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旅游

湖南省文物古迹介绍

老司岩民居
  老司岩民居,湘西土家族古建筑群。位于湖南省古丈县红石林镇,建于清代,为湘西保存较完好的土家族古代民居群落。2002年5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72-31。老司岩是酉水岸边废弃的一个古镇,其村寨为湘西保存较为完整的土家族明清时期的古代民居群落,昔为老司城通往外地的重要水码头,曾经有一度的繁荣时期。遗存有三华里长的石板路古街道、清代古井、店铺、3座四合院、花园、私塾,及清咸丰年间修建的伏波宫、石碑等。另有许多古代民俗文物,如纺车、米升、碓磨、桐油灯、三滴水床、箱柜等。其建筑中的石雕、窗棂、门楣等,图案精美,工艺精湛,保存完好,堪称古代土家族艺术之精品。老司岩因其东、北、西三面环绕酉水,自古以来便是西至巴蜀、北通湖湘的必经之地,且为八百年湘西土司王朝的军事前哨。明朝时期……[详细]
洣泉书院(中国工农红军革命活动纪念馆)
  洣泉书院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城,始建于宋嘉定年间,原名黄龙书院。乾隆十八年(1753年)由知县周仁魁重修,并拔官田充实经费,更名为烈山书院。嘉庆二年(1797年)酃县知县赵宗文增修斋舍,因县有洣水发源南境之根索岭下自东南流入西北,贯穿县境,于是取学者诚能如泉之涓涓不息,则百川学海无不可至之意,将烈山改为洣泉,道光五年(1825年)知县沈道宽将书院迁建至北门外校场坪改名酃湖。同治二年(1863年),邑绅万典璋将书院迁回原址,复名洣泉,此后洣泉书院兴学不断,当时书院有学田272亩,年收租谷548石以供经费,著名的山长有安仁周元和、宁乡王开卓等,清朝末年洣泉书院被改为第一高级小学堂。洣泉书院处于洣水发源地,背青台、面鹿原,遥望云秋,诸山而列,书院坐北朝南,以南北为中轴线,东西两厢房对称,屋檐施石……[详细]
湖南自修大学旧址
  湖南自修大学旧址位于长沙市开福区中山路74号,是原船山学社社址。湖南自修大学旧址始建于1875年,最早为曾国藩祠,1914年刘蔚庐(人熙)联合社会进步人士,在祠堂创办船山学社,以研究和发扬王船山的思想。1921年7月,毛泽东、何叔衡代表湖南早期党组织出席中共一大回到长沙后,在建立中共湖南支部的同时,为了培养党的干部和掩护革命活动,于同年8月利用船山学社的社址和经费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贺民范任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湖南自修大学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所培养干部的学校,毛泽东、何叔衡、李达、李维汉、夏曦、夏明翰等曾在此学习和教书。学校注重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并号召学生直接参与社会革命实践,被湖南人民誉为“革命策源地”。1938年建筑毁于“文夕大火”,1954年在原址复建,19……[详细]
方汉英烈士墓
  方汉英烈士墓位于湘西自治州龙山县茨岩塘镇茨岩村东南的骡子堡上。方汉英,又名方献宇,江西萍乡人。出生于1912年。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5年6月,接受党的派遣,来到龙山县茨岩塘,任龙山县县委书记。方汉英是个很有学问的知识分子,来到茨岩塘后,为了便于接近群众,脱掉中山装,头包青帕,身穿布扣对胸蓝便衣,脚穿水草鞋,扮成土家后生,这样很快就和当地群众熟悉起来。方汉英工作艰苦深入,经常到区、乡苏维埃政府和贫苦农民当中了解情况,调查研究,及时指导打土豪、分田地、建设苏维埃政-争。经常从半寨、新场坳、包谷坪等地检查工作,回到县委驻地已是深更半夜。方汉英与群众同甘共苦,生活上从不搞特殊。当时青黄不接,他和战友们一样,一天喝两顿稀饭。群众爱戴他,给他送来鸡蛋、面条,他都一一转送给伤员。而……[详细]
145、奎星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奎星塔
