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长沙市旅游

长沙市文物古迹介绍

秋收起义部队第三团驻地旧址——刘家祠堂
  刘家祠堂位于浏阳市大围山镇小南京社区上街,西去五十米为大溪河,坐东朝西,面积为1044.26平方米。风格样式及形势:面阔三开间为34.67米,二进深为30.12米。四级台基高60公分,八角方形石柱有阴刻长联上联为:“白沙踞浏东上游数百年占于斯聚族至今为著姓”,下联为:“大围当祠南一面两三峰秀翘特出钟灵有自借名山”。四级抬梁架,檐口内装饰为卷棚,大厅内原有四根木柱,两根为圆柱,两根四方形柱,2002年当地政府重修时换成了水泥圆、方柱。有长方形天井边缘用麻石砌成,地面为烟砖。外墙左右各有引墙一扇,后栋山墙为卷形,门为木质,窗原来只有引墙各一个,后来在一楼引墙上各开三个窗口,在左边二楼房间里,留有秋收起义部队写下的标语:“暴-动胜利万岁。”刘家祠堂始建于清末年间,为旧式祠堂。1927年9月11日,……[详细]
长沙榔梨陶公庙
  陶公庙位于长沙县榔梨镇,濒临浏阳河,枕靠临湘山,四周古木参天,风景十分优美,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陶公庙建于梁天监初年(公元502——519年)。有“六朝遗庙,千年名山”之称。据史书记载,奉祀晋太尉陶侃之孙陶淡与其侄结庐临湘山,后来叔侄偕隐于此。士民仰其清名盛德,故立此庙祀之。古庙由正殿,山门、戏楼、石级等组成。山门的中门门额悬有“临湘山”一匾。山门两侧联云:“山中宰相,陆地神仙”。这副对联说的是:南朝陶弘景初仕齐,后入梁,隐居茅山,屡经礼聘不出。武帝时,国家每有大事,辄往咨询,时人称为“山中宰相”。晋人称陶渊明为“陆地神仙”,因其忘怀得失而得名。此外,左右山门分别横嵌“紫府”、“丹邱”门额,并嵌有“立德不朽,有仙则名”和“六朝遗庙,千年名山”的楹联。据《长沙县志》记载,陶公庙始建于南北朝梁天……[详细]
浏阳红一方面军活动旧址
  红一方面军成立旧址李家大屋,位于浏阳市永和镇石江村大屋组。创建于清嘉庆年间,历经四载(1803—1806)而落成,建筑坐东朝西,砖木结构,封火墙,硬山顶,小青瓦,主体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两侧辅设厢房,内置天井10余处,有大小房屋百余间,主体建筑西侧50米处设槽门,四周筑三合土围墙。原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现仅存主体建筑中栋部分。1930年8月23日,毛泽东、朱德率红一军团与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的红三军团在此会师,根据中央指示精神,两军整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简称红一方面军),共四万余人。毛泽东任前委书记兼总政委、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主席,朱德任总司令,彭德怀任副总司令,滕代远任副政委,朱云卿任参谋长,杨岳彬任政治部主任。湘东特委书记张启龙和浏阳县委、县苏维埃政府领导人及当地群众数千人出……[详细]
44、易雄墓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易雄墓
  忠愍侯易雄将军墓位于浏阳市区西南部浏阳河畔的枨冲镇嘉园村坪上组将军洞的山岗上,墓冢坐南朝北,地处东经113°29′42.5″,北纬28°00′55.1之间,北距枨冲镇政府2.5公里,西距浏阳河2公里,东距东董家塘约3公里,将军墓三面环山,山脚下是一水库。忠愍侯易雄将军墓自建立以来,保存较为完好。1958年,当地修水库,易雄墓冢遭到人为破坏,墓旁雕像、石仲等均被损毁,石马、石虎、基仲被砌进水库溢洪道中,2004年3月维修易雄墓时才将石马、石虎、基仲挖出,运至易雄墓前。1995年12月24日、1996年元月15日分别两次被盗,现场发现盗洞三个,该墓被破坏极其严重。现墓两旁各有一戴桂冠、着长袍的石人。2004年由易氏后裔出资对易雄墓进行修缮复原。 易雄将军墓为花岗石与青石混合装饰,分四级台阶设置,……[详细]
