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徐州市 > 丰县旅游

丰县文物古迹介绍

三十里庙村
  汉高祖刘邦出自丰县,他成为帝王之后的光环,为丰县编织了无数绚丽的故事和神奇的传说,今丰县王沟镇的三十里庙村及其村旁的白帝河即由来于此。现在的三十里庙村位于镇政府西30余里,毗领山东单县和安徽砀山之界,全村272户人家,约1100多口人,12个姓氏集聚,和睦相处,田原氤氲,过着安居乐业的富庶生活。然而,在两千多年的秦未汉初,这里则是百里的荒野涸泽——丰西泽。古人云:“翳荒漠漠夕阳斜,衰草凄凄无寒鸦;路断人稀野烟少,蛇虫狡兔共为家。”秦朝末年,君政暴虐,黎民涂炭。时任泗水亭长的刘邦,奉命押送劳役赴骊山为秦始皇修陵。从沛城至丰西泽中,仅百里之途便逃亡纷纷,人心思叛。按秦律,劳工有逃逸者押送人当斩。故刘邦不再前行,令众人歇息饮酒。入夜,刘邦释放徒众,宣布将从此潜藏,招募同党,反-秦。刘邦带领愿从者十……[详细]
状元碑园
  状元碑园状元碑园座落于丰县黄楼,由前花园,垂花门,碑亭和碑廊组成,为仿清古代建筑,庄重典雅、精致堂皇,造型优美,是一处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景点。碑园因珍藏清康熙徐州状元李蟠撰作书丹的碑铭而得名。碑园外,前花园内的“状元碑园”四个大字熠熠生辉,一尊如墨如漆的灵璧磐石矗立门外更显得碑园文化的厚重。碑园正门为典型的清式垂花门楼。青瓦建瓴,雕梁垂青,古朴中透出几分家院的温馨。双扇门漆成红色,两旁的四字联语也漆成红色,联曰:“经传道德、名重谪仙”。意在借老聃与李白显扬李姓家世。此联隶书,出自李鸿民先生腕。垂花门阶石三叠,承建者孙统义先生曰:“此寓连升三级?”进门,回首仰视,门楼内上悬一红地金字匾额,-“源远流长”四字,为书法家孟昭俊先生手迹。站在门楼下的青石台阶北望,碑园中诸景物——碑亭、华表、回廊、绿……[详细]
丰县文庙大成殿
  文庙大成殿,位于丰县县城解放路西首北侧,江苏省人民政府于200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亦称孔庙,始建于唐代,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迁建现址,占地十余亩,宫室近百间,建筑雄伟壮丽,为祭孔之地,历代多在此兴学育人,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大成殿是文庙的标志性建筑,座落于文庙中心,面阔五间18.9米,进深三间12.2米,面积230平方米。单檐九脊歇山顶,黄色琉璃瓦屋面,抬梁式木结构,24根立柱支撑大殿,莲花座鼓形石柱础,上有斗拱,木扣连接负重屋面,透花饰件雕刻精良。大殿内正中神龛供奉孔子塑像,两侧为四配,东位面西的是复圣颜回、述圣孔伋,西位面东的是宗圣曾参、亚圣孟轲。殿内外悬两块匾额、三副对联,殿内匾额为康熙题书的“万世师表”,殿外匾额是雍正御笔“大成殿”;殿内两联分别是乾隆书:“觉世……[详细]
娥墓堌墓群
  娥墓堌墓群为汉代古墓葬,位于徐州市丰县首羡镇董庄村娥墓堌庄西100米,据丰县城约30余里,位于丰县最西北部,苏鲁两省四县交界。平原坡地,西高东低,周围有四条河环绕,南有西支河,北靠苏北堤河,西有惠河,东靠四联河,河沟渠密布,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方便,主要种植麦、棉、玉米、大蒜、洋葱、大豆等农作物。镇内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资源较为优越。娥墓堌村居民在遗址南侧居住,以农业为主,1995年原和集乡政府在遗址上修建排灌站一处,站名以娥墓堌命名,并建有纪念亭一处,亭北有纪念碑一通,有一条东西大道,通住山东省。娥墓方圆十余亩,据墓碑记载:“明成化、弘治中二次盗掘,其墓四面有门,环数百步,中有洞宇甬道,积石颇多。”。元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在娥墓堌建立了娥墓岱祠。其建筑群雄……[详细]
黄河故道大堤
  黄河故道大堤为始建于明代,所存段为清代所建,位于徐州市丰县大沙河镇蒋庄村八大家南200米。蒋庄村位于丰县城南的苏皖两省三县结合部。丰黄公路从南北穿过,废黄河、大沙河东西方向分流。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解放前是沙荒茫茫的大沙河,经过植树造林、兴修水利,如今到处茂树葱茏,花果满树。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已形成了粮食,果品,蔬菜,畜牧,林业等五大支柱产业。黄河故道是清咸丰元年,黄河从砀山蟠龙集决口而形成的自然河流。丰县是黄河泛滥决口进入江苏的源头,丰县境内黄河故道范围包括主河道废黄河丰县段(丰县二坝至丰铜边界,长25.8)及分洪道大沙河(丰县二坝至丰沛边界,长28.5)丰县段,历史上受黄河泛滥的影响,丰县境内形……[详细]
