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疆旅游

新疆文物古迹介绍

霍拉山佛寺遗址
  霍拉山佛寺遗址位于焉耆回族自治县七个星乡霍拉山村东南的山梁和山前坡地上,是佛教文化东传的一个重要枢纽,也是焉耆国的佛教中心。晋唐时期为发展的繁荣时期,表现出印度佛教东传以及中原佛教西渐的发展过程。洞窟的形制大致与克孜尔一期洞窟相似。壁画比较精美,佛像造型丰满和祥,具有犍陀罗和中原的风格。此外,该遗址中,还出土了吐火罗文书写的纸质文书《弥勒会见记》等一批罕见文物。对于研究古代焉耆史乃至西域社会发展史、佛教史、戏剧史等具有着重要的价值。佛寺遗址,由地面寺院建筑和洞窟建筑两部分组成。地面寺院遗址分布于山梁和坡地上,依山势布局修建。一条自然泉沟将建筑群分为南北两大区,即今所命名的南大寺和北大寺,寺院残存大小建筑九十三处。总面积约四万多平方米。各建筑坐西朝东,主要建筑有殿堂、僧房、佛塔等。僧房大致呈方……[详细]
艾提尕尔清真寺
  艾提尕尔清真寺(维吾尔语: Héytgah Meschit)位于中国新疆喀什市中心解放南路,是新疆最大的清真寺,也是中亚最有影响力的三大清真寺之一。艾提尕(gǎ)尔清真寺始建于1442年,是全疆乃至全国最大的一座伊斯兰教礼拜寺,在国内外宗教界均具有一定影响,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25.22亩,坐落在喀什市中心艾提尕广场西侧。这是一个有着浓郁民族风格和宗教色彩的伊斯兰教古建筑群,坐西朝东,由寺门塔楼、庭园、经堂和礼拜殿四大部分组成。这里原是征服中亚的阿拉伯大将屈底波·伊本·穆斯林留下的伊斯兰教传教士的墓地,公元1442年,喀什噶尔王沙克色孜·米尔扎首先在这里建立了一所清真寺,1538年,喀什统治者吾布力·阿迪拜克为了纪念他已故的叔父,又将寺院扩建,16世纪,叶尔羌汗国君主将其扩建为能够……[详细]
63、天山庙
天山庙
  导 游 天山庙位于哈密北部天山顶,因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在天山顶部修建关帝庙而得名。天山公路由此分道,急转直下,南去是南山口,北去是口门子。这里海拨2700多米,云巅鸟道,自古以来是东部天山南阳北阴的必经之路。介 绍 建庙以前这里称“黑绀岭”。唐贞观十四年(640年),候君集平定高昌时,行军副总管左屯卫将军、姜行本曾在此制作攻城器械,事华立记功碑于天山之岭。元、明时期称“阔石图”岭(蒙语:碑岭)。 现在的天山庙,仅存有三间砖木结构的空殿和一块断碑。遂使今人有“破庙残碑映雪寒”之感叹。天山路蜿蜒曲折凡三十六盘,道旁山高林密,鹰啭鹿鸣。顺盘山弯道,登上天山庙山顶,豁然天开,俯瞰山下,只见-莽莽,雪光莹莹,一会儿朗月当空,一会儿云遮雾罩,一会儿大雪纷飞。游人旅客多驻足于此,领略一番大自……[详细]
塔里木胡杨林公园
  轮台县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总面积14789平方公里,轮台又名布古尔,原音为维吾尔语“雕鹰”之意。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古丝绸之路的中心,如今已是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的主战场,是中石油、中石化的主力油气田基地,是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这里有被誉为世界最古老、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胡杨林保护区,有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有世界上在流动性沙漠中修筑的最长等级公路—沙漠公路、有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有大漠中的香格里拉—草湖、有拉依苏汉唐烽燧遗址及西域都护府等众多历史文化古迹和欢乐无比的民族风情。塔里木胡杨林公园:位于轮台县南沙漠公路70公里处,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她集塔河自然景观、胡杨景观、沙漠景观、石油工业景观为一体,是观光览胜、休闲娱乐、野外探险、科普考察的自然风……[详细]
