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徐州市 > 丰县旅游

丰县文物古迹介绍

21、明教寺
明教寺
  明教寺位于欢口镇黄店村,建于唐代,座落于村东,寺院宏伟宽大,各类房宇10余间,修行和尚9名,主持为悟先大师。村北有育乐庵和栖云观(现有碑文记载),皆以李家为善主(当时该村称李庄)。五代时李光义、李良弼父子双进士,李光义在后汉官至朝议大夫,李良弼在北宋官至观察节度使。李良弼之子李若谷知开封府事,拜参知政事,卒后赠太子太傅,谥“康靖”。李良弼之孙李淑知河中府,卒赠尚书右丞。李淑长子李寿朋官拜户部盐铁副使,次子李复圭以集贤殿修撰知荆南。随着李家辉煌,明教寺达到鼎盛。辽重熙年间(1032—1055年),李家人丁败落,潘家人丁兴旺,故改庄名为潘家庄。到元朝末期,由于这里地势低洼,数次大水后,不少田块被淹,人烟逐渐减少。随之潘家人丁外流,剩下后人称之的“潘家堌堆”。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详细]
  于氏家族墓碑位于丰县赵庄镇青林村于老家。现有康熙四十七年(1708)至民国二十二年(1933)间的墓碑十四通,保存基本完好,已建亭保护。于氏在明洪武初年由山西迁徙至丰县,迄今已六百五十余年。墓碑记载有于氏后裔的世系,对于研究移民史、家族氏具有一定的价值。……[详细]
  泰山行宫碑立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地处周大庄村西头路南,东邻周大庄村,北靠周大庄后路,西连丰砀路,南接村民宅。此地位于丰县南部,丰城南郊,地处平原,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洼,但起伏不大,西部为粘土地,东部为砂碱地。东北与套楼乡接壤,东南与岳庄镇交界,西北面和刘王楼乡相邻,西南与安徽砀山县接壤。丰黄公路从境内通过。以农为主,兼搞工副业。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相传,楚汉相争时,刘邦进兵彭城征战途中路经此地,曾在这里住宿吃饭。刘邦夺取天下之后,曾在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亲率部队平叛淮南王英布,在返回长安之时再经此地,于是便将此地“石城”更名为“食城”,以纪……[详细]
  重建三官庙碑为明碑,位于徐州市丰县宋楼镇祝楼村周大庄组村西路北,祝楼村位于丰县南部,丰城南郊,地处平原,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洼,但起伏不大,西部为粘土地,东部为砂碱地。东北与套楼乡接壤,东南与岳庄镇交界,西北面和刘王楼乡相邻,西南与安徽砀山县接壤。丰黄公路从境内通过。以农为主,兼搞工副业。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但时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陆性、南北气候之长,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适宜果树及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作物种植。三官庙后毁于洪水,重建三官庙碑经黄水多次冲击淤于地下一米多深处,1983年,农民挖红芋窖时发现出土,出土时碑上半部和下半部均斜断致残,形成三段。2008年经修复,立于天师府院内,碑青石质,通高1.57米,宽……[详细]
  丰县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76年,位于徐州市丰县凤城镇杨庄村老丰沙公路西沿。境内地势平坦,稍显南高北低,起伏不大。镇交通比较发达,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水陆交通亦很方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烈士陵园西邻复新河,东靠老丰沙公路,北邻环城路,南靠丰沛运河,交通方便,自然环境优美,陵园内松柏挺拔,道路平坦,四周围墙完整,十分幽雅。丰县革命烈士陵园曾进行过二次搬迁。1946年10月,中共丰县县委及人民政府战略北撤后,国民党县党部及县政府进驻丰城,对留在丰县境内的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及其家属进行大屠杀,仅丰县城内被杀数千人,全部埋在城东南隅的凤鸣塔附近(今县体育场),县人俗称“万人坑”。1948年11月丰县城解放,中共丰……[详细]
  董氏家祠位于丰县欢口镇董集村,清代古建筑。祠堂正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11.3米,进深7.85米,面积89平方米。建筑主体为砖木混合结构,带有前廊,梁架为抬梁式木结构,一些木构件装饰图案丰富,在徐州地区为数不多。正殿明间的屏风上保存有五块寓意吉祥的装饰性花板,其上方挂有“鬷夷旧族”的匾额,内部供奉的祖宗牌位保存状态较好,其文物价值较高。屋面正脊似仍保留原始状态,中间花板脊及两侧透风脊仍然保存较好。家族保留有董氏六修至十修家谱,历史价值较高。董氏家祠为研究徐州地区民间清代建筑文化提供了罕见的实物资料,弥足珍贵。……[详细]
  刘氏家祠位于丰县王沟镇刘元集村赵庙,清代古建筑。祠堂正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10米,进深7米,面积70平方米。砖木混合叉手梁架结构建筑,屋面正脊和垂脊保留了原有的花板脊,正脊左右两侧保留有插花云燕的装饰构件。正殿外侧保留有祭祀用月台一处,东西宽4.3米,南北深4.3米,在徐州地区极为少见。刘氏家祠将徐州本地传统民居的装饰风格保存至今,非常难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研究价值。……[详细]
  赵氏宗祠位于丰县王沟镇赵集村,清代古建筑。现存正殿三间及左右厢房各四间,祠堂正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11.8米,进深6.3米,面积74平方米。砖木混合结构建筑,内部梁架为典型的重梁起架的结构。前廊部分有两根八角柱子,为康熙六十年(1721年)所建,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详细]
