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西藏自治区旅游

西藏自治区文物古迹介绍

41、古秀寺
古秀寺
  古秀寺,是西-史最悠久教派“雍仲本教”的史传名寺,坐落在素有“藏东江南”之称的林芝县。“林芝”藏语意为“神创的莲花宝座”,地处藏东南雅鲁藏布江下游,平均海拔3000米。相比其它藏区,这里更多地被繁茂的原始森林屏障着,被丰富的植物物种滋养着,花海碧湖,美不胜收,一直是旅游、探险的圣地。林芝、米林和工布江达三县古称工布地区,作为雍仲本教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本日神山在全藏区信众心中有着无比神圣的地位和加持力。 古秀寺由多丹日巴珠色大师修建于1332年。“古秀”是藏语音译,意思是等身像。 根据典籍记载,雍仲本教的祖师敦巴辛饶弥沃佛陀在这里第一次传授大乘佛法的八关斋戒,护法神供奉了与祖师等身的柏树,敦巴辛饶佛亲手栽下这棵与自己等身的柏树,被称为等身树。这棵大树的周围有六颗小树围绕,代表度化六道的众生……[详细]
42、琼科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琼科寺
  琼科寺,全称“嘎秀甘丹琼科林”,地处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索县加勤乡雪村,距今已有750余年历史。1265年,第二世噶玛巴·噶玛拔希见寺院形似大鹏鸟驮负,遂命名“琼科寺”,此后数百年传承噶玛噶举派教法。1668年,五世0-喇嘛整顿扩建,将其改宗格鲁派,确立系统修供仪轨。此后寺院获历代0-喇嘛赐封,享有薪俸特权,管辖范围涵盖多地,逐步发展成为藏北地区重要的宗教枢纽。历史沿革与宗教地位•始建与命名:1265年,第二世噶玛巴·噶玛拔希亲临此地。他凭借着高深的修为与敏锐的洞察力,勘察地势后,认定此处是绝佳的修行之地,于是在此修建寺院。因该寺形似被大鹏鸟驮负,故取名为“琼科寺”,此后数百年间,琼科寺一直坚定地传承着噶玛噶举派教法,成为该教派重要的弘扬之地。•发展与整顿:1668年,五……[详细]
43、桑浦寺
桑浦寺
  桑浦寺桑浦寺,在拉萨市之堆龙德庆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南、拉萨河南岸的内邬托地方。寺庙以提倡因明(佛教逻辑)、辩论而著名,在西藏佛教历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是藏传佛教教噶当派的重要寺院之一,备受崇敬。桑浦寺由阿底峡的弟子俄·雷必喜饶于1073年创建的,最初称“桑浦内邬托寺”,后改称“桑浦寺”,是佛学教理的发源地。寺内殿堂供奉有许多佛像,还有雅绒两位大师(即雅楚·桑结贝和绒敦·玛威僧格)的茅篷、穿黑皮铠甲的0神和洽巴大译师(本名却吉僧格,曾任桑浦寺第六任座主)的灵骨塔。俄·雷必喜饶是11世纪人(生卒年不详),时称“大俄译师”。幼年时跟从鲁梅十人中的征·益西云丹出家,后到康区向赛尊学法。1045年他与枯敦·尊追雍仲等人回到前藏,在拉萨附近修建了扎纳寺,讲经传教。阿底峡到前藏后,他拜阿底峡为师学法,后于……[详细]
44、叶巴寺
叶巴寺
  叶巴寺叶巴寺,在拉萨市之达孜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以北、拼河北岸的帮堆乡叶巴村的叶巴山麓,海拔4000米。叶巴寺,始建于7世纪,由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王妃芒萨墀姜所建。据《卫藏道场胜迹志》记载:“叶巴寺的大殿中供设有阿底峡尊者用过的盘子,盘内有用阿底峡鼻血画的佛像,还有十六尊者(即十六罗汉)的殿堂等都是灵异素著的圣迹。”赞普墀祖德赞(803~841年。亦称“热巴巾”,汉籍作“可黎可足”,又称“彝泰赞普”。815年即位。执政期间,崇信佛教已达登峰造极地步)时期在叶巴寺建有佛塔。郎达玛(唐译“达磨”,又称“吾东赞布”。836~842年在位)时郑喀·白季云丹被害,并剥其皮,即供于叶巴寺内。刺杀朗达玛的拉隆·巴季多吉亦在叶巴寺修过道。后弘初期阿底峡(982~1054)在此住过,他的大弟子俄·勒比协绕在此地弘……[详细]
