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旅游

陕西省文物古迹介绍

201、长安百塔寺
长安百塔寺
  百塔寺位于终南山北麓长安区王庄乡天子峪口,地势高敞,视野辽阔。东眺五台翠华,群峰耸立;西览草堂烟雾,沣水碧涛;南依巍巍秦岭,林木葱郁;北视关中平原,沃野千里。正所谓龙脉龟背,风景绝佳,隋唐时期即为佛教僧侣修行之道场。百塔寺始建于西晋太康二年(281),原名淳化寺。隋开皇十四年(594)复建,称至相道场。因三阶教创始人信行禅师圆寂后葬于寺院附近,故又名信行禅师塔院。是隋、唐佛教三阶教的祖庭。唐大历六年771)改名为百塔寺。百塔寺在隋、唐时期盛极一时,规模巨大,殿宇宏伟,寺僧众多,占地千亩,有“骑马关山门”之美誉。宋时百塔寺之规模犹存。之后寺院不断衰败,到了明代时期百塔就所剩无几了。清同治元年(1862年),南山一带诸多寺院均毁于战火,百塔寺亦未能幸免。民国初年,该寺残墟犹存,规模已大不如前,只……[详细]
202、西津寺
西津寺
  “西津寺”古称“宝峰寺”,座落在神木县马镇镇南沿黄河之滨七里处的石山上、占地五亩,始建年代不详,据府谷县志和碑记载,曾于元代中统三年(公元1263年)、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多次扩建维修。清末此寺庙达到鼎盛时期,有数位僧人主持佛事,钟声悠扬,香烟缭绕,与佳县“白云山”遥相呼应,成为完整的佛教寺院。本世纪三十年代该寺庙遭兵火焚烧,甚为严重,使一座依山傍水,有占地150亩约十三万多株古柏环绕中的古刹毁于一旦。仅留寺庙残痕、古柏林带和雕刻精制、造形美观、栩栩如生的石狮一对。还有(公元1496年)重修该寺时立龙头龟座碑石一块,碑阴、碑阳两面刻有文字,正笔楷书,字迹清晰,记载寺院历年来修缮情况。令人不得其解的该寺庙周围柏树林带,长势不同于……[详细]
合阳县博物馆(文庙)
  合阳县博物馆位于合阳县城文庙内,是1989年5月由合阳县文化馆分出后正式成立的一座集收藏、保护、研究、教育、考古调查等于一体的县级博物馆,隶属于合阳县文化局。馆址所在地合阳文庙,创建于北宋元枯八年(1093年),前庙后学,规模宏大,是一组具有较高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宋明古建筑群。主体建筑现郁成殿、明伦堂、尊经阁以及两斋、两庑、两厢,占地面积6750平方米,建筑面积2173平方米,是合阳现存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1992年4月20日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成殿始建于北宋大观年间,重建于明洪武二年,单檐歇山顶,风格古朴厚重,具有明显的明初建筑风格和地方特色,是明代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殿前西侧竖有复刻的《汉合阳令曹全碑》,东侧竖有清乾隆32年镌刻的《重修学宫碑记》……[详细]
佳县全天星台遗址
  佳县全天星台遗址日前,秦帝国全天星台遗址被完整发现。这一重大考古学术成果,由榆阳区古道研究室、文体事业局历经9年调查考证,经中国秦汉研究会会长周天游、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陈美东主持的专家评审组通过评审。此成果填补了中国天文学史与思想史研究的一大缺项,也使中华民族延续两千余年的天文文化谜团大白天下。遗址面积2.8万平方公里秦帝国全天星台由1424个圆形或椭圆形土台组成,其分别与天空332个星宿或星官一一对应,又分别对应秦帝国的疆域山川,郡县城障,宫廷苑囿,文武百官,军队、监狱,社会百业,日常生活等。同时,这些星台还与各种神话等精神世界相呼应,构成完整的“地上天国”。秦始皇“地上天国”星台群东临黄河,西跨明长城内外,南止秀延河下游,北达鄂尔多斯高原,面积2.8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分布在陕北。其中在榆林……[详细]
