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旅游

    云南省文物古迹介绍

    滇桂黔边纵司令部驻址
      滇桂黔边纵司令部驻址位于罗平县板桥镇乐岩村中。旧址坐北向南,为三房一照壁合院建筑,占地面积418.1平方米。正房,重檐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1.8米、进深7.1米。屋顶施青灰筒板瓦覆盖,屋基为青石,墙体为土基砌筑。正房明间前设9级青石台阶。明间后部设木质楼梯。东、西耳房,重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东耳房3开间,通面阔12.3米、进深5.1米,明间底层设进院通道。外建石质月拱门,高2.5米、宽1.6米、厚0.78米。门顶部左行横书阳刻“源远流长”4字。西耳房2开间,通面阔8.8米、进深5.1米。耳房二层前檐下均设护栏,山墙处各置枪眼1~2个。照壁,位于天井正南,石砌。通长10.1米、高2.15米、厚0.87米。天井呈不规则形状,青石铺砌。旧址房屋建筑始建于中华民国早期,为当地商……[详细]
    广通文庙
      广通文庙位于禄丰县广通镇广通村民委员会,广通小学内。又名黉宫。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明、清两代在故址上重建,补建十次,现存文庙为清同治四年(1865年)建。文庙坐北朝南,原有前后两院,呈长方形,有众多建筑群。现仅存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泮池上原有石拱桥,名“月弓桥”,桥两头各有双狮、双象护桥,现仅存桥南两狮,桥已毁。大成门(又称敬和宫),面阔3间,进深2间,为单檐歇山顶一层建筑,采用五梁过架式木结构。前后檐均有三层斗拱支撑,拱、翘、昂上雕刻鱼头、象鼻、三浮云、菊花头、龙戏珠等;东西墙基须弥座上有浮雕,构图精美。大成殿面阔5间,进深3间,为单檐硬山顶,九檩前檐廊建筑,采用抬梁式与穿斗式木结构。前檐由四层斗拱支撑,斗拱上雕刻有二龙抢宝、凤凰、三浮云、蚂蚱头等纹饰。广通文庙按明、清两……[详细]
    姬家老城遗址
      姬家老城遗址位于宣威市田坝镇龙家村委会乐肥座村西600米处的山顶上。姬家老城与姬家小城南北相对,地势比小城高约16米,两城相距约700米。老城城墙用石灰石砌筑,绕山顶边缘一 周,总长约1800米,占地约94000平方米,为南北长、东西窄的不规则长方形。遗址东、南两面城墙均临城外陡坎,大部分为响石堆砌,不甚规整,西面城墙较为规整,大部分为双层,保存相对完好。北面城墙支砌则较为简单,为毛石支砌,采用石料较差。据调查,历史上老城与小城同为姬姓土司所建,但此城尚未完工便已放弃,城内除少量近现代生活遗迹外,未发现其余设施和生活遗存。据中华民国《宣威县志稿》记载,安土司统治沾益州(即今宣威)时期,辖有48营火,土营目有姬营和得夹 2处。又在本志《雍乾后汉夷杂处大概图》中所示,姬营所处位置即现姬家老城位置……[详细]
    海潮寺森林公园
      海潮寺森林公园位于四营乡大山哨村后大鼎山,此地林木葱郁,潭泉处处,环境优美,置身山上,放眼北眺,嵩明坝子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山北麓有一溶洞,洞宽20-30米,高约30米,纵深约1000米,分上、下两宫,总面积约5700平方米。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晶莹闪烁,玲珑剔透,经初步开发,更加奇观迭出,气象万千,引人人胜,被誉为水晶宫。这里,古有海寺,始建于明代,为嵩明八大寺之一。后因年久失修而渐倾坍,20世纪60年代,仅存遗址。1997年,四营乡政府及其所属海潮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决定利用大鼎山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和海潮寺的历史文化影响,用9年时间开发建设森林公园,发展旅游事业。规划公园占地1.5平方公里,设5个景区,即山前垂钓娱乐景区;寺观、溶洞景区;孔明泉景区;白龙潭游乐区;小海子水库水上乐园。一……[详细]
    勐旺塔及西北塔
