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旅游

    云南省文物古迹介绍

    者海铅厂古矿冶炼遗址
      者海铅厂古矿冶炼遗址位于会泽县者海镇三多多村委会铅厂村民小组内。遗址北接徐家大垴包,南接大井垴包,西接舒家弯,东接老炭山,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200米,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矿渣堆积层达10余米。312国道从遗址正中的炉渣上面区域内穿过。据《云南通志》记载:早在宋五代时期,朝廷就派太监到矿山厂督办。者海铅厂由于遗址所处地理位置适宜,加之盛产无烟煤,为矿业的冶炼所需燃料提供了方便。因而原矿石从相距19千米的矿山用牛车运到者海铅厂就地建炉冶炼。冶炼炉子均为小型马槽炉(铅)。由所堆积的炉渣可以看出,遗址冶炼使用时间久远,早在元代就已开始。据相关文献记载:明代永乐及成化年间(1403~1487),朝廷先后派员坐镇矿石麒麟厂开办银矿厂,征收银厂课税。明代中叶,云南开局铸钱,需要用铅、锌掺和入铜……[详细]
    昆明筇竹寺
      筇竹寺位于玉案山,是一座始建于大理国时期历史久远的佛教寺院,因有“筇竹传奇,犀牛表异”的神话传说故名。元初高僧雄辩法师在此讲经,开昆明地区汉传大乘佛教讲宗传播先河。元延祐三年(1316),元仁宗为保护寺院财产颁敕圣旨,筇竹寺声誉渐高。寺院坐西朝东,沿中轴线主体建筑四进三院,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建筑依山布局。山门为两面坡悬山顶,面阔三间11.5米,进深二间7.2米,内塑密执金刚两尊。山门左前方有钟楼一座,占地22平方米。进入山门为矩形小院,有相传植于元代的孔雀杉二株,其围需三人合抱。天王殿亦两坡悬山顶,面阔三间19.2米,进深三间12米,内塑四天王及弥勒佛。天王殿与大雄宝殿之间为“回”字形天井,占地约1200平方米,两厢为客堂及香烛小卖部。东面,即天王殿,背部为罗汉堂,靠北的三间称“梵音阁……[详细]
    石龙坝水电站
      石龙坝水电站是中国第一座水电站,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郊的螳螂川上,是中国最早兴建的水电站。电站一厂于1910年7月开工,1912年5月28日发电,最初装机容量为480千瓦。2006年05月25日,石龙坝水电站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弹指一挥间,100年过去了,2012年5月28日,这座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的马达依然在轰鸣,已累计发电量超过10亿千瓦时,见证着中国水电百年的历史。简介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郊的螳螂川上,是中国最早兴建的水电站。电站一厂于1910年7月开工,1912年4月发电,最初装机容量为480千瓦。螳螂川是滇池的唯一泄水通道,从滇池出口到平地哨一段,河道平缓;平地哨以下从滚龙坝到石龙坝一段,坡陡流急,集中落差30余……[详细]
    宝山石头城
      宝山石头城位于丽江城北110公里的金沙江峡谷中,因百余户人家聚居在一座独立的蘑菇状巨石之上而得名。丽江宝山石头城纳西语称为“拉伯鲁盘坞”,意为“宝山白石寨”,城内瓦屋鳞鳞,巷道纵横,丽江纳西族居民辟岩建屋,房屋柱石和房沿石均随势打成,古朴自然,奇绝无穷。丽江宝山石头城三面皆是悬崖绝壁,一面石坡直插金沙江,仅有南北两座石门可供出入,是一座真正的天险之城。宝山石头城建于元朝到元年间(公元1277--1294的),当时为丽江路宣抚司所辖的七州之一--宝山州治所,纳西语叫“刺伯鲁盘坞”,意为“宝山白石寨”,而“刺伯”即宝山。纳西族先民大约在五六世纪的南北朝时期迁徙到这里,那时宝山州内山脉纵横,河谷深切,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元史·地理志》载宝山州情况说:“其先自楼头(宁蒗县永宁)徙居……[详细]