靖宁城遗址
  靖宁城遗址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政府改奇台堡为奇台县治,改管粮通判为县令。奇台设县后,即发动万余人开始修建靖宁城。靖宁城是在奇台堡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三州辑略》记载:“靖宁城是将旧堡展筑,周二里七分,高一丈五尺,城门四。”从设县以来,到乾隆五十年(1786年),县城内外人口不断增加。清代流人赵均彤在《西行日记》中记载:“城内外人口不止一千家,亦大都会也。”道光二十三年,林则徐流放伊犁,路过老奇台,在《荷戈纪程》中记载:“壬寅十月,初六日,巳刻又行四十里,奇台县城,住南关外。贸易颇多,田畴弥望。”另一流人杨炳坤路经靖宁城时描述到:“遥望城廓参差,亭台矗立,绿野如云,平畴沃阔,诚饶衍之区。”据载,嘉庆、道光和咸丰年间,奇台县人口增加到7000余户。奇台县在当时应该说是北疆通都大邑。那时……[详细]
66、盖斯墓
盖斯墓
  导 游 位于新疆哈密市西郊的盖斯墓又称“圣人墓”、“绿拱背”。介 绍 相传,唐贞观年间,应唐太宗李世民邀请,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派弟子盖斯、吾外斯,万嘎斯三人来中国传教。万嘎斯病逝广州,盖斯和吾外斯到达长安,受到唐太宗的欢迎。回国途中,吾外斯病逝于河西之回回堡,盖斯则于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殁于星星峡,被草草掩埋。后来,哈密回王派人在星星峡为其修建一座拱背。 《新疆图志》记载:“星星峡麓有回纥墓。……土人为醵金建屋,覆其垄,祷辄响应,匾额充栋,亦有施锦幢墓上者,恒积尺许”。后来拱背被拆毁,民国28年(1939年)时由哈密伊斯兰教徒发起,修建了现在的盖斯墓,将盖斯遗骸由星星峡迁葬于此。 盖斯墓为伊斯兰式建筑,高约10米,下部方形,上部为拱式圆顶,顶部用绿色琉璃瓦镶砌,四周有廊檐,是一座融阿……[详细]
兰州湾子古石屋遗址
  兰州湾子古石屋遗址1983年,兰州湾子西700米处发现一座巨型鹅卵石垒砌而成的石屋结构遗址,当地人称其为鄂博。该遗址为青铜时代文化遗存,也是一处最有代表性的史前人类活动遗址。该遗址面积近200平方米,残墙高近2米,厚达3米,近底部显坡状,分隔为前后室,主室居南占地100平方米,底部有柱洞,洞内残存木柱残段、北部有附室,南北并列,有门道彼此联通,由附室向东开门,建筑用材选自山前遍布的巨型卵石,石屋内侧壁平整。该遗址曾3次住人,后毁于火,出土有大型圈足铜、环首小刀、双耳鼓腹红陶罐、陶锉及马、羊、鹿的骨骼和炭化小麦粒等。同时出土的17具完整骨骸经鉴定具有明显蒙古人种特征,距今3285±75年,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朝末期。兰州湾子石屋遗址的发掘说明,早在3200年前,巴里坤已有大型草原石结构建筑情况,……[详细]
68、坎儿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坎儿井
