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重庆市旅游

重庆市文物古迹介绍

东华观藏经楼
  东华观藏经楼位于渝中区凯旋路,时代为明。东华观藏经楼,又名玉泉殿、皇经楼,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凯旋路(原东华巷)7号。始建于元代,重建于明代,是重庆主城区现存最古老的木质建筑。东华观始建于元代,重建于明代。据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巴县志》记载:“东华观,在东华巷,元至元年间(1335~1340年)建,明朝天顺七年(1463年)、正德十一年(1516年)重修。有唐宋御制碑赞,按《蜀中名胜记》引旧《志》云:城中有东华观。观后有东华十八洞,皆相通。今士人呼其为神仙口,相传东华真君于此得道。观之后殿,民国毁于火”。1926年,东华观遭遇大火,整个道观烧掉了三分之二,剩下灵官、玉皇、邱祖三殿。此后,东华观命运多舛,1939年遭到日机轰炸,邱祖殿被毁。1942年修凯旋路时将剩余的灵官殿和玉皇殿隔为两段……[详细]
中共四川临时省委扩大会议旧址暨周贡植故居
  中共四川临时省委扩大会议旧址暨周贡植故居,位于九龙坡区铜罐驿镇陡石塔村一社周家大湾。该故居始建于清末民初,呈三合院布局。现存正房及左右两边厢房,屋前是一院坝,建筑面积412平方米。现该故居目前正在开展布展设计工作,尚未对外开放。中共四川临时省委扩大会议旧址暨周贡植故居,是中共四川省委成立地,是中共四川省委领导机关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遗址。重庆“三三一惨案”中,杨闇公、冉均等中共重庆地委负责人牺牲,--笼罩重庆,幸存革命骨干大多转移。1927年7月,中共中央派傅烈、周贡植、钟梦侠、刘披云、牛大鸣由武汉入川,负责清理和恢复四川党的组织。傅烈、周贡植回到重庆,于8月12日在城区建立了中共四川临时省委,傅烈任书记,周贡植任组织局主任兼农运书记,又调川西特委书记刘愿庵任宣传部长,牛大鸣任秘书长,被破坏的……[详细]
南泉革命烈士陵园
  南泉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重庆市巴南区南泉街道西500米渝南路边缓坡地带。1949年11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十二军三十五师一〇三团,南温泉战斗中,我军一营营长徐照奎等三十一名指战员光荣牺牲,1953年为纪念烈士们建立的历史功勋,特建革命烈士陵园,陵园由坊、亭、碑、墓四部分组成。2000年被市政府公布为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革命简介1949年11月,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和四野47军等部队,在刘伯承和邓小平指挥下,受命入川直捣国民党最后老巢重庆,并于24日攻占了南川。当晚,--司令在南川召开了11军、12军、47军军长会议,紧急部署解放重庆的行动计划。25日,十二军35师103团奉令作为三兵团前卫部队,从南川神童坝抄小路,飞兵南温泉,扰袭国民党军队依托南泉及其周围险要山势构筑的重庆江……[详细]
潼南龙兴寺
  龙兴寺位于潼南县城南40公里的小渡镇汇集代场村,在唐代铜梁县城遗址边缘的庙儿坡小丘上。建造于明代顺四年(1406),原有三重殿,今仅存正殿及后殿的一开间。正殿为庑殿顶抬梁式木结构建筑。屋面现状已经改为小青瓦屋面,翼角、脊饰大部分垮塌,修建于高80厘米的素面台基上。当心间阔7米,两梢间面阔5.7米,副阶周匝0.65米,通面阔20.1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3.15米,高8.2米,建筑面积284.63平方米。龙兴寺正殿,建筑风格为明代非官式建筑,历经各代修缮改建,正殿整体结构构架、平面柱网保留明代建筑风格特征。屋面平缓,上檐出深远(2米),造型古朴,柱架用材粗壮厚重,殿内抹灰间壁墙尚保存有古代精美的壁画。龙兴寺正殿现存建筑构件,除后经维修添加更换的构件外,所有梁架、柱架、檩枋等构件均施精美彩绘,是……[详细]
