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古迹介绍

321、张楷墓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楷墓
  张楷墓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平南镇东面3公里罗新村长枝山简介:张楷墓位于平南镇东面3公里罗新村长枝山,明万历年卜葬於此岭之阳,坐东向西,墓冢呈覆斗状,墓堆为红沙坭垒土,直径2.6米,高1.1米。墓堆顶有一石宝珠,呈球状,墓堆正前方竖立墓碑一块,碑文为阴刻,镶嵌于水泥结构的碑座上,原碑已毁残,1982年重修刻碑,现碑宽0.70米,高0.90米,厚0.18米,祭台两角有石狮一对,一残一完好,石狮高78厘米。张楷为平南镇人,明弘治辛酉(公元1491年)科举人,历官都察院司务,琼州府通判等职,主事第一部《平南县志》。该墓于1982年重修。1989年7月20日县人民政府(平政发[89]136号)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陈宏谋宗祠
  陈宏谋宗祠座落在临桂县四塘乡横山村,有屋三栋。一进大门翘首望去,陈宏谋“进士”匾当先映入目中,匾左方刻着“雍正元年癸卯恩科会试中试第一百八名殿试第三甲九名”。第二进匾额为陈首壑“解元匾”,匾左方刻有“嘉庆癸酉广西乡试中试第一名举人”。陈继昌“状元”匾赫然居于正中,状元匾左端镌有“嘉庆二十五年庚辰科殿试第一甲第一名”。此外,尚有陈钟琛、陈钟璐、陈兰生、陈兰策、陈兆熙、陈泰熙等人的翰林、进士、举人、拔贡等匾额多幅。从东氏家谱记载和宗祠所悬挂的匾额来看,自陈宏谋起到陈数功止的190年间,中科举者计有状元一名、翰林二名、会元一名、进士四名、解元二名、举人二十六名、贡生九名,总共三十五人,官至巡抚总督以上者四人,可谓盛极一时。……[详细]
岑溪五世衍祥牌坊
  岑溪五世衍祥牌坊座落于水汶镇北约2公里的石村。该牌坊是清朝同治皇帝为表彰岑溪水汶镇南禄村百岁寿星刘运昌五代同堂而建,始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砖结构,牌坊高11米,宽10米,厚1.1米,牌坊顶翘角飞檐,坊身有各种人物、花卉、鸟兽等灰塑,造型雄伟独特。牌坊上还镶嵌梧州知府、岑溪知县等官宦的题词。五世,一世相当于20-30年,五世就是前后最少跨越150--200年,已接近一个朝代。五世同昌,其实就是五福临门,每一个世代的人代表着一种福气。三世同堂普遍,四世同堂比较少,五世同堂相当少,这种情形大多数的最老的寿星是超过90岁。景区地址:岑溪市水汶镇北约2公里的石村乘车线路:在梧州乘至岑溪的大巴,再转至景区的小巴即可……[详细]
楚南会馆
  楚南会馆位于龙胜各族自治县县城中心古龙街10号,座东朝西,东、北靠县旅游局,西、南邻大街,是县城内唯一的清代古建筑,也是唯一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291.32平方米。楚南会馆建于清光绪壬午年(1882年)。是当时居住在龙胜境内的湖南籍人士筹资所建,原是四合院,西边是戏台,南北是厢房,东边是神庙,神庙内原有菩萨五尊,解放前已下落不明,大门有石条阴刻对联一付“宫室虽卑,应识惟馨明德;衡湘在望,相逢好话家山”楚南会馆庙会日为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民国县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改作临时监狱,解放初期人民政府也作临时监狱。1953年建立县文化馆后,用作图书室;1980年成立县文物管理所,作为文物展览场地使用,1981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杨登嵩故居
  杨登嵩故居位于三江侗族自治县程村乡头坪村草头坪屯公路边,始建于民国八年,为民国期间三江民团副司令杨登嵩的故居。坐南朝北,平面呈方形,面阔及进深均为三间,长为11.85米,深10.5米,高14.1米。采用穿斗与抬梁相结合的混合结构,青砖墙,硬山顶,小青瓦面,外墙设有枪眼。室外立面均为西式建筑风格进行点缀装饰,屋顶则以传统的穿斗与抬梁混合结构营造技术来承托屋面。室内设木楼楞铺木板构成楼层,并于楼板上铺青砖。各楼层间均设有木楼梯相联系,木楼板上铺青砖。该建筑是三江境内唯一一座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科研价值。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于2012年2月29日公布为三江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杨登嵩故居为第八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平南县革命烈士纪念碑
