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重庆市旅游

重庆市文物古迹介绍

玉溪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类型:古遗址地区:重庆市丰都县批次:第一批玉溪遗址位于重庆市丰都县高家镇川祖路居委会柏林组,长江右岸的一级台地上,北临长江,东北靠玉溪沟。分布面积为80000平方米。时代有新石器时代、战国、商周、汉至六朝、唐宋、明清等。文化层厚6米,达50余层。1992年三峡库区文物调查时发现,1993、1994年多次复查,1994年试掘,挖了一张长4米,宽2米的探沟,出土了大量兽骨、骨渣、碳屑、红烧土、打制石片、夹砂红、褐陶片。1999年至2001年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多次在此进行发掘,发掘面积近5000平方米。出土的新石器遗存中含有大量的动物骨骼(有鱼、螺、鹿、羊、水牛、狼等物种)、石制品(有万余件,绝大多数打制,少数仅见磨制刃部。器型较大,以毛坯残片、断块为主,成器较少,显示出加工场特点)……[详细]
河包报恩寺塔
  河包报恩寺塔位于荣昌县河包镇海月村,时代为宋。河包白塔,又称荣昌白塔、荣昌报恩塔,位于重庆市荣昌县北部河包镇海月村,距县城17公里。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是原报恩寺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塔体为石质仿木结构空心楼阁式七层四方塔,通高16米,塔基为素面双层正方形,边长为5.2米,高1米,底层正面开一门。塔身为单层石壁,内支石柱,石柱高1.4米,三、四层各有龙凤形浮雕,逐层上收,各层开一龛或一窝,内有佛跏跌莲花座,各层檐下刻有一斗三升20朵斗拱。塔形气势雄伟,造型别致,已经历八百年风雨。至于报恩塔的来历,当地居民也说不清楚,只是从塔名上推测可能是古人为了纪念恩人修建而成的。另一说是因该塔所在地为原报恩寺,故名报恩塔。明末清初,报恩寺毁于大火,仅存报恩塔。现塔身、塔檐、塔基座及塔内梯……[详细]
83、多功城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多功城
  多功城位于渝北县鸳鸯镇花朝村,时代为南宋、元。多功城遗址,又称翠云寨,位于重庆市渝北区鸳鸯街道翠云山顶,呈椭圆形,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始建于南宋咸淳六年(1270年),是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从历史研究的意义来讲,多功城是为数不多的宋末军民抵御蒙古军极好的实物资料,同时也是研究巴渝地区历史、政治、军事及古城堡建筑的实例。多功城南北两侧较高,中部低平,共有东、西两道城门。多功城城墙长约500米,厚达3.7米,有6米高,城墙部分墙体已经垮塌,西城门上的宋代题记的后半段已模糊不清。城内原有宋朝开禧年间(1205-1207)创建的翠云寺,今为翠云小学校舍。多功城四周岩壁陡峭,西可据守嘉陵江--江面,南与重庆呼应,为兵家必争之地。多功城始建于宋朝咸淳六年(1270年),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详细]
巴南彭氏民居
  巴南彭氏民居位于巴南区南泉镇白鹤林村,时代为清。“彭氏民居”位于重庆巴南区南温泉,它同时俗称“彭氏庄院”或“彭家大院”,始建于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迄今186年历史。四面由5至7米高的围墙环抱,构成履合四廊式四合庭院。院内有一百多年的桂花树(金桂、银桂)3株,国家二级保护黄桷古树2株。庭院楼厅廊廓,雕梁画栋,保存十分完好。彭氏祖籍江西,明正统十三年科状元,继有史部尚书,四川布政史司。彭氏宗系随之迁徙四川,经过一、二世纪的繁衍,族内子孙发展壮大,道光二年始建“彭家大院”。清末民初,彭氏家族内部斗争激烈,加上-大量进入彭宅食用耗志损体,从而致使彭氏家族逐渐走向没落和衰亡。1938年,民国政府迁都重庆,“彭氏民居”成为国民党中心政治大学研究部,1940年创办“立人中学”,1946年在中共中……[详细]
