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旅游

江西省文物古迹介绍

万载县第一次党代会旧址
  万载县第一次党代会旧址位于赤兴乡西南新华村西北3公里处的阎王寨张家。该屋坐北朝南,土木结构,民国民居,上盖青瓦前后分水,穿插格子窗。门首檐下的墙壁上现还保留有用石灰书写的“武装保卫苏联”和“工农--”的标语。正厅后墙内正中央还保存着一幅马克思的画像和“革命之领袖”、“扩大文化宣传”的字样。全屋面积为132平方米,保存完好。1930年初,随着“三•一八”、“红五月”暴-动-的节节胜利,挡在群众中的威望日益提高,革命形势迅速发展,万载县党的组织也不断发展壮大。是年5月,全县已建立区委6个,特支4个,支部150个,党员2115人。为了加强党的领导,使党在各方面的工作适应革命新形势的需要,于1930年5月底,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万载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60余人。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详细]
邓小平旧居与劳动车间
  邓小平同志劳动旧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和新建县。1969年10月,那是在“十年--”的岁月里,受到错误批判的邓小平和夫人卓琳被秘密送到江西省新建县,住进了南昌步兵学校“将军楼”(现南昌陆军学院一号楼)。此后,邓小平夫妇每天步行20多分钟,从住地来到当时的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参加劳动,用双脚在本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了一条小道,被当地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为“邓小平小道”。1973年2月,邓小平恢复工作后,离开了工作生活3年零4个月的新建县。2000年10月,邓小平在新建县参加劳动的车间,以及坐落在南昌陆军学院内的邓小平旧居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主要旧址有“小平楼”、“邓小平小道”、“小平车间”及“小平广场”4处。其中,“小平广场”建在新建县麻棉厂前的一块空地上;“邓小平小道”旁修建了一条参观道,沿途还有亭……[详细]
丰城雷氏宗祠
  蕉坑乡曲源村的“雷氏宗祠”便“隐居”于此,完好地保存280余年之久。宗祠为坊祠相连结构,面阔13.8米,进深32.8米,占地面积约453平方米,采用砖、石、木结构建成,略偏西南方向。前坊为砖石结构,八字门楼,三檐,高约8米,顶部为雕花彩绘砖瓦斗拱,楼式防雨顶。坊正中上部刻“恩荣”二字,中横刻“物华天宝”四字,下横刻“双龙世家”四字牌额。坊门两侧为弧形八字门墙。坊背门上墙面绘水墨魁星点斗画,高约1米,现仍依稀可辨。坊与祠之间庭院两旁各对称置两抱鼓石及两旗杆石,祠门上 书-“雷氏宗祠”四个大字,四周为砖石围墙。祠内为二进一天井,中厅柱为砖砌,梁为抬梁式,两侧为穿斗式。祠内厅墙两侧有斗书“忠孝廉节”四个大字,字体刚劲挺拔,令人敬畏和震撼,墙中嵌镶对联一幅,上联为“剑水跃双龙发祥在昔猗欤天宝物华千寻……[详细]
144、谭纶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谭纶墓
  谭纶墓位于宜黄县二都乡帘前村鹿塘以北山上,始建于明万历七年,面积约1000平方米,设神道、牌坊、墓堆,祭台踞坡地上。墓址原貌损毁严重,享堂、文官石俑等早年毁弃,后经当地政府筹资修建,谭纶墓基本得以保存和恢复,现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景点。为抚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地组成谭纶墓坐北朝南,由祭道、神道、墓体三部分组成。祭道:南端入口处是一对石狮守护的双层歇顶的门楼,砖石镶嵌的祭道约300米长。门楼正额挂有御制的“文武忠孝”横匾,门楼内设亨堂,亨堂里摆放谭纶塑像。神道:约100米长,石牌坊是四柱三门为一组,共三组,中间牌坊比两边的更高更大些。每个石柱顶端均有石雕的狮、马、鹿、象分别对应压座,中间牌坊镶刻“敕葬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襄敏谭公之墓”巨匾。一条卵石拼花石板路沿左山斜坡……[详细]
