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旅游

湖南省文物古迹介绍

三绝碑(秦观《踏莎行》石刻)
  三绝碑时代为北宋。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岭下白鹿洞石壁上,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摩崖历来有“三绝碑”之誉。摩崖宽50厘米,高30厘米。词为秦观作,米芾书,11行,每行8字,行书。下截为南宋咸淳二年(1266)郴州守邹恭跋,13行,每行10字,正书,说明刻此词的始末。现建有护碑亭,石刻字迹清晰。邹恭跋文摘录如下:“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知何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残阳树。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本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少游词,东坡居士爱之,云:“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芾书。淮海词,东坡语,元章书,素号三绝碑。骚人词客得之宝惜,余来守是邦,首访旧刻,把玩不置,於是草创小亭,环植桃栽,追思唐孙全,“何异武陵之境”之句,慨悟少游“桃源望断知何处”之所咏,乃命工鑱之……[详细]
湘乡东山学校旧址
  湘乡东山学校旧址位于湘潭市湘乡市东山办事处书院路1号。东山学校的前身东山书院始建于1895年,总占地面积1663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4230平方米。前后分布成14个院落,院落之间有门相通,主体格局体现了“主讲有堂,游憩有所,斋房包福,罔不具备”的传统建筑理念,展示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废科举、兴学校的思潮影响下,书院办了两年后改为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学校开设国文、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体操、图画、音乐、英文等课程,是一所时髦的新学堂。学校以“公诚勤俭”为校训,学风严谨,特别注重革新教学内容,教育学生关心国家民族命运,名闻遐迩,吸引了一大批追求真理的热血青年。1910年秋,听过表兄文运昌的介绍,毛泽东对这样一所新式学校极感兴趣,于是想法说服父亲,从湘潭韶山来到这里求学。毛泽东虽……[详细]
桃树湾清代民居
  桃树湾清代民居公布时代:清代保护级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编号:430181—0137公布地址:浏阳市金刚镇清江村桃湾组类别:古建筑公布机关:长沙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0.08简要说明桃树湾民居坐北朝南,主体建筑部分系砖木结构,其它附属建筑为土木结构,屋面盖小青瓦。该建筑系当地刘氏族人于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建成,占地面积2100多平方米,大小房屋400间,为四进院,多厢房的南方民居院落,气势恢宏,工艺精美。为典型的清代江南庄园式民居建筑。民居现保存有门楼、前厅、过亭、中厅、后厅、钱仓及部分厢房。保存现状民居自清代建立以来,历经修缮,一直保存较为完好,但部分的木构件有不同程度的腐蚀、落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2000年8月28日,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保护……[详细]
谭嗣同祠
