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旅游

陕西省文物古迹介绍

重兴寺塔
  重兴寺塔 重兴寺塔坐落于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原同官县城)北街山坡,西靠虎头山,东临漆水河,海拔882.4m。始建于北宋年间,为六棱七层仿木建筑结构,密檐式实心砖塔。通高约13米,底层每边长2.17米。雕饰富丽,造型精美,塔顶有仰覆莲座覆钵和相轮、宝珠等组成的铁刹。塔内有梯,可登塔顶,俯瞰市区景色。 重兴寺塔(铜川塔)原为重兴寺建筑之一。重兴寺始建于隋代,据《同官县志》载:“重兴寺,在县城北虎头山下。清康熙二十二年,知县雷之采重修,中有石坊,乾隆间圮。有二石柱,上刻金刚经,系唐永淳间物,今存其一,移藏县府。又有塔七层,始建未详,今尚存。” 又载:“城北重兴寺故物,今置县府二堂后西廊下。唐永淳元年。高五尺,围三尺,八棱,中有长方孔一个。旧志谓上刻金刚经,但字迹磨灭,难识矣。” 县府所藏的……[详细]
榆林古城
  榆林建城历史已有五百多载。为重现历史文化名城榆林的风采,对古城墙的研究很有必要。现将榆林古城的由来、古城池的沿革与古城墙的建构分述如次:(一)榆林古城之由来榆林地处河套之南黄土高原与草原的接壤区,是农耕民族防御蒙古鞋粗游牧部族南侵而构筑工事的最佳选择。榆林城建位置在长乐堡与保宁堡之中,左山右水,巍然雄镇。其城东依驼峰山,西临榆溪河,南带榆阳水,北镇红石峡,故明代列为九边重镇之一—延绥镇驻地。据《延绥镇志》、《榆林府志》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建榆林寨。明正统二年(1437年)明王朝命驻守绥德延绥镇都督王祯在偷林庄(今普惠泉处)始筑榆林城堡,“城座不过百矩”。成化八年(1432年)延绥镇巡抚余子俊在城北(今官井滩)增筑城垣,成化九年(1473年)将延绥镇治所由延绥移驻榆林城堡,延绥镇因此……[详细]
“鲁艺”学校旧址
  中国0创办的一所综合性的艺术学校。简称“鲁艺”,于1938年4月10日在延安成立。1940年后校名全称为“鲁迅艺术文学院”。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迅速扩大,许多革命的文艺工作者和文艺团体,先后从北平、天津、上海等地来到延安。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急需培养大批的文艺人才,于是0中央决定创办“鲁艺”。负责学院领导工作的是“院务委员会”,由沙可夫、周扬、艾思奇、朱光、李伯钊、徐以新、吕骥、张庚等组成。1939年夏,根据0中央决定,“鲁艺”与陕北公学、工人学校、青训班合并,组成华北联合大学开赴前方。“鲁艺”师生组成华北联大文艺学院,沙可夫任院长,吕骥任副院长。1939年11月28日根据0中央决定,留在延安的“鲁艺”部分师生恢复“鲁艺”,院长为吴玉章,副院长为周扬。“鲁艺”的教……[详细]
164、八云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云塔
  八云塔位于陕西省周至县城。八云塔又称“瑞光寺塔”。唐景龙二年(708)中宗李显敕建瑞光寺,建塔于寺中。唐诗描述瑞光寺:松门山半寺……缭绕藤轩密,逶迤仰径涂。(《寄瑞光寺真空禅师》,《赠瑞光寺莹上人》)宋太平兴国三年(978),瑞光寺改建为崇明寺,后毁,明永乐元年(1408),复建为善胜寺,明末兵毁。清初修建周至县城时,将城内西南隅善胜寺遗址复建为瑞光寺,八云塔下废寺改建为演武厅,塔下废址辟为演武场。民国35年(1946)将瑞光寺改建为学校,即今西街小学。塔为正方形的密檐楼阁式砖塔,共十一层,每层之间有砖砌的出檐斗拱,全高约42米。底层较其他各层约高一倍,底层塔北正中辟有券门,东、西、南三面,各有假券门。二层以上,每层各有券门两孔,分南北与东西间层对开。一至五层为砖砌隐起的斗拱,柱、枋为楼阁式……[详细]
