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镇江市旅游

镇江市文物古迹介绍

261、大兴池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兴池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京几路4号,据传是20世纪30年代日本人侵华时建造,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距今有70多年的历史,曾经是镇江市西郊居民洗澡沐浴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建筑坐北朝南,正门为一牌坊式建筑,上有一方匾额,上 书-“大兴池”。建筑为青砖砌成,面积24平方米,纵深17.9米。一层,收银台为老式红木漆成,上有图案,内分为理发室,休闲区,男、女浴室四部分。该建筑整体结构保存完好,内部格局仍按照原有格局布置,但由于长期作为浴室使用,内部木质结构腐蚀,整体质量较差。……[详细]
262、茅谦墓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茅谦(1848—1917),清末举人,为已故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之祖父,其本人亦是一名水利建筑专家,有遗著《水利刍议》等书。墓原以两块青石板盖封,棺木悬吊于墓室,墓四周以白石望柱相围,墓前有供桌,石鼓座等物。现墓封土底径约4米,高约2米。……[详细]
263、古泮泉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4),润州郡宋林希凿井,井栏刻“泮泉”两字,故名,井深三丈。有一对井栏,均呈八角形,一为白大理石井栏,高0.34米,口径0.46米;一为青石井栏,每边长0.18米,高0.44米,口径0.55米。下共一井穴。井之西有一碑,楷书“古泮泉”三字,并小楷字14行,行11字,记载泉的历史源流,为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丹徒知县庞时雍撰书。……[详细]
  据初步了解,原主人徐姓。该建筑为硬山顶,青砖小瓦,坐西朝东,外墙全部由青砖叠砌到顶。房屋前后四进,由于地处缓坡,整体四进由东向西逐级抬升。第一、二进为砖木一层,第三、四进为砖木二层,四进均为三间两厢结构,南有窄院子。该建筑体量较大,砌筑完整,布局清晰,花窗美轮美奂,木雕匠心独具,具有鲜明的地方建筑特色。第四进二层,木质窗扇尚存,雕花栏杆较精致。 第三进封火墙上有“福”字砖雕,木质雕花镂空连续门保存较好,堂屋为原貌木质板壁墙隔断,木质楼梯上下。 第二进北门为磨砖外八字。门上方嵌有方石,石上刻虎头,虎头下有八卦图案。其南院内有井一口,白石六角形井栏,内壁甃砖,边镌“徐”、“家”、“井”、“甲子春建”。 第一进前墙有砖雕“福”字,边镶四环图案,四个角花均保存完整,天井地面有雕花,南面为木质板壁墙。……[详细]
  焦山快炮台遗址面阔东西向(呈两连接弧形)6.6米,进深4.6米,护墙高1米,墙厚0.73米,混凝土构筑,系明台炮堡,正面朝北,从形制看可放置两门火炮。……[详细]
  “挺纵”、“江抗”会师广场,原为“广善堂”四旁总场,庙会用。始建于清末。长30丈,宽22丈,占地面积25.6平方米。1939年管文蔚领导的新四军挺进纵队和叶飞领导的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在此会师合编。召开了合编大会,陈毅同志在会上讲了话。现在此立有会师纪念碑一座。现为八桥中学操场。……[详细]
  郑板桥,兴化人,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清雍正十三年(1735)于焦山读书,乾隆六年(1736)中进士,现建筑为晚清所建,砖木一层结构,面阔三间9米,进深6.2米,高7.1米,硬山顶,屋前有一小院,院内有花台。……[详细]
  宏开鹫岭”刻石刻于明代,刻面总宽5.01米,高1.03米,横嵌于墙壁上。“宏”字一方,高1.03米,宽0.92米;“开”字一方,高1.03米,宽0.85米;“鹫”字一方,高1.03米,宽0.85米;“岭”字一方,包括落款高1.03米,宽1.34米,落款为“出寰上人修甘露寺书此赠之,米万钟”。“宏开鹫岭”为佛家语,其书法苍劲刚健,深厚庄重。……[详细]
  王宗培(?—1925),镇江西乡牌岗人,小学教员。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他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鉴于反动当局腐败无能,于同年7月投江自尽。之前写下给《镇江诸父老公鉴》遗书,遗体安葬北固山,墓封土直径2米,封土高1米,前有白石墓碑刻“王宗培烈士之墓”(楷书),1988年重新整修,在原位置改为近代墓葬形制,长方形大理石板覆盖墓穴,前立石碑,上刻王宗培给《镇江诸父老公鉴》的遗书全文,原墓碑树立墓后。……[详细]
  太史慈(165—206),山东莱黄(今山东黄县)人,任东吴建昌都尉等职。建安十一年(206),与曹操部将张辽交战,中箭受伤,卒葬于此。原墓已毁,今墓于1985年重修,封土直径3米,高1.7米,前树碑,刻篆书“东莱太史慈之墓”,碑高1.43米,宽0.67米,座高0.55米。墓依山构筑,有直径约2.1米的半月形挡土墙。……[详细]