  谭嗣同祠建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为二栋一亭的旧式祠宇建筑。占地面积535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封火墙,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中轴线上依次为前门(牌楼式)、庭院、前厅、过亭、后厅等建筑。前门墙面凸出四砖柱。明间设券门,两扇大门拼钉几何图案竹片,上部女儿墙由两端向中收缩成三角形西式状,下部现左右镶嵌祁阳石标志、说明牌两块,祠门额上嵌“谭烈士专祠”汉白玉石碑,阴刻楷书金饰。经庭院拾三级台阶进入中厅,前檐饰卷棚,几何图案挂落与格门,厅内立花岗石方柱6根,上部抬梁式构架,前部饰卷棚设月梁,满置楼栿楼板,正上方悬挂梁启超先生题写的“民国先觉”牌匾,匾下原(1983年)挂谭嗣同油画遗像,1998年,置放谭嗣同铜质头像一尊。前厅与过亭由16页格扇间断,过亭由四根花岗石方柱支撑整个建筑,左……[详细]
义海寺塔林
  义海寺坐落于安仁县关王镇赵源村大湖山上,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文化丛林寺院,由著名的奇峰和尚兴建。现寺中主持为释明缘法师。据史书和碑文记载,康熙辛卯年,祖源和尚重修过斋堂;在清朝乾隆年间,曾有禅房百余间,不包括挂单的游僧在内,常住僧尼就达50余众,由此可见其规模之盛大,历史之悠久。义海寺位于罗霄山余脉大湖仙北麓山腰,是安仁县境内最富神话色彩、拥有最长佛教历史、安歇最多得道高僧的佛教圣地。大湖仙位于安仁县关王镇与永兴县龙形市交界处,其主峰海拔1280米,义海寺所在地海拔710米。佛教界盛传,方圆五百里所有佛教寺庙皆源于此。至今保存有义海寺的四大得道高僧超越大和尚、妙杭老和尚、恒嵩老和尚、自皈老和尚等高僧殁后的塔林10多处,由此可反映义海寺历史之悠久和在佛教界之地位。在义海寺前边,有两株已年逾千年的……[详细]
庹家岗遗址
  “庹家岗”顾名思义,就是庹姓人家居住的山岗,安乡的庹姓人家最初由外地迁入在此休养生息。而中国“庹”姓的人数不多,百家姓没有这个姓氏,在全国排序300名之后,因此,在这个地方开始命名遗址时还误称“度家岗”。庹家岗遗址位于安乡县安障乡遵保村三组,属古县城范围,与县城地望一致。附近一带有狮子山、会子岗、黄山岗、罗井岗等。主区堆积面积为2万平方米,呈不规则形状,遗址高出周围田地1-1.2米,文化堆积约2米厚,保护范围外延50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2°10’04.3”北纬29°25’58.3”,海拔高程36米。北连狮子山南端,南至南排水沟南150米,遗址东西向排水沟渠贯穿南部,沟北为旱地,沟南为村舍和农田旱地,向东处至鱼池东岸,西接黄安公路,交通十分便利。庹家岗遗址在这次试掘中,上层发现了大量的两点纹……[详细]
龙窖山遗址
  龙窖山遗址位于临湘市东部龙源乡,距市区37公里,是瑶族同胞称之为理想家园的“千家洞”。关于瑶胞居岳州境内,首见于唐代《元和郡县图志》:“潭州,春秋时黔中郡地,楚之南境……自汉至晋并属荆州,(晋)怀帝分荆湘中诸郡置湘州,南以五岭为界,北以洞庭湖为界。汉晋以来亦为重镇。今按其俗,杂有夷人名徭。自言先祖有功,免徭役也。”其次是范致明《岳阳风土记》:“龙窖山在(临湘)县东南,按鄂州崇阳县,雷家洞、石门洞,山极深远。其间居民谓之鸟乡,语言侏离,以耕畲为业。非市盐茶,不入城市,邑亦无贡赋,盖山徭人也。”再是宋马子严《岳阳甲志》:“龙窖山在巴陵北,山实峻极,上有雷洞,有石门之洞,山徭居之,自耕而食,自织而衣”。后来的府县志书记载皆类似。诗人杜甫也在此留下了“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渔父天寒网罟冻,……[详细]
328、斗魁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斗魁塔
  斗魁塔,始建于清乾隆12年(公元1747年),位于资江南岸龟台山下,耸立在益阳三桥左边,是一座七层花岗石宝塔。斗魁塔与江北三台洲上的三台塔,隔江对峙,遥相呼望。古人在资江两岸,县城东门之前修建两座宝塔,其含义有二,一是锁龙镇妖,据说每到春夏之交,大雨连降,资水里一条发怒的黄龙便伙同河底的妖怪一起兴风作浪,淹没两岸田土,危害两岸人民,人们在江边建宝塔,希冀能镇河妖锁黄龙。二是在县城东门之外,建一对宝塔站岗,以构成一道威武雄壮的县门,使航行在江上的船只排筏,感到千年益阳古城的“威武”。龟台山下的宝塔,命名为斗魁塔,寄托了千万邑人对益阳文运兴旺的向往。位于资江南岸的龟台山,依山傍水,景色秀丽,从宋代开始,就是一处名扬远近的读书讲学之地,清代称龙洲书院。相传天上众星向北斗,而北斗七星中,第一颗星叫魁……[详细]