中共赣南省委旧址
  赣南省是1934年7月为适应红军主力即将实行突围转移的战略需要而设立的,初辖于都、登贤、赣县、杨殷等四县和信康、南雄两个远殖游击区,后又辖寻乌、安远、会昌、于西县和兴龙、寻安县。8月,赣南省委驻此办公,省委书记由钟循仁担任(后阮啸仙),组织部长罗孟文、宣传部长潘汉年(后杨尚奎)、白区工作部长张瑾瑜、妇女部长刘莲仔。赣南省委还不定期出版了机关刊物《省委通讯》。于都成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的集结地并安全实施突围,其中很大程度上与赣南省委、省苏所做的大量地发动群众、开展筹粮和扩红工作是分不开的。赣南省从设立始至1935年3月实行分散突围到信丰坚持游击战争,历时9个月,其主要领导人先后牺牲,至此赣南省自然解体。旧址为砖木结构,硬山顶,坐北朝南,面阔9.9米,进深25.4米,占地面积251平方米。天主堂是……[详细]
茨坪毛泽东同志故居
  1928年5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此后,毛泽东、朱德等同志多次在这里部署战斗,粉碎湘赣敌军多次军事进剿。毛泽东旧居坐落在大井村中央,因墙壁为白色,惯称它为白屋。这栋房子共有44间,五个天井,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首次到达大井时就住在这里,此后便成为毛泽东在大井的住地。当时还住有五户农民和王佐的地方武装。1929年1月底,这栋房子被敌人烧毁,仅剩下一堵残墙、屋后的两棵树和房前草坪上的一块大石头。1960年,当地政府按原貌修复,将残墙嵌入新墙之中作为纪念。屋前的那块大石头因毛泽东时常坐在上面看书读报、批阅文件,被人称为读书石。自从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毛泽东同志便常在这房屋的右后间居住和工作。在这里,他代表井冈山前委起草了《井冈山前委对中央的报告》……[详细]
铜岭矿冶遗址
  铜岭矿冶遗址铜岭矿冶遗址位于江西省瑞昌市夏畈镇铜岭村地带。地理座标为北纬39°45′,东径115°35′,距长江7公里,离湖北大冶铜绿山铜矿遗址约40公里。铜岭遗址是继湖北大冶铜绿山矿冶遗址后的又一重大发现,被评为1991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它以极为丰富的科学资料论证了我国开采矿铜的历史距今有三千余年,它是我国迄今发现的矿冶遗址中年代最早、保存完整、内涵丰富的一处大型矿冶遗址,它不仅解决了中国高度发达的青铜器铸造原料来源的问题,而且对于研究中国冶金史及文明史都具有重要意义。该遗址于1998年春发现,遗址分采矿区、冶炼区两部分,其中采矿区约1平方公里,冶炼区约2平方公里。自1998年以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瑞昌市博物馆等单位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考古发掘,采矿区揭露面积1800平……[详细]
芦溪兴文塔
  兴文塔,位于萍乡市芦溪县宣风镇茶垣村庙下组袁河东岸。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系八角七级砖石结构楼阁式高塔,塔高三十五米,占地面积三十一点四平方米,底层内空二十平方米多,塔底层麻石砌墙厚一米。塔西向开拱门,门楣上刻“兴文塔”三个大字。二层以上每层交错开有对称四个门洞,每层均雕凿石块拼成八角形塔檐,每只角上都砌有往上挑的鹤冠石垛,石垛上系有铜铃,白砖麻石结构。《昭萍志略》载:清道光癸卯年由萍乡县知县集资兴建,进士敖星煌监修。寓人文鼎盛之意,名兴文塔。塔于1984年10月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补充资料:兴文塔,位于芦溪县宣风镇庙下村袁河岸边,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已有150余年历史。由萍乡知县集资兴建,进士敖星煌监修,有诗云:“塔势凌云点碧天,文……[详细]
