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旅游

云南省文物古迹介绍

81、三清阁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清阁
    三清阁位于昆明著名的西山区景游览区的最北端,是通向龙门风景点的门户。这里山崖险峭,石峰高耸,苍松翠柏之间一条人工开凿的石道蹬的石道蹬梯沿石壁陡岩缝隙间蜿蜒。这里是观望山下五百里浩瀚滇池风光的最佳处之一,也是寻古探幽之所在。以山道险奇而论,这里也算“之最”;  三清阁始建于元朝,原为梁王避暑行宫,古称避暑台,后元末兵战不断,烽火四起,此山逐渐走向荒废残破;  明朝正德、嘉靖年间,世袭黔国公沐氏富豪捐资,由滇池摆渡村人李应举在此兴建海涯寺;因寺上有石形似罗汉,因此海在寺又称罗汉寺。到清朝道光年间,有关方面再次组织工匠沿着此段险峭悬崖重新修建楼阁,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以三清阁为主体的九层十一阁的建筑群。远远望去,层楼叠宇,凌空欲飞,景致颇为壮观;  三清阁是道教的所在地,道教在云南源远流长。南诏与……[详细]
马哈只墓碑
  马哈只墓碑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昆阳镇月山郑和公园内,居坡面西,背依滇池。据《故马公墓志铭》载,墓主马哈只,云南昆阳人,生于元至正四年(1344年),卒于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享年三十九岁。马哈只生前曾朝拜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娶温氏为妻并生有二男四女,其中次子即为郑和。永乐九年(1411年),郑和在第四次出使西洋前不久回乡祭扫。这段经过,刻记在《故马公墓志铭》碑阴右上角“马氏第二子太监郑和,奉命于永乐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到于0坟茔祭扫追荐,至十二月吉日回还。记耳。”但字迹漫漶,大都不可辨认。郑和的祖父和父亲均名“哈只”。按伊斯兰教的习俗,“哈只”是人们对朝觐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的人的尊称。中文“哈只”一词,本由阿拉伯语音译过来,意为“巡礼人”,即朝圣者。由于郑和幼年离家,对父亲的真实姓名可……[详细]
黑龙潭古建筑群
  黑龙潭古建筑群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大研(丽江)古城北隅,象山西麓。黑龙潭由象山石灰岩溶地下水和玉龙雪山麓洪积扇地下水形成的涌泉,纳西语称“古六吉”,意为“九龙水”,又称玉泉,汇集成潭。清乾隆二年(1737年)于潭畔建龙神祠,乾隆帝曾题“玉泉龙神”匾额。潭畔建有三重檐的得月楼及五孔石拱桥锁翠桥。黑龙潭古建筑群是古代有名的道观,相传为汉代黑水祠所在地。黑龙潭由两组道教建筑群构成,隐于绿荫深处的龙泉观称为上观,临于碧潭深水黑龙宫称为下宫。此外,黑龙潭里还有三株久负盛名的古树,即唐梅、宋柏和明茶。黑龙潭过去一直以此厅水胜潭和希木为主要特色,并称黑龙潭“四绝”。前后两池池水相通,中间以石桥为界,左边是浑水潭,右边是清水潭,它就是黑龙潭。奇妙之处就在于清、浑二潭是连通的,实际上就是一个潭,即黑龙潭。但两池的……[详细]
安宁曹溪寺
  曹溪寺位于安宁温泉西侧1千米,地处龙山东麓。寺南有珍珠泉,北接“三潮圣水”,坐西向东,俯瞰螳螂川,与“天下第一汤”遥遥相望。曹溪寺建于宋代大理国时期,寺内建筑现存大雄宝殿、后殿、钟鼓楼等。曹溪寺乃具有宋代建筑风格的古寺,这是上世纪40年代初,建筑学家梁思成游寺的观感。该寺大殿正面“西方三圣”(阿弥陀佛中坐,观音、大势至两菩萨左右胁侍),壁后“华严三圣”(释迦中坐,文殊、普贤胁侍)木雕像,1956年经全国佛协副会长周叔伽鉴定,乃宋代遗物。据此可以认定,寺始建于宋代大理国时期。曹溪寺早期情况,文献中未见提及。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五叶禅师道成重修寺宇后,请留居寺内的杨慎写了《重修曹溪寺记》(碑现存后殿)。杨氏指出:此寺是佛教禅宗六祖慧能的道场,和慧能驻地的曹溪水借喻“法流”一脉相承,接着就……[详细]
