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古迹介绍

    来宾文辉塔
      文辉塔位于兴宾区政府迁江镇扶济村南面约100米的红水河北岸边。相传为明万历年间(1573年一1620年)武举黄文辉重建,故名文辉塔。属县级文物保护点。塔系八角八面七层平座空心砖塔。塔高35米,内径2.72米,壁厚3米。从底层向上逐层收窄。塔顶以铁铸锅为盖。二层以上每层都有南北对开风门,其余各面均有衬托假门。底层除南北对开的风门外,西面还有一风门,其余五面亦是假门。底层风门高2.2米,宽0.84米。塔基用宽大石板构筑,呈八角形,大于塔座,塔内一至六级设有佛龛。第一级有五龛,二级以上为六龛,现塔内均无梯子可攀登。塔身及龛内,雕龙画凤,缮花缀鸟,色彩斑烂,使塔显得巍峨秀丽,工艺精巧。传说建文辉塔时,做工就有100人,吃饭才有99人,做工总是多1人,吃饭总是少1人,此人就是从天上下凡协助建塔的一位仙……[详细]
    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纪念塔
      在广西玉林市的城东,人们修建有一座高达7层的纪念塔,整座塔琉璃碧瓦,高耸雄伟,塔内每层还雕塑有反映1945年春,玉林辖内的陆川、博白、兴业及其贵县数十万群众和一万多人的队伍,举行抗日武装起义的历史画卷,再加上配以飞檐斗拱,更显其瑰丽英姿。也正因为该塔是人们,为了纪念这场轰轰烈烈的人民革命而修建的,所以取名为“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纪念塔”。就是全民抗战的一个标记,透过这扇小小的窗口让我们看到了抗日救亡的曙光和功绩。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纪念塔,一座平平凡凡的普通建筑,自建成之日起,就以巍峨的形象在玉林的城东高高地耸立。那伟岸挺拔的塔身一如英勇斗争的先烈们的高大英姿直至今日也依然矗立在人们的心里!纪念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慰籍烈士英灵,用先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人民,1992年3月在距玉……[详细]
    韦竹平故居
      韦竹平故居韦竹平故居位于文圩镇道义村,为蒙山著名民间拳师韦竹平故宅,是今县境内唯一保存较完好的清光绪年间的民宅建筑。故居为整体结构,分前后两座,每座为一厅两房,前后座之间有左右横廊相连,构成一个四合院。总可居面积1000平方米左右,青砖墙壁,瓦木盖顶,极其牢固,虽经历百年之久,但仍无甚损坏。屋前厅檐下,有木雕花鸟5幅,千姿百态;有7幅泥塑动物图案,塑鸟、狮、鹿、犀牛等动物20多只;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此外,厅堂饰画还有各种书法和山水画等。后座厅堂正梁底下的两边墙上各有一幅3平方米的山水鸟壁画,天井廊檐有以手工制作的穿花门及经过精心雕刻的菊花连体门。现在该处已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登塘民居
      登塘民居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六陈镇登塘村登塘村委会旧址简介:登塘民居位于平南县六陈镇登塘村中,是清光绪初年甘达兴所建的民居。民居坐西南向东北,平面呈长方形,面宽35.45米,深长37米,总建筑面积约1312平方米。三进三开间,中隔二天井的四合院式,前、后两座均建有阁楼。主体左右建筑布局基本对称,均有横屋,有花厅、天井、住房等设施。屋后两角均建有正方形碉楼。枱梁砖木结构,硬山顶,小青瓦盖顶。花厅有隔屏雕花,有格子窗,窗格镶有彩色玻璃。为研究近代民居建筑艺术提供实物资料。1989年7月20日县人民政府(平政发[89]136号)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王二东汉墓群
      王二东汉墓群是金秀瑶族自治县至今发现的最大的东汉墓葬群。1981年10月自治区文物队普查时,探明汉代墓群共34座(其中2座属象州县地域),分布面积约6000平方米,地形为丘陵地带,黄粘土质,墓葬封土堆直径4-11米,墓高0.8-1米。1992、2007年先后两次对6座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了陶罐、陶碗、陶屋、陶壶、陶钵、井亭、熏炉、灶、灯、纺轮、铁釜、青铜碗壶、石球等50多件陪葬器物。出土的陪葬器物对于研究广西社会发展史及金秀瑶族自治县古代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出土器物现藏金秀瑶族自治县博物馆。2000年7月19日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廉州武圣宫
