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古迹介绍

普度震宫
  北海普度震宫位于市区茶亭路,又称普善堂。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由当时罗浮由乾元洞道士吴锦泉约集北海慈善界梁起振、黄日章、陈觉裕等人发起,向港澳同胞募资而建。北海普度震宫坐南向北,砖木结构,占地6400平方米。主要建筑由中天殿(1987年因扩建茶亭路被拆)、金母殿、地母殿三进庙寺组成,供奉着-像,是一座集佛、道、儒三教于一体的古庙宇。现存的两殿结构大致相同:正殿两侧有耳屋;殿内又分明间和两侧的次间;顶脊有琉璃双龙戏珠;殿内正脊有花鸟雕饰;廊顶前墙有壁画。清·梁鸿勖著《北海杂录》赞曰:“庙貌灿然,为北海诸庙冠”。现存金母、地母两殿,在中天殿旧址建普渡震宫门楼。宫内园林成景,幽雅宁静。保护范围:以普度震宫主体建筑四周墙基为基线,向北至茶亭路,向东至原市文物管理所东围墙,向南至原市文物管……[详细]
莲花戏台
  莲花戏台莲花戏台位于钟山两安瑶族乡的莲花村,距县城约20公里,该戏台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戏台南向与其相向50米是龙王庵,戏台平面呈凸字形,台口宽7.85米,深5.44米,后台横长12米,进深4.45米;整个建筑面积为96.2平方米,台基高1.73米,前檐高13米,青石砌基,砖木结构。重檐翘角歇山式项,正脊饰鳖鱼及宝珠,二层瓦面上饰二龙戏珠,台口上方八角藻井,其天花板均绘八宝图案;前台两侧斗拱间是木雕狮子,后台正中屏风上饰歌女手抱琵琶起舞图画,上方是“河青海宴”四字大拱额,台基上有龙凤花卉及人物的石浮雕,其下嵌建造戏台由来的碑文,后台两侧筑山字形风火墙,前台与后台相通的两个门上有“龙飞”、“凤舞”木雕横匾,屋顶正脊是双鱼托珠,可以说整个戏台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不管是布局、结构、扩音、……[详细]
刘永福、冯子材旧居建筑群
  刘永福(1837~1917)、冯子材(1818~1903),清末抗法名将,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人。刘永福旧居位于钦州市板桂街10号,原名三宣堂。因刘永福援越抗法,曾受越王封为三宣副提督而得名。旧居建于1891年,占地面积22,700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砖木结构,院落式布局,共有大小楼房119间,有门楼、照壁、主座、廊房、谷仓、书房及暗道等建筑;还有戏台、花园、菜园、鱼塘、晒场等设施。冯子材旧居位于钦州市沙埠镇白水塘区内,与刘永福旧居直线距离1千多米。原名宫保府,因清廷授予太子少保加封尚书衔而得名。旧居建于1875年,总占地面积15.22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面积2,020平方米,院落式布局,坐北朝南,共3排9座27间,均为抬梁式砖木结构。旧居范围包括三山一水一田,有六角亭、三婆……[详细]
桂平观音岩寺
  观音岩寺级别:县级时代:清代地址:位于桂平市西山镇西山村西山风景名胜区内保护范围:以寺四周外檐滴水范围内为保护范围。建控地带:西山风景区内均属建设控制地带。公布文件号:桂平市人民-浔政布[1996]8号……[详细]
合浦魁星楼