  泉交河镇属益阳市赫山区较大一个乡镇,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镇,由原泉交河镇、泞湖乡、烂泥湖乡合并组成。据史料记载,这里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始建于唐,初为洞庭丰水期湖边柴米小集。明朝中叶,称泉交市,清代发展为益阳县最大的鱼米集市,有“千猪百羊万担米,扬帆汉口一早起”的“小扬州”之称。这里人文荟萃,文化积淀十分深厚,是清代名臣胡林翼的故里,也是革命先烈香三娘的家乡。奎星塔位于泉交河镇下节街,始建于清(1828年),为湘军领袖胡林翼之父胡达源创建。西距泉交河150米,南距泉交河大桥300米,东为安山村河堤,北为烂泥湖新河。奎星塔为青砖结构,坐南朝北,楼阁式八方七级,通高26.9米,底径4.44米,第一级南向开门,以上各级四向错落开窗,第一级内满嵌青石碑刻。第二级南向窗额上楷书“奎星塔”……[详细]
塔卧湘鄂川黔省革委会旧址
  塔卧湘鄂川黔省革委会旧址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塔卧镇中心原雷家老屋。旧址为四合院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青石板天井,面积1480平方米,周围砌有卵石围墙。正屋坐南朝北,五柱四棋,五开间,中为堂屋。厢房为三柱四棋,四开间。大门与堂屋相对,两侧为粮仓。院内为贺龙、夏曦、陈希云等领导的办公地点和住处。1934年11月26日,湘鄂川黔边临时省革命委员会成立于大庸(今张家界市永定区)。同年12月10日迁至永顺县塔卧,机关设在塔卧雷家老屋。省革委会主席贺龙,副主席夏曦、朱长清,秘书长张启龙。内设劳动部,部长朱长清;财政部,部长喻杰(代理)、陈希云、虞志清;粮食部,部长张经展;土地委员会,主任王邦秀;没收委员会,主任陈希云;肃反委员会,主任吴德峰。为了开展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1934年12月1日以省革命委员会的名……[详细]
沈从文故居
  世人知道凤凰,了解凤凰,是从沈从文开始的。1902年12月28日,著名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沈从文先生诞生在凤凰古城中营街的一座典型的四合院里。这是一栋已有百余年历史的清晚期建筑,分为前后两进,中有方块红石铺成的天井,左右配以11间古色古香的厢房,给人一种精巧秀丽的感觉。房屋系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采用一斗一眼合子墙封砌。飞檐矗立的屋架和灰色牢实的墙体融为一体,显得十分协调,苍老陈旧的板壁和剥蚀脱落的门窗,显示出房屋的陈旧与古老。故居始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是曾任清贵州提督的沈从文祖父沈宏富购买旧民宅拆除后兴建的,占地600平方米。沈从文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15岁时走出凤凰,踏上了坎坷的人生旅途。他在旧军队里当过兵,漂流在湘西沅水流域,19岁闯入北京,过着饥寒交迫的流浪生活。通过……[详细]
毛泽东水口连队建党旧址
  毛泽东主持首次“支部建在连上”旧址(叶家祠)位于株洲市炎陵县水口镇水南村。1927年9月底,毛泽东在三湾改编时提出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为进一步加强连队党的建设,毛泽东多次要求各连党代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士兵中发展一批工农骨干分子入党。在离开三湾的行军路上,毛泽东利用休息时间,找战士谈心,进行共产主义信念和革命前途教育,从中发现、考察、培养了一批建党积极分子。部队到达酃县水口后,有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各连党代表也在战士中发现、培养了不少工农出身的积极分子,毛泽东感到在战士中发展党员的条件已经成熟。特别是部队连续发生逃跑事件,将支部建在连上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工作。10月15日上午,毛泽东主持召开连以上党代表会议。他在会上指出:部队连续发生干部和战士逃跑事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政治……[详细]