      勐旺塔及西北塔勐旺塔和西北塔位于临沧市临翔区,是当地重要的佛教活动场所。勐旺塔位于临沧市临翔区章驮乡勐旺村境内的忙公山顶上,塔高16.6米,砖石结构,呈八边形;西北塔位于临沧市临翔区忙畔街道办事处忙令社区西河边的团山顶上,塔高约15.7米,由塔基、7层塔身以及塔刹组成,砖石结构。勐旺塔及西北塔始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临沧的重要标志,是我国西南民族地区南传上座部佛教建筑中保存比较完整、艺术价值较高的早期佛塔。2013年5月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勐旺塔及西北塔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塔身装饰素雅,纹饰以花卉为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两塔型制虽为缅式,但也受汉式密檐塔的影响,是傣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有机结合体,体现了明代建筑艺术、宗教文化的最高成就,是研究上座部佛教史、民……[详细]
    周建屏将军故居
      位于云南省宣威市倘塘镇倘塘村委会下街村23号,现由周建屏的侄孙周树南、周才明、周宏卫3家居住。周建屏,名宗尧,字兴唐,又名子炎。1892年8月26日出生在宣威县倘塘村,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他早年投入滇军,曾参加过辛亥革命、倒袁护国起义和北伐战争。1927年经朱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八·一”南昌起义;1929年被派到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根据地工作,先后任江西红军独立第1团团长、独立团改编江西红军独立第1师师长,独立师整顿扩编红10军军长;1933年3月,在闽浙赣省的第二次全省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当选为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5月,在闽赣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省革命委员会执行委员;10月,任红19师师长、红军独立24师师长并率军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战斗;1934年2月……[详细]
    永平新光遗址
      永平新光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永平县城东部的新光街两侧,新建的东西大街(博南路)横穿遗址之上。总面积40000平方米。该遗址发现于1993年5月,客运站、交警大队建房挖基槽时,掘出大量陶片、石器等,后经州文物管理所调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复查,确认为新石器时代遗址。12月4日,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理州文物管理所等机构领导及专家共同现场考察了遗址,为此,省州文物部门及县人民政府决定按照《文物保0》的规定,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坚持“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有利于城市建设”的原则,配合基本建设进行发掘。并依法向国家文物局申报该遗址的抢救发掘。先后发掘五次,长达三年之久,共发掘2700平方米。考古队由省州县三级联合组成。第一期:发掘工作于1993年12月16日开始,进行东大街南……[详细]
    芒约雷奘相奘寺