火宫殿牌楼
  位于长沙市坡子街的火宫殿酒家是一家弛名中外的“中华老字号”企业,被誉为湘风小吃的源头、湘菜的主要代表,有着深远的历史渊薮。火宫殿过去是一座祭祀火神的庙宇,又名“乾元宫”,始建于清乾隆12年(公元1747年),距今已有250余年。晚清时期,发展成为祭祀、看戏、听书、观艺、小吃的庙市。民国时期,摊担罗列、支棚撑伞,成为小吃闹市。人们把它同北京的天桥、上海的城隍庙、南京的夫子庙相媲美,是长沙乃至湖南的集民俗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于一体的具有代表性的大众场所,特别是火宫殿的风味小吃享誉三湘。两个半世纪的品牌,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光临,更使火宫殿名扬四海。火宫殿,过去是一座祭祀火神的庙宇,又名“乾元宫”,始建于清乾隆12年(公元1747年),1826年(道光六年)重修,距今已有250余年历史。每年农历6……[详细]
46、陈昌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昌墓
  陈昌烈士墓位于浏阳市西南部镇头镇土桥村炭坡塘山坡上,地势开阔,坐南朝北,故居在其东部300米处,附近有山塘一口,前为田垄和简易公路。墓冢建于1930年,1985年重修。墓地呈半圆形,墓冢直径3.8米,高0.6米,墓前地坪有石栏围护,左右置石华表,高2.8米,墓碑立后,高2.7米,宽1.25米,占地面积200平方米,保存较好。陈昌烈士于1930牺牲后即葬于此。1954年3月3日,为缅怀烈士的丰功伟绩,向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浏阳县第十四区区委会、金江中学、第十四、十五区各完小和烈士后裔刻碑(汉白玉质地)两通立于墓区,一碑上刻:“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另一碑上刻:“父亲陈章甫烈士墓”,以示纪念。70年代,陈家后裔再次刻“立志做您的好后代”碑一通(汉白玉质地),慰籍烈士的在天之……[详细]
杨开慧故居
  杨开慧故居,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沙县清泰乡(今开慧乡)板仓。距长沙约70余公里。始建于清末,土木结构,盖小青瓦,面垅背山,坐北朝南,前筑以防护矮墙,形成院落。占地面积约680平方米。房舍以上、中、下三栋平行排列,前低后高。前栋为双面木门,中嵌木栏转门;中栋有三级踏步上入过厅,门额悬挂“板仓”二字横匾;后栋正中为堂屋,左右为住房。两侧厢房多作杂房、配房。栋栋之间形成小院或天井,院内植桂花和女贞树。院落西部为一畦菜地,院外有水塘一口。1901年11月6日,杨开慧生在故居后进东头北间。1966年11月维修后开放,并复原陈设了杨开慧住房、杨昌济夫妇住房以及毛泽东、杨展等的住房。1980年修缮时,在墙缝中发现有杨开慧1928年在家居住时所写手稿信札多件。距故居右侧300米处的棉花坡山头上,建有杨……[详细]
长沙中山亭
  长沙中山亭原为清朝中期建筑,咸丰三年(1853年)重修,当时的清提督衙门府位于今天的市青少年宫,中山亭位置驻扎着保卫衙门府的“先锋卫士营”,因此这一建筑就叫做先锋厅。1930年新建中山路,与先锋厅主楼相连建起了附属钟楼,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此建筑正式命名为中山亭。2002年初,黄兴北路拓宽改造,长沙市政府将中山亭保留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2006年被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长沙中山亭准确的讲,中山亭不是亭子,而是一座钟楼,故被称为长沙标准钟楼。所以《长沙老建筑》一书中将其归属为公共活动建筑。钟楼修建时为五层西式方形建筑,高16米,后为纪念孙中山而命名中山亭。1930年2月动工,7月竣工。当时中山亭最靓的地方是楼上的四面电动标准时钟,从德国进口,花了400银元。有了这些钟之后,长沙……[详细]
