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无锡市旅游

无锡市文物古迹介绍

张渚张公祠
  张公祠,在张渚镇西街(工农街68号),1996年11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张公祠原为宋张完宅第,后改为张公祠堂。张大年(?)名完,字安国,张渚北门人。北宋元丰八年(1085)进士,曾任朝奉大夫、湖北黄州通判等职。南宋建炎年间,抗金名将岳飞曾多次驻兵宜兴。建炎四年(1130)岳飞驻常州,应宜兴县令钱湛之邀引兵宜兴平巨盗郭吉,馆张大年家,有《过张溪赠张完》绝句:无心买酒谒青春,对镜空嗟白发新。花下少年应笑我,垂垂羸马访高人。张完韵答:相逢相别不计春,眼前非旧亦非新,声求色相皆虚妄,莫认无疑是昔人。并勒石立碑,称唱和诗碑,后碑毁,现存刻石为康熙五十五年(1716)重刻。建炎四年五月,岳飞率兵一举收复建康(今南京)。六月十五日回师张渚休整。张完在宅中设宴祝捷,岳飞乘兴在其大厅屏风上……[详细]
周培源故居
  周培源故居位于宜兴市芳桥镇后村,周培源故居坐北朝南,建于清末至民国初年,现有建筑三进,占地750多平方米。1987年周培源将故居捐献给宜兴市政府。1996年11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第一进面阔四间14米,进深六架8米,前后有卷棚。第二进四间二层楼,面阔14.3米,进深七架7.5米,南侧有走廊一架。其楼下原为故居的厅堂,楼上为周培源和家人的卧室。二、三进之间有天井,天井内有水井一口,东西两侧为二层厢房,西侧厢为楼梯间,可通达二、三进的二楼。第三进为转楼,正面四间二层,进深六架6.4米,东西侧各为三间二层楼,与主楼连成凹字形院落布局,院顶原用玻璃筒瓦覆盖,冬天非常温暖。后散失,1986年维修时改用平面玻璃。进入大门便是门庭,东侧是厨房间,西侧是杂物间,门庭屏风上悬挂了一幅足……[详细]
洑溪徐氏宗祠
  洑溪徐氏宗祠又称徐大宗祠,是明代首辅徐溥的家族祠堂,位于宜兴宜城街道溪隐路200号。徐溥,字时用,号谦斋,宜兴溪隐村人,8岁入私塾,明景泰五年(1454)廷试一甲第2名,授翰林院编修,天顺、成化、弘治年间,历任国史总裁、礼部右侍郎、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弘治五年(1492)官至首辅,弘治十一年(1498)进华盖殿大学士,后以目疾乞归,卒后赠太师,谥文靖。在徐大宗祠的第三进正厅,存放着徐溥的画像,据了解这幅画像的年份可以追溯到清代中期以前。这幅画像是我们整个徐大宗祠的镇馆之宝,它是由徐氏的嫡系子孙捐赠给我们宜兴文管会,在去年。首先它是明代的朝服的画像,穿着大装朝服,这个朝服就是我们所说的蟒袍,重要的一点他都有配饰佩玉。整座徐氏宗祠坐北朝南,建于明弘治五年(1492),原有建筑五进,后仅存二、……[详细]
大潮山福源禅寺
  福源禅寺隐于宜兴东南第一峰大潮山之松竹中,距市址约五十里,始建于宋景定间。元末毁于兵灭。明洪武初年,雪庵净禅师顾瞻遗址。悯兹废坠,罄捐衣钵之资及众裒施,鼎建一新。永乐年间,太宗文皇帝钦取雪庵净禅师赴京校勘经典,殿堂廊庑渐废。正统年间,其徒道性恐其久颓,而毁先业及隳教基,乃重修殿堂。正统十二年,令其徒智贤具奏准将已废福源寺旧额,移于大潮山重镇山门。景泰四年,太子太傅渔隐府君,爱其山水清胜,作生圹于兹,工既告毕,乃市材召工为重修之,延僧明琛为主持,明琛復募资续建,以广其宇之未补,并特上京师求记。时四朝元老,当朝宰相,徐溥撰有《重修福源禅寺记》。朝廷敕赐藏经一部,建阁供奉,赠田百余亩,高阳郡置古井一口,现尚存。明末颓芜。清顺治七年,僧行楫重修,分上下两院,绵延数百年,时有兴废,然兴亦不及明矣。抗战……[详细]
宜兴瀛园