康都会议旧址
  康都会议旧址(含毛泽东旧居、红一方面军电台旧址、红一方面军总医院旧址、康都苏维埃政府旧址、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旧址(宁家大屋))位于南丰县太和镇康都村,含毛泽东同志旧居、红一方面军总部旧址,近现代史迹。抚州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康都村,距县城30公里,北靠黎川,南通广昌,东偎武夷,翻过山隘即是福建省建宁县。康都村是红军反“围剿”时南丰县的巩固苏区之一。第一次反“围剿”后,红军到康都打土豪,进行革命宣传活动。第二次反“围剿”红军攻占建宁时,进驻康都村。1931年6月初,红军取得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和总政治部从福建建宁县移驻南丰康都圩下街“宁家大屋”。6月21日至22日,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在这里召开了第一次扩大会议和总前委第九次会议,讨论时局和行动方针,即著名的“康都会议”……[详细]
一圣仙娘殿
  东皋一圣仙娘殿,坐落在月塘中学后山边。传说东皋:“一圣仙娘”,名纬英,系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女儿,因生不逢时,烽火连年,随父母颠沛流离,目睹国破家亡,民不聊生,忧国忧民,同父亲屈原于公元前二百七十六年五月初五日投汩罗江自尽。一代烈女,以身报国,惊天地,泣鬼神。玉帝深威其诚,托化成仙,每当岁首,迎送“一圣仙娘”造纸龙,舟中坐屈原相公,寓以凭悼忠魂。据考冷氏宗谱,宋宝章阁大学士,经略安抚使冷公应微及光祖感其“一圣仙娘”心诚,将“一圣仙娘”如神奉敬,十六 世祖(公元一一七二年至一三三零年间),巽光(东皋)公由白岭镇迁往东皋,将“一圣仙娘”随迁奉敬。 东皋公后裔选址修建东皋公祠,道光壬午年(公元一八二二年)二十一世祖公爵即毅庵公后裔,在公祠左边建毅庵祠和甘露字。甘露字为一圣仙娘老宗……[详细]
151、龙济寺
龙济寺
  龙济寺位于江西省崇仁县礼陂镇学士山之岭,是崇仁县开放寺庙之一,四周群山环抱,林茂谷深,风景秀美。目前龙济寺已列入崇仁县开放旅游景点。《崇仁县志》载:龙济寺始建于唐天佑元年(904)距今有1097年历史。原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阁。明崇祯五年(1632),崇仁吴相国敬请观心和尚主持龙济寺,其间香火鼎盛。清康熙癸亥(1683)年鼎建龙济中兴祖塔,立颖湛、海聪大师墓碑,香火再度鼎盛。在古代,北宋地理学家乐史、元代地理学家吴澄、明代宰相吴道南都曾到此游览。民国时期,历遭兵火,殿宇倾圯,僧众星散,只保留中兴祖塔和清代修建的观音堂。0期间,观音堂被作为崇仁县共大学生上山劳动的临时落脚之处,故得以保存至今。为贯彻党的宗教政策,1985年崇仁县人民政府批准龙济寺为开放寺庙,并筹款修葺,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详细]
古城会议旧址
  古城会议旧址位于井冈山龙市景区,在龙市镇东北处。这是一个山清水秀、风光绮丽的地方。古城会议旧址就坐落在古城街旁,原为联奎书院。1927年10月3日,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革命军从三湾抵达古城,当天在这里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会议总结了湘赣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确定了团结、改造袁文才、王佐两支地方武装的方针,并做出了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决定,史称“古城会议”。1927年10月3日,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革命军从三湾来到古城,当天在这里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前敌委员会委员、工农革命军营以上的党员干部及宁冈县党组织的负责人和袁文才的代表,共四十多人。会议历时三天,总结了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讨论了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以及争取改造袁文才、王佐两支地方武装等问题。古……[详细]