  魁星楼,原名奎文阁,俗称钟楼,位于廉州文蔚路廉州中学校园内。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建,乾隆六十年(1795年)被毁。道光元年(1821年)在旧址重建。阁内祀奎文星君。魁星,指北斗七星形成斗形的四颗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魁星阁内供奉魁星神像,只允许考取功名者拜祭,无科第身份者不许参拜,清末废科举办学堂后,在楼上悬古钟一口。作学校上下课信号之用,故又俗称“钟楼”。1981年魁星楼被列为合浦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阁为方形尖顶三层亭阁式楼阁,高15米,底边长4.75米,占地面积约22.6米。底层为条石基脚。廊四周有檐柱。南北有两个拱门,二层四壁开方窗,三层东西开方窗,南北开圆窗,均为陶质蓝窗。楼内有清代石刻2块。琉璃瓦脊、四角翘檐置座狮,座檐立凤凰,阁顶冠以葫芦。魁星楼临江面立……[详细]
红七、红八军乐业会师旧址
  红七、红八军乐业会师旧址,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位于百色市乐业县城东南三乐街292号,距革命老区百色市168公里,是我国建军史上一个主要的革命纪念地。1930年10月16日,红七军按党中央部署,北上途经乐业,沿途寻找红八军,10月23日两军在上岗石拱桥接头并把队伍开进城,在县城开展一系列革命活动后北上河池整编,然后开赴江西。这是中国建军史上重大事件。会师旧址原为一覃姓民居。红七、红八军在乐业胜利会师后,此处作军部机关驻地。现已辟为纪念馆。旧居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54年),原为一栋三进一花园卧龙式木质结构建筑,砖木结构,现存革命文物历史文物和民族文物共600余件,其中200余件列入国家三级收藏品,4件被列为国家二级珍藏品。1996年列为国家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旧址是目前县城唯一现存……[详细]
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
  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原址宝珠观,始建于明朝嘉靖3年(公元1524年),清朝乾隆9年扩建,嘉庆、道光、光绪及民国初年多次重修,供奉北帝、如来、观音,定农历三月三为庙会;过去有和尚十几人,分上下殿,砖木结构,院落式建筑,正脊有琉璃构件,硬山顶,双耳形烽火墙,琉璃瓦檐。1942年桂林“七‧九”事件后,以钱兴为书记的中共广西省工委机关撤到农村,1945年夏迁到昭平县黄姚镇,以宝珠观做隐蔽地开展革命工作。当时随省工委疏散到黄姚的还有何香凝、欧阳予倩、千家驹、张锡昌等大批爱国知名人士。1947年7月,省工委奉命撤消。1986年修复中共广西省工委黄姚旧址,建造钱兴塑像,同年7月举行盛大的典礼大会,同时开设纪念馆。为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该革命遗址于1994年被列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太平天国豫王胡以晃高帝山三世祖母墓
  太平天国豫王胡以晃高帝山三世祖母墓级别: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 平南县官成镇新平村高帝屯独牙蜈蚣山南面简介: 该墓位于贵港市平南县官成镇新平村高帝屯北面2公里。清代咸丰十一年( 1861 )立,坐北向南,半球形墓塚,面积138平方米,原为砖墓,现只有墓门残留青砖。墓门左面立有咸丰十一年墓碑1通,刻有胡以晃及其兄弟名字,墓碑高96厘米,宽63厘米,碑文字径大的4.7厘米,小的2.5厘米,胡以晃名字径2.5厘米。该墓是研究太平天国历史的实物资料。豫王胡以晃在金田起义前二年就参加了拜上帝会活动,起义前夕,他奉命迎洪秀全到他家山人村,建立隐蔽的金田起义指挥部,起义之后,清朝庭千方百计欲擒胡以晃,达不到目的之后便使尽各种威迫利诱手段向胡以晃说降,不成之后就挖胡以晃的祖墓和屋宅龙脉。高帝三世祖母覃……[详细]