  瀛园原名行园,坐落在宜兴城内南大街城隍庙左侧。瀛园是一座小巧玲珑、具有江南特色、全城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古典园林建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当时取西晋文学家潘岳《秋兴赋》中“体以行和”之义,故取名“行园”。该园总面积达2038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63平方米,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庭园虽小,但颇具江南园林特色。该园原是谢庭扬的私人住宅,部分是储振的“竹荫轩”旧址,后遭兵毁。邑人买谢、储两姓旧宅,辟为城隍庙花园,取“瀛洲仙境”之意,改名“瀛园”,疏池叠石,池仿西氿之形,含蓄有韵致。进大门是一条紫藤架走道,园正中是荷池,池北面有腊梅,香气馥郁,是一株少有的名贵花木。后为一座高墙月洞门,门后一天井,中间一座壮丽宏伟的“行和厅”,面宽三间,10.85米,进深八架11米,是瀛园的主体建筑。前后翻轩,雕花木梳梁,南……[详细]
无锡横山寺
  锡南长广溪畔,雪浪山下,有一古寺,风景秀丽,倚山面水,名为横山寺。该寺始建于宋代淳熙年间(1174—1189年),由僧普光重建,当时名敬福庵。明代洪武十二年(1379年),僧守谦建观音阁于大殿之后,明代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僧道德、法弘相继重修佛殿。清朝,横山寺得到了进一步修建,顺治年间(1644—1661年),僧心持增建廊房屋宇。道光年间,又一次重建,着重在山门。山门前是与长广溪平行的一条南北向的锡南陆路干道。寺前道旁有一株参天大树,树木下陈设着一块平整的巨石,可供来往行人在此休息纳凉。在山门对面,紧依干道东侧,建有一座大照壁,上面砌着“南无阿弥陀佛”六个砖刻阳文大字。白墙黑字,显得庄严肃穆。在山门两边,是用正块大青石雕成的一对骑驼石,铮光闪亮,与高悬在山门上方的红底金字“横山寺”匾……[详细]
黄山炮台
  位于江阴黄山风景区,又称江阴要塞。黄山炮台享有“江河门户”,“镇航要塞”之称,自古为军事要地。如今,这里成了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每当中秋时节,江潮汹涌,甚为壮观,这就是江阴著名的八景之一“黄山秋涛”。长江上最大的公路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也屹立于此,可在这里俯瞰观赏。2013年5月,国务院(国发[2013]13号)公布黄山炮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无锡净慧寺
  净慧寺,位于无锡新区新安镇,建于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建净慧寺赐额,明万历二十七年里人王仕重建。史上曾堪称江南十大名刹之一。还有一净慧村,相传为三国东吴周瑜水军都督府督署,到宋代时,作为太湖边重要的军事守地,改为储福大将军的帅府。寺院占地68亩。净慧寺相传原是三国时期周瑜水军行辕,南朝义将储福路经此处,因观其地濒万倾太湖,地势轩敞,包孕吴越,遂改建成寺,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最先引人注意的是树在前面的两块高高的长方形石条,仔细看原来是用来树旗杆的,上面隐约刻着文字和图案,但已模糊看不清了。在南面有一水潭,因为西面一座小桥,所以不知原来是河还是庙前的水池。在潭边有几块很大的石头,从残留的石刻知道这是寺庙从前建筑的遗迹,想当年它们会是多么气势雄伟,如今只能静静地躺着与倒在这里的……[详细]
惠山园(李公祠)