湘潭黄公略故居
  黄公略故居位于湘潭市湘乡市中沙镇朝阳村2组高木冲。此处群山环抱,苍松劲柏,青山绿水。故居坐西北朝东南,面积528平方米,系一栋刀字形平房,砖木结构,土墙青瓦悬山顶,正堂一排有房屋10间,东侧面横屋进门有一天井,底下房屋三间,中用格扇门隔开,第二、三间上有木板楼房,为黄公略父亲教私塾的教室。故居南面走廊有八根石木结构和圆柱支撑,屋前有草坪、池塘,环境优雅舒适,属典型的湘中民宅。1898年,黄公略就诞生在这里。黄公略,原名家杞,字汉魂。1913年在双峰高等小学校时,自改名石,号公略。1915年投笔从戎,入湖南陆军第二师三旅六团一营当兵。1917年与彭德怀结识,在救国救民的共同愿望下,共同发起组织秘密组织“救贫会”。1922年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1926年随军北伐,后考入黄埔军校,1927年参加广……[详细]
星子宫古建筑群
  美丽的星德山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热市镇明星村境内,地处桃源、石门、慈利三县边沿,热市、广福桥、蒙泉三镇的“三三”交界处。是点缀在省道1801线至常慈公路上的一颗明珠。此山高842.5米,与慈利道教圣地五雷山隔山相望,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且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道教名山。星德山上的星子宫,是座古色古香的道观。明初,道教名师张道会在星德山顶峰筑宫,明洪武三年(1370)建成,明末再度扩建。宫有3重大殿,6间偏殿;两厢有火工殿、寝宿殿、问事殿、三生殿及观星坛、望月楼、百子堂等建筑。整个主体建筑几乎全用条石砌成,上覆生铁铸瓦,气势雄伟,结构牢固,雕刻精湛)。星德山旅游资源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四奇”-——奇观、奇松、奇石、奇峰,尤其以奇观最为突出,所以功能定位在以观赏和体验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为主。……[详细]
岳麓山忠烈祠
  岳麓山忠烈祠位于长沙市岳麓区岳麓山赫石坡,今湖南师范大学校区内。忠烈祠原是纪念岳飞的岳王庙。抗战时期,湖南作为抗战主要战场,先后有近10万民众参加抗日游击队和自卫队,有100万民众直接支援守军作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湘西会战中,30多万将士献出了生命。国民政府第10集团军总指挥、第4路军总司令刘建绪为纪念和祭祀第4路军抗日阵亡将士于1939年进行改建,称为第4路军阵亡将士麓山忠烈祠。第4路军系在1929年春蒋桂战争中产生的湖南地方部队。九一八事变后,第4路军将领联名通电请缨抗日,1936年8月,刘建绪奉命率第4路军第16师和第19师由湘西开赴前线。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下令撤销第4路军番号,将其所部改编为第10集团军,刘建绪为总司令。是年夏秋,第16师开赴浙江江山,10……[详细]
152、屈原庙
屈原庙
  亦称屈子祠,现辟为屈原纪念馆,位于汨罗城西北玉笥山顶。始建于汉代,1765年重建,占地7.8亩,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祠堂。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被流放时,曾在汩泉江畔的玉笥山上住过。后来屈原感到救国无望,投江而死,后人为了纪念他,便修祠在此。屈原庙,现辟为屈原纪念馆,位于湖南省汨罗城西北玉笥山顶。始建于汉代,原址无考。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将它移建至玉笥山上。占地7.8亩。自山脚至祠有石阶119阶。此祠为三进青砖结构。祠正门牌楼墙上绘有13幅屈原生平业绩和他对理想追求的写照的浮雕。在过道的墙壁上,镶嵌着许多石碑,镌刻着后人凭吊屈原的诗文词赋。后殿矗立一尊1980年重塑的屈原像,神采感人。附近建有独醒亭、骚坛、濯缨桥、桃花洞、寿星台、剪刀池、绣花墩、望爷墩等纪念屈原的古迹,俗称玉笥……[详细]