五龙山法云寺
  法云寺俗称五龙山庙,位于横山县殿市镇五龙山村的五龙山支脉上,山体高70米,像一只巨大的龟体横卧在黑木头川中,呈南北走向。寺庙就建于山体上,东依银塔山,西眺黑木头川河和韭殿四级公路,南北临沟,距横山县城30公里。据民国十八年(1929)于右任题鉴的《陕西横山县志》记载:寺庙始建于唐代,明万历、崇祯、清康熙、乾隆、嘉庆年间对该寺进行扩建和维修。法云寺占地面积9600平方米,坐东北朝西南,总体建筑分两部分组成:前部分经山门、五龙照壁进入,由大雄宝殿、真武祖师、五佛殿、文昌殿等12座建筑组成。山门为洞式,位于龟的头部,两侧各踞石狮。五龙照壁距山门后2米的正中,壁面砖石,上雕刻五龙盘踞。真武祖师为主体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为枕头窑洞式砖木结构,顶为卷棚硬山单檐勾连搭灰瓦顶。大雄宝殿与真武祖师殿相连……[详细]
三泉遗址风景区
  三泉遗址风景区三泉龙门洞旅游风景区,位于宁强县阳平关镇阳广公路6公里处,景区属南北走向,总面积3.5平方公里,在唐初建“三泉”遗址后两公里处。头北俯瞰嘉陵江,身南隐居深山中,可直通九寨沟景区。三泉龙门洞旅游风景区主要有溶洞群、山峡、山潭、山泉、瀑布、观音阁、望江楼、龙门寺、罗汉院、卧龙读书亭、东帝庙、及桥亭等景点组成,景区山势雄伟,景色秀丽,古建筑造型独特,装点辉煌,阁内彩塑观音、十八罗汉、精雕细作、栩栩如生。龙门三洞分布在沟底,各相距1600米、1800米,尾藏深山中,头居嘉陵江。洞顶泉洗绝壁,洞口倾珠泻玉、腾烟飞雾,瀑布声吼,好似银帘,酷似水帘洞。溶洞群:溶洞分布在二洞至三洞之间的半山悬崖上,洞内钟乳倒挂,似剑、鞭、彩练、仙人掌、天星、女神、天狗、山桃、风铃等;底石似狼、虎、牛、马、猴、……[详细]
訾家河万佛寺
  訾家河万佛寺位于陕西省神木县中鸡镇訾家河黑圪垯山山顶,隔-河与煤都大柳塔矿区相望。据传寺庙始建于明代,历代均有重修,现占地45亩,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分为北、中、南三院。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祖师殿、观音阁等50余座殿宇,另有牌楼、旗杆等80余座附属建筑。寺庙是以佛教为主的佛、道、儒合一的宗教活动场所。供奉有释迦牟尼、菩萨等50余尊塑像。每年农历的正月初八,四月初八,六月十八、十九、二十为传统庙会时间。万佛寺南北长99米、东西宽33米,坐北朝南,分南院、中院、北院,其中中院位置最高,是主体。东为-河,南、西、北被风吹日晒和雨水冲刷,形成沟渠,隔沟群山环绕。大柳塔煤矿开发建设时,该山正对井口,作为制高点,设测量点一个,按山形命名为“乳峰”。抬级而上是山门,汉白玉四柱三门七牌楼,上 书金色……[详细]
208、杨填堰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填堰
  杨填堰位于城固县城北7.5公里处的宝山镇丁家村。2008年9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杨填堰相传为西汉时萧何、曹参、张良首开,以发展农业供给汉军粮草。三国时,诸葛亮北伐,萧何、曹参开,以汉中为大本营,教兵习武,劝士农桑,“踵迹增筑”杨填堰,扩大生产,保障军队供给,南宋时,西北抗金名将杨从仪高龄退役城固县水北村时,号召当地人民群众大力修渠,民赖其利,人民亲切地称此堰为杨填堰,因此在南宋前人们称此堰为张良渠。据《汉中府志》载:“杨填堰,在城固县北十五里,截湑水河中流,垒石为堰。相传亦酂侯萧何,平阳侯曹参所创。至宋,知洋州开国侯杨从仪大力修浚,民赖其利”;清《城固县志》载:“杨填堰,北十五里,出湑水河。宋开国侯杨从仪于河内填成此堰,故名”。杨填堰东经城固的丁家村、留村、宝山至洋县……[详细]
209、泾阳文庙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泾阳文庙
