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旅游

    贵州省文物古迹介绍

    修文蜈蚣桥
      蜈蚣桥,又名龙源桥,位于修文县城西10公里处蜈蚣坡。南北向,横跨花桥河,系古代龙场驿(今修文)至六广驿(今六广)之重要津梁。蜈蚣桥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为奢香夫人所建。奢香被贵州都指挥使马晔借故鞭笞后,忍辱负重,驰赴京师,向朱元璋告发马晔。朱元璋为安定西南边疆,忍痛处理了马晔,便问奢香何以为报。奢香表示,愿开山凿石,辟结中原驿道。回到贵州,开辟龙场九驿,修建水西石桥。其中,蜈蚣桥位居十桥之首。桥建成后,历经多次维修、重建。据镌于正德六年(1511年)的《建十桥碑记》记载,蜈蚣、秀水、麦稼等“水西十桥”,乃贵州宣慰使安氏父子为之。“自成化己丑始事,至丙午迄功,历世以三。”所谓“历世以三”,即从成化五年(1469年)至二十二年(1486年)的17年间,经历安观、安贵荣、安佐三任宣慰使……[详细]
    松桃云落屯悬棺葬
      云落屯除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外,在屯的南端,山势险峻,峭壁如削,松江沿山脚蜿蜒而下。在百十米高的绝壁崖上,有数十个方形壁龛和无数个小石孔。据专家考证,这些壁龛是西晋时期居住在这里的少数民族先祖遗留下来的悬棺墓葬。仙人岭:松桃悬棺葬遗址所在地。唐代张鶿《朝野佥事》载:“五溪蛮,父母死,于村外搁其尸,三年而葬,打鼓踏歌,亲属饮宴舞戏一月余,尽产为棺,于临江高山半肋以葬之。自山上悬索下柩,弥高者以为至孝,既终身不复祀祭。初遭丧,三年不食盐。”据有关专家考证,云落屯悬棺葬遗址,是西晋时期的苗人葬俗。1980年8月,松桃苗族自治县文化馆协同贵州省博物馆对残存的两龛进行考古清理,清理出木棺二具:一为“船棺”,一为“风箱棺”。船棺一头大,一头小。大头宽0.49米,小头宽0.26米,长1.99米,高0.25米,……[详细]
    马鞍山古人类遗址
      马鞍山古人类遗址马鞍山文化是我国旧石器多元文化的代表,是西南部文化区系的组成部分。马鞍山北洞文化遗址上部层位年代属晚更新世后期,距今约1.5至1.8万年;下部层位则距今2万年以上,与贵州黔西观音洞及邻近四川、云南、湖北房县等地同时代遗址亦有相似标本。1986年首次系统发掘的万余件化石中,找到大熊猫、剑齿象、中国犀、巨貘等华南晚更新世动物群的代表性动物齿化石,出土一件人的下颌骨并附着前臼齿和臼齿;人类用火遗迹有灰坑、灰烬、烧骨等。所获骨器制作除打击技术外,有骨锥、骨铲、骨叉、耳陲、胸陲、还有骨镊和刻纹的骨棒,都是旧石器时代罕见的文化遗物。遗址中存在两个文化类型:出自层位上部的2―6层器物,以小型工具为主,频似四川富林文化,更远可追溯至我国北方的小石器文化传统,它代表一种交流文化。出自层位下部7……[详细]
    织金东山寺
      在织金县城东面0.5公里处,一山拔地而起,高出地面六十余米,山上林木葱茏,藤蔓荫深,这就是织金有名的东山。东山山势险峻,三面均是悬岩,只西面有一曲径可以攀登至山顶。山腰有一座寺庙,取名东山寺,为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核定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织金古建筑群”的25个文物点之一。走进东山寺,四周苍松挺拔,翠柏苍郁,仿若时光倒流。东山寺坐东南向西北,依山而建,有正殿、前殿、钟鼓楼、山门,占地面积约一万五千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二千平方米。东山寺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并于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重建。伴随着岁月的烟霾,历史的风雨,东山寺的命运一直与时代的兴衰联结在一起,几经湮灭与重建,寺内现存山门、前殿、正殿、钟楼。正殿又名“梵帝宫”,系5间并排悬山式……[详细]
