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西安市旅游

    西安市文物古迹介绍

    秦庄襄王墓
      秦庄襄王墓位于东郊韩森寨以西,今动物园东门外,当地称“韩森冢”。冢高22米,原占地60余亩,1993年约30余亩。因冢上有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的一块“秦庄襄王墓”碑石,故过去一直误认为此墓为秦庄襄王墓。但据《史记·秦本记》记载,战国晚期秦国建都咸阳,昭襄王、宣太后、悼太子、庄襄王和皇帝太后(始皇墓)均葬在“芷阳”。又据魏晋时著名学者皇甫谧记述“秦庄襄王葬在芷阳之骊山”。80年代在临潼县韩峪乡油王村老牛坡一带发现秦东陵。证实庄襄王确实葬于临潼县境的秦东陵。另据《汉书》等史籍考证,“韩森冢”应是汉宣帝的父亲“始皇孙冢”。“韩森冢”是“皇孙冢”的谐音。该冢属于省级保护单位,未开发。……[详细]
    建章宫遗址
      建章宫遗址位于未央区三桥街道办北部,汉长安城遗址西侧,属于汉代宫殿遗址。建章宫始建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是汉武帝时期活动的主要宫殿。宫中主要建筑有前殿、奇华宫、神明台等。西汉末年,建章宫遭到破坏。地面现存遗迹主要为前殿等夯土台基,地下遗迹多被农田和部分城市建筑所叠压。建章宫前殿自修建伊始,实际上是作为汉代皇帝的皇宫使用的。其宫城的管理、官吏的设置、城内的布局均与皇宫——未央宫相近。建章宫前殿遗址、神明台遗址、双凤阙遗址是建章宫内地面尚存的宫殿建筑遗迹。1957年5月31日,建章宫前殿遗址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陕西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康家遗址
      康家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相桥镇康家村北,为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遗址。遗址区发现房址300余座,东西成行,南北成排,多为东北一西南方向,个别为东西方向。单个房址为半地穴式,圆角长方形,有的平面呈内外双室的吕字型、凸字型。房内白灰地面,多设有灶,灶坑内有1~2件陶器。墓葬为单人葬,葬式有仰身直肢、侧身曲肢和俯身。另发现陶窑、窖穴和灰坑等遗迹。出土有陶、石、骨、角等类遗物近万件。陶器以灰陶为主,纹饰以绳纹,篮纹居多,器形中尖底器,三足器多。康家遗址是一处文化内涵丰富、聚落布局清晰的客省庄文化遗址,是剖析中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组织结构的典型遗址。(国家文物局)……[详细]
    秦陵蜡像馆
      秦陵蜡像馆坐落西安近郊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东南侧,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它融中西建筑于一体,古朴典雅,雄浑壮观,陈设以“千古一帝”秦始皇赢政的生平为轴线,集中展现了秦统一中国前后半个世纪里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和秦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它以12组共122尊蜡像铺陈出:“离赵归秦”、“博览纳贤”、“剪除吕不韦”、“荆轲刺秦王”、“王翦出征”、“秦王登基”、“六国乐舞”等蜡像群,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的国情民怨。每一组蜡像是一个完整的历史故事,各组的故事情节相互关联。蜡像造型栩栩如生,形象逼真,个性突出。馆内场景波澜起伏,参差交错,浑然一体。从中可以体会得到“千古一帝”的威严与历史的沧桑。地址:西安市临潼区秦陵北路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东南侧类型:蜡像馆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门票信息:门市价:30.0元……[详细]
    西安天池寺
