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镇江市 > 丹阳市旅游

丹阳市文物古迹介绍

41、望褚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望褚桥
  望褚桥位于丹阳市皇塘镇下琴行政村绕云岸自然村西。横跨在南北流向的越渎河上。桥为石板板,花岗岩石质地,桥东西向,桥两边基座上由青石块叠砌成。桥柱为二组三块长条花岗岩石竖立成。桥面由三组三块长条形大理石平铺成。桥两边有“望褚桥”三字。桥两边基座倾倒塌陷。桥长12.4米,宽1.8米。据光绪年丹阳县志介绍,“望褚桥”桥名为里人怀念唐代中书令,大书法家褚遂良所起。该桥对研究丹阳地区古代石梁桥修造、形制、工艺等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陈家祠堂
  陈家祠堂位于丹阳市埤城镇祈钦村六都自然村。该建筑始建于明代,据村民所叙述,陈家祠堂为纪念宋代“太学生陈东”而建。祠堂共有两栋建筑,座向朝南,硬山顶,第一进五开间,面阔24.6米,进深七檩8.5米,北墙体嵌石碑一块,石质对联一付,院内有古井1口,第二进清代重修过,五开间面阔24.6,进深九檩8.5米。陈家祠堂所在六都村,是北宋太学生陈东的后裔聚居村落。陈家祠堂是丹阳市为数不多的明祠堂古建,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详细]
束氏宗祠
  束氏宗祠位于三城巷村东,由束姓先祖始建于明嘉靖19年(1540),原建筑5进七开间,毁于清康熙七年(1668)。今祠于康熙七年重修,四进三院,七开间。解放后由三城巷小学使用,硬山式砖木结构,第三、四进之间各有东西厢房各5间,第四进建筑面阔36米,进深10米左右。束氏宗祠是目前丹阳存在建筑规模最大的一处祠堂建筑,对于研究丹阳地区明、清宗族习俗,明清大型建筑的风格、布局、建筑工艺都具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新桥关帝庙
  关帝庙位于丹阳市新桥镇镇中心地带。该建筑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座北朝南,原有两进,现仅存一进三间。原整体占地面积约为3300平方米。有殿堂楼阁,戏台等建筑,十分壮观,庙前有照、扶引正门楼上刻有“关帝行宫”四个大字。抗日战争时期及文革期间被毁。现仅存大殿三间,砖木结构,硬山式。面阔13.6米,进深11.5米。关帝庙是丹阳极少数的清中期庙宇建筑,对研究丹阳清代庙宇建筑的结构、形制、技艺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45、沈家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沈家桥
  沈家桥原名永安桥,位于丹阳市云阳镇夥巷北端,该桥始建于宋代,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重修,桥南北向,横跨在东西向的内城河上。为单孔石拱桥,花岗岩石质,桥长16.4米,宽4米。中心线上压印,为方便独轮车通行而开凿。桥拱南侧内壁刻有“大明弘治十二年次三月”等字,2006年桥栏杆用青石块重建过。现仍使用。该桥对研究丹阳明清城市布局以及研究宋、元、明、清石拱桥的建造形制、建筑工艺有很高的价值。……[详细]
丹阳白龙池
  白龙池位于埤城镇西风村白龙寺自然村北50米处,据丹阳县志记载,该泉始建于梁大同年间,传说每逢大旱有白龙来此,老百姓向白龙祈祷求雨,结果非常灵验,所以建白龙池。传至宋嘉奉年建,因白龙池而建白龙寺,白龙池应此得名。池本体为八角形,池壁石砌,下用青砖扁砌,池水深约1米,面积约4平方米。白龙寺1937年毁于抗日战争,泉护栏为2007新修。对于研究丹阳地区的齐梁文化、寺庙建筑历史有一定的价值。……[详细]
47、华甸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甸桥
  华甸桥位于丹阳市开发区华甸社区华甸村。该桥始建于景定年间(1260—1264)年,里人华福成建,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里人徐义等重建。1991年由石板桥面改为混凝土水泥路面,该桥横跨老九曲河上,南北向,为单孔石拱桥。桥长26米,宽约4.2米,桥栏为水泥混凝土浇灌成。桥拱形由花岗岩石圈砌,桥基座由青石错缝砌成,现仍使用。该桥对研究丹阳古代桥梁建造形制、工艺水平具有很高的价值。……[详细]
华东财经委员会旧址
  华东财经委员会旧址,位于丹阳市云阳镇城河路,该建筑为二进一院,有古井一口,原为清末陆氏民宅。坐西朝东,硬山式砖木结构,为三开间进深七檩,上下2层,分布面积约272平方米。中共中央华东局财经委员会于1949年3月在徐州成立。1949年5月初进驻该旧址。在解放上海战役总前委、中共华东局的直接领导下,为解放上海,接管上海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解放上海战役胜利后,财委会随总前委华东局机关离开丹阳。……[详细]
49、嘉山寺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嘉山寺
  嘉山寺又名龙庆寺。始建于北宋时期,明宣德年间重修,至明后两年加建。原寺庙规模宏大,现仅存2进,朝向东南,第一进为天王殿,五开间,面阔22米,进深九檩13米,抬梁硬山式砖木结构,第二进大雄宝殿五开间,进深九檩15米,柱梁粗大,另寺庙东侧石记碑一块,碑记载明万历26年间,重建嘉山寺。嘉山寺是丹阳唯一的保存较完整的明佛教寺庙,对研究明代丹阳地区宗教建筑风格、布局、技艺有很高的价值。……[详细]
林家宗祠
  林家宗祠位于延陵镇松卜行政村中松卜自然村中,该建筑始建于宋代,清代重修过,坐北朝南,分布面积为530平方米,硬山式砖木结构,二进五开间,东西山墙为五峰马头墙。屋内梁柱粗大,梁上雕有人物故事图,进深七檩,抬梁式梁架结构,水磨地砖。第一进西厢房二间,第二进后门上刻有“木东水源”四字,现保存较好。林家宗祠对研究丹阳地区古代祠堂建筑风格、形制、工艺以及林姓族源分布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中共丹阳第一个支部旧址