    石阡府文庙
      石阡府文庙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石阡县城东南越城路。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由时任知府李鉴修建,因在石阡设府同一年修建,故称“府文庙”。明永乐十一年石阡设府,结束了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土司制度,改为流宫制度,“改土归流”意味着文明和进步,它使汉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郡县宫吏上任的第一件事是建文庙,传播儒家思想。文庙亦称学宫,是古代培养封建科举人才的场所,自汉武帝尊孔崇儒,历代相承,推孔子为万世之表,重儒术以治理天下,令郡县皆建学宫,以为宫绅人士奉祀瞻仰之地,因此历代宫吏都把营建和培修学宫作为重视文教的标志。石阡府文庙历经战火,多次重修,至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知府董醇重修后,庙制稳定,其面积约3000平方米,整个庙基坐东朝西,庙分三进院落,院基渐次升高,自西向……[详细]
    黎平古城墙
      落日似火,残阳如血……当夕阳在山的时候,我又一次登上黎平古城的南门古城墙,背靠巍峨苍翠的南泉山,看红红的太阳从山头跌落下去,悲壮地跌落下去,古城高低错落的房屋静穆地沐浴在晚霞的余晖里,风翻开一页页线装的历史,撩拨我的记忆,顷刻,一片片红云化成浮雕,战马的嘶鸣声,刀剑的撞击声响成一片……城墙是保护城池的墙,保护城内人民生命和财产不受外来的侵占和掠夺,但天下哪一座城墙的一砖一石不浸透人民的鲜血和泪水?哪一座城墙不蘸着一段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辛酸和痛楚?城墙是有门的,城墙的门是供人们进出的,既然,城里的人出得去,城外的人也进得来,尤其是为战争而修建的城墙,攻城的人迟早要攻进城去,黎平的古城墙自然不例外。黎平的古城墙是唯一见证黎平600年历史的文物古迹,而今,黎平的古城墙只剩下东门和南门两阙城墙,那……[详细]
    榕江烈士陵园
      榕江烈士陵园位于县城南面的广东山上,距县城2.5公里,若从县城南面的大河口过河去约有1公里,它是榕江县最大的一处烈士陵园。榕江烈士陵园始建于1985年12月11日,陵园四周松涛环抱。北连秀美迷人的“五榕山”,遥对壮观的榕江大桥、富饶的“三宝”侗乡和三峰耸秀的“笔架山”巅;南望滔滔的都柳江水;举目往西眺望,起伏不平的西门坡山麓林木叠翠,兴盛的榕江县城映人眼帘……陵园山脚有混凝土浇成的人工踏阶144级,每级高约20厘米。山顶坪地上,筑有纪念碑,纪念碑的台基高l米,面积为91.5平方米,台基的周围用水磨石铺筑地面,平整光滑,四周有砖砌压顶水泥栏杆,高60厘米。纪念碑分碑面、碑身、碑座3部分,碑座为正方形,高2米,宽2.4米;碑身为钢筋水泥结构,果绿色马赛克和水磨石抹面,上窄下宽,高15米,面朝北方……[详细]
    水城化乐碉楼
      六盘水市水城县化乐剿匪战斗地杨家洞位于今六盘水市水城县化乐镇。杨家洞原名泵井洞,位于当时的比德区化乐乡,离县城约80公里,地处水城、纳雍、织金、郎岱4县结合部的腰岩坡上,有两个相距百余米的山洞,洞口相向,互为呼应。当时,化乐乡大地主杨正斌为保存其封建地主势力,以防御外袭,便扼两洞,强迫百姓凿岩道,打水井,修仓库,筑工事,于是百姓就称此洞为杨家洞。化乐乡大地主杨正斌系国民党反共救国军第八兵团1纵队司令。1949年12月8日,国民党保安271师师长刘鹤鸣和独立4师副师长黎季心(水城县县长)宣布起义时,杨正斌拒不放下武器,并在泵井村里修建碉楼顽隅抵抗,继续率部横行乡里,欺压百姓,与人民为敌。1950年4月,解放军撤离水城后,杨正斌等土匪势力纷纷抬头,与叛军勾结一气,盘踞一方,与人民政权和人民群众作……[详细]
