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旅游

贵州省文物古迹介绍

鲍家屯水利工程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家屯村(俗称“鲍屯”)距安顺市区东22公里,始建于大明洪武二年,被誉为“大明屯堡第一屯”,位于滇黔古道的鲍屯因其良好的地理位置,四面环山、水源充沛、易于屯田垦荒,从而造就了经历600多年风雨,目前仍还发挥作用的鲍家屯古水利工程。在鲍屯村民的自觉保护以及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鲍家屯水碾房获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亚太遗产保护最高“卓越奖”。 鲍家屯古水利工程位于邢江河上游,600多年前,鲍屯先祖为使鲍屯村寨周边农田达到旱涝保收的目的,结合河道与村寨农田的地形地貌,着手修建这一泄洪抗旱工程,工程分为:水仓大坝、鱼嘴分流大坝、回龙坝、水碾坝等,共有11道坝,总长730米,沟渠长3.2公里。经过六百多年的历史,该水利工程目前仍发挥作用,正因有该水利工程,鲍屯及周边村1……[详细]
大硝洞炼硝遗址
  该遗址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区月照乡小屯村,在省级风景区阿勒河景区内。形成于清康熙年间,洞口面临大河(乌江上游主流),高出河面约150米。洞穴为一个巨大的洞厅,全长在900米以上,平均宽约为100米,平均高60米左右。西洞口为进口,宽约150米,高50米左右。东洞口为出口,宽约100米,高30米左右。洞内宽敞明亮,布满了数十座矿渣堆积,初步估计,堆积总量约二百多万立方米。矿渣堆积间,现无规律地残存有熬硝炉23个、沉淀池20个、蓄水池2个(有水),接来自洞顶的引水设施2个。在一块巨大的长12米、宽4米、高2米的形如馒头的大钙化堆上人工凿出一个接水池,接水池两边又分别凿出两条宽5公分,深3公分的引水线槽,将接水池中的水直接引入旁边人工砌筑的水池内。其它水池则直接砌筑在洞顶滴水的正下方。从现存熬硝炉及蓄……[详细]
冷少农烈士故居
  冷少农烈士故居位于瓮安县城南,为全木结构,正房四立三间,厢房各三立两间。青瓦屋面,石铺天井,青砖院墙,故居保存完好,1985年11月,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3月命名为州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3月,批准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冷少农为我省十个重要革命烈士之一。生于1900年1月,毕业于贵州省立法政专科学校。1925年赴广州黄埔参加革命,被安排在周恩来办公室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冷少农随国民革命军北伐转战武汉,受党组织派遣,打入国民党南京政府训练总监部搜集情报。秘密参与组织抗日反帝大同盟和革命互济会,策动国民党军队-,秘密发展共产党组织,是南京地下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国民党围剿苏区的一、二、三次围剿部署情报均为冷少农获取,由钱壮飞转达中央。1932年3月不……[详细]
144、念佛寺
念佛寺
  念佛寺位于贵州省镇宁县环翠山上。环翠山坐落在镇宁县城北门外,山上林木蓊郁,风景清幽。明初,邑人建玄天宫于其上,为镇宁寺城外八景之一。曾有诗纪之云:“高岭叠翠草菲菲,中有幽亭绕翠微。烟火万家青嶂合,寒林几处白云飞。探奇绕径粘浓藓,揽月临流浸绿漪。还共僧侣分榻坐,城头芳景正依依。”咸丰年四年至十一年,该山数遭兵焚,林木被伐尽。山僧重新培植,数年后仍复旧观。民国三十一年,军政部一二四师后方医院迁住县城,林木复被该院士兵砍作柴烧,不逾旬已根株无存。经过长期培植,近年来环翠山又林木覆盖,景致宜人。环翠山寺院原属真武庙,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康熙、咸丰、光绪年间曾予重修。民国二十年(1931年)由镇宁县县长李项翔主持对殿宇做了一次大规模重修。1986年,有缘法师到环翠山开创念佛寺,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环翠山……[详细]
