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青海省旅游
青海省文物古迹介绍
海东市
玉树州
西宁市
海南州
海西州
海北州
黄南州
果洛州
青海省文物古迹
青海省红色旅游
青海省名人故居
青海省博物馆
5A级景区
4A景区
青海省十大景点
全部
青海省特产
青海省美食
青海省地名网
青海省名人
[移动版]
121、
张卡山遗址
张卡山遗址 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松多乡张卡山村西。张卡山属脑山区,地势较高,遗址西北接连山地,东靠村庄、南为缓坡,面积约120×100米。遗址西北有条大水渠穿过,水渠对遗址北部有所破坏。断崖处暴露有灰层、灰坑及残墓葬。地面散布有陶片,灰层及灰坑中夹有较多的杂骨、陶片及碎石。所见陶片皆为“唐汪式”陶器,计有加砂素陶及饰有绳纹、附加堆纹的双耳罐、无耳罐、瓮、壶和彩绘旋涡纹、回纹、变形S纹的双耳罐、豆等残片。1958年,在建水渠时曾征集完整的彩绘旋涡纹双耳罐及素面回纹双耳罐各1件。此遗址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122、
德千寺
德千寺德千寺位于尖扎县能科乡西一华里,离县城马克唐镇15公里,建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862年),是尖扎地区最大的格鲁派寺院。1958年前寺僧达522人。寺主-称“白佛”藏语为“夏茸尕布”,七世夏茸尕布在民国初年-为“广大明智汗王”,八世夏茸尕布曾担任青海省人大副主任。1980年后,该寺重建,现大经堂一座,-昂欠九座及僧舍136座,寺内有赤金度母、檀香木度母、金灯及历代-灵塔等文物。历史上德千寺属寺从多且转世-多而出名,传说-最多时达到51人。现有属寺31座,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跳欠活动。……
[详细]
123、
七里寺药水泉
七里寺药水泉七里寺药水泉位于县境中部古鄯镇西南七里寺峡口,流量50吨/日,经国家矿泉水权威机构鉴定,该水为含锶、偏硅酸及碳酸的复合型饮用天然矿泉水,内含4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对肠胃、心血管、皮肤等多种疾病疗效显著。该泉水历史悠久,老百姓敬为神水,慕名前来饮用者络绎不绝。药水泉周围峰峦叠嶂、树木葱笼、奇势突兀、空气清新,身临其境,使人心旷神怡,实为避暑度假旅游疗养之胜地。每年农历“六月六”,是七里寺传统的“花儿”盛会。盛会之时,游人如潮,各族歌手踏歌而来,“花儿”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详细]
124、
西宁北山寺
位于西宁湟水北的土楼山峭崖间,历史上称为土楼山寺、永兴寺、北禅寺,现又称为土楼观。始建于北魏,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水经注》中说:“上有土楼,北依山原,峰高三百尺,有若削成楼,下有神祠,雕墙故壁存焉”。北山寺多用洞窟建成,北魏壁画存于悬崖岩洞中。还利用山势崖型凿造高达10米的两尊金刚佛雕像,因雨水冲涮,现只有一尊雕像还依稀可辩。现存的北山寺是明代重建的。山顶有宁寿塔,悬崖有“九窟十八洞”,用栈桥曲廊连接,是青海少有的寺院建筑。土楼山峻拔雄伟,北山寺嵌筑危岩,奇巧玲珑。……
[详细]
125、
吉然寺
介 绍 吉然寺全称吉然菩提洲,位于离玉树州府所在地结古镇25公里的巴塘乡境内的卓玛巴杂崖根,因此又名卓玛巴杂寺,海拔3700多米。吉然寺是吉然家族在此世袭传承住持-而得名。“吉然”是家族姓氏,自称是吐蕃四大原始氏族之一,早期信奉苯教,到8世纪改宗信仰藏传佛教宁玛派。寺内修有经堂、遗迹较多,因其在历史上曾为直贡噶举派主寺,在藏区颇有影响。 青海玉树州……
[详细]
126、
法幢寺
法幢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南山公园南禅寺旁边,是青海省最大的汉传佛教比丘尼寺。法幢寺始建于1943年,原来位于西宁市城西区园树庄。2003年为给西塔(西宁——塔尔寺)高速公路建设让路,该寺从园树庄搬迁到这里,这里原是“南山文苑”旧址。法幢寺的主要建筑包括山门殿、财神殿、玉佛殿和大雄宝殿,这座雄伟的大雄宝殿是2009年8月落成的。法幢寺每年中比较大的宗教活动有六次,信徒分布在西宁、大通、湟中、湟源等市县,该寺在全省汉族信教群众有较大影响。地址:西宁市城中区南山公园南禅寺旁边……
[详细]
127、
本布台遗址
本布台遗址 位于湟中县多巴镇王家庄村。王家庄西原有一藏传佛教所设的本布,现习惯上仍将这里称本布台。遗址面积约100×100米,文化堆积厚约70-100厘米。遗址南部有条大路,西、北、东三面皆为村庄院落,中部尚为耕地,地表散布有陶片,部分地表灰层裸露,南部大路断崖暴露有灰层、灰坑及白灰居住面房屋遗迹。从陶片看都是齐家文化的泥质红陶素面及饰有篮纹的双耳罐、腹耳罐、加砂陶素面及饰有绳纹的罐、瓮碎片。遗址因平整土地和建设村庄对上层略有破坏,保存基本尚好。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128、