  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近千条,全长约5000公里。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 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并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坎儿井,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修建。如今,仍浇灌着大片绿洲良田。吐鲁番市郊五道林坎儿井、五星乡坎儿井,可供参观游览。 坎儿井的名称,新疆维吾尔语称为“坎儿孜”。伊朗波斯语称为“坎纳孜”(Kanatz)。苏联俄语称为“坎亚力孜”(k,lplItK)……[详细]
吐呼玛克故城遗址
  吐呼玛克故城遗址契丹于公元907年建立辽国,这是北方草原民族建立的草原帝国,其人是蒙古人的一支,自称契丹人。公元十一世纪契丹国0为东西两大部,西辽汗国-向中亚迁徙。首领耶律大石号称百万大军,举部西迁扩疆辟土。契丹人吸收了中原文化,兴起城廓之邦,契丹人到达天山北路开垦土地发展农业,奇台一名就因契丹一词转化而成为“奇台”,由于人名转变为地名,吐虎玛克古城就是西辽汗国的契丹人建造的城廓,根据考古调查,结合吐虎玛克古城出土文物判断,该城建于十一世纪后期,使用时间不长,而后契丹人迁至西亚草原。在哈萨克斯坦有一座辽代古城也叫“吐虎玛克”,是契丹语“城市”的意思,哈萨克斯坦的“吐虎玛克”建设成了西亚地区著名的城市。至今还有一个所谓“契丹”的部族生活在西亚。吐虎玛克古城位于奇台县城南5.5公里,古城乡果园六……[详细]
70、红山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山塔
  红山塔是一座九级实心的青砖“镇龙宝塔”,塔高10.5米,为八角楼阁式九级灰色实心砖塔,下部三层粗壮,以上各层逐层内收,塔冠为八角形宝顶,红山塔历经200余年的风风雨雨而安然无损,成为红山灵魂所系,更为乌鲁木齐的标志性建筑增添了神秘色彩。红山位居乌鲁木齐市区中心,因山体颜色呈红褐色而得名。山高海拔910米,悬崖峭壁,气势雄伟,像一条巨龙东西横卧,高昂的龙头伸向河中。它以其显要的位置和奇特的山势,成为乌鲁木齐的象征。建立于红山之上的红山公园是在我国不可多得的山体公园,面积50.6万平方米,山上共有18个景点,优美的环境让人陶醉。红山公园是无数摄影爱好者打卡之处,登上红山最高处向远处眺望,高楼林立、车流如水的乌鲁木齐城市风光尽收眼底。在红山的顶端,有一座宝塔高高在立,它就是乌鲁木齐有名的红山塔。红……[详细]
71、积福寺
积福寺
  位于温泉县查屯乡东西1.5公里处的博尔塔拉河北岸,有乡间小路可以到达,交通较为便利。 积福寺是北疆地区蒙古族最大的庙宇,察哈尔旧部八旗的总庙,蒙古语称为“查干苏木”民间称之为“白庙”。1770年察哈尔蒙古迁来屯垦成边后,伊犁将军奏请乾隆皇帝核准,在察哈尔旧部柯畏夏尔夏牧场穆鲁、胡斯塔、查干赛三沟的江合地建庙,庙内供奉释牟迦尼布、德萨巴、宗喀巴、麦德尔等佛的金铜像和挂轴画像。有-二三百人,香火极为盛,后受沙俄的侵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逐渐衰败。1882年复建于霍城尔哈。1909年,在现寺庙所在地建成规模宏大的积福寺,占地20余亩,庙前有一座高大壮观的白塔,后几经波折,至文革后期,-还俗,庙体消毁。 1988年,通过当地政府出资与群众集资等方式,在原址重建积福寺。寺庙占地面积487……[详细]
山普拉古墓群
  山普拉古墓群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洛浦县城西南14公里的戈壁台地上,该墓的年代为战国至三国之间,公元前217至283年。墓葬分东、西两部分,分布在东西长6公里,南北宽1公里,面积6平方公里的地域内。墓群结构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二是菜刀形棚架式墓。前者为单人葬与合葬,后者为多人丛葬。己发掘墓葬38座,马坑2座。出土文物丰富,除大量生活用具外,精美的丝织品、汉代铜镜和带有异域风格图案的毛织品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典型例证。(国家文物局)……[详细]
