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泰州市 > 兴化市旅游

    兴化市文物古迹介绍

    61、迎新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迎新桥位于沙沟镇时堡村,东经119°42′42.3″、北纬33°07′06.1″,建于清代。为单拱石拱砖身桥,拱高约2.2米,桥面宽2.6米,长15.8米。拱券顶部到桥面0.6米。石拱由五组桥拱拼接组合而成,每组桥拱又由七块拱石构成。上砌青砖,桥身坚固、优美,结构科学。迎新桥是一座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桥梁,拱形优美,结构科学,桥身坚固,用料考究,砖石结合,较为罕见,造型美观,见证了时堡历史上的繁荣,同时为研究里下河水乡地区桥梁发展史提供了实物依据,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2009年, 兴化市人民政府公布迎新桥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苏中公学旧址位于沙沟镇镇区虹桥巷2号院内,东经119°50′25.8″、北纬32°56′06.4″,原为三元宫。1945年8月-11月,苏中公学领导机关曾在此办公。1944年3月车桥战役胜利后,苏中区领导机关从东台迁往宝应,并决定在抗日军政大学第九分校基础上组建苏中公学,粟裕、管文蔚任正副校长,张藩任专职副校长,夏征农任教育长(后出任校长),为我党我军培养人才。1945年8月,校长夏征农率千余学员入驻沙沟,领导机关住在三元宫,学员按编制散居周围基本群众家中。除集中学习外,学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为房东挑水、打扫,坚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与驻地群众建立了军民鱼水关系。1945年11月,苏中公学奉命迁往台北(今大丰),撤离沙沟。苏中公学旧址是近现代革命史迹,是我党我军革命斗争历史的物质见证,具有重……[详细]
      茅山东岳庙位于茅山镇镇区东部,东经120°00′25.7″、北纬32°44′30.5″,明建清修。茅山东岳庙现存正殿三间,梁架结构及墙体完好,另有部分配套建筑,布局规整,用料精美。茅山镇是江苏省特色文化之乡,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传承久远。宋以前山丘曾建有三茅真君观,相传为“三茅”(茅盈、茅衷、茅固)修道之地。茅盈又为道教故事中东岳大帝的原型,因此元、明之际曾建有天齐庙(东岳庙),并于每年农历三月十八举办声势浩大的东岳庙会,传习至今。茅山东岳庙不仅为研究里下河地区明清寺庙建筑提供了实物依据,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同时对研究茅山地区以及我国海岱地区对泰山的民间崇拜、茅山地区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发生、发展,都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2009年,兴化市人民政府公布茅山东岳庙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茅山唐井位于茅山镇镇区景德禅寺内,东经120°00′23.9″、北纬32°44′28.1″,原山丘朝南山坡处。茅山唐井系唐代开元年间(713-741)唐玄宗举道教为国教时扩葺茅山三茅真君道观时所凿,《扬州府志》、《东台县志》及《茅山志》皆载为“唐明皇时所凿”,亦即唐代开元至天宝年间(713-755),距今约1300年。火烧岩质地的石井栏为宋代修浚时所加,外侧呈八角形,内侧圆形,井壁为砖砌。口内径0.3米,外径0.6米,高0.4米,底外径0.72米,火山岩质地,灰黑色。井下部为砖砌井壁。清代著名学者、以考据见长的兴化人任大椿曾作《过茅山碑记》。北宋景德四年(1007)改道观为佛教景德禅寺后,一直保留于原址。根据记载,井壁原为上小下广呈胡芦形,深约7米,井底砂石之上竖戳小瓦,严丝合缝,上铺耐水木……[详细]
      华中二分区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安丰镇陆宴村,东经120°04′58.7″、北纬33°07′59.4″,始建于1947年,1978年重修,1997年再修。安丰镇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战争年代,苏、鲁、皖边区(华中二分区)曾在这里开辟革命根据地,领导革命斗争。所属机关、军队、学校、军工厂均驻扎在中圩若干村舍里。二分区地委设盛家庄,司令部驻成其甫庄,专员公署在大杨庄。另外,报社、交通站、疗养所、被服厂、-厂、修枪所等也分布在中圩境内。1946-1947年间,面对敌人的四面包围和反复“清剿”,华中二分区在这里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无数革命先烈为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献出宝贵的生命。1947年冬,为了纪念革命先烈,党和人民政府在当时的华中二分区司令部驻地——原中圩乡盛家庄,建立了“华中二分区坚持敌后斗……[详细]