邓小平征战绥宁指挥所旧址
  邓小平征战绥宁指挥所旧址位于邵阳市绥宁县寨市苗族侗族乡西进街居委会龙家祠堂。1930年10月,邓小平、李明瑞、张云逸等率领红7军主力从广西河池出发,转战桂黔湘边境,并相继向中央苏区转移。12月中旬,为获取补给,红7军在桂北重镇长安与桂敌白崇禧部激战七昼夜,伤亡500余人。为保存实力,红7军主动撤出战斗,向湘桂边境敌军实力相当薄弱的绥宁进军,并于12月20日进至绥宁南部的陇城、双江(两地今已划隶通道侗族自治县)等地。接着,兵分两路,向绥宁县城寨市奔袭。主力由双江经下乡、临口、小水(以上几地今已划隶通道侗族自治县)、多龙、大冻桥进抵寨市;一部兵力担任侧翼掩护,由双江经箐芜洲、溪口、杉木桥(以上几地今已划隶通道侗族自治县)、天堂界、大冻桥抵达寨市。两路人马会合后,即于21日凌晨向驻守绥宁县城的县保……[详细]
武冈文庙
  武冈文庙位于武冈市都梁路市文化馆内,据清光绪二年(1876)《武冈志·艺文志》载:武冈文庙始建于北宋崇宁五年(1106),由武冈学正陈沂实主持修建大成殿,原址在宣恩门外(今市药材公司内);南宋绍兴八年(1138)迁至今址;淳熙二年(1175),知军王可大撤而新建;嘉泰元年(1201),提刑陆世良重修。元末毁于兵事。明洪武三年(1370)在原地重建;天顺元年(1457),巡抚王俭、总兵李震、巡按御史龚谦、布政使岳陵、学正陶永等捐资重修,并增建明伦堂、泮池及新塑贤像等。清雍正元年(1723),郡伯郑东里复迁回原址,并增建魁星阁、学正署等建筑。现存建筑为道光十五年(1835)学政张力兴等重修。前庑檐下尚存镌有“道光十五年丙申月庚子日庚时修建”等字样的石碑1块。武冈文庙现存建筑应为道光十五年(183……[详细]
熊希龄故居
  熊希龄故居位于凤凰古城北文星街内的一个小巷里,故居往东200米便是秀丽的沱江。故居为四合院系南方古式的木瓦结构,比较矮小但很精致,故居现存房屋4间基本是保持原貌,很富于苗族情调,故居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环境幽静安谧,建筑古老质朴,四方形布局,中有一天井宽坪。进入宅门,左侧是一个约十平方米宽的前室,又称会客室,天井东侧为专门的柴房,内有石磨、石碓等食用家具装置,充分显示了这家主人当时勤俭持家的良好风范。熊希龄小时最喜欢到这间柴房里走玩,并经常学习推磨和冲碓的技术,从小就培养出了一种悉心体察民间疾苦、关心贫民忧乐的高尚情怀。过天井便是正室,在正室的木门两边,有一幅笔力雄健、字迹清晰的对联:“一生赤诚爱国盼中华振兴,半世慈善办学为民族育才”,写出了熊希龄忧国忧民的伟大抱负,同时也写出了他披肝……[详细]
黄兴故居
  黄兴故居位于湖南省长沙县黄兴镇杨坨村凉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74年10月25日辛亥革命著名领导人黄兴诞生在这里,并在这里度过了22个春秋。黄兴故居建于1864年,占地2.05亩,原为两进两横,左右披厦厢房32间的四合大院,现尚存12间。修葺后的故居,陈列有黄兴故居简介,黄兴生平事迹介绍以及故居示意图等。并恢复陈列了黄兴和父亲黄筱村先生及母亲罗夫人生前居室的原貌和什物摆设。1981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0月对外开放。故居在湖南省长沙县高塘村凉塘。黄兴诞生于此,并在此处度过青少年时代。黄兴(1874~1916)为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原名轸,字克强,1902年赴日本留学,次年回国,秘密从事反清革命活动。1904年在长沙与陈天华、宋教仁等组织华兴会,1905年在东京与孙中山合组……[详细]
夏明震烈士墓