秦家上祠堂
  秦家上祠堂位于忠县洋渡镇上祠村一组,年代为明、清。始建于乾隆二十七年,系明代女将军秦良玉的家族后裔所建。秦家祠堂原有中祠堂和下祠堂,由秦氏家族三兄弟分别建造,中祠堂和下祠堂已毁,现在仅存上祠堂。秦家上祠堂是典型的山地建筑,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坐东向西,依坡顺势呈台阶式修建,为三进复合四合院,共有24间房屋,全为砖木结构。由牌坊式朝门、悬山式享堂、硬山式寝殿、后花园,以及硬山式左右厢房组成。第一进的左右厢房外山墙为弧形山墙,其余均为重檐式山墙,翘角飞檐,重叠展现,十分秀美壮观。排架结构除享堂山墙为穿斗式外,寝堂、厢房均为抬梁式结构。屋面为冷摊小青瓦。屋脊全由透雕的大形花砖装饰,十分气派。院墙和房基均由青砖堆砌。寝堂中有保存良好的四块石碑,上面记录了祠堂修建的年代……[详细]
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
  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是抗战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兵工生产基地,这些重庆兵器工业旧址支撑了长期抗战,为西南大后方的经济建设与兵工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此次申报的“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是重庆市现存抗战遗址文物保护点中兵器工业旧址的代表,兵器工业依托其他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又在工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起到带头和促进作用。据悉,第二十一兵工厂车间旧址部分位于跳磴镇红胜村一带。而第二十九兵工厂旧址位于大渡口区老重钢厂区,厂址面积约5平方公里。厂内保存了1938年锻造厂房1处,原厂办公楼(红楼)、原高线厂办公楼(小洋楼)、1950年代炼钢厂房、1960年代中板厂厂房、大跨度车间、中型轧钢车间、大型轧钢车间、8000马力蒸汽机、3根高大烟囱、渝钢村住宅楼1栋、原交警招待所、防……[详细]
江津大佛寺摩岩造像
  时代:南宋至民国类型:石窟寺及石刻地区:重庆市江津区批次:第七批大佛寺摩岩造像位于重庆市江津区石门镇石门社区凉亭组,始建于明代,清同治八年引人维修坐北向南,造像依崖而凿,崖宽12米,高30米,一尊脚踏莲花观音造像,高14.8米,宽5.9米,厚5.2米,善跏趺坐,头戴头冠,胸饰缨络,身着袈沙,全身贴金绘彩,头部有一笑容可掬的罗汉,左有石瓷瓶,右有石执物,为高浮雕接近圆雕。一座寺庙,坐北向南,为三合院布局,完好,建于明代,同治维修。正殿:依崖而建,总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木石结构,七重飞檐歇山顶,翼角均施吻,中饰宝瓶,抬梁式梁架,七架椽屋四椽袱前乳袱牵后接石壁,用三柱,面阔三间17.6米,进深8米,通高9米,踏通16级,素面台基,高1.7米。厢房:木石结构,硬山式项,穿逗式梁架,六柱四穿,面阔……[详细]
石门大佛寺摩崖
  石门大佛寺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江津市石门镇白坪村(原凉亭村)。大佛寺座北朝南,依山伴水,正面面临长江,背倚崖壁。大佛寺总建筑面积720平方米。东西各有一条石曲径从崖上到河边与寺院相连。大佛寺里面是三合院布局,左右为厢房,中间是正殿,依次分为送子殿、观音殿、雷神殿,寺内石刻造像是一尊通高13.5米的观音造像。正殿为七重檐山式顶,琉璃瓦铺顶,正中饰宝瓶,翼角均装饰有鸱吻,抬梁式梁架。左右厢房为石木结构,硬山式顶,小青瓦铺顶,穿斗式梁架,六柱四穿。整个山门依山崖而建,结构严谨,雄伟壮观。石门大佛寺建筑为七重檐山木结构建筑,是中国清代典型的高层建筑。脚踏莲花观音造像,坐北向南,通高13.5米,肩宽5.9米,胸厚5.2米。造像刻工精湛,细腻,线条流畅,立体感和审美感极强。观音造像慈眉善目,端庄娴静,头……[详细]