      芒约雷奘相奘寺位于顺哈村西北25公里的山丘丛中,创建于13世纪中晚期,曾于1880年、1984年重建。为德宏上座部佛教传入初期首建的佛寺,是东南亚八大奘寺之一。据傣佛经记载,雷奘相是佛祖在瑞丽主要休憩、修行、布道的地方。旧奘寺为砖木结构,木构架为抬梁式,面阔三间,进深六间,坐西向东。2012年8月该寺在原址上重建。东南200米处,建有一座6米多高的金象群塔(原为白象塔)。1982年在该寺范围内出土明代烧制的红砖和新石器时代石斧,1990年又出土唐代碳化蹈谷及战国时期的陶片。2001年在该寺老塔基底出土了300多件形制独特的铜、陶制佛像。奘寺大殿前坡下的文化层东西长约200米,南北长约50米,面积约10000平方米。地层堆积厚约1.4米,从上至下分为4层。第一层为红褐色土,厚约40厘米,夹现代……[详细]
    红九军团水城扩红遗址
      位于会泽县金钟街道水城社区西北约100米万额山脚。遗址由扩红雕塑、扩红广场、陈列馆组成,占地面积4446平方米。雕塑坐东向西。长18米、宽6米、高11.7米。雕塑上面共有10个人物图案,形态各异、栩栩如生。1935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第九军团攻克宣威后,接到中央军委迅速离开宣威,向金沙江进发,渡江北上的电令。4月30日,红九军团在军团长罗炳辉、政治委员何长工的率领下,离开宣威楂格,从梨树丫口进入会泽县境,渡过牛栏江,次日到达者海坝子,在者海老街宿营1日,开仓济贫。5月2日兵临会泽城下。3日,攻克会泽古城,红军处决了伪县长杨茂章、劣绅刘善初,筹款10万银元,骡马上百匹。红军除恶济贫,深受当地贫苦百姓的欢迎和爱戴,政治部主任黄火青带领红军战士进行革命宣传。会泽青年群情激昂,争先恐后踊跃报……[详细]
    张冲故居
      张冲将军故居,又称崇山别墅,位于盐厂东南1公里的小庙山上,建于1943年,由正房、厨房、佣人房、营房、厕所等5幢房屋组成。故居以1幢主体二层建筑为主,为欧式建筑,前半部分呈弧形,屋顶为混泥土浇筑平顶,后半部分为传统的砖木建筑;房前及两侧有近400平方米混泥土夯筑的停车场;房后紧邻1幢一层三间砖瓦平房,此房有门与前建筑相通;主体房内有主卧室、书房、保卫室、会客厅、会议厅、卫生间、地下室、暖厨等设施。整个建筑群周围古树参天,俯瞰整个一平浪盐矿厂区、街区景象尽收眼底。历经风雨的洗礼,故居土黄色的墙皮已经出现脱落,窗棂的漆也渐渐褪色,推门进去,从一楼到二楼,除了屋子和门窗被修复过,已经没有任何的物件和资料。浏览完房屋,我们坐在停车场边的石凳上歇息,聆听老树在风中吟咏,往事依稀,时光斑驳。张冲将军被誉……[详细]
    271、段功墓
    段功墓
      功墓,位于祟圣寺三塔西面,东距干寻塔350米,经三塔文管所1996年8月征崇圣寺遗址区120多亩土地后,已归三塔文管所管理,并按《崇圣寺三塔文管所保护建设规划》分步实施段功墓的开发利用。段功为第五代大理总管段隆之孙,初为蒙化(今大理巍山)知府,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段光为大理第九代总管。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农民起义领袖明玉珍及其弟明二率兵3万攻占中庆路(今昆明),梁王巴匝拉瓦尔密逃奔楚雄。段功发兵打败了明二,梁王为感激段功救驾之功劳,拜段功为平章政事(丞相),并将其女阿盖公主许配于段功为妻。明代以后,据地方志称段平章墓,原为圆形土丘,直径约8米,高2米,上立石幢,现仅有土丘,墓幢已毁。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七月,梁王听信谗言,疑段功有“吐金马,咽碧鸡”之心,授意阿盖用孔雀胆毒死……[详细]
    黄武毅公祠(黄公祠)
      黄公祠全称为“黄武毅公祠”,现位于五一路黄公西街毓英小学。原为尽忠寺,1918年为祭奠云南辛亥革命的先烈黄毓英,改为“黄武毅公祠”。黄毓英(1885~1912),字子和,云南会泽人。早年留学日本,是中国同盟会云南支部的骨干之一。1909年到昆明,建立同盟会机关,积极参与组织发动起义。重九之夜,与李鸿祥等在北教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并冲锋在前,首破北门,建“光复首功”。云南光复后,随军援川,回师途中,在贵州思南被刺身亡,年仅28岁。云南都督府为表彰黄毓英在辛亥革命中的功绩,追谥他为“武毅公”,蔡锷亲自撰写了“黄武毅公墓志铭”,孙中山先生赠了“忠烈千古”的匾额。先设灵位在圆通山下忠烈祠祭奠,1918年设“黄武毅公祠”,并将祠堂两边的街道命名“黄公东街”和“黄公西街”,以资纪念。原祠堂大殿系歇山顶……[详细]
