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旅游

云南省文物古迹介绍

小河三官桥
  小河村三官桥位于曲靖市马龙区张安屯街道小河社区小河村民小组东南500米处的张安屯。桥呈东北—西南向,横跨于张安屯河上。桥为石灰岩沙石横联拱券砌筑,单孔。全长34米、宽4.65米,桥面两侧置护栏,栏高0.55米、宽0.27米。桥面铺设大小、厚薄不一的石块。最大者长约1.2米,宽约0.7米、厚0.2米。桥拱高8米,孔径跨度14米。桥面中央凸显,东北面为阶梯和斜坡间杂,西南端为24级台阶。整体桥面起伏较大,仅可通行人畜,车辆无法通行。桥东北端3.8米处建有三元宫土木结构古建筑。建筑呈封闭型四合院,四合院内西厢房底楼现保存有三官桥记碑和泽及千秋碑各1通。2碑均为石灰岩青石质地。碑阳字迹刻画较浅,局部漫漶不清。三官桥碑立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碑文主要捐资修桥者功德及名录;泽及千秋碑立于中华民国7……[详细]
诸葛营遗址
  诸葛营遗址由诸葛营遗址、龙潭营遗址、三合营遗址组成。(1)诸葛营遗址诸葛营遗址位于楚雄州永仁县永定镇太平地村委会方山望江岭之顶,南距县城15千米,西距诸葛村约2千米。遗址平面呈“K”字形分布,尚存遗迹有土墙、墙基、壕沟、烽火台基础、石碓窝等。主墙残缺破损,高低不一,长356米,最高处3米,厚2.4米;西南面有2个烽火台,两道夹墙从烽火台连接到主体墙,夹墙大部分坍塌,仅余墙基,墙侧壕沟宽20余米,被淤泥掩埋;东南面原有两个碉楼,已完全坍塌,仅余基址。诸葛营遗址保存现状较差。(2)龙潭营遗址龙潭营遗址位于楚雄州永仁县维的乡阿者尼小村北约2.6公里的龙潭营山顶的蜿蜒山梁上,为一处清代遗址。该遗址分布在龙潭营、干海子、苏家梁子等多座相连的群峰梁子上,营墙两侧均为陡坡或悬崖。营墙东端始于苏家梁子,途经……[详细]
傣王宫遗址
  距允景洪城四公里,古名称为允帕钪,是昔日西双版纳最高统治者召片领(意为一方土地之主或地方王朝之王)司署——傣王宫所在地。允帕钪又名宣慰街,是西双版纳历史上兴盛一时的景陇金殿国(又名勐泐国)都城所在地。据史料记载,宋朝时西双版纳一带是大理国辖地。其时,西双版纳地区存在着许多傣语称为“帮”的部落,部落首领互争地盘,争战械斗不断,民无宁日。因此,大理国发榜招慕贤能勇士平息部落纷争,以封为一方之王作为赏赐。武艺高强、聪明过人的勐景真首领(今勐海县勐遮乡景真)帕雅真(意为武艺超群的首领)自告奋勇揭榜应招。采用了安抚、武力征服和兼并的方法平息部落纷争,使各部落形成联盟。 帕雅真统一了各部落后,被宋朝孝宗皇帝封为大将军。继后又批准建立景陇金殿国(勐泐国),宋朝皇帝赐予虎头金英仪仗武器、服饰,命为一方之王,……[详细]
灵云山革命烈士陵园
  灵云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昆明市嵩明县嵩阳镇山脚居委会灵云山法界寺三天门西南部。原位于县城东郊汉人屯村后小横山东南麓。2007年2月,迁至现址。1950年,新中国成立不久,嵩明县境内以王茂林、雷发春、孙桂芳等为匪首的一伙敌匪,同云南境内的国民党残余势力、恶霸、地主、反动会道门及社会游离阶层,互相勾结,组成股匪,扰乱社会秩序,抢劫商旅,残害干部群众,偷袭当地政府,妄图推翻新生的人民政权。为彻底剿灭敌匪,消除匪患,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15团某部奉命前来嵩明县执行剿匪任务。1950年7月14日,部队前往邵甸执行剿匪任务,在钻天坡与敌匪遭遇。激战中,杨德山等八名战士壮烈牺牲,敌匪仓皇逃遁。其后,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密切配合下,剿匪部队翻山越岭,迂回作战,经小新街荒田、梁王山白龙箐、杨林……[详细]