通远门及城墙
  通远门及城墙位于渝中区七星岗金汤街段,时代为明、清。通远门的前身为镇西门,基址为三国建兴四年(公元226年)蜀都护李严修筑的江州城墙和南宋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彭大雅为抗击蒙古铁骑修筑的石基构造墙。现存的城墙及城门遗址为明洪武年初,戴鼎在原有城墙的基础上修筑的石砌城墙。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战乱动荡,通远门城墙在风雨中矗立了六百多年,默默的见证着重庆城历史发展的轨迹。通远门那座小门洞历来是重庆城通往外界唯一的陆路通道,门外的七星岗则是一片乱坟岗。一首流传至今,以城门为内容的《重庆歌》中唱到,“通远门,锣鼓响,看埋死人”。重庆通远门自建成以来发生过两场惨烈的战事,在通远门的浮雕上有相关记载:张珏死守通远门。公元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在钓鱼城战死后,蒙军退回草原,1271年,忽必烈建元,1276……[详细]
“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
  “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位于重庆市西北部歌乐山下。“中美合作所”是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简称,组建于1942年,1943年正式设立。“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政府为了从-当局获取对日作战的情报,经过协商,双方签订了秘密协定,共同建立了情报机关,这就是“中美合作所”。合作所的主任是-军统局长戴笠,副主任是美国海军部派遣的少将梅乐斯。所址所在的地方是一片山峦交错、地形隐蔽的地带,建筑包括有渣滓洞、梅园、杨家山、造石场、白公馆、五灵观、红炉厂、王家院子、熊家院子、小杨公桥、朱公馆、步云桥、岚垭等,绵延纵横二十多华里,里面还建有戴笠、梅乐斯的住宅和容纳2000多个中美特务的宿舍、办公厅、餐厅、舞厅、礼堂、军火库、仓库以及渣滓洞、白公馆等多处监狱。中美合作所的业务,是对日军进行“特种战争”和“心理作战”,并……[详细]
重庆武陵山
  简介 武陵山风景区的景点分布可为主景区和外围区两大部分,主景区以香山寺、真武观、武陵险峰石林群雕为主体。外围景区沿国道“319”线向东延至两会坝,梅子关两片景观。 香山寺位于武陵主峰下,国道“319”线旧道东侧,原为朝山香客沐浴、静心、休息之地,故名香山寺,又名接官殿。清朝又为驿道石塔铺地,占地面积1067.3平方米,建筑面积554平方米,木质结核,长方形四合院。 经复兴桥拾级而上进入香山寺山门,山门口有亨哈二将守门,由穿斗式7柱3间木架结构组成,屋脊正中“瓷嵌”“ ”(寿)字,立于山门中顶,颇有古风。进入山门第一院坝,左面屋内有一佛塔,据传是供修建香山寺,真武观的始祖,昼夜香灯长明。右边是厨房,临山门处是猪圈和碾米房。再往里走上第二台院坝,正中有一台三脚鼎,生铁铸就,上口1.5尺的直径,高……[详细]
88、净果寺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净果寺
  净果寺位于合川市古楼镇净果村,时代为明。净果寺位于重庆市合川区古楼镇净果村,与护国寺、龙游寺、方溪寺并称合州四大名寺。净果寺始建于北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南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3年)、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先后进行局部培修和扩建,现存殿宇为明、清遗构。