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西藏自治区旅游

西藏自治区文物古迹介绍

热拉雍仲林寺
  在日喀则南木林县境内,位于奴马乡玉拉杰桑山脚处,距日喀则市90公里(大竹卡渡口过江北行4公里),海拔3750米。寺院周围林木环绕,气候宜人,环境幽静。热拉雍仲林寺是西藏四大苯教寺庙之一,始建于公元七世纪藏王松赞干布执政时期,但在公元八世纪朗达玛掌权时被毁。公元1834年苯教怙主达瓦坚赞修复了该寺。1959年,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寺庙。其怙主殿内有怙主达瓦坚赞灵塔等5座,拉章南捷殿内供有高约12米的苯教南巴捷瓦神,藏经殿内有苯教甘珠尔和丹珠尔金汁写的经书。1982年,又修复了4个殿堂。每年-12月29日,该寺举行驱鬼跳神仪式。由江衮·达瓦坚参于-十四甲子木马(1894)年创建的热拉雍仲林寺是名扬区内外的本教主寺。有关热拉雍仲林寺的形成,传说众多。早在三千年前,仁增·占巴朗卡(本教经典中莲花生的父……[详细]
亚东东嘎寺
  亚东东嘎寺 东嘎寺,黄教寺庙,位于日喀则亚东县上亚东乡水电站西侧的一形似海螺的山坳上。“东嘎”藏语意思为“海螺”。该寺是扎什伦布寺的属寺,也称“东嘎·扎什伦布寺”。该寺有500多年的历史,1982年在旧址上重建,现有固定僧人11名。是亚东最大的格鲁派寺院之一。东嘎寺为四合院布局,寺后有新旧佛塔各一座,寺前有一排转经轮。再前面是寺僧过节时的场所,坝周围石头上有摩岩石刻、天然吉祥图案、佛塔及经幡等。该寺大殿为二层建筑,一楼为八柱经堂,主供高约3米的强巴佛、金刚佛、阿底峡、宗咯巴等。经堂内置前世-宝座。二楼走廊尽头悬挂有清朝驻防济南使所书的“光明世界”牌匾,殿堂有0殿、千尊宗喀巴殿、-经堂、十四世0与张经武将军会晤室等。1950-1951年间,十四世0曾旅居东嘎寺达8个月,期间(1951年7月16……[详细]
吉堆吐蕃墓群
  吉堆吐蕃墓群分布于西藏山南市洛扎县洛扎镇吉堆村委会所在地南侧的半山腰上,面积约50万平方米。从其形制、结构上看,是一处典型的吐蕃时代墓地。整个墓群共有66座墓葬(其中2012年9月新发现18座),大小不一,有的墓大而层厚,每级间垫有圆木或垫有白玛草(一种植物草),排列整齐,而且形状有方形、圆形、梯形、亚字形、塔形。墓葬封土为覆头状,平面侧为梯形。封土采用夹石夯筑的方法。另墓群周边有11个祭祀坑。吉堆古墓群对于了解吐蕃历史,洛扎地方史和吐蕃丧葬制度有很高的价值。吉堆吐蕃墓群是在西藏山南市南部紧临不丹王国边界、紧靠喜马拉雅山脉的一处大型墓地。加上有门当、得鸟穷两处摩崖石刻为其证,实为西藏吐蕃时期不可多的一处可较为准确确定年代的古墓地,为研究吐蕃时期,特别是吐蕃中期佛教传入西藏后的葬俗形式及其变化……[详细]
拉萨清真寺
  拉萨清真寺位于拉萨旧城东南河坝林回族聚居区,始建于18世纪中叶。寺址东西向,沿中轴线前后设有三进院落。建筑群由牌楼、礼拜殿、邦克楼、浴室、水房、林卡等组成。礼拜殿朝东,分内殿、敞厅、月台等。敞厅内悬挂有“清真古寺”匾额。园内建筑大多采用藏族传统形式,圆形拱顶、尖塔,围墙均用凿刻的方形岩石垒砌,殿内采用伊斯兰教习用的花草纹图作装饰,蓝色作基调,带有浓郁的宗教与地方建筑艺术相结合的明显特色。现在这座穆斯林寺院占地面积2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大门北向,系木质排楼,-清真寺三字。院内礼拜堂是寺院的主体建筑,座西朝东,建筑面积285平米。西壁悬麦加天房挂毯,北侧有阿訇讲经的台座。宣礼楼又称邦克楼,是大清真寺的主要塔楼,礼拜员按时登临塔顶,召唤穆斯林按时进行礼拜活动。小清真寺是本世纪2……[详细]
茶曲乡达姆寺骷髅墙