      兴化县政府旧址位于安丰镇肖家村254号,东经120°08′47.4″、北纬33°08′08.7″,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兴化县政府旧址现存一进三间,坐北朝南,七檩,东西走向。房屋前有天井,原为四合院。解放战争期间,我军主力北撤,敌100军及还乡团占据县城及主要交通要道,中共兴化县委和兴化县民主政府坚持原地斗争。1947年至1948年间,兴化县政府、翻身中学曾在此办公。期间,因游击战争的需要,溱潼县政府、高邮县政府及苏中二分区《苏中日报》社等也曾先后转移到附近办公。在这座简陋的民房中,兴化县政府领导人民群众开展武装斗争,组织筹集粮草等民政民运工作,翻身中学则为我党我军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兴化县政府旧址为解放兴化乃至整个解放战争作出了特殊贡献,是中国革命的历史见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2……[详细]
      沙沟后大街老厕位于沙沟镇镇区后大街明清古建筑群中,原商会巷南首后大街103号对面,东经119°50′10.2″、北纬32°56′07.0″。沙沟后大街老厕初建于明代,原为陈氏家厕。清代改为对外开放的公厕,以聚作农家肥料出售获利。民国二十年(1931)洪水退后,厕主陈黑鼻子在原址重建。建筑风格上,采用西式工艺,如“洋门”、“洋窗”等;内部设施上,用木料制作成全封闭式坐便台,在便台上设置木搁几,以便如厕者抽烟、饮茶、谈生意。同时设置便后盥洗盆,制作木桶承接雨水冲洗,设计理念与现代接近。2008年沙沟镇人民政府在原址按历史原貌对其进行了修缮。沙沟后大街老厕建筑风格别致,设计科学,设施完备,当时在里下河地区十分罕见,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科学价值。2009年, 兴化市人民政府公布沙沟后大街老厕为第三批文物……[详细]
      戴窑砖窑旧址位于戴窑镇窑南村,东经119°52′53.1″、北纬32°56′44.5″。戴窑砖窑旧址原为古窑群,1973年在此建立戴窑砖瓦厂时曾出土五块古城砖,砖身正面刻有阳文“扬州府提调官同知竹祥、司吏陶旭,高邮州提调官同知常松、司吏纪衡,兴化提调官主簿樊弘道、司吏赵宗”等字样,背面则刻有“年月日窑匠胡七一”,与南京中华门发现的明代城砖相同。反映了明初洪武年间(1368-1398)修筑南京城时官派制砖的历史,证明了戴窑烧制砖瓦的历史至少在明代以前,距今已有650年以上历史。戴窑砖窑旧址为研究我国烧砖历史和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墙——南京城建城历史及建城制度提供了实物依据,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2009年,兴化市人民政府公布戴窑砖窑旧址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福星桥位于张郭镇张纪村,东经120°12′22.4″、北纬32°47′01.6″,建于清代光绪(1875-1908)年间。福星桥是一座单孔砖桥,已有约一百二十年的历史,桥栏至水面5.2米。栏杆高1.25米,拱高4.05米,跨度3.7米,拱圈高2.05米,桥面栏高0.6米,桥宽3.23米。栏宽0.38米,桥长22.7米。目前仍在使用。桥拱气势雄伟, 造型美观,结构合理,保存较为完好。福星桥为研究里下河水乡地区桥梁发展史提供了实物依据,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科学价值。2009年, 兴化市人民政府公布福星桥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胡公生祠碑位于市区第一中学操场南端(原南城内大街胡公祠中),东经119°50′10.7″、北纬32°56′05.4″,明代石刻。碑高210厘米,宽114厘米,厚23厘米,字迹清晰,保存完好。碑镌于明代嘉靖三十八年(1559),碑文为明代文学家、“后七子”之一的兴化人宗臣所撰。内容记述嘉靖三十六年至三十八年(1557-1559)间,兴化知县胡顺华领导军民抗倭并取得胜利的历史过程。胡顺华,字宾甫,号龙岗,湖广潜江(今湖北潜江市)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任职兴化时,倭寇猖獗,通州、泰州、盐城、高邮、宝应一度沦陷,而兴化孤悬其中。胡顺华下令“积薪谷、精器械,募邑中人几千,时时督练为城守计”。同时,“自登城,衣戎带剑,气肃肃扬扬”。又趁倭寇暂退之机抢修城墙,直至取得嘉靖三十八年茆花岭大捷。此……[详细]
      鱼市口石板街位于沙沟镇镇区前大街与南大街交汇处新大街104号,东经119°43′15.0″、北纬33°09′04.2″,明代建筑。鱼市口石板街现存30米,由108块棕色条石铺就,每块条石长1.15米,宽约0.36米,南北走向,呈“T”型。石板街两侧皆为店铺,基本保存了明清及民国时期建筑物。明代中期以后,鱼市口及石板街逐渐发展成沙沟古镇商贸最繁华的地段,一度成为里下河地区淡水产品最大的交易集散地。由于水路交通发达,沙沟商业、手工业发展迅速,石板街两侧曾经有过周记鞋店、姜记碗店、潘记广货店及酱园、灯笼店等老字号108家。鱼市口“石桥春涨”曾被列为“古盐城八景”,历代诗人多有吟咏。鱼市口石板街是明代中期以后资本主义萌芽、“金沙沟”逐渐形成的实物见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2007年,兴化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