  泾阳文庙是泾阳县博物馆所在地,位于泾阳县城文庙大街,南临南环路,北背北极宫大街。1980年,泾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建筑平面以南北中轴线对称排列,形成完全四合院群落,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358平方米。整个建筑分大成殿、戟殿(山门)、东西庑殿、东西翼室四大部分。清同治元年(1861)毁坏。同治四年(1865),知县黄传绅修大成殿。其它建筑系清光绪十一年(1885)吴周氏捐银所修。建国初,被学校占用,之后改为粮站、种子公司。1985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迁入办公,现为县博物馆所在地。查考旧志,对文庙始建年代均无记载。宋代邑人所著《重修文庙碑记》中载有宋元右五年(1090)重修文庙的情况,说明至少在宋朝或者宋以前就有泾阳文庙存在。大成殿面阔七间,进深四椽。九架梁,抬梁……[详细]
旬邑唐家民俗博物馆(唐家民居)
  旬邑县唐家民俗博物馆位于咸阳旬邑县城东北七公里处的唐家村,距211国道2公里,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旬邑唐家民俗博物馆的前身是唐家地主庄园,原为私人宅院,修建于明末清初,现存有两进三院和其它两院房子,一百五十余间,园内还有三品盐运使唐廷铨的陵墓和石牌坊,其建筑融北方四合院和苏杭园林艺术相结合,砖雕、木雕、石雕众多,图案精美、细腻。整个庭院屋顶脊卧兽飞,檐牙鸟啄,墙壁为水磨石砖,造型优美,门栏窗棱更是玲珑剔透。唐家轶闻——唐家地主是清朝中晚期驰名朝野的“三水唐家(旬邑旧称三水)”,至-唐景忠时正值清乾隆盛世,唐家亦在此时达到了兴旺发达时期。其以农为本,以商兴家,商号遍及国内十三省,自称“汇兑中国十三省,包捐知府道台衔;马走外省不吃人家草,人行四川不歇人家店”。其规模之大由此可见一斑。唐景忠于……[详细]
211、周至涌泉寺
周至涌泉寺
  涌泉寺位于周至县马召镇涌泉村,该寺内明代旧碑,周至学者王三聘撰文有记,原佛殿建于元至正三年,是否始创未考证,自仙游寺诞生长恨歌,及后传杨贵妃生逃东瀛之说,故今日本国亦随泉涌寺与仙游寺为推想,若杨氏慌乱中自马嵬坡潜行途经涌泉仙游也未必不可能,故推断该寺于唐天宝前已创建,后历宋元至明景泰弘治(1488-1505)、嘉靖(1522-1566)之际,寺院均有不同程度之修葺。涌泉寺是由泉而得名,而涌泉村是由寺而得名,而周至马召,也因拥有了这泉,这寺,这一方民众的质朴纯厚,从而万物丰润而贵为金周至之名。据《周至地名志》云,因翠微山下有清泉自地中涌出之故。民间相传,唐时玄奘法师自长安出发,取经天竺,途径该寺。因见旱魃肆虐、河水干涸,面对庄稼枯焦于野、百姓哀哀于道,遂叹民生之艰辛,慈悲之心顿生,举手中锡杖杵……[详细]
212、汉阴古城墙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阴古城墙
  汉阴古城墙古代每座城池都有城墙,本不足为奇,但历经劫难,饱历战事,一任风雨的剥蚀,能安然无恙地保存至今,仍能使我们一睹昔日“金城汤池”原貌的,却为数不多,因而就物以稀为贵了。汉阴城墙是陕南秦巴山区建筑最早,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所以就弥足珍贵了。汉阴古城垣平面呈方斗形,旧时四城门高耸,气势恢宏,古朴雄浑,使人们有一种信赖感、安全感。我总爱在汉阴古城墙脚下溜跶,它似乎有一种特殊的魅力。汉阴古城墙,始建于明代成化元年(1466),初为土城,开四门,设箭楼。成化二十二年(1486),城易砖石。弘治九年(1496),扩大城区,延伸周长,四面拓宽四尺。正德七年(1512),城墙加高加厚,内外加砌砖石。嘉靖十四年(1535),环城开凿城壕,宽一丈,深五尺,补修城垣,匾其四门,东曰“迎晖”,南曰“南薰”,西……[详细]
213、四皓墓
四皓墓
