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长沙市旅游

长沙市文物古迹介绍

赵汝愚墓
  赵汝愚墓 时代为南宋。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妙高峰北麓青山祠侧,此为南宋重臣赵汝愚之墓。 墓占地500平方米,坐南朝北,呈椭圆形,南依妙高峰,北砌高约4米,中有台阶30余级,北面临石基有石护栏,东西各立华表1根。石墓石壁上嵌有叶德辉所撰碑记。后有石碑,上刻“南宋忠定赵福王墓”,左刻“南宋庆元二年丙辰安葬,清宣统二年(1910)庚戌续修”。墓前有石墓庐。 赵汝愚(1140—1198),南宋大臣,宋宗室,饶州余干(今江西)人,乾道进士,光宗时(1190—1194)任礼部尚书,知枢密院事,和外戚韩侂胄共议,立嘉王赵扩(宁宗)为帝,庆元元年(1195)任右丞相。旋与韩侂胄倾轧被诬,出知福州,继贬永州,途径衡阳遇害。及韩侂胄被诛,仍复原官,追封沂国公。嘉定元年(1208)谥忠定,封福王。 明《……[详细]
李富春故居
  李富春故居位于长沙市天心区三兴街2号。李富春,1900年5月22日诞生在湖南长沙三兴街“李福星扇店”,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1914年考入长郡中学,1918年毕业后考入河北保定育德中学附设的赴法勤工俭学预备班。1919年,参加了五四运动,结识了毛泽东、蔡和森等革命青年。1919年10月底,从上海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国期间,李富春、李维汉、蔡和森等发起组织了以赞同马克思主义和实行俄国式十月革命为宗旨的工学世界社。1922年,李富春参加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8月,李富春回国,先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2军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军法处长。不久,参加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任江苏省委代理书记、广东省委代理书记。1931年赴中央苏区,任江西省委书记。1934年9月任红军总……[详细]
长沙海关公廨旧址
  长沙海关公廨于1911年投入使用,当时由英国人把持,这里曾是海关官员们办公住宿场所。由于年久失修,历经百年沧桑的长沙海关公廨出现基础下沉、内外主承重墙体多处倾斜开裂的状况,被鉴定为随时可能坍塌的最高等级严重危房。从上个月开始,施工人员进场对长沙海关公廨做修护维缮。长沙海关公廨旧址坐东朝西,是典型的近代中西合璧式建筑风格。墙面陈旧斑驳,侧墙甚至出现倒塌。2002年,公廨被评为省级文保单位。由于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丧失海关自主权,中国海关由1000多名分属约20个国籍(英籍人员超过一半)的洋员位居要职。长沙在1904年被辟为商埠后,外国殖民者选择了既具“清寒水气,萧疏落木”的宁静、又可观“隔江繁灯”的橘子洲作为“安乐窝”,将长沙海关公廨安置于橘子洲中村210号。筹办长沙海关过程中,“勘地”的是英国……[详细]
浏城桥楚墓
  长沙浏城桥楚墓(编号71·长·浏·M01)是长沙出土的一座最早的楚国贵族墓葬,也是长沙地区最重要的战国墓之一,墓主是楚国大夫一级的官员。墓0土各类文物共262件。此墓对研究长沙楚文化具有重要价值。浏城桥楚墓为带墓道的长方形土坑墓,方向85度。墓室长584、宽397、深700cm。二椁一棺,保存完好。外椁长450、宽288、高204cm。内椁长257、宽126、高126cm。棺椁周围填有厚60cm的白膏泥。浏城桥楚墓1971年2月由湖南省博物馆发掘,是长沙出土的一座最早的楚国贵族墓葬,也是长沙地区最重要的战国墓之一。此墓二椁一棺,保存完好,出土陶器、铜器、木器、竹器、玉器、丝织品等各类文物共262件。墓主是楚国大夫一级的官员。此墓的发掘,为研究战国时期长沙地区的楚国葬制礼俗,研究当时长沙地区的……[详细]
船仓贝氏家庙
