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旅游

江西省文物古迹介绍

181、青云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云谱
  青云谱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区的南部,因境内的“青云谱道院”而得名,有“英雄城南大门”之称。青云谱为八大山人故居。青云谱原是一处历史悠久的道院。相传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周灵王太子晋(字子乔)到此开基炼丹,创建道场,“炼丹成仙”。西汉时南昌县尉梅福弃官隐居于此,后建梅仙祠。晋朝许逊治水也在此开辟道场,始创“净明宗教”,易名为“太极观”,从此正式形成道统,属净明道派。至东晋大兴四年(321年),为道士许逊之“净明真境”,唐贞观十二年(641年),刺史周逊奏建,名“天宁观”。大和五年(831年),改称“大乙观”,由道教天师万元振在此修道,至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敕建为“天宁观”。唐太和五年(831年),刺史周逊又易名为“太乙观”。宋至和二年(1055年),又敕赐名为天宁观。历代屡废屡建。清顺治十八年……[详细]
流坑村古建筑群
  流坑村有着古老骄人的历史和高度发达的文明。五代南唐升元年间建村(937-943),始属吉州之永丰县,南宋时割隶抚州之乐安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个村子大都姓董,是一个董氏单姓聚族而居的血缘村落。董氏尊西汉大儒董仲舒为始祖,又认唐代宰相董晋是他们的先祖。据族谱记载,董晋的孙子董清然在唐末战乱时,由安徽迁入江西抚州的宜黄县,他的曾孙董合再迁至流坑定居,成为流坑的开基祖。宋代是流坑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董氏崇文重教,以科第而勃兴,成为江南大家族聚居的典型。时有“一门五进士,两朝四尚书、文武两状元,秀才若繁星”和“欧(欧阳修)董(流坑董氏)名乡”之美称。元代,遇兵燹,村子遭毁。明清时代,村中有识之士绍继祖业,兴教办学,修谱建祠,并发展竹木贸易,使流坑村又一次繁荣兴盛。从宋初到清末,村中书塾、……[详细]
万安百加九贤祠
  九贤祠位于百加镇九贤小学内,濒临赣江,是我县唐至清三胜地之一。九贤祠自1870年建成以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因文风鼎盛而闻名遐迩。自唐以来,九贤村就有贤居寺、昂溪书堂、九贤祠三名胜。贤居寺原名为涵山寺,于唐时建成,本为奉佛祀神之所。名僧怀渡禅师饮过寺旁龟泉,慨叹:“泉有翰墨香,后当有大贤居此”,遂改为“贤居寺”。自宋至明,果有宋朝欧阳修、刘辰翁、闵子林,明朝郭简斋、解缙、罗洪先、刘玉、欧阳政德到此讲学,地以人传,闻名遐迩。昂溪书堂乃宋时义士段奎斋依江而建的民房作为学舍,招收村童入学,学童琅琅读书声远播江面。民族英雄文天祥乘船路过,闻此乃停船登洲,传经授道,勉励师生刻苦学习,将学舍题名为“昂溪书堂”。清咸丰年间,万安书院尽数毁于太平天国,此后万安便无聚童讲学之所,学童只能以家自学,人……[详细]
白口城遗址
