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潮州市 > 饶平县旅游

饶平县文物古迹介绍

21、紫来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紫来楼
  紫来楼位于樟溪镇乌溪村,始建于明末,扩建于清初。明嘉靖年间,钟氏祖先从福建丁洋搬迁至此,创乡定居。至明末,为保族人安居乐业,以免受兵乱、盗贼之苦,建造了“紫来楼”。后来随着宗族的不断壮大,便在清初扩建外围,名曰“拱赐”,形成二围土楼。紫来楼是二环围土楼,楼二层,高6.8米,土楼大门向东,面积2348平方米,直径57.4米。共有房屋五十四间(内围十八间,外围三十六间,首层为居室,二层为储备粮草之用),二围二大门,楼内中心处辟有广场,场中心有一直径2米的八卦图,水井三口(内围一口,外围二口),楼内外各有祖厅一间,用于安置祖先神位。各楼房后墙上方均开一枪眼,外围门二侧各开一炮眼,以抵御外侵。该楼外墙以灰、砂、土夯筑而成,内墙则用田泥,外抹贝灰;其平面为环形,内外环均由多角构成圆形,且内高外低,层次……[详细]
大城所古城
  大城所是一座明朝洪武年间建成用于抵御倭寇的古城,已有607年历史,至今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保存完好,城内现有居民7000多人,仍保留着纯朴的民风。所城号称粤东第一城,是广东境内四个明朝建成的古城之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城。古哨大所城古称大城所、大埕所。在饶平县所城镇小金山南侧。明洪武初年,朝廷于全国沿海设卫所防御倭寇,因卫所设于大埕,后简称所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由百户侯顾实创建,呈方形,条石砌筑,城垣高二丈七尺,周围六百四十三丈,四周挖护城池,池加城之数五十三丈。分东西南北四城门,城门上筑重楼,城垣四角各设敌台。全城面积2600亩,昔时城内有三街六巷,街道所城的石墙宽一丈五尺,用石板铺筑。清康熙三年(1644年)迁拆,七年展复,康熙八年重建。据《潮州府志》载:“所城称大城所,设正千户二员……[详细]
朱德同志主持的南昌起义军军事决策会议旧址
  茂之军事会议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次重要军事决策会议,旧址位于上饶镇茂芝圩的全德学校。1927年10月5日凌晨,-率领南昌起义军2000余人,从大埔县三河坝经九村、二祠、到达上饶茂芝后,即命令第九军教导团300余人驰援饶平农军攻克饶平县城,第三天上午,-在全德学校主持召开重要军事决策会议,军事骨干周士第、李硕勋、陈毅等20多人参加会议,作出“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重要战略决策。尔后起义军从麒麟岭经闽粤交界的柏嵩关出境,最后到达井岗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建立了新民主主义革0据地。-率师告别茂芝前,还满怀深情地赠给饶平农军一匹马和一批-。1980年1月23日,-同志的女儿朱敏、北京军区后勤部部长、原南昌起义军第九军教育团书记长赵熔在广州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李章、饶平县委书记阎福的……[详细]
24、东岩寺
东岩寺
  东岩寺饶平县上饶康东东北部的岭脚山,巉岩峭壁,林木荫翳。山坡上有一古刹,叫东岩寺。相传建于明代,古寺曾先后再度受拆废,1981年修建。该寺气势轩昂,古朴典雅,禅堂幽深,前后两进,中为天井,后座殿台上,供奉如来金身塑像,两旁灯烛辉煌,香烟缭绕,更有水电照明,灿若悬殊。天井石架上,摆放着盆栽奇葩,艳丽争妍,下面有几只金龟在爬行,神态自若。寺前新建一亭,可供游人憩息。对面为飞凤山,前人有“门迎飞凤兴周兆”句。寺外古木异花、奇鸟争鸣,旁建一室曰“怀真处”,是东岩宝刹古边院也,环境清静雅洁,为士人侨寓读书之所。清代禀生詹逢时、詹梓材都曾作《怀真处记》以志其事。寺左角有一道瀑布,沿绝壁悬空倒挂,石壁峭立,每当山洪冲下,喷珠飞雪,状如玉龙起舞,飞腾作啸,是一壮观也。立足寺前,听苍松翠柏与山风鼓荡之呼啸,望……[详细]