净果寺寺院呈四合院布局,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原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现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系抬梁式或穿短式木结构建筑。寺院纵轴线上,依次排列为天王殿、大雄殿、玉皇殿;左右两边分别有转轮经藏殿、大悲阁(观音殿)及两廊等建筑,各殿建筑因修建年代不同,排列不太规整。大雄殿面阔三间,进深14.5米,重檐歇山顶,始建于北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明代永乐二年(公元1……[详细]
兴隆街大院
  兴隆街大院位于双江古镇银龙路71号双江镇中学内。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系解放前双江富商杨紫丰的住宅,解放后收为军产,驻某部队一个教导团,93年收归地方政府,作为双江镇中学校址,2006年12月31日潼南县政府公布为潼南县首批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兴隆街大院为单檐穿逗式、抬梁式悬山砖木结构古建筑,座北向南,呈南北竖向长方形复四合院布局。北靠银龙山,南与金龙山系对峙,涓涓猴溪从西面环流而过。前厅临兴隆街,面阔九间40.9 米,共四进,通进深70.9米,每进有天井,回廊,共有大小房屋、厅、堂42 间,34扇大门170余扇槅扇雕花窗,建筑面积2899.81多平方米,宅前辟院坝,宅后辟花园,共占地3333平方米。 大院平面布局横列四大房舍,与左右厢房相连,纵深跨院围成复四合式大……[详细]
90、良公祠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良公祠
  重庆市万州区良公祠系北伐将领张冲的祖屋,砖木结构,巴楚风格的回廊式四合院,共有房屋40余间,2009年12月被列为了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走进院子的天井,竟然发现地面用青石板拼成一个偌大的“王”字,笔画的空白处铺嵌着青砖,很容易辨认,从四方观赏都呈“王”字;正殿的屋脊大梁,采用了四重抬梁的建造结构。张冲祖父考取过贡生,在邻县做过几年县官,自诩为官宦人家,积德乡里的张冲祖父又被称“良公”,院子因此称“良公祠”。地理位置良公祠位于万州区长岭镇凉水村二组,距凉水场一公里,位于长江南岸,离万州主城区二十余公里,在万州至云阳老公路边,海拔600余米。该祠座南朝北,背靠老君山,面临郭家坝,依山而建,为椅座山型,四周树木苍郁。建筑格局院子左右两侧为两层楼的厢房,房屋抬梁、檐柱、窗格上的木雕人物、动物、花鸟……[详细]
源泰和大院
  源泰和大院位于潼南县城西北10公里的双江古镇正街50号,前系解放前杨宣豫的宅第,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历时8年,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竣工落成。该宅地承袭“杨三泰”号名,称号为杨源泰,因宅主杨宣豫字季和,遂在“源泰”后加一“和”,字,故称“源泰和”。解放后收归地方政府,由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委托双江镇政府实施管理。 清代源泰和大院为单檐穿逗、抬梁、悬山式木结构建筑,座南面北,呈南北竖向长方形复四合院布局。主向在北(后),与金龙、银龙两山系对峙,山下猴溪涓涓环流而过。前厅临北街,面阔五间19.5米,共四进,通进深52米,每进有天井,栏杆、回廊,共有大小房屋、厅、堂17间,面积1014多平方米,宅后院坝(原内外花园),上踏道与后厅相连,共占地1600平方米。 大院平面布……[详细]
汇南墓群