  茶曲乡骷髅墙位于达姆寺-台,距比如县65公里,该-台是由达普八世界、白玛白扎-创建,达普-关照当年的-师,把尸首喂鹰,头骨保存起来,使每个活着的人一看到它们就会想起自己的归宿。可惜的是,太宰-,三-台头骨毁失大半,80年代,落实宗教政策,缺代寺-台不再保留头骨,日丹寺-台仅有少量头骨,达姆寺-台头骨较多。两寺-台由一名-师主理,两寺间有索桥相连,可看作为一体。达姆寺-台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四周有约一人高的土墙,在南墙和西墙上修有木架,木架上整齐地排列着一个个头颅骨,组成两面长长的骷髅墙,被称为达姆寺骷髅墙。有的骷髅还被画上眉毛和眼睛,让人对当地人对死亡平和的态度油然而生敬意。在院子内还有一个秘密——院子下面全是空的,很像我国北方地区冬天存储菜的窖。这里四边及底部全部是用石块砌垒而成,里面……[详细]
列山古墓群
  导游列山古墓群位于朗县金东乡林邛公路旁,距4公里多的列村东北约1.5公里的列山南坡上,海拔3200米。列山古墓平面呈梯形,坐北朝南,封土堆高1.68米,封土未经夯打,封土内夹有网状石墙,东西长5.80米,南宽7.50米,北宽5.31米,石墙厚度为0.30米,高0.53米。该建筑群气势宏伟,构筑奇特,整个墓群延绵几公里,是西藏境内难得一见的景观。烈山古墓群不仅反映了1000多年前西藏的丧葬制度和墓葬水平,对于研究吐蕃王朝的兴起、衰落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将对研究西-史与探讨青藏高原千年尺度的古气候、古环境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0年列山古墓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点位置西藏林芝地区朗县金东乡列山……[详细]
朗赛岭庄园(囊色林庄园)
  朗赛林庄园位于扎囊县扎其乡朗赛林村,始建于吐蕃王朝晚期在帕竹王朝时期形成现在的规模。朗赛林庄园过去是扎囊县境内一个封建大领主的领地,这个家族出过一些著名的人物,包括多吉扎寺的两个-,大学者班禅罗桑益西和原地方政府的噶伦。据说这个庄园自开始修建到最后完工,花费了三十年时间。整个庄园建筑除七层主楼外,有附楼、望楼、碉楼、花园、壕沟及林卡,有农田、牧场、手工业作坊等附属建筑。朗赛林庄园用石砌土夯的特殊建筑工艺和土石承压比例协调的古代高层建筑构思在西-史上十分罕见。朗赛林庄园是西藏最早的高层建筑之一,也是西藏农奴社会的历史见证之一。导游位于扎囊县扎囊乡,与桑耶寺隔江相望,距泽当镇25公里。该庄园是现今西藏保存较为完整的古老贵族庄园,属山南地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庄园主楼高7层,十分豪华。主楼前面有附楼……[详细]
贡觉通夏寺
  贡觉县相皮乡附近的通夏寺是昌都地区萨迦派的早期寺庙。通夏寺早期培养的高僧,先后成为达垅噶举派的创建人,如达垅墉巴·扎西贝、桑吉雅君、桑吉温等高僧,早年均就读于通夏寺。据史料记载,通夏寺是由后弘期高僧噶顿·普布瓦于1096年创建的。噶顿·普布瓦生于1011年,贡觉人。先后到卫藏和印度学经,曾拜阿底峡为师。后至阿里、卫藏传法。53岁时返回老家,创建通夏寺。此地原有造型独特的三层殿堂,称为玛堆殿。第一层为藏式,第二层为印度式,第三层为汉式建筑,屋顶为单檐歇山式,上盖琉璃瓦。据说,此即文成公主为镇压女魔四肢关节而修建的镇女魔掌心寺。民间还传说此殿为文成公主所建。通夏寺初奉噶举派,不久改奉萨迦派。八思巴至大都时曾路经贡觉通夏寺,并且出资维修了文成公主时所建的四大镇翼寺之中的玛堆殿。还另建了一座面积为3……[详细]
哲布林寺