329、六房院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房院
  “六房院”位于冷水江市三尖镇新屋村,2011年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六房院是我市一处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晚清典型的乡村庭院,其主体建筑及整体结构基本完整。占地约3000平方米,建筑风格在湘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石件雕刻非常精美,檐下壁画至今鲜艳夺目,栩栩如生。这是一处很值得保护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的村居院落。对研究我市晚清时期的风土人情和民间建筑特色都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六房院”距今大概已有160多年。宅子的主人姓邹,之所以叫“六房院”,是因为他们家有八兄弟,旧时,兄弟娶了媳妇后,按排行,依次叫大房、二房、三房……。这宅子的主人,排行第六,所以叫六房院。新屋村村民临江而居,交通十分便利,尤其是古时候,还是资江沿岸唯一的陆路通道,像上游宝庆、广西资源等地架毛板船的船民……[详细]
芷江文庙
  芷江文庙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城关和怎。文庙建筑颇具特色,尤以重檐间内外如意斗拱为省内所罕见。芷江文庙始建于明代中叶,清咸丰九年(1859)迁建于城北秀水书院附近。现在的文庙于清同治二年(1863)建成。民国及新中国建立后,曾由一些机关学校占用,当地政府于1998年收回交县文管所管理。文庙坐北朝南,现存建筑三进,占地1870平方米。第一进,中为通道,有东西两侧室,全封闭,硬山顶,盖小青瓦,原为官员、儒生休息议事之所。一进与正殿之间为青石坪,宽15.4米,长17.5米,春秋大祭为儒生列队拜祭。大殿前为八佾舞台,台前有二龙戏珠丹墀,宽1.67米,高1.2米,雕工精细,台前左右侧有青狮蹲踞。青石坪有东西庑,祭祀历代名儒,北端有钟、鼓室。第二进为正殿,面阔5间,宽18.6米,进深11米,……[详细]
塔卧湘鄂川黔省委党校旧址
  塔卧湘鄂川黔省委党校旧址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塔卧镇原涂家大屋。旧址为三合院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青石板天井,面积540平方米,正屋坐东朝西。教室和宿舍设在西厢房,东厢房放置一些通讯器材,又称无线电分台。旧址系任弼时、王恩茂等同志办公地点和住处,也是根据地区、乡政权里的青年男女干部、学员学习的场所。1934年12月,为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培养党的地方工作干部,湘鄂川黔省委在塔卧丁家院子建立了一所党校,省委委员张子意兼任校长,王恩茂任教务处处长。教员有唐天哲、唐康林、戚德元等。学员是军政干部和苏区县、区、乡青年干部,先后有数百名干部参加学习。学校根据“新区党组织应保存着秘密状态”的指示精神,没有对外公开。教室无桌椅,听课带一条小凳,一块木板垫在膝上作笔记。学习内容有:省委《关于创造湘鄂川黔边苏区任务……[详细]
林源寨门
  林源寨门位于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铺口乡林源村境内。寨门由上寨门、中寨门、下寨门构成,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林源团寨巷道纵横,分五纵二横排列,族人分上寨双鼓门、中寨桂花门、下寨狮子门三门族居。团寨中现存水塘、水井、石板路、土地庙、清代窨子屋、乾隆五年修路碑以及一些残存的团寨古围墙等遗迹。寨门是村民的公共文化广场,也是村民议款、议事、开会、休闲、乘凉的地方。村民十分爱护村寨,历史上三个寨门连着围墙,将团寨围在其中,既安全又集中,显示出团结、端庄、古朴的气息。林源寨门历经四百多年历史和多次维修,其建筑形态和建筑工艺基本保持原状,主体构架和建筑特征及反映出的工艺技法均保持明代建筑的特点。一是石质材料运用于台明、石阶、门枋及围砌石墙,在我国苗侗地区实属罕见。二是保留下的寨门木楼重檐壮观,梁柱高大粗犷,抬梁与……[详细]
