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重庆市旅游

重庆市文物古迹介绍

西山钟楼
  万州西山公园钟楼建成于1930年,共12层,高50.2米,雄伟壮观,与上海海关钟楼齐名,系长江沿岸一大景观。建成至今一直被认作是万县市标志性建筑物。西山钟楼为重庆市万州区城市较早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万县八景”之一的“西山夕照”即以此命名,自1930年建成以来,一直吸引着过往名人和八方来宾登楼一览江城风采。西山钟楼是中外结合的建筑,造型精美,雄伟壮观,与上海海关钟楼齐名,系长江沿岸一大景观。钟楼高50.24米,共12层,楼顶双层盔顶,呈八角型,底层为厅,有螺旋形铁梯直上楼顶。楼四层上四周装有巨型时钟,其声音洪亮,响彻全城。钟楼底厅矗立着一座高达5米、四面各宽1.3米的巨大石碑。1958年,周恩来总理曾亲临钟楼,并阅览格言碑。1964年,中共万县市委根据时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肖华的建议,将碑文改……[详细]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旧址暨重庆张治中旧居
  时代:1938-1945年类型: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地区:重庆市沙坪坝区批次:第七批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暨重庆张治中旧居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土主镇三圣宫村的三圣宫,为一处清代寺庙建筑。三圣宫距今200多年历史,是一处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宗教庙宇。1939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迁驻于此。抗战期间,国民党著名爱国将领张治中将作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曾在此地居住和办公,为民族抗日统一战线作出了重大贡献。整个建筑群座东向西,由山门、前殿(前厅)、戏楼、黄金堂和左右厢房构成,双重围合式布局,结构形式以木结构穿斗式梁架为主,夯土墙人字房架为铺。占地面积5536平方米,建筑面积1578㎡。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其保存完好的建筑群清晰地反映了当时原有的历史格局和面貌,真实……[详细]
123、武陵山
武陵山
  武陵山位于黔江区石会镇,本名髑髅山,因山似船形、林木葱郁,故又名驾舡岩、卫林山。唐天宝元年(742),唐玄宗李隆基赐名武陵山。后因2001年涪陵区将龙塘乡、大木乡林场抢先更名注册为武陵山乡、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更名为武陵仙山。从渝湘高速黔江西下道,沿G319西行15公里即到武陵山,山峰绵亘十余公里,山势峻峭,奇峰兀立,危崖深谷,云缠雾锁。以武陵山为中心的19.2万亩的林区是“黔江国家森林公园”。武陵山景区由羽人山、公母山、八角庙、双石墩、仙灯岩、土地岩瀑布等自然景观和真武观遗址、香山寺、天子殿、武陵水库等人文景观组成。主峰海拔1092.8米,登临峰巅,一览众山,岩峦层叠,青山如波,白云如絮,峰云相携,山上是天然的生态王国,红豆杉、珙桐、银杏、水杉等珍稀树种密植其里,武陵猕猴出没其间。北宋名……[详细]
弹子石摩崖造像(大佛寺)