  哲布林寺在山南市的乃东区境内的泽当镇。哲布林寺坐东朝西,由索朗降材建造,属萨迦派寺庙。哲布林寺建筑规模不大,由大殿和僧舍组成,面积为1012.5平方米(东西长37.5米,南北宽27米)。大殿高二层,面积290平方米(东西长17.3米,南北宽16.8米),高7.5米。主殿大门前有两根木柱组成的宽阔门户,左右各一小窗。大殿有柱16根,其中央2柱(高约6米)直通二层楼上,去撑高侧天窗。殿内原供有弥勒佛8岁等身像,其左右供有多吉桑巴、释迦牟尼、萨班·贡噶坚赞(萨迦派第四代祖师)、卓滚曲德帕、萨钦·贡噶宁布(萨迦派初祖)、吉尊索朗择木、吉尊扎巴降材等。供奉的佛像中有一度母塑像和“土巴阿扎玛”塑像备受藏传佛教教徒们尊崇。土巴阿扎玛的塑像由七十多种宝石冶炼的合金铸成,略呈紫青色,色泽不俗。二层西边为0礼佛……[详细]
柏尔贡巴寺
  柏尔贡巴寺 在安多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以东50公里的丹堆乡,佛法传到藏北草原,牧民们最早把佛法佛像安置在帐篷里,久而久之,草原上便出现了众多的帐篷寺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柏尔贡巴帐篷寺庙。始建于1654年,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是藏北保存完好具有相当规模的惟一帐篷寺庙。这座寺庙由措钦(大经堂)、拉康(佛殿)和扎厦(僧舍)等各种帐篷组成,与西藏其他地方的佛教寺庙一样。寺庙前部有僧众-诵经的大经堂,后部是安奉佛、菩萨的佛殿堂,四周是帐篷僧舍。柏尔贡巴兴盛时期,僧人有200多名,僧舍帐篷大小有上百个,形成藏北草原上一处独特而壮丽的人文景观。措钦是用80根木柱支撑的一个巨大的黑色帐篷,可以同时容纳200名僧人诵经。拉康帐篷里外是布质,中间夹毡,再以木棍支架支成的圆顶帐篷,类似蒙古包。僧舍是各种各样的小……[详细]
白朗嘎东寺
  位于日喀则白朗县境内,嘎东寺历经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到十七世纪中叶开始盛行格鲁派。寺中珍藏有举世罕见的宝物,即该寺第四任堪布桑布钦布的两条径骨和空行母丝萨曲珍的头颅。在桑布钦布右径骨上端的骨缝四周天然生成着微小的释迦牟尼、观音菩萨、无量光佛、0神、度母五尊佛像;左胫上端天然生成着微小的释迦牟尼佛像和4个白色舍利;在度母化身空行母丝萨曲珍的头颅上天然生成着三个藏文字母和度母像.原嘎东寺已被毁坏,1985年在原址上重新修建了嘎东寺。每年-7月29日,寺院举行“驱鬼”仪式。交通从拉萨乘车沿中尼公路经浪卡子至卡若拉山口,行程187公里。大本营设在海拔5000米的卡若拉冰川末端,主峰的南麓。地址:日喀则市白朗县类型:寺庙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开放时间:8:00-19:00门票信息:免费开放。……[详细]
132、桑顶寺
桑顶寺
  桑顶寺位于浪卡子县浪卡子镇,地处羊卓雍湖畔一东西向山脉的南坡上。寺庙东南方向约200米处即为羊湖,距浪卡子县数公里。坐北朝南,海拔4450米。桑顶寺始建于公元十四世纪中叶,由噶举派香巴噶举支派创始人琼波南交后辈传人旬奴珠兴建,为西藏现存的少数香巴噶举寺院之一。桑顶寺是西藏唯一由女-主持的僧人寺庙。从第一世多杰帕姆-布顿·却烈那杰到现在,共传了十二代-,-为灵童转世制度。周边景点-桑顶寺位于羊卓雍错湖西南一座险要陡峭的山顶上,属藏传佛教噶举派香巴噶举支派,是一座有300多年历史的古老寺庙。据《宗教源流镜史》记载,由香巴噶举创始人琼波南觉的四传弟子克尊·旬所建;另一说为15世纪初由博东巴·乔列南杰(1375-1451)所建,为僧尼合住寺院,由西藏唯一的女-多吉帕姆住持,多吉帕姆(意译为“金刚亥母……[详细]
133、雄色寺
雄色寺