45、贡欧寺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贡欧寺
  贡欧寺全称为“扎西班丹贡欧诺林”,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索县加勤乡贡塔雪村,海拔3950米。这座由宗喀巴大师弟子堪仓·扎西嘉措于1406年主持修建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隶属拉萨色拉寺麦扎仓,历经六百余年传承,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一、地理环境贡欧寺周边独特的自然景观被赋予丰富的宗教象征意义。其东向开阔,诺布山上蜿蜒的道路犹如老虎慢行;南方略显拥挤,奔腾的河流恰似青龙腾空;西方狭窄,岩山形态宛如鸟儿;北方山峦起伏,高山环抱中的岩石神似海龟。此外,寺院前方山峦形似珍宝、海螺,右侧山峰如幢,左侧山峦似金鱼,共同构成佛教文化中寓意吉祥的“八瑞相”。二、历史沿革(一)初创与传统传承(1406年—1960年)1406年,堪仓·扎西嘉措奉宗喀巴大师之命,主持修建贡欧寺,定名“扎西班丹贡欧诺林”,隶属色拉……[详细]
46、朗真寺
朗真寺
  朗真寺 朗真寺,在山南地区曲松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以西的下江乡朗真村,海拔4000米。寺庙建在村内东南面的河流高台地上,其东、南皆临崖壁,南侧为江扎普久河。朗真寺,在噶举派时期是雅隆地区的一座重要寺院,始建于13世纪后半叶至14世纪初。噶玛噶举派第四世-乳必多杰(1340~1383)曾任过该寺住持。17世纪第五世0(阿旺·罗桑嘉)时期,改宗格鲁派。由吉·尊丹益西任寺院堪布,当时有僧侣60~70人,与拉萨三大寺(指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属极盛时期。吉·尊丹益西死后,该寺日渐衰落。约在19世纪后期,该寺住持由来自康·密亚地方(今昌都地区)的格桑达吉担任,其后有格桑群培、阿旺罗桑却吉坚赞-转世传承,后归拉加里法王(西-史上独立的地方割据势力,其先祖为叶蕃王室后裔鄂松的嫡系)统辖,……[详细]
47、乃朗寺
乃朗寺
  乃朗寺乃朗寺,亦称“乃囊寺”、“奈囊寺”。在拉萨市之堆龙德庆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以西的楚浦寺东面。乃朗寺,由噶玛噶举派红帽系-第一辈札巴僧格于1333年创建。札巴僧格(1283~1349),意为“名狮”,为黑帽系第三世-让琼多杰之得意弟子,因曾得元帝室成员赠给一顶红帽,其传承遂称为“噶玛噶举红帽系”。因他生于有利于波地方夏氏家族的旺古支族中,所以他又称为“旺古热巴”。13岁时拜至尊柯瓦的弟子洛哲扎巴为师受优波塞戒;17岁时从上师益西僧格出家为僧,闻习《俱生》、《觉莫舍生法初生要义》,经修习生起了特殊的温火,人称“章谷热巴”(意为章火单衣师);26岁时拜楚浦寺让琼多杰为师,依轨范师楚仁闻习《密集灌顶》教法,依索南僧格求得“五大灌顶法”。依邬玛巴求得《胜,工乐》和《喜金刚》灌顶法;后从喇曲巴·绛央……[详细]
48、色切寺
色切寺
  色切寺色切寺,在山南地区隆子县境仙,位于县驻地以西、新巴乡龙坪村南侧,距县城5公里。寺庙建在一高台地上,南临陡坎,每拔3850米。色切寺始建年代约当佛教“前弘期”后期(约为9世纪后半叶),是隆子地区格鲁派六大著名寺庙之一,由查乌寺统辖。现有僧侣十余人。色切寺面积为30000平方米(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50米)。原建筑多为废墟,仅存杜康大殿。色切寺历史悠久,其始建年代约当佛教“前弘期”后期(约为9世纪后半叶),到“后弘期”时由强珍·多杰坚赞-重建,信奉宁玛派;至第九世0-隆我多嘉措(1805~1815)时期,该寺改宗格鲁派。由坎·觉切仁钦-主持寺务,由此传承六辈-(即坎·觉切仁钦、崔真旺杰、珠巴旺布、强巴·赤列朗杰、亚美、珠巴旺布、强巴·赤列朗杰、亚美·赤列朗杰、罗桑坚赞·丹边旺久),直至……[详细]