宝顶山摩崖造像
  宝顶山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城东北约15公里处。宝顶山石刻造像始建于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止于淳祐九年(1249年),前后历时70多年,是南宋的著名僧人赵智凤所主持营建的“密宗”佛教的道场,共有石刻13处,造像数以万计,以大佛湾和小佛湾的规模最大。大佛湾呈马蹄形,长500多米,岩高15~30米。雕刻造像分布在东、南、北三面,先以小佛湾为蓝图,后在此雕造石窟。有三十多幅巨型的雕刻,著名的有六道轮回、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像、千手观音像、释迦涅槃圣迹图、九龙浴太子、孔雀明王经变等,其中以宋代的雕刻最有特色,保存完整,极富趣味性和故事性。千手观音龛镌刻于大佛湾南崖东头的岩壁上,刻手1007只,纵横交错,富于变化,画面如同孔雀开屏一般,金碧辉煌、富丽多姿,是国内仅有的一尊。华严三圣像高7米,菩……[详细]
灰千岩崖画
  灰千岩崖画位于江津市四面山镇洪洞村东,时代为汉以前。四面山具有悠久的人类历史文化遗迹,敦煌有莫高窟,重庆有大足石刻等古代石刻艺术鼎盛时期的杰作,在四面山,虽无这些石刻艺术的巅峰杰作,却有一块历史文化价值丝毫不逊于这些石刻杰作的灰千岩摩崖壁画。灰千岩摩崖壁画的产生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它是原始巴人劳动、生活和文化的结晶,不但填补了巴渝地区摩岩壁画的空白,还把重庆原始巴人的历史及巴蜀文化上溯了一千多年,是南方罕见的具有北方草原体系的刻制岩画,改写了过去南方无刻制岩画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这幅凝聚着原始巴人智慧与勇气的壁画,不但填补了巴渝地区摩岩壁画的空白,而且成画时间大大早于著名的云南古代摩崖壁画,把重庆原始巴人的历史及巴蜀文化上溯了1000多年。由此,四面山灰千岩远古……[详细]
南泉抗战旧址群
  时代:1938?1946年类型: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地区:重庆市巴南区批次:第七批1、林森别墅旧址:位于重庆市巴南区南泉街道虎啸村,长南桥西南约120米建文峰北麓。建于1937年,坐西向东,面对虎啸口,右靠建文峰,与“孔祥熙官邸”相邻,四周绿树环抱。该建筑大小厅室15间,占地面积509㎡,建筑面积994㎡,通高13.5米。建筑主体为中西合璧风格,青灰色调,砖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屋顶,铺素面小青瓦。一楼一底带地下室,地下室均为条石砌筑。兼具住宿、办公、防空功能。室内有壁炉与夹墙相同,可为各房间供暖,其中一间内墙嵌设-柜。该建筑为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在重庆的主要官邸之一,建筑和环境风貌保存较为完整,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抗战遗址。2、孔祥熙官邸旧址:位于南泉风景管理区孔园内,坐落在建禹山半坡的……[详细]
梁平文峰塔
  中国第一高笔峰石塔,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于重庆市梁平县城西的平原大坝上,距县城3公里。此塔是八角十二层空心通体石塔,直插云霄,雄伟壮观,堪称清代建筑瑰宝。塔高35.68米,修建于清道光七年,此塔是八角十二层空心通体石塔。石塔设计精美,选料精良,所选青沙石质地坚硬,每块石横截面为31×40厘米的方形,其长度170厘米(亦即塔身的厚度),每层塔壁石料用纵横交错的方法叠砌而成。其基础稳固、计算精确、构建缜密,巍巍十二层石塔,直插云霄,雄伟壮观。塔身上面有12个隔层互换、透光、通气的窗门洞,每层8个檐角高翘、使塔身有凌空欲飞的动感。顶层八个翘角上所挂铁马风铃,每当微风轻抚时铃声叮咚,悦耳怡人;那从下往上的翘角正面都刻有不同的图案,线条流畅洗炼,刻工细腻精巧,倍显塔的美丽壮观。镌刻在第十级塔身上的“文峰塔……[详细]
