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海陵区旅游

海陵区文物古迹介绍

  位于泰州市海陵区徐家桥西巷 15 号,原为戈氏所有。现有厅屋和堂屋两进,另有西侧雕花门和东北侧古井,占地面积约 310 平方米,堂屋硬山顶,布瓦屋面,面阔三间并暖房共 14.5 米,进深七檩 7.3 米,用材粗大考究,柱下可见木櫍,雕花门上部有砖花脊,砖雕繁缛精美。……[详细]
  原为尤氏所有,俗称尤家大门,尤氏原为商人。现存建筑在东西两条轴线上,占地面积约 670 平方米,中间以火巷分开,西轴线从南往北依次为照厅、厅屋和堂屋三进,东轴线建筑体量略小,从前往后依次为照厅、厅屋和古井一口。……[详细]
  陈厚耀(1648-1722),字泗源,江苏泰州人,康熙丙戌(1706)进士,官苏州府教授,授中书科中书,翰林院编修。其主要著作有《春秋长历》和《春秋世族谱》。读书处面阔三间 13.1 米,进深七檩 8.32 米,脊檩高 5.54 米,硬山顶,抬梁式架构,为明代建筑。明间中柱脊檩下有山雾云和抱梁云装饰,覆盆柱础上垫有木櫍。建筑面积 136.14 平方米,占地面积约 190 平方米……[详细]
  现存建筑分布在东西两条轴线上,东侧为厅屋、堂屋、后楼、廒房和东部花厅、书房等,西侧为厅屋、堂屋和厢房等,占地面积约 1200 平方米。楼屋为二层砖木结构楼,面阔三间 11.4 米,进深七檩 8.4 米,梁架用材粗大,柱下方形石础上置木櫍,几何形木质栏杆,木质楼梯尚能使用。?陈氏古宅是陈氏家族开设酒坊后搬迁至此。古宅从清代保留至今,并未有过多的人为破坏。一踏进宅院,古色古香的气息扑面而来。穿过小巷可以进入宅子。宅门上挂着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设立的牌子,上面赫然写着“头巷陈宅”四个字。走进宅子,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独特的小院。小院的一砖一瓦都是从清朝保存下来的,发现有几块砖头上印着铜钱花样,经过年代的洗刷,更加为小院增添了古老风情。据陈老先生介绍,宅院之所以能保存到今天,是因为当初盖房子的时候,家人用……[详细]
145、斗姆宫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后周(951-960),原名仙翁祠,祀仙翁王冶,后毁于兵燹。宋建隆年间(960-963)奉诏重修,祀吕祖兼祀王仙翁。元泰定年间(1324-1328)改为斗姥宫,清嘉庆十一年(1806)重建,于前殿祀吕祖,正殿奉玉皇,后殿奉斗姥。现存吕祖殿、玉皇殿、大厅、厢房等建筑,东有花园遗存。玉皇殿硬山屋面,面阔三间 11.90 米,进深九檩 9.90 米,脊檩高 6.10 米。存有“小有天园”、“粥厂”等石刻。……[详细]
  李氏住宅(李嗇庵故居),位于海陵区五一路24-26号北侧东部。始建于清宣宗道光年间(一八二一至一八五零),原宅主李氏为晚清泰州豪富。后俗称范家花园。青砖灰瓦,肥梁胖柱,为泰式民居的代表作之一。李氏住宅原有三条轴线,东侧原有房屋六进,西侧房屋有三进,现最西侧建筑,除原书房外均已无存。西侧四进,现为“一分屋古玩艺术品市场”。第一进厅屋硬山屋面,面阔五间23.6米,进深七檩9.65米,脊檩高6.1米,鼓形石础,用材粗大,房屋宽敞。保存完好,占地面积5400平方米,现存厅屋、堂屋、穿堂及后楼。厅屋前有轩廊、鼓形石础,房屋高敞,楠木结构,采用栌斗、荷叶构墩等构件。……[详细]