  时代:元至清类型:石窟寺及石刻地区:重庆市开县批次:第七批弹子石摩崖造像(大佛寺)位于长江边上,背依山崖,面对长江。现存造像8尊,古建筑五佛殿1座。元代的造像1龛,高13.75米,宽10.45米,深2.55米,龛内造像为一弥勒佛二胁侍弟子。弥勒佛善跏跌座,佛高7.5米,头上高肉髻刻以螺发,面相方圆,表情庄重。佛像身上内着僧祇支,腰上束带作花结,外披袒右肩袈裟,下身穿大裙,左手抚膝,右手屈指向上至肩。坐于长方形台座上,双脚赤足,踏于地上。佛的左右各雕刻有一身双手合十的弟子立像。高2.3米。五佛殿为清代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五间,宽18.5米,进深两间,深7.7米。殿内石壁有一龛明永乐19年凿刻的3尊三世佛像,每尊佛高3.95米,两侧各雕文殊、普贤骑青狮、白象。据《巴县志》记载:“明夏督察院邹兴所……[详细]
老君洞道观
  老君洞道观位于南山街道黄桷垭附近的老君山上,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道观依山而建,气势雄伟。道观原名涂山古洞,又名太极宫,是我国重要的道观之一,有“川东第一道观”的美称。据史料记载,老君洞道观创建于隋末唐初,明代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重建,万历九年(1574年)冬月拓建山门与三清大殿,山门上刻有“上清仙界”四字,绘太极图,更名“太极宫”,亦名“老君洞”。清乾隆四年(1739年)进行过大规模整修。道观占地223亩,观中古树参天,曲径通幽,观在林中,树在观中,晨钟暮鼓,香烟燎绕,拾级而上,有如登天揽月。道观中的明代石刻,雕刻精细,所刻人物惟妙惟肖,堪与大足石刻媲美。在山崖峭壁上镌刻的碑题词句,猷劲有力,为石刻中之精品。九十年代以来道观先后对殿堂房屋、亭台楼榭、神像雕塑、道观环境进行了修缮。道观……[详细]
邹容烈士纪念碑
  邹容烈士纪念碑,坐落在今重庆市渝中区南区公园内。该碑是国民党重庆市党部根据1941年召开的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决定建立的。碑由汉鸿顺营造厂承建,于1946年1月26日动工,同年6月29日落成。碑为八角形塔式,石碑通高5.5米,碑身高3.52米,碑的东、南、西、北四面,均镌有“邹容烈士纪念碑”七个鎏金大字隶书,八面皆镌刻碑文。碑文是根据章太炎民国十一年(1922年)为营建上海邹容墓所撰写的《赠大将军邹君墓表》一文略加修改而成的,主要叙述了烈士生平。碑文为隶书,落款:“重庆市市长张笃伦敬立。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建国后。邹容烈士纪念碑曾数次遭到破坏。1982年为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对邹容烈士纪念碑进行维修,“邹容烈士纪念碑”重新焕发了新光。1983年12月1日……[详细]
何氏百岁坊
  何氏百岁坊位于璧山县青杠乡,时代为清。何氏百岁坊座落在重庆市璧山区来凤街道安乐村,原成渝古道上,座东北朝西南。是一座有168年历史的精美石牌坊,建于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间,系纪念奉直大夫周绍熙之妻何氏百岁而建,保存完整。对于研究清代石刻艺术及民风民俗提供了重要依据,被誉为“重庆市清代石质建筑的代表作”,是重庆市1992年首批确定的市级重点保护文物,2002年璧山区立文物保护碑。何氏百岁坊由三层坚硬的青沙石料垒砌而成,高11.7米,宽6.35米,四角八翘巧夺天空。醒目的4根石柱构成了牌坊的3道门,正中是大门,两边是小门,门之间塑有栩栩如生的青狮、白象、麒麟等吉祥动物,似忠实的守护神。牌坊顶部正面和背面刻有“旌表例赠奉直大夫周绍熙之妻何氏百岁坊”,正面刻有川渝高官恭贺名录及“升平人瑞”……[详细]
国民政府行政院旧址
