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无锡市旅游

无锡市文物古迹介绍

惠山忍草庵
  忍草庵位于无锡市锡惠公园内的惠山头茅峰章家坞山腰,占地约十亩。元至正十年(1350)僧月川在此始建茅庵;忍草庵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僧道林复构草庵,初名“草庵”。明天启元年(1621),僧人洪恩根据唐代宋之问《游法门寺》中“晨行踏忍草,夜诵得灵花”诗句,在“草庵”前加了一个“忍”字,改名为“忍草庵”。康熙间及咸丰十年(1860)该庵两遭火焚。无锡人顾贞观(1637-1714)清代文学家,集资修葺。顾贞观,字梁汾,康熙十一年(1672)举人,官至内阁中书,是清代初期的大词人,与陈维菘、朱彝尊并称为“词家三绝”。庵之名迹,首推贯华阁,间后有松苓泉。该阁为僧有叔始建于康熙初。贯华阁矗立在半山,与青松辉映,犹如一幅仙山楼阁图。在清代初年,这里是江南词人结社聚会的场所。嘉庆未,阁毁。192……[详细]
102、景云楼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云楼
  景云楼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自由街北段,现华士实验学校初中部内,面积为291平方米。建于民国37年(1948年)。该楼为砖木结构,2层9间,设8个大教室。二楼楼层和二楼顶层皆铺木板。建造景云楼的是因为民国32年(1944年),始任龙砂中学校长的王步春,为增加办学经费,经过其连襟、原籍江阴北大街在上海重生布厂任高层职员的陆君秀,认识重生布厂老板吴云山。王步春请华墅工商界人士李吉安赴沪,约请吴云山等在沪江阴籍工商界人士出任新一届校董,并募取一笔可观的办学基金。因为是上海新生布厂老板江阴南门外石子街人吴云山主要出资建造,取景仰吴云山之意故称“景云楼”,当时有“华士第一教学楼”之称,由龙砂中学的前任校长承启棠设计,“景云楼”三字由清末进士、吴江人钱崇威所书。景云楼建造时,还得到其他很多人的协助。“文……[详细]
国民党江阴要塞司令部旧址
  原国民党要塞司令部旧址,原为江阴市近代实业家吴汀鹭先生的宅地,建于1923年,占地面积382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8平方米。1937年12月日本军队侵占江阴,吴汀鹭避居乡间,被日军挟持来澄,威逼他出任“维持会长”,他凛然拒绝,设计出避上海。此宅被日军侵占作为驻澄警备司令部,抗战胜利后,又被国民党军队接收。1947年成为国民党要塞司令部。司令先后为孔庆桂、戴戎光。江阴要塞以唐秉琳为首的中共地下党曾在此从事巧妙而艰苦的斗争,在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中成功策动了国民党江阴要塞7000多名官兵起义。4月22日江阴县城解放,要塞司令部即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接管。4月28日,奉中央军委之命,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委张爱萍在此召开人民海军成立大会,此地成为海军司令部所在地。5月……[详细]
南菁书院碑刻
  南菁书院碑刻位于澄江街道人民中路135号南菁高中内。南菁书院是清代书院之一,清光绪八年(1882年),江苏学政黄体芳所建。清兵部尚书、两江总督左宗棠奏拨长江水师京口、游击协镇两署故址及白银贰万两协办书院。书院命名取朱熹名言“南方之学,得其菁华”之意。学生学习经史辞章,兼习天文、算学等。刊有《皇清经解续编》一千四百三十卷及《南菁丛书》、《南菁札记》等书籍文献。清末,她是江苏全省的最高学府和教育中心。南菁校名几经更改,校址数次搬迁,但学校文化传统和办学精髓始终未变。形成了“以文化引领学校发展”的办学思想,“为国家民族培养未来强者”的育人目标,“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的为人准则;发展了“自主为先、学科培优、国际融合、审美见长”的办学特色。废科举后改为南菁学校(南菁高中)。这些碑刻……[详细]