卜子祠
  卜子祠为清代建筑,位于徐州市丰县常店镇卜老家村西队,位于丰县北部,黄河决口冲积平原,西南高,东北低,高差较大。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水资源丰富,水利灌溉条件优良,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主要种植麦、稻、玉米、棉花、果、菜六大类作物。村北有白衣河自西而东流过,白衣河的支流流至西一号大沟,自南而北穿村而过汇入白衣河,把卜老家村一分为二。卜子祠东邻一号大沟,座北面南,前面是村中大道,往南六十米便是省道丰单公路。交通十分便利。卜老家村是个较大的村庄,东西长一公里,居住着2000多口村民,该村村民百分之九十八为卜姓,他们世代秉承先祖遗训,耕读为业,勤劳为本。祠堂鹤立于民居中间,显得庄严典雅。卜氏五十三世孙于1511年迁居丰县,据清光绪版《丰县志》记载“先贤卜子祠,在县西北五……[详细]
三层炮楼
  三层炮楼是1967年顺河镇革命委员会建,属“文革-”产物,位于徐州市丰县顺河镇六六福食品有限公司院内。顺河村位于丰县西北,为黄泛冲击平原,东有复新河,西临四联河,南靠罗河,北有苏北堤河。系平原坡地,东北低,西南高。西南部为青沙地,东北部为粘土地,西北部为盐碱地。水陆交通发达,河渠纵横,水资源丰富。顺河村北侧有西营子河,东部为大片农田,土壤肥沃,五谷丰登。适宜种植小麦、玉米、大蒜等农作物。六六福食品有限公司地处镇政府大院东部,南部为镇区居民区,临街有门面商舖,西部、北部为顺河村居民区,东部为镇政府工作人员家属区。在“文革-”期间,虽然毛泽东在《人民日报》一九六六年九月五日社论中已经警告全国的批判形式要文斗不要武斗,但由于被批判资产阶级思想的人不服,由此一些他们的派别如变色龙,中央支持哪派别他们……[详细]
周勃、周亚夫墓
  周勃、周亚夫墓为明、清所建,实为周勃、周亚夫的衣冠冢,位于徐州市丰县凤城镇黄楼村东南。境内地势平坦,稍显南高北低,起伏不大,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镇交通比较发达,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水陆交通亦很方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周勃(?—前169年),祖籍卷县人,即今河南原阳县(旧原武县)人,后迁居于丰邑城东落户,是汉高祖刘邦的同乡。明、清《丰县志》均将周勃列入丰县人物志。周勃出身贫苦,定居丰县后,因距邑城较近,故青年时期以村西大泽中(丰城北关大泽门外)的芦苇编织苇箔、蚕具营生,间或为人婚丧嫁娶之时充当吹鼓手维持生计。但他自幼习武,弓马娴熟,孔武有力。明.隆庆《丰县志?宦业志?周勃传》载:“周勃,以材官(训练步兵的低级武宫)从高祖,战……[详细]
龙雾桥遗址
  龙雾桥遗址为大致为宋辽金至明遗址,位于地处丰县凤城镇史套楼东南,北环路南,复新河东岸。龙雾桥位于河滩上,此邻北环路,西邻复新河,交通方便。境内地势平坦,稍显南高北低,起伏不大,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镇交通比较发达,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水陆交通亦很方便,内河航道主要有复新河,与微山湖相通。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但时空分布不均,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遗址东西长约50米,南北宽约60米,面积约3000平方米。龙雾桥在城北2.5公里处,据《丰县志》记载:秦时沧河从县城的西面流来,在县城的东北角拐弯,流向东南。前256年,沧河上有一座较大的石桥,桥似龙环,桥的北面是大泽,水天一色,茫茫苍苍,雾气腾腾,索绕桥面,因此向有“龙环雾绕”之称。……[详细]
张道陵祠遗址
  张道陵祠遗址始建年代不详,大致为元代所立,位于徐州市丰县宋楼镇费楼村费楼二队,费楼村中心南北大道与东西大道交叉处。费楼村位于丰县南部,丰城南郊,地处平原,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洼,但起伏不大,西部为粘土地,东部为砂碱地。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当地居民以农为主,兼搞工副业。张道陵(34—156),道教创始人,第一代天师。本名张陵,东汉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道书载:为汉留侯子房八世孙。据本地文史资料载,张道陵于东汉建武10年(公元34年)生于丰县阿房村(今江苏丰县宋楼镇费楼村)。他7岁埋头书房,苦读《道德经》、《河图》、《洛书》,领其奥。19岁设帐讲学,后任江州令。24岁与孙氏成婚。因当时社会的种种原因,张道……[详细]