  船仓贝氏家庙位于浏阳市高坪镇船仓村,是典型的晚清南方家庙建筑。明洪武年末,贝氏始祖贝万福自蜀入湘定居浏阳东区船仓村,至清乾隆年间家族极具规模,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建贝氏家祠。清光绪年间,其家族发展到鼎盛时期,贝氏家祠改建为贝氏家庙,祠堂大门由一门改为三门,并在东侧厢房设贝氏家族私塾(现已倒塌,仅存墙基)。家庙建筑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面阔3间,进深3进,合院式布局,小青瓦双坡硬山顶,封火山墙,建筑面积466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屋架采用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屋架结构,榫卯工艺,内部装饰丰富,运用了丰富的文化语义,其月梁、斗拱、础石、门窗等部位均有雕刻题材,如祥云斗座、如意斗拱等,第二进墙上分别保存有“忠廉、節孝”四字。土地革命时期,贝氏家族当时全族仅2000余人,跟随李贞、……[详细]
长沙新安古寺
  新安古寺坐落在长沙县跳马乡金坪村鲤鱼塘组的花木丛林中,清静古寺,仿古建筑,殿楼供奉“西方三圣”佛像。只有清香氤氲,佛像端庄。殿内经书房陈列佛教经典,整齐划一。殿右是观音宝座,秀目慈颜。楼下左是斋堂,桌凳固定,卫生规范。寺坪内有护法殿,放生池,庄严肃穆,生气盎然,融于一体。相传新安古寺建于清代,为当年民间拜佛修行之所。遭“文革”浩劫,文物被毁,古寺无存。1997年,在长沙铁炉寺皈依三宝的释悟心法师,偕僧俗两弟子来到跳马,募集资金40余万元,终于使修复新安古寺愿望得以实现。2007年,悟心法师又从外地佛门和本地各界募得资金70余万元,用于征地、砌围墙、修公路、修缮殿宇。2010年又耗资80多万元,修复钟鼓楼、观音阁、斋堂、僧寮房,为寺殿发展奠定一坚实基础。新安古寺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详细]
临水戏台旧址
  临水戏台旧址位于靖港镇保健街99号,南临小河,系“中华民国十年宁乡八埠公建”,花岗石结构,长16米,宽4.7米。戏台东、西、南三方均有花岗石护栏,共有方形栏柱11根,栏柱柱头除转角处为兽形外,其余为南瓜形,栏柱尺寸:宽0.23米,高0.87米柱头尺寸:兽形柱头高33厘米,南瓜形柱头6瓣高8厘米;栏柱之间以花岗石板相连,石板临江面皆阳刻有花、鸟、兽等各种图案。花岗石板尺寸为:长1.2米,宽0.43米,厚0.145米。保健街戏台北侧为“宁邑杨泗庙”,戏台原与庙相连,临水而建,看戏者均坐于船上,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为长沙仅见。“宁邑杨泗庙”既是一座供水运工人祭拜、祈求平安的寺庙,同时又是当时宁邑从事水运船主聚会的一个场所,该庙虽多次改作他用,但现在整体结构仍基本完整,庙内原有一木戏台,后“宁乡八埠……[详细]
谢觉哉故居
  谢觉哉故居位于长沙市宁乡县沙田乡堆资村。谢觉哉(1883—1971),原名维鋆,字焕南,别号觉斋,湖南宁乡人。1883年4月26日生。1921年参加新民学会。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到上海,负责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和《上海日报》。后任中共湘鄂西省委政治秘书、《工农日报》主编兼文化部副部长。1933年到中央苏区,任毛泽东秘书,后任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秘书长、内务部长、司法部长、代理最高法院院长。1934年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代表,中央党校副校长,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边区参议会副议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央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华北人民政府司法部长兼政法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内务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中共第八届会议上……[详细]