105、永年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年桥
  永年桥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为单孔石拱桥,东西向(东偏南10°),青石、花岗石混砌,其中桥身为青石,桥面、台阶、拱券为花岗石。桥通长13.85米,桥面长1.65米,中宽2.8米。桥孔净跨4.20米,矢高2.70米。西坡长5.6米,堍宽2.87米,西侧下枕石长3.30米。东坡长5.70米,堍宽2.90米,东侧下枕石长3.43米;平堍长1.96米,平堍上宽3米,趟石宽0.47米。桥面有旋涡纹龙门石,两边各有石阶15级。永丰桥,位于宜兴市高塍镇梅家渎村朱家渎自然村东端,2003年3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永丰桥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为单孔石梁桥,东西向,青石、花岗石混砌,其中桥身为青石,桥面、踏步、桥桩立柱为花岗石。桥通长14.35米,桥面长6.45米,中宽2.8……[详细]
无锡愚公谷旧址
  无锡愚公谷旧址南依黄公涧,北抵惠山寺,西至名泉里(二泉),东临秀嶂街(映山湖一带),占地50余亩,系明代古典园林,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左右。园主邹迪光,字彦吉,别号六度居士,无锡人,万历二年进士,任湖广提学副使。罢官回无锡后,过着放纵的绅士生活,择锡山、惠山的秦王坞,建别墅园林—愚公谷。他自号愚公,经营10余年,建成60景,依山取势,布置了土山、峰阜,又以黄公涧为源头活水,涧、溪、沼、池,山光水色,相映成趣。当时邹园曾一度被誉为全国私人四大名园之一,一时胜绝吴中。愚公谷在清初已毁。1985年,无锡市人民政府对愚公谷进行了彻底的改造,拆除了破旧祠寺,改建成滨湖山馆、金粟堂、荷轩、慧麓草堂。保留改建了泰伯殿、华孝子祠、碧山吟社。广植树木,建成一组“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古典园林。1960年,郭沫若……[详细]
奚佐尧烈士墓
  奚佐尧,原名祖耀,字冠一,生于1897年,江阴市徐霞客镇北渚村人。民国5年(1916年)毕业于江南公立南菁学校,翌年进北京大学学习;民国8年赴法留学。在法国,他结识陈毅等许多青年革命者,后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支部成员。尔后,根据党组织安排,去苏联接受军事训练,成为中共早期军事干部。民国15年,奚佐尧应召回到上海,任中共上海区委军事委员。五卅运动后,奚佐尧负责组织和训练工人纠察队,10月中共中央和上海区委决定领导上海工人举行武装起义,奚佐尧为指挥处成员,负责南市方面的行动指挥,计划暴-动-一开始,就组织起义工人占领高昌庙兵工厂,夺取枪支,武装工人纠察队,袭击军阀李宝章的防守司令部。由于起义行动泄密,10月19日深夜奚佐尧冒险亲自外出分配运送枪支,与警察巡逻队遭遇,奚佐尧被捕,为掩护其他同志……[详细]
万源布厂
  万源布厂,位于青阳南首三元桥西堍。东临市河南街,西依锡澄运河。南北小河环绕。现由青阳镇政府使用。1918年初,由青阳旅沪富绅葛凤池在三元桥西堍创办“瑞丰润油厂”。1931年,以十万银元转让夏干臣等开“勤康布厂”,以兴民族工业。1934年引起上海棉纺同业公会瞩目,1935年初与上海棉业工会合资后更名为“青旸万源染织厂股份有限公司”,置办大型染整设备、铁木布机。是年,产出各类棉布、丝绸等300多万米,产量、声誉、规模名重业界。1937年日军占领青阳,万源厂仓存储物资被劫掠一空,1000多平方米厂房被焚毁。1938年经上海同业公会斡旋后恢复生产。1956年工商业改造,南闸纬丰染织厂并入万源厂,时为行业瞩目的国有企业,企业规模空前。上世纪八十年代重新崛起,技术改造新品不断推出,获得数个部优、省优产品……[详细]
江阴文庙
