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旅游

四川省文物古迹介绍

301、嫘祖陵
嫘祖陵
  嫘祖陵(墓)位于盐亭县的金鸡镇的青龙山,远在秦汉以前就已建成,是人们思古怀亲追忆祭祀嫘祖的地方。恢复重建的嫘祖陵为八卦形,以山为陵,外露三方,内藏五方。陵墓边长为24.95m,意为二十四节、九五至尊,陵直径60m,高190m,属中华女祖第一陵。1993年,四川省老领导、学者杨超为原墓题写的“嫘祖墓”碑,包含在陵墓正中。陵前碑亭,宽14m,高9m,采用八卦中的坤卦形结构。陵碑高2.8m,宽1.2m,厚0.3m,“嫘祖陵”三个古篆体大字是由新加坡著名华人书法家丘程光先生到盐亭书写的。碑亭前的香炉也是目前全国别具特色的石制龙凤浮雕香炉,长7m,宽1.5m,高2.5m。陵(墓)区墓台为半圆形,左右两边各设圆形化钱炉一个,正中为排楼。排楼前面是直通嫘祖湖起点平台的神道。神道全长400m,宽20m。设下……[详细]
柳桥石牌坊
  柳桥石牌坊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柳桥。柳桥石牌坊建于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是“圣旨旌表”吕侯氏而造的节孝牌坊。牌坊有四楼、四柱、三门、八鼓、八龛、十二翘角、六卷角。高8.36米,通面阔5.91米,其中明间2.83米,次间1.54米。四根石立柱前后施抱鼓石,抱鼓石上坐四个石狮和四个石虎。明间和次间均用两道石额坊,其石横枋间镶石装板,左次间石装板正面和背面分别刻“冰清”、“桂秀”二字,右次间石装板正面和背面分别刻“玉洁”、“兰芳”二字,明间石装板前后题刻“节孝”二字。顶楼凸起于匾额之上,匾刻“圣旨旌表”四字,屋面为歇山顶,脊饰刻有中堆和石鸱吻六个,刻筒瓦石件。柱、梁、枋上刻有形态各异的人物造像及鸟、兽、花草浮雕,抱鼓石上刻狮子、老虎、麒麟、独角兽各四个。前后额枋刻有36组浮雕画,内容有……[详细]
303、饶益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饶益寺
  由射洪县城南下20公里,便是中国名酒沱牌曲酒的总部所在地柳树镇。镇南通济山半山腰上,绿荫掩映中,一大片殿、阁、楼、坊等古建筑若隐若现,朝晖夕阴,红墙碧瓦,古意盎然,这便是川中著名的开放寺庙,禅林胜地饶益寺。出柳树镇,从通济山麓沿数百级石阶而上,有高六米的四层青石字库,有龙纹砖砌牌坊,牌坊两侧有对联:“彼岸向北流,有白鹤玉珠,左辉右映;斯山即西土,共青堤榆柳,日异月新”。西边侧门上有“龙盘”、“虎踞”二字,字体遒劲,为宋代名人手书,牌坊图案文饰皆极精美,特别是龙形花纹,云雾缠绕,曲绕盘桓,飞动流畅,堪称绝品。可惜此难得之物竟在文中毁于伧夫俗子之手。从牌坊上行20米,为一石砌月台,月台前围以青石雕花栏杆,左右各一株榕树,荫翳蔽日,夏日凉爽异常。榕树后面便是大山门,门前原有乾隆年间雕刻的古石狮……[详细]
内江圣水寺
  内江圣水寺简介座落于四川内江市城郊的圣水寺系四川省的八大丛林之一,号称“中川第一禅林”,因其历史久远,古迹遍刹,高僧大德辈出,在四川佛教界享有崇高的地位。如今是内江市佛教协会驻地。圣水寺初建于唐代咸通年间,即公元860―870年,宋代始名兴慈禅院,后因寺后山有泉水流出,终年不涸,水质清纯,甘甜爽口,被视为灵泉,故更名为“圣水寺”。圣水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千多平方米,庙房200多间,常住僧伽50余人。有完善的住宿和参饮设施。寺院属依山式建筑,院落式布局。它共分4大院落:中轴线上自西向东布局的圆觉楼、藏经楼、大雄宝殿、天王殿,均属明清风格;中轴两侧是回廊,有客堂、五观堂、禅堂、念佛堂等;寺院左侧有玉佛殿、三圣殿、药师殿;再向左侧是观音殿和地藏殿;寺院右侧以祖师殿为主体构成一个独立的院……[详细]
305、懋功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懋功寺