      武圣宫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廉州镇奎文路中段,坐北向南,硬山顶砖木结构,灰裹垄瓦面。为中轴对称庭院式庙宇建筑。面阔三间,三进二天井,由门楼、中殿、后殿,及两侧连廊组成,占地面积586.2平方米。中殿明间置四根粗壮高大的花岗岩内金柱,上置两榀抬梁式木构架,支承屋顶,用材硕大,浮雕装饰精致,建筑外墙涂土红色浆。为清代建筑物,具岭南风格。2009年5月4日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武圣宫主体建筑四周围墙墙基为基线,向东外延5.5米,向南外延9米,向西至奎文路26号东面墙,向北至大东门1号南面墙。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边界线为基线,外延16米范围内。……[详细]
    347、天涯亭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涯亭
      在钦州市钦南区中山公园内。传为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知州陶弼始建。因“钦地南临大洋,西接交趾(今越南),去京师万里,故以天涯名,与合浦之称为海角者一也”。天涯亭初建于城东平南古渡头,明洪武五年(1372年)同知郭携迁城内东门口重建。1935年迁建今址,故又称“宋迹三迁”。亭为平面六角形,边长2.5米,高5米。石柱木构梁架,攒尖顶,琉璃瓦盖。亭南北面檐口悬挂“宋迹三迁”和“天涯亭”木匾天涯亭于青山绿水之中,湖水融融,青山滴翠,盛夏登临,爽气袭人,午不知暑。亭北面3米处,有1962年田汉题诗运河滚滚入湖来,没字危亭草满阶。词客分明怀故土,钦州何必是天涯石刻一通。……[详细]
    绿水灵渊古泉
      绿水灵渊古泉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上渡乡下石村龙潭屯东南面。简介:绿水灵渊古泉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上渡镇下石村龙潭屯,距县城15公里。为一处明代起有记载的古泉,绿水灵渊古泉有公潭母潭之分,潭宽约40米,长约100米;母潭有二泉眼,泉眼泉水冒起水面高约30厘米。大者宽2米,小者宽1米;公潭有小泉眼7个。母潭深,公潭浅,母潭深约40米。泉北面100米处的山坡上有绿水庙,明万历建,绿水灵渊古泉保护完好。-建了2个抽水机站抽水灌田,长吸不竭。绿水潭之外与渌水潭相连的还有大腰塘,其水面宽与绿水潭差不多。绿水灵渊古泉对研究我县古泉提供实物依据。……[详细]
    兴业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兴业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兴业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位于广西玉林市兴业县城西南21千米城隍圩城隍小学内,亦称城隍镇北帝阁。距南宁市千米。玉林市专线车可达。面积130平方米。城隍小学为砖瓦结构,属清代建筑。是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区。始建年代未详。重建于道光十五年,当时的建筑结构为一进一阁两庑,庑与阁齐,前座三开间,硬山顶砖木结构,阁高数层,内朔魁星。檐下及梁皆雕刻花卉岛兽,甚为壮观与精美。现仅存头进三开间。一九四五年三月二日,兴业县人民自卫军攻克仁厚、葵阳、铁城等城乡村公所后,召开军民誓师大会,会上宣布兴业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就设在现在的城隍镇小学内。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
    太平天国赞王蒙得恩更垌五世祖母墓
      太平天国赞王蒙得恩更垌五世祖母墓级别: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 平南县大鹏镇花王村更垌屯西南500米半坡上。简介: 该墓位于大鹏镇花王村更垌屯。墓葬于乾隆壬申年戊申月甲子日申子时,嘉庆元年重修,是太平天国赞王蒙得恩五世祖母墓。墓坐西北向东南,为土堆墓,面积60平方米,墓冢呈半球形,墓冢后立石碑一通,碑文记载墓主的生率年月及后裔等,墓碑字迹清楚,碑文阴刻。碑高0.67米,宽0.48米,碑当中大字字径0.45米,小字径0.15米,该墓的发现对研究太平天国蒙得恩的身世提供实物依据。1977年8月10日县人民政府(平革字102号)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351、洗石庵