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公园
  王石凹煤矿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由前苏联列宁格勒设计院提出初步设计方案,西安煤矿设计院承担技术设计,1957年开工建设,1961年11月20日建成生产,年设计能力120万吨,是铜川矿区煤炭生产的大型骨干矿井之一,也是当时我国西北地区的第一座最大的机械化竖井。矿区占地面积3432亩,鼎盛时期职工家属共约3万人。王石凹煤矿位于铜川市东郊12.5公里处的鳌背山下,三面环山,背对山川,南临陈炉古镇,北望避暑胜地玉华宫,紧挨霸王窑遗址、周陵农业科技示范园、云梦鬼谷子庙。矿区内风景秀丽,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是夏季避暑休闲度假的绝佳去处。矿区交通便利,临近210国道、305省道,并有一条与陇海铁路咸(阳)铜(川)支线相接的煤炭专运线。从王石凹到陈炉、云梦鬼谷子庙、姜女祠、金锁关石……[详细]
166、潼关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潼关
  “鸡鸣闻三省,关门扼九州”,这个重要的兵家之地正如杜甫所言是“艰难奋长就,千古用一夫”。位于陕西东部渭河下游、旧潼关县港口镇东南的黄河边上,与崤函古道东口的函谷关遥遥相对,守卫着这条古道要津的西口。历史上因其守望着崤函古道中百余公里的桃林而又称为桃林塞。潼关设于东汉末,当时关城建在黄土塬上,隋代南移数里,唐武则天时北迁塬下,形成今日潼关城旧址。唐置潼津县,明设潼关卫,清为潼关县,民国时袭之。因为潼关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潼关八景,是潼关地区能够欣赏的八处胜景。八景是雄关虎踞、禁沟龙湫、秦岭云屏、中条雪案、风陵晓渡、黄河春张、……[详细]
旬阳千佛洞石窟
  千佛洞石窟千佛洞石窟位于旬阳县七里乡中沟山梁上,始建年月不详。座东北,面西南,为一直进平顶的页岩洞穴。石窟平面呈长方形,深138米,高375米,宽57米。窟正壁及两侧现存大小造像800余尊。其中正壁上下二层;两侧布局对称,各分七层,除底层造像与正壁大略相等外,其余六层,满布小佛像。石窟正壁上层有佛像七尊,弟子二尊。中国佛教寺院殿堂的配置中,供七佛的甚少。据《长阿含经》卷一载:释迦牟尼前有六佛,即: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迦叶佛、拘那含牟尼佛,加上释迦牟尼佛,通称“过去七佛”。此处所供,疑即“过去七佛”。七佛中,正中三佛较大,高可1米,两侧四佛略小,高约80厘米。七佛均施彩绘,身下为仰覆莲座。二弟子相向侍立于七佛两侧,高约1米,其左边年龄较大者为迦叶尊者;右边年龄较小者为阿……[详细]
兴教寺塔
  兴教寺位于西安城南约20公里处,长安县杜曲镇少陵原畔,长安县镇樊川北原(少陵塬)。是唐代著名翻译家、旅行家玄奘法师长眠之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以后,倾注全部心血译经19年,公元644年圆寂于玉华宫。遗体运回长安,安葬在西安市东郊白鹿原上。白鹿原地势很高,在皇宫内的含元殿就能看到。唐高宗非常敬重玄奘,将其奉为国宝,为他的去世曾经举朝致哀。诏令将玄奘的遗骨于总章二年(669年)迁葬到长安以南的少陵原上,同时修建寺院,以资纪念。寺被命名为“大唐护国兴教寺”,为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首。唐肃宗为玄奘的舍利塔题写了塔额“兴教”二字,寓意大兴佛教。之后千余年间,几度枯荣,历尽沧桑。兴教寺内其他建筑于清同治年间悉被兵火焚毁,幸存玄奘和两个弟子的舍利塔。1922年寺僧募修大殿、僧房十余间……[详细]
延安清凉山石窟