  四皓墓,位于丹风县商镇城西。由丹凤县城乘开往商镇或西安、商州的班车(几乎5分钟一趟)1元。到商镇后徒步去四皓墓只要3-5分钟就可到达。四皓墓,州西三里许,傍金鸡原,坐鹿迹村,高冢星罗,苍茫磊落。陵前栋宇数楹,中有四短碣,分镌皓图,古貌俨如。名流经此,每多留题焉。“白发四老人,昂藏南山侧……飞声塞天衢。”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途经今丹风县商镇拜遏四皓墓留下的诗句。四皓,是四位皓首银须老人,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鹿里先生周术和绮里季吴实,皆秦博土,后因逃避焚书坑儒来到商山。四老登上商山,只见千山苍苍,四野茫茫,泉石青幽,草木含情,比起绳绳嗡嗡的京都咸阳,真是人间净土。这儿听不到刀枪鼙鼓的惊鸣,看不见残暴无道的杀戮,见不到争宠斗势的恶棍,觉不到尔虞我诈的寒惨,也没有卖官卖爵的小人,遂决心“岩居穴处”……[详细]
214、乾县弥陀寺
乾县弥陀寺
  乾县弥陀寺弥陀寺位於陕西省乾县阳洪镇内。该寺建於1987年。现任主持果宣法师,于2005年12月1日弥陀寺正式挂牌为宗教文化旅游区,每年农历三月廿八日至农历四月初八这里都举行大型佛事活动,并有秦腔戏剧助兴。寺院内“大雄宝殿”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大殿前是“韦陀殿”;后面是具有藏地气息的“密宗殿”;左侧是“观音殿”;右侧是“地藏殿”。两座钟鼓楼巧妙地建在“密宗殿”两边。整个寺院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环境优雅。 弥陀寺位於陕西省乾县阳洪镇内。该寺建於1987年。现任主持果宣法师,于2005年12月1日弥陀寺正式挂牌为宗教文化旅游区,每年农历三月廿八日至农历四月初八这里都举行大型佛事活动,并有秦腔戏剧助兴。寺院内“大雄宝殿”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大殿前是“韦陀殿”;后面是具有藏地气息的“密宗殿”;左侧是……[详细]
西安胜光寺
  胜光寺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户县苍游镇什王村北的眉坞岭上。南眺巍峨起伏的终南群山,北望渭水之滨的活土良田,寺院气势恢宏,庄严肃穆。院外松柏葱笼青翠,院内花草繁茂相葳,空气水土不服清新,寺院而不失交通便捷,距西安市中心仅30公里,在什王村下公交车步行片刻即到,是众善男善女参禅礼佛,修心养性和观光旅游的绝佳好去处。据县志记载和民间传说,胜光古寺最早始建于公元前一千六百多年的西周时期。原为周武王所封其子呈王在此所修的王宫——呈王宫,什王村原叫呈王村。北魏时已初具规模,黄龙宜帅在此居住,进修筑黄龙道洞。公元386年,胜光禅师到此洞居住,禅师善佛事,筑修殿堂,扩修寺院,从西域迎奉墨玉弥陀佛象于寺内,寺院成为当时佛教圣地,墨玉佛为镇寺这宝。时达摩禅师云游到此,与胜光禅师相互谈经论道,传为千古佳话。后有唐代书……[详细]
216、西安华严寺
西安华严寺
  华严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韦曲东南少陵原半坡上,距西安城约15公里。现寺址仅存两座砖塔,东为华严宗初祖杜顺禅师塔,四面七层,高约13米。西侧为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塔,六面五层,高7米。华严寺是唐代长安城南樊川八大寺之一,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位于现在西安市南十五公里的少陵原半坡,居高临下,俯瞰樊川。李白描述道:“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唐代樊川是长安城南著名风景区,是春秋宴乐、夏日避暑的胜地。唐诗人杜牧《望故园赋》中写道:“余三思归兮,走杜陵之西道。岩曲天深,地平木栳。陇云秦树,风高霜早。周台汉园,斜阳暮草。”华严寺南望终南山,诗人岑参的“寺南几千峰,峰翠青可掬”,道尽了它景致最佳处。华严寺周围的自然景色,虽不是佛经中描述的华严世界,却也是人间……[详细]