汉高祖庙
  汉高祖庙位于现凤城宾馆院内。最早建在中阳坊,几经迁移,座落于文庙左侧。中阳坊高祖庙位于原县治东北角,由五代时刘知远修建,到唐代已开始损坏,人迹罕至。唐高祖时的国子监博士徐矿过高祖庙时曾写下一诗:“魂魄定惊铁马驰,孤城遗庙阅今兹。月明剑佩来三杰,世远君臣晦六奇。狐兔解围阶陛拜,金钱空费女郎祠。轰腾车马郊衢去,吊古真堪挥泪洏。”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高祖庙为时任丰知县韩侯、主簿王之才重建。至元朝末年,庙宇荒芜,墙垣倾圮。明初朱元璋诏命有司岁时享祭。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知县阙膺加以修葺。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典史刘勉重修。弘治十二年至十三年(公元1499—1500年)知县于让、县丞宋溥、典史查俊、教谕陈让、训导吴辄、郑发重修。高祖庙正殿三间、东西庑房六间,前门楼三间,……[详细]
苏北大堤
  苏北大堤为1950年国家投资修建,位于徐州市丰县首羡镇黄楼村北400米。位于丰县最西北部,苏鲁两省四县交界,平原坡地,西高东低。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周围有四条河环绕,河沟渠密布,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方便,主要种植麦、棉、玉米、大蒜、洋葱、大豆等农作物。苏北堤河是人工开挖的一条河流。自西向东流入复新河。苏北堤河是江苏丰县和山东鱼台的界河,西通西惠河,东流入复新河,由于堤土被种庄稼。残堤破坏严重。其为复新河支流,1958年后有几次疏浚。常年河水淤积,西部河底干枯种上了庄稼,只是涝天,有积水,实际是个排涝堤河,近年是蓄水河,两岸种植了庄稼,无人问津。苏北大堤前身是清咸丰年间挡黄河水的防洪大堤,以堤带……[详细]
丰县城护城河
  丰县城护城河为清代所建,位于徐州市丰县凤城镇北关村村南,位于丰县中部,复新河西侧,境内地势平坦,稍显南高北低,起伏不大。城南渠楼至东北杨庙一线为沙质土壤,其余均为粘性土壤,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镇交通比较发达,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水陆交通亦很方便,内河航道主要有复新河,与微山湖相通。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丰县城池是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城河景观,开挖于城战国时期,是比较完整的方形城河之一,清光绪《丰县志》载:“丰县城池,旧城莫究其始,秦筑厌气台于此,后凿城内四隅为池,周长九里。”历代多次疏浚,至今从无干涸,水清如碧。河宽20米,深2.8米。1949年至今丰县对护城河……[详细]
14、太行堤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行堤
  太行堤为当代所建,位于徐州市丰县赵庄镇许庄村南200米。许庄村位于丰县的西北部,系黄河决口后冲积平原,多沙地。1949年后开挖太行堤、营子、西支、四联等几条大河,丰单公路从境内通过,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是传统的农业大镇,以农为主兼搞工副业,棉花、特种蔬菜的种植发展较快。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但时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陆性、南北气候之长,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太行堤河是复新河的一条重要支流,发源于山东省单县浮岗集,经丰县西部王沟镇流入丰县,经丰县赵庄南、常店南至孙套楼汇入复新河,由复新河直泄南阳湖,全长54.5千米,流域面积476平方千米,流域包括单县南部、江苏丰县。其主要支流有蒋河、二堤河和孟流河。1952年由政府牵头,群众自……[详细]
七公墓表