燕楼营盘
  位于贵阳市花溪区南21公里燕楼乡北隅,地处燕楼坝子正中,青岩至燕楼公路旁七公里处。其西1公里为燕楼场坝,西北500米为燕楼中学,南1公里处为金山洞。燕楼营盘始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同治五年(1866年)建成,历时3年之久,为燕楼附近周氏等姓农民所建,因营盘所在山形似一头公牛,故俗称公牛屯。此山为东西走向,东低西高,东山头海拔1250米,西山头海拔为1350米,整个山坡以南天竹、茅草为主要植被,营盘依山就势建在山顶,由巨石砌成,南面筑有两道城墙,十分坚固。今部分城墙已毁,营盘内房屋及其他建筑全无,仅存146间屋基及其他遗址和建营盘时的3通石碑,记载了营盘修建的时间:一为“天地生成”四字。字经50余厘米,右侧刻有“同治八年”,左下方刻有“公立”二字,字径5厘米;二为“中和营”,字径39厘……[详细]
施秉华严洞摩崖
  华严洞摩崖在施秉县城东17公里甘溪乡凉风坳脚。华严洞为一天然溶洞,洞口高2.56米,宽5.7米。洞内分两层三岔,上层中岔距洞口30余米,高5米的天然石室中,有钟乳石雕大士像一尊;左岔中洞口36米处有石雕武神像一尊。塑像虽已岩溶流面,仍形象生动、神彩奕奕。在洞上、左、右宽约100平方米石壁上,有明、清两代大小摩崖13处,洞内有摩崖3处。共16处254字。洞口对联:“山光草色天成秀,水曲崖奇地给灵”,横批“空色大观”。洞上方横书:“如来度化”;“西峙飞来”。题头小字为“申阳董献策题”,中有小字为“万历乙已秋立”,落款:“邺下王之栋书”。洞左-:“灵云盘结”、“洞天福地”,落款:“万历丙申孟夏吉日”,“淮阴王鸣鹤题”。洞右-题“空中楼阁”,“含吐十□”、“卸花处”三处。洞口内顶题摩崖一方:“万历甲……[详细]
水族古文字碑林
  水族古文字碑林“天下第一水族古文字碑林”9块碑,18面组成,石碑尺寸高为137~165公分,宽为66~86公分。主碑镌刻“勒睢碑”三个大字及序言,第2~9块为水族古文字1500余个。碑的背面,镌刻古今中外莫友芝、岑家梧、潘一志、王品魁、何耀华、曾晓渝,以及法国、美国、日本等著名专家学者对水书的论述,由中、英、日、法、西班牙文组合。“天下第一水族古文字碑林”组织者,特邀贵州民族学院·贵州水书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潘朝霖撰稿、辑录水族古文字、书写碑文,耗时月余。贵州民族学院领导对“天下第一水族古文字碑林”的建设予以高度重视,2007年9月28日,校党委副书记、贵州水书文化研究院院长唐建荣教授,专程到碑林实地考察,并嘱咐潘朝霖一定要善始善终配合抓好碑林建设,为弘扬水书文化作出贡献。“天下第一水族……[详细]
贵阳仙人洞
  贵阳仙人洞位于贵阳市仙人洞路(原名险峰路)和水口寺路之间的山上(此山又名铜鼓山,有铜鼓遗爱之称,为明代贵阳八景之一),是贵阳著名的道教胜地,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志书说仙人洞是诸葛亮部将南征时藏铜鼓之地,故名铜鼓洞。因该洞通风较好,空气对流,在洞口可听到嗡嗡声,民间传说是铜鼓声,故误为诸葛亮部将在此藏有铜鼓。明正德三年(1508年),王阳明贬贵州龙场驿(今修文)时,曾应邀来贵阳书院讲学,王到过此洞游览,留有“来仙洞”诗。诗云:“古洞生寒客到稀,绿苔荒径草菲菲。书悬绝壁留僧偈,花发层萝绣佛衣。壶口远从童冠集,枝藜随处宦情微。石门遥锁阳明鹤,应笑山入久不归。”王阳明的诗使“仙人洞”传遍神州。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仙人洞为道教宫观。仙人洞由三洞组成,仙人洞在山腹,仙灯洞在山顶,八仙洞……[详细]
