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镇江市 > 丹阳市旅游

丹阳市文物古迹介绍

丹阳天地石刻园
  丹阳是南朝齐梁帝王故里,是一座拥有6000多年文明史、2400多年建城史文化古城。亚洲最大的石刻文化游园——天地石刻园就坐落在这里。湖光山色环抱中的天地石刻园,景色宜人,明净的湖水倒映着青山白云,晴空树影,整体建筑以凤凰为原型,构筑设计与地形高差相结合,形成了几条飘带,每一条飘带都是一个主题展览馆,以走廊的形式展现,相连成环,每个馆大大小小的展台,都被镶嵌在墙壁之中。沿走廊游览,是犹如梦幻的光影与石刻珍品的炫目交错。天地石刻园在齐梁故里、全国百强县的江苏省丹阳市,天地石刻园项目以齐梁文化为背景,以丹阳极具文化、历史价值的南朝陵墓石刻以及上至西汉、下至民国的近8000件中国历代石刻为平台,辅以高科技手段打造亚洲最大的石刻主题游园,集文化鉴赏与大众休闲为一体的国家4A级文化旅游风景区。天地石刻园……[详细]
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丹阳南朝陵墓石刻位于江苏省丹阳县境内。丹阳南朝陵墓石刻现已发现的主要地点有陵口镇萧梁河两岸、狮子湾、仙塘、前艾庙、金王陈村、烂石垅、三城巷、水经山村等八地十处,这十处陵墓主要是南朝时的齐、梁两代的帝王、帝后陵墓,其中有齐宣帝萧承之的永安陵、齐景帝萧道生的修安陵、齐武帝萧绩的景安陵、齐明帝萧鸾的兴安陵、梁文帝萧顺之的建陵、梁武帝萧衍的修陵以及金王陈村、烂石垅、水经山村已经无从考证而失名的陵墓。这些陵墓的前都有神道石刻,石刻的造型十分生动,气魄雄伟,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珍品。坐落在丹阳市胡家桥北2里狮子湾的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坐南向北,已平,陵前现存石刻二件,东为天禄,保存完好,身长2.95米,高2.75米,颈高1.40米,体围2.75米,昂首挺胸,张口垂身,腾超如跃,有双角,今已残断,颔下卷须垂……[详细]
总前委旧址纪念馆
  总前委旧址纪念馆是第二代核心领导人邓小平同志战斗-过的地方,作为市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自98年开馆以来,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已累计接待参观者20多万人次,尤其是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年接待人数达6万人之多。目前,丹阳市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已成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为了更好地发挥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对全社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作用,总前委旧址纪念馆进行了全面修缮改建。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坐落于丹阳市内城河路宝塔弄5号(原戴家花园)。包括旧址和纪念馆两个部分,占地1344平方米。为二层楼房。现旧址按当年的原貌布置陈列。纪念馆为一幢三层楼房,内设《光辉的总前委》展览,运用图、文、声、光、像等现代化手段,将总……[详细]
金家村陵墓石刻
