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无锡市旅游

    无锡市文物古迹介绍

      金武祥(1841——1924)清末藏书家、诗人,原名则仁,字溎生,号粟香,又号菽香,别署一厈山人、水月主人等,江苏常州府江阴县(今江阴市)前周镇大岸村(现属璜土镇)人。他一生经历了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朝和民国,饱受战乱之苦。科场上他屡战屡败,未能中举。早年游幕江西会昌县衙,是一名师爷,光绪五年(1879年),班捐为广东候补,光绪十六年(1890年),授赤溪直隶厅同知。丁忧隐居,不再为官。他是著述家、刻书家和诗人,著有《芙蓉江上草堂诗稿》十二卷,《木兰书屋词》一卷,《粟香室文稿》四卷,《粟香随笔》四十卷,《陶庐杂忆》七卷等。他校刊的地方文献《江阴丛书》、《粟香室丛书》,共60多种。所著有《粟香随笔》一笔至五笔共40卷,留存的诗歌有1000多首,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就出自金武祥的笔下……[详细]
      玉带桥,在宜兴市张渚镇祝陵村。1996年11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玉带桥始建于宋,清代重建。相传北宋元丰年间,大文豪苏东坡寓居宜兴。一日,东坡从龙池山澄光寺出发,前往善卷洞游玩,时近中午,他来到善卷祝陵村附近,却被一条小河拦住去路。向两头望望,连座桥的影子也没有,正在走投无路之际,传来一阵清亮的歌声,东坡循声望去,只见一条小船上两个农民正在罱河泥,东坡心想,这下终于有办法过河了,忙招呼罱泥农民渡他过河。两个农民见是一个文人模样的先生,两人嘀咕了一阵,对东坡说,先生要我们渡你过河容易,但请先生对一联句,若能对上,即摆先生过河。东坡一阵窃喜,心想这对对子的事正是我拿手好戏,忙说,请教上联。农民道:“泥罱罱泥,泥鳅钻出泥罱眼”。东坡一听,感觉此联文字虽平常,结构却十分刁钻,一时竟……[详细]
      须家米行旧址位于锡山区鹅湖镇荡口古镇仓河北街东南,年代为清。须家米行旧址为无锡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甘露华氏堆栈旧址位于锡山区鹅湖镇甘露北横头弄7号,年代为清。甘露华氏堆栈旧址为无锡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405、乐稼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乐稼桥位于锡山区鹅湖镇荡口新桥尚书苑,年代为清。乐稼桥为无锡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406、卧云石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卧云石位于无锡市锡惠公园内。在惠山春申涧中流,为略呈长方形的天然巨石,长1.95米,宽1.15米,高1.07米。上镌刻楷书“卧云”二字,落款“二泉山人”,即明正德时南京礼部尚书邵宝所书。邵宝与惠山寺诗僧圆显友善。圆显,俗姓陈,号卧云,博通梵典,曾主持惠山寺五年,辑《惠山记》二十卷,邵宝校订。邵宝在《闻莫南沙宿知微房奉忆》诗中,有句“卧字在南岩石,好谓知微莫遗苔”,证实“卧云”二字为邵宝以圆显之号所题,意非色相,而寓禅机。1956年、石畔涧旁建三角亭,为雨后观赏涧流漱石佳处。1983年11月21日,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袁仁仪(1880-1938),羊尖巷门头舍上人。贫寒家庭出身,自小聪慧,喜爱吴歌滩簧、拉胡吹笛,才艺出众。17岁师从严家桥老艺人徐阿寿的门徒著名滩簧艺人王文香学艺,成为名嗓四乡的滩簧艺人。1905年滩簧带到上海大都市的第一人。他在上海33年的艺术生涯中,呕心沥血,奋斗不息,奠定了现代锡剧的艺术基础,确立了锡剧在我国地方戏曲中的地位,为当今锡剧界公认的锡剧艺术一代宗师。1938年12月在上海病故后周信芳、盖叫天等千余上海演艺界人士,参与祭奠和送殡,袁仁仪灵柩由船运经苏州回家乡安葬。……[详细]
      碧鲜庵碑,在宜兴市张渚镇善卷洞后洞,1996年11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史料记载,碧鲜庵为南朝祝英台读书处,宋咸淳年间(1265-1274)《毗陵志》载,“祝陵在善卷山,其岩有巨石,刻云‘碧鲜庵’,盖祝英台读书处……”。又明代都穆《三洞游记》载:“与客泛舟西南行四十里午食,又十里,抵玉带桥,舍舟,北折度石桥,长松夹道,其大有合抱者,二里达善权寺,右侧石壁刻‘碧鲜庵’三大字,即祝英台读书之处”。其记述的玉带桥到碧鲜庵的距离,与现在的情况完全一致。碧鲜庵碑为自然形,略近长方,黄石质地,正中阴刻“碧鲜庵”三个魏碑体楷书,无落款,相传为唐代太守、凤翔节度使、大司空李虫宾所书。碑高2.08米,宽1.18米,厚0.55米。此碑古朴粗犷,字迹古雅,现建有碑亭。此碑是1930年在开挖善卷……[详细]
      蒋重珍故里状元井位于滨湖区胡埭镇蔡村。蒋重珍为南宋状元,字良贵,号一梅。幼年很聪明,读书过目不忘。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年)考中状元,先后授签判健康军、签判昭庆军等。为官清廉,惜民爱民,敢于谏言。1249年病逝家乡。状元井为家乡人纪念蒋状元而将他在故里曾使用过的井命名为状元井。……[详细]