49、达普寺
达普寺
  达普寺达普寺位于拉萨市辖墨竹工卡县章达乡吉曲河以东,该寺背倚夏斯山,面靠帕朗山,山涧沟内溪水潺潺,自东向南注入吉曲河,海拔为3850米。该寺在“十年”浩劫中全被毁掉,大量文物散失无余。但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政策的感召下,经上级单位批准,当地群众自筹资金,修缮了该寺,并把个人所藏文物全部上交该寺供养。如今达普寺又焕发出新的容光,再次成为该乡等地附近群众朝拜圣地和参观场所之一。该寺于12世纪时,由大修行者聂麦的贤弟仁钦宁布所创建,后来热译师的弟子积务贡布又在那里修行时为教化众生修建了一座化身红塔,逐渐成为名刹。在达普,固西班典顿珠时期修建了大殿、佛殿、僧舍等,遂成为附近地区有名望的黄教寺院。与此同时部分群众先后流落到该地,为寺院建造当劳工后,定居下来,形成今日该寺周围十几户人家的村庄。大殿面积……[详细]
50、邦萨寺
邦萨寺
  邦萨寺邦萨寺(汉译为受近事戒寺之意)位于拉萨市辖墨竹工卡县扎西岗乡所在地的琼巴村向北行2公里左右山谷山腰处。这里水草丰盛,具有一种独特的秀丽的幽谷风景。该寺据传由嘉唐尼玛旺久所创建。占地面积为东西长140米,南北宽130米,由1个喇让(汉译其含义为-居宝之意)和11个夏仓(汉译为住处之意)所组成,最盛时该寺有二三百僧人,教派属萨迦派。现有14个僧人。该寺整个建筑布局,按照自然地形所建,藏式平顶,呈长方形。现仅见当地群众自筹资金,经上级批准修建9柱宽的大殿l座和3柱宽的佛殿以及6间各l柱宽的僧舍。该寺遗址现为一片孤零零的石砌墙壁废墟。因此何时创建年代无有详细资料。不过据该寺掌故老僧人70岁的阿旺尼玛谈其寺和热振寺同时修建。故从他人所谈及我们所见实地废墟规模、结构上推测是一座曾显赫一时的古老寺庙……[详细]
拉萨关帝庙
  关帝庙位于拉萨西效磨盘山山顶。这里原来叫巴玛热山,由于这座小山形似磨盘,原来清朝驻藏-称其为磨盘山。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大将军福康安等在此修建关帝庙一座,就叫做磨盘山头关帝庙。在清朝乾隆年间,廓尔喀犯西藏边境。1788年,廓尔顺利完成因商人的税收问题,出兵西藏,占领了济咙、聂拉木、宗喀三个地方。由于清朝派往西藏查办此事的巴忠等人“将就了事,含国邀赏”,致使廓尔喀借口讨要赔偿银两,于1792年7月第二次武装入侵西藏,点据了夏拉木、济咙,抓走了噶伦丹津班珠尔,8月到达日喀则,大肆抢掠扎什伦布寺的财物、金银、粮食和后藏地区的大批牛羊,藏民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当时中国正值国力最鼎盛,公元1792年,清朝乾隆皇帝派大将军福康安统帅大军迎战廓尔喀入侵者。虽然在历史上廓尔喀一向以战功著称,但是中……[详细]
东噶皮央石窟
  走向神圣的阿里高原中国西藏的西部,有一块号称“世界屋脊的屋脊”的辽阔高原,它的海拔高度达4400米,总面积约占西藏的三分之一,但是,这里的人口密度,却仅仅为每平方公里0.16人,境内纵横分布着上千公里的“无人区”,成为本来就充满着神秘感的西藏高原上最富有吸引力的一方秘境——这就是著名的阿里高原。如果打开地图,可以在中国版图的最西边,找到今天阿里地区的首府狮泉河镇,它的地理座标为北纬32°5,东经80°0’相距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1800公里。迄今为止,从拉萨到阿里还没有开通空中航线,如果从拉萨出发,利用目前在西藏陆路交通中最为先进的交通工具汽车,最快也要4、5天时间才能到达狮泉河镇。所以,即使在西藏当地人中,去过阿里的人也为数很少。但是,阿里在西藏,甚至在南亚一带的知名度却非常之高。之所以如……[详细]
