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镇江市 > 丹阳市旅游

    丹阳市文物古迹介绍

      “朱氏先莹”牌坊位于丹阳市云阳镇太阳城居委会朱家自然村。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5年),南北向,单门式,青石质地,面宽3.26米,现距地表高度2.87米,有部分埋入地下,梁上刻有“朱氏先莹”四字,上款有“万历甲寅孟冬吉旦,下款孝孙文高立”,柱顶部刻有祥云纹及仙鹤,梁下有“双狮戏球”。据说朱姓墓主人为明代进士,此牌坊为墓主人孙朱文高所建。该牌坊是丹阳地区发现极少数墓葬中的附属建筑,对研究明代官宦葬制、民俗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82、正仪坊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仪坊,又称“黼黻文明”坊,坐落在市区西门大街,建于明代,为表彰明代尚书姜宝而建,姜宝为丹阳东乡人,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牌坊横跨西门大街,东西向,为三门式。花岗岩石质,面宽约8.9米,通高5.8米,清代整修时又加青灰石构件,上刻有“黼黻文明”四字,意即经过此坊时要衣冠整齐,肃然起敬,注意礼仪。该牌坊对研究明清丹阳城市布局,建筑工艺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夏霖故居位于丹阳市市区新民中路百合苑小区内,故居原有三进,现仅存一进四间,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平房,坐北朝南,进深七檩,面阔14.2米,进深7.3米,东西山墙完好。夏霖(1895.11—1927.11),字雨人,化名,林雨人,余仁,宋时雨,丹阳人,1925年4月恽代英等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4月任中共丹阳独立支部书记。1927年10月在无锡领导农民暴-动-由于泄密不幸被捕,11月被国民党反动派,年32岁。故居因所在地进--地产开发,2006年进行落架式维修。……[详细]
      夏霖烈士墓位于丹阳市司徒镇联观行政村寺基岗自然村东北约400米处农田中。该墓为一水泥混凝土坟包,墓前立碑,碑文:“烈士夏霖同志之墓”立于1954年,碑阴有烈士生平,夏霖(1895-1927)丹阳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丹阳独立支部书记,1927年在无锡被捕,1927年11月13日英勇就义。……[详细]
      萧家祠堂始建于宋代,现存建筑为清代遗存,西晋时,丹阳萧姓始祖齐高帝萧道成的高祖父萧整由山东迁入丹阳,从此留有了丹阳萧氏。丹阳萧氏出了齐梁二代的皇帝声名显赫。今存房屋两栋,房屋主要为清代建筑遗存,两进房屋均面阔21米,进深九檩,12米,砖木结构,较为残破。该祠堂对研究丹阳明、清时期祠堂建筑的布局、工艺以及丹阳萧氏的族源研究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86、三思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思桥又名再思桥,坐落在市区谷口街,东西向的内城河上。该桥始建于元大德年间(1297年左右),桥上原有亭,乾降三年(1738年)知县胡葵重修。该桥为单孔石拱桥,南北向,桥高约5米,长18.4米,宽4.8米。桥面由花岗岩石平铺,桥栏是用青石砌成,桥两边也镌刻“三思桥”三字。该桥是谷口街市民出行必走之道,现仍使用。该桥建于元代,并在明、清时多次维护,但一直保持原貌,对研究丹阳古代桥梁建造的形制、建造工艺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张家大院位于云阳镇中新街4号,该建筑建于民国早期,为三进三院二厢房,硬山式砖木结构,五开间,通面阔19.5米,进深10.2米,一进单层,二、三进两层结构。五峰马头墙四座。院内青石铺地,第二、三进大门有砖雕门楼有“竹艺松茂“四字,第三进后门外有井一口,井圈为六角形,井壁用青砖叠砌。井圈刻有“东井银泓”四字。建筑分布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张家大院对于研究丹阳地区民国大型民居建筑的布局,形制,建筑工艺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88、朱公祠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公祠位于西九灵山自然村中,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由朱栋隆创建,原有三进三楹。现存两进两楹,座北朝南,第一进三开间,面阔12米,进深6.2米,砖木结构,硬山顶,木质门楹上 书-“明亚中大夫进阶三品江西兵备副使”。第二进三开间,七檩进深7米,堂匾书“叙伦堂进土匾”。第三进为正室今已毁匾日“南渡功臣”。据该村朱姓族谱介绍该朱姓先祖为南宋人与南宋大儒朱熹同宗。该祠堂对于研究丹阳地区明代建筑风格、布局以及民俗等制度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陀罗尼石经幢又称尊胜石幢。建于唐开元十四年(726年)。经幢原在云阳桥(贤桥)高陵寺放生池前,民国时移至丹阳老公园,1972年又移至市文化馆内,2004年移入博物馆门前。经幢为青石质,高2.5米,围长1.6米,呈八角形,每面宽0.20米,阳刻陀罗尼--,各面上端浮雕佛像装饰,浮雕佛称已模糊不清。陀罗尼经幢是丹阳唐代大型寺庙高陵寺的直接见证,本身雕刻也很精美,具有重要的价值。……[详细]
