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杭州市旅游

杭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杭州碑林
  杭州碑林位于劳动路65号杭州孔庙内。孔庙以大成殿为中心,正前分筑戟门、泮池和棂星门,左右两边即碑亭与碑廊。碑林汇萃了唐至清末共五百多方石碑,内容包括了帝王御笔,地方史料、名家法帖、人物刻像、水利图刻和儒学、宗教、墓志等,具有较高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原是杭州孔庙旧址。碑林内共有碑、帖、墓志等500多件,荟萃了自五代到清代的五朝名家手迹的石刻。数量最多的是南宋太学石经,现残存86块。杭州孔庙(碑林)原为南宋临安府学所在地,始建于绍兴元年(1131年)。此后府学除焚毁重建或规模增扩外,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制度后,一直是杭州的官办学府。建筑格局规整大气,风格的古朴典雅。其内收藏着唐至清代各类碑刻500多石,有帝王御笔、地方史料、名家法帖、人物画像、天文星图、水利图刻等,其中以宋高宗的……[详细]
海潮寺旧址
  大明万历年间,杭州高僧莲池大师为弘扬佛法、利益众生,遣弟子在古城草桥门外的大堤旁修建了一座大庙,寺内有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经书房及众多的香客房舍,铸有大钟。因濒临钱塘江口,朝听潮、夜闻汐而起名为海潮寺。清嘉庆年间,海潮寺又进行了大规模地扩建,拥有有殿宇僧房客舍三百余间,与灵隐寺、净寺、昭庆寺被并称为杭州“四大丛林”。一九四四年,秋季,海潮寺遭雷击失火,大雄宝殿和藏经楼等诸多建筑被焚,仅遗天王殿及部分经堂僧舍。大跃进年代,这里建起了杭州橡胶厂,并发展成为今日的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2012年初,杭州市规划局计划在钱塘江的南北两岸复建海潮寺,分为海潮寺南院和北院,与台山摩崖石刻、形成“0-一线”景观带状格局。扬眉有《海潮寺》云:海潮澎湃钱水凉,烟雨江峦幽韵长;莲池悬铁说佛法,禅净双修持戒强……[详细]
63、霞雾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霞雾桥
  霞雾桥位于大同镇上马村。“霞雾桥”建于明朝末年,清道光29年(即1849年)经过一次大的整修。上世纪90年代上马村的退休教师方秀荣出资整修了分水石。几百年来,霞雾桥经历无数次的考验,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1972年的八三洪水,在这场几乎史无前例的洪水中,洪水的猛烈冲桥身,桥在洪水中不断摇动,人们目睹险情都以为霞雾桥凶多吉少,但洪水过后,霞雾桥却奇迹般的立在水中,仍然默默地为人们服务。然而,霞雾桥虽然有它真实的名字,可人们为什么一直沿用下马桥的名字?而“下马桥”又怎么会变成“上马桥”的呢?这里也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老人们讲,落难天子下马的传说早在民间流传,当年建好这座桥后,人们觉得用“下马桥”这个名字不怎么吉利,正当人们为桥的名字犯愁时,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看到桥西南群山云蒸霞蔚,河面雾霭袅袅,就……[详细]
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
  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玉皇山南的乌龟山西麓,郊坛下窑址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1956年,浙江省文管会曾在遗址南部进行首次局部发掘,清理龙窑窑炉一座,并发掘了窑旁的部分瓷片堆积。1985年10月到1986年1月,临安城考古队对窑址进行正式发掘。1988年冬,因建设南宋官窑博物馆又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共1400余平方米,共发现窑炉一座,作坊遗址一处,其中作坊遗址包括房基三座、练泥池一个、辘轳坑两个、釉料缸两个、堆料坑一个,素烧炉一座,以及素烧坯堆、排水沟、道路等遗迹。出土瓷片三万余片,窑具数千件。老虎洞窑遗址位于杭州市凤凰山北麓,南距南宋皇城北城墙不足百米,西南距郊坛下窑遗址约2.5公里。窑址发现于1996年,同年11月,杭州市文物考古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古调查,发现两座窑炉……[详细]