    洗石庵
      洗石庵始建于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庵内有大雄宝殿、妙虚楼、半青阁、舍利灵塔等,是中国重点佛教寺院。舍利子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洗石庵原主持释宽能法师生前住持西山洗石庵数十年,潜心修佛、积德行善、道行高深,深受民众敬仰。其1989年圆寂后除平生所佩菩提子佛珠在1600度高温下尚有48颗不被熔化外,更产生了世界上有史记载的第一个比丘尼的三颗灵骨舍利子,声名远播海内外。令天下多少善男信女对能亲临西山洗石庵,敬香一柱,参拜舍利子一番,向往不已!地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桂平市西山镇西山村西山风景名胜区内保护范围:以庵四周外檐滴水范围内为保护范围。建控地带:整个西山风景区属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畅岩石山九重门古文化遗址
      畅岩石山九重门古文化遗址九重门洞穴遗址官成镇岩脚屯畅岩山东南面,该遗址属石灰岩洞穴,为一个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洞的形状不规则,洞口高2米,宽1.8米,深约12米,面积约30平方米,洞内、洞外土色灰褐。二普时从地表采集到胶结成团的螺壳、砾石打制的石器,石片及各种兽骨、兽牙。遗址西面十多米处有一个小洞中亦采集到螺壳、兽骨等胶结物,该遗址是研究南方古人类史的实物依据。1973年12月6日县人民政府(平革字95号)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石器官成镇双马村畅岩石山南以该山平面形状为基础,周边延出10米为保护范围。以保护范围的尺度为基础,外延出1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353、普贤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贤塔
      普贤塔位于桂林市象山区象山山顶,建于明初,是一座喇嘛式三层实心砖塔。塔基为双层八角形,底层每面宽3米,基座面积55.2平方米。因第二层嵌有青石线雕的南无普贤菩萨像而得名。像高0.8米,上方横列“南无普贤菩萨”六字。塔身为圆宝瓶形,圆形伞盖,顶为两圈相轮。该塔远看像插在象背上的剑柄或宝瓶,故又称剑柄塔、宝瓶塔。普贤塔是一座喇嘛式实心砖塔。建于明代初期。塔身第二层正北面嵌有青石线刻“南无普贤菩萨”。远看此塔, 像插在象背一支剑柄或置于象背一只宝瓶, 故亦有剑柄塔、宝瓶塔之称。此塔典型与周围山水相映成趣, 颇为和谐和壮观。2000年,普贤塔被列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平乐粤东会馆
      粤东会馆位于平乐镇大街56号,系住在平乐县城的广东籍人士为进行交往和商业活动而兴建。始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建成,嘉庆十一年(1806年)重修,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治年间复修。为砖、石、木结构,由前厅、天井、天后宫、厨房等部份组成。总面积496平方米。该建筑形似“回”字,四角四檐天面盖有黄色琉璃瓦,檐下四角为雕花吊檐档板,屋脊高0.5米,绘有一幅幅古代故事人物画像。历代重修会馆的碑刻共14幅也嵌入墙内。民国10年11月27日,孙中山北伐路经平乐时,曾应邀到此会馆参加广东籍人士举行的欢迎茶话会。馆中建筑上的雕画,在“文革”中被毁。……[详细]
    郭县古城址
      郭县古城址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上渡镇河口村院郭屯北面浔江岸边简介:郭县古城址位于平南县上渡镇院郭屯浔江岸边,河口河绕其右。面积约100000平方米,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100米。城址是二次文物普查时,发现有唐代特征的遗物,在该古城址范围,不论浔江岸断层、村边和旱地,到处是瓦砾。在这里采集到的遗物除五铢钱外,还有莲花瓦铛、布纹大瓦和实心碗足彩釉破碗等。2006年由区考古所熊昭明同志为配合长洲电站工程对城址局部进行了考古挖掘,出土了唐代的不少遗物。1989年7月20日县人民政府(平政发[89]136号)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列宁岩(东兰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