余登仁故居
  余登仁烈士故居位于饶平县新丰镇洞泉村陂墩自然村,名为“德风堂”,始建于清代,座西向东,二进,里面一厅四房间,两旁为走廊,左右各开小门,堂外两旁附有平房12间,水井一口。面积约四百平方米。余登仁烈士系饶平县新丰镇洞泉村陂墩自然村人。1922年,考进上海国民大学并走上革命征途。1925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回乡饶平,从事革命组织发动工作,组建农会、工会以及革命武装。先后任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四团参谋长;中共潮澄饶澳县工委书记;饶和埔诏苏维埃政府主席;饶和埔诏中心县委代书记、书记;中共闽粤边区特委兼组织部长等职。1936年光荣牺牲,年仅33岁,1957年追认革命烈士。德风堂为余登仁烈士出生地,又是大革命时期余登仁与刘锡三、杜式哲、张碧光、林逸响等领导人秘密聚会,共商革命大计,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详细]
26、宝云寺
宝云寺
  饶平县海山镇浮任宝云寺创建于元代延迤元年(1314),是饶平黄氏始祖建饶公从福建省宁化莆田石壁村前来饶平定居时随身携带之“保护神”观世音菩萨,建饶公择定村址后,从事垦植养鸭业。当时一般人都信赖菩萨,保佑事业兴旺,所以在道韵老厝建宝云寺,除了供奉观世音菩萨外,在寺侧供奉土地神。由于初来草创,规模不大,历代若发现破漏即进行修葺。而原有“宝云寺”门匾,尚保存完好,已在1996年重修。自从改革开放和两岸交流以来,许多海外黄裔宗亲,回乡探亲时,纷纷提出重建“宝云寺”的倡议。于在1996年农历八月破土动工,重修宝云寺。原有门匾镶嵌在神龛后壁,并按原笔迹“宝云寺”三字放大刻石作为新门匾。全寺建筑面积176平方米,为两进一厅两廊。前厅两侧作为卧室,后大厅神龛内供奉观世音菩萨(慈悲娘)及仙童、主像高约一米。寺……[详细]
张竞生故居
  张竞生故居位于饶平县浮滨镇大榕铺村西面,始建于1933年,1952年土改后被毁,2004年县人民政府出资重建。坐北向南,建筑面积120平方米,土木结构。故居分为会客厅、厨房、卧室并恢复旧时小亭、荷池及水井等布局原貌,是张竞生生活并从事社会活动和著书译作的主要地方,有一定的历史价值。2011年4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张竞生(1888~1970),饶平县浮滨大榕铺村人,潮汕地区第一个博士,20世纪20、30年代我国思想文化界的风云人物,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性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昔年加入同盟会,被孙中山委任为南方议和团首席秘书,参与南北议和谈判,促成清王朝的终结。民国第一批留洋(法国)博士,1921~1927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率先提出计划生育,首倡爱情大讨论,为中国性……[详细]
28、道韵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道韵楼
  是中国最大的城堡式族居八角土楼,是迄今被发现的我国最大的客家土楼,布局为八卦图。目前道韵楼保存完好,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不能错过的佳处。道韵楼位于饶平县三饶镇南联村,建于明末清初,是迄今被发现的我国最大的客家土楼,有着400多年的历史。在正中门楼,-“道韵楼”3个大字。道韵楼俗称大楼,呈八角形,座南朝北,周长328米,高11.5米,墙厚1.6米,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楼屋一色瓦顶,固桶用竹钉不用铁钉,至今没有一梁或一棉被蛀坏。墙基在地面上仅垫两层青砖,墙体为黄土夯筑,至今仍完好无损,其黄土的粘性和耐久性远胜于今天的水泥。楼有大门和旁门两通道,楼外环巷之外另筑围屋8列,即在主楼八角的棱角相对留出8条巷道,构成环护大楼的8排围屋。在总体上,楼内外共构成了八卦图的布局。楼内房屋分为3进,共深28米,前、……[详细]