  在江阴市区繁华的人民中路北侧,绿树掩映中有一座宏伟壮丽的古建筑群,显得格外静谧,这就是始建于北宋景佑三年,后经元、明、清及民初五十多次扩修的江阴文庙。千百年来的历史风雨,使文庙显得破败零落。1993年,江阴市人民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首的文庙修缮委员会,把修缮文庙列为江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如今通过全面整修,江阴文庙的建筑群和暨阳书院的明伦堂又重焕青春。1995年4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江阴文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景佑重建文宣王庙记》碑载,宋初在江阴观风门外就建有文庙,供学子肄业其中。景佑三年(1036年),知军范宗古因文庙离监狱太近,特将文庙迁到城内军治东南,就是现今的庙址。南宗绍粉年间,建讲堂,设军学,立义廪,修东西序,拓泮宫,建御书阁,先贤祠……[详细]
三里桥天主堂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法国籍传教士隆盛来无锡传教,在城内永定桥沿河西河头道长巷天主弄附近建造小教堂,这是无锡地区第一座天主堂。三里桥天主教堂建成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最初只有三间堂房,这座教堂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具有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砖木结构,外墙青砖白缝,绛红色的房屋,尖尖的屋顶。整体平面呈十字形。雄伟的钟楼高达62米,耸立在京杭大运河畔。正面顶部竖立大十字架,下面有大理石一方,上刻阴文“天主堂”三个金字,为书法家王致中遗墨。两侧有砖刻阳文白底金字对联,“万有资生渊微莫测,一元默化浩荡难名”,相传为清康熙帝所撰。天主教堂几经毁坏和修复,除义和团兵燹之外的最严重的一次事件是,清光绪十七年(1891)四月无锡爆发的烧教堂、驱教士的教案。次年,法国籍彭安多神父向清廷索赔,于原址重建……[详细]
宜兴窑址
  宜兴窑址位于江苏省宜兴市汤渡村附近的均山,属于吴晋时期南方青瓷窑址群。遗址分布范围约0.5平方公里。1959年南京艺术学院首次发现两晋时期的窑址3处。1975年宜兴陶瓷公司又发现吴至两晋时期的窑址3处。1982年又有新的发现。在均山窑址中发现有残留的窑墩,直径约20米,高4米。有的残窑用砖筑成,窑壁上架有石条。出土的窑具有窑垫、垫饼、窑托以及筒形、钵形、齿形和钉形窑具等,窑托中有的带“……年廿二只制”等铭文。出土日用器皿的碎片,有盆、洗、钵、盘口壶、双系罐等。装饰花纹有弦纹、网纹、羽毛状纹、连珠纹、铺首等。釉色浅绿微黄,或称蟹青色,胎色黄白,根据釉色分析,是采用还原焰气氛烧成。这种青瓷胎质细腻、坚致,吸水率为3~6%,气孔率为7~8%,烧成温度1160~1260℃。有人推测宜兴西晋周氏墓地出……[详细]
张闻天旧居
  张闻天旧居位于无锡市汤巷45号,是一幢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仿西班牙式红色小楼,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庭院内植有龙柏、石榴、芭蕉等花木。楼前塑有张闻天汉白玉半身塑像,主楼大门上方悬挂着薄一波题写的“张闻天旧居”匾额。楼内设有“张闻天生平图片展”,分“探索革命道路;在党中央负总责,支持毛泽东正确路线;耕耘在东北的土地上;在新中国外交战线上;坚持真理,奋斗终身”五个部分,陈列着张闻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留下的珍贵历史照片、实物200多幅(件)。同时按原貌恢复了张闻天卧室兼书房,张闻天在这里增补、定稿了最后一篇关于探索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光辉文献《无产阶级-下的政治与经济》。张闻天旧居通过开展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张闻天的思想理论和崇高品格,先后被中共江苏省委……[详细]