  中共丹阳第一个支部旧址位于西门小学内,民国时期该地为县第二高等小学。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中共派恽代英、候绍袭、刘重民等来丹宣传革命思想,民国14年(1925年)4月经恽代英介绍戴盆天、黄竞西、夏霖、钱正表、吴起文五人就在该旧址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建立第一个支部由戴盆天任书记,遗址为平房1间,砖混结构,面阔10.8米,进深3.95米。对研究丹阳地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史有重要的价值。……[详细]
吕城张家大院
  吕城张家大院位于丹阳市吕城镇姜贺街,建于明代,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原有五进。现仅存第三进五开间,面阔17.2米,进深12米,中一间为堂厅,柱梁粗大,抬梁结构,左右各两间有改动,门楼砖雕已损,留有部分,门槛石雕有“寿”字,院内青石铺地,现左右各两间有人居住,墙重修建过。分布面积约为304平方米。该民居对研究丹阳地区明代民居建筑风格,建筑工艺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53、环青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环青桥
  环青桥又名来秀桥,位于市区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内,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清道光年间(1846年)重修过。该桥为单孔石拱桥,青石质,座落在泮池的东面,南北向,连接原孔庙前泮池,南通往笔架山,桥长约18.2米,宽3.2米,桥栏高1.1米,桥面由青石平铺。环青桥对于丹阳明清时期文庙建筑的研究以及明清石拱桥的建造形制、工艺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详细]
54、务本堂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务本堂
  务本堂位落于埤城镇城南村老街,为清代官宦王玉石私宅。建于清代中期,规模为三进三院,第一进五开间,七檩进深,西墙坍塌,第二进为明间大厅,面阔21米,进深10.4米,有门楼,精美砖雕、石雕,房内方形水磨砖地面,抬梁式柱梁结构粗大宏伟,有卷蓬轩廊结构木雕精美。第三间五开间,七檩进深上下两层。务本堂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2007年被公布为镇江市级文保单位。……[详细]
吕澂故居
  吕澂(1895—1989)字秋逸,是吕凤子先生三弟,后过续给堂叔。毕业于南京民国大学经济系。1914年到南京金陵刻经处供职,进行佛学研究,师从我国近代著名佛学大居士欧阳竞无先生。是我国著名佛学学者,通晓藏、梵、巴利语,费十余年心血编写了《藏要》这一部丛书。故居原有平房四进24间,1937年毁于战火,1946年重修平房16间,最西侧2小间为吕澂先生故居……[详细]
华罗庚故居
  华罗庚故居位于丹阳市访仙镇东街,始建于晚清,坐北朝南。硬山式砖木结构,为一间两进两层式,面阔3.1米,进深19米,分布面积约为57平方米。清代末年(1910年)华罗庚生于此屋。幼年时因父亲在金坛经商,便迁移金坛生活求学,因刻苦钻研,为数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被列为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现房屋有华氏后人居住。华罗庚故居有较高的纪念价值。……[详细]
延陵镇王公祠
  王公祠位于延陵镇柳茹村柳茹老街中,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明天启元年柳茹发生严重蝗灾,当时丹阳知县王志道率百姓灭蝗,王志道:进士出身,官至左都御史,百姓为纪念王,集资建祠纪念。现存房屋两进,三开间,砖木结构,硬山顶,面阔9.2米,前进进深3.7,后进进深8.2米。该祠堂对于研究丹阳地区明代建筑的风格、形制、工艺具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龙庆禅寺
  龙庆禅寺嘉山寺又名龙庆寺。初建于北宋绍圣七年。明宣德,万历时两次修葺,一度曾有房屋94间,曾有“复礼”、“显庆”、“旌孝”、“真珠”四大禅院,寺宇庞大,供奉释伽牟尼佛、弥勒佛、阿弥陀佛和地藏王菩萨。龙庆禅寺为曹洞禅宗,现任主持释礼相为曹洞禅宗第四十九世,法名为法性。如今,这里佛徒香客云集,每到农历二三月间,龙庆庙会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一九九一年丹阳市人民政府将龙庆禅寺列为“丹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多方努力,已将国家文物保护的“大雄宝殿”、“天王殿”修缮一新,恢复重建了法堂、祖师殿、伽蓝殿、斋堂、碑亭、上客堂、客房等。二00五年又重建了观音殿、地藏殿、万佛殿、卧佛殿、罗汉殿、三圣殿、藏经楼,现已颇具规模。……[详细]
59、扈云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扈云桥
  扈云桥位于丹阳市皇塘镇蒋墅行政村青龙山,为石板桥,东西向,横跨在南北向的吕渎河上。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清代重建。桥柱为二组三块长方形花岗岩石竖立。桥面由三组三块长方形花岗岩石平铺成。桥栏用水泥浇灌修建过。桥长26.5米,中间宽2.1米,两边宽5米,现桥保存较好。该桥对于研究丹阳地区明、清石梁桥修建的形制、工艺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60、大同观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同观
  大同观俗名前艾庙,是道教大同观和佛教云莲寺的总称。位于云阳镇前艾镇北街,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重修,坐北朝南,鼎盛时期,寺观共有宿舍97间,大同观规模大于云莲寺,现仅存一进三开间的五神殿,为硬山式砖木结构。面阔19米,进深约17米。大同观对研究丹阳地区民俗信仰、宗教建筑格局,技艺有较高的价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