六盘水田家大院
  田家大院位于岩脚镇太和村田家寨,建于民国十年左右,封火墙碉楼维护四合院,穿斗式歇山顶建筑,小青瓦顶。该组建筑布局严谨,灰塑、木雕、壁画等技艺精湛,具有浓郁的地方建筑特色,有着较为先进的排水系统。田家大院所在的太和村,位于岩脚镇的中心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迴龙溪畔。全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全村森林覆盖率35%,平均海拔1250米。迴龙溪景区旅游大道和人行步道环村而过,交通便捷,物产丰富。1.正房5间,现存4间,梁架大部分尚存,小青瓦顶尚在,但屋脊已被毁;板壁及楼板在四清运动期间被撤除,现为石墙结构。2.磨房,紧接正房东烧间,内有粮仓,现存部分梁架结构。3.东厢房,3间,大架及小青瓦顶,板壁及屋脊被毁,部分柱子有柱础.4.西厢房已被毁。5.门房,5间,梁架结构大部分保存较好,屋脊、小青瓦……[详细]
陆瑞光烈士故居
  陆瑞光烈士故居位于贵州省安顺市镇宁自治县沙子乡下坝村弄染组。1935年4月16日,长征的中央红军第三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率部西进途经镇宁县沙子乡弄染寨,经过一番周折取得当地拥有武装的布依族实权人士陆瑞光的信任与支持。当晚陆瑞光留宿彭、杨二--,双方深谈,陆相见恨晚,表示从此追随共产党革命,并与彭、杨订立了反对蒋介石、王家烈、犹国才国民党反动派及其苛捐杂税的协定,史称 “反蒋协定”。双方商定留下红军干部方武先及12名伤病员、工作员在陆家养伤并协助陆开展武装斗争。为支持陆瑞光开展革命斗争,红军赠其步枪36支,重机枪两挺,轻机枪一挺,驳壳枪两支。彭、杨二人随即致电中央军委报告此情况(电报稿 «关于我军改向七盘山前进的意见报告» 原件存军事科学院,中央档案馆有复印件——— 编……[详细]
施秉观音阁
  观音阁,位于施秉县城西面的王家坡半山上,为旅游城的景点之一。原寺庙建于清康熙末年,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被毁。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偏桥卫的上五旗杨玉珍望门守节,与其亲族杨天才聚众募捐,重建正殿一栋、厢房二间,塑观音佛像,杨玉珍住持修行,改名为白衣庵,后更名为观音阁。1949年解放,僧尼离去。1953年改作偏桥小学,1960年寺庙被拆,庙址复耕。按历史形成的会期,即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三个会期,数以千计的远近游客前来进香、观看、游览。中外友人在旅游国家级风景区上舞阳、下舞阳、云台山和杉木河之后,住宿于施秉县城,许多友人茶余饭后,闲步漫行,从县人大常委会右侧岔口沿石板小路直上200余米,即可进入观音阁。两侧为钢筋混凝土建成的餐厅和僧尼住宅,正殿古式建筑,形象雄伟,外有金……[详细]
王涌波等三十二烈士陵
  王涌波等三十二烈士陵园位于息烽县温泉镇南侧新场坪三宝山,陵园于2005年建成,占地6850平方米,由32级石梯(喻32名烈士)、19.5米高烈士纪念碑(喻烈士牺牲时间为1950年)和烈士墓三部分组成,是息烽县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50年初,正当息烽县各族人民欢欣鼓舞庆解放时,以杨平舟为首的“中国-西南救-黔北司令部”土匪组织,四处烧杀,攻打区、乡人民政府,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同年3月18日,杨平舟匪部与遵义县曾广富土匪集结温泉天台一带,企图攻打开阳、息烽县城,0息烽县委第一任书记王涌波、中国人民解放军息烽县大队副队长吴传佑得到情报后,迅速率县大队一个排抵达天台进剿杨匪。当部队由草香沟进入板桥时,遭遇1400余名土匪伏击。战斗打响后,王涌波率部英勇反击,击退敌人十余次进攻,击毙……[详细]