    腾冲李氏宗祠
      李氏宗祠建于1920年,发起者为李氏第十七代裔孙李曰垓(即艾思奇父亲),全部工程历时六年才完成。宗祠坐落于水碓村与刘氏宗祠之间,占地约四千平方米,背枕山坡,面向来凤山,依山势而建,雄伟壮观。由正殿、两厢楼、二门、前天井、大门及两月宫门组成。从大路起步直达殿堂九重台基,石磴一百余级。拾级而上至台阶转折处为两道石拱门。接着拾级而上至月台,再上是雄伟的三开间牌楼式大门,穿过前天井进入眼前的大殿及两侧三面回廊重檐歇山式厢楼。以布局宏伟、地势高峻、视野宽阔、风景优美而著称。李氏宗祠建盖时期最晚,民国九年(1920)动工,十四年完成,木料全部用腾冲上等楸木,建筑规模气势为和顺宗祠之最。殿前水池于二十二年裔孙生络祖(春、荣、贵、森)继(彦、文)新建,池上还有民国云南省第一殖边督办李曰垓于癸酉秋(1933年……[详细]
    274、朝阳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朝阳楼
      朝阳楼城门占地2312平方米,城墙从南至北长77米,从东至西宽26米。城门依地势筑于高岸,楼阁又起于两丈多高用砖石镶砌的门洞之上,楼层高24米,为三重檐歇山顶。檐角飞翘、画栋雕梁、巍峨挺拔、气势雄伟。三楼屋檐下悬挂着“飞霞流云”、“雄镇东南”的巨字匾额,是唯一幸存的清代四大榜书之一。檐角挂有铜铃,每当秋风送爽,铃声在清风中清脆悦耳。春夏之间,万千筑巢于檐下的紫燕绕楼飞鸣,呢喃之声不绝于耳,景致蔚为壮观。城楼上木雕屏门雕镂精细、奇丽华贵、人物形象生动、透雕三层,堪称精品。雍正《建水州志》载:“东城楼(朝阳楼)高百尺,千霄插天,下瞰城市,烟火万家,风光无际,旭日初升,晖光远映,遥望城楼,如黄鹤,如岳阳,实为南中之大观。”有“雄踞南疆八百里,堪称滇府第一楼”的美誉。建水的标志性建筑物——“雄镇东南……[详细]
    羊街磨盘寺会谈旧址
      羊街磨盘寺会谈旧址位于寻甸县羊街镇甸龙村磨盘山上,1949年5月卢汉派代表龙泽汇与边纵副司令员朱家璧举行第一次会谈。这次会谈使“边纵”在政治、军事上争取了主动,为和平解放云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革命形势的发展促使卢汉政治态度发生明显变化。5月,中共中央电复周楠、庄田并华南分局,指出:“卢汉如决心发动反蒋,在可能条件下,我可以一部武装队伍配合卢汉消灭蒋匪势力。但除此外不可订立任何条件,不可接受任何约束”,“云南局部和平问题,应要卢汉派全权代表直接到北平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谈判”。根据上级指示,5月下旬,“边纵”部队副司令员朱家璧、支队政委许南波、代司令员杨守笃和卢汉代表龙泽汇在寻甸羊街磨盘寺举行第一次秘密谈判,商榷云南和平解放事宜。这次商谈“没有直接谈起义问题,……[详细]
    276、抹阁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抹阁桥
      原名龙凤桥、酉集桥。位于富源县黄泥河镇龙潭村委会小营脚村东2000米处。桥东西横跨于滇、黔两省分界的黄泥河上。桥为青石拱券纵联砌筑,共3孔。全长40米、桥面宽5米,距水面高35米。桥面略凸,两侧设高0.6米、厚0.3米的条石护栏。护栏两端各置1对高1米的石柱及1对高0.4米的小石狮。桥墩利用河两岸天然石灰岩巨石加以砌筑。桥孔大小不一。大孔呈半圆形,孔径跨度18.6米;两侧泄洪小孔呈圆形,直径各为4米。桥拱两侧桥楣上方均阳刻太极图案,拱顶中央安设铁质避邪宝剑。桥西端引桥边立有1991年竖立抹阁桥碑记1通和县级、市级文物保护标志碑。据光绪《平彝县志》及建桥碑记载:桥始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竣工于嘉庆十年(1805)孟夏月上旬癸酉日。“癸酉”属鸡,故桥称“酉集桥”。传统文化中,鸡为“凤”,河……[详细]
    惠光寺塔和常乐寺塔