  白口城遗址:位于泰和县城西南3公里赣江南岸,城址面积23万平方米,形状呈倒梯形,分为内外城。外城全长1941米,除西北部部分损毁外,大部保存完好。内城平面呈方形,处在城内北侧,全长861米,面积4.3万平方米。外城现存7处豁口,西北角、南正中及北上中3处豁口可以肯定为城门。内城为东、西北、南面3处豁口,均可确定为城门。西北角城门宽35米,其底基距赣江水面落差仅2米,赣水上涨时,河水可直接入城内,推测可能为水门。西正中门宽28米,为“凸”形结构,从其上残存叠压瓦片分析,此处原可能为一处门阙。北正中城门宽15米,入门较陡,可分别进入内城和外城。内城西北门为“凹”形结构,似为“瓮城”,也有大量瓦砾堆积。内城南门宽17.4米,城门两侧见大量瓦砾堆积,并采集到一块完整四叶云纹瓦当。内城西南角有一长方形……[详细]
首届中共铜鼓县委机关旧址——陈家大屋
  首届中共铜鼓县委机关旧址——陈家大屋,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三都镇西向村。建于清晚期,坐北朝南,土木结构,斜坡面阴阳合瓦屋顶,两进一天井,前后厅青砖墁地,左右耳房三合土地面,总占地面积790平方米。                                陈家大屋是首届中共铜鼓县委机关旧址,也是中共铜鼓县委首……[详细]
186、定山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定山桥
  时代:清类型:古建筑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青云谱路简介:定山桥座落在青云谱梅湖之上,全长16米,宽3.1米,三拱两墩,均由花岗岩砌筑而成,古朴、简约、大方。桥面左右各有11根护拦柱,柱头刻两道旋纹稍作装饰,10块护栏板镶嵌其中,护栏板下另有同等数量的桥面护石,部分护石凿有排水孔,以便桥面积水由孔内流入湖中,桥面两端的护栏柱有云形石鼓撑护,桥面铺设花岗岩条石。定山桥由青云谱道院全真周弘谦,彭清源于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9月募捐兴建,是青云谱道观的重要附属建筑,也是连接梅湖两岸的交通要津,原系南昌城南官马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为八大山人纪念馆(青云谱)与外界联系的唯一车辆和人员通道。……[详细]
安源工人补习学校旧址
  安源工人补习学校旧址是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萍乡红色旅游景点,位于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安源五福斋巷内,为二层砖木结构楼房,面积约800平方米,周边有一米余宽的檐廊。  工人补习学校是为安源工人运动作出了突出贡献的0人李立三创办的。李立三(1899年—1967年),原名李隆郅,又名李能至,湖南醴陵县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9月回到上海后,由0中央派驻湖南。不久,按照毛泽东的布置,李立三来到安源工作,着手筹办平民小学,招收约40名工人子弟免费入学,并亲自任教,其经费主要由劳动组合书记部和湖南平民教育促进会承担。在办学过程中,李立三以访问学生家长的名义,广泛接触工人,了解各方面情况,宣传工人阶级团结奋斗、自己解放自己的道理,说明这种主张就是社会主义,而社会主义就是工人的主义。通过思……[详细]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七集团军驻地旧址群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七集团军驻地旧址群九江市修水县20世纪30、40年代1、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七集团军第二十军军部白岭旧址(白岭镇下泰清村石嘴上胡墨轩屋〔又名跳石屋〕):与文物本体重合;2、第二十军军长杨汉域白岭住地旧址(白岭镇温泉村30组丁家桥胡毓英屋):以旧址本体为界,东延伸至山脚,南延伸1.47米,西同文物本体,北延伸至山脚.面积:279.91平方米;3、白岭镇温泉村抗日泉(白岭镇温泉村泰清温泉):东延伸至0.6米,东南延伸0.8米,南延伸0.4米,西南延伸0.8米,西延伸至山脚,西北延伸0.7米.面积:14.57平方米;4、第二十军军部暨军长杨汉域住地路口旧址(路口乡路口村坳背源岭下丁定时屋):东延伸1米,东南延伸21.31米,南延伸2.6米,西南延伸1.11米,西延伸0.5米……[详细]