  原址在东进路 173-3 号,始建于明代,清初归朱氏。现存堂屋为明代建筑, 2000 年移建于梅兰芳纪念馆内。房屋硬山屋顶,面阔三间 12 米、进深七檩 7.3 米、脊檩高 5.6 米,抬梁式架构。明间用中柱,柱下覆盆式石础,梁架扁作,双步梁上饰以荷叶墩;次间用山柱,上有天花,下有地板,明、次间用板壁分隔,室内墙壁全部有护墙板。……[详细]
  安定书院在泰州迎春路西江苏省泰州中学内,为北宋教育家胡瑗讲学旧址。据史料记载,早在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泰州就在泰山左侧建安定书院,是江苏省内最古老的书院之一。最初,泰州奉祀胡瑗的祠堂就在安定书院内,清初才在书院中自成院落。明嘉靖初,安定书院移位现址后屡经扩建,至清光绪间颇具规模:有大门三间及左右八字墙、东西过街辕门、客厅、东西执事厅各一进、斋舍三进、藏书楼一座。中国古老书院,大多建筑精致,环境优美。安定书院的东执事厅与客厅,回廊相连,四角飞翘,形似蝴蝶,又称蝴蝶厅。客厅后,建环碧亭、辟荷池、架板桥,具园林之胜。书院既以传授知识为目的,也以陶冶情操、培养品德为归依。美,不仅可以启迪文思,更有人格塑造潜移默化的功用。和先贤一样,建筑亦呈现出一种精细厚实的风格。如今的安定书院前后两进,它是简……[详细]
  打笆巷方宅位于海陵区城中街道钟楼社区。类别为古建筑。2024年6月,被公布为第二批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50、储巏墓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道光·泰州志》记载,储巏的墓地位于泰州西郊九龙河东侧的唐楼庄。明成化十五年,储巏生母王氏病故。储巏在西郊九龙桥买地一块,用以葬其母。储巏去世后,也葬在了这块土地上。据《储氏族谱》中“谕葬图”所绘,墓地原有三个高大的封土堆,左为储巏夫妇合葬墓,中是储巏父信、生母王氏、继母董氏合葬墓,右系储巏弟嵃墓,三座墓从东南往西南依次排列。墓地前有神道、神道碑、御葬碑,两边有石翁仲、石羊、石马、石虎,还有明堂、享堂。后来享堂移至墓后,改为土地祠。整个墓地南北长一百一十丈,南宽十丈,北宽四十九丈,占地约五亩,其间遍植松柏、银杏,清幽宁静。储巏,字静夫,号柴墟,他是泰州历史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才子名宦了。他出身于一平民家庭,先世是毗陵人,传为唐代诗人储光羲之后。至元时,其族迁来泰州。储巏小时侯聪明好学,有“神童……[详细]
  位于泰州市海陵区徐家桥西巷 6 号,原为王氏所有,俗称王五房。现存照厅、厅屋、穿堂、堂屋等五进,另有东西两侧厢房、配房、书房、照壁、仪门等。占地面积约 1300 平方米,厅屋硬山屋顶,布瓦屋面,面阔三间 10 米,进深七檩 6.9 米,前带海棠形卷棚,梁架不可见,柱下用覆盆式石础。南侧大门内有照壁,西侧砖雕垂花门高耸,北侧开一小门通向后进,穿堂天井院内全部用长条形青石铺砌,可见做工考究……[详细]
  宅为清道光五年(1825)进士钱桂森建。南向,有门楼、照厅、厅屋、堂屋。门楼用磨砖砌成,堂屋硬山屋面,面阔五间 10.6 米,进深七檩 5.20 米,脊檩高 4.95 米,明间天花及月梁等处有彩绘。建筑面积 600 平方米。保存完好。……[详细]
  自南唐建州城始,此地历来为州治所在地,明洪武三年、明宣德五年、正统十年、清康熙十三年、光绪和道光年间分别修缮,民国为县政府所在地。原有照墙、东西牌坊、大门、土地祠、监狱、仪门、东西吏舍、大堂、西库房、东西厢房、二堂、楼屋、从舍、东宅、幕舍、厨房、荷池和西厅等建筑,现仅存荷花池遗迹。……[详细]