113、植福庵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植福庵
  植福庵又名薛四娘娘庙,位于荡口古镇之西南约3公里的青荡村。植福庵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寺内供奉荡口地区特有的瘟神。现存大殿三间和五开间的戏楼一座。大殿系硬山顶平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9.51米,进深7.87米,系硬山顶殿堂建筑,虽经多次整修,但梁、柱、檩、枋及斗拱等木石结构大都为始建时的原物,四根檐柱和两根金柱为花岗岩石柱。大梁、月梁用料粗壮,雕刻花纹精细。门窗所刻花纹也都精致美观。明间两根花岗岩檐柱上镌有楹联一副,曰:“显赫威灵驱百疠,巍峨庙貌峙千秋。”堂内两根花岗岩金柱上也镌:“荡寇除氛江淮一靖,洗心割股忠孝两全。”戏楼坐南朝北,与大殿相对,平面呈“凸”字形,高二层。楼下为通道,楼上为戏台的前后台。前台凸出,宽4.23米,深3.34米,顶部设八角形藻井,斗拱及“凤头昂”层层叠叠,……[详细]
无锡七云寺
  吼山七云禅寺是一座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古寺,坐落在无锡商务区锡东第一山吼山南麓。交通便捷毗邻京沪高铁无锡东站,距离苏南硕放机场8公里,沪宁高速无锡东出口3.8公里。虽身处繁华之地,七云寺始终保持古道遗风,晨钟暮鼓,道风清正,道场庄严。传说吼山奇异的天象频生常有七朵彩云依山显现,俗称“七彩云”南朝文人曾在此山刻下“佛驾七云天边来,缘系十方布慈悲”。所以此得名七云禅寺。七云禅寺始建于南北朝,距今1500年历史,在时空的变迁中几度兴盛。明朝时期七云寺香烟鼎盛,远道而来进香的香客多以船为交通工具,频临吼山浜俗称烧香浜。高峰时曾有数百条船同泊的奇观。在清光绪年间曾有文人以地理特征横书对联“七云鱼尾送帆开,九里鸭头撰墙过”足见本寺的灵气。不幸是繁盛庄严的寺院后战争和文革洗礼下化为灰烬。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当地……[详细]
115、广德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德桥
  广德桥位于青阳镇新安村西北,又名潘路塘桥。始建于明朝,清雍正六年(1728)重建。广德桥为单孔石拱桥,全长18米,净跨为6.7米,桥面宽3.4米,拱顶高程6.7米。广德桥用青石彻筑,间夹花岗岩,桥面有花岗岩石阶48级。有桥名“广德桥”,“大清雍正岁次戊申建造”石刻。新安村原属桐岐镇,后与青阳并镇。桐岐所在地原为芙蓉湖一隅——马家湖,有湖田七千三百亩。北宋以后,历代官府在这里开堰设闸,断流促淤,初步治成农田。明宣德时巡抚周文襄(周忱1381~1453)塞湖为田,筑土为堤,挖沟开河,排水除渍。周忱主持的改革,大大改善了江南的农田水利状况,发展了农业生产,保证了朝廷赋税收入,得到了朝廷嘉奖。《十七圩修堤志略》记述了周忱治潮经过,称周忱“开辟斯土其工德无竞,而衣食斯土其歌功德更无竞也。”周忱死后,江……[详细]
116、鸿隐堂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鸿隐堂
  鸿隐堂位于鸿山东麓铁山岭下。相传为东汉高士梁鸿故宅。东汉永和元年(136年)将宅改为祠。唐贞观十三年(639年),鸿隐堂原二进改为三进。正堂为遁栖堂。堂内供奉梁鸿孟光神位。后堂梁鸿读书处壁上写有梁鸿题写的《五噫歌》。唐永徽元年(650年),为纪念梁鸿生前功绩,将古皇山改名为鸿山。宋、明、清朝屡有修建,屡有所毁。鸿隐堂周围遗迹甚多。有鸿泉井、读书处、涤砚池、洗心轩、试剑石、望天台、梁鸿墓等。明末东林党人遭阉党迫害,曾避难于此讲学。现录明文征明《九月登皇山》诗,诗曰:“秋满皇山菊正开,携壶摯伴踏青苔。梁鸿宅里寻高迹,太伯陵间观德碑。我兴未随诗意尽,客怀端为夕阳催。酡颜得似茱萸好,坐石还须看几回。”1989年、鸿隐堂大修,历时二年,耗资三十余万元。现为殿堂二进,山门一座,两面侧厢,并立碑记之。大殿……[详细]