南北小塔
  崇圣寺南、北小塔,在大塔西南、西北两面,均距大塔70米,与大塔成等腰三角形,始建于大理国时期。两塔各高42.20米,为10级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下有二层台基,下层长20米、宽20米、高0.9米;上层八角形,每边长5.65米,高1.45米。塔身每边长3.97米,壁厚4.4米,中空80厘米。从塔底直通第七层,内架十字形木架。木架正中有直径2.5厘米的方孔,孔中放木轴一根,为建塔时立的中心柱。塔身用砖叠砌出塔檐10层,在各层塔檐之上又用砖砌出模拟木结构建筑的斗拱、平座。各层平座、塔身外面砌出各种佛教崇拜物,第一、三、五、七、九层的平座外饰莲瓣纹,塔身各面正中分别交错饰凸起的宝瓶、彩云托塔。其左、右饰亭阁式、楼阁式注塔,八面转角外饰倚柱。塔斯社刹自下而上依次为覆釜、宝瓶、火焰珠。伞盖、葫芦状火焰珠……[详细]
盐津僰人悬棺
  棺葬是古代一种比较奇特的葬式:在江河沿岸,选择一处壁立千仞的悬崖,用我们至今仍不知晓的方法,将仙逝者连同装殓他的尺棺高高地悬挂(置)于悬崖半腰的适当位置。葬地的形势各异,归葬的个体方式也略有差别:或于崖壁凿孔,椽木为桩,尺棺就置放在崖桩拓展出来的空间;或在约壁上开凿石龛,尸棺置入龛内;或利用悬崖上的天然岩沟、岩墩、岩洞置放尸棺……人死了,要找个归宿,要为失去灵魂的躯壳找一个妥当的安置办法,从这个意义上讲,悬棺葬和土葬、火葬、水葬、-等等葬式一样平常。然而,凝神屏息想想:一口沉甸甸的尸棺,一具冷冰冰的尸骨,怎么会“飞”到那高高的悬崖上?尸棺的主人是谁?我们有限的智慧还难以解读这用千年的沉默写下的寓言,梦魇中便无法逃避悬棺的阴影。有这样一侧以轶闻:1933年,一位姓陈的地方官为了探究僰人悬棺的奥……[详细]
赛典赤·赡思丁墓
  赛典赤·赡思丁墓有二处:一处是位于昆明北郊松华坝马耳山马家庵村的真身家;一处是位于昆明城东民航路五里多小学内的纪念家。真身家呈长方形,面南背北,下部砌石,上部封土,高1·8米,长2·6米,宽1·4米。墓有前方为其子纳速刺丁墓,墓形相同。清咸丰以前,墓下有石垒台基,四周有护栏,并建有清真寺、八角亭,植有巨柏,还有二三十家回民种田守墓。自成同年间(公元1856-1873年)回民起义后,守墓回民被杀,寺、亭、墓也遭毁坏。1987年,赡思丁父子墓得以修复,重立墓碑。为供人们凭吊,清康熙二十八年至三十三年(公元1688一1693年),总督范承勋、巡抚王继文又在当年通京的古道上建了一座纪念家。咸丰年间,墓亦毁于战火。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昆明保延梁任地方自治长时,倡议重修,中经护国运动,地方经济措……[详细]
瓦石悬棺
  瓦石僰人悬棺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长安乡瓦石行政村棺木崖和白虎岩上,与四川省珙县僰人悬棺相同。棺前为林凤河瓦石段。由于大量朽坏脱落,现悬棺3具,复制4具后计7具,民间传说为何姓“白人子”墓。明代以前遗物,石上凿孔,插入厚木,棺凌空横置木上,任凭风吹雨打。挂于数百米悬崖绝壁上,是神秘和求知的象征。目前悬棺虽然经过部分整理,但原貌基本尚存。2000年,已由奥地利王妃出资进行保护。从山下仰望万仞绝壁上的悬棺,给人的绝非是神秘和震撼的感觉。僰人的消亡僰人——亦称都掌蛮。在历史上长期活跃于川滇黔三省的交会的“叙南六属”之地(即今宜宾兴文县、长宁县、高县、珙县、庆符县、筠连县、昭通威信县、盐津县),自古以来是“西南夷”中的一支强悍民族。经先秦、西汉、魏晋,历唐、宋、元、明诸代,凡典籍文献涉及西南民族问题……[详细]
西山坝南诏城址
