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昆明市旅游

昆明市文物古迹介绍

  温泉裴氏别墅位于安宁市温泉街道,为民国时期昆明市市长裴存藩的别墅。坐东向西,中西结合式两层楼,单檐歇山顶,外带走廊,举架较高,装饰精美,具有典型的民国建筑风格。2020年2月17日,被公布为昆明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温泉杨氏别墅位于安宁市温泉小村,建于民国时期,主体建筑为中西结合式建筑,单檐歇山顶,卷脊,出檐较深,建筑整体显得雄浑坚固,具有典型的民国时期建筑风格。2020年2月17日,被公布为昆明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昆阳八角楼位于晋宁区区委大院内,原为冉姓民宅,始建于1940年,分三层,采用中西结合手法,东南两厢成“八”字形,0-第三层瓦屋面有八个角。1962年,朱德委员长到晋宁视察,在八角楼听取晋宁县委工作汇报。2020年2月17日,被公布为昆明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五家堆鲁氏别墅位于西山区五家堆,建于1927年,原系爱国抗日将领鲁道源的园林式别墅,又称“子泉别业馆”。主体建筑为欧式平房,平面布局为“L”型,为昆明地区近现代优秀建筑。2020年2月17日,被公布为昆明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五家堆马家别墅位于西山区五家堆,建于民国时期,为个旧锡矿商人马玉梅的园林式别墅。抗战期间周培源、任之恭曾在此租住。现存一幢别墅,砖木结构,中西合璧式样。2020年2月17日,被公布为昆明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茨坝小哨红军烈士墓位于盘龙区小哨村,墓体由花岗岩砌成,墓碑额镌“永垂不朽”四个大字,墓前左边碑文记录了这位红军战士牺牲的经过,右边碑文记载着红军墓修建的过程。2020年2月17日,被公布为昆明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汉益州郡治滇池县故址碑位于晋宁区晋城镇上东街,青石质地,碑中竖刻“汉益州郡滇池县治故址”十字,颜体楷书。据文献记载,晋宁县古名滇池县,历时600余年,袁嘉谷确认滇池县治故址在晋城,故题字立碑于此。2020年2月17日,被公布为昆明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回辉村边纵标语位于寻甸县柯渡镇柯渡村委会回辉村中部马家祖宅正房后墙上,年代为1950年。2024年10月,回辉村边纵标语被公布为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第七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林彝族自治县(原路南县)鹿阜镇南门街东侧,有一处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供祀关羽的武庙。从旧时路南古城的布局来看,武庙基本与城北隅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的文庙南北相对。武庙规模虽然远不及文庙,但也分为大门、前殿、后殿三部分。1933年,武庙改为民众教育馆,附设图书室、陈列室、幼儿园。新中国成立后改建为路南县文化馆,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当地民众和赶街群众读书看报、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1986年,武庙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大规模修缮,成为了解石林县历史文化的一处重要场所。其中,保存在大殿后面的《调授石膏井提举司提举路南州正堂陈公去思碑》和《路南县贪官许良安遗臭碑》,记载了两个特殊的历史人物,拓展了这片文物场所的功能。……[详细]
370、铜犴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铜犴位于金牛街南端盘龙江西岸,原为井宿祠供奉之神——井木犴。井宿祠俗名金牛寺,即今金牛街地名的来历。现寺已不存,仅余铜犴。铜犴铸于清同治三年(1864)。为坐卧姿态,身长约2.3米,高约1.5米,背上有一眼孔,腹中空,其形似牛而非牛,顶具独角,卧地昂首,欲作斗状。其造型生动,铸工精致,是古代铜铸艺术的精品。古人为了观测及日、月、五星的运行,选取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志,称为“二十八宿”。它又平均分为四组,每组七宿。各有动物形象相配,其中井宿属于南方朱雀星象下的第一星宿。井宿八星的形状如同井字,传说与水事相关。昆明雨量集中,雨季盘龙江经常涨水,势若游龙,淹没土地房屋,古人在盘龙江边建井宿祠,供奉以铜铸井木犴之身像,以镇水怪。传说铜犴身体下有井通盘龙江,涨水时,江水入井,空气从腹往外排,发出……[详细]
  芝云洞建设开发时间最早,已近400年之久,因洞内石乳似灵芝、彩云,故名“芝云洞”。是明万历年间路南州知州汪良(一说汪良明)发现并立碑题记,派人修整的。芝云洞碑立于洞口右侧,明万历四十二年(1642年)2月19日由路南知州汪良刻立。芝云洞碑高1.6米,宽60公分,厚30公分,青石质,有纹饰。碑额呈半圆形,上刻“芝云洞”三个大字,碑边饰长卷草花纹。碑文题为“芝云洞记并诗”。全碑正文12行,每行41个字,共501个字,均为楷书体。《芝云洞记》详细描绘了洞内500米长的景致,以及发现和开发芝云洞景观的经过,是目前所知最早记述石林景观和开发建设的实物文献,汪良在同碑所题的诗是现在吟咏石林岩溶景观最早的歌作。1986年6月2日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金锁桥位于西翥街道办事处下瓦恭村,建筑形式为廊桥。廊桥即有顶棚的桥,可遮阳避雨、供人休憩。金锁桥始建年代不详,现桥为清代所建。桥长17米,宽3.75米,南北走向,木结构平桥,桥面铺木板,南北桥头立有四个石质桥柱支撑双坡悬山顶棚。正脊高3.5米,板壁式桥栏,两侧设有条凳供行人休息。