安康王家坝遗址
  王家坝遗址位于安康市汉滨区关庙镇王家坝自然村,为汉江北岸一级阶地,北接安旬公 路,南滨汉江,面积1000平方米。是一处周至 南北朝时期遗址。1981年、1989年曾做过两次调查,遗址区 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南侧临江处受江水冲蚀, 塌毁严重,形成明显断层。在长约100米的范围 可见到褐色灰土层,含有商周时期的夹砂陶片、 大量蚌壳、石器及砖瓦残块等物。陶器有鬲、鼎、 盆、罐等。鼎足有柱形和锥形两种; 鬲为平裆柱 形足,遍体施绳纹,陶色灰褐。陶器中还有一定 数量的素面磨光褐陶和黑陶。历年村民取土时发现有铜剑、蒺藜等物。 1986年,当地村民王金富在遗址南侧塌陷处挖 出青铜器史密簋一件。簋敛口,鼓腹,圆底,口 径20.5厘米,腹径25.5厘米,口沿外壁饰云地 窃曲纹,内底部有铬文九十三字,主要记载周……[详细]
洛南柏峪寺·罗汉洞
  罗汉洞位于洛南县城东20公里之柏峪寺洛河北岸崖上,始建于西汉。清代,把原彩塑罗汉像改为铁铸。据《洛南县志》记载:东汉光武帝刘秀为光复汉室逃避王莽追兵,曾在此避难,后脱险称帝,建都洛阳。曾于公元25年,重返罗汉洞,在“三教殿”石壁题古诗一首“古洞万载记,常闻水响鸣。上透秦岭顶,下串洛阳城。”至此香火旺盛,名声远扬,若逢庙会,更是香客游人云集。相传古时候,有一樵夫崖下砍柴,只听见头顶沙沙作响,抬头见半崖上有一白蛇游弋,樵夫停止砍柴,仔细端详,突见崖上银光一闪,蛇影顿失,樵夫感到蹊跷,缘藤蔓攀上悬崖,见一小洞,里面云雾缭绕,紫气外溢,仙乐阵阵……樵夫很是惊奇,讲于相邻。众说:乃是仙女下凡,便在洞内竖观音菩萨像一尊,供人信奉。唐代,常有十八个乞丐,白天逐村沿户乞讨,晚上宿于洞内,常因争食夺衣争吵不休……[详细]
无量山莲云寺
  无量山莲云寺座落在黄龙县城西南五里处,海拔1356米。四周苍松翠柏环抱,自然风光幽雅俊秀。远观其势,犹如一条蛟龙盘卧在林海之中,近观其形,宛若一头寿龟,昂首眺望仙山灵气,雾漫霞云。无量山,古名“仙鹤山”。据寺院碑文记载“有群鹤绕梁数飞不绝”而得名。山顶有一平台,形如龟甲,平台有五棵高大的松树和一棵古柏,树龄在五百年以上,枝叶茂密,象巨伞凌空,呈现“五松抱柏”的奇特景观。“寺院有尘清风扫,山门无锁白云封。”这幅无量山莲云寺山门上的对联,道出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红尘与仙境的对接。无量山莲云寺构建于明代嘉靖二年(1523年),距今500余年,在明清各个历史时期进行维修与增建,从创建无量祖师庙开始,屡经修建。庙内供奉道教鼻祖,元始天尊、太上老君、老子、庄子、张道陵天师等。据文史资料显示,张天师归隐鹤……[详细]
220、神德寺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神德寺塔
  神德寺塔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城北步寿原下的半坡上。据《耀县志》载,“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前59),凤凰集祋祤北原(今塔坡原),因建步寿宫于此。后其地亦因此名步寿原。仁寿四年(604)在步寿原龙华寺建大像阁,在照金山东峰建神聪寺,又名神德寺。大业三年(607)四月,大德法师沙门僧晖奉敕于神德寺安放舍利,建造灵塔。”塔为砖塔仿木密檐楼阁式结构,通高35米,底围25.04米,内径2.9米,八面八棱九级,斗拱挑角,密檐环围,凋刻精美,建筑风格雄浑庄严,观赏价值极高。塔身逐渐收缩呈弧形,塔身中空,原有木梯可盘旋而上,塔正门面东,高两米、宽1.26米,青石门楣上线刻一佛二菩萨,门框南北两面分别线刻持弓箭和宝剑天王,由于线条漫漶,辨认十分困难。塔底层正西有一假门,宽1.26米,进深0.69米。塔体每面三开间……[详细]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