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无锡市旅游

无锡市文物古迹介绍

301、迎龙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迎龙桥
  迎龙桥在西水墩西南面、棚下街南端,东濒临梁溪河,清乾隆年间重建。该桥为江南石拱桥结构中罕见的三孔单拱石桥,两边桥墩上各有方孔泄水门,构思巧妙,结构特殊,对汛期的泄水十分重要。2003年公布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302、澄澜堂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澄澜堂
  雄峙于充山半山腰,建成于1931年,建筑仿宋、明宫殿式,面阔五间,气势宏伟。“澄澜堂”匾额,为清末无锡华世奎所书;两旁有陈夔龙书于1933年的对联:视野开阔,青峰碧波尽展眼前。早中晚,晴雨阴,景色变化莫测。……[详细]
朱氏宗祠
  定山朱氏宗祠筑址于定山南麓,始建于明万历年初,迄今有四百余载。沧桑变迁,几经修缮。新祠占地11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计房16间。祠堂内专辟“朱松寿纪念馆”,陈列其抗日事迹及生平纪事,缅怀褒奖英烈。……[详细]
梁武堰遗址
  在长泾实验小学内,一条澄清的小河静静地穿过校园,河上筑有一坝,名曰梁武堰。 据《泾里志》记载,长泾集镇东南的四房桥,西侧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河道,称为西泾河。古时西泾河两岸地势高亢,十年九旱,耕民虽辛勤劳作,但因无法取水浇灌,干旱年份常常颗粒无收。 根据民间传说,在南朝梁代,西泾河两岸百姓的疾苦引起了朝廷的注意,梁武帝萧衍钦派在江阴顾山读书的昭明太子亲赴东舜(长泾镇古名)实地考察。昭明太子来到乡间地头,和当地农民共同研究御旱之术、引水之法。在昭明太子的指挥下,当地农民因势利导,根据西泾河地势高低不同的情况,分段筑堰,分层蓄水,绵长的西泾河上,分别垒筑18座坝。为了抢时间赶在农事之前完成工程,农民们日夜奋战,运土夯坝。夏季的暴雨来得猛烈,上游的堤坝被雨水冲垮,形成了不小的决口,情急之下,一农夫赶着……[详细]
305、苏墅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墅桥
  苏墅桥位于新桥镇苏墅村,跨蔡港河,又称活人桥。始建于清顺治五年(1648年),民国九年(1920年)重修。该桥为三孔平板桥,横跨蔡港河,以苏东坡而得名。桥两侧有桥联。南联:桥跨东西别墅遗碑传苏巷,港通南北活人厚泽溯陶公。北联:修竹茂林,映带左右,凌波倒映,行李往来。据清光绪《江阴县志》载:“苏墅桥,白龙山南,万历间(1574~1619)土坼得碣,为东坡别业,故名。顺治五年(1648)陶尚虞及子字尹重建,桥成,遂作粥赈饥,时呼活人桥。”据《陶氏宗谱》中钱相灵的《苏墅活人记》一文中记述:蔡港河上有座桥,清顺治戊子年(1648)这座桥被江潮冲跨了,当年迁到这里的陶尚虞出资修缮,并在桥堍搭建了棚舍。当年正遇灾荒,百姓受饥。陶公在棚内煮粥施舍灾民,先后约三个月。过桥人约有5万余人,均能饥饿而来,饱食而……[详细]
冯氏旧宅
  冯氏旧宅是沪上工商业者冯培芳于民国初年建造。是保存完好的优秀历史建筑。天井内有一口水井。旧宅为高墙深院石库门,砖雕门楼,做工精美,第一进为三间平房,第二进为凹字型三间楼房,第三进平房为厨房、柴房等。……[详细]
凤阜寺文昌阁
  文昌阁在凤阜寺内,建于明朝,为二层楼四角形攒尖顶,面积为288平方米,面阔三间,脊高8米,台阶高0.35米,砖木结构,屋面似万民伞斗拱形,楼面正中有圆洞,从有圆木尖顶穿洞而下,离地约两米。……[详细]