玉架山遗址
  浙江余杭玉架山史前聚落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遗址首次发现的由六个环壕组成的完整的聚落,第一次揭示出了良渚文化社会的一个基本单元,六个环壕应该代表了六个相关的氏族。而且从6个环壕的面积大小、分布位置和墓葬等级等方面也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不同地位。玉架山遗址的发掘为研究良渚文化的社会组织结构等提供了全新的材料和视野,被评为“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浙江余杭玉架山史前聚落遗址位于浙江省余杭经济开发区,西距良渚古城20余公里,南面是首次发现良渚文化水稻田的茅山遗址,西南面是发现高等级贵族墓葬的横山遗址。2008年10月—2012年4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联合对玉架山遗址进行了钻探和发掘,发现遗址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已发掘面积约1.8万平方米。经过3年多的……[详细]
杭州阮公祠
  杭州阮公祠位于吴山元宝心60号,祀清浙江巡抚阮元。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清代著名经学家、金石书法家,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曾任浙江学政、巡抚多年。其间疏浚西湖,修筑海塘,创办书院,颇有政绩。编有《十三经注疏》、《两浙金石志》等。该祠现存建筑为光绪五年(1879)由重阳庵改建而成,占地320平方米。面阔五间,硬山造,坐西朝东,通面宽20米,进深11米,六架前檐廊式砖木结构。2007年阮公祠重修。今重修后的阮公祠,长长的石阶直达门前,颇具气势。整个建筑由两侧厢房、大殿及跨院偏殿组成。大殿面阔五间,硬山造,坐西朝东,敞亮通透。大殿布置成中堂形式,中立巨幅阮元线刻像,前置几案等。两侧壁间以四幅仿古绢画描写阮元在浙杭的主要事迹。并悬有阮元书法作品。另以展柜的形式,陈列阮元……[详细]
杭州辛亥革命烈士墓群
  杭州辛亥革命烈士墓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近代公布时间:1961年4月15日1963年3月11日位于西湖区风篁岭下南天竺,龙井路旁。该墓群坐西北朝东南,墓地选址在原演福寺遗址上。烈士墓包括徐锡麟暨陈伯平、马宗汉墓;陶成章暨杨哲商、沈由智墓;浙军攻克金陵阵亡将士墓。1981年9月、10月三组墓分别从孤山等地迁建于今址。墓体均用条石及板石构筑。墓碑均用太湖石阴刻。墓台用石板铺设。1991年,在墓区内新塑辛亥革命烈士雕像一组,并新建辛亥革命纪念馆。……[详细]
萧山隆兴寺
  萧山市隆兴寺座落在西山北麓,与净土寺相邻。晋将军隆吉所建,故称隆兴。后改名接待院,南宋干道五年(1169)复称隆兴寺。以后数度毁建。清同治初年,建观音殿、库房;光绪七年(1881)建禅堂,八年建眠云堂,十年又建大殿、山门、斋堂,十七年建藏经阁。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重建隆兴寺藏经阁。后僧连溪赴京求得经籍归藏此阁。今阁毁,经佚。隆兴寺至民国时期,已相当的规模,沿着中轴线依山递升而上的有:山门、金刚殿、大雄宝殿、斋堂、报本堂、藏经阁等,其气势委实壮观。山门内有池,积水不涸;方丈室左为报本堂,报本堂后崖壁间雕石为龙首,水自龙嘴流出,终年滴沥,下凿方形石池承之。后年久失修,寺宇多处坍塌。建国后改设粮仓,1955年拆大殿,遗迹尚存。各朝诗人,亦留诗后人:诗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689—740)……[详细]