  平南县革命烈士纪念碑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县城东面500米城堭岭风景区内简介:平南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平南县城堭岭顶,是平南县人民为纪念平南县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直至平南解放为国捐躯的英雄烈士而建立,始建于1977年3月,平面呈正方形,碑高10米,碑台东西长38米,南北宽30米,坐北向南,水泥、钢筋结构,碑截面为方形,整个碑为剑形,分为两截,碑顶为四角攒尖,碑身南面竖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北面竖书“平南县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座为三级大台基,方形,碑座面积向上递减。平南县革命烈士纪念碑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1989年7月20日县人民政府(平政发[89]136号)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静江府城地图摩崖石刻
  刻于城北鹦鹉山南山腰的《静江府城池图》是全国现存最大的古代摩崖石刻城图,反映了当时桂林城池建设的科学和险固。遍布桂林名山崖洞密集而众多的摩崖石刻,为我国南方城市所仅见。南宋末年,蒙古统治者兴兵进攻广西,素有“用兵遣将之枢机”的桂林,从南宋宝佑六年(1258)至咸淳八年(1272),历时14年时间,筑城防守。城池竣工后,便刻下此图。图高3.21米,宽2.98米。图上绘制了主要街巷和山川名胜,但以军营衙署和桥梁渡津为主,并且标有南定寨、戍军寨、戍将衙、望火楼、都作营、小教场、桂林驿、马军寨、右军寨、守兵寨等名称,展现一幅大军屯戍的军事重镇的图景。图额有记,详细记载了修城经过、城池尺寸和用工费料。该城图年代仅次于苏州现存的《平江府城图》。……[详细]
328、红军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楼
  红军楼,原名龙坪杨氏鼓楼,位于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乡龙坪村,建于清代嘉庆四年(1799年)。整座鼓楼建筑面积100平方米,进深10米、楼高10米,十六柱五重檐四角攒尖顶式鼓楼。一楼为过街巷,二楼为集聚、娱乐场所,是典型的桂北侗族过街鼓楼。一九三四年冬,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径平等侗族地区,红军-就驻扎于龙坪寨。-为了破坏侗民与红军的关系,派便衣特务半夜暗中纵火,红军中央--等同志指挥军民奋力灭火,抢救出了杨氏鼓楼和鼓楼以南大片民房,并抓获了纵火特务,于第二日当众处决;并向受灾侗民发放了光洋救济。解放后,侗族群众称此楼为“红军楼”。一九七三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一年八月二十五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329、开山寺
开山寺
  柳城县凤山开山寺是广西名寺之一,是桂中的旅游胜地。距凤山镇三公里,距县城十五公里。开山寺自清代嘉庆十年(1805年)动工兴建,嘉庆二十年春建成。开山寺建寺二百多年来,虽有兴废变迁,但依旧香火旺盛。开山寺不仅有雄奇秀丽的自然景观,而且有精美独特的人文景观,“开落总虚空,泡影昙花,容易生成容易散;山光多变幻,清风明月,等闲过去等闲来。”蒋子山的这副极富哲理,深含禅机的开山寺楹联,曾被海内外对联专著所收录,开山寺也因此而名扬四海。此外,众多的文人学士吟咏开山寺的诗词对联,也为开山寺留下一大批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艺术精品。开山寺每年农历二月初八都举行庙会,每逢会期,赶庙会的人多达数万人,寺内寺外,山头岭边,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详细]
罗城烈士陵园
  烈士陵园烈士陵园于1957年修建于县城北部凤凰山公园内,是罗城人民为纪念解放初期剿匪英勇献身的邹燕兆、杨光辉等14烈士而修的。陵园内有烈士塔、烈士墓。墓内是烈士的忠魂,墓四周是葱翠的桉树林。1984年移建于县城东北郊红珠山脚下,陵园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园内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中央有纪念塔,塔高16米,塔顶镶有五角星,墓前有英名碑,碑文记录有参加辛亥革命黄花岗起义献身的烈士,有解放战争和解放初期剿匪以及自卫反击战中英勇献身的指战员,共176名。纪念塔东西两侧各有一绿色的草地,周围有栏杆,草地和栏秆之间植有塔松。下部由两列分别为43个台阶组成的人行道。台阶与台阶之间植有宝塔松,台阶边缘有起伏的栏杆,整个陵园肃穆、雄伟、壮丽。……[详细]