    105、缘狮洞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缘狮洞
      缘狮洞缘狮洞座落在距县城东北方38公里的静灵山上。洞的四周风景如画,古松挺拔参天,果树成林,花草茵茵,蜂飞蝶舞。洞前有鸣鹫河穿越而过,河对面是清道光一年(1821年)曾任台湾知府的曹世桂墓(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距洞3000米处,有1988年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至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的青铜墓葬群。洞南是美丽富饶的鸣鹫坝子。缘狮洞海拔1800米,居高临下,依山傍水,远远望去,在霞光的辉映下,气势非凡。缘狮洞,又称为“观音洞”,属喀斯特地区石灰岩溶洞,镶嵌在悬崖峭壁间。始于清代的缘狮洞古建筑群,虽经几百年的历史沧桑,至今仍保存完好。缘狮洞依山而立,顺崖蜿蜒上升。其建筑艺术具有独特价值。这是一座砖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构思之独特,造型之巧妙,在我省古建筑中实属罕见。整个建筑为“灵”字型,气势雄……[详细]
    106、佛塔寺
    佛塔寺
      佛塔寺,原名尊胜塔院,坐落于文笔山左支尽头处的塔院山中。《康熙鸡足山志》载,尊胜塔建于公元1683年(明崇祯戊寅年间),为丽江知府木靖与悉檀寺僧人道源、道真所建。从1689年到1963的的274年间,该寺都有不同程度的修茸。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佛塔寺,是台湾道兴法师捐资400多万元于1994年在废墟上重新修复的。寺内原有一塔,是-教寺塔,高22米。现恢复修建的白塔,为印度宝瓶式佛塔,高22米,塔身圆表,外饰石灰。塔底的东南西北分别立有四大天王的彩绘石雕像,造型生动,姿态各异。鸡足山八景之一的塔院秋月就在寺观赏。诗人卢桂生有《塔院秋月》诗晴空万里碧于水,遥望岭头白云生。塔影孤悬深夜静,冰壶濯魂恍然难名,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秋月当空、月光如水时,尊胜塔院的良宵美景。塔院四周昔日有禅房40间,为僧人参禅的……[详细]
    三台洞古建筑群
      三台洞古建筑群位于宣威市西泽乡西泽村委会黄家台子村回龙山东南面。建筑坐西北向东南,依石灰石山岩用铁链将木柱固定于岩石之上,分别由玉皇阁、文阁、武阁组成建筑群。因回龙山东麓岩壁有5个天然石洞,纵横均分为3层,当地群众依洞就岩建立寺庙,故称“三台洞”。玉皇阁,位于三台洞古建筑群中部,五重檐攒尖顶楼阁式石木结构。通高5层,28.3米。底层为斋房,10开间,通面阔27.5米,与武阁通连;二层为大雄宝殿,3开间,供奉佛教三世佛像,左后侧洞中塑十八罗汉神像;三层为财神殿;四层为观音殿;五层为玉皇阁。三至五层通面阔均逐层向上递减。文阁,位于玉皇阁建筑群右侧,四重檐攒尖顶楼阁式石木结构。通高4层,24.12米。底层,3开间,通面阔7.5米;二层为地藏王殿;三层为大成殿;四层为文昌殿。二至四层通面阔均逐层向上……[详细]
    禄丰盐井遗址
      云南古滇有九井,禄丰境内就有两井,黑井和琅井。如今,这些盐井不复往日繁盛,只留下了由数个片区和40余口古盐井组成的禄丰古盐井群遗址,包括黑井镇大井盐井、大子井盐井、复隆盐井、黑井古盐井群以及妥安乡琅井村委会的伏大井。大井盐井又称黑牛盐井,位于黑井三街后七星台下,盐井为斜井,石级而下,深50米。洞口为石砌拱洞,高3米,宽2.3米,井0-卤。盐池长17.9米,宽11.7米,深约8米,卤水深约5米,元明时用木桶装卤,人工背或抬出。清至近代,用木笼逐级上汲,1969年电泵抽吸至卤池沉降再用,现今停用。大井是黑井最早开采的第一口盐井,其卤水时多时少,时淡时咸,故有“限定桶数,则每日一百五十桶”之说。由于该井产盐卤历史悠久,贡献特大,故有“西迤名高第一泉”的美称。大子井盐井位于黑井三街后七星台下南侧,井……[详细]