  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南诏与唐王关系亲密友好,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对双方的经济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唐西川节度使牛从在其《报坦绰书》一文中说:“我大唐德宗……悯其倾诚向化,率属来王,遂总诸蛮,令归君长,乃名诏国,永顺唐仪,赐孔子之诗书,颁周公之礼乐,数年之后,霭有化风,变腥膳蛮貊之邦为馨香礼乐之域”。唐王的目的,就是要以中原的文化思想来改变南诏文化。以至唐王朝大力资助南诏青年到中原学习,直接免费向南诏子弟传授中原文化。继而使南诏子弟“习书算,就业辄去,复以他继,如此垂五十年,不绝其来,则其学于蜀者不啻千百”。(参见牛从《责南蛮书》)。在贞元十年后的50年间,一方面是由于唐王朝对南诏文化政策比较优惠、开明,同时南诏虽成为强大的国家,但仍虚心学习先进的文化,因而派大批青年到成都乃至……[详细]
丽江金龙桥
  金龙桥又名梓里江桥、梓里桥,号称“金沙江上第一桥”,位于云南丽江市永胜县和古城区之间金沙江上,东连永胜,西接鹤丽,东距永胜城150余里,西距丽江城约80多里。建于清代光绪六年(1880年)正月,由提督蒋宗汉捐资建造,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长江上现存最古老的桥梁。2006年被列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龙桥是万里长江上架设较早,而保存至今的铁索桥,曾有“万里长江只一桥”的称喻。铁索桥飞架高峡深谷,凌空垂悬于金沙江激流之上,犹如彩虹卧波,金龙腾空。桥西岸为巍峨险绝的高山,若刀劈斧削般的绝壁逼临金江;桥东岸为梓里坡,山势较缓。此桥自建成起讫20世纪50年代末丽华公路树底桥建成通车之前,一直成为丽江东路驿道的必经咽喉,维系着江东永胜、华坪、宁蒗三县至川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梓里金龙桥桥面……[详细]
保山光尊寺
  地点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世科村后山梁建设时间唐天宝二年(743年)特点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合一的庙宇简介该寺坐东向西,依山建成七进五院,共有建筑物23幢,占地9000平方米。建筑物样式分为三类,其中由西至东分别为山门、过厅(附厢房)、文昌宫(北附翠微楼)、大宝殿(附厢房)、观音殿、斗老阁、瑶池楼、戏楼为抬梁架重檐歇山顶殿宇,其余建筑物均为穿斗架硬山顶平房。这些建筑物多数用材粗大,且不事雕琢粉饰,既给人以高大雄奇的印象,又处处显示出粗犷古朴的韵味,是保山现存规模最大的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古建筑群。集中了保山乃至整个滇西汉族地区自元、明以来,保山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合一宗教建筑的风格和特点,具有很高的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价值和科学文物研究价值。全国也比较少见。1984年12月光尊寺被列为保山市……[详细]
金钟山文昌宫
  位于会泽县古城街道堂琅社区晓众村金钟山顶部。建筑依山势起伏而建,以牌楼、魁阁、戏台、过厅、正殿为主体建筑,东西厢房、东西耳房、回廊为附属建筑组成群。分布面积5743.9平方米,占地面积1609.25平方米。牌楼,重檐斗式木石结构建筑。坐西南向东北。通面阔9米、进深2.68米,明间檐高6.35米。正面重檐之间正中悬挂从右至左横书“登峰造极”匾额,背面悬挂“珠星朗耀”匾额。牌楼飞檐翘角,因所处位置地势险要,更显雄奇壮观。魁阁,重檐歇山顶穿斗阁楼式土木结构建筑。坐西向东。3开间,通面阔13.9米。阁楼前檐二重,明间大门上方悬挂木牌“文昌宫”3字。后檐三重,屋面后坡较长;屋檐低矮,前檐较短,后檐较高,形制特殊。底层明间为通道。阁楼上原供奉“魁星点斗”泥塑像,现为管理人员住所。穿过魁阁进入文昌宫内院,……[详细]
“边纵”滇中区护乡第八团驻地旧址