      东寺塔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书林街南段。原在常乐寺内,常乐寺称东寺,故名东寺塔,常乐寺早毁。西寺塔位于东寺街南段原慧光寺内,慧光寺称西寺,故名西寺塔,慧光寺已毁,仅存寺塔。常乐寺为四方形十三层密檐式空心砖塔,高40.57米,底层南面辟门,从第二层起檐上四面均开有券洞,每洞内置石雕佛像1尊。塔的顶宝上立有4只铜铸金翅鸟,故又称金鸡塔。与西寺塔东西遥相对峙。慧光塔现塔通高35.54米,塔形与大理崇圣寺塔主塔相似,为四方形、十三层密檐式空心砖塔。砖上有汉文、梵文经咒和窑户印模。虽经历代较大修葺,仍不失原有形制。据史书记载,东寺塔与西寺塔同为唐代南诏弄栋节度使王嵯颠所建,始建于唐太和三年(829年),历时30年,于大中十三年(859年)竣工。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昆明地震,东寺塔倾塌。现存东寺塔为清光……[详细]
    范石生旧居及范石生墓
      范石生旧居位于昆明西北王家桥红联小学旁,建于1917年,系范石生1916年底由驻川滇军第六师参谋长任上辞职回滇时所建。当时他与同事钱开甲共同合买了昆明西郊王家桥的八十多亩田地,并建屋居住,躬耕垄亩,自行劳作,在此隐居近三年,至1920年调任驻昭通的靖国军第十六团团长,方始离开。房为土木结构二层楼房,坐东朝西,占地325平方米,平面布局为“凹”型,正房五间,南北耳房各两间,悬山顶,外走回廊,建构简朴但举架尺度较大,几无装饰。西南联大教学楼和援华美军空军招待所旧址范石生(1887~1939),原名石僧,字小泉,号小翁。云南峨山县人。1909年考入云南讲武堂丙班,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参加重九起义和临安起义。护国战争中,任云南护国军第一军东路军参谋长兼第一团团长。后历任驻川滇军第六师参谋长、滇军第十六……[详细]
    尖山武装起义遗址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马路乡尖山村弯子小组新房子自然村西北角处。 1948年初中共会泽支部派地下党员赵绶先到尖山开展-工作。2月,按照省工委的指示,成立中共会泽县特别支部,并增派党员到会泽工作,加强对会泽武装斗争的领导。3月,党组织派中共地下党员费跃等人到尖山组织武装工作。该遗址当时作为地下党组织活动、组织武装起义的秘密集聚地之一。 1948年7月8日,经中共会泽地下党的长期工作,以-对象金绍清为基础的150余人,在会泽火红桥边六举行反蒋武装起义。为配合火红起义,费跃组织发动尖山的祖万忠、祖维新组织了约150人、30条枪的队伍举行武装起义,攻打一户地主,并在江底伏击了从昭通赶往会泽的保安团的1个营。同年12月2日(农历冬月初二),经上级批准,党员李长彦组织尖山第二次反蒋武装起义,起义武装……[详细]
    280、护国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护国桥
      护国桥,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护国路中段,桥长23米、宽17.5米,是一座中西合壁古朴典雅的双拱石桥;护国桥属于与护国运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历史纪念性建筑;护国桥与护国门、护国路均建于1919年,被称为纪念云南护国战争胜利的三大工程;护国桥不仅是个纪念性建筑其自身的建筑风格也反映了我国传统双孔石桥的桥梁建筑风貌,同时也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融入了西方建筑文化。于2003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护国桥,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护国路中段,为昆明市内重要的交通桥梁,桥身两侧为两个下沉式的小广场在2000年建成时,是市中心的一个公共设施和公共景观。护国桥位于护国路中段,始建于1919年,为纪念1915年云南首义讨伐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运动而得名,桥长23米、宽17.5米,是一座中西合壁古朴典雅的双拱石桥;2……[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