北山路近代建筑群
  北山路近代建筑群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近代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北山路近代建筑建筑群含新新饭店中、西楼,第一届西湖博览会工业馆旧址,静逸别墅。新新饭店有两幢历史建筑,中楼是原新新饭店,为杭州最早的新式饭店之一,西楼为南浔富商别墅,称“孤云草舍”。两幢建筑都受当时商业建筑中流行的巴洛克风格影响,气派不凡,装饰华丽,是杭州较重要的近代建筑。第一届西湖博览会工业馆旧址是现存唯一的1929年西博会专业场馆。该建筑平面呈回字形,内部为木桁架体系,正立面模仿西方古典建筑,横向分五段,纵向分三段,但仅仅是立面形式而已。该建筑是我省近代保留下来的极少数大跨度公共建筑,其结构体系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是研究近代杭州经济、会展业发展、公共建筑变革的最佳实物案例。静逸别墅原为张人杰的旧居。张人……[详细]
岳官巷吴宅
  岳官巷吴宅位于岳官巷4号,明代。杭州岳官巷东起新华路,西至六克巷。明万历年间,学官殳云桥、殳龙山居于此,故名学官巷,后讹称为岳官巷。清咸丰年间,云贵总督吴振域将殳云桥、殳龙山之宅归为已有,加以扩建,称吴宅。清康熙年间,学官翁嵩年也曾在吴宅居住,其先后任户部主事、刑部郎中和粤东提学等职,提携后进。尤为人称道的是,他在广东督学时,一次考试因考场设于雷州,琼州(即海南岛)考生须渡海赶考。翁嵩年闻之说道:“我岂能以一己性命换取千万人性命?”遂将考场改设于琼州,让考生在当地应试,自己则不顾渡海风险,乘舟亲赴琼州海峡督查考务,一时传为佳话。吴宅内有五进院落,富有典型的江南特色,是杭城仅存的明代木结构建筑之一。吴宅于“文革”时期毁坏殆尽,一度曾有四十七户居民杂居其中。1986年,杭州市政府将其定为重点文物……[详细]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1946年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坐北朝南,为纪念墓坊,原坊北有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抗战阵亡将士墓园。建国后因城市建设,墓园被毁。牌坊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呈“一”字形,三间四柱三楼,枋柱上承龙凤枋。主楼正中题“浩气长存”、“气壮河山”,檐下用斗拱,上承庑殿顶。坊柱上为民国二十五年四月浙江省主席黄绍闳题写的“浩气壮湖山魂来怒卷江潮白,英名缅袍泽劫后新滋暮帐青”,民国三十五年八月俞济时题“华表按青霄一角湖山归战骨,墓门萋碧草十年汗马念前功”和竺鸣涛、宣铁吾题联。 此坊为纪念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阵亡将士而建。1932年日军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激起驻上海国民革命军第19路军的英勇抵抗。次日,驻浙江的……[详细]
天龙寺造像
  天龙寺,位于玉皇山南麓,八卦田的上方。天龙寺造像是五代吴越国佛教造像中的杰出代表。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龙寺始建于北宋干德三年(965),南宋建炎三年(1129)时焚于火,之后重建,并在南宋郊坛初建时,作为郊祭时百官随从的临时住所。元、明、清历代屡有毁建,但建寺之初的东、中、西三龛佛像共11尊一直保存较为完好。附近的善男信女还是常常来这里烧香拜佛,还自发地为这些佛像油漆。天龙寺内的东、中、西三龛佛像,分别是水月观音、弥勒佛和阿弥陀佛,是五代吴越国佛教造像中的杰出代表,在我国石窟造像艺术史中也有着独特的地位。天龙寺造像与慈云岭造像、天龙寺造像、烟霞洞造像、并称为国保--西湖南山造像.五代时期,中原兵火弥漫,社会动荡,北方石窟造像艺术失去发展的条件,逐渐衰落。而南……[详细]