金平县烈士陵园
  金平烈士陵园简介:为纪念五十牺牲的革命烈士,1951年10月在金平城东北角金河畔建一陵园,命名“金平烈士塔”,后因城建发展需要,1965年12月,陵园迁至县城西北角,县第一中学后山于田梁子山包上,(位于东经103度13秒,北纬22度47秒,海拔1350米)更名为“金平县烈士纪念塔”,纪念塔高19、8米,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陵园扩建,更名“金平烈士陵园”。扩建以后烈士陵园分为前后(上下)两层,后层建有革命烈士纪念塔、纪念亭、花园等,塔下层有左右两侧记载着为解放金平光荣献身的刘健萍、王龙保、张文贵、周怀玉、邹家祥、王少云等烈士事略,纪念碑内芳名碑上刻有129位革命烈士的英名,前层为1979年扩建,增建了用大理石做的英雄纪念碑和左右两个亭子,纪念碑正面书刻:“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详细]
马嘉里事件和纪念碑
  十九世纪的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霸气的帝国主义国家,它的魔爪伸向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二十世纪前的中国清政府则是一个-无能的政府。英国人在巩固了对缅甸、印度的统治后,企图以印度、缅甸为基础,打开中国的西南大门,霸占中国西南各省,与已经侵占的东南亚各地连成一片。1874年英军上校柏郎率200人的武装由缅甸入侵云南。英国驻北京使馆的翻译马嘉里前往迎接。马嘉里沿途刺探我军政情报,绘制山川地形图。马嘉里与柏郎街头后于光绪元年(1875年)正月初十,率部队取道八莫——芒允路入境。英军行至中国境内红蚌河边,闻知边区军民已有联合抗击准备。马嘉里便自告奋勇带三个随从前往探路,柏郎率部随后。我边防守军腾越左营都司李国珍,故意放过马嘉里,已切断其与柏郎的联系。马嘉里14日晚行至芒允,宿住于寺庙中。16日在返回迎柏……[详细]
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罗平县城振兴街液峰公园内。由纪念碑、汪精卫夫妇石雕跪像组成,分布面积600平方米。纪念碑,坐西南向东北,青石质,由碑额、碑身、碑座和基座四部分组成。碑额为圆帽形。高0.7米。碑身为长方体。高1.76米、宽0.41米。正面直行隶书阴刻“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9个大字,右刻“中华民国廿八年元旦”9字,左刻“罗平县各界公立”7字。碑座呈梯形状。上底宽1米、下底宽1.1米,各边均高0.3米。基座呈正方形台面。台面四周均置石质方柱。通高0.57米、边长0.2米、柱距为2米,柱与柱间用铁链穿柱相围。基座占地17.31平方米。纪念碑保存完整,原貌尚存。但因长期风吹、雨淋、日晒,局部风化。汪精卫夫妇石雕跪像,2尊。黄砂石质地,均为赤身反绑跪像。汪精卫石雕跪像高1.1米、肩宽0.43米,跪……[详细]
208、西庄寺
西庄寺
  西庄寺西庄原名高老庄,,位于保山城北郊,距城约12公里。《西游记》中的主角之一猪八戒随唐僧西天取经之后就便了无踪影,在人间,没有留下多少专供人参拜的庙宇,可是在滇西隆阳区板桥镇西庄村现如今却有一个供有猪八戒泥塑金身的“八戒庙”,据说这西庄便是西天取经前猪八戒上门为婿的地方。据说,西庄原名高老庄,猪八戒当年为妖时就在高老庄一带活动。后来,猪八戒变作一农家后生,到高员外家上门为婿,不想与高小姐成亲后,那一副好吃懒做的猪相渐渐露了出来。为免生事端,猪八戒便与高小姐搬到了村后的小岭岗居住。经观音菩萨点化,唐僧西天取经路过此地时拜唐僧为师,与孙悟空沙河尚同保唐僧西天取经,高老庄也因此该名为西庄。八戒得道成仙后,村里人便在西庄为他建庙宇,塑金身,常年供奉,香火不断。现在,八戒的金身仍在西庄二王庙正殿门侧……[详细]