  金家村陵墓石刻:位于丹阳后巷镇建山金家村。从景安陵旁边的路一直向北,大约5公里,是一丁字路口,左转约600米,在路的左边就是金家村。开车进入村里,找个空地停车。一直向南走,有一片大的田地,四周被围着,顺着田垄,走到最南端,石刻就在那里。这个石刻比较难找,因为田地地势低洼,四面地势都比这里高,所以在外面根本看不见。朱偰考察丹阳的南朝石刻,把这里漏掉了,可见多么难找啊。因此《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里没有此处的照片,也无法比较这个石刻的磨损变化。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文物部门1977年4月将沉于水塘和土中的天禄、麒麟提升安放。东为天禄长2.38米,高2.25米,颈高1.2米,体围2米,头已残,失三足,风化严重。西为麒麟,长2.13米,高1.9米,颈高1.05米,体围1.65米,吻部及左后……[详细]
齐武帝萧赜景安陵石刻
  齐武帝萧赜景安陵石刻,坐落在丹阳市云阳镇前艾田家村南400米处。萧赜,齐高帝萧道成的长子,继萧道成即皇帝位,改元永明。萧赜是齐朝第二代皇帝。于永明十一年(493年)七月卒,谥武皇帝,九月丙寅葬景安陵。《齐书》载:“永明十一年七月上不豫,戊寅大渐,诏曰‘陵墓万世所宅,意常根休安陵(指武帝后陵)未称,今可用东三处地最东边以葬我,名为景安陵’。是日上崩,九月丙寅葬景安陵”。陵南向,已平。陵前存石兽一对。东为天禄,西为麒麟,天禄身长3.15米、高2.8米、颈高1.55米、体围3米,其造型、雕饰,以及神情动态均与萧承之陵前的天禄相似,如出一人之手工。麒麟四足已失,风化剥蚀严重,身长2.7米、残高2.2米、颈高1.40米、体围2.51米,,形体略小于天禄,显得极为娇健灵活。通体雕饰因风化剥蚀严重,两翼仅……[详细]
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刻
  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刻,位于丹阳市云阳镇荆林三城巷刘家庄附近,南距其父梁文帝建陵约360米,北毗其子萧纲庄陵。陵东向,三座陵墓由南向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这是齐梁皇帝死后丧葬制度的习俗。萧衍(464—549年),是南朝梁代的建立者,曾任齐雍州刺史,镇守襄阳,后乘齐内乱,于公元502年起兵夺取帝位,改元天监。太清三年(549年)被侯景幽死,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修陵。此陵为梁武帝及郗后的合葬陵寝。郗后讳徽,武帝为雍州刺史时殂,年32岁,归葬东城里山(即今三城巷北)。此陵临近古有皇业寺,后改名戒珠院。据元至顺《镇江志》载:“丹阳皇业寺,今为戒珠院,父老相传。梁武帝之陵墓在其下。”萧衍是梁代的开国皇帝。陵前仅存天禄1只,是丹阳齐梁陵墓石刻中最完整的一只。此天禄姿势雄伟,远远望去,像一头高傲的猛兽……[详细]
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
  梁文帝萧顺之建陵,位于丹阳市荆林乡三城巷之东北。处于齐明帝萧鸾兴安陵与梁武帝修陵之间。萧顺之,系齐高帝萧道成之族弟,未即帝位。天监元年(520)闰四月被追尊为文皇帝,庙号为太祖,陵曰建陵。陵东向,已平。陵前存石刻有石兽、方形石础、神道柱、石龟趺各一对。石兽,南为麒麟,北为天禄。麒麟独角已残,四足缺失。身长3.05米,残高2米,颈高1.25米,体围2.7米,天禄双角四足已失,身长3.1米,残高2.3米,颈高1.5米,体围2.76米。两兽均昂首突胸。麒麟上颚已残,颔下长须蔓卷,垂至胸际,两翼微向上,翼面雕饰与他墓者大体相类,唯翼的细鳞中饰有五瓣小花,兽之背脊作通贯首尾连珠状纹饰。方形柱础石二,位于石兽与神道柱之间,边缘有榫眼,础上结构已失。神道柱一,柱表作瓦楞纹,南柱尚存,然自上而下已裂为二,北……[详细]
梁简文帝萧纲庄陵石刻