  “宝瓶寺”位于内江边,距“南寺”约200米,创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是为接待循“金川古道”——自金川向东南经瓦寺土司领地,越鹞子山,经水磨、老人村、漩口、麻溪,过二王庙前安澜索桥,再循“灌松茶马古道”进灌县西门而来的回族商旅而建造的。据罗树凡先生总纂的《灌县志》(1991年版)记载:“宝瓶巷清真寺(也称懋功寺或宝瓶寺),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为懋功(小金)籍教徒所建。该寺连同西北马坊,共房屋两院……”据考,同治初年(1862),懋功发生-,部分回族同胞迁徙到灌县居住。宣统三年(1911),在四川发生了“保路运动”。在灌县漩口袍哥舵把子姚宝珊的斡旋下,小金回族同胞跟随姚宝珊下成都,积极参加了“保路运动”。四川大汉军政府成立,参与“保路运动”的小金回族同胞回到老家,却受到忠于清政府的当……[详细]
306、明王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王寺
  马边明王寺,坐落在马边县建设乡永乐溪后村,离县城六公里,始建于明代成化初年。据《马边厅志略》载:由于整个寺庙处在五座大山之间,旧称“五龙山牛望寺”,后经弘治年间重修殿宇,打造佛像,初具规模,改称“明王寺”。该寺鼎盛时期为清道光年间,占地约五亩。由于历史原因,加上岁月剥蚀,现仅剩佛殿和三清殿等三百零八平方米的建筑。钟鼓楼、天王殿、佛殿及后面的三清殿均为木结构建筑,殿内的神像已经损毁很多。在正殿的屋梁上,高过头顶的石佛,全部悬托在梁架上,离地面两米多高。正殿后面的三清殿里还有十一尊这样的悬托石佛。据考证,这种悬托于大殿半空的佛像,在佛教寺庙中极为罕见。由于这些佛像悬在空中,人的视力的高度很难达到,加上岁月的剥蚀,石佛像显得有些模糊,让人很难辨别。几百年来,明王寺虽然香火不断,但直到最近,这群石佛……[详细]
307、琴泉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琴泉寺
  琴泉寺位于三台县潼川镇北泉路左侧的长平山腰。始建于北周(公无557—581年),初名安昌寺,经隋,于唐初更名慧义寺,南宋易名护圣寺,因寺后山泉滴声似琴,明朝万历时已称琴泉寺。从唐初起琴泉寺就按星象落座建殿修阁,其布局严谨,宏伟精致,庄重典雅。现存建筑为清代和民国所建,主体建筑由座西北朝东南的并排双四合院相连而成,布局特别,处于历代山寺的主要位置。左四合院有前殿、正殿和左右偏殿,右四合院有偏殿和厢房。整个建筑面积1602平方米,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正殿,又名观音殿。面阔三间14米,进深六间12.1米,建筑面积168.4平方米;前殿,带山门,重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面阔五间18.9米,进深三间5.8米,建筑面积109.62平方米;正殿后是甘露洞,洞内便是“琴泉”山泉池。泉水终年不……[详细]
渠县云峰塔
  渠县云峰塔是一座位于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临巴镇石桠村一绝壁四立的小山上,古朴庄重、巍然壮观的石塔。塔下岩边,尽是奇形怪状的落石,有的独立耸峙,有的彼此依靠,有的重叠拼凑,不一而足。从羊肠小道上得山来,一石塔耸立于眼前,云峰塔到也。地处蓼水河东岸的云峰岭,与高沙古镇隔江相望。塔畔潭深水碧,江流到此,触石翻腾,“万道银波寒射塔,宛如金剑吐珠光”。这里是高沙八景区之一。渠县云峰塔建于道光庚子年(1840年),为6棱11级石塔。塔地处山顶平台,登高远眺,目及十里,景-人。塔高13.23米,塔基为正六边形,边长2.3米、高0.34米,底层高1.6米、边长1.85米;第二级高1.26米;第三级高1.19米。以上各级高、宽度逐层递减收分。系楼阁式砖石结构。塔基青石砌筑,塔身八方五层。塔顶置大小各异的两个石鼓和……[详细]
通江红军石刻标语群
  1.写字岩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保护范围:分布标语的山崖顶向后外延40米、前临河,以“政”字向右、“活”字向左各外延5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2.王家湾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保护范围:标语岩石四周边沿各外延2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米。3.