    雨铜观音殿
      历史上的大理崇圣寺,建于唐代南诏时期。寺内的雨铜观音,是极富传奇色彩的一尊观音造像。据明代大理著名文人李元阳《崇圣寺重器可宝者记》:“寺之重器有五:一曰三塔,二曰鸿钟,三曰雨钟观音像,四曰证道歌,佛都匾,五曰三圣金像。”可见雨铜观音在崇圣寺的地位。《南诏野史》云:崇圣寺的雨铜观音像铸成于唐昭宗光化二年(公元899年),为“立像,铜铸而成,高三丈。”是一尊鎏金观音像,头著宝冠,细腰跣足,左臂下垂执甘露瓶,右臂上举,袒胸下裹薄裙。当时,观音殿前廊有大钟,天井南北各有一尊小塔,大殿的漏阁中供有地母神,大殿对面还塑有韦陀菩萨,但占地面积较小。清咸丰年间,雨铜观音殿毁于兵火,铜像之两手及衣角亦有损坏。直至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时任大理提督的蔡标,才将其损坏部分修复。上一世纪50年代初,雨铜观……[详细]
    秀山古建筑群
      秀山古建筑群位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城南。秀云山素有“秀甲南滇”的美誉。相传汉之田勾町王毋波始在此辟山林、建古刹、立亭园。千百年来,经通海节度使、大理国王段思平等历代的扩建修缮,文人学士、百姓官宦的爱护与完善,遂成为林木丰茂、文采斐然、遐迩闻名的游览胜地。主要包括:涌金寺、清凉台、玉皇阁、普光寺、三元宫、土主庙(田勾町王庙)、万寺宫和白龙寺,山内生长着宋柏,元杉、明玉兰、茶花,也被称为秀山“四绝”。普光寺现存殿宇建于元代,正殿屋架为斗拱式结构,呈典型蒙古建筑形式。寺内有元代为纪念神僧李畔富所建佛塔2座,古朴庄重。东院内就山岩凿有洗钵池,池上方岩缝中泉水浸冒而出,滴注于池中,叮咚不息。清凉台原名清凉寺,元时高僧铁牛禅师所建,经历代增修,具现在规模。由鲁贤祠、桂香殿、海云楼、药王殿、蓬莱阁、武侯祠……[详细]
    迪庆归化寺
      亦称“桂花寺”、“垮安寺”,藏语称“垮安东卡”。位于县治东北37公里处,在今过马营乡西北13公里与森多乡的交接处。藏语“垮安”意为“青城”指令内豪古呼和浩特市,该市1日名。‘归绥”,原青海地区称之为“归化城”。内字归化佛系统多转生于青海,在青海较有影响,在今大通县广惠寺建有“归化昂”。末世名札木多,出生于今贵南过马营乡的切扎,现任内蒙佛协副会长,约在四十年代在故乡建其府邸,形成一座小型格鲁派寺院,称之为叫“归化寺”或“垮安尕卡”。1958年前有僧房50间,常住僧侣4人。1958年后拆毁,现自行修复,仍有僧4人。 归化寺位于迪庆州州府中甸城北佛屏山下的噶丹松赞林寺,在中甸县城以北5公里处,建于1679年。它汉语名称是归化寺。松赞林寺可以说荟萃了藏族宗教文化的精华。其建筑造型充分体现了藏式……[详细]
    八塔台墓群
      八塔台古墓群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驻地东十三公里处珠街乡董家村,珠江上游南盘江东岸,五台山脚。山脚下伫立着八个形状不一,相依相伴的土堆。地处缓坡地带,由8个相傍而又独立的椭圆形封土堆组成,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据清咸丰二年《南宁县志》称,“八塔台在城东……汉诸葛武侯建以镇地脉。”这里说的意思是,当年诸葛亮挥戈征南至曲靖南盘江流域“七擒孟获”,在这里筑土设点将台,形似塔基,且有8个,便称“八塔台”。其实,从《史记·西南夷列传》看,“其旁(指滇国)东北,有劳浸、靡莫,皆同姓相扶。”珠街八塔即是支书所称的“劳浸、靡莫”聚居地。1977—1982年,云南省文物工作队在曲靖文化管理部门配合下,对八塔台古墓群一、二号堆进行7次发掘。一号堆发掘完毕,二号堆发掘了一半,共发掘出各个时期的墓葬数百座,其中火葬墓3……[详细]
    惠家大院门楼