29、善福寺
善福寺
  善福寺饶平县上饶镇两片乡第一山的善福寺,创自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于1998年12月起至2000年12月重建一新,以其山势嵯峨、视野开阔、前景群山为案而引人入胜。古刹历经沧桑。1958年“公社化”时僧人被赶走,“文革”中的1969年被拆存墙脚,荒山断壁,无限凄凉。“-”0后的1998年,以张辉锦、张永比、张明先为首筹建、筹资,本年12月动土,至2000年12月重建告竣。寺坐西向东,总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分为二进二厢,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两殿之间天井两则各设观音殿、地藏殿。大雄宝殿中的三如来(释伽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坐像,是“脱沙”所塑,两旁排列的十八罗汉像。寺处空广的山间平地,背后为西岩笔架峰,两侧为山坡连绵,寺前近有山涧,远有大马顶山,横亘起伏长约20公里,使梵宇显得风水独优……[详细]
中共饶平县支部旧址
  中共饶平县支部旧址位于饶平县三饶镇在城居委东巷右侧林氏宗祠。该祠堂始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2002年和2010年重修,为三饶林氏后人使用。坐南向北,二进,面阔16米,进深26米,总面积416平方米,有照壁,石鼓,硬山顶,黄琉璃瓦屋面,木瓜抬梁构架。1921年林琮璜等革命同志在这里传播“反帝抗侵”爱国主义思想,组织饶城“学生联合会”开展“抗侵略、抵日货”的-。1923年组织“新学生社”、“同志学社”,发起“反-、革污吏”的工、农、商、学群众运动。1926年1月中共饶平县支部在“林氏试馆”(林氏宗祠)成立,林琮璜任书记。1926年4月“饶平县农民协会”在林氏宗祠成立,林琮璜任主席。该旧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饶平革命活动的主要场所,有一定的革命历史价值。2011年4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详细]
31、华盖寺
华盖寺
  华盖寺华盖寺位于饶平县上善镇上善村岭头,俗称“岭头庵,创自明朝,1996年起重建。处于通往毗邻福建、大埔的水泥公路旁,山青水秀,交通方便,引人注目。寺创自明代,清乾隆三十九年(1744)从对面山峦移来今址重建。1950年起没住僧,于1958年“公社化”时,佛像被烧、法器被毁。村民卢文章(现年80岁)先闻风声,冒险深夜抢救高0.3米、宽0.2米,刻有“华盖寺,乾隆三十九年”樟木所制香炉,抱回家珍藏,在这次重建时献出。1967年“文革”中,因上饶建瓷厂,来拆古寺的石柱、楹、桁、桷、瓦,寺遂被毁。于1995年11月被批准重建,1996年2月30日动工,至2001年5月基本完工。寺位于高坡上,坐西向东,分天王殿、大雄宝殿、达摩祖师殿(天井西侧)、伽蓝菩萨殿(天井北侧)、厢房。……[详细]
风吹岭摩崖石刻
  风吹岭摩崖石刻位于饶平县柘林镇之东约1.5公里的风吹岭,岭高面海,一年四季,风声飒飒,故名曰风吹岭。站在岭顶往东眺望,沧海万顷,水天浩渺,闽粤的高峰岛屿如泥牛入海,甚为壮观。历代显官名士至此吟诗作赋题书于此,于今留下许多摩崖石刻;明万历九年(1581年)季夏,闽粤副总兵晏继芳题刻的“闽广达观”,正楷阴刻,每个字大1米见方。明万历二十四年,楚雍吴世重,成都庄诚镌的“海阔天空”,正楷阴刻,字大0.40×0.27米;明万历二年冬,黔南梁东旭镌“水天一色”,正楷阴刻,字大0.40×0.27米,明崇祯三年(1630年)季春长白张昌祚的“闽粤一览”,正楷阴刻,字大0.48×0.32米。风吹岭共有古今石刻近20题,诸家书法遒劲秀拔,各具一格。1981年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饶平仁寿寺