  梁简文帝萧纲庄陵,位于丹阳市荆林乡三城乡刘家庄附近,其南60米处为梁武帝萧衍修陵。萧纲系粱武帝之子,太清三年(549)五月梁武帝卒,萧纲即位,于大宝二年为侯景所害。次年,元帝萧绎尊为简文帝,庙号太宗,葬于庄陵。陵向东,已平。陵前有萧港,可通陵口镇运河。陵前神道存石兽天禄一,北向,仅存前躯及左前足,身高3.16米,左前足五爪上张,足之下连接石板残部,厚0.26米,有双翼,伸颈昂首,翼膊上方有两片羽翅向前翘起。有别于其他齐粱石兽。口角边有茸毛,垂胸长须及翼部纹饰与齐明帝萧鸾兴安陵前石兽相似,颇富装饰意味。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梁简文帝萧纲庄陵石刻南朝(551年)丹阳县荆林刘家庄1988年作为“丹阳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梁简文帝萧纲庄陵石……[详细]
陵口陵墓石刻
  陵口陵墓石刻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陵口陵墓石刻南朝丹阳县陵口1988年作为“丹阳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口石刻  丹阳陵口镇东有一对高大的石麒麟,此处就是南朝齐,梁两代陵区的总门户,称为齐梁陵口。陵口现在仅存一对残损的石麒麟,东为双角天禄,西为独角麒麟。两只石兽相距约百米,中间隔着一条小河。陵口石刻为现存体积最大的南朝陵墓石兽,长、高度均达到4米,宽约2米,总重量约为30吨。两座石兽腿部均已残损,现在用石块支撑着。头部也有不同程度残损,天禄的头部曾经用石料补修过。从陵口石刻的雕刻风格来看,与齐明帝萧鸾兴安陵石刻的风格很象,高大饱满,颈部较短,羽翼由四小冀拼成一大翼,腹部复衬以羽翅纹,已经不象之前的一些南朝陵墓石兽那样鲜明的曲线美的风……[详细]
齐明帝萧鸾兴安陵石刻
  齐明帝萧鸾兴安陵石刻,是南朝齐明帝萧鸾与敬皇后合葬陵。在丹阳市云阳镇荆林三城巷东北0.5公里,北距梁文帝建陵约60米。齐明帝萧鸾是萧道生的儿子,齐高祖萧道成的侄子。建武五年(498年)7月卒,葬于兴安陵。陵东向,已平。陵前存有石兽一对,南为麒麟,北为天禄。两兽间,隔有一道小河沟。天禄残存部分前驱。麒麟四足全失,独角已残,身长3.02米,残高2.70米,颈高1.35米,腰围2.78米;兽身雄健,颈项短肥,头上昂,颌下有垂胸长须,大翼由4小翼组成,其形与胸前长毛浑然一体,由头至尾调饰为连珠,口角有齿状茸毛,1957年南兽麒麟扶正入座。1982年冬将天禄残躯部分从深埋的地下发掘出来,向东北方向平行移动12.5米,安放在混凝土基座上。……[详细]
狮子山土墩墓群
  狮子山土墩墓群位于丹阳司徒镇甸头村,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约180米,占地面积约45000平方米。山体与四周分界明显,一看就像是人工的杰作。狮子山土墩墓群是个高规格的古代墓葬,狮子山这儿还能看到狮子的两个眼睛和绣球,狮子山的西北面不远处就是两个土墩墓——秦角墩土墩墓,这是狮子山的眼睛;再往前还有窑坟墩土墩墓,这是绣球。现存的秦角墩土墩墓墩体上长满松树,高出地表约6米。秦角墩土墩墓原本有两个墩,几年前修路破坏了一个墩,现在仍然能看到道路在靠近秦角墩土墩墓的地方有个明显隆起的弧度。当时修路的时候,看到这个地方的土与其他地方的泥土颜色不一样,是黑色的,考虑到可能有墓葬,就没有再往下挖。因此,非常可能这个墓葬并没有被破坏。窑坟墩土墩墓位于秦角墩土墩墓北面,据说也是双墩。因为距离较远,只见墩体仍旧被……[详细]
延陵季子碑
  延陵季子碑位于丹阳市九里镇南街北端,季子名札,春秋时吴王寿梦之子,曾封于延陵,传说延陵九里季子庙后有季子墓,碑立于庙前。庙已毁。碑圆首,高2.45米,宽1.06米,厚0.12米。碑文为“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两行10字,篆书阴刻,传为孔子所书。碑下部有唐大历十四年(779)萧定重刻,张从申题字20行,每行5字,今左6行因石破损字无存。每行最下两字在1980年10月扶正入座时嵌入碑座。在碑文两旁空白处刻有唐建中元年(780)八月树碑,建堂,及唐贞元三年(787)、宋元祐元年(1086)、明正德四年(1509)、嘉靖六年(1527)五处款识,字迹已不清晰。碑阴刻“改修吴延陵季子庙记”篆额及萧定撰、张从申书“改修吴延陵季子庙记”,系后人据拓本重摩上石。碑尾有清初丹徒人张孝思题识。碑右侧有“延陵巡检……[详细]