区氏宗祠
  区氏宗祠,位于桂平市木圭镇新木村小邓屯,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147平方米,两进三开间,进之间有天井相隔,左右为廊,抬梁式砖木结构,硬山顶,博古脊饰,盖小青瓦。内饰主要有:卷棚顶,琉璃窗,木隔窗等。正门门额灰塑楷书四字“區氏宗祠”。1926年8月,革命先驱胡奕卿、邓誉声、黄启滔等在江口成立了桂平第一个农民协会,12 月成立了以冯泽邦为执行委员的联吉区农民协会,在这座区氏宗祠挂起了农民协会旗帜,并以此作为小邓屯农协会会址,大力宣传革命道理。区氏宗祠作为当年革命先驱活动的重要场所和见证物,弥足珍贵。同时,区氏宗祠也是一座具有传统建筑风格的民间建筑,该祠对研究清末民初岭南地区的建筑及地方党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详细]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市区中山北路96号(原桂北路138号),是一幢面积800多平方米的中式两层木楼房建筑。过去是黄旷达住宅及“万祥坊”。1938年11月中旬中共中央派李克农到桂林建立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租下这幢房子作为办公用房。楼下为警卫室、值班室、办公室、救亡室;楼上为秘书室、会议室、机要室、电台以及周恩来等同志来桂指导工作时的住房。办事处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直接领导下,遵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和政策,为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团结抗日爱国人士支援抗日,作出重要贡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桂林市中山北路96号(原桂北路138号)。坐东朝西,3开间2进,长方形2层中式木结构建筑,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原为黄旷达的万祥醋店房。1938年11月下旬李克农率工作人员……[详细]
梧州市中共广西早期革命活动旧址
  梧州市中共广西早期革命活动旧址包括中共梧州地委旧址、中共广西特委旧址等,位于梧州市万秀区,目前保存较为完好,中共梧州地委旧址和中共广西特委旧址已辟为免费开放场所向社会免费开放。梧州市中共广西早期革命活动旧址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广西领导和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遗址,是中国共产党广西党组织的诞生地,对研究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史特别是广西党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以此为契机,梧州将充分保护和利用好,讲好中国故事、让文物说话。目前,梧州市有关部门已与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中心联系对接,计划对地委、特委旧址进行进一步修缮,为进一步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力度,切实做到保护好革命文物,弘扬好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基因,继承好革命文化奠定基础。……[详细]
司烟山瑶寨遗址
  该遗址位于广西合山市北泗乡北泗街东面司烟山南半山腰,距北泗乡人民政府所在地约3公里,是过去北泗解放村韦村瑶言辞人民居住的旧址。据文博专家考证,该遗址历史悠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岩画专家邱钟仑教授憾惊12处象形文字,称一处女性生殖崇拜为继我国长白崇山峻岭发现后在祖国南方的首次发现,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现发现有动物鸟、马、鱼,人物瑶公、瑶王、瑶母和文字图案多处,大型的油坊古堆坎、石碾、石磨,为广西罕见,还有的天然古井,独具一格的百合粉为合山一绝,山中的植物较丰富,每年的桃花盛开时,可称得上人间仙境。1996年4月10日被合山市人民政府列为合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12日来宾市人民政府列为来宾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西山石刻