柳宝诒故居
  柳宝诒故居位于周庄镇,为两层砖木结构楼房,位于周庄集镇东街,为清代光绪年间江阴名医柳宝诒居住、行医、著书之地。其在此写下了《惜余医话》、《温热逢源》、《疟疾逢源》、《柳宝诒医案》等10余部医学著作。……[详细]
南门天主教堂
  天主教堂坐落于南门外。道光三年(1823年),法国籍惠济良神父来到江阴。在南门购得土地,并于南门外石子街外建屋传教。2001年,江阴市天主教堂拆旧建新,新建钟楼高58.5米,颇为壮观。……[详细]
晴山堂石刻
  晴山堂石刻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晴山堂石刻明代江阴县马镇2001年,以“徐霞客故居及晴山堂石刻”名称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香山观音禅寺
  香山寺位于顾山北麓。全称香山观音禅寺,香山古刹,南北朝时已建有庵。寺左有文选楼,楼下有山茶树一株,相传为昭明太子手植,枝繁叶茂。寺周围古木耸立,草木浓密茂盛,整个寺都掩隐在树林之中。……[详细]
312、唐公祠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公祠
  唐公祠位于澄江街道无锡街北侧,是祭清末福建陆路提督唐定奎的祠堂,并附祭清将张景春。唐定奎(1833—1887),字俊侯,安徽合肥(今肥西柿树岗乡唐五房圩人),清朝将领。谱名家祥,排行老五,唐殿魁弟。团首出身,偕兄以团首身份加入淮军铭字营,转战江苏。从刘铭传剿捻於山东、河南、安徽、湖北,积功累擢副将,赐花翎,谥号果介。光绪三年(1877年),唐定奎从福建带武毅军八营,马步-各一梢,4000多兵力移住江阴,分左右俩军在黄山之南扎营驻守,督师江阴,演兵操防,在高巷建-库,于黄山设电报局,修治狼山,福山炮台,官至福建陆路提督。曾奉旨两赴台湾平定外侵与内乱,光绪十三年(1887年)于镇守江阴任上疾发而亡,光绪帝下旨在江阴建祠纪念,光绪二十年(1894)狼山镇总兵张景春病故,在唐公祠东首设附祠祭祀,计有……[详细]
江阴葛氏宗祠
  葛氏宗祠位于青阳镇南沿河街50号,建于清代,面积约600平方米,三进,前后走廊贯通,砖木结构。东面临市河街,主体建筑、陪弄、封火墙、砖雕保存基本完整。墙檐与内壁人物花卉图案十分醒目,纹络深刻极为少见。青阳镇钟灵毓秀,人才辈出。提起青阳葛家,更是名声显赫。早在宋代,葛氏一门出了33位进士,弟兄四个相继同登进士榜,祖孙三代登进士第在中国历史上鲜见。其中葛胜仲、葛立方、葛邲祖孙三人最为有名。葛仲胜官至太常可卿,博学多才,善于诗赋,深得宋哲宗宠信。葛立方官居吏部侍郎,多次主持朝庭主考,一代大学者朱熹出其门下。葛邲官拜刑部尚书、左丞相,权倾朝野,名动天下。后裔葛凤池民国时产业与荣氏并列,对青阳的办学、市镇建设等做出了重大贡献,福泽桑梓。葛氏宗祠原隶属于江苏省外贸局,由江苏省苏豪集团(外贸公司)租赁给私……[详细]
青阳茧行
  青阳茧行位于青阳镇旌阳社区南沿河街50号,建于1953年初。三进二层楼房及一层侧房。面积2200平方米,主体结构以砖木为主,少量钢筋混凝土,是集收茧、烘茧、贮藏为一体的工商建筑。茧行投入运行后,烘、贮、防潮、收湿等工艺实现重大突破,成为当时茧行中的佼佼者,以贮存的规模气势、优质的产出,成为当时苏南地区最大的蚕茧集散地之一。解放初工商业凋敝,长江下游种桑养蚕的传统产业急待恢复,政府选择青阳南沿河筹建公有制茧行。基建队伍由146名服刑人员组成,其中包括高级工程师,全程由20名基干民兵、3名警员负责保卫与督责,历时四年完成。茧行总体设计由当时的精英设计,督责制度严格,建筑主体环节误差一分,责任人加刑十年。工程选材考究,上等木材足用6个“拖排”,主材料大号青砖制作精良,砖上均烤印“合作”字样。青阳茧……[详细]