五马坊牧师楼
  五马坊牧师楼位于益阳市资阳区沿江东路南门口社区城内办事处。东经112°20’80.4″,北纬28°35’41.1″;海拔46M。其南临资江,紧靠益阳故城南城墙,与信义大学教舍建筑群隔江相望,北距五一东路仅20米,东西原为老城区民房,现已拆除。牧师楼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挪威牧师原明道和益阳教徒刘复生修建。该楼坐南朝北,平面呈T形,东西长18.7米,南北宽14.3米,通高14.3米,建筑面积近1000平方米;单檐悬山顶,砖木抬梁结构,屋顶上盖绿釉琉璃筒瓦。整栋楼面阔六间,分东西两半,三层,北向门厅两边各有独立木楼梯至楼顶,每层独成单位套间;一、二层均设有前后凉台,凉台宽阔设木制护栏,廊柱采用青砖砌成,花岗岩条石屋基。历史沿革1904年,由挪威牧师原道明与益阳教徒刘复生修建。在牧师……[详细]
罗子国城遗址
  罗子国城遗址是湖南省人民政府1956年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汨罗市城关镇西北的罗城,现属岳阳市屈原管理区河市镇古罗城村一组。为汨罗江下游南岸自翁家港至马头槽之间一块广阔的土洲。汨罗江干流在罗城北自东南向西北流过,在罗城以南有其支流李家河,绕城址南面自东向西流过,在城址西南角向南经刘墩墈进桃木港在河夹塘诸如汨罗江另一支流河市河。罗城北与罗山(又名汨罗山、徽山、烈女岭)隔江相望,西邻鸡公滩东周遗址,南与刘墩墈隔李家河相眺,西北毗邻河夹塘。1957年,湖南省文管会对罗城进行了小规模调查与试掘,1985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岳阳市文物普查办对罗城再次进行了全面调查,1992年底至1993年元月,岳阳市文物工作队对罗城进行了第三次考古调研和全面试测,并进行了小型试掘,2008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进……[详细]
谭嗣同故居(谭嗣同纪念馆)
  谭嗣同故居位于湖南省浏阳市北正南路,始建于明朝末年,原为周姓祠宇,主体建筑占地2000多平方米。后由谭嗣同的祖父谭学琴(曾任浏阳县吏)买下,作为私第。清咸丰九年(1859年),谭嗣同父亲谭继洵考取进士,官至湖北巡抚,因其地位显赫,奉旨命名其宅为“大夫第官邸”,故谭嗣同故居又称“大夫第”。故居坐西南朝东北,砖木结构,现存建筑面积762平方米,通高8米,三栋二院一亭,硬山顶,设封火墙,盖小青瓦,共有大小房舍24间,保存基本完整,系典型的江南庭院式民宅建筑,布局严谨、富丽堂皇、雕梁画栋、工艺精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我国近代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家、改革家潭嗣同曾在故居内生活多年,练文、习武、结交维新志士、寻求救国真理、从事变法活动。故居现存潭嗣同的书斋、卧室及他父亲谭继洵、夫人李闰的起居室等,具有较……[详细]
辰州教案发生地
  辰州教案发生地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沅陵镇荷花池居委会,分布在沅陵县城马路巷街区,为中西结合的近现代建筑。总占地面积776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981平方米,由永生堂、为善最乐楼、海牧师楼、韦小姐楼、希来德牧师楼、天主堂、宝翰臣牧师楼、傅华梅牧师楼等8栋近现代欧式建筑组成,砖木结构,建筑体量较大。其中永生堂、天主堂坐西朝东,其他均建筑坐北朝南,欧式建筑特色明显。2011年,该建筑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十二日(1902年8月15日),在沅陵县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辰州教案”(沅陵县旧称“辰州”),2名英国传教士被激起民愤的本地居民殴毙,教堂被捣毁。在西方列强的强迫下,腐败无能的清王朝查办地方官员,抓捕300多人,极刑处死6名民众,赔款8万两白银。而后西方列强利用赔款于1904……[详细]
