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武安市旅游

    武安市文物古迹介绍

    武安青烟寺
      青烟寺又名法华洞石窟,位于河北武安石洞乡青烟寺村东一公里的山黝里。这里山静林郁车马不尘,“宜其为群仙之洞府,宜其为诸佛之胜地”。拾级而登,抵寺。寺前有一小柏林,树林内偶有钟声回荡。在钟声环绕中,登山的体乏和意烦早于被洗彻一空。钟声落处,又忽地感到大山古寺的寂静许或为一种沉寂!村因寺而名,乡以石洞而称。寺依山而建,山叫法华山,石窟也就被别称为法华洞了。寺内原有的建筑,因年久失修而废。院内还残存有石窟、石象、石供桌、石碑、石柱等遗物。石窟开凿在青烟寺院内东侧崖壁上,座东向西。洞前有近代新建的木构窟檐一间,窟门略有坍塌,窟门上方有一个较大的明窗。洞内为一略显不规矩的长方形构制,因岩石风化酥裂,洞内各壁及顶部都有不同程度的毁坏移位,各壁面均不平整。弟子像两侧靠左右壁处各置两身坐菩萨像。左侧菩萨半跏趺……[详细]
    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军区旧址
      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军区旧址位于河北省武安市冶陶镇。1946年下半年,国民党撕毁停战协议,占领张家口之后,全面发动内战,扬言占领邯郸,毁灭边区。为使边区主力部队减轻保卫邯郸的沉重负担,边区首脑机关迅速由邯郸郊区返回武安,驻扎在冶陶镇。1946年至1948年间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晋冀鲁豫军区曾驻此地,刘伯承、邓小平、李达、薄一波、董必武、徐向前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战斗和生活,著名的“华北财经会议”、“大军挺进大别山南征会议”、“土地会议”、“整党整风会议”在此召开。中央局、军区下属各单位分别驻治陶和冶陶附近各村,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驻三王村。从1946年10月至1948年春,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军、晋冀鲁豫军区进驻冶陶一年零七个月时间,1948年春,边区政府迁往平山县西柏坡。当年冶陶村成为晋冀鲁豫边区……[详细]
    武安云岩寺
      云岩寺位于武安市西部的阳邑镇北西井村圣泉山上,山腰上正好凸出的一块平地——这平地是自然生成还是人工开凿,已无从考证。这块平地在一条巨川的尽头,站在寺边,仰视陡崖直立,俯瞰深渊万丈,各种草木乱伸枝桠;顺川观望,但见远近巨峰环川而抱。如果站在川下观望,寺院就像置在悬崖峭壁之间;如果有落霞映照,腾云轻飘,寺院就是漂浮在云中的空中楼阁了。名为云岩寺,真不虚名。据说唐初,佛学东来,佛教鼎盛。一天深夜,五台山光宗寺的智尚法师正坐禅颂经,忽见东方灵光万丈,瑞云浮动,一位仙翁飘然而至,投下一条彩锦,上 书:“九龙聚首普陀岩,寻赴佛场见圣泉”。智尚法师得此点化,于是踏遍太行,历时一年三个月,终于在山腰丛林云雾之中觅得一眼圣泉,于是便决定在这里建立寺院。但毕竟山深路险,僻远隔世,建寺艰难。相传寺院原定建在山下北……[详细]
    武安寿宁寺
      寿宁寺,位于河北省武安市,坐落于白鹿寺村北中岩山下; 背靠中岩山,庙前一条清水河,山清水秀,风光如画。此庙修建不大,可以说是小寺一个,占地一亩多,布局和今寺略有不同。正殿三楹,明柱长廊,东殿四间左右,南殿三间略小,西殿为长房。寿宁寺坐落在白鹿寺村北中岩山下,据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残碑记载:寿宁寺“南对黑羊山,北枕梅龟寨……”据传,寿宁寺鉴于唐末五代初。明正统七年重修,万历四十二年重修。1995年重修大殿,1997年、1998年均有重修。有文字可考者有二,一是庙内残碑,既有兴盛于后周、后梁。也就是唐朝之后五代时的后周、后梁。二是明嘉靖年间编撰的武安县志记载“寿宁寺在白鹿村,正统七年修”。如果第一项记载有据,庙建于唐问题不大,据观察那块残碑为元朝之前的老残碑。第二项可以证明,明正……[详细]