长顺白云山
  白云山位于长顺白云山镇,距离县城26余公里,海拔1462米,山颠林木葱郁,常有白云笼罩,故名。为贵州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西南帝王佛教文化圣地、贵州省风景名胜区和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云山以古寺庙建筑、明朝建文皇帝朱允炆和徐霞客(1587-1641年,明代旅行家、史学家、地理学家)游历之地,及山川地貌、禽兽草木、民俗风情等为主要特色。有云峰留迹、东来西壁、玉屏狭道、对杉宿灵、文星后托、钟鼓韵坪、飞瀑寿雪、遗壑斜晖八大景和三漏窝、石钟鼓、跪泉水、青龙潭四大奇,在清代(1644-1911)就已选作名胜入书。白云山已有600多年的帝王佛教文化历史,历来不仅供奉佛祖和菩萨,并供奉皇帝,与各地寺庙不同。白云山白云寺平日朝拜的游客不断,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的佛教祀日、观音庙会和屯堡……[详细]
碧云洞摩崖石刻群
  碧云洞又名“水洞”系天然喀斯特溶洞,位于盘县城关镇西南一公里许。水洞之名最早源于上崖壁上的“水洞”二字摩崖,书镌时间为明嘉靖三年(1524)。此后,嘉靖三十年(1551)所编纂的《普安州志》在更订普安州十景时,将十景之一的“南洞(水洞)胜游”更订为“碧云佳兴”,至此得“碧云洞”之称。分布在碧云洞内外的崖壁上,现已知最早镌刻年代为明嘉靖三年(1524),最晚为1937年的摩崖石刻26方(有部分摩崖石刻由于)。有阴刻、圈刻、阳刻等几种刻法,每字最大者为1.76X0.9米,最小者0.06X0.04米。洞外摩崖多数字迹明显,字体较大,如“水洞”“通天一门”、“独立撑天”、“碧锁云封”、“廊庙江湖人间仙境”等,今人为使其醒目都填以红漆。洞内大多位置巧险,不易察觉,有的字迹较难辨认。摩崖字体正、草、隶、……[详细]
交麻崖墓
  交麻崖墓崖墓位于东经106°15'、北纬25°42'30、海拔960米的县城南七十公里交麻乡干代村天星洞内,洞高约二点五米,宽十四米。干代河穿洞流向敦操电站,两岸峡谷悬陡,天星洞地形险要,无旱路可至,仅能乘船由干代河逆水驶入。进洞十米后,从左侧攀壁而上,就可看到洞内整齐放置的棺木。该洞现存棺木一百二十余具,置于洞内自然台地上。棺下横放两根方木,长短大小不一。棺木排列有序,叠放层次不等,少则一层,最多四层;每层多者二十具,少则十具左右。棺木大小形制也不统一,最大的长约二点一米,宽零点六米,高零点五米,最小的长一点八米,宽零点五五米,高零点四五米。所有棺木均用青杉木制成。墙板相接处,用阴阳槽扣紧,两端用长条枋呈井字型打榫加楔固牢。从部分棺内的残存物能看出死者身着腊染布料服装,有的棺木外还有陶罐、……[详细]
普安崧岿寺
  普安城北,山峦延宕,滇黔古驿道蜿蜒其中。城北15公里的谭家湾一带,五条游龙似的山岭,错落有致地环绕着葱茏幽静的崧岿山,历来就有“五龙顾胜”之说。崧岿山上,青松林立,古木参天;山脚,溪水清澈,小桥横卧。明朝中期,这里建了一座古刹,因其山形而称“五龙观”。传说清朝顺治年间,一位名叫善权的太监,出京四访名山大川来到谭家湾,见这里奇松翠竹,山水旖旎,恍若仙家圣境,便在此住下,削发为僧。他捐金献银,维修古刹,并取山上青松高大挺拔之意,将“五龙观”更名为“崧岿寺”。崧岿寺占地600多平方米,南向,由前、后殿,左、右两厢组成四合院。寺门前有护门双狮,用“银花玉”大理石雕成,造型别致,工艺精湛。山门前,列有15级踏道,中部辟为鱼池。进入古寺,殿宇宏阔。前殿为单檐硬山顶木结构,面阔5间,檐前悬挂“崧岿古刹”匾……[详细]
福泉古城垣