  七公墓表是清代徐州状元李蟠为李氏始祖七公撰书的一篇墓表,位于徐州市丰县梁寨镇黄楼村富士路北状元碑园内。状元碑园处于原黄楼乡驻地,富士路北,现属于梁寨镇黄楼村,距镇驻地12公里。梁寨镇有“状元故里、冠军之乡”之称。系黄河决口冲积平原,位于县城东南,黄河故道北侧。镇区水资源丰富,黄河故道,经过治理改造,形成了近2万亩的果园,镇内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红芋、玉米、大豆、棉花等,畜牧业也相当发展。李蟠,字仙李,号根庵,又号莱溪。生于清顺治十二年,终年74岁。为康熙皇帝钦点状元,是中国科举制度1300年中徐州唯一的状元。七公墓表,记载了李氏的原籍和进徐州以来的发展历史,全文426字,碑文为:“吾李氏籍彭者,几四百年。始祖七公,于元至正间,迁自真定府之真定县,至程子院遂家焉。…………[详细]
丰县永宁寺
  丰县永宁寺起自东汉,兴于皇家,为民间寺院之始。汉明帝永平初年,西竺佛教传入中国后,最初只在京都及诸王府地设寺礼祀。因丰县为汉室祖居,倍受帝王眷顾。汉明帝敕资在祖居地原址建起永宁寺。永宁寺寺院整齐壮观,肃穆庄严,仿宫殿建式,殿堂廊庑互为照应,间次形成“七堂伽蓝”,为一方名寺。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1年)重修,并更名为白塔寺。北周天和六年(公元571年)被毁。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重立,开皇十三年更名为道成寺,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又废。唐贞观初年,唐太宗派尉迟敬德亲自监修,并迁址于县西北隅三合里;唐上元二年(675年)重修,更名重光寺。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复名永宁寺;建炎年间重修,迁址于县城东北隅卢绾故宅,即相邻于汉时永宁寺原址。金大定十九年(公元1179年)僧人普净重修。元……[详细]
义路通行碑
  义路通行碑为清代所立,位于徐州市丰县欢口镇欢口村文化宫内。欢口村位于位于丰县东北部,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北部属淤土类,地类强;中、南部属沙质土壤,透气、透水性强。由于地处微山湖畔,湖水可利用率较高,有着良好的水利灌溉条件,主要种植麦、稻、玉米、棉花、菜五大类作物。徐济高速、丰鱼公路、欢沛公路过境。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义路通行碑为明崇祯七年(1634年)为方便农商并防止盗贼而立。青石质,园首,碑题“义路通行”四字。义路通行碑经风雨侵蚀,又经“文革-”期间被人为拉倒损坏,断裂三节,文字也有些不清。1983年欢口镇建文化站时找到,碑高1.37米、宽0.64米、厚……[详细]
白衣皇宫庙碑
  白衣皇宫庙碑为明、清之际所立,位于徐州市丰县王沟镇李胡集村中心路东旁,庄里南北路上,王广爱门前北侧。李胡集村位于丰县西部,属黄河冲击平原,系平原坡地,西高东低,南沙北淤,中间是两合土。地势高亢,地面高程一般在42—44米之间,西部略高于东部。境内有东西走向苗城河、白依河、太行堤河三条河流,南北走向的三联干河,二支河、苗城河经过开挖已形成苗城河水库,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但时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陆性、南北气候之长,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现埋于地下,碑身外露30公分,内容、年代暂无法考证。资料记载,碑高2.1米,宽0.7米,厚0.18米。此碑记述建白衣庙的经过和施财人姓名,碑青石质,圆首,额题“白衣皇宫”四……[详细]
19、八庙
八庙
  在民国时期及其之前,丰县城内街道为东西南北向,但直对四门的大街并不直接贯通,形状成交错状。而与四门内外相对者,为庙宇八座,俗称四门对八庙。后又将伏道(五门)列入,称为五门对十庙。五门对十庙一直作为丰县的一景。经丰县城城门的大街,延至庙前转弯易向,城内城外皆如此。东门(望华门)东对城外的三官庙,三官庙在民国年间为东关小学;西对天齐庙(今刘邦广场东侧),天齐庙民国初年已废。西门(障澜门)西对城外王母庙,王母庙在民国初年已废;东对关岳庙。北门(大泽门)北对玄帝庙,玄帝庙在民国时作为北关外小学;南对火神庙,火神庙在1931年改为红笛剧场,后剧场迁出,庙前水井成为推水卖水者汲水处。南门(中阳门)南对城外碧霞祠(称泰山奶奶庙),北对三大庙,三大庙在民国时曾作县内电话总机处,后曾改为钟楼。伏道(五门)西对……[详细]
凤城天主教堂
  凤城天主教堂位于丰县凤城镇书院南街24号,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加拿大籍巴恩理神甫筹建。1958年拆毁大部分,“文革”期间又遭破坏。现存南屋5间,圣堂门楼3间,西屋15间。1984年重建圣堂10间。2019年3月,凤城天主教堂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