卡若昌都寺
  昌都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昌都镇,海拔3271米。1437年由宗喀巴弟子麦喜绕桑布创建,是西藏东部地区最大的格鲁派寺院,自清康熙帝始,强巴林寺-受历代皇帝册封,逐步形成昌都地区最高的政教合一统治机构,在康区拥有130个分寺。1909年,清川镇边务大臣赵尔丰入藏“改土归流”,强巴林寺被毁。“文革”中被再次破坏,1981年开始维修,现由杜康、色钦杜康、色廓隆、增康、印经院、八大扎仓、三大康村、塔群、辨经场等部分组成,其中杜康、色钦杜康、色廓隆基本呈一字形排列,门向正南。寺院早期建筑以措钦大殿、10个扎仓和5个喇让等组成,基本系木石、土木结构的藏式密梁平顶建筑。大部分建筑上部墙体以贝玛草筑成,赭色,殿顶归竖有高大的鎏金宝瓶等饰物。昌都寺1962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三安曲林寺
  三安曲林寺,在山南地区之隆子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北、三安曲林乡政府所在地。寺庙建在乡政府北侧的山脊上,海拔3250米。三安曲林寺创建于1515年,创始人名白嘎布-(贡布地区活隆地方人)。“文革”其间寺庙遭受严重破坏,1985年政府拨款进行维修,已能进行正常的宗教活动。三安曲林寺内藏有一批雕刻精美的玛尼石刻,主要有:释迦牟尼佛、头戴高冠,着右袒式大衣,左手持钵,右手作触地印,结跏趺坐于仰覆莲座上;无量寿佛,头戴外着右袒式大衣,双手上下相叠放于腿部,手掌向上作禅定印,结跏趺坐于方台上,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三安曲林寺创建于1515年,创始人名白嘎布-(贡布地区活隆地方人),属藏传佛教帕竹噶举主巴支派(由林热巴和藏巴嘉热等发展传出)。在白玛嘎布-之后,该寺尚有七代-转世传承,他们是:巴桑旺布、米旁旺……[详细]
55、色拉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色拉寺
  色拉寺全称色拉大乘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与哲蚌寺,甘丹寺合称拉萨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位于拉萨北郊3千米处的-色拉乌孜山麓。色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宣德九年,绛钦却杰,应召赴北京,受封-大慈法王。寺内有吉札仓,麦札仓,阿巴札仓等三大札仓。其全盛期,寺中有僧8000余,规模仅次于哲蚌寺。色拉在藏语里是野玫瑰的意思,传说山下修寺时,这里长满了野玫瑰,色拉寺因此得名。寺内保存着上万个金刚佛像,大多为西藏本地制作。还有许多是从内地或印度带来的铜佛像,大殿和经堂的四壁上保存着大量的彩色壁画原作,最著名的塑像就是大殿里的马头明王像。色拉寺周围柳林处处,流水淙淙,自古就是高僧、-讲经说法之地,有许多僧尼小寺环绕其间,寺东和寺南有-普布觉寺,米琼热尼库寺,贡巴萨寺,帕奔岗寺,扎……[详细]
56、卡定寺
卡定寺
  卡定寺卡定寺,在山南地区隆子县境内,位于县驻地西北的俗坡乡坡努村。寺庙建在泽当至错公路西侧(距公路150米),海拔4250米。卡定寺是古涅地(今隆子一带)一座历史较为久远的寺庙。在西藏佛教复兴的“后弘期”时曾是一座噶当派寺庙,至15世纪宗喀巴进行宗教改革后又改宗格鲁派,由吉绒布·多杰坚赞-主持当时的寺务。因为卡定寺曾先于其东南的促嘎尔曲地寺改宗格鲁派,所以这一地区格鲁派寺庙中便将卡定寺定为“主寺”(西寺),而仲嘎尔曲地寺则成为分寺(东寺),形成了涅地一支势力强大的格鲁派宗教力量。“文革”期间寺庙幸免于难,1983年重新开放,现有僧侣25人,辖有尼姑庙1座。卡定寺建筑以杜康大殿为中心,北侧有一座0神殿。杜康大殿是噶当派时期的建筑,后期曾对顶部横梁进行过局部构件替换修整,基本保持了原有形制。杜康……[详细]