  惠山园主体原为李鹤章祠,1929年,当时的民国政府将李鹤章祠改建成“惠山公园”。园内有大厅、荷轩、楼台、曲水、回廊、假山等,名贵花木繁多。被时人称为继公花园后的锡邑第二公园。抗战时期,这里成为医院,解放后又被改作学校,几经变迁园内原有建筑几乎全毁,仅存小桥、池石及部分石构件。李鹤章(1825~1880),安徽合肥人,李鸿章的三弟。清咸丰初,随父兄在家乡办团练。同治元年(1862)随李鸿章至江苏战太平军,与程学启、刘铭传等克嘉定、江阴、无锡、常州,特别是在镇压无锡的太平军时,俘获潮王王子隆,后升官至甘肃甘凉道,未赴任。因病归原籍而亡,因为清廷效命有功,在惠山建有专祠。2008年,这座作为惠山街重要景点的公园,已在原址重建恢复。占地面积5465平方米,由李鹤章祠、陶文宪祠、赵宗白祠与花厅、石船舫……[详细]
宜兴潮音寺
  潮音寺坐落在江苏省宜兴市芳桥镇区岱华山下、阳山湖(荡)边。史载:全国潮音寺有三座,分别为宜兴潮音寺、天津潮音寺和海南潮音寺,以宜兴芳桥潮音寺建寺最早。据云阳(芳桥古称)地方谱志记载:素有“水浮殿”之称的潮音古寺建在阳山湖(荡)边三面环水的荷叶地上,寺院占地面积10多亩。原有前殿、大殿、堂楼和僧舍共56间,总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殿宇深广、气势宏伟,殿内佛像庄严、金碧辉煌。潮音寺前殿正面为看山门罗汉,背面为韦陀护法天尊,东西两侧为四大金刚。前殿中殿之间为天井,天井中有一只高三米的大香炉,天井东西两侧偏殿供奉送子观音、十殿阎王。中殿为“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四个字为湘军领袖曾国藩之弟北巡抚曾国荃亲笔题写,字体圆润饱满、遒劲有力。大雄宝殿正面为三尊佛像,如来佛居中,背面为脚踏鳌鱼观音,东西两侧……[详细]
无锡裕庆寺(南草庵)
  裕庆寺(南草庵)位于新安震湖村,震湖村处于尚贤河湿地和贡湖湾湿地的交界处。南草庵是裕庆禅院及钱武肃王祠旧址,现称南草庵。裕庆禅院、钱武肃王祠建于唐宋年间。相传该地原有东平王庙,以纪念唐代安史之乱时孤守睢阳而死的张巡。在南草庵东南百米处,有一石拱桥叫张桥,就是与南草庵内的张巡有关。古桥原名“感应桥“,重建时改名“张桥”。桥身上朝南一面刻有“古感应桥”,朝北一面刻有“重建张桥”。裕庆禅院正殿悬挂的匾额是“含真堂”,偏殿挂的 匾额是“支遁干道”,而常见的其它寺院正殿应为“大雄宝殿”。从其意念上看来,裕庆禅院原来属于一处富豪,显赫人家的私家寺院。裕庆禅院原有田产百余亩。南宋 年间在其东首建造了“东平王庙”,“三观殿”,元至正年间又在其西首建造了“钱武肃王祠堂”。乘下的18亩一直由寺内和尚自行种植。一……[详细]
52、泰清寺
泰清寺
  泰清寺坐落于江阴城东20公里的鸡龙山麓,华士镇向阳村境内。南临“天下第一村”江阴华士镇华西村,北靠向阳度假村。泰清寺又名太清寺,始建于三国赤乌年间(公元238-250年)距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相传东吴大帝孙权之母吴国太所建(孙权之母吴国太在江南建有七寺八塔,泰清寺就是其中之一)。唐天估三年(906),民人戴思逵、陆顿相谋,召僧徐灵祀立为刹。宋景德四年(1007)真宗赵恒赐额“景德院”。天圣三年(1025)更名为“泰清院”。元至正年间(1341—1367),开山僧宗愿更名为“泰清寺”。明洪武元年(1368)重建“泰清寺”。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明太祖敕令归并天下寺庙,凡龙砂以南,西起花山,东至顾山的东南乡各庵寺业林11座尽并入泰清寺。是时,裹人李侄施米百石移造泰清寺佛殿。成化元年(1……[详细]
惠山寺金莲桥
  金莲桥,在无锡市西郊锡惠公园内。位于南朝古刹惠山寺建筑群的中轴线、金刚殿(旧址)与御碑亭之间的金莲池上。宋建,历代重修。198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时名称为“惠山寺金莲桥”。金莲桥为三孔石梁桥,桥身东西向架于池上。石桥两端为石砌桥台,中间为两座石砌桥墩,以承接桥身石梁。每孔由六块石梁组排而成,中间四块为桥面石,以通行人;两侧各为一块华版石,上承石栏杆,外侧雕刻宋代典型的压地隐起“缠枝牡丹间化生(童子)”图案。桥身南侧中孔花版石的边沿正中镌有“懋德堂李府”五字。东西桥台的横帽石梁两端各雕成一个怪鱼首,共四个。中间两桥墩的横帽石梁两端各雕成一个螭首(读痴,若龙而黄),亦四个。两侧石栏杆由莲花望柱和透空石栏板相间组成。桥栏两端各有一个抱鼓石(共四个)。中孔稍高,平而长,东西……[详细]