岜字山摩崖石刻
  岜字山摩崖石刻位于大新县恩城乡东南面的岜字山500米处,在这片面积约一万多平方米的崖壁上遍布着各类石刻诗文、题词、墨迹、画像等100多处,书法以行书、草、楷书居多风格各异,为研究大新县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态资料。在岜字山的诸多石刻中,最具代表的应该是元末明初赵胜保、赵斗清及万历年间的赵芳声等人的诗文石刻。赵芳声《登观音寺分得“龙”字》诗文刻于明代万历已酉即1585年。有诗句“不胜槛外频游客,谁识丛中有卧龙,幽谷云迷松顶鹤,鸣蝉音泠寺边钟。”大概讲述了其游览恩城山水的心境。崖壁上除了诗文石刻,还有许多明清时期的墨迹,其中《洪武四年三月同僚接风游此吟》的墨迹。落款为明代洪武四年,即是1371年。这幅书法作品用笔优雅从容,线条流畅飞动,方圆并用,寥寥数字,却有明代书法家董其昌的神采。岜字山除墨……[详细]
社山遗址
  社山遗址又称交东贝丘遗址,位于广西省防城港下辖东兴市江平镇交东村西南海边,是新时期时代的遗迹。遗址在高出海面约10多米的山丘上。山上有一社山,遗址在社山东部隆起处,故得名社山遗址。社山遗址是1958年春村民在山边建牛栏挖墙基时发现的。1958年至1978年,广东、广西两省(区)博物馆文物普查组先后对遗址进行了考察,采掘了磨制石斧、夹沙绳纹陶片、动物化石、贝壳等,因而被确定为新石器时期晚期遗址,1983年立了保护标志,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遗址面积约1500平方米,呈东西走向,南临北部湾,北为丘陵地,东西宽约200米,南北长约400米。西面有一条小河从北向南流入海湾,北面是起伏的山丘,高约10多米。 山上堆积大量贝壳,以蚝壳居多,杂有泥蚶、白螺、网锤等先民遗物,人称“蚝壳山”,被一层……[详细]
八大金庙
  八大金庙在鹏化山区,人们世世代代相传着一代不平凡的历史——早在隋朝就有八位金姓瑶民来到鹏化山开居。他们祖祖辈辈在鹏化山里伐木开疆,刀耕火种,挖圳造田,繁衍后代。后人为了不忘记金氏瑶民开发鹏化的功业,便在鹏化四水建了八座庙宇纪念他们。其中:金华宫即大鹏村的下泽庙,金庵宫即高龙村的瑶案庙,金灵宫即思洪村的下炉庙,金龙宫即花王庙,金凤宫即邓塘村的佛子庙,金仙宫即国安乡的三雅庙,金宝宫即国安乡的寺堂庙,金圣宫即国安乡的发达庙。这八大金氏庙宇多数是明、清时期所建。解放前,各庙除了常年雇有庙祝公烧香看庙外,每隔两年都各举行大型庙会一次,并请道师、茅公前来跳“盘王”和“茅山”,大祭牙盘等等,人山人海“游神”、“打醮”,还在庙里设神坛喃喃跳跳几昼夜方散,好不热闹。这八大金庙在“文革”期间全被捣毁,但遗址尚在……[详细]
东兴观音寺
  观音寺位于广西省防城港下辖东兴市明虹路,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1922年,由钦州俗家弟子欧文坤发动信徒到北海、合浦等地化缘所建。东兴市的观音菩萨信仰,可追根溯源到汉唐时期;在邻国越南广宁省芒街市有《万灵庆寺》里的大钟上留有记载,《万灵庆寺》还保存有唐朝时期竹林禅师,寂珍和尚的灵位,由此证明东兴的佛教活动都没有停止过。据考证,东兴观音寺在法国侵略越南划定北仑河边界线时,已经有僧人在此搭建毛棚修行,1922年,钦州市的俗家弟子欧文坤(法名“觉宁”),发动信徒四处化缘而重建。观音寺于1923年农历9月18日开光,1996年8月6日 恢复修建,由闽南佛学院毕业的释莲山法师主持。 观音寺目前建有正定楼、钟楼、藏经阁、素食馆、山门、放生池、九龙壁等景点,藏有舍利子12粒。历史悠久、……[详细]
大浪古城遗址