  时代:1938-1947年类型: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地区:重庆市渝中区批次:第七批国民政府行政院旧址是一座仿巴洛克式建筑,砖木结构,坐北朝南,二楼一底,楼宽23.3米,进深24.7米,楼高19.4米,共有房屋19间。它原是重庆德国天主教堂,现为中共重庆市纪律检察委员会办公楼;怡园是一座哥特式砖石城堡,外面是全石砌成,二楼有一个半圆台,三楼有一个小阳台,都面临四新路牛角沱大街。该楼有一层是地下室,一楼一底,共三层16室。曾为宋子文公馆。抗日战争胜利后,国-事谈判期间,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将军调处停战期间居此;康心远公馆为康心远所建,建筑面积573平方米,歇山单檐砖混结构,共三层。二楼外廊为回廊。屋顶仿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檐角起翘,近似传统复兴风格的建筑形式。抗战时贺耀祖、邵子力曾借住。19……[详细]
红三军大坝场战斗遗址
  红三军大坝场战斗遗址位于酉阳自治县南腰界乡大坝村。遗址主体是伪团总冉瑞廷的老宅——冉家祠堂。冉家祠堂始建于1371年,总占地面积738.2平方米,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通高约6米,东南角设有碉楼,可以瞭望和射击。冉家祠堂-四周用条石砌成高3米,厚70厘米,长约110米的石墙。石墙外为一片开阔地。1934年8月9日,一直躲在深山老林中的南腰界伪团总冉瑞庭及其子冉崇侯趁红军主力不在,偷袭南腰界,残杀红军留守人员、伤病员和游击队员。贺龙闻讯,即派钟子廷率部星夜返回南腰界,包围了冉瑞廷的老窝大坝场。冉瑞廷见势不妙,逃得无影无踪,其子冉崇侯挟持100多名群众退入大坝场冉家祠堂内负隅顽抗。红军包围冉家祠堂后,审时度势,决定采取“长期围困,争取群众,时机成熟,全歼顽敌”的方针。9月12日晚,当被挟持群众冲……[详细]
龙骨坡遗址
  龙骨坡遗址位于中国西部重庆市的巫山县庙宇镇龙骨坡,距巫山县城约57公里,又称“巫山猿人遗址”,是一处更新世时期遗址。龙骨坡遗址面积约1300平方米。1984年,中国古人类与旧石器专家黄万波、李宣民等首先发现了此处遗址。1985年,考古工作者在该地点的早更新世早期地层中,发掘出一段带有2颗臼齿的残破直立人左侧下颌骨化石以及一些有人工加工痕迹的骨片。1986年又发掘出3枚门齿和一段带有2个牙齿的下牙床化石。此外,遗址中还出土了包括步氏巨猿、中国乳齿象、先东方剑齿象、剑齿虎、双角犀、小种大熊猫等116种早更新世初期的哺乳动物化石。经学者研究,龙骨坡遗址出土的遗物代表了一种直立人的新亚种,后被定名为“直立人巫山亚种”(Homeerectuswushanensis),一般称之为“巫山人”,距今约201……[详细]
国立二中旧址
  国立第二中学旧址位于重庆合川城北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内,一座高大雄伟的牌坊式大门,大门正上方镌刻着“定林寺”三字,走进大门便是一个老式四合院。这里原本是一座明代庙宇,抗日战争时期是“合川国立二中”的办学地。1938年春,国民政府为收容苏沪浙等沦陷区中学流亡师生,在大后方相继设立一批国立中学。3月初,国民政府教育委员会组建以许逢熙任主席的四川临时中学校务委员会,在北碚、合川两地成立国立四川中学,周厚枢任校长。1939年,按照建校的先后顺序,国立四川中学更名为“国立第二中学”,学校含高中部、师范部、初中部及水产部。其中,高中部、水产部在合川,称“合川国立二中”;师范部、初中部在北碚。1940年,初中部由北碚迁入合川县城蟠龙山,师范部留在北碚独立成校,命名为重庆师范学校;1941年,水产部也独立成……[详细]
石家花园(徐悲鸿旧居陈列馆)
  重庆徐悲鸿旧居位于江北区大石坝98号,时代为1942-1946年。石家花园(徐悲鸿旧居陈列馆)位于重庆市江北区大石坝街道石门社区渝江村1号。1931年,前重庆商会会长、川东慈善会主席石荣廷在石门地区买下了江家堰(即现在盘溪河)及周围的田土,开始修建一幢中西合璧的楼房和庭院,取名“培园”或“磐石书屋”,但当地人都习惯称之为石家别墅。该花园是集书法、石刻、园林艺术和建筑艺术于一体的中西式结合的建筑,坐东南向西北,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分为正屋、院坝、佣人房、地下石屋四部分,总建筑面积1912平方米。徐悲鸿先生在战乱中旅居重庆后,喜爱文人墨客的石荣廷将紧邻其小院的二层小楼提供给徐悲鸿居住。抗战期间,徐悲鸿和夫人廖静文在此地工作生活4年多,1946年才离开,期间他筹建了研究性质的“中国美术学院”,……[详细]