  夏明震烈士墓:郴州市烈士公园深处,在湘南起义纪念塔的左下方的青山山腰的青松翠柏环绕中,静静的安眠着夏明震革命烈士的遗骨。夏明翰烈士陵墓前面左右两旁各立着一根水泥柱上题写了一副对联。右边是:有弟如兄为求主义真铁血头颅酬壮志;左边是:犹生虽死招唤忠魂住衡郴云树寄哀思。在庄严肃穆的先烈陵墓的背面铭刻着夏明震烈士生平的碑文。在湘南起义纪念塔东侧的山坡上,建有一座纪念坟冢,这就是在湘南起义中牺牲的职务最高的领导人——中共郴县中心县委书记、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师党代表夏明震。夏明震同志是1928年在湘南起义中牺牲的,当时年仅21岁。1988年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曾志才重回故里。曾志此番回乡,是为了找到第一任丈夫夏明震的墓,在人生即将进入终点时,想祭扫亡夫的英灵,以深埋心中的那份未了情。当初,她听说夏明震被葬在……[详细]
湘赣革命根据地旧址
  湘赣革命根据地(xiānɡɡànɡémìnɡɡēnjùdì)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井冈山、赣西南、湘东南地区革命斗争基础上,于1930年2月至1934年8月建立发展起来的。根据地位于赣江以西,株萍铁路和袁水以南,粤汉铁路以东,大余以北湘赣边界,包括湖南的茶陵、攸县、酃县、醴陵、耒阳、资兴、郴县、桂阳、宜章9个县及长湘区委,江西的永新、宁冈、莲花、安福、遂川、吉安、萍乡、新余、宜春、峡江、分宜、上犹、崇文、万安、信丰、大余等16个县,共计25个县,总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基本苏区人口100余万。境内山高林密,水网交织,南北走向的罗霄山脉,横卧于湘赣两省边界。连绵不断的崇高峻岭,险要的地势,丰富的物产,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游击战争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1929年1月,红军第4军主力向赣南、闽……[详细]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八路军驻湘办事处)
  长沙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位于长沙市芙蓉区蔡锷中路徐祠巷19号。1937年12月9日,徐特立、王凌波从延安抵达长沙,根据党中央部署在长沙建立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徐特立任驻湘代表,王凌波任通讯处主任。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于这年年底在东长街(今蔡锷中路)徐家祠堂公开挂牌办公。次年2月,通讯处迁至寿星街2号。通讯处还在雅礼中学设立电台,在长沙县燕子窝陈家祠堂(今望城县天顶乡梅溪小学)开辟办公地点。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建立以后,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抗日统一战线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协助省(工)委迅速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培训党员骨干;组织群众性抗日救亡团体,发动募集抗日物资;开展上层-工作,广泛团结各阶层抗日爱国人士,营救革命同志;输送优秀青年去延安等地,为动员湖南人民在党的旗帜下组成广泛抗日……[详细]
盘古庙风景区
  盘古庙风景区位于耒阳市郊三公里处的三架乡上岭村与七岭村交界处107国道傍。相传神农年间,神农发明了“耜”,耕地省工省力。秋收后,神农感恩上苍给自己的智慧,拿着“耜”放在香案上祭祀天地,口中念念有词:“盘古劈开天,清水供青天,苦难靠一边。”正念着,突然狂风大作,闪电雷鸣,一块巨石从天而降,神农靠前仔细一瞧,巨石似人非人,手中紧握的板斧似斧非斧,恰如盘古神威,神农脑海立刻感知,盘古公公来也!于是拜跪巨石。之后,号召部族男女老幼伐树凿石,建庙宇供奉巨石于内,并亲笔提写“盘古庙”三个大字,庙里一直香火不断……其实盘古庙始建于唐哀帝天佑二年(公元905年),相传盘古灵光多次闪耀,金光四射,逐建庙以祀。清康熙9年(公元1670年)重修,1944年被日军炮火摧毁,1983年重建,1995年后由三宝弟子彭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