沙帽石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保护范围:标语岩石四周边沿各外延2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米。4.柏林岩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保护范围:标语岩石顶部向后外延20米、底部向前外延10米,标语幅面第一字和最后一字各外延3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5.长湾里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保护范围:标语两端各外延20米,前后各外延2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米。6.新房子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保护范围:分布标语的……[详细]
古白石县遗址
  通江县文胜乡白石寺村,两只凤凰迎面而来,距今1460年的古白石县遗址就坐落在双凤山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馆员白云翔和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等专家眼里,“古白石县遗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研究古代南北方佛、道、儒文化在巴国大融合的重要载体”。日前,省文物局将古白石县遗址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山林中掩藏秦道汉墓白石寺村地形像两只凤凰。走进双凤山,只见青石板山路两旁杂草丛生、林木葱郁。“这些道路的历史,或许比古白石县还要早。”白石寺村村支书段绪尧从小就喜欢研究白石寺村的历史,他告诉记者,按照《华阳国志•巴志》、《寰宇记》等记载和老人们的传说,自秦巴联合抗楚始,自汉中至达州的王道就经过白石寺村,唐宋更为“川陕往来要隘”、“茶马要道”,道旁有碑刻,后人……[详细]
503地下战备电厂
  503地下战备电厂,位于攀枝花市西区格里坪镇新庄村小尖山南麓,紧邻金沙水电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地下战备火力发电厂。503电厂已于2007年停产,2008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内地省份进行一系列以备战、备荒为目的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电力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即“三线建设”。1966年初,作为三线建设的重点工程,503电厂开始筹建工作。同年7月,水电部西南电力设计院完成503厂的勘察设计工作。1967年底,国家建委第五土石方公司开始挖掘工程的准备工作。1968年,503电厂的挖掘工程正式开始。1971年完成挖掘工程。基于战备目的,503电厂选址极为隐蔽,四周山峰均高出洞室700米以上,主体建筑均开凿于山体内部,深220米,最长跨度24米,土石……[详细]
渡口吊桥
  渡口吊桥位于东区大渡口街道江边街社区,南距原501电厂100米左右,是建设攀枝花钢铁基地时修建的第一座跨金沙江大桥,也是攀枝花最早的过江吊桥。该桥于1965年建成通车后,昼夜不停承受着南来北往的汽车及过往的行人,确保了攀枝花基地建设物资过江和建设队伍集结,在建设初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时许多来视察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是通过此桥步行过江的。建成后的渡口吊桥跨径180米,桥面净宽3.8米,除人行外,尚可通行8吨以下汽车,但该桥最初设计时却并非如此。1964年9月,四川省交通厅勘察设计院进行现场勘察后,定出的设计为:一孔跨径180米无加劲桁性人行吊桥,上下游主索中距4米,桥面净宽3.8米,除人行外,尚可通行2吨以下汽车。原设计用圆形锚定桩卡子锚固密封导形钢丝绳,由于无法卡固,改锚定……[详细]
