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天河区旅游

    天河区文物古迹介绍

    华帝古庙
      华帝古庙位于黄村街道黄村围福里。始建于明代,历代有重修。现存建筑风格为清代。坐北朝南。三间两进,占地面积190平方米。博古脊,封火山墙,青砖石脚。头门檐下有壁画,后殿供奉华光大帝塑像。该建筑主体建筑保存较好,布局紧凑,头门墀头人物砖雕甚好。室内外装饰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风格古朴。2012年10月19日,被公布为天河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冯如坠机处纪念碑
      冯如坠机处纪念碑在天河区沙河花生寮。中国始创飞行大家冯如在美国研制飞机成功后,为“壮国体,挽利权”,回国创办航空事业,于1912年8月25日在广州燕塘表演飞行,不幸失事牺牲。当时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曾令行广东军政府都督在冯如坠机牺牲处立碑纪念。由于袁世凯帝制自为,孙中山发动讨袁战争失败等影响,迄未动工兴建,直到1988年,才由广州市沙河文博学会建造“冯如坠机处”纪念碑一座。碑坐西向东,方塔形,分碑身和碑座两部分,立于一高0.40、深3.74、宽3.30米的台基上。台基正面有阶梯三级,左、右后有矮墙围绕。碑身用白色花岗石制成,上小下大,高工土7米,尖顶,底部四边各长0.27米,正面刻“冯如坠机处”五字。碑座用砖石灰沙砌筑,石米批荡,高0。645米,底部前后边长各为0;89米,左、右边长各为……[详细]
    沙河东平公社旧址
      东平公社旧址位于沙河镇燕塘。建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光绪末年(1908年)重修,是鸦片战争时期的重要遗址。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5月),三元里附近各乡人民在广州城北牛栏岗一带大举抗击英侵略军后,省城东北郊及花县,增城、从化一带240余乡乡民在绅士王韶光、高梁材等倡导下,经两广总督批准,仿效石井乡的昇平公社,在沙梨园建立东平公社。以武装本地人和客家人共同抵抗外国侵略者为宗旨。主要领导人还有钟占棋、谢锡恩、周秉钧等人。东平公社成立后,东连鹿步、东圃各乡,北连从化、增城、花县,与昇平公社形成了犄角之势。旧址尚有正门额,上刻“东平公社道光二十三年程?(yu,橘字没有木字旁)采题”,石门联为:“东北苞桑固;平成雅颂登。”左右两门额分别题“左藏器械”、“右藏粮食”。另尚保存碑刻4方,其中《创建……[详细]
      石仁窿蓄水湖碑,天河区棠下街道荷光路上社公园内石人窿蓄水湖畔,即在棠下村上社公园。是广州目前发现的有关国际善后总署与广州关系的唯一碑刻。碑文记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6年国际善后总署派人协助棠下村建设水库问题。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陆军新编第一军印缅阵亡将士纪念陵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山马头岗,面积100多亩,由公墓、纪功亭、纪念塔3部分组成。 由著名设计师杨元熙设计,1945年10月5日始建,1947年9月7日落成。陵园内的纪念塔矗立在一座平台上,方型的底座高4米多,正面开有一门进入塔内。门的上方镶嵌着孙立人题写的“陆军新编第一军印缅阵亡将士纪念塔”石碑。新一军驻防广州期间,孙立人用3千日本战俘修建了位于白云山马头岗的新一军阵亡将士公墓,该公墓由著名设计师杨元熙设计,1945年10月5日始建,1947年9月7日落成。公墓原面积100多亩,由墓门、纪功亭、纪念塔3部分组成 。新一军征缅阵亡烈士公墓,四柱纪念塔与竖井墓穴连体,其总高38米,外加中部一个过千平方米的纪念塔大平台,体积相当庞大。201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详细]