  清凉山万佛寺石窟也称万佛洞石窟。位于延安城东清凉山半山之间。宋代范仲淹曾作《清凉山漫兴四首》其三曰:“凿山成石宇,鑱佛一万尊。人世亦稀有,神功岂无存。”石窟依山凿石而成,主要万佛洞、三世佛洞、弥勒佛洞、释迦洞、仙人洞、观音洞等,初凿于隋唐,落成于宋代。中唐“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题延州圣僧穴》:“定力无涯不可称,未知何代坐禅僧。默默山门宵闭月,荧荧石壁昼燃灯。”可见唐代已有僧人凿穴礼佛。明弘治《延安府志》:“万佛洞内,大小石佛万余。”万佛寺已规模宏大。清凉山石窟共有4个洞窟,由北向南,依次编号。石窟东依山,西临延河。1956年8月6日,由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号窟,为主窟,即万佛洞石窟。窟平面略呈不规则四边形。前部宽16.1米,后部宽17.6米,进深12.9米。窟……[详细]
兴平博物馆(文庙)
  兴平博物馆(文庙)位于兴平市县门街明代文庙内,占地面积3700平方米,1986年建立博物馆。馆内的文庙大成殿,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殿坐北向南,东西长22.70米,南北宽18.35米。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歇山顶,琉璃筒瓦铺面。在古建形制及内部构造方面,保留了金、元时代的艺术特点,是我省文庙建筑保存较完整的一座,1992年被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兴平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949件(组),其中二级文物4件,三级文物20件,一般及未定级文物1925件。大成殿前置放的隋代贺若谊碑,为国家级书法艺术名碑,碑阴为北宋徽宗御制大观圣作之碑,蔡京题额,碑文为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楷书,两面碑文楷法严谨、古朴、精美,均为上品。另外,西汉陶猪、唐十二生肖铜镜亦都是馆中珍品。兴平市博物馆筹备期间……[详细]
唐中宗李显定陵
  唐中宗李显定陵定陵位于富平县北十二公里的宫里镇三凤村北的凤凰山,凤凰山是由三个东西排列的石灰岩山峰构成,靠北围绕着一个半圆形的高峻山梁,中峰由山梁正中向南伸出,形似凤头,左右两峰对峙,尤如凤凰展开的双翅。从南远望,仿佛一只美丽的凤凰在浩翰无际的天空翱翔。中宗定陵地宫就在凤凰山下。中宗,高宗第七子,母为则天顺圣皇后武氏,唐代第四位皇帝,显庆元年(656年)刚刚被册封为皇后的武则天为高宗生下第三个儿子,赐名哲,后更名显。永隆元年(680年)8月被立为皇太子,永淳二年(683年),高宗崩,遗诏皇太子于柩前即皇帝位,军国大事听从天后旨意,武则天操纵了唐的朝政,李显不过是一个傀儡皇帝,登基不足两月即被废,封为庐陵王,徙往均州,不久又迁至房州。在武则天晚年,圣历元年(698年)3月,李显被接到神都洛阳。……[详细]
罗山寺塔
  罗山寺塔又名岱堡塔,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和家庄镇东马村西南,此塔建于晚唐,据现在已有1500多年,陕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渭南市10大最佳旅游景点之一。罗山寺塔又名岱堡塔,位于合阳县和家庄镇东马村西南约1000米的乳罗山东峰。乳罗山从东往西绵延5公里多,从澄城的寺前镇顺108国道进入合阳县境。向北远远望去,只见东西二峰如同双乳罗列在大地上,所以得名“乳罗”。清代合阳人王省所著《合志辩驳》中这样写乳罗山:“自山南远望,真如两乳罗列。比兴安府汉阴县之双乳山,尤觉有情。”在正塔的不远500米处各有两土塔,塔前原有罗山寺,塔原为九层,现存七层半,塔高30米,塔内原有木梯可登,现已损坏,塔四壁外侧有砖砌隐柱,一至四层檐下有一斗三升斗拱,此塔建于晚唐时代,据现在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1992年定为……[详细]