宜兴化城寺
  化城寺,在宜兴市和桥镇东横街东端,1985年1月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相传明隆庆年间,暹罗国(今泰国)王子金地藏渡海择地九华山,曾在此结一茅草房留宿,故又称“茅庵”。清乾隆末年,觉明和尚募资建藏经楼,广增寮舍,改名为化城寺。咸丰十年(1860)遭兵焚,同治十三年(1874)复建大殿及东西配殿,光绪二年(1876)重建山门。化城寺现存建筑共三进,占地4000多平方米,第一进为天王殿,硬山顶,面阔五间19.30米,进深八架11.20米。殿内正面塑弥勒像,背面塑韦驮菩萨,两侧为四大金刚,均系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重塑。第二进地藏殿,硬山顶,面阔五间17.50米,进深十一架14.80米,内塑佛像13尊。第三进原为两层藏经楼,面阔七间,进深20米。现已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被改建为大雄宝殿。殿……[详细]
桐岐万安桥
  桐岐万安桥位于青阳镇桐岐王大坎(俗称王大坝),横跨在南顺塘河上。桐岐万安桥又名黄涂坝桥。据明正德《江阴县志》载:“万安桥在垌琦村,里人王伯玑建。”清光绪《江阴县志》载:“黄涂坝桥,园上桥西,蟹姑尖东,又名万安桥。”万安桥为青石建造的单孔石拱桥,全长32米,桥面宽3.3米,桥孔跨径6.8米。万安桥始建于何年无法查考,现桥为青石建造,具有明代桥梁特征,该桥明正德县志已有记载。根据桥上两处石刻:光绪二十七年冬十月和江苏省康济善局重建。可以判断,该桥在光绪二十七年重建过。万安桥有一首桥联:“万倾黄云歌大有,一泓碧水渡康庄。”相传,王大坎或称王大坝在芙蓉湖上,该湖是江阴最大的湖,又名上湖,古时素有“碧波千倾,绿荫丛生,荷叶连片,四季如春的美称。”自宋代开始,人们就致力于治理芙蓉湖,围圩造田,耕种作物。……[详细]
119、胜水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胜水桥
  胜水桥位于霞客镇湖庄村南阳岐徐霞客故居东首,跨沈塘河上,三面环水,河道曲折绕流,浜湾沟汊相通。这儿地势低洼,土地平整肥沃。这儿水多,鱼多,稻米更香,是典型的江南鱼之乡。南阳岐古时是水陆交通要道,老马镇是官府重要交通驿站,从无锡经长安从陆路去悟空、青阳的人必经马镇、南阳岐胜水桥和前马桥。中国有名的探险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故居就在胜水桥西侧,数十次出游都是从胜水桥旁乘船。穿过胜水桥洞走向远方,每次归来仍然是乘船穿过桥洞傍岸回家。胜水桥始建于明朝,清朝重修,后因年代久远倾圮,于民国13年(1924)重建,1985年马镇乡人民政府重修。胜水桥为方孔石板桥,承唐宋年代建桥风格。桥长19.4米,桥面宽1.9米,高3.2米,桥孔净宽为5.0米,桥面为花岗岩长条石,共三块,桥拦为四根花岗岩石柱,内侧有契口……[详细]
南菁书院旧址
  南菁书院碑刻位于澄江街道人民中路135号南菁高中内。南菁书院是清代书院之一,清光绪八年(1882年),江苏学政黄体芳所建。清兵部尚书、两江总督左宗棠奏拨长江水师京口、游击协镇两署故址及白银贰万两协办书院。书院命名取朱熹名言“南方之学,得其菁华”之意。学生学习经史辞章,兼习天文、算学等。刊有《皇清经解续编》一千四百三十卷及《南菁丛书》、《南菁札记》等书籍文献。清末,她是江苏全省的最高学府和教育中心。南菁校名几经更改,校址数次搬迁,但学校文化传统和办学精髓始终未变。形成了“以文化引领学校发展”的办学思想,“为国家民族培养未来强者”的育人目标,“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的为人准则;发展了“自主为先、学科培优、国际融合、审美见长”的办学特色。废科举后改为南菁学校(南菁高中)。光绪八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