保安寺无梁殿
  保安寺无梁殿位于无锡市塘南路原南站街道办事处院内。保安寺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大同初年(公元502-504年),距今约有1500余年,是无锡十大古刹之一。南宋绍兴年间重修,乾道初宋孝宗赐保安禅寺匾额。元朝时荒废败落。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重建,改称保安教寺。嘉靖中(1523年),释广才将其拓建,建造山门、月台、石壁、甬道、禅堂、僧寮,修葺了天王殿、大雄殿、秽迹殿、七佛阁等。又称秽迹殿建于明万历年间(1574年),盛传香火极盛。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释宝轮建万佛阁;嘉庆六年(1801年)释九峰重建山门;道光二年(1822年)释西怀建斋堂。保安寺当时地处锡城南廓,闲静幽雅。据《锡山景物略》记载寺门流水弘然,古木蓊然,入寺,两僧房夹之,乔木修竹郁郁然。又载寺内旧有东林精舍,为明邵文庄公(……[详细]
无锡植福寺
  植福禅寺位于位于无锡市东南方锡山区荡口薛思娘桥桥边,距无锡市中心15公里,植福禅寺始建于公元1869年。兴盛时期,占地10余亩,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曾是无锡一座著名的护法伽蓝道场。素有“植福庵”之称。时过境迁,文革中植福庵土地被占,仅剩一个破旧小院落。三间石棉瓦大殿及一个戏楼和一口藻井。改革开放,宗教政策落实,植福禅得以重建。新建的植福寺,占地二十亩多,总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建筑风格,古今兼融,南北相揉。既有北方的雄伟气势,又有南方那种飞椽翘角、亭台楼阁式的小巧玲珑。植福禅大殿系硬山顶平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9.51米,进深7.87米,系硬山顶殿堂建筑,虽经多次整修,但梁、柱、檩、枋及斗拱等木石结构大都为始建时的原物,四根檐柱和两根金柱为花岗岩石柱。大梁、月梁用料粗壮,雕刻花纹精细……[详细]
南禅寺妙光塔
  妙光塔,又称南禅宝塔,位于无锡市南门外运河东岸。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塔建设于北宋雍熙年间(984-987),由邑人未承福捐资募建。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赐塔名“妙光”。元明两代屡有兴废,明正统十四年(1449)重建,即为今塔,后历经修缮。清咸丰、光绪年间遭火灾,仅剩无顶荒塔。1926年无锡实业家荣宗敬、荣德生和唐申伯出资大修,将塔檐、平台及护栏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1980年再次修复,清理出埋藏地下多年的塔基台座,恢复底层环廊。妙光塔为八角七级楼阁式建筑结构砖塔。塔基台座直径十0-五米,塔逐层收分,塔顶六米,共高四十0-三米。其中,环廊进深三米,塔基台座高一点三米,塔身高三十六米,逐层收小,塔顶六米。塔基为青石雕凿的须弥座,束腰部分雕明代“顶花结带”图案纹饰。须弥座牙脚为明代流行的“圭……[详细]
王昆仑故居