湖南第一纱厂旧址
  在长沙潇湘大道上,从银盆岭大桥西桥头沿潇湘大道南下至营盘路过江隧道出口之间,一组掩映在风景入画的潇湘风光带之中的黄色建筑群。这组黄色建筑群就是曾被称为“湖南第一纱厂”的长沙第二批近现代保护建筑——裕湘纱厂,是长沙保存最好的“工业遗产”。湖南第一纱厂是1912年由老同盟会员、湖南都督府参议员吴作霖创建的,最初为官商合办的经华纱厂,1932年才改名为湖南第一纱厂。解放后在湖南第一纱厂旧址上建起来裕湘纱厂,在裕湘纱厂的基础上成立了长沙纺织厂。至今保存完好的西式纱厂门楼为1919年建成的,显示民国初年风貌。80多年过去了,裕湘纱厂门楼还完好无缺地保存在岳麓区银盆岭湘江河畔。外观为浅黄色的方形的门楼,一颗硕大的五角星浮雕镶嵌在门顶横梁的正中间,四角各由两根圆石柱支撑,石砌拱门,三层楼檐外挑,构造庄重,……[详细]
长沙府文庙
  长沙府文庙,在今长沙市西文庙坪一带,距“百年名校”长郡中学不远。北宋治平元年(1064),潭州知州吴仲复改筑庙学为州学,王安石欣然作《潭州新学》诗以贺,是为长沙府学之始。明洪武年间,有所扩建,改回长沙府学。天顺六年(1462),知府钱赵又建尊经阁(藏书楼)。嘉靖至万历间,知府孙存、潘镒、周标、吴道行等又先后修建棂星门、敬一亭、司祭所和泮池,修复大成殿。天启三年(1623)知府谢宗泽“捐俸纠工”,“建尊经堂,广辟水池”,“耸文星阁”。崇祯十六年(1643),张献忠攻陷长沙,学宫付之一炬。清顺治四年(1647),长沙府学得以重建。康熙十三年(1674),吴三桂攻占长沙,将文庙做了马栏,祭器毁坏,盗走不少,校舍被砸,学府又毁。道光年间,湖南巡抚赵申乔、陈宏谋、吴荣光等竭力修复。咸丰十二年(1852……[详细]
桃树湾刘氏大屋
  桃树湾刘氏大屋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金刚镇丹桂村清江片桃湾组,是由刘氏族人历时五年建造的一处规模宏大、具有清代建筑特点的建筑组群。现有大小房屋100多间,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1000平方米。据民居内现存的碑刻《桃树湾新宅记》记载:“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七月三十日酉时,课取己酉葵酉乙丑乙酉起首行墙安头二门,是年仅起正宅门厅四进,右旁正护屋三间;三十年造右畔护屋三层,并筑周围垣墙;咸丰元年起左畔护屋二层,二三年继造左边余屋、高仓,逐处装修,历五年而工始竣。”建筑组群原有大小房屋近400间,占地面积约21000多平方米。现存文物以-垣墙为本体边界,房屋100多间,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1000平方米。从2014年起,经上级拨款、村民捐资,桃树湾刘氏大屋一共进行了……[详细]
曾国藩墓
  清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初四日,曾国藩去世,终寿62岁。其弟曾国潢,子曾纪泽、曾纪鸿等从金陵(南京)扶柩回原籍湖南,五月下旬抵达长沙,六月中旬出殡,葬于南门外金盆岭南。两年后,曾妻欧阳夫人去世,曾纪泽遂将父亲改葬,与母亲合茔于善化县湘西伏龙山之阳,即今望城县坪塘镇桐溪村伏龙山南。曾国藩系糯米混浇铸墓堆,墓碑三道,主碑题曰:皇清太傅大学士曾文正公一品侯夫人欧阳夫人之墓,墓围直径5米,花岗石围:墓前古坪台50平方米;坪台东西石阙下通石级,沿桐溪寺墙而下,接曾国藩墓庐槽门。通道两旁原侍立石兽、石人,今仅存残迹。墓地正前有古银杏、罗汉松各两株,蓊郁茂盛。另墓地附近还有一倾圮神道碑,系李鸿章撰文,黄自元书法,大抵叙述曾国藩生平功绩,尤为珍贵。曾国藩墓是典型清代皇室墓葬建筑风格,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详细]
宁乡白云寺