  时代:汉至六朝类型:古墓葬地区:重庆市丰都县批次:第七批 汇南墓群现位于重庆市丰都县三合镇滨江中路居委商业一路,时代为汉至六朝。1987年二普调查时首次发现,原地址为汇南乡新湾村,分布面积约1万平方米;1992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峡考古队再次调查,将长江右岸西起峡南溪,东至龙河大桥的23个山梁子统称为汇南墓群,海拔在165—246米之间,经勘探确认,有汉代至六朝古墓葬约1000余座,分布面积约330万平方米;1993年至2005年,为配合三峡库区丰都新县城移民搬迁建设,先后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重庆市文物考古所等考古科研单位在此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器物,种类包括陶、瓷、铜、铁、银、玉 、琉璃等,器型有罐、碗、钵、盘、杯、勺、瓢、壶、甑、釜、房、塘、井、案、俑等。其中的汉代白釉瓷碗为……[详细]
93、龙车寺
龙车寺
  龙车寺位于重庆市北碚区龙凤桥镇龙车村,自明朝成化年间创建,距今大约500多年的历史,初名“阳雀寺”。因寺周群山迤逦,青翠叠嶂,如居青莲,故又名“叠翠禅林”。该寺处华蓥山与中梁山两脉交汇之地,风光独秀,人杰地灵,有龙脉穿山透穴,为巴岳胜地之祖脉,传为神龙居所,故灵峰号为“龙踞山”,寺因山名,曰“龙踞寺”。时为北碚区三大古刹(缙云寺、温泉寺、龙车寺)之一。寺成而佛事兴隆,高僧辈出,感应道交,有求必应,来山朝礼者络绎不绝,故改“踞”为“车”,取“吉祥而胜进腾达”之意趣,即期望以佛陀威德加持之力,庇护朝礼信众所求如愿,吉祥如意,福慧双臻。该寺历经清康熙九年(1617)、清同治元年(1861)、清光绪七年(1883)三次修葺扩建,渐成丛林规模,常住僧众多达三百余人。解放后,寺渐毁坏。1997年,上海浦……[详细]
瞿塘峡摩崖石刻
  瞿塘峡摩崖石刻在瞿塘南岸白岩山西侧榜江处,有一片面积达千余米的大青石,上下数十米,布满了自宋至近代的碑刻共十二幅。这些石刻均为阴刻,字体有楷、隶、草、篆等。内容涉及面很广,既有对统治者的-,也有对夔门胜景的赞美,更有抗日救国的豪迈宣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其中最为有名的,要数位于瞿塘峡凤凰泉边的《皇宋中兴圣德颂》,该石刻高4.1米、宽7.2米,面积29.52平方米。刻于宋代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南宋著名书法家赵公硕书,赵不忧撰文,夔州郡守王伯庠上石。全文共948个字,字径20厘米。内容是赞颂南宋高宗禅位于孝宗的美德。光绪《奉节县志》载:“字如碗大,舟行峡中,远望可读。壁陡通江,水急岸高,人不能及,舟不能泊”。后人为保护此石刻,曾在每一字上覆一大碗,敷上稀米石灰浆,远望,崖壁如白色墙壁,……[详细]
刘伯承故居
  刘伯承同志故居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重庆市开县赵家镇周都村,1987年12月4日修缮后正式对外开放。原中共万县地委、原万县地区行政公署、原万县军分区在故居前举行了刘伯承同志故居开放剪彩典礼暨刘伯承元帅墓碑揭碑仪式。刘伯承同志故居座落在风光秀丽的小华山沈家湾。占地面积8.7亩,保护范围2.9平方公里。距万州区23公里,至开县新城12公里,至纪念馆15公里。现藏有文物及当年使用的书籍、物品复制件,配以大量图片资料,通过原状陈列和保存完好的石水缸、石碾盘、堰塘,还有黄桷树古道、父母坟地、私塾遗址等,展示了刘伯承少时勤耕苦读,立志“拯民于水火”的成长轨迹。刘伯承元帅故居主要有刘帅青、少年时期的革命史迹,居住过的卧室、父母居室、堂屋、灶房及猪室,石水缸、石碾盘、堰塘、麻柳林、5棵大黄桷树及林荫古……[详细]
璧山大成殿
  璧山大成殿位于璧山县璧城镇,时代为清。璧山文庙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是重庆市直辖后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唯一的文庙建筑群,也是我市境内至今保存较好、档次较高、规模较大的文庙建筑群。文庙毗邻璧山县委县政府,在县城最大的城市广场大成广场旁边。大门进去正对的是大成殿,大成殿依山而建,气势恢弘,大成殿作为璧山文庙的主体建筑,建于明代,历史上是祭奠孔子的地方,采用如意式斗拱,结构巧妙,风格独特。大成殿内每周日下午都有川剧演出,只要品一杯3元的清茶就可以免费欣赏李昌恒等川剧名伶的精彩表演,李昌恒的变脸是中华一绝。大成殿左侧为吕凤子纪念馆,其塑像就在文庙外,右侧为璧山县启慧精微艺术工作室,这两处均有精美书画作品展示。大成殿右边回廊正对璧玉堂,里面收藏品较多,璧玉堂旁边有汉代画像石棺馆,带着一种幽静与诡异。……[详细]