      惠家大院即龙院村龙普路133号,该院房屋始建年代不详。抗日战争开始后,曾担任过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员、《义声报》总、云南官印局局长的惠我春移居到龙院村,购下了这座宅院和一片土地,因此称为惠家大院。惠家大院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其中西部有两个院落,是原主人惠我春一家的居所,东部是一个大院,建有两座二层楼房和几间平房,是长工居住和堆放粮食农具的地方,大院西南端为进出大院的门楼。1939年秋天,敌机对昆明的空袭越来越频繁,由于清华大学在大普吉建有科研基地,许多教授便在普吉一带租房居住。自1940年秋天开始,先后居住于惠家大院的有西南联合大学常委、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西南联大理学院院长吴有训,物理系教授赵忠尧、赵九章,清华大学无线电学研究所所长任之恭,研究员范绪筠,叶楷,清华大学金属研究所研究员余瑞璜,算学……[详细]
    风平佛塔
      风平佛塔是德宏州名胜古迹之一。高大雄伟,造型玲珑华丽,错落有致,巧夺天工,建筑构思新颖,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是傣族小乘佛教建筑中的一件珍品.该塔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最早的风平佛塔有东塔和西塔两座。清雍正六年(1728),芒市土司放仁接受当地几个佛教派的倡议,决定在芒市坝的中心地区建一座大佛寺,供各个教派的教徒共同朝拜佛祖。佛殿建成,塑好佛像,土司亲自主持大佛装心开光大典。乾隆二十五(1760),土司放作藩在佛殿西侧建一座佛塔(称为西塔),并修葺佛殿。约晚清年间,土司方克明之母又主持在佛殿东侧建一座佛塔(即金宝塔,又称东塔)。后几经战乱,殿塔被毁,但得到了及时修复,1966年又被毁。1986年重建了现在这座佛塔。重建的风平佛塔,塔基225平方米,主塔高23米,四周环列小塔28座,犹如众星捧月……[详细]
    永仁菜园子遗址
      菜园子遗址位于楚雄州永仁县菜园子村南,金沙江支流永定河南岸台地上,与磨盘地遗址以一凹地相隔。1981年调查,文化层厚约100—120厘米,在两遗址采集到石器、陶器。石器以斧坯、锛、凿为主,有锤、砺石、磨盘等。陶器均手制,器表经刮磨,均为夹砂陶,纹饰简单,有点线纹、粗绳纹和篮纹,可辨器形有高领罐、大口罐、釜、纺轮等。1983年,在菜园子遗址抢救性发掘240平方米,清理房址7座,其中长方形地面立柱房址4座、圆形半地穴房址3座,两种结构的房址早晚期均有发现。另出土了陶器、石器及少量骨器、兽骨等。2001年对菜园子、磨盘地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菜园子发掘300平方米,清理了房址9座、灰坑8个及柱洞38个。房址以干栏建筑为主,零星发现有挖基槽立柱的现象。出土遗物包括石器、陶器、骨器、金属器及动物骨骼。……[详细]
    云峰古驿道
      云峰古驿道位于会泽县娜姑镇云峰村委会汛上村至大闸村之间的缓坡上。古道全长6700米。驿道现保存基本完好的一段为云峰村委会汛上村至大闸村之间的2800米。此段驿道呈东西走向,经过汛上村、狮子沟、二道沟、三道沟、大闸村。驿道路面大多用不规则的红砂石铺成,少部分由不规则的青石铺砌,道面宽约2米,坡道及转弯处,均铺砌成石台阶,弯道处最宽约3米。现保存最为完整的为二道沟和三道沟2处约200米。道路由于使用时间长,人畜往来频繁,路面石块上踏痕累累,蹄迹斑驳。此段道路现仍被使用,是云峰及远近村寨到甘沟的必经之路。 据文献记载和田野考古调查资料证实,历史上川滇古道专指云南经由曲靖进入四川的古道。曲靖市境内的川滇古道主要有待补—云峰古道。古道以会泽县待补为枢纽,分为南北两段。北段由待补北行,经鹧鸡、会泽县城、……[详细]
    永胜观音阁石刻造像