  时代:汉大浪古城遗址因位于石湾镇大浪村而得名,2003年6月,广西文物工作队向外界发布:这是目前发现的合浦第一个西汉中期前后与海上丝绸之路记载年代相吻合的大型聚落遗址。大浪古城遗址东西南北城垣各长215米,呈正方形,城基宽18米。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文物工作队在大浪古城遗址范围内发现了数量众多的刻划纹和几何印纹陶片。有泥质陶和夹质陶两种,颜色以灰黑色为主,少量红色和灰色,纹饰有方格纹、米字纹、水波纹、回字方格纹、席纹等十多种,纹饰纤巧繁缛、拍印清晰,与当地发现的东汉墓甚至西汉晚期的出土遗物迥然不同。其中还发掘了20多个十分规整的柱洞初步分析为杆栏式建筑,应该是望楼之类的建筑。经过研究和测试,广西文物工作队认为其年代当属西汉早中期。遗址的发现对汉代合浦郡的历史变迁,汉代海上“海上丝绸之路”始发……[详细]
岑溪关帝庙
  关帝庙坐落在岑溪市南渡镇黄华河畔,与著名古祠邓公庙毗邻。庙宇始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为硬山顶砖木结构,设前殿、后殿、左右厢房及天井等。前殿为黄色琉璃瓦面,脊顶装饰双龙戏珠,堂煌壮观。内外墙壁现存彩绘壁画十余幅,色彩鲜艳,线条流畅,画工十分精致。庙门额嵌一方石刻横匾,碗口粗的“关帝庙”三个大凸字,遒劲醒目,大门侧倾用磨光条石镌刻一幅寓意深长的楹联:“先武穆而功深汉水,后文宣而圣道配尼山。”庙前地坪雄踞一对精工雕刻的花岗岩石狮,是道光年间广东信士捐资建造的。后殿为拜祭关帝的处所,殿中关公雕像,高约2米,赤面黑须,仪态威严勇武,左右待从为关平、周仓立塑。 左厢仍保存道光年间重修碑记。关帝庙自建庙以来香火鼎盛,香烟长年缭绕不绝,朝拜香客甚众。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关帝诞期,朝拜许愿游人、香客多达……[详细]
太平天国豫王胡以晃罗文村旧居
  太平天国豫王胡以晃罗文村旧居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官成镇新平村罗文屯简介:该旧居位于平南县官成镇新平村罗文屯,在县城西北25公里处,始建于嘉庆十八年(1813),依山而建,坐西北向东南,原主体二进三开间,左右有附屋,砖木及夯墙结构,悬山顶。原屋15间,尚存五间,宽25.7米,深8米,205平方米,房屋主体为青砖夹泥砖结砌,有廊柱,檐墙有彩色壁画,是研究太平天国起义前清代社会经济文化及太平天国的实物资料。胡以晃是太平天国起义八杰之一,原为平南县路三里罗文村人,1851年12月在永安任春官正丞相。1853年5月奉命西征。攻克庐州(合肥)因功封豫王。1855年与石达开、秦日卿打败湘军曾国藩和湖广总督杨霈,三克武昌,次年在江西临江病死,胡以晃为太平天国起义八杰中最富有者。1981年1……[详细]
高定侗寨古建筑群
  高定村:有500多户,2400多人,位于三江县城西北约60公里的三省坡脚。五百座吊脚楼,依山傍水,鳞次栉比,一座座,一排排样式各别,层次分明。七座按宗族建的鼓楼,飞檐叠翠,争妍斗艳,七座鼓楼均匀分布,各有特色,鹤立寨中,形成一个鼓楼群体。高定鼓楼群因一个寨子就有7座鼓楼而得名。其中最著名的是十一层瓦檐的独柱鼓楼,是高定村称为“五通”的吴姓宗族于1988年重建,穿斗木结构,十三层重檐、攒尖顶,高19米,底面积130平方米。始建于1921年,重建于1988年,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楼只有一根主承柱,通过横枋与四周边柱相连,造型罕见,颇具匠心,工艺精良,气势宏伟,显示出侗族人民超凡的智慧。被誉为“三江之最”。“之最”的特点非在其高,非在其大,而在其建筑特色。2001年元月10日县人民政府公布为……[详细]
燕子巢云