109、外兴窑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外兴窑
  外兴窑是铜官古镇唯一一座尚在使用的古龙窑,它依山傍水、靠山坡顺势建造。该窑长56米,西侧设两张窑门,东侧设六张窑门,共有窑眼56对,穿着完整的“龙袍”,十分壮观。外兴窑用土砖筑成隧道,分窑炉头、窑床、窑尾3部分。龙窑窑背两侧相隔50厘米左右开一对火洞(俗称鳞眼洞),作为投放燃料和观察火候的窗口。龙窑从装坯、烧毕到开窑取货一般为一星期左右。外兴窑的琉璃制品质量上乘、广受欢迎,还留下了一个传说:原来陶器釉料的配制,由于着色剂的快速沉淀,很难在产品上均匀着色。多少工艺技术人员绞尽脑汁,都难以如愿。一次,铜官陶业的祖师———窑神舜帝,托梦给一位老陶工,告诉他“米汤调配,可均颜色”。这位老陶工依法试之,果然使着色剂的颗粒悬浮,不再沉淀,烧制出的产品釉色均匀鲜艳。龙窑这种古老的陶器制作方式之所以延续到今……[详细]
田汉故居
  田汉故居位于长沙市长沙县果园镇田汉村大屋组(原名茅坪)。田汉(1898—1968),字寿昌,湖南长沙人。田汉自五四运动起,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早年留学日本,1921年回国后,与郭沫若等人共同组织创造社。后创办南国艺术学院、南国社,主编《南国月刊》,并参加话剧创作与演出实践。1930年前后参加民权保障大同盟、左翼作家联盟(并任执行委员)。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左翼剧联”党团书记,中国共产党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同时写了大量作品,以鲜明的革命立场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抗日战争期间,参加并组织抗日救亡宣传演出,其“文化抗日”的影响在中国抗战文学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抗战胜利后,在国民党统治区积极投身爱国-,并创作了大量的戏曲、电影剧本,新中国成立以……[详细]
111、裴休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裴休墓
  裴休墓时代为唐。位于湖南省宁乡县沩山乡清溪村大沩山之韦驮峰前。此为唐代名相裴休之墓。墓冢周砌石,外砌石罗围。坐西朝东。墓后有碑,上刻“唐故相国裴休之墓”。墓前有石栏、石柱,柱上刻一联“亮节高风乾坤并老;慈怀道气天地长存。”系众僧重修时(1932)镌刻。另有花岗石刻七言诗:“万重云捧古人坟,花木争奇紫翠纷。神气丽天经夜月,山光映水渡秋雯。田犹荷锸耕罗汉,法有金城赖相居。掷却金鱼逢佛选,至今完整颂元勋。”文革中,墓围、石刻遭破坏,1982年按原貌修复。裴休字公美,孟州济源(今河南)人,唐长庆中(821—824)进士,举贤良方正。曾任监察御史、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因直言遭贬,退隐宁乡县祖塔乡之裴公庵。裴休好佛,为灵佑禅师奏建密印寺,终年74岁。浏阳猿啼山有隐相岩和哑清地,石霜寺有遗笏堂;益阳有裴公亭……[详细]
雷锋故居
  雷锋故居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今雷锋镇雷锋村简家塘)。故居原为地主谭四滚子庄屋,因雷锋祖辈佃种谭家的田而住在谭家的庄屋内。庄屋原有房屋两进12间,三面环山,西面为塘。1940年12月18日至1956年11月,雷锋在此生活了16年。1958年故居房屋因年久失修被拆,后由雷锋堂叔雷明光在原址重建了3间茅屋。1993年修复对外开放,今正房陈放雷锋祖孙三代用过的两张床、1张大柜、1张书桌和几条凳子。966年冬,省、市政府拨款30多万元,征地7240平方米,在雷锋家乡柳塘湾开始建立雷锋纪念馆。主体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1968年11月20日落成开放。纪念馆坐北朝南,古朴典雅。四周以墙围成庭院,院内植各界赠送的名贵花木。1990年县政府拨款203万元进行扩建,建有门楼、雷锋塑像、广场、停车场、商业服……[详细]