      导墅老街始建于清代中叶,街道全长三百余米,街道北侧民民有二进居多,南面民居前面临街,后窗临老鹤溪河道。多为一进,大街现有老茶馆、书场和酒肆,街道路面为长条花岗岩石铺筑。导墅老街对于研究丹阳清代街区历史文化具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黄竞西(1897.11—1927.7),丹阳人,曾化名黄丽华、吴福民。1924年加入国民党。1925年经恽代英、刘重民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9月任丹阳独立支部书记,1927年6月26日,中共江苏省委在上海史高塔路恒丰里104号开会,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7月遇难。故居现存房屋一间,砖木结构。院墙外有古井一口。黄竞西故居对研究丹阳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史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万寿庵位于丹阳市陵口镇新庙行政村新庙村。该建筑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原有三进二院,1960年年久失修倒塌,现仅存一进,坐北朝南,为硬山式砖木结构,五开间进深七檩,抬梁式结构,万寿庵于1997年由新庙村民集资修复一进,面阔19米,进深8.2米,分布面积为155平方米。对研究丹阳地区清代寺庙建筑的布局、建筑工艺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93、荆村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荆村桥位于丹阳市云阳镇荆城村,座落于南北向的九曲河上,该桥始建于元至正元年(1341年)里人束崇文建。明永乐年间(1403年)僧一慧重建,为单孔石拱桥,东西向,桥长23.7米,桥宽5米,中间宽3.7米,桥拱形顶部有石刻有“荆村桥”三字。青石桥栏上雕有莲瓣纹。1998年村民对桥栏修建过,桥面为花岗青石平铺,现桥仍使用。荆村桥对于研究元明清石拱桥的建造工艺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94、警钟楼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警钟楼位于丹阳市三思桥街(西门大街东首),正式名称为城西救火会,俗称警钟楼。建于民国19年(1930年),坐西朝东。原有五层,现仅存两层,大门上有“城西救火会”五字,墙基座有块石碑,碑刻有:民国十九年建警钟楼城西救火会。该建筑具有欧式风格,砖木结构,建筑分布面积为约37.8平方米,警钟楼主要用于民国时期城内消防报警和火灾扑救。第一层停放救装备,第二层救火人员办公和更衣,第三、四层四面有窗,用于了望,顶层挂有警钟,用于报警。警钟楼是丹阳唯一的近代消防设施建筑,对研究丹阳近代消防史、社会史有重要的价值。……[详细]
      两块石碑位于吕城中心小学内,两碑碑首分分别刻有“吕城敬节堂仿行彭氏恤会碑记”“敬节会碑记”,是清乾隆56年(1801),卢云路撰,姜日新书。碑文主要记录了当时由乡绅、邑人发起捐钱,田产等财物在现吕城中心校址内建立吕城镇“敬节堂”用以抚养丧夫守节的妇女及其她的子女们,记录中有抚养年限及每月具体钱粮数额。两碑现平躺于地面,青石质,碑高152厘米,宽78厘米。 该碑对研究丹阳地区清代社会福利、慈善机构的机构构成,以及社会习俗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功德碑位于丹阳市延陵镇九里行政村,九里村季子庙内,碑青石质,碑高3米,宽2.87米,厚0.22米,碑文正反面文字记载了大清道光八年,季子庙大殿廊房倒塌,由季札三让王位,德--人,激起季子庙周边三县(丹阳、丹徒、金坛)官员民众捐款之事。故人留下此碑为功德碑。……[详细]
    97、官酱园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官酱园位于访仙镇仙桥南路1巷,店铺称“太和坊”,清末民初生产厂名叫“恒升酱醋厂”,是清代访仙乃至镇江地区酿制酱、酒、醋等产品的老字号,产品曾远销镇江地区,全国及南洋地区。清中叶曾被巡抚盐漕部院授予“官酱园”称号,清宣统年其香醋曾获得南洋劝业会颁发的奖章。现存民国时店铺一处,三开间,面阔11.5米,砖混结构,“官酱园”清代木制,木牌现仍保存完好。官酱园对研究丹阳清代,酒、酱、醋等产业的历史与发展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98、吕渎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吕渎桥位于丹阳市皇塘镇蒋墅藤村行政村藤村自然村。始建年代不详,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石板桥、东西向、横跨吕城通往蒋墅的吕渎河上,是吕城至蒋墅吕渎河上的唯一古桥。桥基座由青石砌成,桥面由五块长方形青石铺成。桥北面有“吕渎河”三字,桥栏为花岗岩,由三块二组砌成。桥长15.54米,正桥长4.7米,宽3.1米,现保存较好。该桥对研究丹阳地区清代石梁桥修造形制、工艺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根据《贡氏宗谱》记载,贡家祠堂于明万历年间至崇祯十年(1638)年建成,乾隆乙亥年(1755)和嘉庆丁卯年(1801)年进行扩建和维修,原分三进庭院式,现第二进、第三进的西侧各3间保持明代原样,抬梁式木结构,用料硕大。散乱砌放的石板、石雕精美,石望柱完整,现第一进及二、三进的其余部分在解放后,经多次改建为供销社使用。贡氏祠堂第二三进梁架结构具有明显的明晚期建造特征,是丹阳为数极少的明代建筑,对研究丹阳明代建筑的布局、技艺具有很高的价值。……[详细]
    100、高陵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陵位于司徒镇大坟村北,又名大坟墩,村以墩名。墩底径约60米,高约13米。据《三国志?吴书》及清乾隆年《丹阳县志》记载,为三国吴大帝孙权之父孙坚之墓。孙坚字文台(155-192),东汉末破掳将军,公元192年攻刘表时战死,归葬于曲阿,孙权称帝后(222年)被追谥为武烈皇帝。据《建康实录》:“黄龙元年四月丁酉追尊,葬丹阳县西十五里孙陵港,吴皇后合葬。”高陵是有正史以及地方志明确记载的孙坚墓葬,对于研究东汉末以及三国时期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