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镇江市旅游

镇江市文物古迹介绍

华阳洞摩崖石刻
  华阳洞摩崖石刻位于句容市茅山镇红庙村茅山风景区内积金峰南,华阳洞口朝西是茅山最大的溶洞.摩崖平整开阔,上面刻有唐代至清代游客的题名数十方.摩崖上部正中刻“华阳洞”三个特大楷体字,底径约1米许。在众多的题名中有宋皇佑二年(1050)和迪、陈辅、郭微、太常博士的题名,仍清晰可读。其他明代人的题名较多,如正德辛末(1511)四月十七日题“太原乔宇、京口和镒、何贯、孙瑶同游”。嘉靖四十年(1561)书“栖玄”二大字。现状保存较好,被作为旅游景区的一个景点,下方和溶洞进行了开发利用,时刻的字迹风化现象较严重。2006年6月5日,华阳洞摩崖石刻被公布为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华三育研究社旧址
  中华三育研究社旧址,位于句容市桥头省财经大学红山分校内,民国建筑。始建于1925年,为当时的教会学校—中华三育研究社;抗日战争中被毁,1948年初,由美国华盛顿神学院院长李博克指导重建,1948年秋建成,社长为美国人林思翰。1951年,将江阴农业技术学校迁来桥头镇,合并成立了江苏省句容农业技术学校,现为省财经大学红山分院。这组建筑共有23栋,红砖勾缝,木质门窗,中西合璧型建筑。其中有20栋为别墅,别墅有两种类型,12栋为10.5米×10米,8栋为11.5米×10米,1栋教学楼为14.5米×39米,1栋办公楼为22.5米×9米,1栋水塔为14.5米×6.8米。……[详细]
水经村陵墓石刻
  水经村陵墓石刻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水经村陵墓石刻南朝丹阳县埤城水经山村1988年作为“丹阳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丹阳埤城镇水经山村东南数十米处,墓今已平。墓前存2尊石辟邪,南北向对列,南为母兽,北为公兽,均是狮子。造型体长而颈短,作蹀躞状,两兽动势对称,形象健壮饱满,充满活力。南辟邪身长1.85米,高1.45米,颈高0.65米,体围1.62米;北辟邪身长2米,高1.51米,颈高0.73米,体围1.65米。1978年5月提升入座。此陵有齐前废帝林王萧昭业墓之说。……[详细]
考场钟亭
  铜钟位于丹阳市人民公园内,该钟铸于唐代中和(883年)三年。原悬挂于丹阳市西门朝阳寺寺内,寺早毁,现移置于人民公园内,1983年建钟亭保护。钟高1.95米,侈口径1.41米,厚0.11米。截面为圆形,唇六曲,口沿铸以宽部,钟体表黑绿色,分三段浇铸的痕迹仍清晰可见。凸弦纹和竖向线条将钟体划分成八部分,腰箍上下各四,钟纽为相背连体双龙。即传说中所谓龙之第五子蒲牢的形象,钟铭文记载了丹阳朝阳寺铜钟于唐中和三平由信女五十四娘捐资首铸造,重约5500斤,现经测3012.5公斤。该铜钟是全国极少数存在的唐代铜钟,而且体量巨大,纹饰优美,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详细]
镇江交通银行旧址
  交通银行于1908年由清政府邮传部创建,总行设北京,1928年迁上海。全国各地设分支机构。支行旧址原为建于清代镇江英租界内的一栋建筑,后毁,民国时由该行在仅存的一楼外壳基础上重建,系为八开间三层西式洋楼,青砖砌筑,外墙水泥抹面,内壁分草灰泥,石灰粉面。面宽20米,进深18米,高18米,平顶,四周筑有80公分的矮墙,外饰图案,简洁大方。外墙的下半部为花岗石,进大门处有大理石柱,面积约625平方米。1915年正式对外营业。1949年4月镇江解放后,交通银行为人民政府接管,经清理后复业。1983年并入建设银行镇江中心支行,现已租给私人企业作为仓库使用。……[详细]
86、万寿塔
万寿塔
  万寿塔万寿塔在丹阳市东云阳镇宝塔湾。原名万善塔,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是一座木柱楼阁式砖塔。平面八角形,7级,塔总高46.65米。塔身外八角形,内室为方形,上下交错。底层周围设廊,内室均架本梁,上铺楼板,各层有本扶梯上下。塔内方室四面各开一门,外八面间隔一面开一门。顶上为铁制塔刹,下为覆钵,上置承露盘及相轮,上为宝盖,再上为铜质宝瓶,瓶上铸“直隶镇江府丹阳县万善宝塔铜文笔峰。大明泉湖九年季冬吉日。升官津官钱粮顾锡恩,明崇祯十年仲春吉日造”的铭文。1985—1987年进行全面修缮,恢复了该塔明代风貌,成为目前古城丹阳最高标志。……[详细]
吉安里建筑群
  吉安里建筑群位于镇江市润州区小街、染坊巷、同兴里、吉安里交叉处。整个建筑群坐西朝东,分为南北两部分,中有巷道,东西有骑楼将建筑连接成一个完整整体。东骑楼处有“吉安里”砖额,砖镶边。据小街97号住户介绍,此建筑群先后有三个房东,房间均用作出租,临小街房屋全部为门面房,其后房屋为住宅;整幢建筑南侧朝染坊巷开三门,吉安里巷道内开六门,东侧临街开九门,其中染坊巷三门为内缩外八字磨砖门,门上均横白石,较为特殊;此外,吉安里东西骑楼下原各有一个大门。解放后所有房屋全部交公。该建筑群体量大,布局清晰,结构完整,体现了镇江传统民居建筑群落的建筑风格。……[详细]
丹阳唐中和铜钟