会昌护生寺
  会昌护生寺,原名护生庵,位于县城东南部,距县城约5华里,地形平坦,车辆可直达寺前。护生寺,始建于明朝(1368年),开山始祖为成与和尚。据说成与和尚出家前是个福建木材商人,有一次,他的木排泊在林岗坝湘江河上等水,晚上听见岸上有鸡鸣狗吠之声,似有人村,而白天并没有发现村舍,岸上是一片荒地、沙滩,荆棘丛生。一连几个晚上都是这样,商人甚感奇怪,于是上岸认真察看,发现这里是块风水宝地,后山连绵起伏延伸而来,临水而止;河滩两侧,山峰突起,如钟似鼓,分明是左右护卫;宽阔澄碧的湘江河,宛若长龙蜿蜒而过;前山岗峦簇拥,中案朝拱。相传,每逢春夏大雨之时,水涨沙滩高,从不会被大水所冲淹。他想如能在此建寺庵诵经,真是自己的造化,也是一方百姓的福德因缘。于是商人向菩萨祈祷,此次若能一帆风顺则捐资建寺庵,并出家侍佛。……[详细]
190、德化楼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德化楼
  德化楼位于南山公园螺子山山顶。2012年2月开工建设,2013年5月1日正式对游人开放,德化楼规划设计为明清时期南派风格仿古阁楼,占地面积约1100平方米,建设面积3000余平方米,共6层,总高度为43.6米。与周边的环境景观和谐统一,成为南山公园一道独特的风景。……[详细]
万载文明塔
  文明塔位于城南,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监生易琼等捐建。道光五年(1825年)和光绪十八年(1892年)易琼后裔先后重修。塔身由砖石砌成,通高约30米,共7层。下6层为六角形(底层为基座),最上一层为圆柱形,层与层相接处有腰檐挑出;7层之上是灰色圆锥形宝盖,盖上垒有塔刹。塔座开有两门,一门朝北偏西,一门朝东偏南,门高1.8米;第2层至第6层均设有6道拱门,其中4道假门;塔内底层东侧嵌有一方石碑,上刻阳文楷书“光绪十八年岁壬辰春月立,易琼公后裔重修”。1983年初夏,县人民政府拨款整修,将塔内木梯改为铁梯。1998年县人民政府对文明塔进行了装修,在塔的各个角上装铃铛,塔基四周配有灯光设施,并将塔身漆成米黄色,被列为县城实施的10个形象工程之一。此次装修,由县电力总公司捐资18万元,南昌江西……[详细]
桥头吴氏宗祠
  吴氏宗祠在鄱阳县谢家滩镇鸡峰桥头村,保存完好,据载是被司马迁誉为“世家第一”的吴太伯后人所建。鸡峰吴氏宗祠建于明成化年间。鸡峰桥头村,距鄱阳县城70多公里。桥头村吴氏宗祠,不仅是鄱阳吴氏族人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鄱阳人民的宝贵文化财富。鸡峰桥头村离县城70多公里,离安徽省东至县和九江市都昌县相隔不远。这是一个典型的鄱北山村,四周森林茂密,黄土丘陵起伏,田野阡陌纵横,满目一片青绿。吴氏宗祠坐南朝北,四周高墙,是一座典型的、封闭式的、江南风格的砖木结构建筑。大门上“松树园鸡峰”、“吴氏宗祠”、“礼门”、“义路”等石刻,字体雄浑厚实,字迹完整醒目。在“中国湖城”鄱阳,吴姓是个大姓,也是个古老的姓。大多数吴姓族人系吴泰伯第22世孙吴王夫差第三个儿子少子鸿的后代,与古徽州的吴姓族人同宗同源。鄱北地区油墩……[详细]
上井红军造币厂旧址