    武安天青寺
      天青寺位于武安城区西南20公里磁山镇崔炉村内,是一座佛教建筑。该寺坐北面南,南北中轴线布局,建于明代天顺三年(1459年)。此寺规模较大,原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佛殿、水陆殿、阎王殿、钟鼓楼,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明清时期较为兴盛,民国后逐渐废弃。寺中大部分建筑于建国前被毁,后被学校、粮站、配电室等占用,仅存一大佛殿,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仅存的一座大殿是寺内的主体建筑,位于中轴线中间,坐北面南,砖、石、木结构,歇山琉璃剪边顶单檐建筑,面宽5间(长18.1米),进深4间(宽12.3米),占地面积315平方米,建筑高度11米。梁架结构为双层大额枋上施五架梁,前后檐部施五踩斗拱双下昂,墙内柱中柱外出垂柱,脊瓜柱叉手造。两山墙和后墙均为砖墙,前墙为隔扇,用柱全为石柱。该殿其“减柱移柱法……[详细]
    定晋岩禅果寺碑刻
      定晋岩禅果寺碑刻位于武安市口上村寺沟。据碑文记载:定晋岩禅果寺始建于东魏高欢渤海王时期,后唐同光至天成年间(923-930年)重修,明正德十年发生火灾,寺院全焚。明正统、成化、嘉靖和清乾隆、道光、光绪、民国都有重修,寺院建筑约于1940年第二次毁坏。寺院建筑宏伟,气势磅礴,依山就势,均建于定晋山岩之下,是东魏至清末近千年间的佛教圣地。现禅果寺已废,仅有遗址和附属文物。其中的碑刻有:五代后唐千佛邑碑1通、明代张镜心草书碑2通、其他记事碑19通。还有明代三世佛3尊、三头六臂菩萨1尊、龙池佛1尊。其中后唐冲修古定晋禅院千佛邑碑,又称“透影碑”,立于北岩原禅果寺院内,青石质,石质坚硬,通高4.08、宽1.14、厚0.31米,碑首与碑身为一体。碑文正文为楷书,36行,每行72字,共有2664字,主要记……[详细]
    冀察游击队烈士陵园
      冀察游击队烈士陵园(王天祥部烈士陵园)位于西万安村西北,民国建筑。该建筑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70米,东西宽50米,占地面积0.35万平方米。该陵园由烈士塔、烈士墓、烈士碑组成,大门位于中间,下施台阶23级。四周建石结构围墙,高1.5米。烈士塔位于大门后,为陵园主要建筑,石质八边形,共3层,高约6米,通体八面均阴刻楷书题记。正面刻原武安县长抗敌司令部主任王锦章题写的“冀察游击司令部第二支队抗战阵亡官兵忠烈墓碑记”大字。其余各面分别刻写原冀察游击司令部领导、武安县及二区领导题词,有黄宇宙、赵东夫、孙魁元(殿英)、刘子英、郭元章、范子侠、李逢春、邢肇堂等。烈士塔后存烈士墓46座,墓前均立烈士碑1通,石质、圆首,高度在0.45-0.55米,宽在0.25-0.3米之间。碑上分别刻烈士姓名及籍……[详细]
    赵窑遗址
      赵窑遗址赵窑遗址位于武安县城东北20公里,东距京广铁路11公里。四周群山起伏,河流纵横,中间为一盆地,赵窑村便位于盆地中央的台地上。赵窑遗址位于赵窑村南,东南有洺河,北有马惠河,面积约15万平方米。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0年原河北文化学院和河北省文化局工作队在此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探方28个,发现各个时代的灰坑、陶窑和墓葬,复原文物500余件。此次发掘主要集中在赵窑主要集中在赵窑遗址的东南部,从早至晚有仰韶、商代及西周的文化遗存。仰韶文化发现灰坑2个,出土有陶、石、骨、蚌器,陶器陶质以细泥红陶最多,夹砂红陶和细泥灰陶次之,夹砂灰陶最少,陶器以素面为主,细泥陶中红顶钵最多,器类有钵、碗、盆、罐、尖底器、小口瓶、鼎等,石器有斧、铲、杵、砺石等,从出土遗物分析,仰韶时代遗存应为后岗一期……[详细]