蓝田悟真寺
  悟真寺位于西安市蓝田县城东南15公里的莲花山山腰,地属秦岭北麓。悟真寺初建于大隋开皇年间,其兴起却在唐时,并和一桩离奇的骷髅案有关。据说在唐太宗贞观年间,悟真寺中有一僧,夏夜无眠,游走于附近的蓝溪。走着走着,僧人忽然听见有人在诵读《法华经》,但不知人在何处。当时月朗星稀,四周遥望,方圆之内,视野所及,寂然无人,该僧人有些害怕了,他跑回寺院,将此事告诉群僧。第二天晚上,大家一起来到蓝溪,侧耳倾听,又闻诵经声。再细听,那声音竟然来自地下。众人互视,无不恐惧。第三天,大家扛着铁锹,来到前夜所作记号处。在住持的指挥下,众僧掘开地面,看到下面原来是一具骷髅。那骷髅不知什么年代的,形色黯淡,显然已经干枯很久了,唯独嘴唇部位有肉,起色鲜润,一如活着的人,再细看,里面竟还有舌头,正是它在深夜诵经。众人都很惊……[详细]
五星街天主教堂
  西安五星街教堂位于西安五星街,故称五星街教堂,又称天主教西安南堂全名为圣方济各主教座堂,是天主教西安总教区的总堂及主教府。南堂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是由意大利籍会士陕西天主教第二任主教兰溪(山陕区分治前)于1716—1727年间,派意大利籍传教士马戴弟主持西安教务时,在城内土地庙什字购地筑院建堂的,成后即为天主教陕西总堂。1765—1785年间,又由意大利籍方济各会士天主教第三任主教方启升,在原基础上加以扩充和改建。南堂是1717年梅书升主教购置,后由意大利传教士方启升主教所建,因它位于1625年修建的糖房街教堂(“北堂”)之南故称“南堂”。雍正皇帝禁教时,南堂被官府没收卖给三户居民。清雍正年间全国禁教,南堂关闭。后由山陕区分治后,陕西第二任和第三任主教高一志、林奇爱从1862……[详细]
潼关杨震墓冢
  潼关杨震墓冢杨震墓祠位于潼关县高桥乡四知村村东,渭河南岸,老西潼公路北。西距华山13公里,泉湖休闲渡假区2公里,东与拟建的黄河文化公园相距2公里。原墓祠座北向南,东西长约200米,南北长约250米,占地75亩。杨震(?----公元124年),字伯卢,东汉弘农华阴(即今潼关县水峪口地)人。少好学博览群经,当时人尊称他为“关西孔子”。中年后从事教育,五十岁始入仕途,历任荆州刺史、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职。他为清廉,刚正不阿,故遭宦官诬陷罢官,在遣归本郡途中气愤服毒,含恨死去。震又被誉为“四知先生”。“四知”一事伟为佳话。《后汉书。杨震传》载:“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日:“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日:“暮夜无知者。”震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详细]
秦直道遗址(淳化段)
  秦直道是秦始皇两项震惊中外的规模宏大的国防建设工程之一。万里长城闻名遐迩,被誉之为世界奇迹。但对能与其媲美的千里直道人们似乎忽视了它的存在。为了抵御外患,巩固扩大秦帝国之疆域,始皇三十五年(前212),秦始皇委派大将军蒙恬为统领,太子扶苏监军,率20万大军镇守边关,同时承担修筑直道之重任。到公元前210年,仅两年半时间,就完成了这一伟大工程。秦直道始于秦云阳林光宫(即汉甘泉宫所在地),向北沿子午岭经榆林、内蒙东胜县西,直抵今包头市西的九原县。途中飞渡黄河,横跨陕甘两省,穿越14县,全长约900公里。而且,走向尽求其平直,故谓之“直道”。于是,途中逢山劈岭,遇石凿道,临沟填谷。其间,劳役之苦难以想象。道宽一般为30米,最宽处达60米左右。可并排行驶10至12辆大卡车。其最宽最大处,可作现代中型……[详细]
汉中市博物馆(古汉台)