  因居南、北两茅山之中,故名。为道教建筑,现有门厅、正殿、厢屋等建筑,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七檩,硬山顶。屋脊两侧装“日”“月”砖吻,抬梁式结构,为清晚期建筑,保存尚好。……[详细]
155、管王庙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万历)泰州志》记载的街市北关大街中,有一条“管王庙巷”,就是因这座建筑内供奉管王为管王庙,才产生出来的地名管王庙。 管王庙,顾名思义是祭祀管王的庙宇。 管王是古代的盐官管仲。管仲(?—前645年),名夷吾,字仲,又称管敬仲,生于颍上(颍水之滨)。春秋时以其卓越的谋略辅佐齐桓公成为霸主。管仲设盐官煮盐,创建官盐制度。在明嘉靖朱廷立、史绅等撰《盐政志》所列的盐官中,管仲位居第一。因为管仲曾实行“官山海”的政策,大兴盐业,被盐业尊为祖神。原管王庙有大门、厢房和厅屋,计 100 多平方米。后大门、厢房被拆,现仅存厅屋。……[详细]
  始建于清道光二年(1822),现存土地神殿、关夫子殿、朱熹殿(茶王殿)及议事厅三进建筑共二十余间。第二进关夫子殿原样尚存,面阔三间 12.8 米,进深 8 米,脊高 4.9 米,七架梁前卷棚,硬山顶,两山有搏风砖。东边围墙尚有一截,西边围墙痕迹依稀可辨。该处建筑南北长 38.4 米,东西宽 41.9 米,占地约 1600 平方米。其宗旨是为徽商在泰活动提供一些便利,以及行使行会、商会职责。……[详细]
  康熙六十一年(1722)建,嘉庆四年(1799)同知尤彬重建育婴堂,原育婴堂改为义学。育婴堂旧址现存大门、门房、账房、客房、大殿、大厅、乳妇号房等主要建筑,大门、门房东向,面阔六间 17.9 米,进深五檩 4.4 米;大殿与大厅并列,坐北朝南,共六间,通长 21.3 米,大殿抬梁式硬山尾面,进深七檩 6.5 米;乳妇抚婴房座西朝东共七间,通长 24.45 米,进深五檩 4.6 米;厨房、宿舍位于大殿之后,面阔五间 11.4 米,进深五檩 5.7 米。……[详细]
  渔行过街楼位于泰州城北渔行大街东侧的夹河西岸。架空建在街道两边房屋间,下部通行,上为楼屋。楼面距地表 3 米,街道宽 2.1 米。楼前为开敞的四角攒尖亭,后为硬山楼屋,晚清建筑。……[详细]
  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前、后厅两进,为明代建筑。大门东向,门楼上有精美的砖雕;前厅面阔三间 11 米,进深七檩 6.4 米,硬山屋顶,屋脊高 4.8 米,括梁式架构;后厅面阔三间 11 米,进深七檩,硬山屋顶,屋脊高 5.2 米,明间梁架上装饰有斗栱、荷叶墩、山雾云和抱梁云,脊檩下有脊枋,脊檩和金檩下有花机;前后两厅中间有西厢房两间,建筑面积约 201.6 平方米,占地面积约 306 平方米。……[详细]
  始建于宋代,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中有记载,谓泰州有井七口分布如北斗,俗称“七星井”,此井即为古七星井之一,又称八角琉璃井。该井青石质井栏,外壁八角形,直径 0.8 米,内壁圆形,直径 0.3 米,通高 0.37 米,井栏内壁有十多道被井绳勒凹的深槽,砖砌井壁,保存完好,仍在使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