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长武县旅游

长武县文物古迹介绍

1、昭仁寺 AA
昭仁寺
  昭仁寺位于咸阳长武县城东街路北,系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与军阀薛举、薛仁杲作战阵亡的将士而建立的寺院。昭仁寺大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昭仁寺坐北向南,由相连的小型四合院建造而成,现有山门、碑亭、大殿、东西配庑各3间。寺中门额题有“昭仁寺”三字。寺内现存主要建筑物是一座九梁十八担的三间挑角大雄宝殿,内部不见立柱,全由四周大梁架叠而起,即俗传八卦悬顶方式。结构颇为特殊,为我国古建筑中所罕见。寺内现有唐碑一通“幽州昭仁寺碑”,朱子奢撰文,传为虞世南手笔,书法秀丽而刚劲,整碑三千余字,基本完好。现在昭仁寺内建有长武县博物馆,作为地方性历史陈列。馆内有3个陈列室,藏有文物2600余件,分历史陈列、石刻艺术、建筑艺术三部分。……[详细]
卧龙山公刘庙
  卧龙山公刘庙卧龙山位于县城北鸭儿沟上游、马坊村西的沟壑之中。其山峁梁头突出延伸到马坊水库之中,三面环水,一面连接沟坡坪台。其形状似一条卧龙低头嬉水。若站在鸦儿沟对面的马仔坪眺望,形象极为逼真。自古以来,人们就将其山雅称为卧龙山。卧龙山因建有歧伯周先祖公刘至圣行宫庙宇而闻名。卧龙山下,昔有溪水缠绕,今有马坊水库碧波涟漪。站在山上,清风拂面,爽洒惬意。四面环视:湖区风光,坎面长堤,深沟曲岸。峭壁悬崖,碧树绿茵,飞鸟翔鱼,尽收眼底,可谓一处绝妙的观赏景点。公刘庙原建在山头梁峁之上,当地人称其为庙嘴,也就是现在伸入水库的山梁上。公刘庙相传为唐时初建,后来各朝代均进行过修葺或重建。原址上保留有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重修公刘至圣行宫并僧房募缘碑》和咸丰元年(1851年)《重修卧龙山乐楼山门碑记》……[详细]
董家坪遗址
  董家坪遗址董家坪遗址,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西北150公里处长武县洪家乡公主村。龙山文化聚落遗址。1958年发现,遗址地势西高东低,为缓坡台阶地,东西横距100米,南北纵距150米,面积1.5万平方米。遗址中心区发现3处大型袋状灰坑,长约2~5米,深约2米。另外在该遗址区北部断崖上亦发现条状文化层。出土器物有泥质红、灰陶罐,夹砂红陶盆和灰陶罐以及带流刻槽碗等。董家坪遗址,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西北150公里处长武县洪家乡公主村。龙山文化聚落遗址。1958年发现,遗址地势西高东低,为缓坡台阶地,东西横距100米,南北纵距150米,面积1.5万平方米。遗址中心区发现3处大型袋状灰坑,长约2~5米,深约2米。另外在该遗址区北部断崖上亦发现条状文化层。出土器物有泥质红、灰陶罐……[详细]
昭仁寺大殿
  昭仁寺位于陕西省长武县东街。昭仁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是玄宗李世民称帝后,为纪念在高墌(今长武县)与薛仁杲作战阵亡的将士而建立的寺院。寺院内现存的大雄宝殿,面阔三间,内无柱,为四根角梁挑起的梁架叠栱结构,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中仅见的一例。山门、碑亭、东西厢房均是后来所建。寺内尚存唐碑一通,名“豳州昭仁寺碑”,由朱子奢撰文,传为虞世南书丹,笔力刚劲,流畅有力。全碑共有3000余字,保存基本完好。(国家文物局)……[详细]
习仲勋亭北村革命活动旧址
  习仲勋亭北村革命活动旧址时代:1930—1932年地址:长武县亭口镇亭北村保护范围:旧址院落围墙外扩50米。建设控制地带:东至纪念广场碑亭,南至入口道路南侧,西至上山步行道,北至旧址院落围墙外扩50米。2018年,习仲勋亭北村革命活动旧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将台山遗址 位于长武县丁家乡将台山村南黑河北岸的二级台地上,属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1959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渭水队调查发现。 遗址南为黑河,东西各有一条深沟,北靠后梁高山。遗址高出黑河约150米,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100米。文化层厚约4米左右。由于遗址面积较大,文化层又厚,暴露在地面上的遗迹、遗物十分丰富。从断崖上见到白灰面房基5座,均为方形,其中一座残长2.5米,墙高0.25米,白灰面厚0.3厘米。有几座房基有叠压现象。此外,还发现多处零星的白灰面,说明该遗址房屋较多。灰坑发现的不少,多为袋形,也有不规则形,口径一般为2米左右,最大的有4米左右。 采集到的标本有石斧、石凿、磨石以及陶鬲、陶斝、陶罐、陶甑、陶瓮等。石斧和石凿均为双面刃,刃部锋利,通体打磨得极为光滑。……[详细]
  下孟村遗址位于长武县冉店乡下孟村北台地上,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1958年发现,1959—1963年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与西北大-合发掘。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2—4米,从下到上可分为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共清理出房址7座,均为方形圆角半地穴式,以坑壁为墙,居住面和墙壁均抹草泥土,居住面中部有圆形或瓢形灶坑,后都有保存火种的陶罐,门开在房屋的东壁上。另清理出窖穴107座,有圆底形、长方形、锅底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等,其中一些袋状坑底部有二层台阶或三层台阶旋转而下,有些窖穴抹有草泥土并经火烤过,坚硬平整。据已发掘的情况看,住宅附近有许多灰坑,灰坑与居室相互打破或迭压,证明原始人在此居住延续甚久。同时清理陶窑5座,分竖穴和横穴两种。其中竖穴窑3座,由火口、火道、窑室等几部分组成;横……[详细]
  湾李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 地址:咸阳市长武县巨家镇湾李村 保护范围:遗址东西100米,遗址南北150米。 建设控制地带:A区外延50米。2014年,湾李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碾子坡遗址位于长武县冉店乡碾子坡村的黑河(泾水支流)北岸,为先周文化遗址。总面积约0.5平方公里(不含墓地)。1958年发现,1980年以后连续发掘,发掘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古墓葬200多座。碾子坡遗址的文化层,是由仰韶居址和墓葬、先周居址和墓葬、西周居址和墓葬、东周居址和墓葬等多种不同的古文化堆积构成的,但主要内涵是先周文化遗存。先周文化的遗迹有房基址、窖穴、灰坑和烧陶窑址等数十座。其中房基址约有10多座,分为土窑式和半竖穴式两类。土窑式房子均属坑径5—9米的椭圆形深土坑,穴里一壁向外掏,利用窑顶作掩蔽。穴底有条出入的土坡道将住室分为两部分。半竖穴式房子有方形和长方形两种,房子出入口是斜坡道。出土的遗物数量和种类均甚多。生产工具有斧、锛、凿、锤、棒、铲、刀、镰、陶拍、纺轮、针、锥和磨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