骨于此”。同年二月初一圆寂。弟子遵其嘱,奉灵骨舍利藏于寺后窖中。唐贞元七年(791年),德宗李适派左仆射同平章事权德舆来到建昌石门山内为保存马祖灵骨舍利而造塔,权亲撰塔铭。元和八年(813年)宪宗李纯赐马祖谥号为“大寂禅师”,塔号为“大庄严”。大中四年(850年),宣宗李沈令江西观察使裴休重修马祖塔,并敕赐塔额为“宝峰”,故寺亦易名为“宝峰禅寺”。后又有人建木亭以护卫。宋元丰八年(1085年),又重新建造石亭以护之。亭高5.5米,深5.17米,六柱六角宝盖式顶,全身用花岗石为材料……[详细]
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
  闻名于世的上饶集中营,是国民党1941年1月初发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之后,同年3月在江西上饶周田、茅家岭、李村、七峰岩等地设立的一座规模庞大的法西斯式人间地狱。这里当时监狱四周架设起铁丝网,负责管理的是军统康泽系特务。第三战区特务团调遣一个加强排担任看守,监狱门外有荷枪实弹的卫兵日夜站岗。主要囚禁皖南事变中谈判被扣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和弹尽粮绝被俘的新四军排以上干部,还有部分从东南各省地方以上抓来的共产党员和其它爱国进步人士,共700余人。这些爱国志士在狱中秘密党组织的领导下,同凶残的国民党特务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并成功地举行了著名的茅家岭暴-动和赤石暴-动,谱写了一曲曲气贯长虹的无产阶级正气歌.为了缅怀在集中营牺牲的近200名革命烈士,继承先烈遗志,党和人民政府于1955年在茅家岭建立革命烈士陵……[详细]
115、八境台
八境台
  八境台坐落在赣州市北八境公园内,章江和贡江在这里汇合,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八境台建于北宋嘉毡年间(1056-1063年),因郡守孔宗瀚筑台后绘制《虔州八境图》,并以图求诗于苏轼而得名。历代文人在这里的题咏甚多。八境台依城墙建造,台高28.5米,总面积574平方米,朱楼碧瓦、雄丽壮观,屹立在章贡两江汇合处的古城墙上。登台远眺,但见碧波白帆、绿树红楼,江风迎面扑来,使人心旷神怡。交通八境台位于市区最北端,沿着文清路往北到建国路,沿建国路一直到底即到。江西赣州市……[详细]
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
  南昌市新四军军部旧址,建于1915年,是北洋军阀张勋的公馆,内有两栋砖木结构楼房和一栋平房,属中西合璧的古建筑。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驻扎于此,完成了组建新四军的艰巨任务。由八省红军游击健儿组成的新四军走出深山老林,路上了北上抗日征途,成为华中抗日的中流砥柱,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因其历史价值重大面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旧址内设有4个展览:一是新四军军部旧址复原展,展出新四军领导人叶挺、项英、曾山、黄道、周子昆、邓子恢、陈丕显、赖传珠办公和居住的房间及他们的生平图片展。二是《铁的新四军》大型展览,分为四个展厅:铁流滚滚出深山;群英聚集南昌城;大江南北抗敌寇;铁军精神万代传。全面、系统地展现了新四军从1937年成立至1947年改……[详细]
赣州古城墙(宋代古城墙遗址)
  赣州宋城墙是江西省唯一保存完整、有可靠纪年铭文的宋代城墙,也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北宋砖墙之一。始建于汉代,距今已有二千年的历史,后来经过南宋、元、明、清、民国,历时900多年的不断修缮、加固,使赣州城形成了一道周长13华里、高大雄伟的城墙。城墙平均高7米,从东门至西门长3.6公里,垛墙、炮城、马面、城门都保存完好。城墙上的各代纪年铭文数量和种类之多在全国来都很罕见,专家们称它为“宋城博物馆”。赣州宋城墙以其高低逶迤之势与秀丽江水形成美妙反差。清晨漫步在古朴蜿蜒的城墙上,只见城外一江清流,远处山间田舍烟云飘渺,近处街坊鳞次栉比,让人感到犹如置身于一幅美丽的《清明上河图》之中。赣州古城墙历史悠久、至今还在为防洪起着重要作用的砖城墙,这也是现在全国保留的唯一的宋代砖城墙。赣州古城墙是唐末客家人卢光稠扩……[详细]
修水兜率寺
  渣津是宗教圣地。早在晋代有吴猛和许逊(许真君),炼丹于黄龙山及龙安山,为民除害,追赶孽龙,留有许多故事传说。后来许真君被尊为净明忠孝道教派祖师,民间称为“忠孝神仙”、“西江砥柱”、“普天福主”。渣津老街修建有规模宏伟的万寿宫,历来香火旺盛。是历史上集宗教、经贸、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活动场所。兜率禅寺始建于隋开皇年间,是修水佛教传播最早的-道场。唐宋达到鼎盛时期,宋代为本县六大禅院之一,历代高僧辈出。僧墓、古迹众多,2002年释法照禅师主持投入巨资重建梵宇,其建筑规模、规格将建设成为江南著名寺院。2007年9月,由省民族宗教事务局授牌为“江西省重点寺院”。兜率寺兴盛时建筑颇广,宋代邑人黄庠,大文学家曾巩,清代翰林院学士毛奇龄等曾为兜率寺写过碑记文章。宋代“殿舍中严、斋宫、宿庐、庖幅之房布列两……[详细]
丰城桂林书院
  桂林书院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正式落成,由致仕学者夏子哲创建,院址位于江西省丰城市同田乡镇坊村东镇坊小学内,属一处杰出的古建筑文化遗产,1994年辟为市古文化遗迹遗址,1996年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龙光书院及龙山书院号称丰城三大书院,当年的藏书量一直为丰城各大书院之冠。书院为古0-宫院建筑风格。主楼重檐歇式宫顶,共两层,上层为0-,下层是正堂,全木质构成。外披檐回廊,前廊和左、右廊有28根石楹柱斗而上,建筑面积374.2平方米,总占地面积1300余平方米,院外竖石牌坊门楼和砌围墙,周围圣树芳桂,花翠四时,飘香秋日,大门上横刻阳文“桂林书院”,两侧直行楷书对联:桂蕊飘香书,声吟破山中月;林峦耸翠,诗思敲残槛外花。大门两侧的古樟树尤为壮观。桂林书院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详细]
秋收起义纪念碑
  萍乡是秋收起义策源地。1927年初,毛泽东在安源主持召开秋收起义军事会议,并于9月9日亲自发动和领导了震撼全国的秋收起义,第一次高举起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为纪念这一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伟大历史事件,1998年6月21日,0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在萍乡市建立秋收起义纪念碑;2000年8月27日落成。  秋收起义纪念碑矗立在秋收起义广场中心广场的主轴带上,紧临城市主干道建设路。秋收起义广场是为纪念秋收起义而建设的纪念性广场,位于萍乡城北新区,占地300多亩,以新建的昭萍桥为中心,萍水河为纽带,四个块面组合而成。广场以秋收起义纪念碑为重点,南向中轴线上设置五彩缤纷的音乐喷泉和气势恢宏的秋收起义纪念馆,园林小品将广场装点成多处供活动、休闲的场所,使广场兼有娱乐、展览、购物和-等综合功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