图木舒克佛教遗址
  图木舒克佛教遗址图木舒克佛教遗址位于图木舒克镇英买里村(51团6连)西南1公里处。东经79°02′7.74″,北纬39°57′53.16″。时代:唐宋时期。1999年7月29日公布,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坐落于图木舒克山北端二级坡地上,遗址分东、中、西三部分,其中东寺与西寺范围较大,中间较小,东寺南北偏东西走向,目前可见部分为大片红色土质的房屋残墙基址,呈长岛形分布,大致有15间,其中似大殿结构2处,长20米,宽15米,其余为小间。遗址中部可见部分房屋残墙基址2处约4间。遗址西寺与东寺在同一级坡地上,目前可见部分也为残墙基址,约有房间15间,按南北走向呈倒三角形排列,最北边一排由西向东依次为较大房屋2间,其中一间似为佛塔遗存,具体特征为一方形结构基址中间有一堆突起的土堆,破坏严重,但形……[详细]
巴什拜陵园
  巴什拜陵园巴什拜陵园座落在巴尔鲁克山北麓的切格尔河畔,距县城西南8公里的一片颇具伊斯兰风格的墓葬群中。巴什拜陵园总占地面积100多平方米,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按伊斯兰风格建造的陵园,周围有高高的砖花围墙;另一部分是裕民县人民政府立的两块高2.6米的花岗岩墓碑。一块石碑正面和背面分别用汉、哈两种文字雕刻着巴什拜先生的生平简介,一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碑。巴什拜·乔拉克·巴平是我国著名的哈萨克爱国民主人士。1889年出生于裕民县巴尔鲁克山区一个牧民家庭;1945年8月至1952年5月担任塔城专署的专员;1953年11月21日,在内地参观时病逝于杭州,享年64岁。巴什拜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0,热爱世界和平,热爱家乡,热爱各族人民,一生致力于祖国和家乡各项事业的发展。他1919年开始经营牧……[详细]
夏尔苏木喇嘛庙
  夏尔苏木-庙夏尔苏木-庙位于塔布勒合特蒙古民族乡,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后,为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有关方面于1984年进行筹备,并经择址在塔布勒合特蒙古族乡政府驻地南一公里处重建。1985年动工,1986年竣工,共耗资42362元,新建庙建筑面积329平方米,砖木结构,分正厅及左右厢房各一。现有-二十多名。夏尔苏木-庙又称普庆寺,原夏尔苏木-庙遗址位于我市白杨沟镇境内,曾是北疆最大的佛寺,寺院座落于乌苏市白杨沟镇内的夏尔苏木度假区北侧山坡,面向东方,依山而建,山前是夏尔苏木牧场,河水缠绕,林带交错,风景优美,寺庙建于光绪五年(1879年),由东归土尔扈特部落黄教信奉者所建,属土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约80万平方米,整个建筑仿西藏的布达拉宫而建,建于阶梯状排列的山坡平台上,主殿建在平台最高处,山势的……[详细]
墩里克烽火台
  墩里克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铁干里克乡果勒吾斯塘村、农二师36团安乐村东北约37千米。地处若羌县东部,阿尔金山北麓山前冲积扇与罗布泊洼地北缘接壤地带的红柳滩地上。此处为塔里木河尾闾河床地带,四周地形平坦开阔,附近有许多小冲沟,地势呈南北缓坡状,地下水位较高,地表为盐碱土,生长有茂盛的红柳、芦苇、甘草等植被。周围无村庄居民。西南35千米为米兰遗址区,南4.3千米有一条米兰至罗布泊镇的土路。烽火台因风雨侵蚀、盐碱化和人为盗掘而导致台体局部坍塌。烽火台底部平面呈近正方形,南北约6、东西约5.4米,立面呈宝塔形,高5米。砌法为一层泥夹一层芦苇或红柳枝。其中最下的两层夹芦苇,芦苇层厚0.1米,其余皆为红柳枝,厚0.1-0.25米。泥层的厚度不相同,厚0.4-0.9米,且越往……[详细]