113、涂山寺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涂山寺
  涂山寺位于南岸区黄桷垭镇真武山15号,时代为清。涂山寺坐落在重庆市南岸区涂山之上,是现存最古老的寺院,因寺内古代供有尊武祖师,因此又称为尊武寺。涂山寺庙龄悠久,年代悠久已不可考。据查,西汉年间为禹王祠、涂后祠、庙宇供奉大禹与涂后的塑像。唐时,任忠州刺史的大诗人白居易曾写有《涂山寺独游》一诗,可见当时此寺已易名为涂山寺。涂山寺中现有殿宇8重,房间100间,占地1万多平方米。主殿之内即供有释迦牟尼像,另立有禹王治水碑,可称是佛道和睦共处的庙院。涂山寺,巴国人民仿佛格外尊重这个女婿,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朝山盛会,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清代名人王士祯曾有飞瀑落长虹,登临见禹功的诗句加以描述。这里山势高耸,古树参天,林壑幽深,岚光滴翠。共有殿堂8所,飞檐翘角,雄伟庄严,香火旺盛。史载大禹治水在涂山娶涂山……[详细]
白鹤梁题刻
  白鹤梁题刻位于四川省涪陵市城北的长江河道中。白鹤梁是一块天然的石梁,东西长1600米,南北宽达10余米,常年淹没于在水中,只在冬春的枯水季节时才露出梁脊,是长江中上游的一处著名的水文古迹。从唐代开始,共在白鹤梁上凿刻了36尾石鱼,因为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清。清代涪州知州萧星命石工摹旧迹在石上重刻二鲤,并凿刻了题记。平时的时候,石鱼隐于水面以下,遇到枯水时才露出水面。石鱼的周围刻记着自唐广德元年(763年)以来至二十世纪初年,共1200年间的72个最低枯水年份线。据长江干流多年实测的水文记录表明,长江最枯水位出现约十年为一个周期,与石鱼的记录颇为吻合,故而石鱼题刻对研究长江中上游的枯水规律及生产建设、航运等都有重大的史料价值。古人有“石鱼出,兆丰年”的经验之谈,1953年、1963年、1973年,……[详细]
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官邸旧址(重庆史迪威博物馆)
  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官邸旧址(又名重庆史迪威博物馆),位于渝中区嘉陵新路63号,博物馆成立于1991年,原占地面积不足500平方米。早期为宋子文行馆,1942年到1944年间,为史迪威将军故居。美博物馆是重庆重要的陪都遗迹。平均每年接待美国来客超过3万人。是中美两国人民共同抗战、友好往来的象征和中国对外民间交往的一条重要渠道。2014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官邸负一楼是当时随行人员居住和存放军械的地方。这里变成了几个展厅。200多幅珍贵的历史照片,按照时间顺序,为我们展现了“史迪威与中国”、“征战印缅”、“飞虎空军”、“驼峰飞行”、“美军驻延安观察组”、“友谊长存”等六方面内容,记录了史迪威将军与中国的不解之缘。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史迪威将军协助中国政府和人民,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详细]
重庆罗汉寺
  罗汉寺坐落在渝中区民族路,是全国汉族地区重点佛教寺庙之一。重庆市佛教协会设于此。罗汉寺始建于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原名治平寺。寺因罗汉洞而建。《蜀中名胜记》载:“治平寺……有罗汉、先天二洞,皆古洞。”罗汉寺内长20多米的古佛岩,存有宋代摩岩石刻佛像400余尊,其中卧佛涅像(俗称“睡佛”)、观音像和供养人像等,风格颇近大足宝顶山石刻。罗汉寺大雄宝殿中有许多佛教艺术珍品,有十六尊者塑像,即释迦佛的16位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有明代的“西方三圣”铜铸像,缅甸的“释迦牟尼成道玉佛”,临摹印度壁画“释迦牟尼离宫出家图”等。寺内藏经楼收存的大藏经、梵文和藏文经典,以及古籍字画等,大多为唐、明两代瑰宝。罗汉堂内造像总计524尊,皆泥塑像。其造型细腻精巧、神态逼真,常有善男信女至此,默数罗汉……[详细]