  “边纵”滇中区护乡第八团驻地旧址位于昆明市呈贡县城南700米为320国道(即昆明至打洛的国道),北靠三台山,现为县内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1949年12月16日凌晨,杨贵团长在刘家营大寺前庄严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边纵滇中区护乡第七团(简称呈贡护乡团,整编后改称为第八团)正式成立。12月22日,呈贡护乡团和“边纵”二支队四团(即九支队四一团)在中卫村会师后,滇中地委命令呈贡护乡团接受“边纵”领导。当晚,在化城村的毕凤云家中召开二支队四团党委和中共呈贡县委联席会议。会议决定:王茂、江风、周长庆组成前线指挥部;杨贵带领一个连配合四团迫击炮连,与驻呈友军保安七团在大开门山头设防,狙击向宜良方向溃逃的蒋军;副团长吕丹书、郭锐刚带领部分武装人员,配合驻呈友军保安七团在牛头山设第一道狙击防线;二支队四团二营……[详细]
茶马古道(南方丝路永昌道隆阳段)
  茶马古道(双虹桥、惠人桥遗址在此段内):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水寨乡、板桥镇、潞江镇、汉庄镇、蒲缥镇、杨柳乡和芒宽乡官坡古道石板路(官坡石砌古驿道):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官坡村委会官坡自然村北牛角关高黎贡山南斋公房东坡古道石板路(南斋公房古驿道):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芒宽乡百花林村高黎贡山南斋公房高黎贡山大风口东坡古道(大风口古驿道):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潞江镇禾木村香树村西25公里高黎贡山大风口垭口上高黎贡山北斋公房东坡古道(北斋公房古驿道):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芒宽乡高黎贡山北斋公房东坡石马山至乌头塘古道(青岗坝古驿道):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汉庄镇青岗坝村西3公里西山梁上冷水箐七十六道坎古道石板路(冷水箐古驿道):保山市隆阳区蒲缥镇冷水箐村委会冷水箐垭口盘蛇谷古道石板路(盘蛇谷古驿道):云……[详细]
95、来鹤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鹤亭
  来鹤亭 由石屏东正街出城,直往东去约2公里,可见一个小村,层屋依山而建,层层环绕,名叫小瑞城,村子最高处雄踞着两幢檐翘角,亦显古旧的房屋,最高一幢的东面依偎着一个檐角高翘,琉璃金黄、造型别致的亭子,这就是被前人誉为“一海共三山,风光聚一亭”的来鹤亭。 据说,小瑞城原名未束岛,是异龙湖三岛只一,来鹤亭原称海山亭,始建于明朝崇祯年间。当时,异龙湖水面广阔,烟波浩瀚,有三岛九曲之胜,清朝康熙年间,外地到石屏任知州的王光鼎,仰慕异龙湖山水美景,泛舟游湖,欣然登上海山亭,游玩赏景,当他走下海山亭时,忽见一为身着青衣,腰插玉笛的秀才,坐的亭台石桌边,独自饮酒,秀才见王光鼎走来,便相邀同饮,王光鼎见秀才胸襟坦荡,气宇不凡,就过去同他对醉同饮,谈诗论对,由于两人兴趣相投,只顾吟诗饮酒也不知过了多少时辰……[详细]
民族团结誓词碑
  民族团结誓词碑位于云南省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县城西北侧的普洱民族团结园内,碑长142厘米,宽65厘米,厚12厘米,是用白色石灰石雕刻而成。民族团结誓词碑保护范围占地面积443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83平方米,绿化面积1890平方米。民族团结园内有碑亭、浮雕、陈列馆、牌坊式古典大门。 民族团结誓词碑是在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下诞生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普洱地区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社会形态差异极大,发展不平衡,民族关系十分复杂和特殊。1950年,当地34名民族头人及其代表到北京首都参加了国庆周年观礼,受到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国庆观礼活动激发了各族代表爱国、爱党的热忱,他们按照毛主席和邓小平同志的指示精神,以“会盟立誓,刻石铭碑”的形式来表达各族人民团结到……[详细]
