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西安市旅游

西安市文物古迹介绍

  中山图书馆旧址·1926年·西安市碑林区南院门53号。保护范围:东至正学街,西至市委礼堂东墙,南至南院门,北至藏书楼北墙。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面外延10米。2003年,中山图书馆旧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立元村堡城门楼始建于清嘉庆十五年,重修于光绪三十四年,分为东西两座城门,西门门额嵌有砖雕匾额“五福来朝”,并有“嘉庆岁次庚午年仲冬吉日造”等字样。……[详细]
  朱子桥墓 朱子桥(1873~1941年),讳庆澜,字子桥,浙江绍兴人。墓在杜曲镇竹园村300米处,坐北面南,封土堆高约2米。墓前有碑石二通,一为朱子桥子女于1946年所立(已残),一为冯玉祥将军所立。1983年移西安碑林,其墓“文革-”期间被掘,有墓志一方,于右任篆额,叶恭绰撰文并书,是研究朱庆澜先生生平史迹的重要文物。……[详细]
  张云山墓 张云山,字凤岗,长安县人。葬长安县太乙宫乡西新庄东南200米处。墓坐东面西,现封土堆周长30米,高3米。墓前原有民国4年(1915年)墓碑一座,杭县许宝荃撰并书,“文革-”中被毁。1983年9月重立“辛亥革命先烈张云山之墓碑”于墓前。……[详细]
  青坪烈土墓:时代:1946年地点:蓝田县灞源镇青坪村。保护范围:烈士墓所在山岗;东西长50米,南北宽20米。……[详细]
  文公岭战斗旧址:时代:1935年地点:蓝田县葛牌镇东沟村保护范围:文公岭战斗旧址蓝柞公路西段山顶有东西方向两段战壕长约100米,宽约2米,深约1—1.5米。……[详细]
  中共蓝田县党支部成立旧址时代:1927年地点:蓝田县孟村镇张郗河村保护范围:中共蓝田县党支部旧址南北长50米,东西宽12米,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东至郗德义家房山墙,西至郗治中家房北墙,南至村间水泥路,北至后院二组耕地。特别支部纪念馆东西长21米,南北宽35米,面积约735平方米。……[详细]
  徐家山佛教崖画时代:唐代地点:蓝田县蓝关镇徐家山村保护范围:徐家山佛教崖画本体。西至崖画以西10米,东至佛教崖画以东50米,北至佛教崖画山顶50米,南至佛教崖画下方20米河沟。……[详细]
  贾河滩无名冢时代:唐代地点:蓝田县蓝关镇贾河滩村保护范围:墓冢东西南北直径约28米,高约5米,墓冢呈园丘型封土。……[详细]
  大峪口村寨遗址时代:清代地点:蓝田县普化镇宝兴寺村保护范围:大峪口寨子石墙东西长约120米,南北宽约3.6-3.8米,高约4—6米,东西以山脊为界,南北寨子石墙各向外延伸10米。……[详细]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旧址时间为1946年,归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别。其旧址包括城固县域的三处地方:一是“西北联0-商学院旧址”(图2),位于城固县城城固一中内,1938年3,图5),位于城固县城城固师范内,系国立西北师范学院与国立西北大学共用图书馆,当时两校教授合聘、图书馆、教室、操场共用,11月西师迁兰州后,教育部将其城固校舍包括大成殿全部赠予西北大学。其中特别是法商学院旧址,是为西北大学京源的根源,是西北大学政治经济学系、商学系、法律学系的根脉所在,也是西安交大经济与金融学院的根脉所在。从1946年的抗战年间在此办学八年。按黎锦熙教授的《国立西北大学史》,西北大学的京源即溯至北平大学法商学院的前身——清光绪二十八年的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因此,保护好办学八年的法商学院旧址,就是保护西北……[详细]
  横桥遗址在今窑店镇南东龙村以东150米处。秦建都咸阳后,渭北有咸阳宫,渭南有舆宫。秦昭王为接通南北二宫,于渭水之上造桥,名横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扩建咸阳宫的同时,也扩建了横桥,所谓“渭水贯都,以象天流,横桥南渡,以法牵牛”。西汉初重修横桥改名横门桥、渭桥。景帝刘启五年(前152)在今高陵县耿镇南建渭桥,后称东渭桥,武帝刘彻建元年三年(前38)在今秦都区两寺渡一带“初作便门桥”,后称西渭桥。唐代以横门桥居中,故称中渭桥。三国至魏,中渭桥多次又废又修。唐太宗贞观年间,又将此桥东移10里至阳陵之南,唐末桥仍在。渭河3桥以中渭桥规模最大,桥广6丈,南北380米,68间,750柱,122梁,柱南北有堤激(泊岸),桥之北端垒石。西安北郊高庙村北2里贵家花园发现有南北方向的古桥遗址,宽度,可通马车,遗址……[详细]
  崖东遗址属汉代文化遗存。位于马家湾乡米家崖村东300米,泾河南岸台地上。面积约1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5米。暴露有灰坑。采集有云纹瓦当,绳纹板瓦、筒瓦、条砖。以及陶罐、钵、盂、瓮、盆等残片。……[详细]
374、铜人原
  铜人原以灞河为界,灞河以东的黄土台塬叫铜人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统治,下令收缴全国所有兵器,一律运往京城,铸成“十二金人”,放置在阿房宫的宫门之外。这12尊铜人,胸前铸有“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改诸侯为郡县,一法律,同度量”的篆书铭文,“重各千石,均高三丈,”每尊重量30吨以上。西汉王朝建立后,被移置于汉长安城的长乐宫大夏殿前。《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曾亲眼目睹,言之凿凿,并非道听途说,毫无疑问确有其事。但是,它们后来的下落呢?据说其中10尊在东汉末年由董卓下令凿碎铸成铜钱。后来,魏明帝曹睿试图把剩余的2尊运往洛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实在“重不可致”,没有办法,只好遗弃在这片黄土原上,从此留下铜人原这个地名。在没有重型运载机动车辆的古代,翻山越岭千里移运30吨巨型铜人根本不可能。铜人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