      列宁岩列宁岩(东兰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原名北帝岩,内设北帝庙得名。位于武篆镇南4公里的论硬山腰上。洞高45米,宽64米,深137米。1922年3月,韦拔群在此组织革命同盟会,1925年9月,韦拔群、陈伯民等在洞内开办了广西第一届农-动讲习所,培养右江各县农-动骨干276人。农讲所宣传马列,培训农运骨干,功绩卓著,影响深远。1930年2月,经红七军军长张云逸提议,东兰县工农民主政府讨论通过,北帝岩改名“列宁岩”。1963年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值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大庆,中央副主席-为列宁岩亲笔题字:“广西农-动讲习所旧址”,镌刻在洞口上方。原名北帝岩,位于广西东兰县武篆巴学村,分别距县城、武篆镇38公里和4公里,是个天然石洞,洞口宽64米,洞高43米,纵深137米……[详细]
    梁嵩纪念馆(新塱状元庙)
      级别: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大鹏镇高龙村龙街屯状元坡北面半山坡上简介:据《平南县志》记载:“梁嵩,字仲邱,鹏化里龙街人,五代南汉国状元,弃官还乡,请蠲本郡丁赋,不受,惟请蠲本郡丁赋。”梁嵩纪念馆位于大鹏镇龙街村状元坡北面靠近公路的半山坡上,依山而建,于 1997年在梁嵩旧居遗址上重建,坐南向北,平面呈长方形,宽11米,长 18米,面积198平方米,二进三开间,砖木结构,抬梁式,悬山顶,面盖黄琉璃瓦,“二龙抢珠”脊饰,正面墙体贴青色瓷砖,后座主敬奉梁嵩塑像,2012年7月3日县人民政府(平政发[2012]5号)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陈鸿庆旧宅古建筑群
      陈鸿庆东乡禄富村人,生于清道光十四年(1835年),授陆军步兵上校,历任柳州防营管带左区陆军步兵司令,广西自治军第三军司令官,民国十三年带头号召邑绅筹款兴修武宣文庙。1870年,建家宅于东乡长塘村,座东向西,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30亩,房屋88间,属青砖,泥砖,木料,青瓦等综合结构。整座建筑群布局合理,具有传统的南方古代建筑群的特色,建筑构件装饰雕龙画凤,游鱼花鸟,卷草缠枝等彩雕图案,栩栩如生,十分精美。整座建筑现仍属其后裔居住,所以建筑体保存较好,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等研究价值,能体现出武宣县古民居群,民族传统建筑群的代表性建筑。……[详细]
    桂平阮氏宗祠
      阮氏宗祠,位于桂平市江口镇平石村社潭屯,由阮醇扬建于清朝中期,占地面积377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三进五开间,进间为天井,天井两旁为厢房。宗祠前有地坪,地坪前有池塘。该建筑为抬梁式砖木结构,悬山顶,无脊饰,盖小青瓦,每座明间正门为朱砂石门框,青石条门槛,墙上饰壁画。前座设屏门,后座设神龛。宗祠门前存放清朝道光二十六年乡试举人阮鼎元所立石刻残碑。该建筑布局完整,结构稳定,古朴典雅,门框以朱砂岩石凿造,门墩均雕成莲花状,柱础亦以花岗岩石凿成,部分墙体上端绘以各种精美壁画,栩栩如生,该宗祠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为研究当地清代民居建筑风格提供了实例。……[详细]
    南宁汉墓
      汉墓汉墓位于江西镇三江村西侧小姑岭顶部。1988年12月该村农民修建晒谷场时,在距地表约2米深处掘出部分青铜器、玉器、陶器。经调查,器物出土时依次排列,坑中的填土为黄褐色,与周围的土色有明显区别,器物分布在长约2.5米、宽约1.5米范围内。器物已残破,可辨认的有:铜剑1件,长约65厘米,圆首呈喇叭形;扁茎一串;铜鼎一件,盘口、扁圆腹、口沿外附索形环耳一对,外壁残留烟垢;残铜片1块;残玉片3块,两面饰云纹和乳钉纹;夹砂陶片4块,为灰褐色绳纹陶。根据器物出土排列情况和特征,这些器物为墓葬中的随葬品(因墓坑遭严重破坏,型制无法查考),其年代属西汉时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