  古汉台位于汉中市中心,楚汉相争时期筑建,面积约8000平方米。由三级台地构成,台高8米。公元前206年,农民战争一场风暴推翻了秦王朝后,项羽自恃功高,撕毁各路义军与楚怀王所定“先攻下咸阳者王之”的协定,将先拿下咸阳的刘邦封为汉王。刘邦忍辱屈就,率大军由子午道进驻汉中,夯土建成秦模式的高台宫廷———即今天的古汉台,并用张良计火烧由关中进入汉中的所有栈道,以示他已很满足当汉王了,不会再北上与项羽争天下,来麻痹项羽,打消项羽对他的戒备心理。刘邦以汉台为宫廷,以汉中为根基,在汉中习兵练武,广纳贤才,破格提拔“胯下之徒”韩信为汉大将军,并用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战术,打项羽个无备,出奇制胜拿下三秦。刘邦驻汉中发迹而定鼎。故将国号定为汉。他驻过的高台就被后人尊称为古汉台。宋代的张少愚有“留此一坯土……[详细]
府州古城
  府州老城始建于五代时期,是我国北方保留最完整的石头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的古城是明初修建的。古城南面悬崖绝壁下是滔滔黄河;东西被甘露、马家两沟相夹;北部与高粱山、五里墩一脉相承。府州古城依靠险要地势,进易攻,退易守;其独特的地势和精美的建筑形式为中华古堡之精华。府州古城始建于唐、宋之间,后经多次修葺。城墙周长2320米,形似靴状,墙高7.2米,夯土石砌,城垛以砖砌成,城内面积22.4万平方米。古城置东、西、南、北四大门和小南门、小西门两小门。六道门上原均有城楼,南、北大门和小西门设瓮城。城内原有横贯东西的主街2条,纵横成网的坊巷12条,店铺林立、商号甚多,是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钟楼位于古城中心,东有文庙、城隍庙、魁星楼、鼓楼等;西有关帝庙、祖师坛、观音殿、二郎庙等;南有……[详细]
爷台山战役遗址
  爷台山战役遗址位于咸阳市淳化县方里、固贤、城关三乡(镇)交界处(爷台山)。1945年7月,国民党顽固派肆意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把矛头指向了英勇抗战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公然调集11个师向陕甘宁边区大举进犯,妄图夺取关中分区,钳制陕甘宁边区部队向日寇的--,进而发动全面内战。7月21—22日,国民党26军暂编59师向爷台山关中分区保安纵队、关中警卫队、警1旅3团和新4旅711团的6个连驻军发起攻击,侵占了爷台山南10多个村庄。蒋介石、胡宗南无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立即停止一切行动,以利团结抗日”的警告,不但不后撤,反而又增加了预备第3师的兵力继续进攻,爷台山守卫部队经过七昼夜艰苦奋斗,终因寡不敌众,于27日奉命撤出爷台山以西的41个村庄。随后,国民党军即侵占了爷台山等……[详细]
杨官寨遗址
  杨官寨遗址位于高陵县姬家乡杨官寨村四组东侧泾河左岸的一级阶地上,海拔约498米。遗址北临雷村,东接徐午村,南距泾河约1公里,面积80余万平方米。泾渭两大河流在遗址东约4公里处汇合形成泾渭三角洲。杨官寨遗址发掘区分为南北两区,南区发掘面积约5615平方米,发现各类房址23座,仰韶时期灰坑496个、陶窑10个、瓮棺葬8个。出土陶器5273件、石器353件、骨器303件、蚌器16件。发掘区的史前堆积主要是庙底沟文化遗存和半坡四期文化遗存。其中,最重要的收获是在发掘区南端的断崖上发现了成排分布的房址和陶窑,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窑洞式建筑群。遗址北区共发掘仰韶时期的各类房址26座、灰坑334座、陶窑16座、瓮棺葬24座等。最重要的收获是发现了庙底沟文化时期的聚落环壕。环壕西部发现一处宽约2.7米的门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