133、哼哈祠
哼哈祠
  哼哈祠:内塑哼哈二将。传说哼将叫郑伦,本是商纣王的大将,官至督粮上将,曾拜度厄真人为师,学得一身绝技。度厄真人授他窍中二气,碰到敌人时,鼻了一哼响若洪钟,并喷出两道白光,吸人魂魄,郑伦靠着这个绝招,战胜了许多对手。后来被周武王的大将擒获,隧投靠了周武王,仍当督粮官。哈将陈奇也是商纣乇的大将,曾授异人秘术,炼成腹内一股黄气,张嘴一哈,黄气喷涌,对于魂魄自散。陈奇曾与降周的郑伦交战,一哼一哈,不分胜负。后来陈奇被剧将黄飞虎刺死。武王灭纣后,姜子牙归国封神,封郑伦和陈奇镇守两释山门,宣布教化,保0宝,为哼哈二将之神。按照佛教的说法,陈奇和郑伦都是佛国大力士,能亲近诸佛,是手拿金刚杵保卫佛的夜*神,叫“执金刚”。相传佛祖身边有五百于执金刚的随从警卫,队长叫“密迹金刚”,首要的职责是守卫寺庙的第一道大……[详细]
聚奎书院
  聚奎书院,位于重庆江津区白沙镇黑石山,是重庆市保存最完整的的书院园林建筑,始建于光绪六年(1880)。正中为讲学厅,后为孔子堂,两侧为学生自习室,周围为教师住所。教学除授“四书”、“五经”、《春秋三传》、《孝经》外,还课以《汉四史》、《方舆纪要》、《文献通考》等。白屋诗人吴芳吉曾就读于此,辛亥革命烈士卞鼐曾为学生。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为聚奎学堂。民国后相继建立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抗战后,举行建院60周年纪念,台静农教授赞道:“聚奎能屹然一隅,延续至六十年之久者,诚我国近代教育史所罕见。”陈独秀、吴玉章、冯玉祥、黄炎培等均到院参观,无不交口称赞。至今原院规模及碑刻等,均保存完好。院内参天古木簇绕四周,幽静典雅。大门石刻联:“知国家大事尚可为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院门石刻联:“德……[详细]
陈居驸马墓
  陈居驸马墓  垫江县太平镇,驸马坟就有两座。一是汉驸马罗坚墓,于城南太平寺下有碑记;二是宋驸马陈居、辛乙公主合墓,在县南土地坝。宋驸马陈居、辛乙公主合墓,习惯称驸马坟。此坟碑、墓俱存,兼有驸马后裔《陈氏族谱》有翔实的记载。  光绪四年(1821年)12月初9日,由陈驸马后裔子芳、子英、子华三房后代合资建造的驸马公主合墓的高大石碑,矗立在驸马坟前。当年墓区还建有石碑坊、吼天狮子等巨石雕塑,惜乎早已被毁。现在仍可看到的,是一块高1.6米、宽0.77米的沙石墓碑。石碑右半有162字的序文。补建的墓柱、碑额尚存。其碑系取当地沙石所制,易受风化剥蚀,仅百余年岁月,已有少数文字难以辨识。  在偏处西南的巴渝僻地有这么一座驸马坟,作为文物,她无疑对考察南宋军民抗元的历史提供了重要文物佐证。当时,四川省、涪……[详细]
丰都药王殿
  药王殿:对联: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殿中_药千为孙思邈和邳彤。孙思邈:隋开皇元年(581年)生于我国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殁于唐永淳元年(682年)整整活了101岁。他少时刻苦学医,以博览经史子集、历代医书和兼通佛典闻名于世。他认真总结前人的经验,广泛收集并应用民间秘方、药方和针灸技艺,不仅医德高尚,且乐善好施,潜心编撰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等著名医学巨著,为我国的古代医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因为传说中他曾治好唐太宗妻子的怪病,被唐太宗封为药王。老百姓感念其医德,道、佛两教都很尊崇他,故封他为医圣、药王菩萨,并建寺祭祀。邳彤:河北安国县人,系东汉开国功臣。他曾随刘秀在平定王莽篡权的战役中,战功显赫,后被任命为曲阳太守。他自己不但精通医学和药理,而且倡导扶持民问医药行业。从此,安国就有了……[详细]