      天池寺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始建于隋朝,在清代以前其规模都相当宏大,后来逐渐废弃。仅存大殿、古塔等少数建筑。东边的几间僧舍亦是后来重建。古塔位于山门边上,修建于明正德八年(1513年),为六边形七层0式古塔。古塔通告16.3米,内为实心,一、二、三层有窗,塔身每层檐下有砖砌斗拱,每层边角各系铜铃一颗。天池寺所在的地方地域开阔,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那成片的芦苇荡。这是秦岭北麓面积最大的天然芦苇荡,这些芦苇生长茂盛,足有一人多高,加上周围的红叶、绿树,交相辉映,色彩斑斓,十分漂亮,已然成为秦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太乙宫镇蛟峪山村,近翠华山类型:古迹寺庙古塔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详细]
    鱼化寨遗址
      鱼化寨遗址位于雁塔区鱼化寨街道鱼化寨村西北侧,现存4万多平方米,是一处内涵丰富、保存完好的仰韶文化聚落遗址。2003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对鱼化寨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1750多平方米,发掘出环壕2条、房址70座、灰坑窑穴170多个、墓葬58座,出土可复原的陶器100多件、各种生产工具和装饰品400余件。据考古钻探、发掘及整理结果分析,该遗址以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即仰韶文化早期为主,个别遗迹单位可晚至仰韶文化西王村类型,对研究关中地区的史前文化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9月16日鱼化寨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孙蔚如旧居
      蔚如旧居位于灞桥街道豁口村三组。孙蔚如(1894-1979),灞桥区豁口村人,曾任国民党三十八军军长,陕西省政府主席,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民革陕西省主任,陕西省副省长,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国防委员等职。旧居建于1927年,有南北两组建筑。自南向北依次有门房、前楼、后楼及东西厢房等。楼均为砖木结构的两侧结构。1927年后孙蔚如曾多次回乡小住,杨虎诚、冯钦哉、邵力子等陕西军政要人曾多次至此与孙蔚如会面并交谈政事。该旧居是灞桥街道办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近现代名人建筑。它对于研究我国建筑发展及名人历史都具有重要价值。2001年2月孙蔚如旧居被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化羊庙东岳献殿
      户县化羊庙东岳献殿,古建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化羊庙东岳献殿位于西安市鄠邑区庞光街办化羊峪口,建于元代,已有700余年历史,为西安地区现存少有的元代建筑之一,五间六楹,单檐庑殿顶,捏花琉璃脊,青布瓦屋面,檐下施平身出两跳五彩斗拱,室内由彻上明造,遍施彩画,梁柱斗拱等主要构件构成,保持着明显的元代建筑风格。化羊庙留存有宋真宗“万岁牌”一面;元世唱祖忽必烈之孙安西王忙哥刺敕令旨碑——蒙汉文石碑一通,碑高2.37米,上部蒙佯文,下部汉文。2019年铵10月7日,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八批古建筑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代:元至清;编号:8-0463-3-266)。……[详细]
    贺仁杰墓
      户县贺仁杰墓贺仁杰(生卒年不详)字宽甫,陕西广县人。元代大臣。他初随元世祖忽必烈征战,屡建战功。全国统一后,他官居中枢,从不泄露禁中机密,深得世祖宠信。他对皇帝足知无不言,多为劝谏:皇帝对他是言无不听,多被采纳。皇帝欲选童女入后宮,他劝谏不可为,即罢。当时实行的盐禁法危害人民,经他提议予以取消。世祖特任命他为上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境)留守,加授中书右丞。他的妻子亡故后,皇帝要为他续皂室贵族女.他坚辞不受,仍娶了民间妇女.其妻双目失明,他对妻子仍相敬如宾,不愿纳妾。元成宗大德九年(公元1305年)以年老辞官。卒后溢号“忠贞”。死后葬于户县秦镇张良村。……[详细]
    170、李晟碑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晟碑