  仁寿寺饶平县饶洋镇水口山坡“象地”的仁寿寺,创自明朝,1997年至越年重建,1998年6月29日被批准登记开放。该寺相传创自明初。西山村邱氏始祖澄源,子时绕,倡率乡人建寺,施出腹陂水田一段为香灯之费,草创居室少许。历代有修建,已知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乾隆丙子(1756)僧本怡主持修建。1952年起改为谷仓。1982年起,新丰供销社干部、潮阳人许业萍居士,积极发动捐资修寺。后请释达善(弘禅徒弟,潮安县庵埠人,今住汕头市区精舍,任达濠区紫峰岩住持)来住持,往返饶、汕,修补古刹,主持塑佛,建天公亭等。从1997年至越年重建了大雄宝殿、僧舍等,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另有般若堂、功德堂因缺资而未完工。在重建而拆屋顶时,发现栋梁头埋有5张布条,各写逢甲子年重修,十分奇妙。……[详细]
34、西岩寺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岩寺
  西岩寺西岩寺位于饶平县上饶镇西片乡西北侧的西岩山胫部,海拔1000米左右,是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清乾隆十九年(1754)重修,民国二十九年(1940)八月再修,1981年重修。1988年10月列为县重点文物单位。外山门“仙山福地”横匾,是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立。此处环境幽静,空气清新,花香鸟语。入外山门,迎面是寺门”西岩寺“石匾,旁刻”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建,香林詹广誉题”。大门两侧,两只大石狮张口衔铃,守卫着寺门。寺内有佛像及木雕石刻,古色古香,正殿有石柱六支,前面两大圆柱,呈鼓状形,各刻有蛟龙腾云浮雕,十分壮观。西岩山,也名笔架山,海拔1255米,是该县最高山峰之一,巉岩峭壁。寺建于石顶,俨若巨凤展翼上飞,故双名“冲天凤寺”。……[详细]
35、瑞光台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瑞光台
  瑞光台位于饶平县黄冈镇河南居委县政府大院内,建于明天启二年(1622),清雍正13年(1735)重修,1984年和2003年二次修缮。坐南向北,八角形攒尖顶亭阁式三层楼台,顶端葫芦宝顶。首层及二层外有迴廊,扶以栏杆,一至二层为外置楼梯,二至三层为内置楼梯,二、三层均为木结构楼面。高18米,台基围50米,面积约675平方米。灰砂墙体,灰瓦台面。门额“瑞光台”,款为“雍正13年己卯歙前程哲重建”。台正门左右侧各竖石碑一通,左为“惠泽光华——重修瑞光书院碑记”,年代不详;右为“捐题碑”,年代及事由不详。瑞光台至今保存完好,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1926年共青团饶平第二中学团支部设在瑞光台。1981年7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广东抗日第一仗指挥中心旧址
  广东抗日第一仗指挥中心旧址位于饶平县海山镇隆北村中部刘氏家庙。为义勇军抗战指挥部旧址。1938年6月,日寇侵占南澳岛,妄图把岛作为进犯潮汕和广东的跳板。在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政策的连接推动和民众的支持下,国民党157师940团第一营,澄、饶、澳民众抗日自卫团共300多人,统称“义勇军”,以海山为-基地,在“刘氏家庙”设立指挥中心,抗击日军,狠狠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该祠堂始建于明代,清代续建,为隆北村刘氏祠堂。坐南向北,二进二廊格局,道进开三山门。通面阔20米,进深28米,面积约560平方米。硬山顶灰瓦屋面,夯土抹灰墙,木瓜抬梁构架。至今保存完好,有一定革命历史价值。1993年11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名称为“刘厝祠”。……[详细]