  --红军造币厂位于井冈山市的上井村,距茨坪西北大约6公里,与“百竹园”毗邻。--沿用了墨西哥银元的模具,正面打了一个“工”字,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政权最早在革命根据地内发行流通的第一批金属铸币。--造币厂前面摆着一个巨大的“工”字银元模型,可以拍照留念;里面还摆放着当年的机器,还有各种实物,集币爱好者不能错过的地方。--另外这里还记载了一个跟“工”字银元有关的动人故事,大家可以请个解说员,去了解一下,体会一下革命胜利背后的艰苦,我们的胜利多么伟大。红军造币厂位于井冈山市的上井村,距茨坪西北大约6公里,与“百竹园”毗邻。井冈山革0据地自创建以来,由于敌人的经济-,物资奇缺,物价昂贵,军民生活处于极度困苦之中。为了活跃根据地的经济。1928年5月,在王佐的建议和推荐下,红军军部将军民们打土……[详细]
西岩广缘寺
  西岩广缘寺,位于会昌县城南48公里处。奇峰异石拔地而起,碧水环流,山环水绕之间,一座巨岩雄伟巍巍,酷似罗汉,巨首端然,双肩宽厚,面南跏跌而坐,脐间内收成一大岩洞,洞宽四千余平方米。洞内寺院便是广缘寺。寺院远处,左有云蒸霞蔚的紫云峰,右有雁展如屏的凤凰顶。近处,奇峰叠翠,异石形奇,狮虎龟蛇,钟鼓烛笋,鬼斧神工,形神毕备。早在一千多年前,便有引者在两岩结庐修道。明朝末年,眉山尧和尚卓锡西岩,始建寺院,云集僧众百余。在后山峰顶修建观音殿,共七十余名比丘尼清修。至今墙基犹在,断碑尚存。广缘寺历经几百年风雨,累遭劫难,法师来时,已荒废多年,瓦砾遍地,荒草没膝,仅剩一殿,墙裂柱斜。法师住破房,睡稻草,缺油少盐,时有断粮。由于经济落后,当地群众对出家人不理解,见到法师常指指点点。法师不畏艰难,开石担土,种……[详细]
水南余庆堂
  时代:清代类型:古建筑地址:江西省安义县石鼻镇罗田村委会水南自然村内简介:水南“余庆堂”位于江西省安义县石鼻镇罗田村委会水南自然村内,创建于清道光二十(1840)年,由富豪黄怡齐精心规划构筑。因其在江西古重镇吴城开办水运木行而发迹,回家创建了“余庆堂”。余庆堂占地面积1940平方米。主屋由两幢房屋组成,坐北朝南,砖木、硬山顶穿斗式结构,面阔12.9米,进深25.44米,后堂俗称“闺秀楼”,为堂楼结构,楼上设有回廊,靠临天井边沿设有凭眺雕花栏杆和堂楼花窗。整个“闺秀楼”的木板装修,雕刻图案繁多,且纹饰精美,雕工细腻,使整个后堂显得富丽堂皇,让人叹为观止。2006年12月,公布为江西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96、宝积寺
宝积寺
   宝积寺现为萍乡重要旅游景点,位于萍乡市城区南门外南环路与浙赣铁路线(老线)之间。宝积寺旧名星居寺,又名梵林寺。唐创,后周广顺年间当地人李氏捐地所建。后周显德年间(954-959)改名宝积寺。宋文学家黄庭坚曾于崇宁二年(1103)撰并书《宝积禅寺记》,又题过“德味厨”、“入还堂”二匾额,还手植罗汉松于寺院,元毁。明洪武年间,建僧会司。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僧九雪募修。前有关帝殿,邑人李固山建,旁有观音泉,深不盈尺,暑月清冷,已竭。又有禁钟楼,即濂溪书院旧址,亦毁。光绪年间,众僧复兴法门丛林,僧肇堂改建山门。从清末至民国,方丈体云大师,住持寺内30余年,每隔3-5年设坛授戒一次。曾先后偕邑僧众整修殿宇,建藏经阁,创建普通塔院,登遐亭等。民国年间县僧会司、佛教会、居士林都设寺内。方丈体云大师……[详细]
于都土塔