      火界头樊氏墓地位于龙洞街道龙洞村迎龙路213号火界头。由樊以达夫妇合葬墓、樊雄保夫妇合葬墓、樊三郎夫妇合葬墓组成。建于宋代,均为花岗碎石交椅墓。总占地面积272.8平方米。樊以达夫妇合葬墓建于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原墓在三元里西华井(今雕塑公园),1996年迁葬于此。坐西朝东。花岗石砌筑交椅墓,占地面积165.6平方米。由护岭、垄环、享堂、山手、前台组成。花岗石碑龛,顶部石额上刻“龙洞”两字。内镶连州青石墓碑。樊以达(1068~1137)为龙洞村樊姓入粤始祖。樊雄保是龙洞村樊氏二世祖,18岁登进士。樊三郎为龙洞村樊氏三世祖,龙眼洞樊姓皆其后人。有一定史料价值。2012年10月19日,被公布为天河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珠村农民协会旧址位于珠村东乔大街56号,此处原是潘姓的公事厅,建于清末。该建筑坐西朝东,青砖墙,花岗岩石脚,两进厅,一天井,天井两边有走廊。通宽6.4米,通深12.8米,占地面积82平方米。硬山顶,碌灰筒瓦,高约5米,檐档有雕花。檐下有壁画,墀头有灰雕画。民国13年(1924年)12月,珠村成立农民协会,这里为珠村农民协会办公地址,同时也是广州市第二区农民协会办公地址。第二区农民协会包括珠村、沐陂、车陂等乡。国民国民政府农-动特派员郑千里在成立大会上讲话,大会选出了潘文治、潘苑添为农民协会正副执行委员长,潘佐荣为秘书,大会还宣告成立农民自卫军,选派人员到省参加农-动讲习所学习,中央农民部长廖仲恺,苏联顾问鲍罗廷赠送会旗祝贺。在1925年的省港大-和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中,珠村农民协会……[详细]
      毛泽东视察棠下农业生产合作社旧址位于棠下达善大街27号。原为湛川钟公祠,建于明代,重修于清末和20世纪80年代,1993年又大修。钟湛川,棠下村钟姓第十四世祖,钟应章之子,父子皆有祠堂。该祠为二进一天井,面阔三间,中为大堂,两侧有廊,通深15.2米,通宽8.7米,占地面积132平方米。硬山顶,灰塑正脊,碌灰筒瓦,滴水剪边。天井两边有卷棚廊,天井中心起棚,并与前后进封闭连接。正面为花岗岩门坊,黑漆木匾金字“毛主席视察棠下纪念馆”。封檐板雕缠枝花纹,飘逸精美。二进平台上有会议桌和两长椅。1954~1956年初,该祠是棠下第一农业社社址,1956年又作棠下高级农业合作社社址,至1959年迁出。1958年4月30日,毛泽东主席亲临棠下视察,在棠下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址,与随同的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详细]
      王道夫故里的“尚书王公祠”,为纪念南宋兵部尚书、抗元名将王道夫而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车陂街第十五社。王道夫在南宋祥兴二年(1279)新会崖门海战为国殉难。官至南宋县尹的长子王应孙肝胆欲裂,誓不降元,不久便抱恨而卒。其孙王龙溪遵守祖训“不仕于元”,并秘密组织民兵抗元,事泄后举家回乡隐居今车陂村。于元朝至正六年(1346)为纪念祖父王道夫而建家庙,明永乐元年(1403)其后人扩建家庙,改名为“尚书王公祠”,清乾隆六十年(1795)、光绪二十九年(1903)重修,2002年维修。“尚书王公祠”为中国传统的庭院式砖木结构,布局严谨,轩昂雄伟,总面积1048.8平方米,深三进,通面宽28.5米,通深36.8米。头门面宽三间,深三进,两庑,硬山顶,碌灰筒瓦。正门门匾为整块花岗石,上有“尚书王公祠”五个阳……[详细]
      李赖南墓位于龙洞街道,建于宋代,1932年由寺右乡大岗迁建于此,1995年重修。坐西南朝东北。砖砌筑交椅墓。占地面积75.9平方米。墓依山势而建,由护岭、垄环、享堂、山手、月池组成。护岭用砖砌,外涂抹水泥,顶部有祥云涌月石刻。花岗石墓碑。墓前有两对旗杆夹,分立左右,上刻“钦点探花及第李文田立”,落款“咸丰己末科”。此旗杆夹为原物。该墓形制特别并有一定的代表性。墓主为杨箕村李姓入粤始祖。有一定的史料价值。2012年10月19日,被公布为天河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林千三夫妇合葬墓位于珠吉街道吉山村吉贝岗(光山),建于宋代,重修于1992年。灰沙青砖砌筑交椅墓。坐北朝南。由护岭、垄环、享堂、山手、月池组成。占地面积179.4平方米。享堂砖壁半圆形,用青砖砌成人字纹。林三千祖籍福建莆田县,南宋时迁至猎德东村,为该村林氏一世祖。有一定的史料价值。2012年10月19日,被公布为天河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潘贞夫妇合葬墓位于新塘街道沐陂村沐陂大街对面,宋代建时原是一座土坟,无墓碑。2003年重修时新置墓碑和坟头。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89.4平方米。坟头用水泥筑成半圆形。坟面中间镶有一块花岗石墓碑。潘克常,字贞,番禺细墟六世祖,南宋末年携二子迁居珠村,再娶妻生三子。