      唐大和三年(公元829年)刻。原立高陵县榆楚乡渭河北岸的公路桥旁,现移存高陵县文化馆。此碑螭首龟座,身高310厘米、下宽146厘米、厚44厘米。碑额篆书“唐故太尉兼中书令西平郡王赠太师李公神道碑”。碑文楷书34行,行61字,记唐朱泚之乱的的史实颇详。此碑文明代已多漫漶,现字清晰但笔法拘窘,恐为后人重剜。碑为中兴名将李晟立,碑文为宰相裴度撰,书法名家柳公权书,故世称“三绝碑”。碑阴刻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和正德三年(1508年)李晟25世孙李赞( 陕西左参政)、李贡(山西布政使)祭平西王墓文二篇。此碑1956年由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北广济街清真寺邦克楼
      北广济街清真寺邦克楼位于西安市莲湖区,年代为明代,类别为古建筑。为西安市文物保护单位。北广济街清真寺相传创建于明代晚期(公元1600年前后),地处广济坊,临近化觉巷清真大寺俗称“清真小寺”坊民嬉称大寺的“哨门”。清乾隆33年(公元1769年)重新翻建了寺院主要建筑。北广济街清真寺原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不足1000平方米。邦克楼:伊斯兰教清真寺群体建筑的组成部分之一。阿拉伯语音译,意为尖塔、高塔、望塔,即宣礼塔。又称为:唤礼塔。中国穆斯林称邦克楼、望月楼。专门用作宣礼或确定斋戒月起讫日期观察新月,是清真寺建筑的装饰艺术和标志之一。……[详细]
    薛家寨汉墓群
      薛家寨汉墓群位于徐家湾街道办事处薛家寨村西航公司西侧,东北为西航社区,东南为西航二中,西到东辅道,南到西航生活区,北到红旗南路。汉代。墓群面积约7万平方米。原有封土28座,现仅存9座封土,3座封土呈覆斗状,其余皆为圆形封土,其中1号、2号、3号墓葬相连,封土高度在15-20米之间。该墓群自20世纪50/60年代以来陆续暴露、清理竖穴墓和砖室墓30余座,出土有陶鼎、罐,铜带钩、弩机、五铢钱,铁刀、剑,玉琀,墨锭,陶饼等。该墓群对研究未央区汉代墓葬的封土情况及葬俗葬制具有重要意义。2001年2月薛家寨汉墓群被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悟真西寺
      悟真西寺院内大雄宝殿飞梁画栋,殿内18米长的泥胎大卧佛雕塑,神态安然、佛光辉映,两边山墙上的雕塑精巧细致,色泽鲜艳,再现了佛教文化的恢宏与博大。 悟真西寺 乘车路线:(1)西安火车站乘西安→蓝田高速,换车至景区;(2)西安体育场乘926路公交,换车至景区;(3)西安→商洛班车水陆庵景区下至景区。 自驾车路线:(1)西蓝高速→312国道→景区;(2)西蓝高速→环山公路→景区;(3)环山公路→景区。票价:免票地址:蓝田县普化镇河湾口村 邮编:710505电话:029-82921007……[详细]
    唐长安天坛遗址
      唐天坛遗址位于唐长安外廓城明德门外东一公里处,今陕西师范大学南侧,长延堡村东,1957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坛,也叫“圜丘”、“圆丘”,是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因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所以天坛要建成圆形丘状。隋唐天坛,始建于隋开皇十二年(592),唐朝建立后,在隋天坛的基础上重建。比北京明天坛要早800多年,堪称“天下第一坛”。隋唐天坛,底部直径54米,共4层,每层高1.5~2.3米不等,每层有台道十二阶。自上而下,顶层直径20米,设昊天上帝之神座;三层直径29米,设黄、青、赤、白、黑五方天帝与日、月7个神座;二层直径40米,设北辰、北斗、天一、太一、紫微五星及以下官五十五星座;一层直径54米,设28宿及以下官135星座。外鑓(坛外低矮围墙)设众星360座。按唐制规定每年……[详细]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位于大雁塔南广场东北侧,坐落在唐代大慈恩寺遗址上,紧邻现在的大慈恩寺。这是一个佛教文化主题园林,园区无所不在地向市民传达了“禅悟”这种中国特有的宗教体验的氛围。整个园区内的造像、雕塑、植被都体现了禅意境界,有着精巧典雅的格调,也有着幽深高远的文化气息。公园隐逸文化与佛教文化结合,使得整个园林闹中取静,远离了城市的喧嚣,独有一股宁静之气。园内有高宗建寺、玄奘建塔、鉴真东渡、大佛像、牡丹园等景点。地址:西安市雁塔区慈恩东路(南门)类型:城市公园古迹游玩时间: 建议1小时门票信息:免费开放。……[详细]
    感业寺遗址