真如禅寺
  云居山真如禅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三大样板丛林,全国重点对外开放寺庙。座落于江西省永修县西南部,云居山山巅的“莲花城”。总面积12平方公里,距省城南昌76公里,昌北国际机场58公里。京九铁路和昌九高速公路及105、316国道均至永修县。是云居山—柘林湖风景名胜区中著名的佛教文化、唐代文物旅游景点和游览胜地。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初年(806-810年),初名“云居禅院”,唐禧宗中和三年(883年),世称“南宗伟人”的道膺禅师主持禅院,僧众1500人,朝廷赐额“龙昌禅院”。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真宗皇帝亲书“真如禅寺”的匾额,诏赐云居契怀禅师。之后百余年间,香火鼎盛,规模庞大,有庄庵48所,僧众近2千人。从此,真如禅寺之名延袭至今。之后千余年间,几经兴衰,屡建屡毁。19……[详细]
日峰张恨水旧居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著名报人、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1905年,年仅10岁的张恨水随父母在江西黎川生活了一年。张恨水旧居坐落于黎川县城老街的南津码头、新丰桥脚下。当年黎川是闽赣两省重要的交通枢纽、货物集散之地,老街依河而建,水运繁忙,码头众多,官府在南津码头设置了厘金卡征收木竹税、盐税。张恨水的父亲就是调到新城任盐税官的,那个时候征税都在码头上现场办理,因而张恨水一家便住在了这南津渡口的小木楼里。这幢带有江南民居建筑风格的两层小木楼,迄今已有150年历史,占地面积约为300平方米,步入小楼的大门,是一座宽敞但有些幽暗的大厅,大厅可以摆下酒席八桌,地面是麻石板铺就,大厅右侧有一方天井,供采光和排水。大厅左侧有三间贯通的平房,房屋的窗下就是南津渡口,开窗能清晰……[详细]
丽阳窑址
  丽阳古瓷窑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西南21公里,遗址分布在丽阳乡彭家村和丽阳村之间的瓷器山西坡和碓臼山南坡。烧造时间从五代到明代,是景德镇市区以外—‘处相对集中的瓷器生产地。丽阳古瓷窑址的范围较大,烧造时间从五代到明代,是景德镇市区以外—‘处相对集中的瓷器生产地。该窑址发现并发掘元代晚期的龙窑窑炉和明代早期的葫芦形窑炉各一座。丽阳古瓷窑址位于景德镇市西南21公里,遗址分布在丽阳乡彭家村和丽阳村之间的瓷器山西坡和碓臼山南坡。该处瓷窑遗址的范围较大,烧造时间从五代到明代,是景德镇市区以外—‘处相对集中的瓷器生产地。该窑址发现并发掘元代晚期的龙窑窑炉和明代早期的葫芦形窑炉各一座。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丽阳古瓷窑位于丽阳村碓臼山南坡,长24.3米,窑室最大的宽度……[详细]
九江能仁寺
  在九江市庾亮南路,有一座古老的寺院,深红色的山门围墙上,书写着“南无阿弥陀佛唵啮”八个大字。这就是九江三大丛林之首,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开放寺庙能仁寺。能仁寺旧名承天院。据载始建南朝梁武帝年间(502—549),唐大历年间重建。北宋庆历间,南宗南岳法系十二世白云端禅师来院主持。他一面鸠工庀材,扩建殿宇,一面开堂示讲,传灯阐教,一时众如云集,承天院亦声名藉甚。元至正十二年(1352)因战火而毁。明洪武十二年(1379)又建,弘治二年(1489)改为今名。清咸丰间又毁。现建筑多为清同治九年(1870)重建。能仁寺建筑依坡就势,纵轴线上依次有山门、天王殿、双阳桥、大雄宝殿、铁佛殿、藏经楼等建筑,寺内殿宇栉比,佛像庄严。犹为引人入胜的是富有神奇特色的“能仁八景”。这八景是:大胜塔、石船、雨穿石、双阳……[详细]