龚自珍纪念馆
  龚自珍纪念馆位于杭州城东马坡巷6号小采园内,占地六百多平方米,1990年开馆。龚自珍,名巩柞,字瑟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和林则徐等人共同开启了抨击时弊,抗御外侮,通经致用的进步思想,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龚自珍纪念馆建于清末,属中式宅院,为清代桐乡人汪维所建“小米山房”,俗称“小米园”。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出生于马坡(婆)巷。龚自珍(1792-1841),道光九年进士。官至内阁中书、礼部主事等。学务博览,所作诗文极力提倡更法,改革图强,“以朝章国政世情民隐为质干”,“诵史鉴,考掌故,慷慨论天下事”,著有《定庵文集》,今人辑有《龚自珍全集》。龚自珍虽自11岁随父亲去京,久居在外,归杭次数不多,但对家乡眷恋之情在诗中时有流露,“从此与谁谈古外,马婆巷外……[详细]
74、城隍阁
城隍阁
  城隍阁位于吴山天风景区,连地下共七层的仿古楼阁式建筑高41.6米,炫煌富丽,融合元、明殿宇建筑风格,大处着眼,细处勾勒,兼揽杭州江、山、湖、城之胜。城隍阁为七层仿古建筑,整体造型具有南宋和元代的建筑风格,它高41.6米,建筑面积3789平方米,城隍阁主顶顶端为葫芦状宝瓶造型;四个副顶顶端设凤凰造型,整座楼阁仿佛一群展翅翱翔的凤凰,又如仙山琼阁倚天耸立,令人神往。它的洞门用蘑菇石砌造而成,底部呈块石状垒筑的坚实基坐,象征着古老的杭州城墙所蕴涵的悠久历史。二楼“城隍阁”这块匾额是由中国知名书法家沈鹏先生所书写的,两旁楹联“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灯火,尽归此处楼台”据说是明代徐渭所书写的。三楼“湖山信美”这块匾额是由国家主席-和国务院总理-的老师顾毓琇老先生所写的,四楼的这块匾额是篆体书……[详细]
75、于谦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于谦墓
  于谦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三台山麓。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杭州)人。曾任监察御史,河南、山西巡抚。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后,升兵部尚书,拥立景帝,抗击瓦剌南侵,捍卫京师。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复位后被害,次年(1458年)归落于杭州三台山。明成化二年(1466),于谦冤案平反昭雪,明弘治二年(1489),明孝宗表彰其为国效忠的功绩,赐谥“肃愍”,并在墓旁建旌功祠,设春秋二祭,形成祠墓合一格局。1966年,于谦墓区被毁。1982年,重建于谦墓,将原七座坟茔改为一座,墓高2米,青砖环砌,重刻墓碑,-“大明少保兼兵部尚书赠太傅谥忠肃于公墓”,墓前设祭桌、香炉。1998年,在墓道两侧配置仿明式石翁仲、石兽及牌坊,整治墓区环境,修复于谦祠,建成于谦……[详细]
杭州天主教堂
  杭州市天主教堂,坐落于杭州市,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在李之藻家和杨廷筠家设堂。明天启七年(1627)秋,杨廷筠又捐献大批资金在观巷(观桥西,今中山北路415号天主教所在地)建造杭州天主教第一座圣堂。正殿顶部呈环弧形,堂内明朗,色彩鲜丽,光辉夺目。设有3座祭台,正祭台供救世主像,两侧祭台分别供伯多禄和保禄两像。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在李之藻家和杨廷筠家设堂。明天启七年(1627)秋,杨廷筠又捐献大批资金在观巷(观桥西,今中山北路415号天主教所在地)建造杭州天主教第一座圣堂。后阳玛诺曾在西湖边钱塘门建堂。清顺治十六年(1659),意大利耶稣会卫匡国神父,从罗马返杭,得到浙江巡抚佟国器等支持和资助,将杨廷筠旧居附近(该堂原址)一片大园地拨给教会,开始另建新堂。十八年(1661),内部……[详细]