    磁山遗址
      磁山遗址分布在河北省武安县县城西南洛河北岸的台地上。该遗址是中国华北地区著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发现于1973年,遗址的年代早于仰韶文化,约为公元前5400年~公元前5100年。遗址的文化堆积极为丰富,又颇具地方特色,对于探讨仰韶文化的渊源和追溯更早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具有关键性意义。由于该遗址的典型性,故将在这里发现的文化类型命名为“磁山文化”。目前在河北的中南部,从武安到容城一带已发现十余处属于磁山文化的遗址。农业是当时的主要生产方式,在遗址中发现了两座房基,均为半地穴式建筑。在房基的四周出土有窑穴460余个,在其中80个窖穴中发现有已经炭化的粟,有的堆积厚达2米以上。石斧、石刀、石镰、石铲、加工粮食的石磨盘等生产工具的使用在遗址里非常普遍。当时人们已经学会驯养鸡、猪、狗等家禽家畜。……[详细]
    北丛井造像碑
      北丛井造像碑北丛井造像碑位于武安市北丛井村,据碑文记载,为东魏武定七年(549年)龙山寺比丘道宝造像碑。魏碑正面造像从特征和龛形分析,并非是东魏同期所凿。比丘道宝碑记,起初为记事碑,至宋代,佛教徒又在碑阴雕像,雕刻较为细腻,有典型的宋代造像特征。碑为青石质,碑身与座置于两地,龟趺座,在原处。碑为长方形,碑身高1.39、宽0.75、厚0.26米,碑的正面为造像,中间刻一较大的长方形龛,龛内雕一佛像,龛的两边刻飞天、武士、金刚,龛下刻门,门内刻一主四从人,手执伞扇,上部刻早期古建筑,建筑物之间刻有人造像,碑阴和两个侧面为碑文,碑额题佛供养,碑左侧为大维那光显祖题名三列,碑阴刻正文,共25行,每行30余字,全为隶书,主要记录了当时修建龙山寺的过程及建成寺后的规模和作用等。古代建筑物精细的雕刻,逼真……[详细]
    磁山文化遗址
      磁山遗址位于武安市磁山二街洺河北岸的台地上,是中国华北地区著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遗址总面积约13万平方米。1973年首次发现,遗址为早于仰韶时代的新石器文化,约为公元前5400—公元前5100年。农业是当时的主要生产方式,在遗址中发现的房基,都是半地穴式建筑。发现的窖穴,多为长方形竖穴土坑,最深者可达7米之多。窖穴中发现大量炭化的粟灰。发现的组合物坑中,器物组合为:石斧、石刀、石镰、石铲和加工粮食的石磨盘、石磨棒,陶器有盂、支架等。发现的鸡、猪、狗的骨骼,证明已经驯养。此外,发现较多的渔猎工具。以上发现,说明当时是以农业为主,渔猎兼营的社会经济结构。磁山遗址的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火候较低,质地粗糙,器表多素面。陶器多采用泥条盘筑法,器形不规整。陶器表面纹饰有绳纹、编织纹、篦纹、乳钉纹等。……[详细]
    郭家庄园
      郭家庄园郭家庄园位于武安市管陶乡管陶村中心,距武安公里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是一处典型的地方民居。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庄园有6个院落,房屋80余间,占地面积1600余平方米。6个院落分成两部分,南大院和北大院,各占3个院落。所有建筑均为硬山布瓦顶,仅南大院的北院正房、两厢房为二层,其他均为单层建筑。南大院之前院和东院,布局一致,东南角为大门入口,南房面阔四间,进深两间,两厢房面阔二间,进深一间,前出一步廊,正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后有廊)。前檐(南房的后檐)为隔扇装修,明间格扇门,次、稍间为槛墙格扇,窗屉雕花草、博古、祥鸟瑞兽等,槛墙石槛上雕八仙故事。西院前后两进院,前部正房面阔五间,进深二间,五架梁对单步梁,檐部用一斗二升异形斗拱。两厢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用五架……[详细]