209、药师殿
药师殿
  药师殿供奉着一尊高1.6米的坐姿药师佛像。药师佛是梵文音译,全称是“药师琉璃光如来”,亦名“医王善逝”,“大医王佛”。药师殿坐落在崇圣寺上,崇圣寺的建于南诏时期,具体建造情况说法不一,《蒙段诸异僧》记载:“原崇圣寺初建于诏初,为诏王阁罗风与吐蕃国师赞错证盟处,为吐蕃使臣驻地。”两面药师佛,头顶为青色宝髻,双耳垂肩,身穿华丽佛衣,跏趺安住莲花台上,面相慈善,仪态庄严。一面双手作法界定印,一面双手作施无畏手印,青色宝瓶放置其上,宝瓶中蓄满甘露。整座佛像以红色格调为主,配上花朵与祥云,金光闪闪,富贵华丽。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分侍左右,容光焕发,彩带飘地,体态轻盈。大理国内史《大理国僧分五类》载:“蒙氏崇道敬佛,而于城西建八大寺、四道观。其中最壮观为崇圣寺,国师居寺中”。到了南诏劝丰祐时,重用海寿0师……[详细]
白马龙潭寺
  白马龙潭寺位于丽江古城南端狮子山脚,始建于清乾隆十九年,背靠狮子山,与山上之万古楼遥相呼应;寺前有一潭清泉,名狮乳泉,又称白马龙潭。寺外有三个用青石堆砌成的池子,潭水依次注入三个池中,这就是三眼井。地址:丽江市古城区新华街狮子山脚类型:寺庙门票信息:免费开放。……[详细]
达摩祖师洞
  在很早以前就是香客络绎不绝的佛教圣地了。维西县塔城乡其宗村是一个藏族聚居的村子,其环境可谓山清水秀,田园村舍倚山临江,掩映于各种果木的浓荫之中。村子东面约6公里处的高山,人称阿海洛山,因达摩祖师洞,又称达摩山。此山树木葱郁,山顶有巨型岩崖,达摩祖师洞位于崖壁上。此洞本为天生岩洞,藏传佛教传入迪庆后,民间传说达摩祖师在此山洞中面壁十年而成佛,在洞壁上留下面壁影像、留下顿足成洼圣迹,此洞由此便得名达摩祖师洞。大约在清初,信仰佛教的人们沿崖壁叠木为基,依洞筑成禅房数间,达摩祖师洞就成为佛教徒们朝拜的圣地和-的场所。清末,开始修建达摩祖师洞外的经堂和僧舍,其样式为沿悬崖叠木而成,据说修建过程历时三十年,足见其艰险之状和虔诚之心。这种在悬崖上建成的建筑,让人叹为观止。远远看去,仿佛悬挂于崖壁上的一种装……[详细]
法华寺石窟
  法华寺石窟是我国最南端的石窟群,位于安宁城东5公里的小桃花村。在洛阳山西侧的红砂石陡壁石岩上,有大理国时代的石窟石刻群雕。山腰林间平坦处,有唐代建造的法华寺遗址。此地众多的石窟佛像及碑文刻等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简介法华寺原名睡佛寺,以石窟艺术著称。位于安宁市城东五公里洛阳山麓。这儿林木葱笼,群鸟鸣啭,洞泉幽邃,岩壁如削。岩壁之上,古窟棋布,窟内雕凿石佛多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地区为数不多的石窟艺术之一,1965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理位置洛阳山又名鸡领,与西山仅一溪之隔,东西走向,中南凹进,原法华寺院即建于这凹进处的山岩上,与小桃花村遥遥相对,站在村南口向山腰望去叠翠丛中的屋宇清晰可见。介绍今寺院已毁,岩壁上面石窟尚存。近年内于寺院原址上,建有阔60米、进深……[详细]
汛上云峰寺
  原称圣武庙。位于会泽县娜姑镇云峰村东首的川滇古驿道旁。建筑坐北向南,依中轴线建有照壁、山门殿、圣武大殿、魁阁、观音殿组成二进院,占地面积4503平方米。现仅存照壁、山门殿、正殿(中殿)、东西配殿,占地面积1151平方米。照壁,位于山门殿前(南)8米处,长14.75米、宽1.5米、高2.8米,顶置两坡瓦屋面,正脊两端起翘,中部镶嵌彩色琉璃九龙雕塑,龙脊后中偏上部饰白色云纹,底部饰蓝色海水纹。山门殿,临街建在1石台基上,台阶前端两侧各置一尊石狮造像。殿为歇山顶穿斗与抬梁混合式土木构架。青瓦屋面,一底一楼。前檐两重,卷棚出厦,后檐为单檐。山门下层通面阔3间,明间为通道。山门后面楼层为戏台,台口前为院子,与正殿相对。戏台通面阔16.2米、进深为11.6米。一进院内有古柏、银杏树各2棵。古柏高18米、……[详细]