龙虎山古建筑群
  龙虎山古建筑群 “龙虎山古建筑群”于鹰潭市龙虎山风景区,主要包括嗣汉天师府内的三省堂、私第门、宫保第、广缘斋、仁靖真人碑、大铜钟、灵泉井和上清宫内的东隐院等8处文物,其年代分属南宋、元、明、清四个历史时期。 三省堂是嗣汉天师府内保存下来最为完整的抬梁式木构建筑,始建于明代,“皇清同治六年谨修”,为江南院落式布局,南北座向,分前、后、中三厅和东西厢房,面积近千平方米,是历代天师的住宅,堂内圆柱粗大、明代石雕须弥座尤存。 宫保第位于嗣汉天师府中部偏西侧,始建于明代末期,徽派民居建筑,“宫保”二字,为第50代天师张国祥于明万历年间诰封“太子少保”的统称。广缘斋与宫保第毗邻,徽派民居建筑,建于明末时期,一直是天师府道众和往来宾客用膳之所。 仁靖真人碑位于宫保第东侧约30米处,青石雕刻,整个碑文由……[详细]
黄秋园居室
  黄秋园居室位于南昌市小桃花巷21号,是南昌市文物保护单位——“黄秋园故居”(即黄秋园纪念馆)中的一部分。居室共两间,保存完整,现处于三层民居中的底层中部,面积37.78平方米。黄秋园居室是著名已故画家黄秋园先生生前居住和作画的地方,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黄秋园先生即租住在此,1953年购得此房,当时只有一层。1988年黄秋园先生之子黄良楷自筹资金20余万元,在保留居室的基础上,将此处翻建成三层的仿民国建筑,并数次修葺。现黄秋园纪念馆占地22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平方米。一层除保留黄秋园居室外,还辟有黄秋园先生遗作陈列室,二层的陈列室展出黄秋园先生遗作和国内、外众多著名书画家的墨宝,三层系黄良楷家人使用。黄秋园居室是国内外研究黄秋园先生及其画作的主要场所。画界对黄秋园定评是:善于把握中国画的某些……[详细]
玉山考棚
  玉山考棚旧称“试院”,南临玉山县城十字街。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知县丁如玉始建,后坍塌。道光十八年(1838年),知县张兼山发动全县乡绅捐款,在原址上重建。咸丰年间遭兵灾焚毁,板壁、号榭、几案尽毁。同治六年(1867年),知县王大枚设善后工程局修葺如故。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以后,江西省立玉山临时中学、玉山简易师范学校和卫生学校先后迁此办学。1972以后,为玉山县轴承厂职工宿舍。玉山考棚南面为门厅,北面为公堂,相对而立。门厅和公堂之间是两排东西相向、各有五十开间的号舍,布局结构保存完整,中轴线院落关系明晰,主体建筑基本保持了清同治时期的建筑格局,形制特征、材料和工艺特点等方面保留了历史原状,与《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考棚有堂,上设公座,堂外甬道东西两侧设考案”的记载相吻合,在国内可查……[详细]
文武坝红四军军部旧址
  文武坝红四军军部旧址位于会昌县文武坝镇东街11号,年代为1930年,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红四军军部旧址(大成殿)始建于北宋晚期宋贞年间(1102-1106),至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县令张琯倡议重建,历三年始成。乾道九年(1173年),知赣州府军州洪迈在《赣州会昌重建学记》一文中记述:重建县学之事,由县令张琯深倡其始;继任县令沈玲臣实终之。重建后,其规模还旧贯今、百楹翼如、魁伉阔阔。直到元代至正中(约1353年),县学被大火烧毁。知县常方壶重建,改为州学,明洪武元年(1368年)裁州复县,复称县学。明洪武戊申,知县张桂徒于东北隅,壬申火。永乐癸未,知县王文孜重建;成化壬辰知县梁潜购千户白琼故宅,易城隍庙地、扩而新之。明万历四十三年(1625年),知县冒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