  太平天国堑壕遗址位于南郊招隐山顶,现残存百余米。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即该年太平军攻克镇江后所筑,用以驻兵布防。1854年,太平军在此与驻守的九华山的清军多次激战,以反击清军的进攻,多次获胜。该遗址于1982年由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详细]
  官塘桥位于润州区官塘桥路以东,四明河以西。官塘桥始建年代不详,现桥为清代光绪年间重建。桥体为单孔石拱桥,长约12.25米,净跨4米,净矢高2.42米,纵联分节并列式砌筑。桥西石块镌刻“光绪乙未年孟冬月重建”。官塘及桥名最早见于宋《嘉定镇江志》。清光绪《丹徒县志》云:官塘桥在城南十里,为城南驿路。2012年在官塘桥北侧考古发现唐宋以来历代道路叠压有序,证明了官塘桥是唐宋以来镇江东南出入镇江城的重要交通节点,也是官塘桥地名之由来,与文献记载基本一致,显示了官塘地区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具有重要价值。官塘桥虽部分遭破坏,但桥体保存完好,历经百年,岿然不动,风貌犹存。两侧道路保存基本完好,格局清楚,历代道路时代清晰。……[详细]
  该碑位于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内,该碑建于乾降二十年(1775年),碑质为青石,碑高2.95米,宽1.76米,厚0.49米,碑文自右向左用满汉两种文字坚刻,右侧约三分之二。为汉为楷书,24行,每行88字,字经约3×2.5厘米,左侧为满文,26行。碑文记叙了清康熙年间,清政府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判乱事迹。……[详细]
  德祐观遗址位于句容市茅山管委会街道红庙村二茅峰顶。建于元延佑(公元1314-1320年)年间,专祀中茅君茅固,后逐渐荒废,清雍正、乾隆年间由全真道士沈一清重建,观内原有灵官殿、经堂殿、太元宝殿、道众住宅等。抗日战争被日寇烧毁。现仅存观内建筑墙基等遗迹,基本上为明清遗存。因抗日战争期间被日寇烧毁,至今未重建,仅存遗址的墙基。……[详细]
  位于茅山风景区南镇街中段南侧,南镇街也叫香火街,青石板路,东西长约一里,古时上山进香都从南镇街经过,《乾隆句容县志》载:“白玉泉,在茅山常宁镇。”井水清澈,终年不涸,有“天下第八泉”之称。后更名为“白鹤泉”,井院门门楣方砖上刻有井名,方砖共三块,上刻 “白鹤泉,乾隆十三年桂月建”等字样。桂月,即八月,桂花开放的月份。……[详细]
  两块石碑位于吕城中心小学内,两碑碑首分分别刻有“吕城敬节堂仿行彭氏恤会碑记”“敬节会碑记”,是清乾隆56年(1801),卢云路撰,姜日新书。碑文主要记录了当时由乡绅、邑人发起捐钱,田产等财物在现吕城中心校址内建立吕城镇“敬节堂”用以抚养丧夫守节的妇女及其她的子女们,记录中有抚养年限及每月具体钱粮数额。两碑现平躺于地面,青石质,碑高152厘米,宽78厘米。 该碑对研究丹阳地区清代社会福利、慈善机构的机构构成,以及社会习俗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功德碑位于丹阳市延陵镇九里行政村,九里村季子庙内,碑青石质,碑高3米,宽2.87米,厚0.22米,碑文正反面文字记载了大清道光八年,季子庙大殿廊房倒塌,由季札三让王位,德--人,激起季子庙周边三县(丹阳、丹徒、金坛)官员民众捐款之事。故人留下此碑为功德碑。……[详细]
278、吕渎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吕渎桥位于丹阳市皇塘镇蒋墅藤村行政村藤村自然村。始建年代不详,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石板桥、东西向、横跨吕城通往蒋墅的吕渎河上,是吕城至蒋墅吕渎河上的唯一古桥。桥基座由青石砌成,桥面由五块长方形青石铺成。桥北面有“吕渎河”三字,桥栏为花岗岩,由三块二组砌成。桥长15.54米,正桥长4.7米,宽3.1米,现保存较好。该桥对研究丹阳地区清代石梁桥修造形制、工艺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黄竞西(1897.11—1927.7),丹阳人,曾化名黄丽华、吴福民。1924年加入国民党。1925年经恽代英、刘重民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9月任丹阳独立支部书记,1927年6月26日,中共江苏省委在上海史高塔路恒丰里104号开会,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7月遇难。故居现存房屋一间,砖木结构。院墙外有古井一口。黄竞西故居对研究丹阳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史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吕叔湘(1904—1998),丹阳人,我国杰出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翻译家,故居与吕凤子、吕徵故居隔墙相望,号称丹阳“吕氏三杰”。故居原有四进三院,前二进及后一进毁于抗日战争,现有第三进及两厢房。砖木结构,硬山顶,抬梁式,进深七檩三开间,椽条上盖有望砖,方形水磨砖铺地,院内为青石铺地,建筑占地面积约160平方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