临安城遗址
  临安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南部凤凰山,建于南宋高宗赵构于建炎三年,平面呈方形,总面积约10000余平方米,由大型夯土台基、石砌围墙、门址等组成。有三座城门,城内有殿、堂、楼。阁约130余座,主要宫殿区现均被深埋在距离地表3米以下,基址保存相当完好。现皇城遗址为省军区后勤部仓库、市气象局和居民住宅所覆盖,尚存的北宫城墙长一百多米,东宫城墙长五百米。在大内中心部位还发现有很大的夯土台基,遗址周围尚存许多五代至元代的遗迹和遗物。临安城遗址对于研究南宋政治、经济及文化,研究南宋皇城的布局,探讨中国古代都城制度的发展和变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宋皇城在布局上开创了“南宫北市”的先河。南宋的杭州,皇宫在南、民居、市集在北——由朝天门(现在鼓楼位置……[详细]
78、衣锦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衣锦桥
  衣锦桥,又名半山桥,位于杭州市半山南麓石桥路和临丁路交叉口,南北横跨上塘河。据清《衣锦桥重建记》碑文记载,“衣锦桥建于唐僖宗二年,毁于宋南渡之末,复建于元世祖时”。至明天启三年(1623年),衣锦桥因年久失修,几近坍毁,在当地乡绅资助下才得以修葺。现存的衣锦桥为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重建。衣锦桥为半圆形单孔石拱桥。桥通长29.5米,宽4.48米。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拱顶饰有一组龙纹石雕,拱腹镌有捐资建桥题记。金刚墙由条石错缝叠砌,南北侧明柱镌刻楹联,分别为“物埠堤南北东西开捷律;迷津顿晦明风雨得安驱”“上应天环我衣固锦太守;闻来鹳语盛时还是溯唐”。桥面平台雕葵花式图案,两端桥坡设台阶,桥面两侧以素面石栏板及望柱围护。衣锦桥桥洞北侧还存有古纤道1段,长20余米,由青石板组成,平时……[详细]
79、钱鏐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钱鏐墓
  墓在临安县太庙山南侧,上为圆形封土堆,高约900厘米,直径约5000厘米。清《临安县志》“艺文”云:墓基左右有龙虎两条回抱。立华表一对,石羊、石马、石虎俱在,石翁仲两对,石将军一对。墓前立墓碑,题“唐故天下兵马都元帅尚父守尚书令兼中书令吴越国王谥武肃钱王之墓”三十字。又于东会锦门口,立一方碑题“钱武肃王故里”。《杭州府志》载,墓陵内两顷四十亩。四至皆详载可考。1966年前,石人、石兽、华表犹在。“文革”初期被毁,仅存断裂墓碑。1982年,在天目路重树“钱武肃王故里”石碑,由沙盂海题。1956年,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钱鏐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80、釜托寺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釜托寺
  釜托寺又名宝隆寺、宝严院,位于百丈镇半山村东北3公里釜托山坳。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据清嘉庆《余杭县志》载:“宝严院在县北一百二十里古城界,旧名宝隆,梁乾化二年(912)僧觉海创,宋治平二年(1065)改今名。元末毁于兵,明洪武初重建,改名釜托寺。清顺治十二年(1655)重建复名宝隆寺”。至同治光绪年间(1862—1908),住持僧根生、庆善募化重修、扩建,颇具规模。现今仅存大雄宝殿一幢,硬山顶,两边马头墙,面宽三间二弄,通面宽14.24米,前后廊,通进深16.45米。内四界用脊柱(高12.5米),前后做四步以代大梁,带前后双步廊。用材考究,殿宇高敞。梁、枋、撑拱等,雕刻精致,气势宏伟。寺前十数株树围四五米大的参天柳杉和路侧一株高耸入云的金钱古松,树龄均在四五百岁。漫山翠竹,松杉夹道,涧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