转龙坝菜河园
  白米镇转龙坝菜河园,位于合江县城东北面10公里的白米镇斗笠村的长江北岸,距长江约2公里,该地势南北长,东西狭,北高南低,犹如一条赴江之龙,盘旋回首,故称转龙坝。菜河园始建于清嘉庆中期(1796年—1821年),竣工于清光绪七年(1882年),总占地面积15298平方米,建筑面积2228平方米,系清中期合江乃至泸州最大的地主庄园,是川南清代庄园的典型代表作。2007年被省政府公布为四川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该园林建筑坐西北向东南,门厅处由宽大的月台、牌楼式大门、石砌围墙组成,大器、壮观。园内之景分中、东、西、北四大部分,以水景为主,以“清幽古朴”为主题。园林中心为三重厅堂建筑,这是菜河园的主体建筑,东部由大小和形态各异的几个小院与厅堂、亭廊、楼阁、斋轩有机地组合,建筑空间通透,与自然联成一体。……[详细]
张采芹故居
  在游人如织的宽巷子西段,有这么一处僻静的院落。这里便是我国著名的现代教育活动家、国画家张采芹的故居。张采芹与张大千、张善孖共誉为“蜀中三张”。抗日战争时期,天府之国成为“后方避难所”,张采芹创办“四川美术协会”,接纳了包括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谢无量、傅抱石等大批内迁画家,促进了四川美术的空前繁荣。张采芹先生张采芹先生一生高洁,新中国成立后,他将珍藏的232件珍贵金石名画全部捐赠给国家,“一幅画十石米”、“倾囊塑成春熙中山像”等美谈至今流传。1922年,21岁的张采芹考取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从刘海粟、王震、江小鹣等大师。1925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回到四川。在成都,张采芹致力于培养艺术人才。他筹资创办了南虹艺术专科学校,还先后应聘担任了四川美专、四川艺专、成都高师、四川大学、四川师大……[详细]
泰安酢坊遗址
  “泰安作坊”位于唐代大诗人陈子昂故里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作坊始建于唐代,建筑面积为929m2,现存古窖池两处,古井一口,作坊内设施齐全、历史传承真实完整,保存完好,至今仍在正常生产。经古窖酿制而成的曲酒,具有中国浓香型白酒寒绿、醇甘、清洌之独特风味,被中国白酒界泰斗周恒刚、沈怡方称赞为“中国白酒之典范”。作坊已先后被射洪县和遂宁市人民政府认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泰安作坊”由清末柳树镇开明酒商李明方从古酒坊易名而来,有“举酒恭祝国泰民安”之意。早在唐代,陈子昂携古窖酿出的春酒远赴长安应试,醉倒八方才子,诗圣杜甫为此挥毫写下“射洪春酒寒仍绿”的千古绝唱。作坊一直传承唐代“春酒”、明代“谢酒”生产工艺酿制白酒,闻名川中。民国初年,作坊主人李吉安进行工艺改革,聘请成都酿酒……[详细]
格尔登寺
  格尔登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阿坝县城西北角,具有120多年的历史,是阿坝县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现占地面积为18000平方米,有僧人1000余人,大小-14人。该寺建于同治9年(1870年),其前身为洞沟寺,在工农红军长征时曾为红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现格尔登寺大经堂有120根柱子,可容纳数千僧民诵经、祈祷,是藏区屈指可数的大型经堂。  1、大经堂前厅上额以精美豪华的藏式雕刻为装饰,有甲(大力神)、雪香香(人身鸟足的美声鸟)、桑给冈吉(八脚狮子,这是先仇后友的狮鸟后代,是和平的象征)、琼(是已消失的大海中的一种鸟)。四大天王壁画:护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多闻天王。这是守护圣土东西南北四方的至尊天王。六道轮回图:最内层有一只猪、一只鸽、一条蛇,代表人生“愚痴、贪染、慎怒”三毒。……[详细]
遂宁毗卢寺