江口汉墓群
  江口汉墓群位于重庆市武隆区江口镇蔡家村,墓群分布在距江口镇3km范围内的乌江、芙蓉江江岸以及南彭公路侧。墓群由5座墓葬组成,分别为蔡家村汉墓、坟院子汉墓、生基坪汉墓、天子坟汉墓及张家拐子汉墓。蔡家村汉墓位于江口镇北侧,乌江东岸,距镇约3km。墓建在白杨坪上,系券顶石室墓,先挖土坑,后用不规则的条石砌筑;坟院子汉墓位于江口镇东北,南彭公路东侧,距镇不足3km。此墓为长方形券顶砖室墓(单室);生基坪汉墓位于乌江西岸,江口镇北约3km处。此墓为长方形券拱石室墓,全墓由墓门、前室、侧龛、后室等部分组成,方向133度;天子坟汉墓位于江口镇北侧,乌江西岸,与镇隔江相望,直线距离约1km。此墓为砖券墓砖墓,背山面江;张家拐子汉墓位于芙蓉江北岸,江口镇东侧。此墓为竖穴土坑墓,位于山腰水沟处。1982年6月~……[详细]
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至1938年上海、南京、武汉相继被侵华日军占领,国民政府沿长江节节败退至重庆。此后,重庆不仅成为国民政府的陪都及政治、军事、文化中心,而且成为日军实施以炸迫降战略企图最主要的空袭目标。据有关史料统计:1938年至1943年间日机空袭重庆(含对空监视范围)203次,出动飞机437批,9166架次,炸、焚毁房屋17452栋,37182间,造成人员伤亡2、5万余人。其间的1941年6月5日晚,日机24架分三批偷袭重庆,在5个多小时的疲劳轰炸中,渝中区十八梯、石灰市和演武厅(现磁器街)三段防空隧道内,发生了震惊中外、惨不忍睹的避难民众窒息、践踏惨案,造成人员伤亡2500人左右。日本的大轰炸给重庆人民带来了无穷的悲痛和辛酸,大隧道惨案,千古仅有,惨绝人寰。重庆解放后,有关部门对……[详细]
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
  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潼南县城西北1.5公里定明山下。潼南大佛寺唐咸通年间(860-874年)始建,初名“定名院”,又名“南禅寺”。后因宋朝在寺内依山凿一大佛,改称“大佛寺”。寺依山崖凌空而立,庙高33米,梯台状,佛阁七层,层层飞檐高翘,皆覆琉璃瓦。明朝在大雕像之上覆盖七重飞阁以蔽风雨,今尚完好,大佛寺历史上曾重建三次,最后一次是民国十一年重建。潼南大佛寺今存有大佛阁、观音殿、玉皇殿、鉴亭四座木结构古建筑,多为清末遗物。玉皇殿始建于民国11年(1922),据说原是当地百姓为求雨祭天而建。玉皇殿和大佛殿之间的观音殿,建于宋元年间,1946年重建,内塑千手观音。据说,观音列于佛祖右侧,是潼南大佛寺有别于其他寺院丛林的地方。大像殿内,是依崖而凿的一尊释迦牟尼佛坐像,头饰螺髻,方面大耳,慈眉祥……[详细]
和平中学旧址
  和平中学旧址位于重庆市武隆区平桥镇乌杨村小河口小组镇政府旁。“和平中学”原为文庙,始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坐南向北,四合院布局,通长40.2米,宽20.5米,建筑面积824平方米。正殿为悬山式屋顶,穿斗式木梁架,四穿四柱,面阔5间21.35米,进深1间7.55米,屋高6.75米。台基高2.1米,三级阶梯踏道,正殿前栏杆高0.8米。左右厢房面阔三间15.25米,进深一间3.55米。前殿为两层,上层面阔5间21.5米,进深4.75米,楼为重檐歇山式穿斗建筑,中间向前延伸为戏台。一层中间为门道,宽6.43米,进深5.4米,高8.9米。在大革命时期,武隆地下党在这里创办了和平中学,它肩负着教育和传播革命真理的重任,并吸收了大批有觉悟的优秀人士参加党的组织。1947年至1949年11月为中共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