  福泉城墙位于贵州省福泉市城厢镇。福泉原名“平越”,是贵州开发较早的古州之一,秦汉置县,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始建平越卫土城,并设卫所。明建文三年(1401年)筑为石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指挥张能在古城西北开辟了一座小西门,将河流引入城中,称为“小西门水城”,水城河道桥孔上设放置铁闸的闸槽,适时可以开闸放水御敌,并解决人畜用水问题。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知府杨可陶、指挥奚同柱又在水城外增加了一个外城,长约170米,把河流的一段围进城来,以防止敌人断绝水源。福泉城墙是明洪武十四年(1381)修建的。起初是一座土城,到了洪武二十四年(1391),便改为石头城。古城墙周长4700米,墙高7米,厚3米。原先有4座石拱的城门,3座月城,即在城门外边还加上一个半“月”形的城墙,……[详细]
邓恩铭故居
  邓恩铭烈士故居坐落于荔波县城北向阳路21号,总占地面积1100㎡,总建筑面积397㎡,其中:故居86㎡,豆腐房9㎡,陈列室230㎡,游客服务中心72㎡,现故居馆藏文物达150多件(套),已拆迁完毕等待建设资金的空地500㎡;1979年中组部、中宣部批准为贵州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初故居修缮完毕,举办故居复原和邓恩铭生平事迹陈列,同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邓恩铭故居是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在上级党委、政府和省民委的关心指导下,始终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和创建活动,得到领导、群众和前来参观游客的认可和好评。主要活动措施是:一、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纳入重要工作内容成立故居纪念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领导和协调;将民……[详细]
红军强渡乌江遗址
  位于大乌江回龙渡口,两岸山势刀僻斧削,江水湍急,人称乌江天堑。1935年1月1日,中央红军从乌江南岸以仅有的一艘船抢渡乌江,奋勇击溃了驻守北岸的侯之担部队,成功地渡过乌江,顺利地召开遵义会议,从而揭开了中国革命历史的新篇章。 距离-县城45公里的乌江江界河渡口是通往遵义的主要渡口, 江面宽120多米,两岸悬崖绝壁,横亘天际, 形成“乌江天险”。1934年12月31日,“猴场会议”以后,中央红军立即作出强渡乌江战斗的决定。1935年1月1日,毛泽东、-、-等率领中央红军,经过3天3夜的顽强战斗,强渡乌江,击败黔军,向遵义挺进。该战斗遗址于1982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列入省级和州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县城以北48公里处的震天动峡谷,天下第一桁式组合拱桥--江界河大桥飞架山……[详细]
定边城万人墓
  万人墓位于明定边城(今龙场镇定塘)遗址西门外150米处,建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墓为石砌,封土高2米,周长19米。墓前有单檐硬山顶四柱三门牌楼式墓碑,主碑侧有耳碑四块,除右边最外侧的一块已毁外,其余均完整。主碑高3.05米,宽1.5米,中有月梁式栏额,额上横行阴刻“云蒸霞蔚”四字,高浮雕两幅,一为“双凤朝阳”,一为“二龙戏珠”。主碑正中竖行阴刻“定头诚被难众姓老幼男女遗骸之总墓”,左刻“嘉庆丁巳二月初一破诚被难”右刻“嘉庆已卯季春月寒食节吉旦”。两旁楹联,上联“廿余年吞凤饮露几忘当日遭劫恨”,下联“亿万载俎豆馨香岂料今朝乐安眠”。两侧次碑各高2.55米,宽1.05米,栏额书“呤风”、“唱月”,额上有云纹高浮雕,两块次碑刻有400余位死者姓名。次碑楹联,上联“几处蝼蛄今夜月”,下联“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