巴音沟承化寺
  巴音沟承化寺蒙古语称“察罕格根库热”,即“白-庙”之意,位于巴音沟牧场月牙台村。光绪十五年(1889年),清政府在沙俄的压力下,饬令在阿尔泰等地抗俄的承化寺教首棍噶札勒参率众人移驻库尔喀喇乌苏巴音沟,光绪十八年(1892年)筑起新寺,名“承化寺”,占地3.6万平方米,其寺院有菩萨庙、曼巴庙、萨克斯庙、都拉庙。筑有:(1)大夏尔苏滿(楼房5间、平房10间);(2)萨克松苏满(平房5间);(3)却进苏满(平房7间);赞根衙门(平房30间,寺院总管办事机构);(4)札萨克衙门(平房27间,察罕格根诵经和居住处所)。另筑僧舍169间,-最多时有480名。承化寺在新疆-教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寺庙创始人察罕格要因有功于阿尔泰边防事务,清廷封之为呼图克图,为新疆三位-之一。敕建千佛寺,赐名“承化寺”。迁至巴……[详细]
拜其尔墓地
  拜其尔墓地在近日结束的新疆拜其尔墓地考古发掘中,新疆考古专家们出土了一件北山羊铜饰品,这是新疆首次在考古发掘中发现此类史前铜器。浑圆的身体,健硕的四肢,铆接在一个管状饰件上的北山羊雕刻得栩栩如生。这件北山羊铜饰品高约10厘米,羊头上有两只和身体高度几乎相同的长角,口、鼻、耳、目分明,下颌还有一撮长须,被发现它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托乎提·吐拉洪称为一件难得的艺术品。北山羊又被称作亚洲羚羊,形似家山羊而体型较大,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托乎提·吐拉洪说,这种北山羊铜饰品代表了北方草原文化,在我国内蒙古区域内和中亚一些国家的考古发掘中已有发现,但在新疆考古发掘中还是首次出土。北山羊出土于新疆伊吾县拜其尔墓地,此处墓葬群分布在一片南北长10……[详细]
敖包特库热庙
  敖包特库热庙敖包特库热庙位于和布克赛尔县城镇敖包特庙西街007号,距克拉玛依市200公里,217国道39公里,318省道两公里。又名“阿勒布都布楞”(蒙古语,坚固、昌盛之意,又称“王霍雄库热”,明崇祯三十年(1640)建于现今县城王爷府后的土山上。清乾隆十七年(1752)重建,第三次建于清嘉庆六年(1801),清廷理藩院赐匾“普恩寺”。第四次建于同治三年(1864),为十二世夏律宛呼图克图-主持兴建,历代夏律宛呼图克图-居住之处。至光绪十四年(1888),当时名闻中外的拉萨三大寺之一的色尔德庙-江布克日甫,应和布克赛尔之邀来县城,再次修建此庙,起初建在托格日克哈尔嘎,后于光绪十九年(1893)搬迁至和布克赛尔。1913年,该庙有庙房50间,-500多名。1945年8月三区民族军攻克县城后,在……[详细]
苏巴什故城
  苏巴什故城实际叫“苏巴什佛寺”,又名“昭怙悝大寺”,波涛滚滚的库车河穿城而过。据说,这条河就是《西游记》里“子母河”的下游。故城遗址始建于东汉(公元1世纪),隋唐(公元6至8世纪)盛极一时。这座古城如今东、南、北三面仍有残留城墙,系夯土建筑。周长为7公里。东墙长为1446米,高约为7.66米;南墙长1809米,断续残留。北墙长约2000米,高2.4米。西墙已无迹可寻。城内的名胜古迹到处皆是。从发掘情况看,早期文化层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有石器、骨器、陶片。另外,还发现少量铜器和汉五铢钱。从晚期文化层中,曾出土排列整齐的一组大陶缸,共33只。还出上了铺地用的莲纹花砖、蓝纹砖、筒砖,其纹饰、形状与唐代长安大明宫的铺地砖略同。此外,还出土有乾元通宝、开元通玉、中字钱和大历元宝等古钱币。从文物古迹中可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