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石刻
  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位于丹阳市胡桥乡北之狮子湾。萧承之系齐高帝萧道成之父,卒于刘宋元嘉二十四年(447)。齐高帝萧道成即位,更年号为建元,于建元元年(479),追尊其父为宣皇帝,陵曰永安,陵墓南向,已平。前存石兽一对,东为天禄,保存完好。西石兽原已倒埋于土中,于1979年6~8月份加以清理,但头已无存。天禄,身长2.95米,高2.75米,颈高1.4米,体围2.75米。造型昂首垂尾,形象威严,有双角,已残断。颔下卷须垂于胸际,有双翼,翼向前作卷云纹,中有细鳞,后为长翅。身上长毛卷曲似流苏,尾长曳地,足四爪,左前足攫一小兽;西石兽疑为麒麟,头已失,身长2.9米,颈高1.38米,通高2.42米,体围2.4米。1979年8月已将天禄向南平行移位1米,做好混凝土基础,将其它放于基座上。江苏省省级文物保……[详细]
烂石陇南朝佚名墓石刻
  烂石陇南朝佚名墓石刻位于丹阳的南朝石刻在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却没有把烂石陇南朝佚名墓石刻列入全国重点,而是省级文物。石刻共有两个,一南一北,隔着一条土路对峙。南侧的损坏严重,只剩下躯体下侧的部分石块,而北侧比较完整,但是风化严重,要仔细辨认,才可以看清局部花纹。据《丹阳县志》记载:墓今已平。墓前有2尊石辟邪,南北对列。南辟邪现已碎,北辟邪较完好。形似狮,身长1.58米,高1.54米,颈高0.75米,体围1.7米。张口吐舌,作蹲踞状,其形态为南朝石刻中所仅见。1977年5月提升入座。此墓有齐废帝海陵王萧昭文墓之说。(日)曾布川宽《六朝帝陵》:烂石垅的右侧石兽已碎,左侧石兽虽然风化,但保存状况良好。体长1.58米,高1.54米,作前肢立起的蹲踞状……[详细]
15、万善塔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善塔
  万善塔位于丹阳市万善公园中,初称“万寿塔”,建于明崇祯十年。距今有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从古运河畔拔地而起,直指苍穹,巍然屹立,雄奇挺拔,因而,又有“通天塔”之称。全塔高有48.6米,塔身外八角形,内室为方形,上下交错。塔檐由数层砖块叠涩,下出木椽,斗拱承托,铎铃悬挂,充分体现了明代古塔的建筑风格。塔体自下而上逐渐收缩,塔顶安置瘦长铁制塔刹。这在全国数百座古塔中,堪称一绝,所以,它又赢得了“古运河畔第一塔”的美誉。万善塔诠释了明代古塔的特点,作为中国古建筑的文化的全面表现,又是丹阳市的标志性建筑。所以在灯光设计上以“保护和利用”原则的前提下,选用绿色、环保节能的高亮度LED光源,替换现有的传统投光灯具。不仅减少传统灯具对古建表面紫外线的损伤,还可以来体现古塔多层次丰富的“立体通透”感。古塔位于……[详细]
陵口石刻
  陵口石刻,位于丹阳市陵口镇东,沪宁铁路陵口段南侧,京杭运河北。有天禄、麒麟一对,在萧梁河东西两岸隔河相对。东为天禄,西为麒麟。清乾隆《丹阳县志》载:“萧港在皇业寺前,直入陵口大河,梁时公卿蔼陵,由南京方山下秦淮河直达丹阳运河。经萧港口,直达建陵、庄陵。故名此为萧港(现称萧梁河)。因此特于萧梁河与运河交接处,在萧梁河东西两岸设置两只石兽,作为陵墓入口的标志,陵口亦因此得名。”1973年,萧梁河拓宽拉直,又将西边麒麟西移70米,仍保持着与河东的天禄在一直线上。陵口石兽是丹阳现存石兽中最大的两只,花纹清晰,造型独特。天禄身长4米,腰围3.90米,高3.60米。因长期浸泡在水塘中,左半身已严重腐蚀风化,花纹不清;麒麟身长3.95米,腰围3.60米,残高2.90米。均为公兽,体态动势与南朝其他陵墓石刻……[详细]