    河西革命旧址
      河西革命旧址位于石洞乡河西村,共有三个院落组成,分别为人民日报社旧址(1号院)、张磐石办公旧址(2号院)、安岗办公旧址(3号院)。人民日报的前身——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从1946年5月15日创刊到1948年6月14日停刊,在邯郸两年零一个月,共出版746期,在武安出版了702期,其中,667期是在河西出版的。人民日报社旧址是一所多进院,一进为厅,二进为廊,三进为正房,两侧是厢房。此院是当时地主张瑞之修建,是当时村子里唯一安装的玻璃的院子,河西人称其为玻璃院。土改时,此院的厅和廊分给了贫农张同山、张双山、张树山三兄弟,正房分给了烈属张天的和张振明两家人。报社搬过来时,为了支持人民日报社的工作,张天的、张振明两家人腾出了整个院落作为部,他们依旧住在东沟的土坯房中。直到部迁走之后,他们两家人才搬进来居……[详细]
    武安禅房寺
      禅房寺禅房寺位于武安市西北馆陶乡禅房村戏,海拔高度1090米。据调查,该寺坐北朝南,南北长54米,东西宽20米,占地面积1080平方米,现存有钟楼、鼓楼、中殿、后殿等建筑,原前殿合东西配殿于20世纪40年代失修坍塌。钟、鼓楼于中轴线左右两侧,为楼阁式硬山卷棚顶建筑,南北长3.83米,东西宽3.53米,高5米,底层前置青石台阶,青石券门,无外檐,顶为檀板木材,二层硬山卷棚顶,布瓦花脊四架梁,前后各开一窗,内侧各开一长方形门。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殿位于中轴线,为寺内主体建筑,单檐琉璃瓦剪边悬山顶建筑,面宽三间11.79米,进深二间8.53米,建筑面积100平方米,高8米,青石台阶,宝莲柱础,明间前后板门,次间坎墙直棂窗,后金柱为通天柱,五踩斗拱,后廊为双步廊,殿内柱和瓜柱均用隔架斗拱,……[详细]
    王顺庄园
      王顺庄园王顺庄园位于武安市伯延镇南文章村,建于1932~1935年,建筑面积2780余平方米,共有6座院落,楼房、平房80余间,中间有一条宽3.83米的东西大路间隔。主要建筑位于大路北侧,坐北朝南,为4座院落,均为砖石、木结构的平房建筑,是王顺及其子女的居室,为其建筑及雕刻装饰珍品精华之所在。路南两院为下人、长工、护院住房及磨房和喂养牲口的场所。除北房的三间楼房,余下均为平房,砖木结构的民式建筑。整个庄园保存较为完整,整个建筑布局整齐,用料精细,取材优良,每块砖要经过磨平,精工细做。石、砖、木等各种雕刻、各式彩绘等工艺精美。另外,在村南,还有王家果园一处,占地面积近1万余平方米,现井盖等设施尚存。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顺,号建堂(1867—1937年),前半生务农,后出外做生意发迹,……[详细]
    九江圣母庙
      九江圣母庙位于河北省武安县城区西北33.5公里管陶乡管陶村东北200米,是一处保存较好、年代较早的古建筑群,建于元代。该庙坐北面南,为回字形建筑布局,共有殿宇14座45间,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建筑,据碑文记载和多次考证,是专为祭河神镇水患而建,属于元代早期建筑。九江圣母庙为主体建筑,坐落于中心部位,木结构,单檐悬山琉璃剪边顶,面阔3间(东西长9.81米)进深2间(南北宽9.35米),平面基本上呈方形,建筑面积91.7平方米,建筑高度8.6米。前檐下施青石台明,高0.2米,方砖铺面。柱网形式为前檐柱4根,后檐柱4根,共用柱12根,均为自然材(未加工)。墙体形式:前檐柱装修情况不详,墙为坎墙直楞窗,东西山墙为砖石混砌结构,五花墙,外墙上包砌青砖。铺作:(斗栱)前檐共用铺作8朵……[详细]