南桥头东侧石柱原建有桥碑,现仅存留碑额,书有“金锁桥”三字,雕有龙凤祥云纹。桥头西侧桥柱中空并开口做成水缸,用于盛水供行人与马帮饮水用。桥南面有青石板铺就保留较好的古道约200余米,此桥是我市保留不多的几座廊桥之一。2014年12月,公布为五华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位于西翥街道办事处大村西南面的半山上,面对沙朗坝子,坐西朝东,始建于清初,现存部分建筑为清末重建。凤凰寺实际上是由三座寺庙组成。占地面积较大,东路为佛教的凤凰寺,中路为道教的灵官殿,西路是土主庙。三座寺庙各开山门,但内部相通,统称凤凰寺。凤凰寺为三进两院式布局,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两侧有配殿、厢房。灵官殿规模较小,位于整体布局的中南部,为单体建筑。土主庙为两进合院式。其中凤凰寺大雄宝殿为光绪年间所建。单檐歇山顶建筑,面阔三间。七架梁,抬梁式结构,前廊卷设棚。檐下枋额、雀替木雕有双龙戏珠、双凤朝阳、花草等。彩绘鲜艳,为2005年修复时新做。沙朗地区为白族聚居区,该寺具有鲜明的地域民族文化色彩。2012年6月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极乐宫寺位于西翥街道办事处大村西北面的半山上,面对沙朗坝子。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后曾一度荒废。光绪二十八年(1902)重建。寺院坐西朝东,平面布局为三进两院,逐级升高。沿中轴线依次有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等建筑。左右有配殿、厢房等。其中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和厢房为清光绪建构。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翼角舒展,檐枋、垂柱、雀替均有彩绘雕饰,但门窗有所改变。1944年寺院改办为沙朗小学,直至1988年归还寺院。1995年村民重修山门、弥勒殿、左右配殿并在寺前建17米高的六角佛塔一幢。2012年公布为五华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七甲村朝阳庵位于小板桥街道中闸社区七甲村,始建于清代,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十七年(1891)重修。坐北向南,由照壁、前殿、后殿及两边厢房等组成,庵门开于照壁两侧,占地约1000多平方米。前殿、后殿皆单檐歇山顶。现建筑布局及各单体建筑基本保存完整,历史风貌犹存。……[详细]
  北门书屋旧址位于五华区北门街南段68~70号,为两层砖木结构民房,面积180平方米。原为工商界人士李琢庵建盖的房产,建于1940年。1941年12月,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与夫人张蔓筠带着两个孩子来到昆明,为了发展文化事业,宣传真理,动员民众,在李琢庵的支持下,李公朴1942年12月创办了该书店,因在北门街,故取名北门书屋。北门书屋主要经销三联书店、华侨书店、上海图书杂志公司等出版的进步文化书刊,1943年,李公朴、张光年等又在北门书屋对面创建北门出版社。李公朴一家亦居住于书店楼上。1943年,李公朴加入民盟后,担任云南支部执委,同时,他还被选为中国人民救国会中央委员。李公朴居住的北门书屋二楼,成为进步人士聚会的地点,被称为“文化沙龙”、“民主之家”。1946年7月11日晚,李公朴在附近学院坡遭……[详细]
  雨布村和尚墓塔位于寻甸县仁德街道中桥社区雨布村圆通寺背后和尚山,年代为清道光七年(1827年)。2024年10月,雨布村和尚墓塔被公布为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第七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灵源别墅位于黑林铺海源寺村900号,建于1932年,为时任云南省主席龙云的私宅,因近旁有海源河,取“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之意,取名灵源别墅。灵源别墅原为宽大的园林式别墅,现仅存四合五天井主体建筑和前面的池塘石桥。其前厅建于九级台阶之上,面阔五间,进深两间,有前廊。穿过前厅,是一个长方型的大天井。气宇轩昂的正堂名为“燕喜堂”,坐落在天井西面约一米高的台基之上。“燕喜堂”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雕梁画栋,前置殿式抱厦,支撑抱厦的是6根石龙抱柱,直径74厘米、雕饰有精美的“龙腾彩云”浮雕,鼓型柱础上则饰以螺蚌争游、鱼虾戏水,荷花牡丹等浮雕,充满生活情趣。当年“燕喜堂”是主人的会议室、会客室和居室,两侧厢房各为三间,四角各有小院,为附属用房。所有门窗皆采用西式做法,安装了玻璃,室内更显明亮。抗日战争爆……[详细]
  横山水洞位于黑林铺镇自卫村,是明代引水渠长山大沟的组成部分。长山大沟引白石崖水至尹家山灌溉普吉坝子北部农田。该工程先由村民自己组织开挖,开始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长山大沟虽然只有10多公里,但隔着22道山梁和深谷,转了73个弯。由于工程艰巨,历时33年,于隆庆二年(1568)才修到横山,被横山所阻。明隆庆三年(1569),又恰逢大旱,村民们由一位叫杨应春的人率领,开始开凿水洞。因岩层坚硬,工程艰巨,挖凿了一年,进深仅有100来米。隆庆四年(1570),时任管理民政事务的布政使司右使的陈善视察农耕至此,看到村农开凿隧道的艰难,遂由官方办理后续的开凿工程。据此,政府始拨给了经费,专人负责,从易门召来二十名矿工进行开凿。隆庆六年(1572)2月,全长1180米、洞高1.5米,宽0.6米的横山……[详细]
  三家村大营盘山牛丛碑位于寻甸县功山镇棵松村委会棵松村村北,年代为民国三年(1914年)。2024年10月,三家村大营盘山牛丛碑被公布为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第七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