17、练湖闸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练湖闸
  “练湖闸”位于丹阳市练湖东南角,系钢筋混凝土五孔泄水闸,民国24年(1935)11月,由江苏省建设厅江南水利工程处设计,陈宏记营造厂承包建设,民国二十五年(1936)7月竣工投入使用,闸分五孔,每孔宽2.5米,闸墩高3.3米,全闸长17米。闸门为木制,钢筋混凝土底板,启闭方式为手动摇螺杆启闭,闸东有多排坡形缓水墩。“练湖闸”用于连接当时的练湖与京杭大运河。练湖于西晋末形成,主要储蓄宁镇山脉诸水,用以灌溉农田,至唐宋时期,练湖对于京杭大运河的济漕发挥了巨大作用,“泄练湖水一寸,以济运河水一尺”曾被誉为“东南第一水利”,因大运河镇丹段地势高亢,枯水期难以航行时,练湖可开闸放水,抬高运河水位。至清末民初,练湖对大运河的济漕功能丧失,民国24年(1935)修建“练湖闸”,同时围修湖堤16公里,灌溉田……[详细]
18、沸井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沸井
  丹阳的季子庙之所以闻名遐迩,不仅是有十字碑、消水石、季河桥等名胜古迹,更得益于这里有独特的奇观异景——沸井涌泉。季子庙的沸井主要分布在庙前的沸井塘边。根据志书记载,古代这里有井百口,其中一部分是沸井。现存古沸井有六口,井水三清三浊,各相距尺许。稍远看去,井栏古朴典雅,神韵别具;走近细瞧,井内水面翻腾鼎沸,滚浪有声。这奇特的景观令游人稀奇不已。此外,在庙周边的河沟水塘内,还有多处沸泉在滚涌,从不停息,乡民们谓之为“龙气”,称沸井塘为“龙潭”、“沸潭”。季子庙何时有沸井很难考证,但从南朝刘敬淑的《异苑》一书可知,早在1600多年前的东晋时期,沸井已名声远播了。拜谒季子庙,观沸井涌泉是历代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非常向往的事。南朝张正见来此后写了《行经季子庙》一诗,其中有句:“野藤侵沸井,山雨湿苔碑”。……[详细]
丹阳岳庙(岳氏宗祠)
  丹阳岳庙庙址在江苏丹阳市全州乡培棠村东北香草河畔。始建于明景泰二年(1451年)。该庙占地亩,房舍建筑十五间,三进院落。其庙基是当年岳珂建报本祠的地方。南宋绍兴十一年,岳飞父子和张宪遇难时,岳飞生前好友贡文宪(秣陵关总镇)为保岳飞三子岳霖(十二岁),挂官隐居丹阳紫阳渡(即培棠村),后岳珂任丹阳县令时,为感恩,在培棠建“报本祠”,祠内供贡文宪公与岳飞祖,并享厥祀,血食千秋,报本永远。该祠元代被毁。明景泰二年,丹阳人民为纪念中国历史上著名民族英雄岳飞的功绩及岳珂在丹阳的政绩,在培棠村建立岳庙(即岳家祠),该庙1968年文革中被拆,基址上尚存景泰三年(1452年)植的精忠柏一棵,高八米,这棵柏树五百三十年了,现长势很好,笔者1987年11月24日到培棠村调查时,该村岳飞后裔岳万寿先生说:培棠村四百……[详细]
20、开泰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泰桥
  “开泰桥”位于丹阳市城区南门外大街,横跨于东西向的西门运河上,“开泰桥”又名“草堰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90年左右)。为花岗岩石质单孔石拱桥,横纵联锁式砌置,高10米、长45米、宽9.5米,桥拱部两侧有“开泰桥”三字,桥体东西明柱各有对联一副,东侧为“束京口潮流,百尺虹腰,高踞迎春以上;枕曲阿塔影,千层雁齿,迤趋萃秀而东”。西侧为:“横波激石,峙并雄关,摇揖凤凰山秀;堰水长虹,跨当孔道,旁通香草河流”。桥面除横状阶梯石阶外,中心线上有竖砌条石路,以便独轮车通过。“开泰桥”下方的西门运河,是明万历16年(1588)将丹阳县城西、南城壕拓宽浚深后而成的京杭大运河古河道,从明万历16年开始,往来船只从丹阳城外绕行。“开泰桥”于1985年被丹阳县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