  赵庄刘氏家祠碑位于丰县赵庄镇赵庙村刘小楼,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立。碑文记载刘氏家族明末避难自山东运城县(今属梁山县)迁至丰县刘小楼。碑阴记载刘氏藜照堂“庙例十条”,内容为约束族人不许毁卖、取用庙产等保护祖庙财产、尊先敬祖的庙例,是研究祠庙和族规的重要资料。……[详细]
  刘大营刘氏家族墓群位于欢口镇刘大营村前大营。现有明墓十一座、清墓三座、明清碑各三通、明代墓道望柱一对、明代贞洁牌坊部分构件。家祠内有清人懿行碑二通、修缮捐资碑一通。刘氏明清墓群自明洪武年至今已六百余年,墓地及祠堂空间规划有序,华表、供器、墓塚、墓碑等保存完整,是一处较为难得的明清家族墓群,对于研究地方和家族的丧葬习俗,家族墓地和祠堂的管理维护等,都具有独到的意义。……[详细]
  李新庄烈士陵园位于丰县师寨镇李新庄村。陵园内安葬有烈士李贞乾、李秉功、李若坤、李秉亮兄弟四人,李贞乾被评为“5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江苏英雄模范人物”,入选“中国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为民政部公布的建国有突出贡献的百名烈士之一。李新庄烈士陵园有烈士墓塚、墓碑、烈士纪念馆等,园内苍松耸立,环境肃穆。……[详细]
  重修殿阁碑为清代所立,位于徐州市丰县宋楼镇王花楼村东北角水坑里。王花楼村位于丰县南部,丰城南郊,地处平原,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洼,但起伏不大,西部为粘土地,东部为砂碱地。东北与套楼乡接壤,东南与岳庄镇交界,西北面和刘王楼乡相邻,西南与安徽砀山县接壤。丰黄公路从境内通过。以农为主,兼搞工副业。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但时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陆性、南北气候之长,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适宜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作物种植。重修殿阁碑西边和南边是王花楼村居民,东面和北面是大田,原在庙坑坑北,“文革-”中被推到坑底,旱季显露,雨季水漫,愈淤愈深,亟待保护。碑青石质,圆首,额题“重整殿阁修理神像报功小记碑”,高1.95米,宽0.65米……[详细]
  白衣庙记碑为清代所立,具体时间不详,位于徐州市丰县宋楼镇戚庄村庄南200米大田地里,碑南50米是复新河,碑西有张小集,东北方向有华楼,位于丰县南部,丰城南郊,地处平原,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洼,但起伏不大,西部为粘土地,东部为砂碱地。东北与套楼乡接壤,东南与岳庄镇交界,西北面和刘王楼乡相邻,西南与安徽砀山县接壤。丰黄公路从境内通过。以农为主,兼搞工副业。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适宜果树及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作物的种植。白衣大士为观世音菩萨化身之一,身穿雪白衣裳,手执杨枝净瓶,即人称的白衣观世音菩萨,白衣观音大士的信仰在民间极其普遍,故而白衣庙原供奉观世音菩萨。清……[详细]
  刘清墓始建年代不详,大致在秦汉之际,位于徐州市丰县赵庄镇金刘寨村汉皇祖陵里,这里是汉高祖刘邦的祖居地。刘寨村位于丰县的西北部,系黄河决口后冲积平原,多沙地。1949年后开挖太行堤、营子、西支、四联等几条大河,丰单公路从境内通过,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是传统的农业大镇,以农为主兼搞工副业,棉花、特种蔬菜的种植发展较快。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但时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陆性、南北气候之长,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刘氏72世、彭城郡刘氏太上曾祖,刘氏族谱称丰公。刘清,汉高祖刘邦的曾祖父,曾任战国末期魏国大夫,后来魏迁大梁都于丰。因为刘清的父亲是魏国大夫,刘氏家族也就属于秦国要防患的对象,所以刘清迁到力村后,为了避免秦朝的迫害,曾隐姓埋名,……[详细]
  玄帝庙碑为清代康熙五十年(1711)所立,位于徐州市丰县宋楼镇孙洼村村路北。孙洼村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处于平原。位于丰县中部,丰城南郊,系平原坡地,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面高程最高处42.5米,最低处39.5米。主要有砂土、碱土、粘土。镇内水资源丰富,有复新河、苗城河、新沭河等主要水系,为工农业生产提充足的水源。以农为主,兼搞工副业。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碑位于村庄内,碑两侧有一村级路,周围为民房,居民多从事果树种植,主要种植麦、稻、棉、果、菜五大类作物。玄帝姬颛顼,又名乾荒,为上古五帝之一。他是黄帝之孙,姬姓。其父乃黄帝次子昌意,封于若水,娶蜀山氏之女昌仆为妻,……[详细]
  高氏家祠位于丰县孙楼街道高楼村,清代古建筑。祠堂正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10.95米,进深7.8米,面积85平方米。砖木混合抬梁式结构建筑,正殿大门的正上方保存有一块民国六年(1917年)制作的“高氏家祠”匾额,有一定的历史价值。高氏家祠的入口门楼檐口下采用月梁的形式,屋顶正脊及两侧垂脊保存状态良好,体现了本地原有的祠堂门楼风貌。高氏宗祠及其门楼对于徐州本地区宗族类传统建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历史价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