此三子后分别迁居棠下上社、石牌、沐陂三地。后潘克常被珠村、棠下、石牌、沐陂4村潘姓奉为共祖。有一定的史料价值。2012年10月19日,被公布为天河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日军侵华碉堡遗址年代为中华民国(1938~1945),位于凤凰街道渔沙坦村太和嶂白云机场导航站北面山顶。建于抗日战争时期。坐西北朝东南。混凝土钢筋砌筑军用碉堡。由大小两个碉堡组成。占地面积20平方米。小碉堡残高1.9米,边长3.7米,直径2.7米,钢筋已被取去,顶盖已塌,只剩四面墙壁。两碉堡均为侵华日军所建,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广州罪证。2012年10月19日,被公布为天河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民国广州粤军第一师诸先烈纪念碑位于广州市沙河燕塘广汕公路侧的牛眠岗。坐东向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砌花岗岩石,高约38米。全碑分两部分,下部是长方体台座,内为1-3层,四周建有气窗,底边长15.2米、宽12.9米;上部4-9层是碑身,呈方锥形,第4层边长各6米。碑身正面最高处饰“青天白日”国民党党徽。正中镌刻“粤军第一师诸先烈纪念碑”十一个大字及“中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九月”年款。1917年孙中山南下-,虽有海军支持,本身并无基本武装力量,被桂系掣肘。为此以原省防军20营约5000人为基础成立粤军,陈炯明为总司令,邓仲元为参谋长。成立后即进军“援闽”,1920年回粤,克复广州,驱走桂系军阀。孙中山把粤军扩充为5个军,邓仲元仍任总司令部参谋长兼第一军第一师师长。第一师成立后即参加讨桂战……[详细]
      胡汉民墓位于天河区龙眼洞银屏岭广东省林业职业技术学校内。建于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墓原在斗文望,混凝土结构,后被毁,又在其上建了房子,把胡墓穴压着。1985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在原墓东面300米处另建新墓,但其女不同意将其父棺木迁至新墓,故新墓实为空冢。新墓为外饰水洗石米的墓,坐东南向西北。当中高3米,一级护岭。墓碑镌刻“胡汉民先生之墓”7字。左前方建有“不匮亭”。右侧为胡汉民夫人墓,墓碑中刻“先妣,陈太夫人墓”,下款署“民国三十五年”。整个墓园占地约1800平方米。墓砌有拱手及祭台,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1985年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拨款重修胡汉民先生墓园。根据胡汉民亲属的意愿,该墓园修建于胡汉民夫人陈淑子墓的左侧。整个墓园占地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2002年7月,被广州市人民……[详细]
      许应鑅墓位于天河区龙洞街道西社社区龙洞村。2002年7月,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37、朱澄墓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澄墓位于天河区龙眼洞华南植物园蒲岗区一山坡上。建于1300年。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李是男墓位于天河区沙河街道新一街社区沙河顶街65号内。《同志李是男碑》镶嵌于广州市天河区沙河顶李是男墓碑正面,墓碑刻于中华民国三十八年。碑身为大理石,碑文右起竖排,阴刻繁体楷书,分四十行,行二十四字。共八百八十九字。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伟民墓位于天河区燕岭路394号广州市银河革命公墓内。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秦悦会家族墓位于天河区新塘街道高塘社区凌塘村背底山,年代为宋。2008年12月,被公布为,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主墓为秦悦会夫妇合葬墓。两边挂榜分别为其子秦仕廉夫妇、秦仕豪夫妇、秦仕杰夫妇、秦仕显夫妇合葬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