鸿程大庙
  鸿程大庙也称三山国王庙,位于饶平县大埕镇程南村,始建于宋代,清咸丰二年(1852)扩建,1988年重修。坐西向东,三进带后包庙宇式格局,筑有前座、正殿、后殿和两廊配殿,规模宏伟壮观。正殿塑有三山国王泥塑,高达4米,后殿是三山国王的夫人神位,偏殿是众神灵位,前座还有雷公电母的塑像。通面阔16米,进深34米,占地总面积约1832平方米。硬山顶,灰瓦屋面,夯土抹灰墙,木瓜抬梁构架。木雕、石雕、彩画和嵌瓷较为丰富。门额“东方保障”,背镌“神光宠锡”,门前石鼓1对,池塘1口。大庙基本结构保存完好,为粤东三山国王庙中建筑规模较大,设置较为完备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1988年10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饶平白雀寺
  白雀寺位于饶平县拓林镇北约l千米。建于南宋末年。原称拓林寺,因该地石峰林立。拓树成林而得名。据《东里志》记载:“宋一时原有茅山庵,毁,遂于北面再建拓林寺”。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重修大殿。上梁吉日恭请蒋高传(明代人,官至刑部侍郎,后被摘至大城所为盐官)书定山门匾额,恰好有只纤丽的白雀在梁上啾啾欢唱,蒋即兴,用鸡毛大笔疾书:“白雀寺”,书法潇洒流利,今尚存,故寺自此易名为白雀寺。建筑为两进院式,土木结构,前座供奉观世音菩萨,后座供奉西方三圣,寺里珍藏有明代浙江天幢奇主僧德祥和尚所绘制的十八罗汉像。有明代铸造的千斤铜钟。宋代景德镇烧制的祭红大瓶等文物。1982年重修,1988年列为县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饶平县柘林镇北面的虎鬃山下白雀寺,倚山望海,傍岭侣塔,环境清幽,故“白雀青灯”,古为柘林……[详细]
余云程衣冠冢
  位于饶平县黄冈镇石壁山风景区次峰石刻右下方,座北朝南,占地面积350㎡,2009年迁墓重俢。为四柱三进坟墓建制,墓前立花岗岩石墓碑,碑高0.8m,宽0.42m,呈拱门形,碑额刻浮雕花纹,碑面直行,中行书:“陆军七十四军 炮兵团中校营长 余公云程衣冠佳城”,右行书:“中华民国卅二年完月常德抗战殉国烈士”,左行书:“三十三年十月十日黄冈各界追悼会公立”。三进阶立墓柱四根,刻有“八千虎贲汉,英名垂青史。献身抗日事,丹心报国恩”。坟埕左前方立余云程生平简介,右前方石头上刻有当代饶平名人郭启宏的题诗:“满地艾萧幽兰馥,剑戟横光猛虎贲”。墓葬保存完好。2018年3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林梅江夫妇合葬墓
  林梅江夫妇合葬墓位于饶平县联饶镇葛口村葛藤自然村猴地,墓葬于元至顺元年(1332),葬于福建乌山。明洪武十五年(1382),移葬于葛藤村猴地,墓面为灰沙结构,有墓包、墓碑、祭床、石香炉及墓前埕等,墓碑刻有“宋始祖,梅江林公,宜人陈氏墓” 石香炉刻有“兵马司裔孙敬立,壬戌年建造”,墓莹左右侧尚遗存古时候金猴眨眼基座,该墓规模较大,占地宽广,保存较好,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林梅江生于南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终于元至顺元年(1332),元朝成宗大德五年(1301)辛丑年出仕元朝大都路兵马指挥使,负责保卫京城安全,敕封五品。2013年5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