  毗卢寺,位于四川遂宁安居区白马镇西面5公里,为广德寺分寺。毗卢寺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毗庐寺与灵泉寺、广德寺、白雀寺,并称斗城(遂宁别称)四寺。遂宁毗庐寺距离四川省遂宁市西部约35公里处,坐落在安居区白马镇华藏山下,距白马镇5公里,始建于宋代,明朝扩建,寺庙占地面积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12平方米。寺庙内曾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高僧——清心大师,法号住朝,外号“癫师爷”(济公和尚原型)。此地香火旺盛。每年三月的“香会节”,遂宁毗庐寺均会迎来遂宁、甚至四川及川外众多慕名而来的朝拜者,甚是热闹,日均人流量达3万人次以上。济公扫“秦”、济公惩治嘲弄-污吏,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等美好传说,给人以无穷遐想与回味。毗卢寺所在的遂宁安居区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地貌受天气候的影响,在流水侵蚀……[详细]
涂氏牌坊
  涂氏牌坊(又名玉龙花牌坊,玉龙节孝牌坊)位于盐亭县玉龙镇新家沟村,距县城东21公里、距玉龙镇1000米,矗立于梓江东岸,山青水绿,气候宜人,位置尤佳。涂氏牌坊建于清咸丰五年(公元1856年),它是邑候陈绍惠禀呈朝廷以旌表节妇赵涂氏而建,由赵涂氏次子(太学)赵金成承建。涂氏牌坊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122.64平方米,仿木砖石结构,重檐歇山式顶,四柱三开间,通高8.8米,宽12.8米,厚0.62米,四根砖柱的前后均置有高大的红砂岩抱鼓石,共8个,高2.44米,厚0.36米,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牌坊周身用数百块陶雕、砖雕件贴面或镶嵌于一体,每个抱鼓石顶部用陶雕下山狮,与四根方形柱连接。三道门为拱形顶,每根横梁都全镶雕有如意花草,24孝等戏剧浮雕,两耳各有10场陶制浮雕。……[详细]
峨眉山灵岩寺石牌坊
  在峨眉山舍身崖下,山脚不远处高桥镇中学校园,有座青石牌坊,高约7米,巍然屹立,风雨侵蚀,苔痕历历。正面刻“敕赐禅林”四字,雍容典雅,“嘉靖辛卯春二月,给事中安磐书”,背面“祗园觉路”。麒麟、白鹿、青狮、祥云、荷花、兰草图案,依稀可辨。专家介绍,这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明代石坊,其工艺水平和史料价值不亚于北京十三陵的石坊。据传,在神奇的峨眉山,有着一座鲜为人知的古寺遗址,那就是有着“西蜀第一大刹”之称的古灵岩寺。古老相传,曾经的灵岩寺有殿宇48重,僧众千人,更有骑马烧香、策马巡夜之说,昔日辉煌可见一斑。峨眉山志记载:由唐至明,峨眉山佛教得到极大的发展,尽管有些曲折,灵岩寺也随之“螺旋式发展”,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僧人本印重修灵岩寺,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二月落成,殿宇竟达48重……[详细]
云霞古刹石牌坊
  云霞古刹石牌坊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建造,2007年6月15日被评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牌坊保存完整,造型端庄,斗拱繁复,图文并茂,雕凿精妙。云霞古刹牌坊坐南面北,红砂石质。整座牌坊由50余块石料砌筑,三门四柱五楼,通高10米,面阔8米,坊座四柱基座前后分别置两只石狮、两头石象,中门坊额前后分别阴刻“云霞古刹”、“恩沛佛门”行楷大字。牌坊上部置“圣旨”牌位,坊身前后计有题记11则、楹联4副、诗15首以及深浮雕、透雕戏剧故事、动物、花卉图案20幅,这些诗文的作者是当时的地方官员和文人,如清嘉庆七年(1802)进士王果题书两侧门边联“石龙曲卷萦洄水;野鹤斜盘澹宕云。”两侧门额左为“风清”,由王果题,右为“月白”,由进士谢荣廷题,大门坊柱联“薄宦忝浮名,幸换到人耕绿野,犬卧花村,市隐山居齐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