    410、巡塘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巡塘桥位于无锡市滨湖区华庄镇巡塘村巡塘街北端的巡塘河上,由清代晚期重修,古桥为单孔石拱拱系纵联分节并列式结构,用花岗石砌成,长17.2米,宽2.8米,拱高约2.5米,跨径5米,桥耳共有4个,桥面用踏步石,引桥呈八字形,桥上龙门石刻如意水波纹,是无锡遗存不多的清代石桥之一。……[详细]
      大浮秦大坟位于无锡市滨湖区大浮镇羊岐村。因墓地广,规制高,俗称 “秦大坟”。有宋代秦觏墓和明代秦瀚、秦梁父子墓。墓园北侧坟堂内有墙碑数块,称此地为秦氏故墓。秦觏,系北宋著名词人秦观之弟,仁和县主簿。其墓园在南坡,用黄石砌筑园墙,长约150米、宽40米,内有罗城、坟丘。秦瀚(1493-1566),字叔度,是无锡惠山碧山吟社创始人秦旭曾孙,于诗社六十周年时曾重修立志。秦梁(1515-1578),字子成,号虹洲,进士出身,官至江西右布政使,主持纂修《无锡县志》,于万历二年(1574)完稿刻印。秦瀚、秦梁父子墓,坟丘并列,罗城直径均达15米,青石所砌,做工精美。墓前各有碑亭,尚存碑驮、亭基、亭顶石。亭前有石牌坊残基、断柱和石马一对,是无锡众多名门望族历史现象的见证之一。2006年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详细]
      丁氏景庐位于滨湖区梁清路326号,年代为民国。丁氏景庐为无锡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梁溪荣氏始祖墓荣清,字逸泉,号水濂先生,于明正统初迁锡定居于今荣巷地区,出生于元末明初,聪明睿智,博学多才,不慕荣利,明哲保身。水濂先生晚年在惠山莲花峰北开垦大片土地,带领后背子孙种菜园,挖沟渠,建田园家宅,把荒无人烟的沼泽地变成粮田,恢复家塾,教育子孙读书,做人、修身,为以后荣氏大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荣清寿95岁,夫人芦氏寿87岁,死后葬莲花峰腰,俗称“仙人坟”。1934年由前族长荣福岺修复,墓圈由黄石堆砌而成,直径约7米,碑高1.8米,花岗岩,上 书-“荣水濂先生夫妇墓”目前墓仍在。……[详细]
      张卓仁旧居位于滨湖区太湖街道周新中路47号,年代为民国。张卓仁旧居为无锡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荣宗敬(1873-1938),名宗锦,字宗敬,无锡荣巷人。早年经营过钱庄业,从1901年起,与胞弟荣德生等人先后在无锡、上海、汉口、济南等地创办保兴面粉厂,福兴面粉公司(一、二、三厂),申新纺织厂(一至九厂)被誉为中国的“面粉大王”、“棉纱大王”,抗战初期移居香港,不久病逝。墓地建于1943年,1985年、1993年二次由子女出资修缮,并扩建墓园。现墓道上建有花岗岩牌坊一座,两柱之间坊额上镌刻“泽碑桑梓”四字,系上海原副市长张承宗所书。……[详细]
    416、高阳墓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阳(1892-1943)无锡人。字践四,教育家。东吴大学文学学士,美国康乃尔大学文科硕士,曾任暨南大学及中国公学教授。1920年变卖家产始尽创办私立无锡中学,解放后改称无锡市第三中学,1928年出任江苏省私立教育学院院长,竭力倡导民众教育,1937年日寇压境,先生率师生西迁桂林复课,次年春回沪,严拒伪职,潜行返桂,1941年学院停办,改任广西大学校长,后积劳成疾,无力医治于1943年7月6日病逝祠舍,享年51岁,先生一生清廉,治事严谨,毁家兴学,为人正直,堪称师表。原葬于钱桥乡,1984年迁葬于此。……[详细]
      支浩明墓位于惠山区钱桥街道舜柯村张湾山,年代为清。支浩明墓为无锡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礼社水龙宫位于惠山区玉祁街道礼社西街,年代为民国。礼社水龙宫为无锡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洪口墩遗址位于雪浪街道葛埭村、是马家浜文化遗址。洪口墩尚有烧制南京城墙墙砖的明洪武年窑址三处。洪口墩地形象一只乌龟,头在南,尾在北。原有面积为500*500=25万平方米,到明代在这里建了三处洪武窑,取土做砖、瓦的胚子,使平整的土地变成坑坑洼洼,解放后,整田平地,面积缩小为8万平方米。该遗址是高出地面2米多的高墩,下层为马家浜文化,上层延续至商周文化。规模较大,是无锡地区保存较好的遗址之一。……[详细]
      “横山草堂”是明代文学家萧涵的读书处,更是以诗会友的聚会处。萧涵,字卿,号和所,今锡南葛埭桥横山村人。明景泰7年(1456)萧涵在他先祖明代御史萧愉的七松亭旁动手建造草堂,因筑于横山,题名“横山草堂”。横山,即雪浪山。清代时,“横山草堂”之明堂已废,但堂名三槛仍在。道光2年(1882),萧涵的后裔,“九如书屋”的主人萧玉田,把“横山草堂”搬迁至烧香浜,并扩建房屋。清咸丰年间,萧玉田的儿子,秀才萧汝金把草堂整修一新,光绪年间,其子萧焕梁(清末秀才,薛福成的笔札)重修“横山草堂”。墓前,十余间房屋仍在,只是匾额已毁于“文革”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