罗哲烈士墓
  罗哲烈士墓位于株洲市天元区马家河镇高塘社区。墓冢朝西偏南,三沙土筑成,底径2.3米,堆高0.5米,墓围上方竖汉白玉石碑3块,边框与碑顶饰花岗岩,总高2米。正中墓碑阴刻毛泽东主席手书“罗哲烈士之墓”,两旁为墓志,记载烈士生平事迹。罗哲,字以恒,马家河打板塘人,早期中共党员。1902年9月16日出生在一户普通农家。16岁时考取长沙高等工业学校。在此期间,他成长为-中的积极分子和骨干力量,并由此和毛泽东相交。1922年,罗哲考入北京俄文法政学校。读书期间,他积极参加了“五卅”运动、“三一八”运动,在“三一八”惨案中,罗哲为掩护同伴身负重伤。之后,他得知毛泽东在广州举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于1926年离开学校来到农运讲习所任教员,并在毛泽东的介绍下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初,任全国农民协会筹……[详细]
长沙桐溪寺
  桐溪寺,古称兴国寺,位于长沙市望城区坪塘乡桐溪村境内的伏龙山下,为唐代振朗禅师创建。进门后,拾级而上,有大雄宝殿等殿堂,寺宇布局与一般禅宗寺院相同,仅两进,客堂设在西边厢房之中,方丈室在寺后东边角落。庭院中有数百年的罗汉松、白果树备两株,枝繁叶茂,挺拔隽秀,为寺院增色添辉。1944年,著名诗僧万休圆寂于此。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该寺住持祗修和尚开期传戒,前来求戒者近200人,千年古寺名声大著。据清光绪《善化县志》记载:与桐溪寺邻近的谭家冲,建有护国塔院,“寺田三百六十亩,田山塘坝无间”。民国期间,桐溪专属“长沙八大丛林”之一,山门上 书“兴国寺”三字,其门联云:兴国家风古;伏龙祖道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于土地制度的改革,寺院经济不存,僧徒星散,寺宇逐渐废而不存,今仅留下两株罗汉松和……[详细]
岳北农工会旧址(捷三公祠)
  捷三公祠——衡山岳北农工会旧址位于衡阳市衡山县白果镇白果村大屋组。1923年4月,中共湘区委员会为贯彻党中央关于开展农民运动的号召,充分利用湖南军阀赵恒惕与谭延闿之间的矛盾,特派遣刘东轩回岳北开展农民运动。刘东轩回到岳北后,秘密进行串联发动,很快发展了彭桂峰、杨仕润、李甘林等一批积极分子。不久,中共湘区委员会又派遣谢怀德回岳北,进一步加强岳北地区农运工作的领导力量。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工作,白果地区的农运工作不断取得进展。刘东轩、谢怀德等马上将秘密的岳北农民俱乐部,公开地从祥吉兴饭店点搬到堰脑头刘捷三公祠,正式更名为湖南衡山岳北农工会。在农会中加上“工”字,表示与水口山工人相联合,也表示工农握手革命的意思。经过一翻精心准备,岳北农工会于1923年9月16日在刘捷三公祠正式召开成立大会。大会选举……[详细]
东安头翰林祠
  东安头翰林祠位于湖南宁远县湾井镇东安头村,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为纪念为纪念村人、明景泰三年(1452)进士李敷而建。是九嶷山的一大景区。东安头翰林祠是一处集崇祀先祖、纪念名人和公益活动于一身的民居建筑,全盛时期,门匾、堂匾、楹联遍布祠内外。它们与祠前的月台、池塘、文塔形成一个蔚为壮观的人文建筑景观,是江南地方民居的一大特色。东安头翰林祠占地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782.2平方米。起源与历程在久安背村读书人李世南荣登翰林之后四百多年,明景泰三年(1452),同属湾井李氏家族的东安头村读书人李敷也进士及第,荣登翰林。这是家族的荣耀,当然东安头村也要建座翰林祠纪念一下。清乾隆元年(1736),村里为纪念本村出来的进士李敷,建了这座具有湘南地方特色的公益性建筑。清嘉庆十六年(1811)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