浏阳问津寺
  问津寺座落在浏阳市嗣同路37号。始建于唐文宗李昂大和二年(公元827年)春,占地面积66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余平方米,殿内佛像庄严,有大雄宝殿,设有释迦牟尼、如来佛、观音菩萨等神像;西厢有十八罗汉,二十五个小型塑像等,为浏阳市佛教协会驻地。问津寺建有四道门出入,第一道是山门,横书“古道胜境”的金字匾额;第二道门横书“问津古刹”;第三道门为“西坛庵”;第四道门横书“瑞霭诸林”。相传游佛僧宗智禅师随徒庆衍由江西瑞金入潭州(今长沙),路经浏阳淮川,见山林茂密,白云飞耀跃,行至此地,口渴思饮,忽见一农夫,问曰:“请问何处有水止渴。”农夫答曰:“巨湖山下有一小港,内有青山之泉。”宗智食却水中奇味,心想前面必有圣地,遂连夜寻找源流,一直找到丛林密布、人路难见的巨湖山顶。返回巨湖山脚以后,宗智即命庆衍……[详细]
黄爱、庞人铨墓
  黄爱、庞人铨墓 时间为1922年。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东麓小桃源山上。此为早期工人运动领袖黄爱、庞人铨之墓冢。 墓围花岗岩砌成,呈正方形,坐西朝东,四角各立圆形石柱。墓上用青石砌成方形平顶塔碑,正面楷书阴刻“黄烈士爱、庞烈士人铨之墓”。墓、塔通高6.7米,墓前有石桌,前有用条石围成半圆形的石栏,外侧有碎石坪,墓后砌青石围,茔地面积100平方米。 黄爱(1898—1922),湖南常德人。1919年在天津高等工业学校读书时,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次年返湘。庞人铨(1898—1922),湘潭人,曾参加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1920年11月,黄、庞接受湖南党组织的帮助,改组劳工会,并于次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1月17日,因领导湖南第一纱厂工人为增加工资的罢工斗争,被赵恒惕杀害。……[详细]
115、岳王亭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王亭
  岳王亭位于岳麓山赫石坡,始建于1936年,是在当年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背景下,为表示抗日的决心而修建的。岳王亭是一座仿清亭式建筑,砖木结构,六角攒尖重檐顶,周长24米,花岗石基座于水塘中筑起,建筑面积9.5平方米。亭内置一块青石大碑,正面刻有岳飞的浮雕肖像,背面有湘乡名士颜昌峣所书《岳忠武王年谱》。1993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岳王亭是在当年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背景下,为表示抗日的决心而修建的。为仿清亭式建筑,砖木结构,六角攒尖重檐顶,亭内青石大碑上,正面刻有岳飞的浮雕肖像,背面有湘乡名士颜昌峣所书《岳忠武王年谱》。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及建设项目控制情况1993年10月27日长沙市人民政府长政发[1993]28号《关于公布我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公布其保护范围为:……[详细]
石牛寨遗址群
  石牛寨遗址群位于浏阳市社港镇石牛村,为红砂岩丹霞地貌,因山体酷似牛状古人而命名。石牛寨是元明时期军事设施古遗址。据考清雍正版《浏阳县志》:“石牛寨在县北百岩洞,峭壁天悬、窄径一线,上有平野方塘,昔人避寇于此。元至正末,伪汉将欧祥据浏阳,邑氏入山自保。明洪武元年,寨长黄宁率众于徐达麾下归附”。另清同治版《浏阳县志》元季兵事载:“元至正十二年(1352),伪汉徐辉将陈友才据潭州,刘贵青据益阳,欧祥据浏阳。浏阳县民入山寨,立长自保。其时结寨者有潘至主、瞿文立、黄宁、林应秀、谭仁 一作张荣 、黎均宝 一作黎均、黄刚、瞿洪之徒皆以义兵,宣力保障……。”遗址群分布面积3.6平方公里,保存有凿石成梯的古栈道、生火做饭的古灶台、生活取水的圆水井、遮风避雨的石岩洞,以及数以千计的守寨架炮石桩洞等。石牛寨遗址群……[详细]