  雄色寺 红教古刹雄色寺,坐落在拉萨河南岸的束妻山半坡上,环境清雅,灌木环绕,林中栖息着飞禽走兽。该寺建成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为全县最大的红教尼姑寺。雄色寺在十八世纪被准噶尔蒙古人摧毁,后由吉尊仁波齐重建了该寺。说到这个“吉尊仁波齐”,她是西-史上的传奇人物。距今80年前,一个乞丐模样的老太婆突然出现在雄色寺遗址上,她在这里修行、募捐、念经,发誓要重修雄色寺,她被人们尊为“玛尼洛钦”(即诵六字真经的大师),她就是后来史书上称之为“吉尊仁波齐”的仁增·曲尼桑姆。别人不相信的事情她真的办到了,由于她的多方努力,古老的雄色寺重振雄风。吉尊仁波齐活了120岁,被信徒当成神一样看待,至今,寺庙里还有她的肖像画。雄色寺,或译“香色寺”、“秀色寺”,意思是“古松林中”,传说1000年前这里有一片茂密的松……[详细]
乃宁曲德寺
  乃宁曲德寺,亦称“南尼寺”,在日喀则地区康马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以北的南尼乡,属年楚河上游的河谷地带,寺庙北距江孜县城10公里,南距康马县城40公里,东依札西达节山,西临年楚河,海拔4100米。创建于吐蕃王朝时期,创建人为阿羌甲·强拜桑布。传说阿羌甲·强拜桑布为古印度僧人,系莲花生大师的弟子。他在莲花生大师建立桑耶寺以后来到年楚河上游的谷地,见河西岸的山势犹如一头匍匐在地的大象,是弘扬佛法之地,即主持修建了乃宁曲德寺。乃宁曲德寺是后藏地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寺,尽管多次遭到破坏,但从其遗址上仍能看到其往日的繁华与宏大,它所遗留下的各个时期的建筑遗址,对于研究西藏各时期寺庙建筑的风格、布局、用材等都具有十分宝贵的价值,而且该寺在近代西--民抗英斗争史中也具有纪念意义。因此,现在的乃宁曲德寺不仅是人民……[详细]
135、喜德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喜德寺
  喜德寺位于小昭寺西南约500米处。据《七世0格桑嘉措传》记载,喜德寺是吐蕃赞普墀祖德赞(815年至836年在位)在大昭寺周围兴修的6座拉康之一,当时名为“嘎瓦”。当时,该拉康的规模较小,编制仅有4名扎巴,寺名“喜德”即来源于此。9世纪,朗达玛灭佛,大昭寺、小昭寺、桑耶寺、喜德寺等众多寺庙受到不同程度毁坏。元朝时,在蔡巴万户长的支持之下,喜德寺在原址的基础上扩建,从拉康逐渐发展成扎仓,编制增至20多人,并且规定了固定的供养制度。14世纪起,喜德寺成为热振寺的属寺,以及热振-的驻锡地。有说法认为喜德寺属于四大林之一(其他包括丹吉林寺、策墨林寺、功德林寺),但另一说法认为此说不对,四大林确切应指丹吉林寺、策墨林寺、功德林寺、次觉林寺,均在七世0和八世0之间相继建立。喜德寺早先属于宁玛派寺院,主要念……[详细]
哲蚌寺甘丹颇章
  甘丹颇章,该殿是0喇嘛在哲蚌寺的寝宫。在重建布达拉宫以前,五世0喇嘛一直住在这里,并在那一时期执掌了西藏的政教大权,甘丹颇章也就成了西藏地方政府的同义语,史学界故称其为“甘丹颇章政权”。在拉萨市哲蚌寺内。旧称兜率宫,意为“天神宫殿”。明嘉靖九年(1530年)0二世根敦嘉措主持修建,后成为0三世索南嘉措、0四世云丹嘉措、0五世阿旺-罗桑嘉措坐床驻锡之地。楼高3层,平顶宫堡式建筑,恢宏壮丽。殿内供有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等人佛像,陈设豪华,供器甚多。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和硕特蒙古首领固始汗支持0五世打败藏巴汗后,建立了格鲁派统治政权,其政权机构即设于此。直到清顺治五年(1648年)布达拉宫白宫建成,0五世由该处移居布达拉宫,政权机构也随着转移。后来,把格鲁派统治的西藏地方政权统称……[详细]
日土岩画