      灵源箐又名观音箐,位于永胜县城东郊壶山西麓,是滇西名胜之一。清代永胜黄恩锡进士有诗云:“览胜灵源活,凭栏眼界空;窗开山色里,人坐水声中;径湿疑飞雨,林寒不借风;夕阳樵客至,担插野花红。”这里环境幽静,风光秀丽,尤以宋代摩岩石刻观音像闻名遐迩,现已列为云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游人步入寺区,迎面所见是凤凰展翼似的慈云坊,潺潺急流的乌龙池,古木蓊郁的香炉峰。走过观澜石桥,便见两山横夹,一水中分,峭壁悬岩,茂林丛竹,观音阁、人天阁、真武阁依山临水分布,栖霞阁、摩云亭、修真阁、三圣宫错落山腰,二十多座殿宇亭阁组成一处佛道同归的建筑群。正殿观音阁,依岩就势而建,全为土林结构,三柱落地,斗拱叠架,外作重檐二层,巍然耸立。阁内巨石上刻有观音像,据传是宋代北胜州高土司从中原购得吴道子画像,命工匠按原本摩岩石……[详细]
    树包塔景区
      树包塔景区人们常说藤缠树,却从未听说树缠塔。然而在潞西市就有不可思议的树塔相缠的奇观。树包塔位于芒市步行街中段。此塔已有200多年历史,因建在昔日的姐列寨,故傣语称“广母姐列”,译成汉语即“铁城塔”。始建于18世纪中叶,是芒市第十五世土司放作藩就职期间(1741——1770)为了纪念一场打胜的战争而建。据《傣族简史》载:1767年春,木疏雍藉牙王朝在英法殖民主义的支持下,将侵略战火烧到德宏,目击者周裕在《从征缅甸日记》中写道:“芒市……自用兵以来,田畴荒芜……遮放界连缅甸,为贼职蹂躏,荒残更甚。”王昶《征缅日略》也说:“其土司、头目、夷人,千百为群,皆荡析离居,或随军营,或依附相率土司栖止。”乾隆三十二年(1767),清廷特命云贵总督公明瑞为将军,统兵收复芒市、遮放、畹町,并直取瓦城。乾隆三……[详细]
    纳楼长官司署
      位于云南省南部建水县临安镇南40公里坡头乡,明清时有彝族纳楼茶甸长官司。光绪九年(1883年)因内部争议分为四土舍,民国初改为土知州,为纳楼茶甸长官司副长官普氏衙门之一。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建于村制高点,占地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951平方米,有照壁、操场、大门、大堂、前院、后院,依山而升。厢房、耳房、书斋左右对称。三进四合院有房七十余间。大堂高大,雕刻精细。纳楼长官司署位于云南省南部建水县临安镇南40公里坡头乡,明清时有彝族纳楼茶甸长官司。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因内部争议分为四土舍,民国初改为土知州,为纳楼茶甸长官司副长官普氏衙门之一。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建于村制高点,占地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951平方米,有照壁、操场、大门、大堂、前院、后院,依山而升。厢房、……[详细]
    安宁文庙(连然文庙)
      安宁文庙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安宁连然镇。安宁文庙大成殿为元代木结构建筑,始建于公元1337年,虽经多次重修,留下了许多清代的建筑模式,但主体构筑依然是原装的。2002-2003年重修,修复一新的文庙宏伟壮观,院中的参天古木遮天蔽日,一株有三百多年树龄的金桂花树芳香四溢。在这远离孔子故乡千里之遥的边远小镇,孔圣人再次得到了人们的无尚崇敬。刚刚塑好的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塑像栩栩如生。为孔子及弟子塑像在云南省极为罕见。修复后的文庙古建筑群总建筑面积1566平方米,包括:大山门、青云楼、大成门、大成殿、棂星门等建筑主体,并配有南北厢房和左右耳房一十四间,仿古建筑一十七间。大成殿中是孔子及其四大弟子的塑像,其他弟子立于厢房和耳房之中。并仿造原文庙中孔子及七十二弟子的画像为样本进行塑像,并为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做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