八寺崖遗址
八寺崖遗址 位于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沟乡八寺崖村。遗址面积约200×150米,文化堆积厚40-120厘米,遗址处在村庄东部,大部压在村庄之下。村庄院墙及地面夹杂有陶片、石器、杂骨等遗物。部分院落中尚留有原貌,其余大部已为建庄院时被清除。遗址北部靠山坡处形成2-3米高的断崖,断崖上暴露有灰层及残墓葬与人骨。建造庄院时曾发现许多墓葬及完整的陶器、石器。调查时曾经征集陶器10余件,石凿、石斧各1件。从陶器看,此遗址为卡约文化上孙类型。遗址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129、
达拉卡遗址
达拉卡遗址 位于化隆回族自治县黑城乡拉公麻村南约200米处。达拉卡是一处大山余脉的山嘴台地。遗址东西为大沙沟,南连山地,北为山坡。面积约200×120米,文化堆积厚30-130厘米。地面散布有陶片、杂骨、河卵石。断崖处暴露有灰层、灰坑,灰层及灰坑内夹有较多的陶片、杂骨、红烧土块。所见陶片皆为卡约文化的加砂陶素面或饰绳纹、锥刺纹、附加堆纹的双耳罐、壶、盆、瓮及少量的彩绘回纹双耳罐残片。遗址在平整土地时覆盖土及上层文化层略有扰动。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130、
智格尔寺
智格尔寺智格尔寺位于青珍乡智格休玛沟,距县城98公里。1835年建寺,由藏哇俄昂求东尖措创建,寺院先后经历藏哇俄昂求东尖措、孕拉-同兰、孕拉-才热、朵拉-加央尼玛、加布-仁庆桑吾、阿什加-仁增尖措、龙柔尼玛、俄昂依西却吉尼玛8代寺主。智格尔寺初为帐房寺院,到1994年形成土房寺院。1995年有僧舍120间,经堂2座,转经房2座,佛堂1座,灵塔2座,伙房1间,-1人,堪布2人,僧侣72人。该寺教民大致分布在青珍乡及玛沁县东倾沟、上大武、奶粉厂等地。……
[详细]
131、
东囊喇钦寺
东囊喇钦寺位于东坝乡吉赛村尼达卡吉曲河西南岸。始建于元延祐五年(公元1318年),初奉巴绒噶举派,后改宗噶玛噶举派。原称“东囊寺”,后分建为由大--主持的东囊喇钦寺和小--主持的东囊喇琼寺。总面积82040平方米。现存有326平方米、二层石木结构的藏式平顶大经堂(内有151平方米的宗教壁画),100平方米的-殿,488平方米的闭关院,1349平方米的讲经院等几处古建筑,均保持着原有的建筑布局和内部空间结构,建筑风格和布局极具特色,保存较为完整。……
[详细]
132、
尕山遗址
尕山遗址 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大寺路村西南。尕山系纵横相列的几个小土包,遗址处于西部3个土包之中,面积约200×100米,文化堆积厚100-150厘米。地面散布有较多的陶片、杂骨及零星的石器,断崖处暴露有灰层和不规则的灰坑,灰层及灰坑中夹有杂骨、河卵石及陶片。所见陶片皆为卡约文化时期加砂陶双耳罐、盆、无耳罐、鬲等残片。土包的断崖处还暴露多座汉晋时期的砖室墓葬。此地既是一处卡约文化遗址,又是汉、晋时期的墓葬群。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133、
隆什加寺
隆什加寺隆什加寺位于下贡麻乡,距县城40公里,属觉囊派寺院。母寺为今四川壤塘县赞木塘寺。相传约在清光绪年间,加-俄昂仁青桑吾创建,初为帐篷寺,1983年形成土房寺院,开放。有僧舍150间,-4人,经堂1座,转经房4间,佛堂1座,灵塔12座,伙房1间,1995年有僧侣98人。该寺信徒大致分布在上下贡麻、东吉等乡。寺内设禅修院和讲经院,僧侣主要修持“六支瑜伽”和时轮九神,修习藏传密宗气功。僧侣除修习觉囊派经典外,也兼修尼玛派和格鲁派经典。……
[详细]
134、
塔温他里哈遗址
塔温他里哈遗址 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巴隆乡,在青藏公路546公里里程碑北。塔温他里哈蒙古语为五个山包之意,小山包之间为一广场,山包上及广场地面皆散布有陶片、杂骨、石器、毛织物,但广场内较稀少。山包断崖处暴露有灰层、灰坑及木柱房屋等遗迹。所见陶片有加砂陶素面及饰有席纹、划纹的双耳罐、缸、瓮、盆、碗等残片。毛织物有毛布、毛绳、毛带,石器有石斧、石杵等。从遗物观察,属诺木洪文化遗址。 系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135、
千卜录寺
千卜录寺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廿地乡曲什纳村,类别为古建筑。千卜录寺是共和县规模最大的黄教寺院。清代中期创建于同德茫拉,1821年迁入廿地乡曲什纳,1949年有僧侣174人,其中--9人,寺主赤哇。1981年8月,经中共海南州委批准开放,重建大经堂45间,佛堂8间,嘛呢房23间,其它房舍236间,有僧侣92人.1992年4月,新建全寺规模最大的经堂,当年完成主体工程,2001年全部竣工。千卜录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136、
扎西曲龙寺