旧堡天水祠
  旧堡天水祠位于宣威市倘塘镇旧堡村委会大罗汉树村东北50米处。建筑坐西向东,由正厅、南北厢房和倒座组成四合院,占地面积约530平方米。正厅,建于高2.05米的台基上,单檐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青瓦屋面。3开间,通面阔10.15米。明间通面阔3.65米。左右次间通面阔均为3.25米、通进深7.8米。明间减中柱,前檐装18扇木格子门,檐下饰斗拱。正厅与南北厢房和倒座各3间形成封闭四合院,设台阶踏道与院落连通。南北厢房,重檐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对称布局,青瓦屋面。3开间,通面阔9.6米、进深4.1米。明间通面阔3.3米。左右次间通面阔3.15米。倒座,重檐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0.75米。明间通面阔3.65米。左右次间通面阔3.55米、进深5.4米。右次间前檐处为大门通往院落的通道……[详细]
官渡土主庙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云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土主庙位于昆明市官渡区官渡街道办事处官渡古镇内。土主庙始建于唐南诏时期,曾累兴累废,多次重修扩建。清朝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官渡街坊士绅及僧人等重建。辛亥革命前后,先后设区公所、初等小学、私塾等于内;“七七事变”后,又先后设省立官渡农校、私立云秀中学于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昆明第九中学亦设于内。土主庙内部设计为“八卦”形,组成四合大院附四小院,布局严谨,错落有致。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前后数天内,举办盛大庙会,闻名于附近的各州府县。1982年,政府投资重修了大殿,1983年公布为昆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后修葺一新,2003年公布为第七批云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8年中共云南省特委恢复成立后,建立了青年运动委员会,负责领导大、中……[详细]
南诏镇古建筑群
  南诏文化古街,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古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正式建县,定名“诏安”,意为“南诏安靖”。这里保存着许多古牌坊,如“关帝坊”、“父子进士坊”、“天宠重褒坊”等。此外,还有武庙、城隍庙、玄天上帝庙、东岳庙、朝天宫、文昌宫、慈云寺、澹园寺、功臣庙、青云寺、西觉寺、灵侯庙等十几座古遗景点。清晨的阳光,穿过东山顶上薄薄的雾霭,洒在古城的每一个角落。从大理巍山古城最北端一脚踏进南诏古街,恍如进入了梦里的另一个世界,让人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和喜悦。长长的街巷,青石板铺就的街面,高大的进士坊,青瓦黛墙青苔绿,屋檐鸟儿嬉戏,台阶兰草飘香……相对于群力门外车来车往的热闹景象,这一切都显得那么古朴典雅。这条古色古香的步行街,……[详细]
大仙人脚佛寺