  丹阳唐中和铜钟中和铜钟原系丹阳城内南大街普宁寺法物。中和铜钟高2.14米,厚0.11米,口径1.41米。口沿铸以宽廓,唇六曲,钟体黑幼绿,分三段浇铸,痕迹清晰;凸铸旋纹和竖向线条将钟体分成八个部分,腰箍上下各四,内铸矩形和梯形几何纹样,布图简朴大方,钟钮造型为连体双龙,头上长有双角,长舌下垂于钟顶又微微上卷,身披鳞甲,四足撑立,生动逼真。大钟铭文称:“铜钟重五千五百斤,信女王十四娘捐款铸造”。据铭文可知,大钟铸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中和铜钟根据现代技术实称结果为重6025斤,这为研究唐代与现代衡器比率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数据。现存于丹阳人民公园。……[详细]
税务司公馆旧址
  税务司公馆旧址位于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原前进印刷厂内。二层西式楼房,长近19米,高近10米。税务司是一种操纵关税的机关。1858,镇江被辟为通商口岸。1865年设镇江关署,清政府按《通商约章》规定任命英国人赫德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由其遴派洋员孝办收税号,称镇江关税务司,东自南通狼山,西到南京江面轮船眼其稽查,中国产品出口或外国货物入关交纳百分之五十税外,再交百分之二点五的子口税,美、英商人以镇江为立足点,向沿江和内地销售外国货物。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镇江关由中国自己管理。该旧址于1982年由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详细]
丹阳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原为民国时期界牌富户姚德才、乔良成私宅,建于1935年,占地380平方米,建筑物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前后两进,五开间二层楼房,东西两边由厢房连接,建筑面积620平方米,楼上过道、槛窗、隔扇用料考究,均为当地传统样式。1939年底到1940年7月,由陈毅、粟裕、谭震林领导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机关驻此,1940年7月新四军主力北撤后,丹北、澄西两个中心县委于1940年10月合并,组成中共京(宁)沪线路北特委。1991年7月31日,丹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8月7日公布为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
91、通泰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泰桥
  通泰桥又名永泰桥,俗称麻巷门桥。该桥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民国八年(1919年)重修,为花岗岩质地单孔石拱桥。坐落在市区新民东路,南北面的护城河上。桥东西向,桥高8米,桥宽为8.7米,桥基座下半部由青石砌成,上半部为花岗岩石,桥面由花岗岩石台阶形铺成。桥面中心有左右两条条石独轮车道,桥栏用花岗岩石砌成,约50厘米高。桥拱用青石券砌而成,有对联一副,拱顶部条石上刻有“通泰桥”三字。北面刻有“大明万历已未造,民国八年重建”。通泰桥对研究丹阳明清城市布局、明清石拱桥修造工艺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详细]
解放日报社旧址
  解放日报社旧址位于丹阳市云阳镇荆城村,原为王姓祠堂,二进二院,砖混结构,坐北朝南。《解放日报》于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创刊,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共中央机关报,1947年3月27日停刊。1949年4月,经党中央批准,《解放日报》改为中共中央华东局兼上海市委机关报,4月下旬,为解放上海,随同解放上海总前委及中共华东局进驻丹阳,解放日报社进驻王家祠堂,在丹阳成立了领导班子,创刊的筹备工作由舒同、恽逸群同志具体负责。发刊词《庆祝大上海的解放》就是在丹阳起草审定的,1949年5月26日移至上海。……[详细]
烟墩山墓地
  烟墩山土墩墓,是解放后在江苏省镇江市发掘的重要古代墓葬。位于大港五峰山长江之滨,相传古代曾于此山设烽火台,故而得名。该山又名四墩山,山顶上原有土墩四座,经考古发掘,确定两墩为土墩墓葬,另两墩早年已被夷平。是古墓葬的帝王陵寝,年代是西周。江苏省人民政府于2006年6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务院于2013年5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4年6月,大港村民聂长保在山上耕地时发现青铜器12件,后上交江苏省文化、文物管理部门。同年10月,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邀请南京博物院、华东文物工作队组成调查小组,对出土铜器地点进行勘查和考古发掘,又掘得铜鼎、车马器、玉和原始瓷豆等。这组铜器中,最有价值的是“宜侯夨簋”。它底部有12行铭文,计126字,能辨认出的有118字。1956年,经郭沫若、唐兰等著……[详细]
春城土墩墓群