扎西曲龙寺扎西曲龙寺位于甘德县东北部的下藏科乡扎西曲龙沟口,距县城75公里,属觉囊派。母寺为今四川省壤塘县的赞木塘寺。相传100年前,经赞木塘寺恰龙哇陈列安木加建议,由阿西更俄合-在藏科部落初建帐篷寺。至1958年,有僧人100余人,-、僧官各1人。1984年开放,现有土房经堂1座25间,僧舍25间,经轮房9间,佛堂3座,-l人,僧官1人,僧侣88人。扎西曲龙寺历史上属政教合一的寺院,该寺寺主至今共传7代,多为部落头人。……
[详细]
137、
白土庄遗址
白土庄遗址 位于化隆回族自治县德加乡白土庄村。遗址面积约80×80米文化堆积厚30×150厘米,遗址部分被压在村庄之下,地面散布有陶片,断崖处暴露有灰坑。遗址东部有一条长20余米、宽1.5 米的“V”字形灰沟,灰坑中及灰沟内有大量的陶片、碎石块、杂骨及零星石器。所见陶片皆为卡约文化遗物,可看出器形的陶片有加砂陶素面双耳罐、腹耳罐、大口瓮、 豆、鬲等,石器有石磨盘、盘状器、石斧等。此遗址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138、
阿力腾德令哈寺
阿力腾寺院始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由塔尔寺赛多-创建,法名“丹巴培吉林”,意为“佛法兴旺洲”。寺院总占地面积2383.2平方米,经堂一座(165平方米),寺内藏有珍贵的文物、琳琅的法器、千姿百态的佛像和浩瀚的文献藏书,是一座佛教艺术的宝库。经历了重重劫难后,现迁于德令哈市河东幸福路北侧,座向朝东,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地处幽静,是德令哈市的人文景观之一,也是各族信教群众拜佛烧香进行各项宗教活动的圣地。……
[详细]
139、
塔干遗址
塔干遗址 位于湟中县拦隆口乡铁家营村东,西纳川河西岸。遗址面积约500×300米,文化堆积厚40-120厘米,地面散布有陶片、杂骨,断崖处暴露多处灰层、灰坑,灰层、灰坑内夹有较多的碎石、杂骨、陶片及零星的石器等遗物。陶片都是卡约文化卡约类型的长颈双耳罐、四耳罐、无耳罐、壶、瓮、鬲残片。石器有石斧、石杵及细石器等。遗址北部在平整土地时略有破坏,部分文化层裸露,其余保存较好。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140、
都兰寺
都兰寺都兰寺位于县城以东20公里的他延山上,属清朝遗迹,1988年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寺院。寺院后面茂密的森林布满山坡、云杉、柏树遮天蔽日,目前都兰寺有僧侣46人,房屋87间先后有8名-在此转世。现在有九十处座禅前均有大量的柏树遮蔽。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八进津呼图克图,座禅前有一株圆柏树,树冠极像心脏,微风吹拂似心脏在卜卜跳动,全树青翠欲滴,生意盎然,是信徒朝拜的圣物。……
[详细]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最后一页]
[下一页]
·
青海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
青海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
青海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
青海省A级景区名录
·
青海省国家级湿地公园
·
青海省国家级森林公园
·
青海省国家级水利风景点
·
青海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青海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青海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青海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青海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青海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青海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青海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青海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青海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青海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青海省首批省级生态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