田冲兰花屋场
  兰花屋场位于宁乡县巷子口镇巷市村,始建于1882年,土砖青瓦木结构,传统四合院布局,现存房屋48间,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兰花屋场是宁乡唯一保存完整的传统古民居,且以其木雕砖雕别具特色、独具一格。它是由张轼后裔,清朝进士、广东按察使张铣于1882年建造的。屋场依山傍水,共有大小房屋48间,面积约1000平方米,土木砖瓦结构,上下两层,带跑马楼,为清代典型的湘中农村建筑。兰花屋场也是中国红色药理学家、新中国药理学科的奠基者张毅的故居。与其他地方的屋场相比,田冲兰花屋场的规模不算很大,但整个建筑却隐隐带着读书人的气息:高高的封火墙顶端绘着墨色的兰花,黑漆髹成的窗户干干净净,这都与白墙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差;屋檐下的枕梁上雕刻的是文曲星,大门两边的侧柱上则是白鹤伴松、喜雀登枝等文人喜欢的图案。远远地……[详细]
善化县文庙
  善化县文庙位于今长沙市黄兴路步行街东侧。宋元符元年(1089),析长沙县5乡、湘潭县2乡置善化县,县治设潭州(即长沙)城内,从此长沙城也一分为二,大致以今五一大道为界,北属长沙,南属善化,直至清末。由县正街往北,有一东起织机街、南止“出入是门”的曲尺形街道,名东文庙坪。此即善化县文庙所在地。“出入是门”之街名也因文庙而名,此街原通向文庙南门,因文庙西门平时紧闭,出入必走是门。善化学宫原在城南兴仁坊,后多次迁移,明嘉靖四十年(1561)改迁今址。清初,学宫毁于兵火,顺治十五年(1658)知县孙国泰重建。以后屡损屡修,最后一次大修在同治三年(1864)。清光绪《善化县志》绘有善化县学宫图,其规制与长沙府文庙如出一辙。1938年文庙毁于“文夕大火”,仅存康熙二十五年(1686)所立“文武官员至此下……[详细]
119、跳石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跳石桥
  跳石桥位于浏阳市大围山镇楚东村漾水湾组大溪河河面上,为一处浏阳上东地区类型较为独特的多墩匀布的踏水石桩桥。据考证:该桥原名“东门市矼”,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由鲁荣业捐资修建。后经清康熙、嘉庆、乾隆、同治历代修葺,保存沿用至今。跳石桥为东门近郊漾水湾与珠琳组两岸交通的主要设施。该桥长50米,南北走向,跳石桥由70余块长约0.25米长方体花岗岩石墩以0.5米间距嵌入河床,上凿防滑凹槽(3—5条)。上世纪90年代,该地村民自发募捐钱款进行了一次较大的修葺,将洪水灾害冲毁的石墩重新设置,在桥北端处设3.4米的下水坝口上架活动木桥板,由原来的70余个石墩改为现存的62个石礅,使之石墩牢固,排水通畅,正如桥北岸青石碑一副桥联所述:“梳理河川敢对洪峰言砥柱,铺排琴键乐为行客踏笙歌”。该桥形制独特,实为罕见,……[详细]
120、渠城界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渠城界
  渠城界(又称棋升界),位于浏阳市澄潭江镇渠城村、界上村六龙山脉,是古代一处重要军事关隘。据考证:渠城界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72),时为长沙府所设九处巡检司其中的一处。清咸丰元年(1851),曾国藩委派长沙府经历杨承义募楚勇四百余人,驻守渠城界,以抗贼犯。1852-1864年,守备军五次击退粤贼来犯。咸丰三年,县南诸绅重新筑墙获准,遂筑墙长约一里,并在关口砌筑券门二个,东端为“东安门”,西端为“永安门”,门楣上各书“渠城界”三字,及“披荆斩棘,拒寇安民”、“城须凭锁钥,渠本藉金汤”门联,并置有官田1.34公顷,山林6.7公顷,其收入以作驻兵军费开支。1930年9月20日清晨,浏阳游击队总队遵照红一军团命令在此埋设,堵截敌军戴斗垣旅押运军需物资去文家市的部队,大获全胜,并缴获大量军用品和银元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