  于都土塔位于江西省于都县城周边,包括水阁口塔、中埠塔、水头塔、下马塔。水阁口塔位于于都县禾丰镇蔴园村,又名文峰塔。是座六边七层楼阁式土塔,塔体为三合土版筑而成,砖叠涩出檐,宝葫芦顶,高27米,底层边长4.52米,厚2米。在第二层上嵌有一块红石匾,上阴刻于都知县傅缄题写的“文峦耸秀”四个大楷字。塔底层辟有一门,内为空筒式,原有十三层横木梁相错架设,今大多朽落。据清同治版《于都县志》载,该塔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中埠塔位于于都县罗坳镇中埠村,又名廻澜塔。六边七层楼阁式,塔体为三合土版筑而成,砖叠涩出檐,高36米,底层边长4.3米,厚1.6米。底层北向辟一门,塔内结构为空筒式,原各层有木梁板,今具朽落。第二层东南面和西北面开拱形窗孔,其它各层各面均为盲窗。清同治版《于都县志》记载该塔建于乾隆……[详细]
大余挂角寺
  挂角寺,又名云封寺。位于江西大余与广东南雄交界的梅岭上。梅岭上有划分江西跟广东边界的梅关,原寺在关楼南坡,今六祖庙东对面的一空地上,寺内有张九龄、张弼塑像,故又叫张公祠,或称“二张”祠,以纪念他俩开岭、修驿道的功绩。祠在“文革”中被毁,仅留下一块涂湘过岭的诗碑。云封寺有联云:驿使暂停花下骑 寺门深掩岭头云今日云封寺已移于岭北山麓下、古驿道旁(山佛家信徒捐建)。挂角寺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传说话古代禅宗派有个叫正一的和尚,想在大余丫山创寺-。于是他云游到广东翁源一个财主家化缘,想施讨些银钱,不料那个财主很悭吝,不但未施舍银钱,还出了一个使人气恼的难题。他说:“房子这里已新建有100间,和尚若能连基搬去,就算我奉献佛祖。”正一无奈,只好返回江西,途中碰见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见正一垂头丧气而来,本来……[详细]
199、邦伯坊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邦伯坊
  邦伯坊位于安福县甘洛乡三舍村前端,远处是巍峨群山,前面是千顷沃野,上游“进士名塘”清泉顺渠从坊前流过,鹅卵石铺成的古道蜿蜒伸向远方。前、左、右三口水塘形成品字形与古坊相辉映,坊后是鳞次栉比的民居及宗祠、书院建筑。邦伯坊系表彰三舍村(海州知州)刘戢功勋显赫,由明正德当朝皇帝御勅而兴建的功德牌坊。邦伯坊为4柱3门仿木楼阁式麻石结构。通高7.53米,宽10.14米,基座用方型巨石叠压四层,石高78cm,长2.6米,宽65cm,厚重典雅。门额为巨大月梁,明间宽3.5米,横梁前高浮雕双狮戏珠纹,后为双凤朝阳纹。次间宽2米,左右横梁前浮雕双马奔驰纹,后为鲤鱼腾空图案。梁下置透空神鳌雀替承托。二楼正中月梁刻有楷体“邦伯”大字,左首题刻:“巡按南直隶监察御史黄金如,为奉训大夫、海州知州刘戢”。右侧落款为:“……[详细]
200、石桥寺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桥寺
  石桥寺位于乐安县鳌溪镇西南潭港至长山、白竹道旁。始建于唐天宝三年(744)。此处一座天然大石从丘陵地耸起,象条苍龙腾空飞跃。构成这座石桥。传说千百年前,这座古寺炉烟飘香冲上穹苍,惊动了仙人下凡观光,一夜之间造起这座石桥,故又名“仙人桥”。石桥通高20米,桥面宽15米。桥上一条山径小道,可供游人登高眺望。距仙人桥前50步许,是石桥寺。当年寺宇宏大,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念经堂、钟鼓房及僧舍客寮等;还有楼阁三层,梵塔一座,寺宇雄伟壮观。相传南宋淳年间,民族英雄文天祥曾在此读书。尔后旧地重游,见寺庙年久失修,遂献资修缮。其砖块上铭刻有“文天祥”三字。后经历代维修。石桥附近古迹亦多。寺旁有五色岩,传说岩洞原来很小,每天会出油盐酱醋米,可供寺内僧员食用。后来有个贪心和尚,想出更多食物,请来石匠把岩洞凿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