  王昆仑故居即“七十二峰山馆”,在今无锡市鼋头渚公园内。原是王昆仑的父亲王心如于1927年所建的太湖别墅中的一幢建筑。1985年王昆仑逝世后,无锡人民为纪念这位既是国民党元老,又是共产主义战士的著名政治活动家,特将七十二峰山馆辟为他的故居,当时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为“王昆仑故居”亲笔题名。王昆仑青年时代曾在此研读革命书刊,进行革命活动。1935年8月,为推动建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组织,中共中央宣传部领导的文化工作委员会经与王昆仑为首的南京读书会商议,决定联络上海、南京等地抗日救亡骨干20余人,以王昆仑亲友到无锡避暑消夏的名义,在太湖边鼋头渚万方楼召开会议,商讨如何推动南京、上海等地抗日救亡运动发展问题。出席会议的有钱俊瑞、王昆仑、孙晓村、曹亮、陈波儿、沈兹九、徐雪寒等知名人士,以及无锡读书会的代……[详细]
顾宪成墓
  顾宪成墓位于无锡市锡山区安镇街道春光社区老湾里西首,锡虞路北,尤沈路西。根据记载,宪成墓坐东朝西,东面头枕吼山,西面足朝芙蓉山,北面临北兴塘大河,南面有梵宫祗陀寺,流入北塘河的板桥港横卧墓前。墓地清代曾经过修缮,最西端的入口处,有一对四棱方形石望柱。其后是一座四柱三间冲天式石牌坊。后为神道,神道两旁分立青石质石像生,石羊2、石虎2、石马2、石翁仲4(右武2、左文2)。1983年,江苏省文管会拨款修复,于1985年9月完工。将石虎重置神道两侧,并复建台阶、罗城、宝顶,补刻墓碑,另有其他石刻残件陈列。1988年6月,“顾宪成墓”被无锡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无锡县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的顾宪成墓,保持了原有朝向,也和江阴的梁敬帝陵现状相似,西、北、东三面环水,南面紧邻工厂围墙。墓地最……[详细]
江苏学政衙署及碑刻
  江苏学政衙署位于澄江街道人民中路18号中山公园南,顾名思义,就是昔日八府三州考秀才的地方。江苏学政衙署历时292年,有124任学政,规模宏大,设施完备,园内景点众多,因而被称为“江南官署之冠”、“江南第一衙署”。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为江苏学使驻地,随着1904年科举制度废除,学署也走向没落。衙署规制宏敞,屋宇众多,前后共有十三进。衙署前端与大堂相望共有三道大门:前为头门,中为仪门,后为龙门。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攻占江阴,江苏学政衙署毁于战火,同治四年(1865年)重建,头门、龙门、大堂及堂后建筑今均不存。旧的学署十三进格局是按照风水理论中的穿宫九星法营造的布局,坐北朝南。如今的学署遵循原本的布局,在学政衙署古建筑十三进格局中,仪门的雕梁画栋是仅存的古建筑。仪门面阔五……[详细]
60、黄埠墩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埠墩
  黄埠墩,地处江苏无锡古芙蓉湖中心,惠山浜出口处。旧名小金山,墩小而圆,面积220平方米,四周是石砌驳岸,位于无锡吴桥以南、惠山浜口的古运河中心,因春申君(黄歇)曾在此疏治芙蓉湖而得名。墩为圆形,面积220平方米,用石砌驳岸,四面环水。岛上有寺,香火点点。北为双河口,南为江尖渚黄阜墩为古芙蓉湖遗留下来的小岛。清代康熙帝和乾隆帝各进行过六次南巡,每一次都在墩上停留观赏,康熙把它比做水中的兰花,乾隆称喻它是传说中的“蓬莱”。2400多年前,吴王夫差率兵伐齐时,曾在墩上大宴群臣;楚国的春申君曾在这一带水域兴修过水利,相传黄阜墩由此得名;南宋时民族英雄文天祥曾两度经过此墩,在这里写下了一首《过无锡》的爱国诗篇;明代有“海青天”之誉的名臣海瑞,在墩上写有“临水玩山第一楼”的匾额,等等。《越绝书》有“春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