  白云寺位于湖南宁乡县西南麦田乡回龙山山顶的天然盆地上,始建于唐初。1989年白云寺公布为宁乡县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举行了盛大的开光典礼。拟公布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白云寺始建于唐初,白云寺规模宏大,共有大小寺屋300多间。香火旺盛时,有僧人300余人。寺中共有大型佛像30多尊,其中以二十四诸天菩萨最为威风,形象生动。旧时寺前井中有数十只刻有明、清年号被寺中和尚放生的乌龟,一听到公鸡报晓或僧敲木鱼开餐时,便结队而出,探头探脑食取施舍的饲饵。据资料记载,“名随衡岳争灵秀,缘追南海显神奇”,古老的白云寺是名振三湘的知名寺庙。湘中有俗语:“南岳山的香,回龙山的烛”。回龙山何以与南岳齐名,盖因山中有规模宏大的白云寺。白云寺前身叫清林寺,位于回龙山北麓之粟溪,始建于唐大中十二年(858),乾隆二十八……[详细]
桃树湾清代民居
  桃树湾清代民居公布时代:清代保护级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编号:430181—0137公布地址:浏阳市金刚镇清江村桃湾组类别:古建筑公布机关:长沙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0.08简要说明桃树湾民居坐北朝南,主体建筑部分系砖木结构,其它附属建筑为土木结构,屋面盖小青瓦。该建筑系当地刘氏族人于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建成,占地面积2100多平方米,大小房屋400间,为四进院,多厢房的南方民居院落,气势恢宏,工艺精美。为典型的清代江南庄园式民居建筑。民居现保存有门楼、前厅、过亭、中厅、后厅、钱仓及部分厢房。保存现状民居自清代建立以来,历经修缮,一直保存较为完好,但部分的木构件有不同程度的腐蚀、落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2000年8月28日,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保护……[详细]
谭嗣同祠
  谭嗣同祠建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为二栋一亭的旧式祠宇建筑。占地面积535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封火墙,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中轴线上依次为前门(牌楼式)、庭院、前厅、过亭、后厅等建筑。前门墙面凸出四砖柱。明间设券门,两扇大门拼钉几何图案竹片,上部女儿墙由两端向中收缩成三角形西式状,下部现左右镶嵌祁阳石标志、说明牌两块,祠门额上嵌“谭烈士专祠”汉白玉石碑,阴刻楷书金饰。经庭院拾三级台阶进入中厅,前檐饰卷棚,几何图案挂落与格门,厅内立花岗石方柱6根,上部抬梁式构架,前部饰卷棚设月梁,满置楼栿楼板,正上方悬挂梁启超先生题写的“民国先觉”牌匾,匾下原(1983年)挂谭嗣同油画遗像,1998年,置放谭嗣同铜质头像一尊。前厅与过亭由16页格扇间断,过亭由四根花岗石方柱支撑整个建筑,左……[详细]
谭嗣同故居(谭嗣同纪念馆)
  谭嗣同故居位于湖南省浏阳市北正南路,始建于明朝末年,原为周姓祠宇,主体建筑占地2000多平方米。后由谭嗣同的祖父谭学琴(曾任浏阳县吏)买下,作为私第。清咸丰九年(1859年),谭嗣同父亲谭继洵考取进士,官至湖北巡抚,因其地位显赫,奉旨命名其宅为“大夫第官邸”,故谭嗣同故居又称“大夫第”。故居坐西南朝东北,砖木结构,现存建筑面积762平方米,通高8米,三栋二院一亭,硬山顶,设封火墙,盖小青瓦,共有大小房舍24间,保存基本完整,系典型的江南庭院式民宅建筑,布局严谨、富丽堂皇、雕梁画栋、工艺精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我国近代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家、改革家潭嗣同曾在故居内生活多年,练文、习武、结交维新志士、寻求救国真理、从事变法活动。故居现存潭嗣同的书斋、卧室及他父亲谭继洵、夫人李闰的起居室等,具有较……[详细]
长沙桐溪寺