    邑城古城
      邑城古城邑城古城位于武安市北20公里的邑城村西,为战国至汉代的一座古城遗址。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600米。城墙夯土仅存西城墙北端一段,长约20余米,宽10余米,高3米。在城墙及四周断面暴露的夯层厚10厘米。城内有一条铁路,东北部已建有民房。古城内地表存有大量的板瓦和生活用器的陶片。在城周围发现同时期的古墓群多处。城东南教场地发现多处石室多室墓和砖室墓,城东1公里处发现1座封土墓,城南4公里发现西阳苑墓群,现有封土墓2座,城东南3公里处发现紫罗古墓群,有封土15座。邑城古城从发现的墓群分析,汉代为其鼎盛时期,非一般聚落城址。据《武安县志》记载:武安洺河称“洺水”,又称“易水”,邑城古城置于易水之北。因此,邑城古城可能就是汉代的易阳城。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圣井寺遗址
      圣井寺遗址:位于武安市城区康二城镇九龙山脚下。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宋元佑三年重修。明、清均有重修。存有大殿、天王殿、配殿遗址及根基,圣井遗址、明代石造像3尊,石质须弥座3个,明代石桥1座,明清至民国时期的石刻、碑刻10余通(件)。据碑文记载:圣井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是盛唐时期保存下来的佛教建筑遗址及石刻,根据遗存可判断,该建筑是原武安县出东大门第一座佛教建筑,其规模较大,保留了早期的建筑工艺和雕刻艺术,带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和汉传佛教文化特色,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上世纪80年代,康二城文化站牵头,自筹资金对该建筑进行了重修。保护范围:以遗址外缘为基线,向东、南、西、北各扩5米。……[详细]
    武安市烈士陵园
      武安烈士陵园位于城区南关街南端西侧,1946年建。该陵园坐西面东,东西长91米,南北宽86米,占地面积7826平方米,主要建筑有抗日烈士纪念塔、六角亭、烈士纪念塔、烈士墓、纪念碑、纪念堂等。抗日烈士纪念塔为石质六边形,除刻写刘伯承、杨秀峰、秦基伟、李雪峰等领导题词和建塔委员会撰写的碑文外,其余刻648名烈士英名、籍贯。其中有武伦佩,瞿坚白等烈士纪念碑,八角亭刻696名烈士英名。烈士纪念塔共4座,上刻原分散于各乡、镇烈士纪念碑刻上的2720名烈士英名、牺牲地等。烈士墓内安葬着59名烈士遗骨。纪念堂内陈列着28位烈士英勇事迹和39件革命文物。保护范围:以陵园四周围墙外缘以内为保护范围……[详细]
    20、净明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净明寺
      净明寺净明寺位于武安市管陶乡小店村东北,为四合院式建筑布局,寺内建筑大部已毁,现存建筑有正殿、东西配殿、山门等。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门进深三间,面阔一间,砖木结构,硬山布瓦顶。正殿面阔三间,为砖木结构,单檐硬山布瓦顶,殿前有月台。殿内有石造像四尊,石狮一个,石象一个,两山墙上绘有壁画。东西配殿均为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砖木结构,硬山布瓦顶建筑。院内立有明、清时期的石碑、香台,明代供桌五个,菩萨殿遗址上有石造像一尊。院外有石造像一尊。距寺前西南50米处存有一个石塔,为“圆音大师寿塔”。净明寺始建年代无考,据现存建筑合附属文物分析,建筑为明代遗存,清代曾有修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