杜文周公祠
  杜文周公祠坐落在惠山绣璋街,该祠原为朱家祠堂,购得朱家祠堂。祠堂占地面积289.41平方米。建筑面积172.69平方米。有楼房6间,平房3间,披屋2间,均为砖木结构。……[详细]
佘城遗址
  佘城遗址位于云亭镇花山村高家墩境内,时代为夏末至周初。1998年12月,江阴市博物馆考古人员在调查高速公路建设工地时发现。1998—2003年南京博物院、无锡市博物馆、江阴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佘城及佘城城外的花山遗址进行了三次发掘。佘城城址形状呈圆角长方形,南北径最长处达800米,东西宽最长近400米,城内面积达32万平方米。城东、西、南、北均发现有人工堆筑的城墙,城墙外有环绕护城河遗迹。通过钻探,东城墙中部还有木质水门设施。其南城墙保存完好,高出地面约5米,东、西、北三面城墙在地平面以下,均为人工堆筑而成。在城西北角发现有上百个排列有序的柱洞,经初步复原应为一处400平方米的古代公共建筑遗址,该建筑分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两部分,主体建筑的进深达23米,建筑外部还有回廊环绕,是一处规模巨大的……[详细]
曹颖甫故居
  曹颖甫故居位于市区司马街20号。该故居为清初仿明建筑,原为五进,1990年移建,存中厅及两侧厢。中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架,前为船篷式,后有轩;两侧厢各面阔一间,进深三架。曹颖甫(1868~1937),讳家达,又字尹孚,号鹏南,晚署拙巢老人,江苏省江阴市澄江镇司马街人,祖籍江阴市周庄镇。为近代著名经方家、爱国中医大师、中医教育学家。中年曾入南菁书院研求经训之学,年过五十而至沪教学、行医,因常以经方大剂起沉疴、愈废疾,而有曹一帖之称。著书授徒,多有成果,著述有《伤寒发微》、《金匮发微》、《经方实验录》(学生姜佐景编纂)、《曹颖甫先生医案》(学生王慎轩抄录整理)、《丁甘仁先生作古纪念录》、《梅花诗集》、《气听斋诗集》、《诸子精华录》、《汉乐府评注》等,及门弟子有章次公、姜佐景、吴凝轩、史惠甫、杨志一……[详细]
318、定峰寺
定峰寺
  定峰寺原名定山寺,位于定山,由南唐法响禅师首建。南宋绍兴初年改称定山寺,明万历二年文玉禅师续修,改名定峰寺。如今寺内古木参天,寺外竹林环绕,果园飘香,鲜花似锦,生机盎然。……[详细]
江阴崇圣寺
  崇圣寺位于璜土前栗山南麓。建于南宋,历经战火。1939年11月,陈毅同志曾经过江阴并在此为当时的澄西中学学生演讲,向师生宣传抗日。如今这里立有陈毅元帅演讲纪念碑。……[详细]
320、泰伯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泰伯墓
  据传泰伯是周太王长子,因太王欲立幼子季历,与弟仲雍同避江南,成为吴国之君。死后葬于鸿山。鸿山又名古皇山,故此墓亦称吴王墩、皇陵。墓在山南麓,依山建造。上面是坟冢,平面圆形,直径约3米余,周围筑青石块护墙,顶部用土覆盖,高约2米多。前有石望柱一对,各雕石狮一只。向下是四角攒尖式的四棱碑,正面刻”泰伯墓”三个篆体大字;其侧有泰伯墓碑记两块,一是明弘冶十四年(1501年)立,一为明天启三年(1623年)刻。墓前有月牙池,池后有石牌坊和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建的享堂。墓由下至上,用平台和石阶将各个单体建筑和石刻等连成整体,四周筑围墙,占地3亩左右。墓地满山林木,山下遍地庄稼,景色非常优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