  春城土墩墓群句容有着一千多座的土墩墓,而春城土墩墓群因其地理位置靠近茅山风景区,土墩墓集中、保存状态较好而被列为江苏省文保单位。春城土墩墓群包括百培山土墩墓群、杨家棚土墩墓群、二圣土墩墓群,共有大、中、小型土墩墓112座,时代为商周时期。通过这次发掘,考古人员对土墩墓的形制结构、丧葬习俗等有了突破性的了解,不仅理清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土墩墓的一些模糊认识,同时也为江南地区青铜时代的社会结构和土著文化,土墩墓的源流、分期与分区,以及土墩墓的保护和利用等重大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培根师范旧址
  培根师范旧址位于扬中市油坊镇长旺村,原为庆善公所。1939年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管文蔚部进驻扬中,在长旺村恢复“扬中师资训练班”。1945年秋,抗日战争胜利,为了纪念扬中抗日民主政权缔造者之一、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李培根烈士,在此创办了“扬中县培根简易师范学校”,简称“培根师范”。学员为乡村基层干部及社会知识青年,到当年11月初新四军北撤时结业,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旧址保留完整,为砖木结构四合院式平瓦房。培根师范旧址是扬中市纪念革命烈士、培养革命骨干的实物见证。2011年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贡氏宗祠
  贡氏宗祠于柳茹村中,现存祠堂建于清代,原为三进,1972年因扩建小学前后进被拆,只留中进。2005年恢复前后进。三进房屋均为硬山式砖木结构,进深九檩,面阔24.3米,进深10米。祠堂为纪念村中贡姓祖宗贡祖文而建。贡祖文(1103—1182)南宋人,曾任武德大夫都总将军,秣陵关总镇,与抗金名将岳飞为挚友,岳飞被杀后,贡祖文冒生命危险,将岳飞三子岳霖藏于家中,以年老为由,辞官回柳茹老家隐居。贡氏宗祠对研究丹阳地区清代祠堂建筑分布格局,建筑工艺以及岳飞后裔在丹阳分布居住的历史研究具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丁庄地下交通站
  上世纪30、40年代,丁庄村是苏南地区党的地下交通站所在地,地下交通员江志洪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在丁庄村民的支持下,冒着生命危险,多次为党组织提供情报,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丁庄村地下交通站位于丁庄村中心,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青砖黑瓦白檐,为一层砖木结构的老式住房,从建造至今一直有人居住且保存完好。房屋内部的土石灶台、桌椅条凳,以及墙上用于拴马的石扣等物品一直留存至今,诉说着当年的革命往事……2019年,当地对交通站点进行了修葺维护并作为乡村红色旅游景点免费对外开放。……[详细]
98、陵口
陵口
  陵口在丹阳市陵口镇东南隅、是南朝齐梁两代陵墓入口处。齐梁两代建都建康(今南京),当时王子公卿谒陵,都从秦淮河上溯破岗渎,过二十四立隸到丹阳,再从陵口进萧港至各陵。有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齐武帝萧欧景安陵、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齐明帝萧驾兴安陵、梁文帝萧顺之建陵、梁武帝萧衍修陵、梁简文帝萧纲庄陵,以及金家村和水经山村失考墓等。墓曾遭盗掘或破坏,现在遗存的仅是墓前的一些石刻,其中有神道石柱、石麒麟、石天禄、石辟邪等,是一群精致而又宏伟的石雕艺术。南朝陵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海会寺藏经楼
  藏经楼位于丹阳市丹凤南路市委党校内。该建筑始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僧正善募建,原名海会庵,万历四十二年敕赐今额,并颁大藏经卷,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大殿焚毁,僧宝相募建,太平天国时又毁,住持僧上升,宽鸿募建,现海会寺仅存藏经楼一座。一进五开间,硬山式砖木结构,上下2层。面阔30米,进深8.2米。前廊有卷棚轩结构,柱梁粗大,门口有两株约400年银杏树,现为党校图书室及办公用,建筑分布面积为246平方米。藏经楼保存完整,外形优美,对研究丹阳明清大型宗教建筑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烂石弄南朝佚名墓石刻
  烂石弄南朝佚名墓石刻位于丹阳市后巷镇建山行政村。两兽间距19米,南北相对列,南辟邪已破坏严重,只余身体,北面邪身长1.58米,高1354米,颈高0.75米,体围1.70米,张口伸舌,半蹲踞状。1977年石辟邪安放在混凝土基座上。该石刻是丹阳南朝陵墓石刻其中之一,丹阳南朝陵墓石刻上承秦汉、下启隋唐,与同时代的北朝石窟寺艺术遥相辉映。在中国石雕艺术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研究南朝政治史、经济史、建筑史、艺术史有着重要的价值。据专家考证推测可能是齐前废帝郁林王萧昭业的陵墓石刻。……[详细]