江孜古城
  江孜,藏语意为“胜利顶峰,法王府顶”。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年楚河在历史上,江孜是古代苏毗部落的都城,松赞干布的父亲囊日松赞降服了苏毗,江孜便成为贵族的封地。江孜建城已有600年,比日喀则稍早,由于地处萨迦、后藏经亚东通往锡金、不丹的路上,且地沃物丰,因此成为商旅往来的交通要道,发展成为沟通前后藏的重要通衢,为西藏一大重镇。它位于前藏最西端,距离拉萨254千米。在镇上,黄土盖掩的石板路,藏汉共处的商店,不停转动佛珠和念经轮的藏族店主,录像室里不断发出的港产片喧闹的声音,使江孜构成很典型的现代西藏城镇。然而,江孜最享盛名的,还是它作为一座“英雄城”的光荣,在这里,曾有过一段可歌可泣的抵抗外侮的历史。在江孜县中心的山顶上,屹立着一座城堡,这便是闻名中外的江孜宗山抗英遗址。今天,在宗山……[详细]
58、拉孜寺
拉孜寺
  位于老县城旁,为五世0-所建,属扎什伦布寺属寺。拉孜寺也称曲下寺、拉孜曲德寺,距今340多年,建筑形制与扎什伦布寺相似。该寺1985年重建,主供释迦牟尼佛,-新年期间有强巴佛会。拉孜曲德寺是第五世0-阿旺·罗桑嘉措(1617~1682)责成修建的,是第五世0-规划西藏佛教寺院所建的13座自建寺和13座改换教派寺斋之一,属格鲁派,距今已有三百五十多年的历史。第七世0-格桑嘉措(1708~1757)为了答谢第六世班禅罗桑·班丹益西(1738~1780)给他传授比丘戒,便赠送了后藏的拉孜、昂仁、平措林三处给扎什伦布寺的分寺。拉孜曲德寺的整体建筑风格、建筑群布局与扎什伦布寺十分相似,宏伟壮丽,殿宇重叠,毗连错落,金碧辉煌。曾有大经堂1座、殿堂18座和扎仓2座,僧侣四百七十余人。但在“文革”期间被遭毁……[详细]
59、日当寺
日当寺
  日当寺日当寺,全称“甲措日当寺”。在山南地区隆子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以西的日当乡驻地。其北500米处即为隆子河(涅曲),海拔4000米。日当寺是隆子地区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吐蕃时期为苯教寺庙,11世纪后由坎哲·日吾坚赞创建为噶当派寺庙,15世纪后又改为格鲁派寺庙,先后有12代-转世传承,寺内僧侣人数在一百人左右,至1959年民主改勒前尚有七十余人。辖有香达寺、贝宁拉康、思日拉康等分寺。日当寺主体建筑由杜康大殿、德吉拉康、日吾坚赞灵塔等组成,占地面积8400平方米(长120米、宽70米)。其建筑分布早、晚上两期,早期建筑包括寺墙、杜康大殿、日吾坚赞灵塔等。寺墙:平面呈椭椭圆形,南北长而东西窄,墙体用土分层夯筑而成,高5米、厚1.3米,夯土内夹有较多的沙砾。杜康大殿:由门廊有柱4根,面积约50平方……[详细]
60、夏鲁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夏鲁寺
  导游位于日喀则市东南30公里处的加措区夏鲁乡,创建于公元1000年。其建筑风格奇特,是一座集藏汉等建筑风格为一体的寺院。传世之宝颇多,壁画既丰富又精美,是西藏地区少有的艺术珍品。14世纪初叶,夏鲁万户长请来当时西藏最有学问的布顿仁钦珠住持夏鲁寺,布顿一生著有200多种佛学书籍,是西藏大藏经《丹珠尔》的编纂人。布顿住持夏鲁寺的时候,曾于1333年大兴土木,对原寺加以扩建维修,元朝皇帝给予大量资助,并派去了汉族工匠,因而这座建筑具有浓郁的元朝风格。寺呈“四合天并”式,前段与主殿对称,两侧各有耳殿。殿顶高脊斗栱。琉璃瓦槽,翘首飞檐,如翼如飞,全然汉族建筑风格醒目的红墙,坯石垒砌,殿堂紧连,又具有藏式建筑特点。这种汉藏合壁的建筑,可以使人联想到当时汉藏两地文化交流的情景。夏鲁寺由夏鲁神殿和4个扎仓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