涞滩二佛寺摩崖造像
  涞滩二佛寺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合川市区东北约三十公里处,濒临渠江。位于涞滩镇鹫峰山东部山岩上,在山岩主体和崩裂的巨石间凿宽形成空间,并于南、西、北三面岩壁上摩崖造像。岩顶上为清乾隆年间重建的二佛寺下殿,系三重檐式木结构歇山顶建筑,抬梁式梁架,黄色琉璃瓦屋面,整体遮盖全部摩崖造像。造像共42组1700余尊,石碑及摩崖题刻14通,总分布面积约1200平方米。北岩系造像核心,主尊为释迦牟尼说法像,方向140°,通高12.50米,肩宽3.60米,肩厚1.20米,释迦头盘螺髻,面部丰腴,着双领下垂袈裟,左手抚膝,右手举于脸侧着说法印,赤足坐于平台上,左右各立侍阿难、迦叶,后背半环状立十地菩萨,各执法器,释迦肩部以上的后部山岩上雕刻千佛。南岩、西岩上分层雕刻有佛、观音、罗汉、禅宗六组等内容,形态各异,身份……[详细]
南岸慈云寺
  位于南岸区玄坛庙狮子山麓,濒临长江。寺门左侧卧一石刻青狮,与长江对岸的白象街遥遥相望,素来有“青狮白象锁大江”之说。寺始建于唐代,重修于清乾隆年间,原为观音庙。1927年云岩法师募资扩建,更名慈云寺,是当时全国惟一僧尼合庙的佛教寺院。慈云寺建筑具有中西风格,在中国佛教寺院中独树一帜。寺内的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普贤殿、三圣殿、韦驮殿、藏经楼、钟鼓楼等。慈云寺所藏文物玉佛、金刚幢、千佛衣、藏经、菩提树等并称五绝。藏经楼藏有稀珍本的影印宋版《碛砂大藏经》一部计6362册,以及佛教经典、金绣佛挂像、千佛衣、古代指书指画和日本早年出版的全套佛像影画等。还有一棵国内罕见的菩提树,系60年前自印度移植,如今已是枝繁叶茂。树下池内有雕塑莲花一朵,上立释迦太子像,四周塑有九条龙,口喷清泉,曰“九龙浴太子”。大……[详细]
云阳彭氏宗祠
  云阳彭氏宗祠又名彭家楼子,位于云阳县里市乡黎明村,小地名瓦琢溪,彭氏宗祠始建于公元1803年,于1823年完工,工期耗时20年,是渝东地区仅有的一座保存最为完整、建筑最奇特的晚清封建地主庄园。该祠座西向东,复四合院布局,占地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61平方米,呈封闭型城堡复式四合院布局,由前门厅、正门厅、享殿、戏楼、天井、城墙、围墙、厢房、箭楼及四角炮楼组成。院中心系石木结构九级楼阁式三重檐四角盔顶塔楼,楼通高37米,下部六层为石砌体,墙厚1.3米。建筑形势宏伟,布局严谨,造形古朴、典雅、雄奇,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因此,被重庆市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云阳县“一心两翼”的重点人文景观之一。彭氏宗祠是祠堂与坞堡结合的群体建筑,集祭祀、防护、住宿为一体,布局严谨,……[详细]
东汉尹子祠
  尹子祠位于原南川县城西郊,名声远播,无论从那方面看,尹子祠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 尹子祠的来历,有一定的历史渊源。东汉时期,学者尹珍在南川设馆讲学,为后世作出很大贡献,清光绪五年,知县黄际飞,举人徐大昌为纪念尹珍的贡献而修建了尹子祠。尔后文人雅士来南凭吊尹夫子常慷慨作诗赋词,致使远近闻名遐迩,使南川成为川东文化发祥地之一。尹子祠,也是重庆市目前仅存在的三个古书院之一。 尹子祠的木结构、大屋顶建筑特征、雕梁画栋以及依山水地势而造的天人合一建筑美学,极具鉴赏价值。1984年将其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5月13日,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委会秘书长、高级工程师吴涛一行来到尹子祠,对其现状进行了解和评估。吴涛秘书长认为:尹子祠从历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