  日土岩画,文化遗址,在西藏日土县境内。主要分布在班公措南部和东面近二、三百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最容易找到的岩画就在日土附近的新藏公路一带。壁画是用坚硬的石头或其它硬物在岩面或岩石上刻凿而成,线条笔划有深有浅,还有少数彩绘画面。岩画内容十分广泛,有狩猎、宗教祭礼、骑乘、放牧、农耕、日、月、山、牛、马、羊、驴、羚羊、房屋、人物等。日土岩画在班公湖湖盆南部和东部,近两、三百平方公里的面积内分布有鲁日朗卡、阿垄沟、那布龙、塔康巴、布显、康巴热久、日姆栋、过巴、曲嘎尔羌等13处岩画点。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日土的岩画在西藏最具代表性。日土县境内的日木栋、鲁日朗卡、阿垄沟、康巴热久等十几处岩画不仅规模大、数量多,而且艺术价值也很高。这些岩画是用锐器在岩壁上刻凿而成,线条古朴,造型概括生动,色调简约而鲜明,内……[详细]
丁青孜珠寺
  导游孜珠寺位于西肝县觉恩乡境内的孜珠山上,离县城约37公里。据说孜珠当地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二、三千年以前。孜珠寺是苯教著名高僧于十四世纪中期再度兴建和恢复的。“孜珠”意为六座山峰。这里异峰突起,挺拔险峻,怪石嶙峋,禅洞叠叠。由于历史的原因,苯教这个曾经一度掌握过西藏政教大权的原始宗教,后来不得不让位于佛教,而到边远偏僻的地方隐藏起来,以保存自己的势力。孜珠寺是康区一带现存规模最大、教徒最多、苯教仪轨保存最完整的寺庙之一。孜珠寺的苯教禅院可系统地讲述苯教经典、传授包括神秘而古老的苯教无上瑜珈等各种修习方法。该寺还存有一种古老的苯教裸体神舞。门票30元开放时间8:00—19:00景点位置于西藏东部昌都地区丁青县觉恩乡孜珠山……[详细]
色瓦龙寺
  色瓦龙寺,坐落在圣湖玛庞雍措的东岸,由哲贡噶举派著名的成道大师贡觉久赞,按其恩师哲贡共确赤列桑布之托,在其恩师逝世十周年之机,即-阳土猴年(公元1728年)正式建筑。创建这坐寺庙时的施主是,托钦霍堆部落头人井格俄革却图,由于,当年甘丹才旺拜桑布驱逐拉达克军队时,这个游牧部落派去了六十名骑士,杀了很多拉达克人,为了忏悔他资助创建积德行善的场所。在本寺内的主供为赤列桑布塑像,在其内供藏着四棵释迦牟尼佛的舍利(火化为高僧骨殖后留下能自然增多的白色球状结晶物)、莲花生大师修练而成的利佛甘露之五种伏藏、大译师拜若杂纳的手抄本、婆罗门七世的肉身、噶当派大师仲敦杰瓦迥鼐的一撮发辩、达布拉杰的座垫、曲杰平措大师的肉身及其呈花白的发辩、仁赠曲杰扎巴的珠红单钹和大袍等。在寺内还供有四尊大小不等的释迦牟尼像、莲花……[详细]
140、卓瓦寺
卓瓦寺
  卓瓦寺位于西藏山南市洛扎县边巴乡柏日村,距边巴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该寺是由莲花生大师弟子休布·拜吉僧格三十五世系第十五世休布达瓦坚增在-一绕迥时创建的,距今有1100多年的历史,于2007年被洛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卓瓦寺”名字的由来据说是因为在-5绕迥时期,休布·第四十七世洛扎朗卡坚参与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两人第一次会面于此地,很投缘,故此得名“卓瓦”。“卓瓦”在藏语中意思是“高兴”的意思。该寺的上、中、下部均有自然形成的强巴佛像、阎王佛像、六字真言以及大小拉康12座,东西两面洛扎朗卡坚参的修行法洞各一座,大型宝塔8座。除此之外,在其周围悬崖壁上还有自然形成的白海螺、宝塔等众多佛教圣迹。 卓瓦寺属噶举派,在文革时期曾遭到过破坏。1985年进行修复,卡及五股金刚柞等重要文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