    黔南水族墓群
      水族古墓群集中分布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和荔波北部水族聚集区。墓葬结构分地下和地面两个部分,地下部分与其它民族的墓葬区别不大,亦挖一长方形土坑,土坑中置木棺装殓死者,少数墓葬有耳环、发簪等随葬品,但建于地表的石质建筑却极具民族特色且形态复杂,有一层或多层长方形仿石棺式、杆栏房屋式、石块叠垒式和圆形封土堆带牌楼墓碑式等,不同形式墓葬具有相对的早晚演变关系,圆形封土堆带牌楼式墓碑的水族墓已同汉族墓葬没有多少区别,是汉化程度最高的一种水族墓葬。墓碑上的“爱情”画像许多水族墓葬在地表各层仿石棺外壁和墓碑上雕刻有神兽、祥瑞、花草、动物、传说、历史故事、战争场面、车马出行、杂技表演、民族乐舞、阴阳八卦、铜鼓鼓面纹样甚至“爱情”等图案,既有水族特有的题材内容,也有汉族墓葬中经常表现的一……[详细]
    红军遵义总政治部旧址
      红军总政治部旧址位于遵义老城杨柳街28号,与遵义会议会址毗邻。红军进驻遵义后,总政治部机关设在老城杨柳街的天主教堂内。这个天主教堂在清同治五年(公元1867年)由法国传教士沙布尔兴建。主要建筑有经堂和学堂两部分,占地面积13555平方米,四周修有围墙。峻宇雕墙,颇为富丽。红军进驻遵义后,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简称红军总政治部)所辖的组织、宣传、破坏、青年、政务等部和秘书处机关都设在天主教堂内。为了发动群众,红军刚入城,总政治部即在经堂内召开过群众大会。参加开会的有泥水匠、木匠、石匠、裁缝、篾匠、打草鞋的、卖小菜的、商店老板、行业的师傅、学生、教员等一二百人。在红军总政治部领导下,通过群众代表的认真讨论,决定很快成立"遵义县革命委员会"、"回山乡革命委员会&……[详细]
    旧州古建筑群
      旧州古建筑群位于贵州省黄平县县城西北25公里处旧州镇。旧州在春秋战国时已有文献记载,后来成为且兰国的属地。唐宋以来,曾有韶明县、乐源县、黄平府、黄平州等,是一历史悠久的政治、文化中心,因历代商贾云集,货运频繁,经济繁荣而形成了当地少数民族文化、汉文化、外来文化、宗教文化融为一体的多元文化之乡。元代置黄平府治所,明初为黄平安抚司治所,明中叶改置黄平州治,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州治迁出后改置由州巡检司治所,始名旧州。民国时置黄平县,后置旧州镇,城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城区东西向狭长,街道平整,主街西上、西中、西下衔,民居多一楼一底,砖木结构。临街民居单檐硬山顶,两侧为封火墙,一般为二进四合院。建筑艺术品位较高者有卢晴川、朱氏、杨氏、罗氏宅居。今存古建筑有十万营、仁寿宫、天后宫、文昌宫,……[详细]
    德凤古城
      在侗乡大山腹地,云贵高原向湖南、广西丘陵地带过渡段,有一座古老的山城,那就是被民间和部分民族文化研究专家,社会人类学学者称之为侗都的黎平古城。黎平县城又叫德凤古城镇,是黎平县德凤镇党委、政府所在地,也是黎平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说德凤古城镇古老,也却实是很有些历史,据地质专家考证,黎平一带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秦、汉时代为苗族部落聚居区,称为五垴寨,先秦时代,隶属于黔中郡。后来,侗族及其它少数民族陆续迁入。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设福禄永从长官司,属诚州,诚南宋理宗宝亦右年间(1253年-1258年),设潭溪、八舟等军民长官司,境内始有建置。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设上黎平军民长官司,黎平从此得名,德凤镇一名,系1939年将城区五会、双凤、南泉、成德四镇合为一镇,取承德的德字,双……[详细]