  西山石刻级别:县级时代:清—民国地址:位于桂平市西山镇西山村西山风景区内保护范围:以每块石刻为中心,四周距碑刻五米的范围内为保护范围。建控地带:以第块石刻为中心,四周距碑刻五米范围内为建设控制地带。公布文件号:桂平县人民-浔政发(81)30号……[详细]
苏村汉墓群
  苏村汉墓群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官成镇苏村东南面100米朗伞岭简介:该古墓群位于官城镇东苏茆村苏村屯、花王屯,距官城镇3公里。古墓群分布在苏村平原上,面积约10000平方米,80年代发现还殘存下来的封土堆计有七个,现已平毁辟为水田的有四座,苏村屯边朗伞岭的汉墓封土堆直径24米,高2米,封土堆上已全部葬满现代墓;一座在花王屯鸡地岭,一座在花王屯畲角,现已被毁平种果树,都还有封土堆的痕迹。苏村汉墓群对研究我县汉代历史有重要意义。1981年,有一座封土堆村民挖土打泥砖,在地下1米多处,发现有陶器,器型为汉代。1989年7月20日县人民政府(平政发[89]136号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红七军21师师部旧址
  属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山乡弄京村弄索屯,距县城35千米左右。1930年红七军奉命北上,根据指示,韦拔群、陈洪涛等留守右江革0据地,组建红七军二十一师继续领导革命斗争,1931年二十一师成立,师部及右江苏维埃政府设在弄索屯,弄索成为当时右江革命武装的指挥中心,在韦拔群等同志领导下,二十一师全体指战员依靠群众,利用山区有利地形,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开展了长期的游击战争,多次粉碎了桂系军阀的重兵围剿,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旧址原为一栋三间干栏式草盖建筑,后在反围剿斗争中多次被敌人烧毁,1977年按原样修复。为巩固右江革0据地和发展革命形势,桂系军阀多次派遣重兵围剿右江革0据地。1931年3月,将师部及0右江特委、右江苏维埃政府迁至此地(即弄索)办公。在韦拔群……[详细]
八寨遗址
  八寨遗址位于今忻城县古蓬、北更、遂意和红渡4乡镇地,以及上林县的石门村地,总面积约800平方公里。震惊元、明、清三个封建王朝统治集团的八寨农民起义,以八寨为活动基地,转战驰骋于广西宾州、思恩、庆远、横州、邕州、太平、柳洲和桂林等州府广大地区,斗争持续达400余年。八寨地处都阳山脉以南,大明山以东的石山地区,层峦迭嶂,峭壁林立,交通闭塞,地势险要。“八寨”之名,始于元代。《学海通志》说:“仁宗延祜元年(1314年)秋,八寨瑶寇横州。”明代忻城土县第六世土官莫镇威在《协剿八寨记》中记载:“八寨曰思吉曰周安曰古蓬曰古钵曰古卯曰都者曰罗墨曰剥丁……。”八寨在元、明、清三个封建王朝统治时期,是农民起义军斗争的主要根据地。……[详细]
339、法式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式楼
  法式楼“法式楼”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被列为自治区重点保护文物之一。该楼建于1914年,是当年清政府设在凭祥“镇南关”对讯分署的办公地点,楼房占地面积为200多平方米,高两层,由当时法国工程师所设计。楼体结构复杂,楼边镶嵌的花草图案精美,壁面塑画高雅,不愧是一尊精美的艺术珍品。但由于该楼建设年代久远,楼房地基逐渐下沉,楼房已出现多处裂缝。特别是楼房久经风吹雨打,表面已变得灰暗,污迹斑斑,不少的地方长出青苔。为了拯救这尊艺术精品,还其昔日风采,国家文物局决定投资35万元,对其进行全面维修,维修工作由自治区文物维修专业队负责承担。目前,维修正在紧张地进行之中。不久,一道亮丽的风景又将重新展示在游人面前。……[详细]
会仙岩摩崖造像
  会仙岩摩崖石刻造像:位于广西崇左大新县雷平镇安平村完小200米的山脚一个岩洞里。总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会仙岩创于明代,鼎盛于清代,岩洞内原来塑造有塑像,石刻造像,玄天大帝、文昌帝君、四大金刚、十八罗汉等几十尊人物造像、以及文人骚客的诗文题词数篇。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到粤西地区考察时路过此地曾游览过会仙岩洞,并留下墨迹两处,上世纪六十年代岩洞内的石刻造像、诗文惨遭毁灭。现在尽存六组石刻造像和十多篇模糊不清的石刻诗文,对研究当地的土司文化以及社会具有重要历史价值!2017年被公布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整座会仙山岩洞为中心,向四周外延50米范围内。建设控制地带:与保护范围同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