会泽文庙
  会泽文庙位于会泽县古城街道堂琅社区灵璧路会泽县第一中学校内。建筑群坐南向北,原建筑沿中轴线由北向南依次排列有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大成殿前两侧有东、西两庑,棂星门前东面有名宦祠、西面有乡贤祠。文庙建筑群中轴线以东,依次建有大门、明伦堂、仪门及学署(黉学);以西,依次建有照壁、大门、魁星阁、文昌阁、圣父阁。20世纪70年代“文革-”中,文庙历经数次浩劫,大部分建筑被拆毁。现存建筑主要有大成殿、东西两庑、崇圣祠、文昌阁、魁星阁,占地面积48667平方米,建筑面积3436.5平方米。大成殿,单檐歇山顶穿斗与抬梁式混合土木结构。5开间,通面阔22.05米、进深10.1米、北面出廊2.2米、出檐1.5米、东西两面出廊2.4米、出檐0.75米、南面出檐1.75米。殿身5开间,通面阔……[详细]
帝释山古建筑群
  帝释山古建筑群“大理有名三塔寺,凤羽有名帝释山”。这是洱源县凤羽白族民间广为流传的顺口溜。的确,位于大理点苍山应乐峰下的崇圣寺三塔,如同三枝玉笔,直指蓝天,游人站在两百米以外的一个大水池岸边,在风平浪静时,只见巍峨的点苍山、崇圣寺三塔、蓝天、白云连同自己一起倒映水中、那景象真是美不胜收,令人难以忘怀。然而,当你到了洱海之源,到该县凤羽乡境内的帝释山一游,热闹非凡的佛教名山胜地定给你一份惊喜。凤羽帝释山座落在凤羽坝子西面闻名中外的洱源鸟吊山麓,东距洱源县城18公里。这里,重建的古寺建筑群完整地保持了它原有的风貌,寺外梅树、松杉成荫.使不少慕名而来的墨客骚人为它吟诗作对。赞叹不已。追溯凤羽帝释山七寺四塔的历史,相传已越千年。蒙氏(凤羽县)时扩建一新、在集凤羽名胜古迹为一体的电视专题片《徐霞客与清……[详细]
孟连宣抚司署
  孟连宣抚司署位于云南省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的娜允古镇内。孟连宣抚司署保存完好,融傣、汉建筑特色为一体。它所代表的傣族世袭土司的统治,自明清延续到民国时期,历经500余年。1254年,蒙古大军压境,逼迫一个地方政权勐卯(即今瑞丽)王国的臣民南迁。当时朝中四位大臣兵分三路,寻找新的居地,于是,找到了河谷平坝———孟连,傣语意为“寻找到的好地方”。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在孟连设置木连路军民府,第一代土司罕罢法始建孟连城。明永乐四年(1406年)孟连设置长官司,当时的土司刀派送为长官司长官,居六品,辖区广大。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土司刀派鼎贡象入京,受封宣抚司世职。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朝廷将地处极边的孟连宣抚司定为“经制宣抚司”,光绪二十年(1894年),改属镇边直隶厅(……[详细]
石屏文庙
  石屏文庙文庙位于石屏县城北正街三号,座北朝南,通面阔33.75米,总进深140.33米,占地面积4257平方米。文庙创建于元代至正年间(1341—1368)。明洪武十四年(1381)毁于兵燹。洪武二十二年(1389)又重建。明天顺二年(1458)重修大成殿及东西两庑,并刻“石屏州庙学记”碑以记其事。明嘉靖二年(1523)至天启五年(1625),对文庙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修缮和扩建。清初顺治元年(1644),知州刘维世和学正罗天柱又主持进行了全面修缮,使文庙面貌焕然一新。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大地震而并未受损。棂星门为木石结构牌坊,通面阔31米,进深3.88米,通高13.5米,正中一间宽4.25米,进深3.88米,左右两间各宽3.6米,进深3.88米。牌坊正面匾额书“棂星门”,背面书“德配天地”、“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