  燕子巢云级别: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平南镇甘莲村燕峰水泥厂西面50米浔江北岸边简介: 该摩崖石刻位于平南镇甘莲村燕峰水泥厂西面50米浔江岸边石山的崖壁上,阴刻有“燕子巢云”四字,字径60厘米,字顺右读。据清乾隆时编撰的《平南县志》记载:“燕子巢云”在明代定为平南县八景之一。民国36年10月(1947)平南县参议长冯异才在燕石南面阴刻有“ 鸢飞渔躍 ” 四字题记,字径为30厘米,字顺右读。大字之下阴刻有冯写的跋,计159字,字径7厘米,字顺右竖读。据清乾隆时编撰的《平南县志》记载:“燕子巢云,原在县东南十二里大江之侧,兀峙凌霄,上有二石宛然似燕将风雨燕如云集。”清光绪编撰的《平南县志》载:“燕子巢云”四大字题字在燕子石壁。字径二尺。不著姓名。石山南北长22米,东西宽10米。1981……[详细]
大竹龙母庙
  大竹龙母庙位于岑溪市糯垌镇大竹村。距梧州市区60公里、距岑溪市区20公里。龙母是梧州藤县人,因藤县县志也有龙母出生在藤县二十一都筋竹村的记载,因历代行政区域划几经变动,二十一都的筋竹村后来与大化村合并为一村改称大竹村。因此,另有一说认为龙母出生在岑溪市糯垌镇大竹村。大竹龙母庙是以龙母文化为基础,以弘扬龙母文化为主旨,以“龙母源”为主题,突出“母仪龙德”的文化精髓,结合岑溪市的民俗文化,开展以宗教朝拜、文化溯源为主的宗教及民俗文化主题公园,它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龙母始祖庙,创建于秦朝,同治六年重修,文革期间被毁,现已在遗址上重建;二是龙母早期生活的重要遗迹豢龙潭、撕麻石、父老河等景点该文化苑着重反映龙母文化发源地的历史和背景,与广东德庆悦城龙母着重反映龙母后期生活之地和墓葬之地有一定的差异性和……[详细]
古河革命纪念馆
  大化瑶族自治县古河乡一派喜庆气氛,坐落于该乡境内原中国共产党右江地方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桂西区指挥部旧址“红楼”里的古河革命纪念馆隆重举行开馆仪式。古河乡素有“红-乡”的美誉,除现存保护完整的革命旧址“红楼”外,该乡丹桂村还是参加过红军长征的已故共和国少将、原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中央军委“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获授者覃国翰同志的故乡。在血与火的年代,这里曾是革命的摇篮,一面红色的旗帜,全乡蕴藏着丰富的红色资源。今年以来,为慰藉先烈,激励后人,该县多方筹集资金,从民间征集革命文物,筹建革命纪念馆。现已建成的革命纪念馆,设于革命遗址“红楼”内,占地面积近700平方米,收藏了本地最早的“红色记忆”。纪念馆通过分厅陈列实物、文字、图片、史料等方式,真实、直观、艺术地再现了革命斗争历程,成……[详细]
大安古建筑群
  大安古建筑群由大王庙、粤东会馆和大安古桥组成的大安古建筑群,见证了平南人曾经创造的时代辉煌。粤东会馆原貌为三进,宽三问,总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为砖石木结构,硬山顶,风火墙,琉璃脊饰,对研究古代两广经济、文化、艺术交流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大安古石桥建于道光六年(1826年),至今仍固若磐石。相传古石桥是根据“易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理数建造而成,全桥为主体,代表太极,大桥墩2个,代表两仪,桥墩成船形,尖头向上游,减轻了水流的冲击,桥面分七跨,每跨用一尺宽梯形石条敷面,石条大面在上,小面在下,使桥面积水和污泥从石隙处及时排出,桥之北端又有岩石作保护。古石桥精美绝伦的工程设计技术,至今还被桥梁建筑专家推崇备至。大王庙是光绪元年的遗物,主体三进,面宽三问,总建筑面积为400多平方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