  大仙人脚佛寺景谷的仙迹之多,是祖国名山大川中无以论比的,就云南所走过的8个地州60多个县市中,多数是人文景观,而景谷的自然景观中,随便屈指一数便可列举十多处。而且,永平大仙人脚仙迹不但很有名气,这里的故事不是口头传说,确是佛经经书实录记载的。景谷大仙人脚佛寺汉文傣文碑-云南普洱,云南普洱景谷县是一个汉文化与傣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地方,不少文物古迹反映出了这一点。在景谷县永平镇昔峨村大仙人脚佛寺内,就有一块汉文傣文碑。大仙人脚佛寺建于清乾隆五十年(妒85),傣语称“坝0贯”,属南传上座部佛教,此碑是大仙人脚傣族佛寺的建寺碑,石碑高3米,宽1.5米.石碑正面有阳刻高1.5米,宽1米的大“佛”字。石碑背面。刻有用傣文横书阴刻的碑文,记述傣历1136年(1774)属蛇年的七月二十六日属蛇日中午时……[详细]
杜文秀墓
  杜文秀墓位于大理市七里桥乡下兑村。创建时间:建于1917年纪念价值:为杜文秀女婿张志勋所建。1856年,在太平天国运动的推动下,滇西爆发了回、汉、白、彝各族人民的反清大起义,回族杜文秀被推选为“总统兵马大元帅”。起义军攻下了滇西、滇南的53座城池,所到之处,“杀官安民”,军纪严明,大展生产,减轻税赋,重视民族团结,深受群众的拥护。但在太平天国失败后,清廷集中兵力进攻,大理政权日见危急。杜文秀为了力挽狂澜,亲率10万大军东征昆明。由于指挥不当,围城一年多还未攻下,清军援兵渐至,只好退守大理。1872年11月26日,杜文秀在重兵围城之下,为救城中数万百姓免遭-,在全家服毒后吞下孔雀胆,穿上大礼服,令人始至清军大营而死,年仅49岁。坚持达18年之久的滇西农民大起义逐告失败。构造特点杜文秀墓侧面为长……[详细]
219、西寺塔
西寺塔
  西寺塔又名慧光寺塔,立于东寺街中段西侧,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与东寺塔对峙,一起历经昆明风雨,曾多次修葺,是古老文明和文化的见证。在二月的梅花和烟雨中,“双塔烟雨”成为明清时的“昆明八景”之一。西寺塔是13级四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高约40.5米。始建于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年),历时30年方建成。1984年修葺时发现刻有南诏字号“天启十年”(859年)的砖刻。也证明中原烧砖技术,南诏时已传入昆明。塔设金刚塔基三层,塔身第一层南面辟券门通塔内,塔内设方井小室通顶部,室内有木梯可登临塔顶层。塔从第二层开始,以奇偶数层交错设佛龛和券洞,佛龛雕菩萨坐像,券门起通风透光作用。塔身挑檐浮雕,外形优美,体现了唐代古塔流畅、雄伟的建筑特点。塔顶为铜质塔刹,高5米,由相轮、伞盖、牟尼珠等组成。作为云南古塔的……[详细]
南算奘房
  南算奘房(原名为“奘崩龙”,意为“德昂佛寺”)位于德宏州盈江县弄璋镇南算寨。据口述调查材料,该佛寺是德昂族留下来的,现在为傣族群众所使用的佛寺。南算奘房是典型的干栏重檐式木结构佛寺,这是根据盈江天气炎热、雨季长、潮湿严重的实际而采用的建筑形式。这种建筑形式一是透风、凉爽,人不易得病;二是楼板比地面高,可延长木板寿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大殿坐西向东,呈正方形,面阔三间,进深五间,于北侧开侧门一道,建筑面积222平方米。佛寺原基柱距地面很高,人可在下面行走,牛群也常在下面乘凉。大殿内的挂枋拱木上有双凤朝阳、二龙戏珠、龙凤呈祥及牡丹花卉等精美的雕刻图案,明显是受到明清以来汉式建筑装饰风格的影响。寺内还保存着一面德昂族遗留下的做工精巧的大木鼓,鼓头直径1.22米、鼓尾直径1.05米、鼓围周长3.9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