四川革命先烈纪念碑
  四川革命先烈纪念碑坐落于渝中区新华路人民公园内。渝中区人民公园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大众休闲场所,纪念碑就建造于公园最高处的一块平地上。碑体周边绿树环抱,雀鸟轻啼,幽静中透出几分肃穆。“黄花岗72烈士”中,有三位四川籍人士,分别是喻培伦、饶国梁和秦炳。为纪念他们在黄花岗起义中舍生取义的英勇事迹,于1946年2月建造了四川革命先烈纪念碑。纪念碑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全部为上等青峡石建成。全碑由碑帽、碑身、碑座、碑台四部分组成,通高7.18米,正反两面均饰满卷云纹浮雕图案。碑体正面镌“喻饶秦三烈士纪念碑”九字,碑身背面镌碑文26行,主要叙述烈士革命事迹。她是旧民主革命时期那段历史的重要见证。百年沧桑,中华巨变。如今,来到碑体前,透过岁月斑驳的痕迹,穿越历史的时空,依然能让人感受到这些爱国志士的浩然正气。……[详细]
观音竹海白莲教神秘墓群
  梁平县竹山镇安丰村大棺山莽苍的竹海中,586座坟墓层层叠叠呈现。这些坟墓横纵排列规范,每座间隔不足50厘米。最大的高约1.5米,占地约6平方米。而绝大多数高不满60厘米,占地不足两平方米。随行村民称,这些坟墓如此规则相似,死者定是同时下葬,可以依据坟墓大小区别死者之间的尊卑。在与大棺山一沟相隔的小棺山,还有一大型墓群,共100余座,没有石碑、没有人烟,只闻鸟雀欢叫与山风拂过竹海的声音。两山的墓地间,均有深逾1米、宽约3米的土坑,且墓群一分为二,以高半米以上的长长土墙相隔。史书记载,清中叶白莲教义军频繁活动于梁平县(古称梁山县),《梁平县志》记载,嘉庆元年(1796年),达州白莲教首徐天德领举旗,开赴梁山县设据点。次年,白莲教总首领王聪儿入川东北。仅1799年3月,义军与清军在梁平双方死伤就达……[详细]
丁房阙、无铭阙
  时代:汉类型:古建筑地区:重庆市丰都县批次:第五批 丁房双阙原址位于忠县忠州镇人民路,为东汉后期所建的石阙,距今已有1800余年,是我国现存汉阙之最,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2月搬迁至忠县白公祠内。双阙分立东西,高约6.26米,东阙附有耳阙,西阙现无耳阙,两阙相距2.46米,主阙顶盖与相邻的隔墙紧连,两阙均有高层建筑保护,是我国现存汉阙之所见阙上有重檐屋顶,两层之间双层石块堆砌的汉阙。右阙下刻有明万历年间清康熙及道光年间贺国祯、武吴有篪等人的祠铭。丁房阙东阙文字装饰有“明万历丙辰巴国忠祠铭”、“清乾隆三十六”;浮雕装饰兽2个,情景浮雕装饰二组仙女乘鹿图、谒见图等,人物故事图案对称,但内异。立体装饰兽1个、角神4个,以人物为主,顶盖有装饰椽子、连檐、瓦当、瓦垅、四脊,椽子作辐射形排列……[详细]
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旧址群
  据史料记载,早在国民政府1937年11月20日正式发布迁都重庆办公宣言之前,一些国家的驻华大使馆即相继派出参赞、代办及秘书等赴重庆寻觅馆址。1938年1月19日,苏联新任驻华大使奥莱斯基等由汉口乘机抵渝,并于1月23日向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呈递国书,此乃抗战时期第一个抵达重庆并呈递国书的外国驻华大使。之后,美国、英国、法国等国的驻华大使、公使等相继抵渝,驻华使馆等相继迁到重庆或在渝新建。不少国外驻华机构来到重庆后,进一步开埠通商。对此,市设计院建筑文化研究室主任舒莺表示,这种行为间接地刺激了当时重庆尤其是长江南岸一带的经济、文化发展,比如从当时的建筑来看,表现就非常明显,这个时期重庆建筑的“摩登”程度号称西南第一。“长江南岸的南山和城区隔江相望,地势隐蔽险要,防空条件较好。”舒莺认为,因为这一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