      感业寺遗址位于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街道办六村堡村内,汉代北宫遗址夯土台基上。现存包青砖夯土台基一座,夯土台基平面呈倒“凸”字形,东西长40,南北宽20,高4米,夯层厚约10厘米。南墙上包砌青砖,并镶嵌石碑三通,现仅存右侧”重修三台庵碑”,其他两石碑均已损毁。该双层夯土台基处原在六村堡小学院内,四周有围栏。南墙两侧均有包青砖券顶窑洞。南墙突出部分的西面有砖砌台阶通往台基上方。台基上方现为耕地。感业寺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清代寺庙建筑的形制及发展演变提供了实物资料。2001年2月感业寺遗址被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董仲舒墓
      董仲舒墓:也叫下马陵。董仲舒是我国西汉有名的儒学大师。据说他从小就接触儒家经典,可谓饱读圣贤诗书,成了远近闻名的经学大师。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在中国文化思想上产生了极大影响。董仲舒去世后,汉武帝亲自为他选择安葬之地,并在陵前修建董子祠。出于对董仲舒的尊敬,据说汉武帝每次经过他的陵园时,三十丈之外,便下马步行,随从臣子照例这样做。从此后也便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骑马者,乘轿者,凡经过董仲舒的墓前,都要下来步行。下马陵的名称便由此产生。地址:西安市碑林区下马陵街东北侧(近碑林)类型:古迹陵园/墓地游玩时间:建议10分钟开放时间:不对外开放……[详细]
    北丈八寺遗址
      北丈八寺遗址位于户县天桥乡丈八寺村北堡一带,与丈南遗址一脉相连,东有涝河流过。上限为周代,下限在汉代,以西周时期的文化遗存最为丰富。据1957年、1959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调查,遗址东西长500米、南北宽80米,文化层厚2.1米。从遗迹看,东为先民居住区,西为墓葬区。在南北3号路面靠村附近发现有大量的灰坑、墓穴。出土有兽骨、鹿角、铜钱及壶、罐,还有红、灰色夹砂陶片和云纹瓦当等。1981年在村南发现合葬20具人骨骼的殉人坑,坑北发现有汉代空心砖。1957年由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真守村遗址
      真守村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古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渭丰街道真守村南堡东北、西南侧1957年5月31日第二批位于鄠邑区渭丰街道真守村南的断崖上,北为鄘坞岭,东南有涝河故道流过。南北长约550米、东西宽约70米,是以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为主的遗址。1957年、1959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调查,发掘高、宽均2米的灰坑二处。1980年发掘大灰坑二处、房基地面和制陶窑址各一处,遗物有石斧、骨笄、彩陶盆、彩陶壶及鹿角、蚌壳、兽骨等;之后又出土尖底瓶、素面钵、彩陶钵、平底瓶等完整的珍贵文物。真守村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古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渭丰街道真守村南堡东北、西南侧1957年5月31日第二批位于鄠邑区渭丰街道真守村南的断崖上,北为鄘坞岭,东南有涝河故道流过。南北长约550米、东……[详细]
    唐东渭桥遗址
      东渭桥遗址位于陕西省高陵区耿镇街道白家嘴村渭河南岸2.6千米处,北接渭北,南通长安,是唐渭河三桥之一,是唐代(618年—907年)都城长安城通往渭北的重要通道。东渭桥规模宏大,结构复杂,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是连接渭河两岸的一条纽带,通往长安城的咽喉,在战略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唐德宗时(780一805年),朱泚叛乱,占据长安,德宗出奔奉天(今陕西乾县)避难,西平郡王李晟曾在此屯兵,与浑部队互相接应,攻入长安、平定了叛乱。僖宗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入长安,大将朱温也屯兵东渭桥。僖宗中和元年(881年)义昌军节度使王处存、鄜延节度使李孝昌、夏州节度使拓跋思恭等进攻起义军,亦曾在此屯兵。东渭桥的得失,关系着唐长安城的安危,故向为兵家必争之地。据钻探资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