    东山古建筑群
      东山古建筑群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城东隅,南临锦江。古建筑群占地约3万平方米。铜仁东山古木参天,风景秀丽。明清古建筑群有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在山巅建的“澄江楼”、“川上亭”,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增建的“大观楼”,清道光二年(1822年)建的“奎星阁”,以及其他清代古建筑崇真观、崇仙宫、真武观、文昌宫、大雄殿、武侯祠、魁星楼、护国楼、二吴亭等。大致分山顶、西侧山坡、南侧崖顶三组。山顶仅存的雷神殿和真武殿,一前一后,面阔各三间、五间,山墙均为屏风墙。真武殿后还有大雄宝殿及吊脚楼形式的左右配殿。现辟为贵州铜仁文化博物馆。馆旁有建于1912年的光复纪念碑。东山庙宇建筑分布于山顶、山腰及山麓。明清以来,先后建过几十座庙宇,现仍存川上亭、雷神殿、真武殿、大雄宝殿、东西厢房,此外还有观音阁、镇远楼、……[详细]
    红二六军团指挥部旧址
      红二六军团指挥部旧址红二六军团指挥部旧址位于石阡县城中心长征路东侧的天主教堂,步行可直接到达该景点,天主教堂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为天主教德国圣心会石阡教区本堂。规模最大时占地7000多平方米,经堂面阔一间,通面阔10.6米,通进深21.9米,高10.6米,为红军“石阡会议”旧址。神甫楼面阔6间,通面阔10.6米,进深15.1米,一楼一底,为军团总指挥部及司令部旧址。楼上3间房里的墙壁上,有红军标语18条,保存较好,修女楼曾为贺龙、-等领导人住址。石阡是革命老区,红军长征曾两次过境,在这里留下了无数的丰功伟绩。红军第一次到石阡是1934年7月,由任弼时、肖克、-等领导的红六军团,根据中央命令,从湘赣根据地出发,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转移西征。在这过程中,战士们历尽艰辛,用鲜血换……[详细]
    白岩悬棺
      白岩悬棺白岩悬葬,位于龙江河畔思阳镇桐木村白岩山上,距思州古城东5公里。悬棺葬地点向阳、雄伟、开阔。白岩高72米,宽350米,顺江河水势形成2500平方米弧形悬崖石壁。据考,白岩石壁上有悬棺洞穴18个。其中4个明显系人工凿穴,呈“口”字形。1980年8月,贵州省博物馆进行清理,获悬棺葬具2具,今存省博物馆。白岩悬棺为二次葬,棺村短小,长0.6米、宽0.3米、高0.3米,壁厚4厘米,两档头壁厚5厘米,用椿芽树整木剖成,棺盖作人字形,呈屋脊状,长0.63米、高0.14米、宽0.33米,斜边长0.2米,横断面为等腰三角形,同样以椿芽树整木刳制,有子母口相扣。棺材全本色,不拖油漆,均用斧劈凿造,斧痕犹清晰可见。棺内葬时先将肢骨、肋骨等骨骼平置于棺中,再将头盖骨放在上面,然后放一个乌龟壳,用麻布上衣包……[详细]
    猴场会议旧址
      猴场会议旧址“猴场会议”会址位于瓮安县草塘镇西1千米的猴场村宋家湾村民组,系宋维新(宋小安)私宅。会址建筑为木构四合院,四周砖砌桶墙,俗称“一颗印”,建于1912年,1948年前后因产业纠葛拆卖一空,2003年将原房部分构件收回并按原貌恢复。2004年陈列布展对外开放。200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34年12月31日,中央红军长征到达猴场,在猴场村宋家湾村民组宋维新住宅召开了彪炳史册的中央政治局猴场会议,是红军进入贵州后,中央政治局在短短一个月内,继黎平会议之后,于遵义会议之前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一会跨两年,从1934年12月31日下午一直开到1935年1月1日凌晨,重申了黎平会议精神,再次否定了“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提出回兵湘西的错误意见,肯定了毛泽东同志渡江北上创建新苏区的正确主……[详细]