  桐溪寺,古称兴国寺,位于长沙市望城区坪塘乡桐溪村境内的伏龙山下,为唐代振朗禅师创建。进门后,拾级而上,有大雄宝殿等殿堂,寺宇布局与一般禅宗寺院相同,仅两进,客堂设在西边厢房之中,方丈室在寺后东边角落。庭院中有数百年的罗汉松、白果树备两株,枝繁叶茂,挺拔隽秀,为寺院增色添辉。1944年,著名诗僧万休圆寂于此。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该寺住持祗修和尚开期传戒,前来求戒者近200人,千年古寺名声大著。据清光绪《善化县志》记载:与桐溪寺邻近的谭家冲,建有护国塔院,“寺田三百六十亩,田山塘坝无间”。民国期间,桐溪专属“长沙八大丛林”之一,山门上 书“兴国寺”三字,其门联云:兴国家风古;伏龙祖道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于土地制度的改革,寺院经济不存,僧徒星散,寺宇逐渐废而不存,今仅留下两株罗汉松和……[详细]
谭嗣同墓
  谭嗣同墓位于浏阳河中游南区的牛石乡(现为浏阳市荷花办事处)翟水村(现改名谭嗣同村)石山下,海拔300米。墓地距浏阳市区8公里,南距云桥约1.5公里,距荷花办事处3.6公里,西300米有浏醴铁路。地处翟水之阴,从公路南折入有简易路直抵墓山下,墓地四面开阔,农田小溪纵横交错,翟水河由东向西缓缓从墓山下流过,左右群山环抱,若众星之拱北斗,松柏苍翠。谭嗣同墓地处浏阳中部山地丘陵地区,前有翟水河自东向西缓缓从墓山下流过,前与野猫峡、七鸦尖等山峰对峙,群山环抱,松柏苍翠。流水潺潺,显得端庄肃穆。气候为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热量充足,降水充沛,光照较多,山地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年平均气温为16.7°Ç~17.6°Ç,年平均降水量为1400—1800毫米,为全省多雨中心之一。墓地周围植……[详细]
达浒孔氏家庙
  孔氏家庙位于浏阳市东部达浒镇金石村,明万历十四年(1586)由县府出资建造送于孔氏,坐东南朝西北,砖木结构,三进五开间。现残存建筑有大成殿、五王殿,大成殿为重檐山顶,小青瓦,穿斗与抬梁混合构架,四面设回廓;五王殿为封火墙,硬山顶,小青瓦;内原有五王牌位(现无存)。两建筑因年代久远,无人管理和修缮,现已倒塌大半,2005年8月,孔氏家庙被列为长沙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孔氏家庙始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由县府出资为孔氏建造。家庙坐东南朝西北,砖木结构,三进五开间,建筑形制与宋元时的浏阳文庙大至相同。中轴线上有万仞宫墙,月池、大成门、大成殿、五王殿;中轴线两边有备荒仓、东、西庑、文昌厅、学堂和享堂等。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现残存建筑有大成殿、五王殿,其余建筑均毁。大成殿:重檐歇山顶,通高1……[详细]
60、大禹碑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禹碑
  大禹碑时代为宋。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左峰,此为广布全国各地的奇碑之一。 禹碑原在南岳岣嵝峰,故又名岣嵝碑,相传为夏禹王遗迹。宋嘉定九年(1212),何致游南岳,即摹拓全文,复刻于岳麓山左峰石壁,面宽140厘米,高184厘米,共77字,每字径约17厘米。明嘉靖三十年(1551),,太守张西铭建护碑亭。崇祯二年(1630),兵道石维岳维以石墙,南北设门。民国24年(1935)周翰重修碑亭,并刻“禹碑”额。碑两侧有刘汝南题《夸神禹碑歌》,陈兴亚题“虞夏遗风”等石刻。 南岳禹碑始见于《吴越春秋》,其后郦道元《水经注》等均有记述,确凿可信,惟字体奇古,昔人曰为蝌蚪书,不类殷周鼎款识,无偏房义事可寻,难以识读。自明杨慎等多有释文,但皆臆测。故有疑为后人伪造。唐韩愈、刘禹锡等多歌颂备至,刘诗曰:“尝……[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