    花江铁索桥及崖画
      花江铁索桥及崖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花江铁索桥,横跨于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之间的北盘江花江段上,由14根粗大铁链拼拉而成,上铺木板作桥面,全长70余米,宽3米,下距正常水面约15米。古人曾以“横空铁索系山腰,俨似扬州廿四桥;履险如夷通利济,征车那计浪中摇”描绘花江铁桥雄姿,可谓惟妙惟肖。该桥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系时任贵州提督蒋宗汉募捐创建。据民国《贵州通志·舆地志》记载:“此桥清季新建,在永宁州东南四十里募役司南,为贵阳、安顺逾关索岭南行经兴义出滇之道,左右皆重岩垒山献,行者危栗。”花江铁索桥为沟通滇黔交通之又一孔道要枢。桥历时四载,三建两毁,几易其地,方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落成。14根铁链,每根262环,拴在两岸人工凿成的石孔内,上铺……[详细]
    赵公专祠
      赵公专祠位于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南街,建于清同治年间,原为青岩团务总理赵慰三之专祠。专祠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923平方米,由山门、通道、过厅、两厢房及大殿组成。祠东为文昌阁,祠南为青岩书院。2001年进行维修后现已经对外开放。2003年该处公布为贵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景点位置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青岩古镇内……[详细]
    天台山伍龙寺
      天台山位于平坝县城南13公里的天龙屯堡文化旅游区,距安顺城区32公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贵州省民间戏剧博物馆设于此,是贵州西线著名旅游景点。天台山于万山丛中一峰崛起,山势险峻,危岩耸立,状如登天之台,故名。天台山西南北三面绝壁悬崖,如斧劈刀削,东面有石级可登,蜿蜒而上。山高仅百米,而气势巍然,极目远眺,群山跪伏。山下古木参天,浓荫蔽日,五百年古银杏苍劲挺立。山巅有寺,名伍龙寺,始建于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相传为白云寺僧所建,历经明清两代及民国时期几次增修扩建,日臻完善。伍龙寺是一座布局谨严,设计精妙的古建筑群。寺庙建筑结构分内外两个部分,外墙均用石块砌筑,与山体浑然一体,犹如天成;内结构则为精雕细作的木石构建,灵巧精美。主要建筑有大佛殿、两庑配殿、观音殿、玉皇阁、祖师殿、藏经……[详细]
    仁怀鹿鸣塔
      鹿鸣塔,位于仁怀市城东门河右岸小山上。山顶南北宽而东西略窄,西面低凹处,为建塔时填平,整个山顶面积约155平方米。鹿鸣塔为楼阁式六角七级密檐式石塔,通高22.1米,造型优美,雄伟壮观,是昔日仁怀县城八景之一。塔座建在石砌方形台基上,平面呈六角形,边长3.4米,高40厘米,对角长7.6米。塔身呈六棱椎形,正面向北。除第一级高为3.8米,以上各级均以40厘米级差收分。塔檐宽40、厚20厘米。塔檐排比均称,龙尾翼角凌空高翘。塔正面第一级的拱门,高2.3米、宽1.15米,门钫为长条青石。正面第五级开有长方形小门。二级至七级共开拱形小窗33孔,二级窗口高1.2米,宽0.7米,进深0.9米。其它各级窗口,则按塔壁大小比例缩小,平衡对称,玲珑雅致。塔楼五层,与塔檐相互错落,塔壁横贯木枋,上铺楼板。自底层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